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学竞赛试卷pdf:一个瑜伽大师的反腐行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59:30
一个瑜伽大师的反腐行动
  斯瓦米·巴巴·拉姆德夫粒米未进的第9天,在他奄奄一息时,一杯在医院饮下的果汁,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当然,这也结束了他为反腐而倡导的绝食行动。
  人们总是很容易通过这样几个标志认出拉姆德夫来:长发长须,以及那块松散地披在身上的橙黄色布料:这是一个瑜伽导师的传统形象,但却依然掩盖不住拉姆德夫的另外一个身份:成功的商人。曾经,《纽约时报》将拉姆德夫描述为:“一个庞大瑜伽王国的建设者”以及“新印度的产物和象征。”因为,拉姆德夫的产业已遍地开花,不仅有瑜伽工作室,还涉及学校、药品行业等。他还曾赴英国为伊丽莎白女王讲授瑜伽技巧,并接受其授勋。
  拉姆德夫在接受印度一家杂志采访时曾说:“我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去铲除一个政府。但我的力量并非来自于钱财或是法律,而是来自于人民。”他表示,除了普及瑜伽之外,自己还需义不容辞地推进社会和政治改革,尽管此前他宣称“无心政治”。
  这种情绪酝酿了很久。2011年6月4日拉姆德夫在数千人的见证中,开始了名为“绝食到死”的反腐败抗议:在此之前的一年里,这个国家遭遇了热带季风一样的英联邦运动会腐败案、电信腐败案、国有金融企业高管受贿等系列丑闻……腐败不得人心,在印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同样如此。一波接一波承受着它们的印度人,把“抵抗贪婪和腐败”看成是“最大的一场战斗”,甚至超过了“反恐”。
  拉姆德夫带领的数千追随者不久后就遭到警察的镇压,他本人被驱逐出新德里。拉姆德夫日前发出威胁,如果他再次成为攻击目标,将暴力反抗。随后他开始了绝食。
  据悉,每天都有数百万印度人通过宗教电视频道,观看拉姆德夫的节目,现在他呼吁男性和女性的支持者都来加入他的“军团”:“(我们)必须有献身精神,必要时甚至准备做出终极牺牲。我们将建造一支人数达11000人的瑜伽军团,他们将接受武器训练。”
  之前,拉姆德夫拒绝了印度总理辛格的劝阻;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多名部长在辛格的授意下于新德里国际机场会见拉姆德夫,劝阻其放弃发起抗议的念头,只是部长们同样被泼了盆冷水。然而,当抗议活动的参与人数不断攀升,众多媒体纷纷亮出关注的长镜头时,作为主角的拉姆德夫却“倒下”了。这回轮到印度国会长舒一口气:“拉姆德夫停止绝食是个好消息。”不过,现在看来,拉姆德夫尚未完全落败。
  “诈骗的季节”,“道德宇宙”在萎缩
  “腐败或恐怖主义,哪个是印度在2011年更急需应对的问题?”2011年1月,印度的一份网络调查这样问道。提问前的两个月间,印度曾接连曝出多起贪腐丑闻。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因此哀叹印度的“道德宇宙”在萎缩,分析人士则以“诈骗季节”形容印度当下腐败案频发的局面。风暴中心是导致拉贾辞职的电信腐败案。
  印度监察机构主计审计长公署在2010年11月报告显示,2007年至2008年期间,印度信息技术和通信部低价向多家电信运营商发放122张2G频段牌照和35张军民两用通信牌照。因为售价低于市场价格,印度政府蒙受损失近1.77万亿卢比(约合390亿美元)。
  电信业之外,印度金融领域也传出腐败丑闻。印度中央调查局在去年11月底逮捕了8名金融机构高管,指控他们涉嫌以巨额贿赂换取贷款。涉案官员中多人来自印度国家所有的金融机构,包括印度人寿保险公司、印度银行、印度中央银行和旁遮普国家银行。
  而在2010年11月9日,国大党发言人宣布接受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席部长阿肖克·恰范的辞职,恰范在任期间,曾利用职权将该邦首府孟买市专为印军阵亡士兵及其家属建造的安居公寓,分给政府官员、军队将领和自己的亲属……
