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艾伦有多少钱:镉超标再调查 米厂老板:广州卖的米基本都要调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6:48:14

镉超标再调查 米厂老板:广州卖的米基本都要调和

http://news.gd.sina.com.cn 2011年11月04日09:18 南方网

今日导读

东莞健康证引发两部门互掐 到底哪家...

中山88岁阿婆今年18万分红 却希望每...

老人黄岐家中晕倒 广州120只管辖内...

未来广东经适房限价房全归入公租房...

东莞江门空气质量在滑坡 优良天数减...

粤教育厅官员预测:明年大学毕业生...

楼价高当兵送钱不送楼 奖励折现退伍...

假军车撞死四人追踪 交警承诺一周内...

深圳平价售卖车太便宜 商超菜市场顶...

跳江救人牺牲 救人英雄牛作涛被追认...

增城丝苗米产地米商介绍,市场上卖的基本上都是调和米。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珠村丹邱地区,农民种的稻谷基本都是给自己的口粮。来自其他产地的原米,颜色略黄(左)。 多种米调和之后的米,颜色亮白(右)。

  “穗珍”香丝苗米镉超标再调查

  该品牌米曾获中国农博会金奖,厂家称“毒米”系用外地米“贴牌”加工所致

  广州市质监局10月初公布的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抽查结果中,两款加工自增城的大米被发现镉超标。其中,增城市农科所香丝苗米厂生产的“穗珍”牌香丝苗米,曾是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的金奖产品,并且是广州市最早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大米品种之一。

  这样一个品牌的倒下,加上近年来五常香米、泰国香米等知名大米品牌相继“出事”的背景,是否意味着大米安全的“狼真的来了”?作为主要口粮的大米,其质量安全究竟有没有保障?增城其他大米加工厂会不会存在类似的镉超标风险?记者近日在增城展开调查。

  沿着324国道一路东行进入增城辖区,途中不时出现的各类产业园区,让人再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广东省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在增城丝苗米的原产地朱村镇(现改为朱村街),农业时代的两个重要机构:增城县农场局和农科所就“隐身”于此。

  位于农场局和农科所之间的一间红砖小屋,屋顶机械设备已锈黄,就是本次出事的“穗珍”香丝苗米加工厂:农科所香丝苗米厂。加工厂外墙上,仍挂着“自然就是香,增城市农科所丝苗米加工厂荣誉出品”的巨幅广告。而在这家加工厂打工近10年的四川人老周,已因镉超标事件失去了工作。

  “镉米”来自外省涉事粮贩“失踪”

  8月10日,广州市增城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对增城市内28家大米加工厂进行例行检查,检出农科所香丝苗米厂生产的“穗珍”香丝苗米中镉含量是国家标准允许最高值的1 .5倍,含量达300μg/kg,增城市荔城东桥粮油饲料加工厂生产的河粉大米中的镉含量达400μg/kg。这一结果9月30日经广州市质监局对外公布后,两家加工厂被关。

  失去工作的老周至今仍不解为何出事。他说,这次被查出镉超标的大米,是“老板”直接从外地拉回来的“那批糙米”(只经过初步去壳的大米)。“以前也是这么拉原料回来加工,怎么就没出过事呢?”老周说,虽然是农科所下属的加工厂,但“老板”并不是只加工农科所自己种植的“穗珍”系列丝苗谷。多年来,“老板”一直都从外地买谷子回来加工,然后装进写着“穗珍”香丝苗米的包装袋内出售。商贩和市民从这里购买的“穗珍”香丝苗米,并非真正的增城“穗珍”香丝苗谷加工而成,而他们对这种做法已经习以为常,进货的商贩也非常清楚,但并不在意。

  “老板”朱佛齐并不否认这一说法,但非常沮丧地表示,自己也非常“委屈”。他说,米是从一个长期贩卖江西米的粮食贩子手中买来的,而且数量不多,只有1000多斤,自己不知道有镉超标,还拿了一袋回家自己吃。当记者询问粮贩子的联系方式时,朱佛齐激动地说:“我都想找他,现在哪里还找得到啊!”

