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室211有续集吗:1安徽省黄山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18:39

 

黄山市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迥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汤显祖)。多少文人曾对他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沏,遂久居。”天目山和黄山山脉是我省,也是徽州同浙江、江西省的天然分界岭。主要座落在歙县东北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米),耸立在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海拔1728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0米),都是壮丽神奇的“天造画境”。横贯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著名的风景胜地。

目录

·                                 • 自然条件

·                                 • 历史文化

·                                 • 行政区划

·                                 • 经济发展

·                                 • 城市建设

[显示全部]

黄山市-自然条件

 

土壤:
黄山市中低山地大部分为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层较厚,石砾含量较高,透水透气性能良好,肥力较高,有利于木、茶、桑和药材生长。丘陵地带多为红壤和紫色土,质地粘重,酸性,肥力很差,但光热条件好,适宜栎松、油茶等生长,山麓盆地与平原谷地多砂壤土、溪河两岸多冲积土,适用于农业耕作。

气候:
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属于湿润性季风气候,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1670毫米,最高达2708毫米。降水多集中于5-8月,水热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多种林木、茶叶、果树及农作物生长。

水系:
新安江是全市的主要河流,属于钱塘水系。它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它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新安江东流至街口附近,便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县流至街口,长约44公里,其集水面积有5944平方公里。除新安江以外,境内还有发源于黄山北坡的青弋江,北流入长江,发源于黄山南坡西段的阊江,南流入鄱阳湖,均属长江水系。位于青弋江上游的太平湖,波光潋滟,山色空蒙,恬静,明丽,妩媚而动人。

 
香果树

植物:
黄山市具有优越自然条件,蕴孕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自然分布着七百多种树木,加上引种培育的树种,共有1000多种之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约有10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香果树,红楠,花榈木,红椿;省定保护木种有金钱松,南方铁彬,三尖杉,银杏,掌楸,黄山木兰,樟树,天目木姜子、连香权、领春木、天女花、青钱杉和中华猕猴桃等15种;还有黄山松、华东黄杉、红豆杉、光皮桦和青檀等树种、都很名贵,属于优良建筑用材的树种,约有一百余种,主要为杉、松、檫、樟、楠、楮、栲等。杉木多分布在休宁流口和溪口,松树多分布于祁门、黟县和黄山区,毛竹主要分布在休宁、黄山区和祁门,其它杂木主要分布在牯牛降和清凉峰,以及祁门、黟县、歙县和黄山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73%,木材蓄积量为2400万立方米,毛竹约5000万根,年产茶叶2.5万吨左右,是华东木材的重要产地和著名的茶叶产区。

动物:
高山密林、崇山峻岭中活跃的飞禽走兽二百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20多种,溪河塘坝中的鱼类有120多个品种,其中包括金丝猴、大灵猫、熊、蕲蛇、短尾猴、猕猴、香狸、獐、白颈长尾鸡、八音鸟、相思鸟等。

矿产:
黄山市地下埋藏着多种矿物,大量的石灰岩、花岗岩、瓷土、石英岩,蛇纹石和石煤等建筑材料,金、铜、钼、钨、

 
相思鸟

锑、铍、铅、铌、钽、铀等有色金属矿和稀有金属矿物,还有膨润土、砩石、硫、重晶石、水晶、等非金属矿产资源。

茶叶:
黄山市所辖三区四县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近年恢复、开发的新老名茶有30多个品种,其中祁红、屯绿多次荣膺国际金、银奖;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均在中国十大极品名茶之列;黄山银钩、祁红工夫茶等四个品种,被选为国家外交名茶。歙县年产茶叶1万多吨,在全国各县名列前茅。

香菇:
有平菇、厚菇、花菇之分,以野生花菇为上品。香菇肉厚味鲜,营养丰富,是食物中的珍品。香菇有多种特殊功效,民间常用来辅助治疗小儿天花、麻疹及解毒、降血压。

石耳:
黄山之“山珍”,形状与木耳相似,稍大,既可佐食,亦可药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煨肉或炖鸡,鲜美可口。

笋衣、笋干:
烧肉、炖鸡、炖鸭的好配料,鲜嫩味美,可增进食欲。

蕨菜:
是黄山市有名的山菜,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蕨菜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山区草坡、林间空地和林缘地带,当其嫩叶还处于卷曲未展时,采摘下来,可作鲜食,也可盐腌,还可干制。黄山蕨菜营养丰富,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徽州贡菊:
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既可泡茶饮用,也可配药,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效,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徽州贡菊,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民间传说是宋代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发的。以后发现药用价值,这一带农户广为种植,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清光绪年间成为贡品。

徽州雪梨:
主要产地在歙县,栽培始于宋代,历代均被列为贵重果品。徽州雪梨外形美观,皮薄肉细,汁多香甜,脆嫩可口,曾在1934年的国际博览会上获银质奖章。

三潭枇杷:
歙县早在宋代就有枇杷栽培,经历代繁衍培育,逐渐形成以该县境内新安江沿岸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自然村为著名产地的“三潭枇杷”这一优良品种。三潭枇杷,果大肉厚,味甜多汁,外形美观,是素享盛名的传统佳果。

