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yformaya2017:“复兴社”成立的经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17:36
“复兴社”成立的经过
   提到国民政府的军特机构,谁都知道有“中统”和“军统”。这两个组织的分别成立,是在一九三八年。不过在一九三七年上半年,蒋介石就曾经把大小军特机构集中后,成立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由陈立夫、陈焯(当时的“首都警察厅”厅长)分任正副局长。该局分三个处,第一处处长是徐恩曾,第二处处长是戴笠,第三处处长是丁默村(后来在汪伪组织中做了大汉奸),后来又换了金斌。三个处之上有一个局本部。当时,局本部设在南京西华门四条巷非园。第一处在城南瞻园路,第二处在鸡鹅巷,第三处在山西路。第三处没有搞多久,后来就改为特检处了。
    对日抗战开始后,蒋介石又把第一处和第二处的军特分开,分别成立“中央调查统计局”和“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就是“中统”和“军统”的由来。蒋介石指定:“中统”方面,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为当然局长;而以原任第一处处长徐恩曾为副局长。 “军统”局局长,则由“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而以原任第二处处长戴笠为副局长。实际上,这两个局都由副局长抓实权,所以徐、戴两人,就成了这两个特务机关的首长。
    早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政变前后,军特活动,事实上已经存在,只是没有正式的大规模的组织罢了。在那时期,陈立夫在蒋身边当秘书,已招揽了一些人员,进行着活动。后来国民党的中央组织部,正式成立了一个调查科,其班底也就是陈立夫原有的成员。另一方面,在一九三一年期间,蒋在“南昌剿匪总部”(后改为“行营”)中,又成立了谍报科,科长是邓文仪。若说那个“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就是“中统”的前身,那么,也可以说,那个“南昌行营谍报科”,就是“军统”的一部分家底。因为原来在邓文仪手下的那批成员,蒋介石后来也指令拨与戴笠了。
    不过一提起蒋介石的军特机构中专职暗杀的组织,大家首先想到的却是“蓝衣社”,亦即“复兴社”;所谓“蓝衣社”,“十三太保”,都是从“复兴社”这个组织而来。当时,在该社组织中,有一个特务处,负责人也就是后来“军统”的首长戴笠。而戴笠所搞的第一个特务训练班,也就是在“复兴社”时期举办的。所以追源究始,“复兴社”可以算作国民政府特务组织的源头,至少是在组织上带军事性的特务的起点。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蒋约了贺衷寒、康泽、桂永清、萧赞育、周复、滕杰、郑介民、邱开基、戴笠等十多人,全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还有邓文仪,因为那时是蒋的侍从秘书,蒋开会时,都由他记录,也是参加者之一。开会时,首先由蒋介石讲话。他很难过的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压迫我们,共产党又捣乱,我们党的精神完全没有了,弄得各地的省市党部被包围的被包围,被打的被打,甚至南京的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都被包围。我们的党一点力量没有,我们的革命一定要失败!”他这样地叹息了一番之后,接着就叹道:“我的好学生都死了!你们这些又不中用,看着我们的革命就要失败了……”
    蒋讲完了,大家也默然相对,不知说些什么好。接着第二天,赞衷寒把大家约到家里去谈。十多个人讨论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认为“老头子”(蒋)对局势感到很困难,大家要能体会他的意思。
    过了几天,蒋介石又再集大家开会,会后贺衷寒义把那些人约到他家里去再谈,这次才谈出了一点头绪。所谓头绪,就是众人都认为“要组织起来”。但是怎么个组织法,还是没有具体决定。
    三四天之后,蒋介石又叫那些人去开会了。这时贺衷寒站起来,泪流满面地说:“时局虽然很困难,只要我们能团结,还是有办法的。”蒋听了,说:“你们怎样能团结得起来!今天团结,明天就要闹意见。好吧,你们试试也可以。”跟着又说,最好能有个严密的组织”。
    康泽也站起来讲了几句话。蒋介石说:“你们去研究研究吧!”,便宣布散会。
    这次开会之后,贺衷寒又多次地找那些人去商谈,对于用什么名称?用什么政治纲领?用什么组织原则?等等,都是商谈的题目。一直谈到十二月初,还没有具体的结果,而蒋介石迫于内外形势,宣布下野。
    在蒋下野以后,有一天,曾扩情在南京“浣花菜馆”,请被蒋再三骂过的贺衷寒等十多人晚餐,另外还请了甘国勋、潘佑强、酆悌等人,共开两桌。他们一边吃饭,一边又谈“怎样组织起来”的问题。
