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海星:Ken Rockwell的基本摄影技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42:11
作者:Ken Rockwell
译者:TUTU2009
摘自:色影无忌

这篇译作包含了现在摄影的各个方面,从相机的基础应用,到拍摄中,摄影的后期,很实用的一篇文章,希望对迷摄影的影友有所帮助。在这里也感谢译者TUTU2009。

Ken Rockwell,著名的尼康用户。本贴将选取他的博客中的一个介绍摄影技法的栏目——How to make great pictures的系列文章进行摘译。他的这些文章简单实用,类似摄影技法的课堂。非常适合那些只拿到说明书而不知单反为何物的新人,或者是对说明书的解释感到不满的新人学习。
目录(更新至第13节):

1、如何选择最锐光圈?
2、什么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3、如何实现完美的曝光?
4、如何设置尼康D90的自动对焦系统?
5、如何使用直方图?
6、如何使用彩色直方图?
7、构图(1):什么是构图?
8、构图(2):清晰度与你的女朋友
9、构图(3):构图是摄影中第一重要的
10、选择sRGB还是Adobe RGB?
11、如何设置白平衡(1):一般原则
12、如何设置白平衡(2):基本应用
13、如何设置白平衡(3):后期调整

 




1、如何选择最锐光圈

Ken认为,选择镜头的光圈档位远比选择镜头重要。

镜头的锐度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相当大,除了这篇文章他用了尼康的50/1.4作测试对比外,他还有好几篇文章作过类似的测评。

Ken指出,大部分镜头最锐的档位是位于其最大光圈收两档的档位至F8之间。

至于镜头的MTF曲线,Ken的观点是:据他所知,只有Schneider发布的还有点意义,至于 Nikon, Canon和Sigma发布的MTF曲线是毫无意义的,不能依此进行对比然后进行购买决策。

关于光圈的档位需要说明一下,以我的观察,很多人包括一些老手对这个不是很清楚,他们经常以为F1.4拨到F1.8就是收了两档了。事实上,这是错误的。

具体而言,光圈的档位序列是: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每一档之间只需要乘以1.414的系数,这样你就可以算出你手头上的镜头的最锐光圈范围了



2、什么是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暂时先介绍点基础知识。技术需要理性与实践去掌握,而相机作为一种技术的存在,它体现了人类通过一种概念体系去了解和掌握自然秩序的尝试,这种概念体系往往就是建立在最基本的基础概念之上,而它们的改变往往直接导致一场技术的新革命。显然,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是相当基础的相机技术概念之一了。

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对照片保持曝光的停留时间。这里我可以简单地插下我的看法:快门的英文为Shutter(在相机转轮上缩写为“S”,即快门优先模式),这个单词一般情况下就是指百叶窗,它在相机里就是一个快门帘,快门速度其实就是这个快门帘打开与关闭之间的曝光时间。Ken认为,大部分的快门速度只是一秒钟之中的一小段时间,其他时候则需要根据情况可以延长到几秒或几分钟。Ken指出,快门速度主要是与拍摄主题的运动速度有关,可以通过不同的快门速度实现不同的表现目的。随后他简单说明了一些常见的快门速度,比如1/30的快门速度表现流水的自然形态;1/500的快门速度则能定格一切运动的拍摄对象等。他的这些关于各种拍摄对象用多少快门速度种种说法被一些Ken迷们整理成贴子,而我的办法就是通过收集图片数据库的办法来搞,把一些运动的拍摄对象(流水,飞机,这种鸟那种鸟等等)归类,然后观察这些照片的快门速度,形成大致的范围,其实只要有一定的实践与归纳基础,就彻底明白这个快门速度的概念和一般的拍摄技法了。

光圈是指相机虹膜对照片打开的宽窄程度。很容易理解,这个光圈打开越大,进的光越多(就像快门越快,进的光越少一样),只不过这种曝光量越大,在F值上通常是数字越小。跟快门一样,光圈也是一个曝光的问题,只不过快门是控制的是曝光的时间,而光圈控制的是曝光的空间,时间与空间的组合就是通常所说的曝光组合。Ken在这里谈到景深这个概念,即有多少对象在焦内(How much is in focus)。他说,小光圈比如F16这种比较容易将所有对象形成景深。

