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hd2016low测评:陕西户县重阳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47:37

陕西户县重阳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陕西省户城西十公里处的祖庵镇北。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故居。相传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 (1159)在户县遇仙人吕洞宾化身,得其秘道真诀,遂通仙术,次年又遇仙人于醴泉,得其秘语五篇,并指示其往东海传道;后王去山东宁海收徒传教,仙化后归葬咸阳。重阳弟子丘处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在此建造宫观,因马钰手书“祖庭”两字悬于宫内,故后来全真道徒尊称该宫为祖庭;金章宗录安年问(1196—1200)再次修复,赐额日“灵虚观”,元时改称重阳宫,元中统四年(1263)再次兴建,时增建殿宇楼阁等建筑约计五千间左右,规模宏大。南至秦岭,北近渭河,云集道士近万人,为当时关中西部最大的道教宫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和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并称为道教全真三大祖庭。原有建筑均已毁坏,现仅存清代重修的纯阳殿和灵官殿及解放后新建的十余间道教石碑陈列室,室内陈列有用汉、蒙和八思巴文镌刻的元代道教石碑三十余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赵孟颐手书的《敕藏御服碑》、《孙真人道行碑》、《七真人图像》碑及数通八思巴文石碑,是研究元代道教历史的宝贵资料,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物价值,享有“祖庵碑林”之美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道教重点开放宫观。
    重阳宫位于户县祖庵镇,为全真教祖庭。全称大重阳万寿宫,又称重阳万寿宫、祖庵。此地原名刘蒋村,因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在此结庵修行,后又埋骨于此,全真教大兴于世后,此地遂改名曰“祖庵镇”。重阳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辩。从西安驱车西行40公里,就到了名扬中外的祖庵镇重阳宫了。

山门

    相传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曾隐修于此。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自焚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刘、谭、马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邱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殿阁房舍凡5000余间。其后衰落,但仍有部分殿堂遗存至今。又有碑遗世,称祖庵碑林。         重阳宫是我国金元时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自云观、山西永乐宫、户县重阳宫)之一,是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
      重阳宫在元代规模宏大,殿堂建筑共计约5048间,东至东甘河,西达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近渭河,有道土近万人。明清以后,屡遭破坏,宫院逐步缩小。现仅存灵宫殿、祖师殿两座,原有碑石散弃露天,1962年,户县人民政府将这些碑石集中至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1973年建敞房十一间,使碑石得到妥善保护。


    祖庵碑林,收集陈列元时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余通(件),大部分为碑石,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经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的12通,二级10通,三级4通。这些碑石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类、书法名碑类、八思巴文类、内丹功法类四种。如<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颛所书,是我国书法名碑,而(皇帝玺书碑》等5通蒙汉文对照碑,碑文为八思巴蒙古字与汉字合刻,“对于研究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尤其具有重要价格,对于古代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P631--632)。现存八思巴古字碑在全国已发现者约有20余种,祖庵碑林即保存有5通,侮这样大量集中保存元代全真教金石文献者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持单位。  

  王重阳像碑

全真教密语之碑

   

