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校园招聘电话: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疏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17:19
中学生早恋的心理疏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生理发育接近或已经成熟,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日益增强,中学生谈恋爱现象引起了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中学生恋爱的动机分析入手,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

      关于中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我们在问卷的基础上,还与学生进行座谈,问卷结果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赞同,具有较高的信度。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校园恋爱现象并不像人们渲染的那样已呈“燎原之势”。

      中学生的“爱情”与成人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很少能挂上边,说明绝大多数校园恋情发生的动机,皆非出自“真爱”,而是青春期一个人各层面情感交流的需要。中学生恋爱多是“无言的结局”,就已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对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循序渐进的性教育,引导他们顺利度过人生的这一“峥嵘期”。

      首先,教育者应当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

      中学生由于生理的成熟,对异性的兴趣和向往不断增强。只要注意对异性充满健康的幻想,从而自然的交往,并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处理自己的感情,学会认识和把握自己,青少年有这种体验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也是限制不了的。即不必压抑青少年异性交往的欲望,又要帮助他们学会理智的控制自己。这种适度的异性交往的学习,将为日后进一步的异性交往做好准备。

     不能“谈恋色变”。

      学校、家庭对学生恋爱问题限制的越严,其情感交流的需求不能通过合乎规范的渠道得到满足,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最终就会变成了神秘感。正常异性交往的需求与性压抑之间的冲突给许多中学生带来负罪感和焦虑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较大的消极影响。

     其次,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明确性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使中学生“抵制”性的欲念,更不是盲目崇拜西方的性自由,而是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坦然面对异性交往,强化心理辅导的作用;从而为他们正常的异性交往创设宽松的氛围,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形成健康的性观念,这才是建设性的解决他们过早恋爱问题的方法。当前社会对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而这正是色情文化对青少年毒害加剧的重要原因。

      若教育者启发中学生认识到“爱的本质”-----爱能使彼此心灵丰润,有助于彼此的成长与成熟,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价值与尊严。说不定爱的辛苦能有助于缓解少年的浪漫,保持头脑清醒。

      再次,要引导中学生升华自己的情感。

      既然中学生恋爱发生的动机基本上出自于情感交流的需要,那么这种需要满足的途径有许多,“谈恋爱”不是唯一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也不是最佳的选择。

      中学阶段有其特定的任务-----学习文化,加强社交修养,多学本领,使自己走上一条宽阔的人生之路。若沉浸于恋爱之中,并因之荒废学业,实属不智。毕竟“情可载舟,亦可覆舟”。许多中学生仅仅看到异性使自己心动的一面,往往看不到这其中也埋藏着“美丽的陷阱”;因此,引导他们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自己的情感,也非常重要。

      最后,正确对待中学生已经发生的早恋现象。

      古人治水,堵,水害加剧;疏,变害为利。同样是水,同样在治,功过不在于水,而在治水之人。这对教育者正确疏导青春期的情感萌动具有深刻的启示。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若能以此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进而学会把握、升华自己的情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宽容与和谐的氛围,相信他们对自己是负责任的。这或许比简单的打骂、禁止对他们更具有教育意义。这并非反对过问青春期的情感变化,而是强调过问应该讲究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因为,“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

      此外,在恋爱问题上投入过大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家庭原因——父母感情不好,家庭气氛紧张,他们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或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不良,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理解与支持。有的中学生过早恋爱,实质上是寻求一种情感上的一种补偿。这一点尤其需要引起教育者的足够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待中学生早恋问题,应当耐心、宽容,加以合理的引导,结合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并不断提高这一教育的质量。只有提高中学生认识情感、把握情感的能力,才是解决早恋问题的根本办法。

 
  • 免费注册
  • 精彩专题
  • 相关推荐
  • 本周之星
  • 注册免费 网校平台 >> 分享全国教育智慧
  • 注册免费 教师平台 >> 百万教师在线交流
  • 注册免费 学生平台 >> 专业绿色学习平台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