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多萨维林和解金:里司令申论写作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0:45:34

申论写作经验

PS:很多童鞋跟我要这个东西,我个人觉得也是觉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针对地市级的筒子们,上次斑斑给我发短消息说你可以再重发大家共享,因为工作很忙,杂事很多,所以一直就没有剔除再放

例2008年国考第一题,说明概括的步骤
所以说,出题者出题时,会对内容进行精确设计。只要你按照这一方法来,就接近出题者的要求的。最优概括程序模式如下:

1、为节约时间,我们应该先看题目所提问题,全部看完所有试题的要求,并牢牢记住试题问题,然后才开始看材料,这样看材料才有针对性。否则,漫无目的地看材料,看完了也不会有印象的。必然还会再看第二遍,耽误时间。

2、边看边在试卷上画,勾画出点明段意或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或者用淡色铅笔或水芯笔在一旁写出与问题有关的部分语句。许多试卷明确要求不得在试卷上勾画和做记号,但试卷与答题卷一般分开,把试卷画成大花脸也没关系。

3、按问题要求将主要概括意思编号1、2、3……

4、整理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

以上四步程序可以保证一条不漏,达到“全面”的要求。

可是我看到许多同学交上来的答案,很明显,这一程序没有走或是随便画了几条线,没有给这些线上的句子编上序号。正因为没有序号,在后面合并、整理条理时,就不知道怎么办好。

把这些编了序号的句子进一步加工,就是条理。

倘若就这样一条一条写上卷子,哪怕你总结得很全面,语言很简洁很准确,顶多及格分。因为“有条理”没体现出来。比如勾画出来8条,经比较,有几条重合,于是成5条;二次归纳,5条可以归为三到四条;三到四条要写上卷子了,又有个顺序,分清主次,问题的严重性依次,问题由内而外依次,这体现逻辑性。“全面”和“条理”都有了,内在的逻辑顺序也理清排好了,就是表达的简洁准确,这就要考文字功夫了。平时扎实的文字训练很重要。由于第一题字数限制较少,所以可以不分段。如第一题要求500字,可以用1、2、3等来标明层次,每个1完了空一格再开始写2。

当你看完所有材料,基本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如问题有6个,对策8条……诸如此类。事实上这步完成后,所有需要回答的题怎么做,你心里已经有个框架脉络了。
概括起来,这一步要依序完成如下几步:“通读材料、勾画重点句段、初步浓缩、排列编号”。

例:2008国考申论第一题
我们用黑笔标123找支持开发理由,用蓝笔标注一二三找反对开发理由。
依次在原文中画线。

1.    水能资源丰富,利用率不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2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可持续发展

一、怒江的原始生态流域相对保存完好

3每年投入30多亿元,国税年收入增加,、

4地税增加

5可带来长期就业机会

6同时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

7电力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电力行业本身。8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不能开发,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9农民人均年收入978元。

二、地理奇观。

三、自然宝藏。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和生态功

五、提出的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资源,建设13级水电站,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始。

六、“物种基因库活的博物馆”。

七、地质构造遗迹景观。

八、特有的土著居民,传统民俗文化极具特色。

九、旅游业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怒江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建水坝未必能提高怒江老百姓的生活,移民问题不是轻易能解决的。

十一、污水问题,活水变成死水,污染会加剧。

十二、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应作为一条生态江予以保留,不予开发。

十三、不反复论证地质情况的可行性就贸然施工,恶性循环,泥沙问题

10、只有开发才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坏,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11、地理条件好,较小投资产生较大回报。

12、发展水电,一部分输出华东、华中,一部分可输出缅甸,从国际形势看,有其战略意义。(590字)

我们做题,首先,认真看清题目,并分析。

(一)       、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20分)

要求:指明“焦点”,概述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500字。

分析其要求:

