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文 内经译本:心灵的钥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2:09:07
',1)">


心灵的钥匙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如何才能进入门内呢?或许你会找来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以撬开它,但锁定坏了。倘若,你找到了开锁之钥匙,让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的一转,“啪”的一声就打开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后花园,这世界与后花园,贮存着自己的心事或秘密,不会轻易让人走近欣赏、浏览、解读、驻足。
诚然,我们总在某些时候,渴望人与人之间多些友善、坦诚、透明,少些猜测、欺骗、隐蔽,而面对现实中融着的太多玄机、陷阱、险恶时。于是,太多人悄悄的关闭心灵的大门,挂上一把坚实的大锁,贴上一告示“闲人免入”等等。看似无奈,实则我们总在很多时候学会了保护自己。
看过一文,文中道:“十几岁的心扉是玻璃的,脆弱而且透明,虽然关着,依然一览无遗。二十几岁的心扉是木头的,材料讲究且雕饰漂亮,虽然内外隔绝,但只要爱情的火焰,就能将之烧穿。三十几岁的心扉是防火的铁门,冷硬而结实,虽然热情的火不易烧开,柔情的水却能渗透。四十几岁的心扉是保险库的钢门,重逾千斤且密不透风,耐得住火,又不怕水浸,只有那知道暗码,备有钥匙的人,才能打得开。”
每一道心灵之门,都挂上一把无形的锁。只有真正拥有合适的钥匙,才能打开一片心灵世界。
俗话说得好:“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是任何一个人,但能真实的走近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真正解读自己的心事。我们在矛盾、彷徨、顾忌、犹豫中一旦给予心灵之门上锁时,于是留下一个长长的等待,希望能走进心灵世界的人,手中自然拥有一把心灵的钥匙,轻轻的一旋转,这扇心灵之门便自然开启。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画地为牢、坐井观天,我们渴望了解别人,也期待别人了解自己。在知已知彼中学习、交流、体验、收获。我们也渴望人与人之间心灵不设防,在彼此相融、相交、相知、相解里,品味生活百味,感悟人生精彩。
人,太多时候静下心,才发现原本很孤独与寂寞的,这孤独与寂寞的不是其形,而是其心。工作的奔波、家庭的重担、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等,促使我们忙碌而疲倦着。
一些秘密或心事,藏在心头太久了,便成了一团混浊的空气。渴望有一个真正的聆听者与倾述者,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苦乐愁忧,给予心情一份畅快的释放。当有人执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打开心扉,一抹融融的阳光便会照射进来,春风便会吹拂进来,心灵便会透亮起来。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高山流水的经典,演绎着俞伯牙与钟子之期的知遇之美。尘世之间,人人可能拥有或多或少的朋友与听者,而又有几个可以真正知音、知心呢?太多的人不过是自我心灵之门旁的匆匆过客,没有一把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无法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彼此心灵相近、相贴、共鸣。
心灵的钥匙,它的制作不是用谎言、欺骗、虚伪、猜测制造,而只有用坦诚、信任、理解、呵护铸成。当这把钥匙去开户那把心灵之锁时,声音很美很脆而且不费力。
“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对人的认识、了解、定位,不仅仅观其形闻其言,太多时候,应该是一种心灵间彼此的深入与渗透。随着岁月渐渐形成彼此之间的信任、理解、默契、相通。就如一把紧闭的锁,与那把合适的钥匙之间的协调配合,产生的一种美感与质感。
心灵的钥匙,我们不怕它会失落,或者拾到不物归原主。这锁不是普通之锁,这钥匙也不是普通钥匙,不可复制与克隆。就算别人拾到,它不一定能轻易打开自己的心灵之锁的。因为这钥匙的开启,其实是心灵之间的碰撞,灵魂之间的相融。倘若没有这作为先决条件,就轻易渴望开启,那只能是南柯一梦般的天真与滑稽。
给心灵设防,给心灵上锁,不为封闭、隐藏、包裹自己,只为有一把合适的心灵钥匙,为其轻轻的开启……

素颜欢迎你的到来
一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