  增城市在镉超标事件发生后,也成立了由市食安办、质监、工商、环保、公安等单位联合组成的调查组,调查结果显示镉米也是来自外省。但镉米具体来自哪里、又如何进入增城?至今增城市政府方面也还在继续调查之中。“目前能够确认的是来自外省,涉事人员也提供了地址和途径,但是目前证据还不是很充分。”一位官员向记者表示。

  稻米大抽查并不常见

  据增城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农产品的生产、储运、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都有相关的质量安全控制和检测环节。

  但记者查阅历年公布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报告发现,对于水稻、小麦等大宗农产品,除了二次加工成米粉、面粉等产品时有严格的抽检以外,在原始产品环节,很少进行大范围的检查。以广东省为例,上一次大规模对稻米进行大规模抽查,要追溯到2007年8月,而当年对增城等全省10个水稻主产区的抽检发现,重金属检验合格率仅为86.0%。

  虽然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出现稻米“镉超标”都是偶然事件。但确实也存在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依旧在种植稻米的现象。有熟悉内情人士如此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这些污染区是不能种植稻米等食用作物的。即便种植,也不能进入食用领域。但现实中因为经济等方面的考虑,这些稻米仍有可能进入粮食流通领域,而粮贩就可能成为输送“毒米”的主要途径。

  粮贩活跃监管不到位

  记者在增城寻找涉事粮贩的过程中,朱村街大岗村一位种植水稻的农民,将记者带到一个常年收购他粮食的商贩面前。

  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商贩介绍,朱村的绝大多数大米加工厂都直接从外地拉稻谷或“糙米”回来加工,继而换上增城丝苗米的包装出售。私人粮食贩子就活跃在稻谷产地和加工厂之间,原产地的各家各户的稻谷就是由粮食贩子收购,一部分稻谷直接出售,大部分是要经过初步去壳变成糙米之后再卖给加工厂。

  实际上,这些粮贩大多数都属于“二道贩子”。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具备资金筹措、仓储保管、质量检测等能力,并应该向工商部门登记,取得资格许可,同时建立台账。大多数粮贩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的途径要么是转卖给大型粮油公司,要么从大型粮油公司倒卖给小型加工厂,或者就是充当农民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中介(或粮食经纪人)。

  正是因为稻米并未纳入日常重点监测农产品行列,粮贩又几乎无孔不入,大米市场才出现“要么不出事,要么出大事”的怪现状。

  增城市粮食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农民拉一拖拉机谷子去卖是肯定不能要求其经过行政许可的。一般低于50吨规模的,就没有去管。

  而增城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如何界定是专门从事粮食收购、如何界定规模大小非常模糊。而且“一些私人粮贩子连个场地都没有,不到工商部门来注册,我们也很难发现”。

  就是这些难以监管的粮贩,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可能一不小心带来了“镉米”,抑或其他任何类型的“毒米”。

  镉米是这样种出来的

  开矿等工业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被释放。

  因管理不当等原因,镉通过水源、空气等进入农田。

  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作物。

  超标大米大部分被自耕农食用。

  部分上市流通。

  长期食用镉超标大米,危害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是肾脏和骨骼(容易导致骨痛病)。

  调和米

  正解:调和米最初和调和油一样,都是为了改良产品营养结构而进行的合理搭配。“利用计算机精确计算和调节比例,经过反复的试验,研制出一种软硬适中的‘调和米’”。

  曲解:“好米配坏米”、“新米配旧米”、“白米配黄米”的混搭手段。

  记者在调查增城镉米来源的过程中意外发现,生产“穗珍”香丝苗米的增城市农科所香丝苗米厂,此前还有将不同来源的大米混合后以“穗珍”香丝苗米的名义进行售卖的行为。记者从增城市、广州市区的各大粮油批发市场、大米加工厂等地,也发现类似情况。

  这种大米,有个名字叫“调和米”,熟称“勾兑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加工厂、农业科研机构、质监部门人员及批发商、零售商并不否认这一现象,农科所香丝苗米加工厂的老板朱佛齐更是认为这是米业“公开的秘密”。这也是他认为自己是镉米事件中“受害者”的原因,“我按规则出牌,为何出事了?”

  实际上,出事的不是朱佛齐,而是整个米业。用百度或谷歌搜索“调和米”,几乎全是各地用劣质大米或名不符实的大米冒充某知名品牌大米的案例。据查,最早出现“调和米”在2001年,10年来调和米真的成了米业的“潜规则”,既没有人管,也没有一个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行业标准去规范。有关管理部门虽然承认有这一现象,但也坦言存在监管、取证和溯源等方面的困难。

  调和米危机

  这一现象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增城丝苗米达不到其原有的品质,甚至出现“毒米”。