一是争议焦点是什么?二是主张开发的理由?三是反对开发的理由?四是要求概述全面,五是要求条理清楚,六是要求500字内

那么,题目的要求,每一条,都要在答案中反映出来

焦点是由于云南省提出了2库13级开发方案引起的

所以,文章中多次提到的争议也是:是否按云南省的这一方案来对怒江水电进行开发

那么回答问题时,就干脆利落地:焦点:是否按2库13级开发方案来对怒江水电进行开发

许多同学生怕这一回答是错误了,画蛇添足,说了许多废话,反而把焦点搞偏了

人家争论的问题是开发不开发,而不是怎么开发,不是在开发的利弊得失之间争论,而是决定是不是开发

第二步,根据问题,在材料中用笔划出重点

怎么画?我的意见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分别对主张开发和反对开发的理由进行一条条划线,并按顺序编上序号

如果考试时,你只带了一支笔,那就没有办法了,只好像我发给你的前面的东西一样,用123表示支持,用一二三表示反对

只有这样逐字逐句画出来,才能保证概述全面,不漏得分点

这样还没完,你数一下字数,达到690字了

如果就是这样整理,你的条理是清晰的,字数稍减省一点,控制在500字内,这一题按得分点来看,你会得到17分左右

可是,我们许多同学,在考试时,根本就没有做这个细致的工作,只是随心所欲,按自己所想,随便写几条,那当然是挂一漏万,按得分点来,得不了几分

接下来怎么做,就是合并同类项和理清条理的工作

有考生说:每次都是总结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写在草稿纸上 就是时间很紧 看来以后学司令在卷子上标清楚比较好。这时还没理条理,没有归类

其实,我主张是前几天把觉睡好,考试时,把所有的题目都装在心里,然后拿几种颜色不同的笔,在卷子上分别找出各题的要点,用不同的记号记下

边看材料,就边在想问题的答案,有一点感想,随时记在卷子上

有考生说:”我的做法是快速浏览每个自然段(注意不是每个资料段)的时候,看其论点,大部分自然段都是一个论点,但有些不是,那就有几个划几个,最后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尽量用原文词句,自己的话仅仅用来过渡”。

那么,现在假设我上面整理的就是标准答案的得分点,请大家再看看,上面的答案中有几个得分点找到了,遗漏了多少得分点。每个点算一分吧“宁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答案:

焦点:是否按云南省提出的2库13级开发方案对怒江水电进行开发。

支持开发的理由:

一、对国家来说:1、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利用率不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2、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减少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3、地理条件好,投资小回报大。4、增加税收。5、输出华东、华中和国外,有战略意义。

二、对地方来说, 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电力行业本身。1、电力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同时,带动建材、森工、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2、促进财政增收。3、带来长期就业机会。4、解决移民资金,改变当地居民贫穷面貌,保护植被不因生存需要而破坏。
    反对开发的理由:1、怒江是我国仅存的原生态江河之一,原始生态相对保存完好,应作为生态江予以保留。2、开发会破坏怒江的地理奇观、自然宝藏、自然景观、多样性的生物物种和地质构造遗迹景观。3、会毁灭当地土著居民所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4、不利于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并可能产生污水、泥沙问题和地质破坏而产生恶性循环。5、建设13级水电站,是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6、会阻碍已成为怒江州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旅游业发展。7、不一定能够提高怒江老百姓生活,移民问题不能轻易解决。(497字)

这是我按照简洁的方法,对梳理下来的一条条进行综合整理后的答案。没有特意凑字数,刚好近500字。

那么在概括的时候,有些考生,由于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不强,谈支持开发的理由时,可能会丢掉“替代火电”、“改变”等字眼;说反对理由时,可能会丢掉“破坏”“毁灭”“阻碍”等关键字眼。正是这些字,说明了反对的理由,而且不是材料中的原话,是考生的加工提炼。
    把08年第一题分析完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概括其实挺简单,并不是像有些书本说的那样玄之又玄。也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理论,只是要一个傻乎乎的考生,坚持按我说的去做,每一步扎实做到位。而不是要一个聪明的考生,东想想,西想想,最后,概括的时候,还是丢三落四,达不到概括全面、条理清晰的效果。可一般考生,把我所讲的这些程序听过就当听故事一样,忘了,而不是牢牢记住并严格遵守。所以,一般人概括题打个10分就很正常了。