ISO是指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Ken提到一句,ISO在八十年代及之间是叫ASA。在他的文章里用快ISO代表高ISO值,慢ISO代表低ISO值。慢的ISO一般是ISO200,用这种值一般是因为它能提供无燥点的画质;快ISO一般是像ISO800或ISO1600这样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能使用更快的快门速度和更小的光圈,但会增加更多的燥点。他顺便提了句说现在的单反在ISO1600一般都有良好的表现。Ken在另外一篇贴子里谈到他选择尼康而佳能的一个最大的理由就是佳能一直没有自动ISO,“佳能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水平”,他的这篇文章下回再作分解。。。。



3、如何实现完美的曝光

在我刚刚接触单反时,Alick曾经告诉我,折腾出一张好照片的途径就是左手摄影,右手PS(泛指后期)。经过我后来的实践,我觉得前期的摄影就是把能下锅的“料”统统下锅,即把自然世界的景像能拍成照片的就拍成照片;而后期的PS就是把下锅的“料”做得色、香、味俱全,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料”的真味。当然,这整个过程中其实都表现了拍摄者赋予它的审美观念,这大概就是镜头后的头更重要的原因——任何一张照片就像任何一幅书法作品,作者都赋予了自然的形体以个人的审美风格,这就是艺术的价值之一。事实上,只要前期摄影拍出的东西像一条鱼,后期只是将这条鱼做成红烧或清蒸的区别了。那么,在这种左、右手或者前、后期两道工作流程的衔接过程中,我认为,正确曝光无疑是其中的关键条件之一。下面介绍Ken的这篇关于如何实现完美曝光的文章。

Ken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有一个介绍,其中字体加黑的部分与我在《摄影学习的一般方法与图片数据库-----购机三个月的初步经验总结》中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说,摄影技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拍摄、分析、并将新的知识应用到下一张照片当中(Photographic technique is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shooting, analysis, and then applying that new knowledge to the next shot.)。接下来他谈了下他的个人经历,他说,虽然我从事摄影工作已经有40年了,但在开头的15里我一直是个白痴,因为我那时认为拍摄一张更好照片的办法就是拥有一台更好的相机(因为他认为相机能自动测光和实现正确的曝光)。事实上,他后来认识这就像最好的汽车仍然需要一个司机将其保持在行车道一样,拍摄者需要运用智能的校正手段来获得完美的曝光。这里,我认为他的意思就是相机提供的只是技术与参考层面的参数体系,而要实现真正反映拍摄现场的客观情况或拍摄者的艺术意图,则需要对这些参数体系进行微量的调整以达到拍摄者要求的最终效果,因为二者之间有可能有误差。Ken补充了一句,让汽车自动行驶或让相机自动拍摄是就像当年的我一样白痴。他现在的做法很简单:他的拍摄全是自动模式(诸如矩阵/评价测光,程序自动曝光和自动ISO),如果需要的话,仅仅调整一些曝光补偿。

他的文章经常有出现胶片与数码相机同时介绍的内容,我想这里基本上是数码了,我就仅摘译他关于数码的部分。Ken认为获取完美曝光的过程非常简单,只是通过观看LCD屏即可,具体步骤他列了四步:

1、拍一张照片;
2、观察LCD屏上的照片效果(注:我猜测Ken可能是在看直方图);
3、如果效果不错,接着后下一张;如果效果与预期不符的话,进行第4步;
4、调整增亮或增暗的曝光补偿,直到拍出与预期相符的效果为止。
关于第4步需要调整的步骤,Ken指出,随着拍摄者关于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整多少曝光补偿的经验积累,会减少这种调整次数。
接着他谈到自动曝光,说他除了那些不能自动曝光的大格式的胶片镜头外(只能使用手动曝光设置),他都使用自动曝光模式。

最后他谈到了自动ISO。Ken说,自动ISO就像自动曝光一样,是我们今天摄影的方式(Auto ISO, like automated exposure, is the way we shoot today)。Ken指出尼康从D70开始有这种功能,然后他举了如何设置自动ISO的例子,但显然他举的机器太老,于是我观察了我的D90,了解了大概过程。就是在拍摄菜单下的ISO感光度设置那里,先选择“ISO感光度自动控制”,然后只需要确实两个参数,一个是最高感光度,另一个是最低快门速度。看到这里,各位应该明白了,自动ISO的作用就是保持最低快门速度不致于拍糊,同时又保持最高ISO不致于燥点太多,然后根据你拍摄现场的光线变化而自动进行调整(比如光线变暗时自动将ISO值升高,光线变亮时则降价ISO值)。我现在已经把我的D90设置为自动ISO了——最高ISO800,最低快门速度1/80秒,前者是到目前为止我认为D90画质比较可靠的最高ISO值,后者则我的挂机头理论上的安全快门。



4、如何设置尼康D90的自动对焦系统?