黄山猕猴桃:
野生水果,民间称作“杨桃”,黄山市境内山区均产,资源十分丰富。黄山风景区猕猴桃果香味重,汁多而甜。据医学研究,黄山猕猴桃的营养价值比柑桔高5-10倍,比苹果高19-83倍,比梨子高32-139倍,被誉为“水果之王”。

歙县金桔:
柑桔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桔形小于黄岩蜜桔,大小同四川红桔相似,颜色呈金黄色或金红色。歙县金桔比红桔甜,因香气足,素有“一树金桔十里香”之称。歙县街口、溪口、正口等乡镇出产的“三口金桔”是歙县金桔的后起之秀。

黟县香榧:
主要产地在黄山西南群峰中的泗溪。这里的香榧分为两种:一种是个头大,一头尖的;另一种是个头小而圆的,被称为“和尚榧”。“和尚榧”壳薄,榧衣易脱落,果仁香酥可口,还可以切成片,这种榧的果仁历史上曾作为贡品。

黄山市-历史文化

 

黄山历史悠久,远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纪,我国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人类就已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山区劳动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时期,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行郡县制,这里为会稽郡属地。南朝时开始设置新安郡,郡府搬迁又始终未离开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称新安,其源盖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诏改为徽州。关于徽州名称的起源,一说因其境内有徽岭、徽水、大徽村等,州则因地得名;另一说赵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对这一地区的失而复得。此二说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历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时候,就是摘取安庆、徽州二府首字作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我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黄山市位于皖浙赣三省结合部,群山环抱之中,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藏龙卧虎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十家之村,不废诵读”,因此历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灿若繁星。《辞海》的单列条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国各州府之首。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中进士542人,举人多达1513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鲜见。明清时代徽商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贾而好儒,“官、贾、儒”三位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学术研究异彩纷呈。例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历仕明嘉靖、隆庆、万历)、曹振镛(历仕清乾隆、嘉庆、道光),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鲍漱芳,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机、汪昂,徽墨、歙砚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画派的创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渐江、黄宾虹,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珠算大师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学者有陶行知、胡适,音乐家张曙,还有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郑复光,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近代法学家徐谦等,都是徽州人。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现已发现地面文物4900多处,其中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45处。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黄山市-行政区划

 

黄山市于198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前身是徽州地区,现辖三区(屯溪区、黄山区、徽州区)、四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和黄山风景区,2003年全市总人口为146.9万人,区、县辖42个镇、100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1169个村民委员会,8507个村民小组,48个居民委员会,屯溪区为市府所在地。

黄山市-经济发展

 

 

 

“十五”时期是黄山市经济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强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成功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开拓奋进,扎实苦干,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增长率呈逐年稳步加快趋势。2003年生产总值迈上百亿元台阶,2004年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47.4亿元,年均增长10.4%,超“十五”计划0.4个百分点。“十五”末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54元,比2000年增长64.4%。财政收入达到12.6亿元,年均增长12.8%,比同期生产总值增幅高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1%,比2000年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0年的23:30:47调整到2005年的18:39:43。“十五”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9%,高出第一产业增幅4.1个百分点。粮经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62.3:37.7调整到59.6:40.4。工业增加值达到34.8亿元,工业化率提高到23.6%。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仪器仪表制造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到11个,市新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8亿元。建筑业占二产增加值比重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旅游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2005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001.3万人次,年均增长12.5%,高出生产总值增幅2.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年均增长10.7%。

 

 



三、改革开放成就喜人。启动实施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试点,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民营化。永新股份成功上市,黄山风景区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投资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财政、金融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继续深化。积极融入浙江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累计利用外资14308万美元,年均增长67.7%。累计引进内资119亿元,年均增长51.1%,其中2005年省外资金相当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达35.3%。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566万美元,年均递增21.4%;经济外向度达12%,比200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7倍,年均增长36.9%。徽杭高速公路、黄山机场扩建、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一期工程、中心城区防洪二期工程、220KV宁国—万安Ⅱ回线及变电站扩建、农电网改造(二期)、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以及广电中心、新安大桥、广宇大桥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合铜黄、黄衢南(黄婺)高速公路黄山段开工建设。新建县乡村公路1204公里,通油路乡镇达98%,通公路行政村达97%。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1万千瓦。新建国家粮食储备库3个,新增粮食仓储能力7万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8平方公里,新建改建主次干道49条,区、县城建成区面积达32.2平方公里。实现移动通讯全市覆盖。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528元,是2000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是2000年的1.4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提高到22平方米和33.6平方米。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5年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8万人、12.5万人和9.9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2.9万城市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整村推进”工程扎实开展,5.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黄山市-城市建设

 

 

 

 