申论出题者意图猜测
我理解的申论是任何申论必须源于材料
所以,申论不必要凭空乱想,材料中对于每个问题都有提示的答案
例09国考
关于林老板心态一题
材料中不断用关键词提醒考生,

二.1.对“给定资料3 ”中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 字

解答:随着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以林老板为代表的中国小型民营企业的处境越来越不好过,然而他们既不抓住产品结构调整的浪潮,迁址到山区降低劳动成本换取新的生机,又不肯走自主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情况反映了广大中小型企业家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敢应难而上,而是坐以待毙食老本。

林老板心态,请抓关键字

关键字如下:1、觉得风险太大2、山区对我来说太陌生3、没有太大的兴趣内迁,到一个地方又得从头再来,需要很多时间。4、补给线拉得很长5、研发能力,推出高端产品,林老板有些无奈地笑着说:“还没有这个能力。”

分析这些关键字,逐句来分析,其心态1是怕风险,实质是企业失去进取心2、陌生的地方害怕,实质没有勇气迎接新挑战3内迁没兴趣,实质是眼光短浅,抓不住机遇,4、补给线长,认识不足,水平太差5、研发能力不足,能力太差,但实质是没有创新精神,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前面是一考生的答题,乱七八糟,后面是我的分析

2 . “给定资料11 ”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对策,认为提高粮食价格是关键之策,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他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400 字( 20 分)

这一题,材料中也提示你,用国家粮食局领导z的观点,就明确暗示你:他的观点才是对的
他的观点是:要解决好粮价问题,归根结底是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一是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价格

这就是出题者对于粮价问题的答案,表明了出题者态度
所以,后面网民提出的粮价问题尽管说得很有道理,但都不符合出题者意图

出题者明显是公务员,他的观点是明显的压制学者、专家、政协委员建议、环保者等等一些人的意见的,而是以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意见为准

08年国考申论,就是以水利部人员的意见为基本论点;09年是以粮食局领导z来提出观点
而这些观点都与之对应的有题目

出题者意图,只要你会看,你反过来想问题,我们考生是拿到问题,在材料中找答案;而出题者是先有问题,再来设计材料。他与你的思考刚好是相反的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出题者,你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昭然若揭
这就是我对申论的理解

其实年年申论题看上去是不同的,其实其实质是完全一样的,连形式都一样,年年如此,省考国考都如此

而考申论之前,睡好觉最关键。只有觉睡好了,上考场才能兴奋,才能把几个问题全部记在心中,然后有目的地看材料

比如,粮价问题一题,它的答案在前一段,而非本段,如果你就此段找答案,肯定抓瞎,往后找,也是枉然

许多题目在你们看来,是摸门不着,其实你把自己当成出题者,你会就发现,原来一切都很明显
比如09年,为什么第一段写出十七大报告中的一段话,那就是提醒你文章的主题,不要搞偏了那是大的方向。至于林老板,那些都是具体事例!

申论必须向争取最高分奋斗,一般专家辅导你,他的整个思想就是怎么写申论,因为他们没有考试过 ,告诉你申论怎么写,得到60多分有什么用呢 ?你的目标是当炮灰还是当公务员 ,要当公务员,就必须争第一名,第二名就是陪考 !怎么争第一名 ?第一道关口,就是知道一般人怎么想、怎么学、怎么写 ?第二道关才是你怎么写 ?