我在How to make great pictures的首页并没搜索到关于对焦的普遍文章,但是搜索到了这篇文章。我认为,除却曝光之外,对焦也是摄影活动中,前期摄影与后期PS二者相互衔接的关键条件之一。这篇文章虽然是说D90这一款具体的机器的,但是对于对焦这一块来说,在技术上一样是具有普遍性的。

首先Ken介绍了一些D90机身上一些对焦系统的部件或指示器,这些东西在说明书都有,看说明书就行了,我主要关注一些说明书言之不详的技术内容(或者我没看仔细的地方),这里主要有两点:第一,对于LCD显示屏右上角的“AE-L/AF-L”按键,Ken说,他并不使用自动对焦锁定功能,而仅使用自动曝光锁定功能,这其实与对焦没什么关系。第二,在多功能选择器(就是中间有OK字样,四周有箭头的圆形按钮)这个地方,我只学到一样东西,Ken说在所有对焦点处于激活的状态时,按中间的OK键能使单点对焦的位置重新回到中央十字对焦点,当然,这在单点对焦模式下比较方便。

其次,Ken谈到三种自动对焦模式的选择问题。在D90的自动对焦模式当中,有三种模式:AF-S,AF-C和AF-A。AF就是Autofoucus,即自动对焦的缩写,这三种模式只是其后缀不一样,其中S指Single(单次),C指Continuous(连续),而A指 Automatic(自动)。Ken说AF-A是他最喜欢的设置,也是出厂的默认设置,原因是他认为D90相当灵巧,在默认设置下甚至比尼康其他更贵的相机更灵巧(At default, the D90 is much smarter than Nikon's more expensive cameras),能自动区分出你拍摄的对象是运动的或是静止的。
最后,Ken谈到拍摄一些不同对象时的对焦设置问题,也是最实用的部分。Ken认为,虽然D90的出厂默认设置相当灵巧,但在一些你需要达到一些特别效果的情况下,还是需要调整一些设置。他一共列了三种可能的情况:

1、静止对象的拍摄
Ken认为,一般的静止对象拍摄尽管用默认设置拍摄即可,但如果你想对焦画面中某一个对焦点(D90的取景器中有11个对焦点),只需要将自动对焦的模式选择为自动区域对焦模式中的单点对焦模式即可,然后在激活这些对焦点的情况下拨动多功能选择器进行选择。所谓激活对焦点,其实我就是半按下快门实现的。

2、移动对象的拍摄
Ken认为,一般的移动对象的移动轨迹完全在D90默认设置的掌控之下,但如果在你与你想拍摄的对象之间还存在一些其他人或物时,需要像第一种拍摄静止对象一样选择单点对焦模式。比如上图,只要告诉D90把单点对焦在婴儿身上即可,如果不告诉D90的话,它或者大多数相机常常会对焦在妈妈的手臂上,因为手臂比婴儿离镜头更近一些。

3、运动对象的拍摄
跟前两种情况一样,Ken认为对于运动对象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使用D90的默认设置。但是如果整天拿着D90拍摄运动对象,Ken建议使用AF-C自动对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跟踪运动对象的自动对焦模式。在拍摄运动物体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想聚集于某个运动员时,这时可以选用自动区域对焦模式中的3D跟踪模式,用这种模式,D90能跟踪你想对焦的运动员,不论他离你忽远忽近忽左忽右,只要在你的构图范围中都没有问题对他进行自动对焦。



5、如何使用直方图?