敕赐大重阳万寿宫碑 
    
    一踏进山门,尘世的喧嚣就悄然褪去,久居都市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林中的小鸟会引你来到一处巨石旁,据介绍这就是王重阳祖师脚印石。当年,祖师在练功时.鞋中的一粒沙子因为浸染了祖师的仙气,见风就长虎虎生威,后被祖师蹋了一脚击了一掌,就再也不长了。如今,巨石上几个硕大的祖师脚印依稀可辨,而巨石突兀的顶部仍是祖师击了一掌的印记。脚印石出现五种颜色,代表祖师练功所采的五行之气。
    正对山门位于甬遭尽头的影壁上绘有(大重阳万寿宫元代盛况图)。全真救在元代兴盛至极,一教独尊;重阳宫的建制也达到空前绝后的规模。宫城东到东甘河,西至西甘河,南抵终南山,北邻渭水,殿堂楼阁多达5000余间,住道士近万名。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明代以后,重阳宫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作为元代盛极一时的大重阳万寿宫所存除碑石、石棺之外的实物,仅有闲置在院中的几块硕大的筑基石和一件残存的屋脊,可以让想见当年宫殿的宏大气势。  
    [碑石文化天地宽)穿过灵宫殿、七真殿,位于新落成的金碧辉煌的重阳宝殿后方的就是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阳宫祖庵碑林。如果说游重阳宫是寻觅祖师足迹,那么更是为探访碑石文化,探访我国古代社会学、历史学、人体科学、语言文字学和书法艺术的宝库。重阳宫保存着近40通有关道教全真派历史的碑石,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俾碑、(无梦令)诗碑、大元敕藏御服即三绝碑、全真开教秘语碑、元五代皇帝圣旨碑等。走在这历史文化的丛林中,你会感到在宁静中升腾起一种沉重,一种与悠远的先贤们超越碑石的对话.  
   [遇仙桥的变迁]在北距重阳官15华里的甘河镇,有一处始建于元初的石拱桥,相传为王重阳早年遇钟吕二仙并受点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桥是我省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桥,历史的沧桑几乎让遇仙桥湮没于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龙头浮雕还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令人欣慰的是,1987年在遏仙桥旁重藉挖掘出土的王重阳明代石雕像,村民供奉在桥畔的小庙中。石雕像栩栩如生,重阳祖师端坐正中,气宇轩昂,颇有大家风范:两个书童站立两旁,形象逼真,妙趣油然而生

 

 

 

   全真三大祖庭之一----

                     户县重阳宫

     户县重阳宫:道教著名宫观。在陕西省户城西十公里处的祖庵镇北。为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故居。相传王重阳于金正隆四年 (1159)在户县遇仙人吕洞宾化身,得其秘道真诀,遂通仙术,次年又遇仙人于醴泉,得其秘语五篇,并指示其往东海传道;后王去山东宁海收徒传教,仙化后归葬咸阳。重阳弟子丘处机于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在此建造宫观,因马钰手书“祖庭”两字悬于宫内,故后来全真道徒尊称该宫为祖庭;金章宗录安年问(1196—1200)再次修复,赐额日“灵虚观”,元时改称重阳宫,元中统四年(1263)再次兴建,时增建殿宇楼阁等建筑约计五千间左右,规模宏大。南至秦岭,北近渭河,云集道士近万人,为当时关中西部最大的道教宫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和山西芮城的永乐宫并称为道教全真三大祖庭。原有建筑均已毁坏,现仅存清代重修的纯阳殿和灵官殿及解放后新建的十余间道教石碑陈列室,室内陈列有用汉、蒙和八思巴文镌刻的元代道教石碑三十余通,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赵孟颐手书的《敕藏御服碑》、《孙真人道行碑》、《七真人图像》碑及数通八思巴文石碑,是研究元代道教历史的宝贵资料,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物价值,享有“祖庵碑林”之美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道教重点开放宫观。

                                                                                                     ---《道教大辞典》

                              -       

 

(庙门)

(庙门背面是任法融会长的题字,全真祖庭四字,足以说出它的地位.)

(灵官殿,话说王灵官自从被萨守坚真人十二年间无过感动,顿悟甘愿做护法起,这庙门头一香就多由他来受.)

(钟楼)

(鼓楼)

 

 

(七真殿)

 

(从祖师大殿外拍的七真殿后面)

 

 

 

 

(祖师大殿)

 

 

 

 

石棺,不知是祖师还是 七位真人的

(这些照片都是祖庭碑林的碑)

祖师生得长相奇特,用恩师回答记者的话是“目大于口,胡须过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有这么多碑,所以被称为 祖庭碑林

(里面吴道子戏笔的钟馗捉鬼图,祖师手书的无梦令等都是佳作 都是宝贝.)

(祖师纪念塔.)

这应该的是建成的 白云祠

那块石头是祖师的脚印

而那棵树名气也大了去了就是

 

 

马丹阳仙师手植的“千年古银杏抱柏树”,据说此树只长一边,是缘于祖师羽化后,丘祖和列位仙师将祖师棺冢抬回,树迎接祖师故只长一边

 

(祖师墓)

重阳成道宫 又称 活死人墓

(这是当年祖师挖洞穴修炼之地,人称“活死人墓”.此地就在重阳万寿宫旁的重阳成道宫内,祖师曾于此地,苦修三年.)