  一旦被查出来大米有问题,他们也无法判断问题出在哪种米上面,而不同的米来自全国的不同地方,甚至无法保证下一包米是安全的。

  米商称市场上绝大多数是调和米

  农科所香丝苗米加工厂的工人老周也证实,他们确实存在将不同大米勾兑的情况。但本次被检出有问题的大米,是外面来的米直接装包的,没有经过调和。但是老板朱佛齐并不愿意讲述为何要用外地大米冒充增城丝苗米的原因。

  不过,朱村街的米商金先生向记者介绍,其实行内普遍存在将不同产地或品种的大米调和后售卖的情况。“有些米的形状差不多你就看不出来,有的米粒形状都不一样。”金先生说,大米品种好几十种,只有像他们做了十几二十年生意的行家,才能一看便知品种和产地,普通市民甚至农民都无从分辨。金先生还说:“我敢说,现在市场上价格在三块五一斤以上的包装大米,绝大多数都是调和米。包装袋上写着‘穗珍’还是别的什么品牌,在我们看来,都只是一个包装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在增城湘江街等地,包装上标志为“香丝苗米”“软香丝苗米”等的××丝苗米,几乎各家粮店都有,而30斤装的价格则多在70元—120元。而根据记者对农民的采访,去年当地丝苗谷的谷价都在200元100斤以上,最高达230元100斤。100斤谷子加工成大米,抛光后只有50多斤。这意味着,正宗的增城丝苗米不算加工成本,一斤米的原料价都在4元左右。市场上这些廉价的增城丝苗米显然存在金先生所谓的调和可能。

  以次充好调和米带来“毒米”危机

  实际上,调和米最初和调和油一样,都是为了改良产品营养结构而进行的合理搭配。比如朱村本地大型粮油企业泰稷公司,就曾于2001年宣称“利用计算机精确计算和调节比例,经过反复地试验,研制出一种软硬适中的‘调和米’”。金先生也表示,由于不同地方的大米口感不同,比如江西米普遍偏软,而广西米比较硬,会更加爽口,而有些米则非常香,于是加工厂通常将不同口感和香味程度不同的大米调和在一起,形成全新口感和香味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不断试探市场调试出来的,更最受消费者欢迎。

  出事的香丝苗米加工厂的权属单位是增城市农科所,也曾就“穗珍”系列香丝苗米品种研制了系列种子。据该所所长刘志强称,不同大米的性质都不一样,有些煮出来的饭香味满屋,有些非常软,如果这两个品种勾兑在一起,煮出来的饭就会又香又软,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丝苗米,农业科研机构要培育20多个品种的原因之一。

  但在实际的大米生产中,这一原本值得推广的调和方式,逐渐失去了原意。2005年9月,本地媒体曝光广州市天平粮油食杂批发市场的大米批发店中,“好米配坏米”、“新米配旧米”、“白米配黄米”等新型“调和米”蔚然成风;去年,媒体又先后爆出的五常香米、泰国香米造假事件,其调和手段已经不仅仅是各种米搭配混合或李代桃僵、以次充好了,还加入了香料、增白剂等物质。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除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以外,增城市其他的丝苗米,都存在调和可能,而具体是怎么调和则取决于企业,可能有确实出于调节口感而按比例科学调和的,也存在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可能。而本次增城丝苗米镉超标事件更是为消费者敲响了警钟:一旦生产者明知大米镉超标,会不会运用调和手段,将其混到同类合格大米中,使之“消毒”呢?

  “调和”是否应该出台标准

  增城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调和米”由于难以查实和溯源,在实际监管中有很大的难度。比如按规定,增城市辖区内的企业是可以加工外来稻谷的,而且即便是混合在一起,也查不出来。平时的检查只要指标没有超标,大米就是安全的。而一旦检出大米中某种重金属超标,“以我们现有的手段,也无法分辨这包米里面是哪种成分的米超标,也很难查到来源”。

  作为一种米业“公开的秘密”,调和米现象缘何一直不能从地下走到地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大家都承认米业中存在这种现象,但谁也不敢公开承认其生产的产品是“调和米”,原因就是此前爆出的诸如“好米配坏米”、“新米配旧米”、“白米配黄米”的混搭手段,使调和这一手段与勾兑彻底混同。很显然,如果科学调和出来的大米,口感和营养都更好,是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

  如今,调和油已开始酝酿出台标准,而调和米仍游走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有业内人士表示,既然这种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为何不因势利导,出台相关的调和米标准呢?对合法调和米标识清楚(泰国香米已有这样的做法),比如大米成分、百分比、营养组成等,这样既是对米业的规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勾兑米借“调和”之名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