第3节谈到如何曝光的问题,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子概念——“直方图”,它是判断曝光是否正确的一个相关概念。我们拍完一张照片后在LCD屏上可以直接察看该照片的直方图。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直方图在PS里就叫“色阶”,因而直方图其实是事关前后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概念。

接着Ken谈了下直方图的基础知识。直方图就是一个如上图所示的曲线图,它主要是计算在黑色与白色之间的各个亮度等级上积累了多少像素。从这个图的标尺来看,最左边代表黑,最右边代表白。从上下的关系来看,上面的标尺代表像素多,下面的标尺代表像素少,看上去就是越高的像素积累得越多,越矮的像素积累得越少。然后Ken总结了一句,好的照片经常是像素在直方图中广泛地分布,但也不一定总是这样。(A good image often, but not always, has a histogram spread all over)。

最后这一部分是本节的主体部分,就是通过使用直方图来判断曝光的方法。首先他谈了下与相机说明书的比较,说明书上说的偏左欠曝光,偏右过曝光,其实也不一定在中间就是正确曝光,比如在煤矿里的黑猫的直方图只会在左边,而雪景可能就在直方图的右边。但是,Ken指出,过曝对一张数码照片来说就意味着死亡(Overexposure is death for a digital image)。因为Ken认为,过曝的照片在后期比较难以处理,而欠曝的照片要好处理得多。直方图或者色阶的用处就是判断照片是否有溢出和褪色。如果有溢出现象,那么就减少曝光,使直方图的像素分布无限靠近其最右边的标尺但是又不挨到最右边的标尺;如果看起来太暗,专业人士一般会在后期对过暗的细节区域填充亮光,或者用柔光布将高光区域变黯淡。

此外,Ken还谈到,一点点的溢出对于一些照片是正常的,比如太阳周围的光芒或者其他现象。这些只是艺术表现的手法,或者仅仅是一些你觉得哪种表现手法比较好的问题了。在这方面,没有一定的规则,也没有完全科学意味上的“正确”(There is no law, so don't worry about being scientifically correct)。事实上,我是发现好多人像有点轻微的过曝现象的,毕竟大多数的照片不是明码标价的菜单,而是一种传达情愫的歌曲。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曝光的手法与处理白平衡的手法类似,在技术上的基础上表现艺术,这就是摄影的一个特征。

Ken这篇博客的中间部分简单地谈到了彩色(RGB)直方图,他所强调的是:观察单色直方图往往是十分危险,它会误导你的曝光判断。

Ken在引言的开头就是两句话:第一句,判断曝光是否符合预期的方法不是观察直方图,而是直接观察照片;第二句,直方图是用来在那些通过肉眼观察效果不好时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言下之意,就是直方图不能替代肉眼与经验,但在光线不是很好而无法准确观察LCD屏的照片效果时,它是有帮助的。总而言之,Ken认为直方图只是一个向导,而不是上帝(Use them as guides, not Gods)。从他的这个判断,我认为不存在什么最好的直方图,只存在不好的直方图,直方图的作用就是纠偏,纠偏的作用就是将左手摄影的流程传到右手PS的流程。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迷摄影



6、如何使用彩色直方图?


上一节Ken谈到使用单色直方图是十分危险的,而要使用彩色直方图。为什么他这么说,这是因为他发现了多年来尼康一个龌龊的小伎俩(Nikons have had a dirty little secret for years)。

彩色直方图,或叫RGB直方图,就是将构成所有色彩的三原色——红、绿、蓝分别列出一个直方图,那么一共就有三个直方图。这种直方图在我的D90里是直接看不到的,看到的只是所谓“总体数据”中的单色直方图。通过说明书的指导,先必须在菜单的显示模式中勾选“RGB”直方图,才能在LCD屏里看到彩色直方图。以前是往上箭头按一下,就能看到“总体数据”的单色直方图,现在设置好后,往下箭头按一下,就能看到彩色直方图了,还包括那个单色直方图,一共四个直方图都能在LCD屏中看到。

当我们看到彩色直方图时,就会明白Ken所说的“尼康龌龊的小伎俩”——单色直方图其实就是绿色直方图的翻版。由此,我们也容易理解为什么Ken说“观察单色直方图往往是十分危险,它会误导你的曝光判断”。因为这种用绿色直方图来替代总体直方图会根本不知道红色或蓝色直方图有没有溢出。简单地讲,你看到的单色直方图可能没问题,但是那仅仅是绿色的直方图,而可能红色或蓝色过曝了你却浑然不知。因此,很容易理解,需要在拍照后查看三个彩色(R、G、B)直方图,以确认是否有过曝现象。

最后一段Ken谈到通过彩色直方图观察白平衡是否准确的方法,他甚至说用这个办法不需要在拍摄过程中弄张灰卡,但是我是习惯在后期来调整白平衡的,拍摄过程中我只使用自动白平衡。