我让同学们做08年国考第一题。没几个人做。是因为你们根本就不知道我的用意
    我是想把大家的答案全部集中起来 ,让大家自己来改一次卷 ,那样,你就知道为什么分高分低了,然后我再来告诉你们如何超越,达到20分的标准 ,一般人可以达到19分 。否则 ,你学申论跟哪个专家学不是一样的结果啊,跟我学什么?那些专家还不是讲这些道道,但那只能达到一般人的水平 ,更上一层楼时,就是跨越你的极限。许多东西,你自己是不可能超越你的同学的,因为你的阅历知识水平都处于同一层面,比如让范锐平来给你讲,听他一节课,可以推翻你大学教授所教你的东西 。但可惜这样的人你请不来,而且他没时间专门来准备你们所要的东西,我就算是个很不错的讲手了。

从网上说高考阅卷草菅人命谈申论的评分标准:欧阳国胜:高考作文阅卷20秒一篇岂不草菅人命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14:03   南方新闻网
  作者:欧阳国胜
   “教改,我最想说”系列谈之三

在目前找不到更公平、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模式之前,高考是必然的。考生自然应该好好考,教师更应该好好评卷。确是,高考评卷在一定层面上可以说是草菅人命。我去年在评卷现场就活生生地看到,同一篇高考作文,两位教师评分,竟相差28分之多。后来评卷组组长调查原因,才知道前一位评卷教师连滚动条都没有拉动,文章都没有看完就给了分数,后一位教师评卷认真,这才挽救了那位考生。说草菅人命,当然还有更多理由。
  首先,评卷人员的选择值得反思。目前全国大多数省的高考评卷工作是高校负责制,而具体的评卷人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负责评卷的高校在校研究生、高校未任课的行政人员或一般教师、高中一线教学的教师。事实上,严格说前两者都没有高三甚至高中教学及评卷经验,对主观性试题 (尤其文科)的答案要点把握不准,不应参与高考评卷工作。就前者而言,调用在校研究生评卷,一是出于经济利益缓解研究生就学压力,动机显然不纯,质量又怎能保证;二是担心一线教师还在上课,人员不好调。但还有什么比考生利益更为重要的呢?就后者而言,去年我旁边坐的那位高校教师因理解不透答案要点,在评卷期间就经常问我该怎样具体给分,他说从来没有研究过高中试题,不会评分。我们坐在他旁边的几位高中一线教师看着他评改2份试卷,结果总分为6分的古诗鉴赏题,就与我们的评改相差3分,或多给分,或少给分。我心里真想哭,为那些冤死的考生好好地哭上一哭,然而又只能把眼泪往肚里咽,还要强颜欢笑给他分解答案及评分要点。
  其次,是临时调换评改试题所带来的评分不公平。多数省份多个学科评卷计划中对每一大题所需的评卷人员都预估不准。往往从次日下午就开始抽调某一题的半数评卷人员,去改评别的题目。我去年就被换了三次,深感其中的弊端。虽有培训,但初评时由于对答案要点及评分的标准把握总是相差太大,尺度不一,造成了不公平的事实。
  最让人心寒的是,过快的评卷速度所带来的大面积扼杀。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电脑会自动显示),去年我同事所在的作文评改小组评改最快的教师平均每篇作文只用了17秒!其他题目的批改就更是快得惊人,甚至吓人。去年我就碰到一位,语文17分的现代文阅读纯主观题,到最后最快的教师平均每份卷只用了5秒多钟。而改完一份作文或现代文阅读大题,至少必须敲击6次键盘,那思考的空间还有多大?高考评卷工作组对评卷人员工作的考核主要看评卷速度,每小组最快的前三名分别获得省、市等不同级别的“优”。在一定程度上,你越是认真评改,加扣分有时距离电脑自动显示的平均分就越远,你被自动退回的试卷量就越多,你的评改速度就越慢,每天公布的评卷进度表就更让你难堪,你就越有可能受到评卷小组长的批评。所以,评卷者往往到第二天就掌握了机器评卷的窍门,“闭着”眼睛往平均分打,速度是又快又好!至少,这一点是我评卷用餐时大家交流的真实而又无奈的心得。
  高考作为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责评卷的机构应该设法剔除一些不公平的人为因素,使工作更加严密有序。比如,多抽调高中一线教师参与评卷;评卷人员分组更科学,以避免临时改变评改试题,哪怕有所失调也应尽力避免随意增援;不要过分以速度论英雄等。否则,最大的受害者是那些无辜的考生,我们的孩子。(作者为中学教师)
  南方周末
荆州里司令(475316973)