    他们正在边吃边谈的时候,忽然来了个不速之客,那是胡宗南。原来他由西北到奉化去,路过南京,特来出席。在座的人表示欢迎他参加,并请他发言。胡宗南说:“同学们要团结,这问题很急切,老是这样谈,时间已经过去很多了,应该赶快推举几个人负责筹备。”众人同意了他的意见,胡就立即推举贺衷寒、酆悌、滕杰、周复、康泽等五个人负责筹备,众人也无异议。胡说完话,立即告辞。许多人不知道胡宗南与“复兴社”的关系,其实他是蒋介石指定的参加者,胡自己也俨然以“老大哥”自居。戴笠也是由他特别推荐给蒋的。
    那些人吃过了饭之后,第二天就召开了筹备会。决定由贺衷寒起王草章程。由康泽起草纪律条例。在这期间,又陆续增加了一些人,如彭孟缉、杜心如、娄绍恺、赵范生等等,一共有三十够人。
    蒋介石下野之后,赶紧和汪精卫密商合作条件。结果,商妥由汪来当行政院长,负责政治;同时成立一个军事委员会,由蒋当委员长,负责军事;再把林森抬出来国民政府主席。这样,表面上责任由大家分担,而实权则由蒋介石掌握。蒋的这种做法是为了暂时缩小目标,减少外边的反感,以便于渡过风险,到条件更有利的时候,再卷土重来。经过两个月的布监,到一九三二年二月,蒋介石认为时机成熟,于是又宣布复职,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复职以后的蒋介石,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赶快搞成那个 “组织”,他召集那班的学生开会,问他们研究得怎样了。贺衷寒报告了经过,并把由他起草的组织章程和由康泽起草的纪律条例,当面交了上去,蒋都收起来。关于组织名称,贺主张用“力行社”,康主张用“复兴社”;而酆悌自己又另外起草了一份东西,名称叫“救亡社”,单独呈给蒋,蒋因他不是起草人,又拿来交给贺、康等人参考。不久之后,蒋又召集会议,最后决定名称为“中华复兴社’’。这就是“复兴社”的起源。
    照“中华复兴社”的社章,乃“以蒋中正先生为社长”。最初,凡入社者都须经这位“社长”批准,后来组织扩大了,才改为分社也可以批准。入社的“誓词”中,有这样的几句: “遵守本社社章,服从社长命令,保守本社秘密。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制裁。”至于“纪律条例”,其中有许多“不得”,如“不得违抗命令”、“不得有小组织”、“不得泄露秘密”、 “不得倾陷同志”等等,违犯者最重可处极刑。
    各事就绪后,蒋介石又再召集会议。开会时,蒋拿出四句话:“驱除倭寇,复兴中华,平均地权,完成革命。”做纲领。
    到了一九三二年三月初,蒋介石在南京“励志社”召集所有经他批准参加“复兴社”的人开成立大会。除上文已提到过的人员之外,还有骆德荣、张元良、任觉五、叶维、梁干乔、侯志明、田载龙、李秉中等等,共约四十人。
    当会议正要开始的时候,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插曲,黄埔第一期的冷欣,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突然跑进来参加。刚一进门,被蒋介石看见了,他马上跑下主席台,一把抓住冷欣,便向门外推去,一边推一边说:“这个地方没有你,这个地方没有你。”然后紧闭了大门,再回到主席台上,宣布“复兴社"正式成立,并进行选举。
    蒋介石是社长,自然毋庸选举。此外,选出贺衷寒、酆悌、滕杰、周复、康泽、桂永清、潘佑强、郑介民、邱开基等九人为中央干事,侯志明、赵范生、戴笠三人为候补中央干事。田载龙、萧赞育、李秉中等三人为中央监事,甘国勋为候补中央监事。选举完毕,大会也就结束了。
    蒋在当选人中,指定贺衷寒、酆悌、滕杰三人为常务干事,并以滕为书记。田载龙为常务监事。下设四处:
    一、组织处,处长周复;
    二、宣传处,处长康泽;
    三、训练处,处长桂永清;
    四、特务处,处长暂时空悬。
    直到三月下旬,蒋在南京陵园别墅再召集当初的十多人开会时,才指令特务处长是戴笠,郑介民去做副处长。戴笠只在黄埔第六期读过一阵子骑兵科,连毕业也谈不上,在那群“黄埔老大哥”的心目中,是并不怎样看得起的。特别是郑介民,既是中央干事,反而要他做候补于事戴笠的副手,心中一直不服,但不敢向蒋表示。郑是广东人;戴则是浙江江山人,与蒋同省,“眷顾”之不同,即使在黄埔学生中,在那时候就已开始了。
    特务处在四月一日成立,这成了戴笠“飞黄腾达”的起点。所以后来“军统”成立后,他便定这一天为“家庆”之期。
    四月初;蒋介石再召集那些干事和监事开会,拿出“攘外必先安内,安内必先剿匪。”十二个字,命令根据这个做宣传。并吩咐宣传处长康泽负责写个宣传大纲。康就根据这两个口号,写了十五六条出来。
    另有一件事,是同年的二月下旬,有一个军校第六期的杨周熙,写了一本书,名叫《三民主义之法西斯化》,送去给蒋介石审阅,蒋把那书交与康泽,并叫康去考核杨。康把杨找来,问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杨倒干脆,直截了当地说:“我听说现在有一个运动,是搞法西斯,所以赶快写这本书出来,不然,就会落伍啦!”康即将情形向蒋呈覆,并说杨是投机,意思是说其人不足取。但蒋介石别有会心,结果只把“法西斯化”字样圈掉,而换以“复兴运动”四字。
    因此,《三民主义之法西斯化》,就改成了《三民主义之复兴运动》出版了。杨也被批准参加了“复兴社”。杨周熙因为有此“先知先觉”,不但入了社,后来蒋介石派人去德、意两国。考察”,杨周熙还被派在潘佑强领队的第二批,让他去求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