那么现在可以总结一下我的理解,理解不对的地方欢迎参与讨论指出。我认为,理解直方图的思路是从前期摄影与后期PS二者之间的关键一步——曝光正确来理解的。如果我们从后期的角度来看,一张照片就好比一个人,尽管他可能受尽严刑拷打而仅仅是皮肉之苦,但是脖子没有被割上一刀(即Ken所说的“过曝对一张数码照片来说就意味着死亡”),那么无所不能的PS还是能让这张照片起死回生的(事实上,曝光正确或其他前期摄影的一切工作都是保证PS无所不能的最低要求,或者说,就是前期摄影的价值)。直方图的出现是为了在肉眼与经验无法准确判断是否过曝的情况下的唯一的理性的判断依据,而且它的使用也相当简单,如果观察到某一彩色直方图有溢出现象,减少曝光使直方图内的高光区域的像素分布尽可能地靠近右边的标尺但不要挨着它(Try to get the histogram as close to the right side as possible without touching it),就这么简单。



7、构图(1):什么是构图?


这篇博客第一部分的小标题叫“什么是构图”?Ken开头第一句给出了他的定义:构图就是对一个框架内的所有对象进行令人愉悦的布置,这种令人愉悦的布置要尽可能地形成一种强有力的能力——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并且只要有可能,让这种注意力对框架内的对象有继续欣赏的倾向(Composition is the pleasant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within a frame which give the most powerful ability to attract the eye, and to keep it exploring within the frame for as long as possible)。然后他引用了Edward Weston的名言“构图是最强的观察”。接着,Ken用他的风格直入正题:构图的规则就是——简单化和减法,然后平衡其他所有留在你构图中的对象(composition is all about Simplification and EXclusion (SEX), then balancing what you've got)。这里,我们可以看大标题中的SEX其实是由Simplification(简单化,其实就是简洁)和EXclusion (排除,其实就是指减法)这两个单词的大写部分组成,跟sex这个词毫无关系。

Ken说,保持你的构图简单化再简单化,你的照片就会吸引力越来越强,这是第一条规则。反过来他说,一张构图里有大量随意摆设的玩意的照片显然是一张糟糕的照片,好的照片会让人一看就像在水果摊前想把手伸过去拿进篮子的冲动,这种照片就是最简单和平衡得最好的照片。接着他谈了下第二条规则:平衡的重要性:你需要组织留在你构图中的拍摄对象,最后能让那些不在拍摄现场的观赏者能对你这种平衡的结果产生一种感觉。总体而言,Ken说,拍一张好照片,它的构图需要向我们的下意识发出最强音。这种最强音与细节或者对象没有关系,它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下意识来吸引照片的观赏者。Ken接下来的话越来越向哲学上面靠了,他说构图就是就是提取照片中最基本、最深层的结构,并把它提升到我们下意识思维层中最基本的构成层面。那么怎么做到这一点呢?Ken说,我们只要确保最大的、最广的对象被布置适当,并且保持所有对象尽可能的简单和直接。如果我们纳入构图中的对象越多,这张照片就会变得越脆弱,我们要做的就是减法,纳入构图中的对象越少,这张照片的吸引力就会越强。接着他谈了他是如何做的,Ken说,当我构图时,我不会关注物体和细节,我只是尽量放松我的眼睛和注意力,这样我以便于我观察拍摄对象的基本外形与形状,然后选好角度拍摄可能导致最强吸引力的照片的形态。

译者评论:Ken的这些观点与我的观点极其类似了,现在我评论一下或者谈下我的理解。我第一篇贴子说到摄影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构图显然是通过技术来表现艺术的一个典型案例了。照片的目的就是要传达一种人性的体验,就好比我们欣赏歌曲能让人听了产生共鸣,有“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感同身受(这仅仅是因为我们具有共同的人性所导致的结果而已),这完全不同于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的食谱或者菜单,那仅仅是告诉别人你的照片中有什么东西或没有什么东西,照片要传达不是这些,真正作为艺术的摄影,不是复刻现实或自然,而是充满了人性与美感的载体,是向其他人类传递人性的体验。由此,我们就很容易理解Ken说不需要通过思考去吸引观察者,因为思考是理性的、逻辑的,而他说要通过下意识去吸引观赏者是因为下意识是非理性的、心灵的,理性的博弈只会让人与人产生种种区别与差异,而心灵的体验却让会让人与人感受到我们原来是一个整体,这就是艺术的强大力量,这就是宣传需要艺术的根本原因。Ken后面所说的“构图就是就是提取照片中最基本、最深层的结构,并把它提升到我们下意识思维层中最基本的构成层面”也容易理解,比如我们拍故宫,无非就是拍出它的雄伟壮观,它厚重的历史感,这跟音乐一样,好比听神思者的《故宫》一样,随着音乐的舒展,我们能感觉到一股气势恢宏的皇家气派和一种厚重的历史脚步向我们迎面走来。区别只在于神思者用他的曲子来表达这种感受,我们是用照片来传递这种感觉。