从这篇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到什么? 公务员评卷也会与此差不多 。学会了怎么看待新闻,也就学会了怎么样使自己的申论得高分。南方周末许多观点是片面的,懂吗?从南方周末中,学习社会反响和不同角度的思考;

我们申论阅卷:

基本要求四:观点鲜明。(这可不是我猜测的哟,试卷里面一般要求就写清楚了哦)
许多文章,谈现象,列原因,就是没有一句表明自己对某事观点的话,即论点。这样的文章,申论中占了60%以上。而阅卷者看卷,首先,找论点,然后再看别的。连论点都找不出来的,别的就可以省事了,不看也罢。反正定在50分以下就行了。要不然,几秒钟怎么可以改完一篇申论呢?

几秒钟改一篇申论 你们以为我们就不草菅人命么?一样 可它公正么?公正!

我讲一讲我的阅卷程序和评分标准,别的判官也差不多。因为对于高分卷判的是那么的一致。

1、先看字数。字数没过半的,说明是半拉子工程,分数不过半。字数超一半的,说明是啰嗦先生,不宜担任公务员大任,分数减一半。我们当判官的,牢记“为国选才”的宗旨,现在是人才济济,我手头有的是人才,只不过是要从中挑一个好的出来。所以,连字数都达不到要求的人才,随便给个分也不算冤枉好人。至于文章,读不读又有多大意义?这样的文章,几秒钟可以搞掂。

2、再看观点。从头往后找,看哪一句或哪一段是观点,即对某事情、事物的看法。因为申论文章就是围绕着观点来写的,没有观点的,后面的原因、对策,都是在鬼扯。因为不知道原因、对策的目的和方向所指。所以,这样的文章,分入三类。细看没必要。这样的文章,不超过1分钟搞掂。因此,观点应该开门见山,第一段就点出来,最迟拖到第二段点出来,如果在最后说出观点,估计你的文章已没有出头之日了,因为碰到急性子的判官,已开始翻下一份试卷了。由于受网上范文和专家教唆的影响,没有观点或观点不明的文章会占到60%,替我们判官省了许多甄别的功夫。如果所有文章都非常好,那估计要把我们搞疯的。那我们就不得不细细品味,阅卷时间就会拖得很长,直到拖到所得阅卷费与搬砖头的劳动报酬一致。
在此,我代表所有阅卷人员向不遗余力宣传“佳作”的人民网、新浪网、教育网、网网网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3、三看文章结构。文章结构要让那个判官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格式就非常重要了。比如说原

第一句是:

其原因和理由如下:

一、

二、

……这样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你接下来的几段在说什么。

后面,接着:该怎么办?有哪些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

二、

……

如果结构不在格式上就看清楚,那么判官就不得不把你的文章一字一句全部看完,而这首先就会给他造成一个你文章层次不清的感觉。
如果结构少了某一项,自然就可以归入三类卷啰。
想学格式的,请GLE国发[2007][2008]**号文,那就是国务院发的文件,其格式就是标准的公文格式,让人一目了然,结构层次十分清楚,每一大段在说什么,一看就明白。

4、看卷面。我一般最多才阅了两天,感受都很深。像国考的,起码阅上十天,感受会更深。坐得腰酸背疼腿抽筋,阅得头晕眼花。看文章就像看双胞胎,都差不多。就像你进了模特学校,天天看美女,看得都没感觉了。这时,你再看那些字迹潦草要我猜的,字涨格的看上去整版都是汉字的,字太小缩在一角要借放大镜看的,统统列入三类文章。至于什么观点、原因、对策,统统可以不考虑了。冤枉么?一点都不冤,我这里有的是人才,像你这样的人才暂时还排不上号。

如果以上四个环节没挑出你毛病来,还没被甩出去,那么恭喜你,进入二类卷行列了。请大家在1分钟之内看完1000字,以此体验那些阅卷老师的心态和阅卷的真实情况。我已经写得如此清楚了,希望大家认真体会 。申论阅卷只可能比高考更加草菅人命 。因为高考还要在坏的里面评出更坏的,而申论只要找出那个好的就行了 ,一些考分不理想的人,占绝对大多数,是不是都要说高考阅卷的不是,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因为他看问题是片面的,你们看看我阅卷的方式,是不是与高考一模一样, 但真正的高手,怎么可能被埋没呢 ?