  频繁曝光的腐败案令印度政府应接不暇。印度总理辛格一度坦言,在层出不穷的腐败案面前自己窘迫不安,好似一个面临重重考试的学生。印度贪腐高官在2010年底相继落马以及由此激发的民众肃贪诉求,显然说明印度的腐败问题已严重到相当程度。新年伊始,14位印度社会知名人士在致国家领导人的联名公开信中更是直言,腐败作为印度的“治理赤字”,正侵蚀着国家的肌体,印度必须以“紧迫感、决心和战时体制应对这种病症。”
  但事实上,据美国《纽约时报》说,印度议会从1968年就开始筹建一个独立的反贪机构,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建立起来。
  在这个腐败几乎是作为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国家,腐败是否比恐怖主义更容易应对或许才是真正结果难料的问题。在印度的网络上时常可以看到网民们的讨论。有的说:“民主并没有直接产生腐败,但把权力交给了不能胜任且又自私自利的人。”有的说:“民主的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而腐败是一种个人反应,是人本身的贪婪和自私才滋生了腐败。”
  如果深入观察政府和议会的每位成员,就会发现民主与腐败之间的相互联系。印度的民主可能是最有趣的,因为它可以运用司法权力让腐败的政客和官僚继续掌权。中央政府与邦政府在腐败方面简直是在竞争。比如在卡纳塔克邦,在任何行政管理部门只付规定的费用是办不成事的,除非给经办人手上“抹油”。这就是在民主的印度走到哪里都能遇到的普遍现象。
  “我行贿了”:科技介入反腐
  “揭露腐败的市场价格。”这是赫然高悬在印度著名民间反腐网站“我行贿了”首页上方的口号。如果维修水管要行贿,考取驾照也要塞钱的话,你会是什么心情?在不少印度人看来,这是稀松平常的小事。不过,总有人不甘向腐败低头。
  2010年8月,印度“海龟”拉马什和斯瓦提创建了“我行贿了”(www.ipaidabribe.com)网站。他们不满于印度“办什么事都得花钱”的风气,希望通过现代科技的力量,来抑制国内腐败。
  “我行贿了”网站由一个非盈利组织支持运营的。该组织位于印度班加罗尔,旨在提高公民素质以及城市地区公共设施服务水平。浏览这个网站,人们很轻易可以看到这些留言:“(办结婚证)我去了3次,每次他们都找不同的借口,最后向我要了1000卢比”、“我每年都要花1000卢比用于更新食品执照”……至2011年6月27日为止,人们提交的案例涉及的贿赂金额达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7200万元)以上,共涉及印度400多个城市。
  “在印度,我们在反腐斗争中一直表现强硬。我们通过市民的讲述,可以追查到行贿和腐败,这已经是个成功的模式。网络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武器。”该网站的创始人之一斯瓦提如是说。他们正在开发一个移动终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现在的网站是英文的,而未来也会将印度语包含进来。这将意味着一些不会上网、不会英文的人们都可以加入“我行贿了”掀起的反腐运动中。
  不仅如此,“我行贿了”这样的网站也开始蔓延向其他的国家:由网络曝光引发网民关注,接着传统媒体介入开始报道,形成舆论压力,促使行政机关启动调查,最终惩处腐败官员——这几乎可以看成是这类网站的共同点与创办初衷。
  “在这里,腐败的风险太小,但所获得的回报太高。应该改变游戏规则,将腐败风险放大,获得的回报变小,让公众了解真相,就是让腐败风险增大。”斯瓦提一语道破了这一类网站的宗旨和游戏规则,尽管它的确没太多技术含量可言。
  美国反腐专家瑞吉则认为,印度的腐败,好的一面在于它是金字塔形的,即主要由最基层的大量小额钱款往来构成,但更高级别的政府官员不(太)愿意收受贿赂;而比印度“金字塔式”腐败更麻烦的是那些“倒金字塔”形的腐败——越往上捞钱越多,反腐败成功的希望就越加渺茫。

民间反腐的印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