   由新浪网旅游频道、中国民族报社等举办的“中国佛教和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评选揭晓,我省的道教宫观、道教全真派祖庭——户县重阳宫入选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
  
    此次评选活动,从2007年7月中旬开始启动,全国有近千个景点报名,近800万网民参与投票,经过半年多的评选,
    当选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的是:湖北武当山、北京白云观、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陕西重阳宫、山东崂山、甘肃崆峒山、山西解州关帝庙。

    有些内容转自中国道教协会网站(http://hi.baidu.com/zhuzonglong,里面有很多道教的知识,而且都是很准确的),以及感谢这些图片的发布者等,还要感谢恩师陈理德道长,他也是户县重阳宫的监院,是他给我提供了很多信息!

这些图片我是按照进入庙门一直向前走的顺序整理的.

福生无量天尊 度人无量天尊

 

 

 

 

 

  

  上一篇:道士称谓(转帖)      

  历史上的王重阳,是全真道创始人。原名中字,字允卿。后改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后 ,改名知明 ,号重阳子。祖籍陕西咸阳大魏村,出生于庶族地主家庭,后迁终南县刘蒋村。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金天眷元年(1138),应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 47 ,深感“天遣文武之进两无成焉”,愤然辞职,慨然入道,隐栖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弃家外游,自称于甘河镇遇异人授以内炼真诀,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时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号“行菆”,自居其中,潜心修持 2 年。三年 ,功成丹圆 ,迁居刘蒋村 。七年 ,独自乞食,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 ,建立全真道 。其善于随 机施教,尤长于以诗词歌曲劝诱士人,以神奇诡异惊世骇俗。在山东宁海等地宣讲教法。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收弟子 7 人,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 。十年携 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4人返归关中 ,卒于开封途中 。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融合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为必修经典 ,认为修道即修心 ,除情去欲 ,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其死后三年间,全真道传教范围波及关中、河南、河北、山东大部分,遍于社会上下各阶层。在组织上、理论上为全真道的兴盛发展奠定了基础。金章宗赐庵名为灵虚观,元太宗加封为重阳万寿宫(即重阳宫),全真道尊为祖庵或祖庭。 

  王重阳传道时目光远大,注意借鉴吸收儒、释等各家之长,毫无门户之见。他力倡道、释、儒三教同源、三教相通、三教平等;他的友人中既有儒者,也有僧人;他传道的人群中,既有文武官员,也有普通百姓;对修行全真道的信徒,他分为不想出家、打算出家、已经出家三种类型,各有不同的要求。由于王重阳和“全真七子”及其他全真道精英的努力弘道,使全真道终于成为以黄、老之学为本,“其逊让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爱似佛,至于块守质朴,澹无营为,则又类夫修混饨者”的教团。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既有其历史的条件,亦有全真高道的不懈努力。但是,追根溯源,王重阳从创立全真道教团起,就力图使全真道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生命力的新兴道教教派。全真道教团牢固的基础,三教圆融的正确宗旨,在王重阳创教时就已经奠定。王重阳还要求修道之人断绝酒、色、财、气。他认为酒使人“损败真元,消磨眉寿,”“于己唯恣猖狂,对人更没惭忸。”色使人“摧残神气,败坏仁德。”,财使人丧德惹祸,“积成三界苦,难脱九幽灾。”气使人伤神、损胃,“斗胜各衔喽罗,争强转为乱费。”他把妻子儿女看成是人生的枷锁,认为世人聚钱敛财,“只还儿女从前债”。他要求门徒“饥来粝饭长哺啜,寒后粗衣任盖铺”。从以上记述不难看出,王重阳对全真道门徒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这些要求成为后来全真道的行为规范。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后世全真道的有些规范已做了适当变通,但是,全真道规定的道士须出家住庙修道,不娶妻室,不食荤腥,不饮酒,清心寡欲、苦己利人等重要内容,一直延续至今。具有很多现实意义。 
  