下面Ken开始给我们用照片举例,他很龌龊地用了一张厕所的照片来举构图的例子。他说,这天空不像平常我们所见的碧空万里似的天空,厕所也不是平常见到的厕所,而是较远的、不太清的一个外形,事实上它被前面的一排路灯所平衡了。而这排路灯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路灯,它们通过从左下角到向右上角的延伸,使我们观察这张照片时形成了一种冲击力。打在中间路灯上的汽车头灯光仅仅是一种视觉的小把戏——只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到照片的中部。画片中后部的野餐桌帐篷则是在厕所屋顶、山与它这三个一系列逐渐变小的三角形外形中扮演一个延续的作用。

然后谈Ken谈他是在这张照片如何运用他的规则的。SEX原则,就是尽量让画面简洁,减掉边缘上一切不相关的垃圾对象和边边角角。平衡原则,就是你执行完SEX原则后,让留在你构图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摆设得平衡些。

最后,Ken总结到:构图就是对拍摄现象最大的对象进行宽广的、潜意识和最基本的组织,它与细节和物体没有关系。一张吸引力强的照片往往是最基本的外形、反差和能抓住我们眼眼球的色彩。

译者评论:关于画面简洁与减法原则已经有很多大师和书本提到过,但是理解与运用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结合我前面的评论就容易理解了,我们拍一张照片,是在传递一种感觉、体验或者意境,而这些东西在人性中本已自足,我们要做的技术这一部分只是让这二者迅速对接从而找出共鸣。为什么要简洁呢?因为我们要传达只是一个主体的感觉、体验或者意境,这就是那张照片的存在价值或者拍摄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摄影与画画的是一样的,就是只表达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往往会用这张照片或这幅画的名字明示出来,一张照片可能有N多个名字,但是最好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契合这张照片的意境的名字。为什么要减法呢?学过美术的就清楚了,如果你画一个美女,你绝对不会在她在旁边再画一个Ken这样的厕所的,而拍摄不一样,卡察一下就完成了,所以画画与拍摄要倒过来,前者倒腾出来,用的是加法;后者是倒腾进来,用的是减法。减法与Ken说的平衡原则是一个道理,区别就在于:减法——减掉是与你想表达的感觉没有用处的对象,这种对象要EXclude(排除在构图外);平衡——就是将对表达你感觉的有益处的对象进行布置,这种布置就是为了烘托这个主题、去加强观赏者对这个主题的感知而已(我觉得用“平衡”这个词不如用“过渡”这个词,好比音乐一样过渡到高潮,只不过音乐是用时间来过渡,照片是用空间来过渡)。因为你拍的时候是带着一种感觉(“仁者心动”)去拍,是想表达一种感觉的,而不在现场的人如何去体验你这种感觉?这就是构图的任务,不是还原现场,而是还原感觉,这种感觉既在有一部分在现场,也有一部分在人性之中,就像诗歌,往往是情景交融。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迷摄影



8、构图(2):清晰度与你的女朋友

上一节Ken谈到什么是构图,这一节他用了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谈了构图的意义,与我上一节评论的理解完全一样,但是要生活化得多。

Ken说,取景就是通过确定你的照片的四个边缘来形成你的构图,它主要取决于你相机拍摄的角度和你所使用镜头的焦距。视角主要取决于你相机的摆放位置,它主要由你所站立的位置和你手持相机的高度来决定的,而且它不会因为你进行了变焦而有所改变。事实上,视角只会因你围绕拍摄对象进行了走动或者升高(降低)了相机的高度而发生改变。那些使用三角架进行拍摄的人经常拍摄不到好的视角,是因为他们拍的每张照片都在同一高度,这种高度往往不是最佳的高度。