『中国最具魅力城市』这一桂冠令今天的黄山市民深以为荣。初到黄山市的人在这个城市確实感受到城市的魅力,不同凡响。而黄山本地居民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常常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个城市的变迁。今年以来,黄山市城市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庆大变样,年底上臺阶的总要求,全面提速,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截至11月底,中心城区完成建设投资24.25亿元,按照时序进展要求,年初目標任务已基本完成,向世人展现了黄山的魅力新姿。 

今年变化最大的是城区道路建设,路宽了,路直了,路畅了,路美了。按照『东进、西拓、南扩』的建设思路,今年完成道路投资2.3亿元,佔全年计划投资的100%,新建了齐云大道、迎宾大道、滨江东路、屯光大道、新安大道、北海路等14条道路,新增道路长度16公里,新增道路面积42.3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增加到1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同时向东、南、西三方向延伸、扩展。打通了滨江东路、沙洲路、阜上中路断头路,架设了广宇大桥、鬲山桥,城区主乾道与徽杭高速公路、婺源高速公路、工业园区对接,初步实现拉开城市框架目標。如今在中心城区,可以说是处处通衢。人们现在从东、从西、从北来黄山市,只要踏进黄山市区,便会留下道路宽阔、气派、通畅的第一印象。

完善的城市功能是现代化城市首要的必备条件。黄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將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重头戏。遵循『新区建设一步到位,老区改造配套完善』的原则,完善城市功能。今年1至11月份完成城市供水管网改造12公里,新修城市排水系统5条,基本解决了城区內涝问题。垃圾处理站完成投资3080万元。污水处理厂完成总投资2209万元。中心城区新建公厕4座,改造公厕18座。公交公司调整公交线路2条,延伸公交线路2条,新建公交候车亭26座,投放豪华公交车6辆,大大便利了市民和游客在城区出行。中心城区防洪二期工程完成投资1263万元,新建道路完成强、弱电配套下地工程,弱电管网完成投资220万元。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使人居环境更为完善,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政府在为民办实事。

一个城市要保有持久魅力,必须提昇城市品位。今年在城市建设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標准建设,紧紧抓住提高城市品位这个中心,以绿化环境为重点、以风貌整治为突破、以景观亮化为烘托,全力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高绿量、高质量完成了今年新建道路的绿化建设和梦园、横江、滨江、美食一条街等绿地的景观建设,新增道路绿化面积21.44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6.25万平方米。完成绿化总投资2500万元,人均绿地达8.7平方米。风貌整治方面,顺利实施老大桥两入口、屯光转盘周边整治,保护性改造了二马路,拆除了火车站烂尾楼,塑造了大型『徽骆驼』雕塑。城市亮化因景而设,为景增彩,先后完成沙洲滨河亮化、屯光转盘节点亮化、雕塑投光亮化以及3000米滨江西路亮化。市政道路新增路灯776杆、2225盏,主乾道路灯设置率、照明率达到100%。夜幕降临,华灯齐放,五彩繽纷,千姿百態,山城更加靚丽。公用设施建设方面,高规格完成机场扩建,高標准兴建环境监测中心、徽州大剧院。房地產开发完成建设面积110万平方米,维多利亚二期工程、容大房產、滨江华庭、世纪花园二期工程、江南新城、绵绣横江、秀水豪园等一批极具徽韵风格的高品质住宅小区如期建成。中心城区通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景观化,充分展示了城市品位的提昇。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城乡建设的重要元素,今年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完成固定资產投资14亿多元,比去年增加33%,城镇化水平提高了3.6个百分点。

明年城市建设基本思路已形成,坚持城乡统筹,以重点项目为先导,以城镇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城市功能、服务旅游、方便市民为目標,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提昇城市品位,快速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平臺。

黄山市正以她靚丽的形象散发著她独具的魅力。

黄山市-旅游

 

 

黄山市最大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不仅有大自然造就的天下无双的山水风光,而且有大量展现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文景观。方圆154平方公里的黄山风景区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徐霞客称赞:“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而后天下无山,观止矣”。后人传颂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1985年,黄山作为唯一的山岳风光,被评选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黄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黄山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先后在黄山风景区投资6亿多元,极大地改  善了景区的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条件。现在黄山风景区已经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区。在打好黄山牌的同时,我们坚持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并重,努力做好徽文章,着手开发“两线”(南北自然风光旅游线和东西历史文化旅游线),积极建设“六点”(齐云山风景区、太平湖风景区、桃花源景区、屯溪老街、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徽州古民居),并开发了一批新的景区景点。目前,齐云山已跻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列,屯溪老街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黟县西递、歙县牌坊群等一批景点也十分火热。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启动。

全市拥有一、二类旅行社15家,三类社50余家;星级饭店5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三星级24家,二星级2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2005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001.3万人次,年均增长12.5%,高出生产总值增幅2.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达到61.5亿元,年均增长10.7%。旅游业已发展成为黄山市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