重阳

    重阳位于祖庵镇,为全真教祖庭。此地原名刘蒋村,因全真教祖师王重阳曾在此结庵修行,后又埋骨于此,全真教大兴于世后,此地遂改名曰“祖庵镇”。

    重阳创建于元太宗十年,南接秦岭,北临渭水,东傍涝水,西以白马河为界,金代即有“天下祖庭”之称,历来享有“全真圣地”之盛名。

    重阳开创全真教,结庵讲道,遂收徒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等人,人称“全真七子”。 
  祖庵碑林亦称祖庵石刻,碑铭比较详尽地反映了重阳和道教全真派发展起落轨迹和状况,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与金、元社会政治发展的紧密关系,记载着全真教修炼方法,
200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重阳入选中国道教十大文化旅游胜地。 
 
 

 
( 1 1 1 2 ) 西 ( 1 1 5 9 ) 4 ( 1 1 6 7 ) 便 ( ) ( 1 1 7 0 ) 5 8  
 
 
西 ( 1 1 8 5 ) ( 1 1 9 6 1 2 0 0 ) ( 1 2 3 8 ) ( 1 2 4 5 ) 寿 殿 5 0 0 0 3 0  
 
 
( ) ( ) 殿 殿 殿 殿 殿 殿 殿 殿 殿 殿 西 ( ) 5 3  
 
 
殿 殿 殿 殿 使  
 
1
重阳大殿: 重阳、山西永乐、北京白云观合称为全真三大祖庭。

2重阳纪念塔:

3、银杏树

千年古银杏抱柏树,据说此树只长一边,是缘于祖师羽化后,丘祖和列位仙师将祖师棺冢抬回,树迎接祖师故只长一边。

祖师大殿)