然后Ken开始了他的比喻,他说,构图就像是你的女朋友到你家里来帮你整理你丢得到处都是的杂志、相机、组装了一半的摩托车、鞋子、书、臭袜子还有运动装备。其实你我都清楚这种东西乱扔的习惯挺好的,但对女人或其他到你家里来看到的人来说却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不懂这样乱扔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你或我都十分清楚:这些貌似乱扔的各种东西到底在哪里及为什么它们会在那里,但换了别人都不清楚这些事了。女人为什么要整理这些东西,就是因为她们也需要找我们那种感觉——知道所有的东西放在哪里并且为什么放在那里——这样她们就会找到像我们一样“井井有条”的感觉了。Ken说,这就是构图,大多数男人都痛恨干这个,我也是——但是不干这个,我们的照片将不会被除你我之外的人理解为“井井有条”——而是到处乱扔东西的脏屋子。这就是构图的意义,如果我们整理好这些东西,只有我们才看得懂,别人会不理解。

一张照片需要让任何看到它的人马上找到感觉,让人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没有人愿意还要花功夫去猜测你的照片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就像没人愿意猜测为什么你随意地扔了三堆脏衬衣——没人愿意关注你的脏衬衣堆,就像如果你不有意识整理好你的照片也没人愿意去关注它一样。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在担心每个技术细节和器材方向在的各种问题,但是他们从来不为如果组织他们拍摄的东西如何出现在一张照片上而花点功夫。相机目录就像家俱目录一样,诱使你去买那台相机(或那套家俱),然后剩下的一切它都会“自动完成”了。

大多数人喜欢站在最安逸的位置上进行拍摄,然后变下焦,看下左右,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我们觉得拍摄完毕后,还有Photoshop或Lightroom这样的软件可以慢慢地、细细地进行后期调整,或者,索性就完全放弃,只搞一个HDR——这就像对待我们卧室的态度,我们知道可以晚一点也是能收拾清楚的。



9、构图(3):构图是摄影中第一重要的

这是Ken关于构图这一节的第三小节,也是最后一节。这一节Ken强调了构图的重要性,并把他放在摄影的第一位置,其他诸如曝光、锐度甚至所有技术都不是重要的了,因为他把构图完全等同于摄影与艺术的唯一脐带了,按他的理解,构图并不是摄影内部的事,功夫还是在绘画艺术那里。这也是我对构图的理解,我一直认为构图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一种艺术上的感觉,比如他说构图的平衡,说白了就是感觉画面比较和谐,至于如何产生这种和谐的感觉,不是摄影技术本身能告诉摄影者的(毫无疑问,摄影技术只是一种表现的方式,而不是表现的内容),它本质上是摄影者本身的审美观,是通过构图这个动作将现实与自然世界内化为自我审美的过程,好比“胸有成竹”这个成语,胸中有丘壑,挥洒方自如,如果胸中无丘壑,那挥洒什么呢?那只有模仿艺术的技术了。作为技术的摄影只是一个工具或媒介,如果没有艺术的内容,这个工具与媒介也就不能起什么作用了。所以,“构图”只是摄影技术中所涉及一个过程,它真正的功夫根本不在摄影之内,只是因为有这个过程而与摄影技术相联系起来了,才产生了这么一个术语,它只是摄影作为新的艺术形式对古老绘画艺术的移花接木以及在本身技术发展基础上对此的新发展,我觉得应作如是观。以下为Ken的原文摘译:

Ken说,你可以在下周整理你的屋子,但是在快门关上后,你不可能再整理你的构图了。Photoshop能把这些照片变亮,或者变暗,或者把你构图中的边边角角上的垃圾给剪裁了,但是要在构图已经形成的框架里移动对象将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能移动它他们除非你从中抽取出来再移到另外一个图层上去,但你永远不可能移动阴影和光源,除非你从头开始一个像素一个像素去修改。

猜猜为什么会是这样子?我曾经在好莱坞天天做这种对每张图像做后期调整的工作,最后发现唯一能改变光源的方法就是重新拍摄,或者用电脑生成CG再改变光源的参数。唯一能确保构图“很强”的方法是通过取景器,在按下快门以前就安排好一切。移动你的位置去改变视角,这样各部分对象会在你的构图中移动,你可以保持框架不变,通过移动或变焦来改变构图内各对象的大小。当你这么做的时候,近处的对象会大,远处的对象就会变小。这就是使用变焦镜头的理由:你可以通过对物体的相对大小的精确的控制来实现对构图的完美平衡。