第一段一读,就知道你水平怎么样了,一篇申论中,连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不能概括段意的,这样的人,说话办事,怎么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次要呢 ?面试,不也同样吗?只给你三分钟时间,却要定你的一生。你说那个面试考官对你全面了解了吗 ?以后,凡是碰到提出"马上要考试了,申论怎么复习?行测怎么得高分?"之类问题的,建议把腿倒提起来,打屁股

首先,得把你的思维提高到一流水平来 这样,才能研究得好题,否则,你就会研究得似是而非
一般人研究行测题,就只会做题,而不是从出题人角度来看题。所以,当你的思维还久缺的时候,当研究生,就会把研究的方向搞偏

我在湖北大学听过中公网的一个数学专家,大概23岁左右,讲过数学推理的问题
讲得很好,研究得也很深 ,但一到考场上,就不实用了
恩,有道理。所以,我推荐大家看《将苑》。建议大家读《淮阴侯列传》 )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我们讲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诸葛亮讲将材的几个素质:智信仁勇严。还要把国家的事当自己的事,而把一切名利这些东西都能丢得开,才能做一个大将。将苑,如果你想当一个大将的,就从思想修养上去锻炼自己吧。性格比智商更厉害;就是情商我发现许多刚进公务员队伍中的人,一心想着往上爬,这种思想很不对头 。一个人性格不锻炼到一定程度,而又居于高位是很危险的
一旦大权在握,就很容易独断专行,听不见不同意见,而见识又短,权力又大,很可能把人民的钱打水漂,更厉害的,是控制不住自己,把自己送上断头台 当你有权时,钱是很容易弄的。巫山一个小小的交通局长,正科级干部,可以收受1000多万,就是明证!只有当事发时,才后悔。看将苑,让大家真正培训一种不卑不亢的气度。这是面试时所必须的气质 。知兵者,知兵非好战;知道考公务员者,不轻谈考公务员。许多同志让我亲自报名去参加公务员考试,看看自己实力到底如何
我的理解是:考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而不轻易就上战场 。所以,我一再强调:先胜而后战

知道考公务员者,不轻谈考公务员。大凡问我考的怎么样的人,都是没考过的。像我这把年纪。你让我再去考副厅,也许还想上考场。其余的考试,我连上考场的心思都没有,太累了。之所以说很容易考,是说许多考生很容易就走上考场。连书都没看,连复习的资料是有用还是没用,正确不正确,都没有弄清楚,就一次又一次地走上了考场。而我上考场之前,七天时间看完10多本书 ,昏天黑地,才捞到0.5分一个题。再看看大家是怎么上考场的吧。我上考场之前,是选10支笔,10笔里我再选出3支来 请你看我的书中所举“裘法祖的事例”,他的手术讲究没有非动作。没有非动作”五个字,请大家好好体会 。我已把08年第一题讲完了,请大家照着来重新做一遍,你们就能体会什么叫非动作了。没有非动作是说裘法祖动手术,每一动用都是经打细算的,看起来动作很慢,但最后,却总是比别人快!对,就是没有废动作,大家学申论,也看过好多书了,做了多少废动作啊谈概括问题,这本书这样讲,那本书那样讲 就是实用的技术动作没一样 。其实概括内容,就是按我所说,一步一步来 。简单实用 。再说申论的评分标准 哪本教材上不是告诉你一档文章多少多少分,观点鲜明,结构完整之类的;二档文章观点较鲜明,结构较完整。这样的东西,看完了,你知道评分到底怎么评吗 还有,错一字扣0.5,观点正确多少分 。可实际评分,没有任何一个阅卷者会按每一小点拼凑起来给你打分,而是完全根据阅卷者喜好,一次评定一题的分数。谁也没有细小点累加分这个动作的

