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登约翰逊 知乎:喜鹊闻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15:11
11-06-05 14:50:38 来源:5
我有一个私心,要为现在的出家人做一个潇洒自在的榜样。佛门里有很多出家人不会当和尚,当得很焦虑、很累。问题出在哪里呢?他们把佛教当事业,把当和尚当成工作了。
作为一个出家人,品茶、论道、参禅,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清闲、自在、有道德文章、偶尔红尘中的朋友带着问题到了,我说道说道,他充满法喜,我也就幸福了。
在国外,一万个人里面就有个心理咨询师,在中国十万个人里面没有一个,所以他们跑到庙里来找和尚,把精神垃圾都丢到我这里来,我自有我的手段,红包留下,烦恼带走。
生活的压力如何得到释放?做到三个回归可以有所缓解,第一,一年之中要在春秋两季抽出时间回归自然,接阳气、接地气;第二,回归信仰。甭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情,社会像个万花筒在那里变,你得有心里恪守的东西,恪守心灵灵魂的净土,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文化回归。文以载道,道为生命,为宇宙的核心,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尽可能不要丢,就算不能一步做到,但目标不要放弃,这样才有理想,有愿景。
徽商远离故土、人背马驮、辛苦挣钱,为什么?他一定要给自己的孩子找个教书先生读书,修桥补路立牌坊教娃娃读书,挣钱是手段,让孩子读书是目的,是人生的意义;鲁商也是辛苦挣钱,他的目的是让孩子读书做官,按照孔子设定的路线,学而优则仕;晋商在商言商,做的死心塌地,连成一个体系,占领市场份额;闽商是快乐的商人,边经商边喝酒边交朋友。他们都很有自己的坐标,有自己的理想,各安其位。
这个社会,从现在开始需要尘埃落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信仰的向心力,文化的凝聚力,要提纯,要痛定思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要什么、能要什么。这样慢慢就尘埃落定了。
从形而上的层面来说,要贯彻一种“崇道”的原则,是种理想,是信仰。这个“道”不是宗教的道,是大道。这个道要满足人更高的精神要求,是信仰、是目标。
从思想文化的层面讲,“崇道”的“道”可以归纳为“规律”,人生的规律、自然的规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都属于“道”的范畴。各行各业,医有医道、官有官道、商有商道,茶道、花道、剑道……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我们做事情要尊崇这个规律,不要刻意去打破。
从个人来说,则是提出一个心理黄金底线,即第十届世界孔学大会上华人集体宣言的:己之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给别人,你不喜欢毒药,就不要在牛奶里添加添加剂;不喜欢被人冤枉,就不要去冤枉人家。把这个准则作为个人行动的归涅,那你的周围是和谐的。
现代人最缺的短板,是浮躁、狂躁,话听不进、书看不进、心歇不下来,缺乏关照的智慧。佛教说内观的智慧,随时随地让自己心保持一种宁静,给自己定位。
这种浮躁是与传统文化的缺失有关联的,比如说现在有很多人做客都不会做,不知道进退、不知道行住坐卧、经常会反客为主。就拿眼前来说,你们给客人让坐让茶,你本来就是客人,客不让客,这是八岁的教育应该完成的。现在你们不懂,这个场面就乱了,没有秩序了。
孔夫子的仁义礼智信,不仅仅是架构了一个道德体系,同时也架构了一个文化体系,我们每一个人在这种文化架构的体系下都得到滋养,在这个秩序下找到自己的位置。由于这种架构的缺失,现在的人找不到位置,再受到经济的刺激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整个人群就反应出狂躁浮躁的特征。老师本应该教书育人,医生本该治病救人,和尚本该探讨真理、应该修行,而很多人都不在其位。就如同更年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如果说前30年,是在进行经济运动,后30年,就是文化复兴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浅表化、低俗化,要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文化人,不要迷失自己。
信仰、规则、心理底线,在这三个层面外面打造一个壳,那就是“社会觉悟”,这种社会觉悟超越宗教、超越政治,不被名所困,不被利所扰。我认为是值得在公民之中提倡的。
采访整理 宋隐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