正确的关系和布置包括构图中的一切对象,Henri Cartier-Bresson曾经说过“一毫米的差距就会与众不同”。构图就像布置你的屋子,比如女人一般在这方面有些诀窍,而我们男人通常从实用的角度去做这件事。有些人天生就能把一切安排妥当的能力,但大多数人似乎不有这种能力。我知道我也是“大多数人”,在我结婚前,我的屋子就像垃圾堆,现在我作为摄影师,我不得不非常努力地工作,这主要需要精心地构图,与运气或者器材,完全没有关系。

摄影构图的工作非常类似室内装修:每一个地方的东西都在一个它们应该在的地方——室内装修设计师布置你的屋子,你只是在取景器布置你拍摄的各种对象。做到这一步需要实践或者仔细的需要么?是的!有些人天生有些决窍,但是大多数人根本没有这种能力。相对与画画来说,他们更辛苦,因为画家要在大脑中凭空构图,而摄影者做起这件事来要容易得多了:我们只要走动一下换下角度,就有可能在取景器中找到看上去不错的构图了。
我非常讨厌一些陌生人发给我一些蹩脚的、根本没有经过仔细构图的照片,然后问我“这些照片不错吧?”事实上,他们在按下快门前根本没有用心地去构图。没有人关心这些照片是否够锐,或者曝光是否正确,真正重要的是:你在拍摄这些照片的时候,你为构图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是什么使一张照片变得与众不同,或者说,是什么使一张照片变得如此美丽?是一个搞笑的姿势么?还是一支嘴里含着500美元的猫?还是展示一张我从未见过的独特的风景?你需要扪心自问一下先:你的照片有什么值得别人花时间来看的地方?如果什么都没有,它就是垃圾。现在的数码相机都有一个删除键,用这个键吧!垃圾照片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不知道你为什么拍了这张照片。就像Galen Rowell说的,粗心的摄影者常常满足于“OK”,这类人通常凭运气拍摄,而能够一贯地出好作品的人都是需要花心思的。在哪些方面花心思呢?你可以去艺术类的学校——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师们大都有一个艺术学位,比如Cartier-Bresson,Jay Maisel,Ansel Adams,名字太多太多了。能改善你照片的最好课堂就在你们当地成人教育大学或者社区大学,那里有关于素描、绘画或者创作方面的课程。通常那里的课程是免费的,或者便宜到只要80美元。

总而言之,构图是关于平衡的一切:诸如明暗、冷暖、大小、节奏、图案、直线、曲线、间距、空间、质地以及其他很多方面。构图也有一种吸引观赏者注意力和引导他们在图片移动的作用。我们的眼球一般会被吸引到高光或者反差最强烈的图片区域,然后注意力从那里展开到整张图片,因此不要让眼睛感觉到一些将注意力引导到图片以外的线条,如果有这种线条的话,你只需将构图的边界黯淡掉就行了。我们美国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到右,但是其他有些文化的习惯是从右到左,所以你还必须保持他们的视线在整张图片中欣赏。把你想表现的主体变亮,同时把边缘变暗是一种有益的办法。

在你拍摄时候,全神贯注地构图吧!忘掉所有的技术吧!当我拍摄时,我根本不会去想什么是技术,我只在做这个网站时候会想到技术。当我在摄影时,只关注对象是如何在我的取景器里排列与平衡,甚至我有时根本不用力去瞄取景器——只是为了仅仅看清那些关键的、基础的拍摄对象,以便不被那些分神的细节所干扰。好的构图只会产生于那些隐藏于照片下的下意识的基础元素:那些明暗、色彩的最强基调,就像我们在看这些照片的缩略图时所能观察到的那些东西。锐度对于形成一个好的构图几乎毫无贡献,所以对他一张照片的价值贡献不多。恰恰相反,锐度常常会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开而不去关注那些形成好照片的最基本的因素。我再强调一次:每张照片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那些在缩略图下我们能看到东西。如果你的照片在缩略图下不如在全图下好看,那它就不是一张“强片”。

聚焦于你构图中的最基本的元素,而不是主体或者技术。构图就是照片的一切,而基本的色彩和形状则是它的关键所在,事实上的主体只是排在第二位或第三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