申论对策必须要有双赢的观念换位思考,必须牢固树立双赢观念。

公务员思维更多的是平衡处理事务、双赢的思维能力,而不是非此既彼的矛盾思维能力。双赢就要懂得优势互补。龟兔要达河对岸,陆地上兔子驮着乌龟跑,水里乌龟驮着兔子跑,这样双赢,前提必须是互相信任。别人的优势在哪里?你的短处是什么?需要什么来互补?如何做到相互信任?
许多同学同我聊天,没听两句,就认为我说话很损,似乎贬低了他们,或者对我很不礼貌,或者没有谦虚求学的决心,反认为我吹牛皮,说大话。请你反过来想一想,就算是个傻瓜,在三级机关里面混16年,他应该也有些东西值得你学习,是你所未经历过的。更何况我不是傻瓜。我接触到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典型的眼高手低,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听不得不同意见,自视很高。毕业于名校的,有自傲情绪;找工作受到打击,又有自卑情绪。毕业于普通高校的,有自卑感,但要是谁说他不行,那就会强烈反感。

我对谦虚的理解是:实事求是地看看待自己和他人。

以前我的理解是:贬低自己,高看他人,向别人学习。
是邓小平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对谦虚的理解。如果不说实话,是害人。
89年“6.4动乱”,我们当时是大一学生,都是亲自参与者。大概是那年5月底,武汉大学生堵了长江大桥(一桥),当时桥头到桥尾全站满了人,我从黄鹤楼处往大桥方向走,大约100米的距离,走了30分钟,因为每走一步,都得请几个人挪位子。在离桥头100米处,桥左右摇晃约1尺许,当时很担心桥垮了。现在想想,还是苏联老大哥办事扎实,换成南京长江大桥,我今天肯定已成水鬼19周年矣,就不能在此大话连篇了。当时我想堵大桥肯定不对,可时事使然,由不得自己啊。
全国更是一副乱像,是极其危险的。当时,我们天天听美国之音。我曾亲耳听到美国之音报道:李鹏总理的大腿被枪击伤,邓小平已死多日,只是密不发丧而已。我们也曾把酒瓶往水泥地上砸,意思是:砸死邓小平。可过了几天,邓小平电视上露面了,召开军以上干部讲话。他大意是说:时局动荡,许多人没见过这种场面,不知道怎么处理好。好在有我们老同志在!
这一句话,我觉得邓小平不够谦虚哦。后来我逐渐明白,这才是谦虚啊,是实事求是看待自己和他人。确实是这个老同志在时局维艰时力挽狂澜,中国才有了现在的发展。要不然89年就会是一场更大的动乱。大家看,现在藏独疆独台独还在猖獗,如果当时势态再不得到控制,也许这些独早就实现了。
当时,也是学者、思想家们支持我们学生闹。后来就逐渐明白,原来学者思维是与当政者思维不同的:学者只管烧山,不管灭火,而灭火则是当政者的义务。残局弄出来了,是要当政者来收拾的。收拾不好,就是当政者无能。

我们写申论时,是否也说得头头是道,没有一点可行。
申论出题者要求我们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而是既要此又要彼的平衡处理矛盾的能力,是实现双赢。例如07年申论:绝大多数同学都只讲土地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拼死保护耕地,然后列出一二三四保护耕地的措施。但城市发展要地,绿化植树要地,办工厂要地,怎么办?同学们是否只顾其一,不及其余啊?光要粮食,那么我国现在实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田还湖政策如何解释?
08年申论,是不是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建水电站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移民安置困难等等;不建吧,水电浪费,火电污染,当地人民生活贫困等等。这就是矛盾。09年申论,粮食提价问题,“谷贱伤农,米贵伤民。”是不是都是两难问题,有哪一个要求你非此即彼呢?哪一个不是要寻求平衡处理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