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学竞赛指南:苏格拉底的守护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35:49

 

苏格拉底的守护神

 

在西方的思想史上,苏格拉底之死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几个雅典人指控,罪名是“腐蚀青年人的心灵,相信他自己发明的神灵,而不相信国家认可的诸神。”经过一番辩论,他最终被法庭判处死刑。他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结果,毫无畏惧地喝下致他死命的毒芹汁。由柏拉图、色诺芬等人记载下来的苏格拉底赴死之前的言行,表现出一种伟大的个体觉醒和崭新的虔敬精神,一直到今天仍然能够给人以多样的启发和深刻的教益。

在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中,雅典人对他的指控,特别是“他相信自己的新神而不信传统诸神”,这一罪名成立吗?据载,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极力为乃师洗脱崇拜新神的指控。他宣称,苏格拉底从来都只遵从雅典传统的宗教习俗;虽然也承认苏格拉底的确受到一种“神圣指引”,但是他认为苏格拉底的神圣指引与预言家、占卜者及其他宗教职业者所经历的指引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苏格拉底另一位更著名的弟子,柏拉图与色诺芬的看法有所不同。柏拉图所写的几篇记载乃师言行的对话录,事实上证明了苏格拉底是一个宗教改革者,并创造了自己的守护神。根据很多西方学者的分析,柏拉图早期对话录里苏格拉底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信,尽管柏拉图后来的哲学思想并不为乃师所囿。

在柏拉图的《欧绪弗洛篇》中,苏格拉底亲口说:“欧绪弗洛,你道出了我受到指控的原因。因为每当人们谈论起这样的诸神故事,我总是表示厌恶,这就使得他们坚持说我有罪。”“你实际上相信诸神之间会发生战争、仇杀、殴斗,还有其他各种可怕的事情,对吗?”这里,苏格拉底明确表示对于古希腊人格化、人性化的传统诸神是不相信、是厌恶的。并且,苏格拉底还提出了更革命化的宗教主张:“虔敬事物之虔敬是因为诸神赞许它,还是因为它是虔敬的所以诸神赞许它?”“如此说来,由于该事物是虔敬的,所以它被诸神喜爱,而不是因为它被神喜爱所以才是虔敬的。”也就是说,虔敬品质取决于自身,而不是取决于传统诸神。在苏格拉底看来,圣洁、智慧、善良、公正等等品质,也都与虔敬一样,是独立于传统诸神之外的。

既然厌恶传统诸神,苏格拉底虔信的新神又是怎样的?在《申辩篇》中,苏格拉底说:“我服从神或超自然的灵性,亦即美勒托在他的讼词中讥笑过的那位神灵。我与之相遇始于童年,我听到某种声音,它总是在禁止我去做我本来要去做的事情,但从来不命令我去做什么事情。”“我说过,为了服从神的命令,我接受了这种义务,神的命令以神谕、托梦以及其他各种神圣天命的形式出现。”苏格拉底的新神是心中一个神圣的声音,他自觉服从于它,接受它的指引,并得到它的守护。苏格拉底不从政,从来不在公共场合公开地就国家大事向雅典人提出建议,是因为心中的神阻止他冒生命危险参与政治活动;苏格拉底永不停止实践哲学,对雅典人进行规劝,提醒他们注重美德修养及灵魂完善,向他遇到的每个人阐明真理,因为这是神的命令;他离开家坦然地面对刑事诉讼,在法庭上雄辩滔滔为自己的言行辩解,因为心中并没有出现神圣的警告;在其死刑被实施之前,苏格拉底本有机会逃走,但他坚持遵守城邦的契约,服从国家的法令,平静地走向死亡,因为神已经为他指明了道路。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神?它只出现于苏格拉底的心中,是完全个人化的神灵;它只为苏格拉底一人提供指引和守护。这大大不同于古希腊为众人所信奉的传统诸神。不仅如此,苏格拉底的神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智慧、美德、灵魂或良知的化身,带有轴心时代强烈的伦理道德气息。古希腊宗教圣地德尔菲的神谕说,没有比苏格拉底更聪明、更有智慧的人了。苏格拉底听到这一神谕感到很困惑,于是就去寻找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却发现他们其实并不聪明。最后,他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最聪明,只是清楚地知道自己很无知;真正的智慧属于神。苏格拉底服从神的命令,相信自己对神的侍奉是最大的善行。他把自己所有时间都花在对希腊人的试探和劝导上,让他们关注灵魂的最高幸福。“我每到一处便告诉人们,财富不会带来美德(善),但是美德(善)会带来财富和其他各种幸福,既有个人的幸福,又有国家的幸福。”(《申辩篇》)在苏格拉底生命的最后时刻,在他喝下行刑的毒芹汁之前,他与弟子们一起探讨了灵魂不朽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提出一种崭新的想法:灵魂是不朽的,因为它能领悟,能分享真、善、美,而这些东西是永恒的。心灵能够认识神,因为人在神那里拥有某种与永恒和不死相类似的东西。

苏格拉底的神是个体的、伦理化的,同时又绝非世俗的。“我从来没有过过普通人的平静生活。我不关心大多数人关心的事,挣钱、有一个舒适的家、担任文武高官以及参与其他各种活动。……我试图逐个劝说你们不要把实际利益看得高于精神和道德的良好状态。”(《申辩篇》,下同)“……我无暇参与政治,也没有时间来管自己的私事。事实上,我对神的侍奉使我一贫如洗。”“神特意把我指派给这座城市,它就好像一匹良种马,由于身形巨大而动作迟缓,需要某些虻子的刺激来使它活跃起来。在我看来,神把我指派给这座城市,就是让我起一只虻子的作用,我整天飞来飞去,到处叮人,唤醒、劝导、指责你们中的每一个人。”

也就是说,神对苏格拉底的守护,不是让他获得丰厚的物质回报或显赫的政治权力,而是让他注重人的智慧、道德和灵魂,是形而上意义的。正如此,苏格拉底才会在无论何种个人境遇之下,获得非同寻常的恬然、安宁和灵魂上的最高幸福。据说,当苏格拉底在市场上看到许多待售的货物时,经常会这样对自己说:“我不需要的东西有这么多呀!”(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他拒绝接受那些达官贵人送来的钱财,也不愿去他们的宫廷。他的生活方式是如此规则有序,以至于在雅典爆发的几场瘟疫中,他是唯一没有被感染的人。特别是在面临危险时或在生命的尽头,他更能坦然面对:不是像一般人那样痛哭流涕,摆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而是把死亡看做是一场无梦的睡眠,或者,是灵魂从一处移居到另一处,是到另一个世界的新生活的开始。他说:“你们也必须充满自信地看待死亡,并确立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任何事情都不能伤害一个好人,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神不会对他的命运无动于衷。”(《申辩篇》)

总之,苏格拉底就是在自己的神的守护下,得以自我实现,找到了人的生的价值和死的意义。笔者相信,即便是平凡的你我,如果认真倾听来自内心的声音,也有机会得到属于我们自己的神。我们将听从它的告诫,遵守它的指引,超越获取财产、权势、享乐等等形而下欲望,转而追求智慧、美德和良知,在为增进整个社会的福祉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收获灵魂的幸福与安宁。一句话,只要能够听取内心神圣的声音并加以践行,你我都可以成为伟大的苏格拉底。

参考书目:

1、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

2、罗纳德·格罗斯:《苏格拉底之道》

3、霍普·梅:《苏格拉底》

施文,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