(从祖师大殿外拍的七真殿后面

鼓楼

钟楼

灵官殿

庙门

庙门口的《道德经》碑文

全真三大祖庭之一-------重阳     



       重 阳 宫 位 于 陕 西 省 户 县 祖 庵 镇 , 为 全 真 教 祖 庭 。 此 地 原 名 刘 蒋 村 , 因 全 真 教 祖 师 王 重 阳 曾 在 此 结 庵 修 行 , 后 又 埋 骨 于 此 , 全 真 教 大 兴 于 世 后 , 此 地 遂 改 名 曰 「 祖 庵 镇 」 。 
       王 重 阳 , 生 于 宋 徽 宗 政 和 二 年 ( 公 元 1 1 1 2 年 ) , 名 喆 , 字 知 名 , 号 重 阳 子 。 原 籍 陕 西 咸 阳 , 后 来 迁 到 刘 蒋 村 。 出 身 豪 富 , 家 业 丰 厚 。 从 小 习 文 练 武 , 考 过 进 士 与 武 举 , 两 皆 无 成 。 遂 不 再 留 心 世 事 。 金 正 隆 四 年 ( 1 1 5 9 年 ) , 王 重 阳 在 甘 河 镇 遇 仙 人 , 授 以 修 道 秘 诀 。 所 遇 者 , 传 为 吕 洞 宾 。 为 了 不 让 别 人 干 扰 自 己 的 修 行 , 王 重 阳 佯 狂 装 疯 , 自 号 曰 「 王 害 风 」 。 后 来 他 又 在 终 南 山 下 南 时 村 挖 了 一 个 4 米 深 的 地 穴 , 名 曰 「 活 死 人 墓 」 , 潜 居 其 中 两 年 多 , 静 心 修 炼 内 丹 。 大 定 七 年 ( 1 1 6 7 年 ) 自 焚 其 庵 , 邻 人 来 救 , 他 却 在 火 边 狂 舞 , 口 中 唱 道 : 「 数 载 殷 勤 , 漫 居 刘 蒋 , 庵 中 日 日 尘 劳 长 。 豁 然 真 火 瞥 然 开 , 便 教 烧 了 归 无 上 。 奉 劝 诸 公 莫 生 悒 怏 , 我 咱 别 有 深 深 况 。 惟 留 灰 烬 不 重 游 , 蓬 莱 路 上 知 来 往 。 」 别 人 问 他 缘 故 , 他 回 答 说 : 「 三 年 之 后 , 另 有 人 来 修 葺 这 个 庵 子 。 」 王 重 阳 告 别 亲 友 , 远 往 山 东 传 道 。 临 别 前 , 他 留 下 一 幅 自 画 像 , 并 在 上 面 写 道 : 「 来 自 何 方 , 去 由 何 路 , 一 脚 不 移 , 回 头 即 悟 」 。 王 重 阳 在 山 东 先 后 收 马 钰 、 谭 处 端 、 刘 处 玄 、 丘 处 机 、 王 处 一 、 郝 大 通 、 孙 不 二 ( 后 人 称 为 「 全 真 七 子 」 ) 为 徒 , 开 创 了 新 的 教 派 ━ ━ 全 真 教 。 全 真 教 倡 导 「 真 功 」 、 「 真 行 」 , 真 功 即 心 性 、 内 功 修 炼 , 真 行 即 行 道 济 世 。 王 重 阳 反 对 门 户 之 见 , 主 张 儒 、 佛 、 道 三 教 合 一 。 他 还 吸 取 了 佛 教 的 丛 林 制 度 , 规 定 全 真 道 士 必 须 出 家 住 观 , 严 守 清 规 戒 律 , 不 娶 妻 , 不 吃 荤 。 大 定 十 年 ( 1 1 7 0 年 ) 王 重 阳 羽 化 升 仙 , 时 年 5 8 岁 。 
       王 重 阳 仙 逝 后 , 弟 子 们 奉 其 灵 柩 归 葬 于 陕 西 户 县 刘 蒋 村 , 并 修 葺 王 重 阳 故 居 。 大 定 二 十 五 年 ( 1 1 8 5 年 ) , 由 丘 处 机 主 持 , 在 故 居 上 建 造 宫 观 。 金 章 宗 承 安 年 间 ( 1 1 9 6 ━ ━ 1 2 0 0 年 ) , 再 次 修 建 , 赐 额 曰 「 灵 虚 观 」 。 元 太 宗 十 年 ( 1 2 3 8 ) 年 , 改 名 「 重 阳 宫 」 。 乃 马 真 后 四 年 ( 1 2 4 5 年 ) , 朝 命 赠 封 「 重 阳 宫 」 为 「 重 阳 万 寿 宫 」 。 其 时 宫 观 规 模 宏 大 , 有 殿 宇 楼 阁 5 0 0 0 余 间 , 道 士 近 万 人 。 可 惜 的 是 , 明 清 之 际 , 道 教 衰 落 , 重 阳 宫 大 部 分 建 筑 因 得 不 到 维 修 而 毁 坏 。 幸 好 还 有 不 少 碑 刻 保 存 下 来 。 解 放 后 新 建 了 十 余 间 碑 刻 陈 列 室 , 其 中 价 值 较 高 的 3 0 余 通 石 碑 集 中 在 一 室 , 称 「 祖 庵 碑 林 」 。 
       近 年 来 , 重 阳 宫 正 在 逐 渐 修 复 。 按 规 划 方 案 , 复 修 的 重 阳 宫 从 南 到 北 , 主 要 建 筑 依 次 为 九 龙 壁 、 棂 星 门 、 莲 池 ( 即 放 生 池 ) 、 万 缘 桥 ( 又 称 遇 仙 桥 ) 、 钟 鼓 二 楼 、 灵 官 殿 、 七 真 殿 、 重 阳 殿 、 玉 皇 殿 、 三 清 阁 、 蓬 莱 坊 及 后 花 园 。 配 殿 有 三 官 殿 、 元 君 殿 、 财 神 殿 、 救 苦 殿 、 药 王 殿 等 。 西 北 角 是 围 绕 古 银 杏 树 而 建 的 石 刻 保 护 区 ( 即 碑 林 ) , 在 重 阳 墓 原 址 上 建 白 云 灵 祠 。 东 南 角 有 八 卦 坛 、 重 阳 纪 念 塔 。 修 复 后 的 重 阳 宫 , 总 面 积 约 为 5 3 亩 。 
       目 前 已 建 成 重 阳 大 殿 、 钟 楼 、 鼓 楼 、 灵 官 殿 、 七 真 殿 等 殿 堂 , 使 「 祖 庭 」 初 具 规 模 。 相 信 在 不 久 的 将 来 , 重 阳 宫 将 会 全 面 修 复 , 再 现 昔 日 风 彩 。

参 见 胡 孚 琛 主 编 《 中 华 道 教 大 辞 典 》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出 版 社 1 9 9 5 年 版 ) 第 1 6 8 6 页 「 重 阳 宫 」 条 。

执笔:尹志华
资料提供:陕西户县重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