他是龙结局生的女儿:关于增长极理论的问题[人大经济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7:18:06

增长极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首次提出的。佩鲁认为,经济发展并不是在每个地区以相同的速度平衡进行,而是在不同时期,增长的势头往往集中在那些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部门和推进型产业,且这些部门或行业多集中的在某些大城市,并在这些中心地带优先发展起来,这些大城市变成了“增长极”。


    20年代60 年代以后,许多学者针对佩鲁增长极理论的缺陷,把增长极的概念从抽象的经济空间推广到具体的地理空间。罗德文首次将增长极理论应用于区域规划之中,提出了增长极的空间含义。


   60年代中期,布代维尔又重新系统分析了经济空间的概念,拓展了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他基于外部经济和集聚经济分析,从理论上将增长极的经济含义推广到地理含义。布氏着重强调了增长极的空间特征。提出“地理性增长极”。


    后来许多学者又进一步加强了对增长极空间含义的研究,甚至直接从地理角度把增长极加以概念化。如尼科尔斯、达温特、艾萨德等。


   缪尔达尔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存在着“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即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并存。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或增长极)对周围不发达地区存在两种影响,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1957年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果论”,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地理上二元结构”的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生,使增长极与周围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但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外部不经济出现,扩散效应作用增强,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从而最终实现中心外围的均衡协调发展。


    艾伯特·赫希曼是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在1958年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研究又深入一步。赫希曼提出了类似缪尔达尔的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的“核心—边缘理论”。


    增长极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无论作为一种区域发展理论,还是作为区域发展的应用,其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增长极理论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为出发点。


2、增长极具有两种作用,即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


3、增长极的形成有赖于多种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