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a被nuke:民间叫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12:26

民间叫魂

(2010-02-01 10:29:18)转载 标签:

文化

                                    

        小时,亲眼见过母亲叫魂儿。

   襁褓中的弟弟白天受了惊吓,发烧、惊厥,哭闹不止。是晚,妈找来做活的针,用长线拦腰系住,遂拿白碗盛清水,把系针的线悬在碗的上空任其转动,最后拿筷子固定住线,搭在碗沿儿上;一夜过去,锈蚀的针头所指方向即弟弟受惊吓方位,于是妈便朝那个方向,大声地呼唤着弟弟的名字,紧接着是一句句“回来吧——!”

如此召唤“魂兮归来”,大概是古今百姓对“魂不附体”的一种具体诠释与救赎。

 这种叫魂儿的形式还有很多。如直接拿被吓着孩子的衣服、鞋子或扫帚,在孩子跌倒或受惊吓的原地,一面转圈,一面直呼孩子的名字其“回来”;亦有用鞋拍门叫魂儿的;或者去郊外山东花园(今汴京公园)一带折一桃树枝儿,回来压在孩子的枕头下。桃枝驱邪一说自古之,至今依然。

 叫魂儿,开封土话也称“愿意儿”,但非字面本意;如谁家孩子受惊吓或病了,同院的大大会关切地说,“还不快给孩(音读‘hiao’)愿意儿愿意儿去!”意思是祈祷,自然也包含叫魂儿。

 由于地域风俗不同,叫魂儿的形式也还有多种多样。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沉浸在人类亲情、慈悲情怀的祈愿;事实上在“操作”叫魂儿的全过程中,担任主角的母亲往往是运用一种虔诚歌唱的形式去完成;所以我们有理由把叫魂儿视为保留着诗经时代的单纯歌谣,亦不失为一原始浪漫主义的独幕歌剧。希腊语中灵魂的另外含义蝴蝶,这又为古朴的叫魂儿赋予一层神话色彩;也理所当然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还别说,叫魂儿过后果真有灵验者,我弟弟便是例证,而大多叫魂儿无效的孩子,会随父母到复兴街“马老虎”家寻医诊,或去自由路儿童医院对面姓黄的老太太那儿“放血”。

如今,人们早已不会像过去那样动辄便封建迷信、愚人耳目以批判之。“存在即合理”,诸多民间祈祷活动,千百年沿袭下来本身,端的就是一种民俗文化的自觉传承,亦是居家百姓朴素的虔诚祈愿与无可奈何下的选择;自然也不乏包含有心理暗示的成分。而于病况中的孩童,则不啻一种身心的抚慰和体贴;尽管这种仪式糅合着喜剧与荒诞成分。

若上升到心理学上认识,叫魂儿,恐怕这会是一大块文章。

在我动笔写这篇小文之前,给老街坊、同事、好友打听、电话咨询不下二十几次,大多人已是“似曾相识”状态。我寻思,若再迟些年头,怕是如今已近乎失传的“叫魂儿”这一民间活动该会蒸发掉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