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沪港深精选基金:科学发展观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评价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17:28
科学发展观下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与评价的研究(2009-04-03 09:31:08)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加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打造优良教师队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中的不足入手,系统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下科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用多学科视角探索大众化高等教育高职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和制度的创新,为科研管理工作逐渐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科研创新;管理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使教师的科研能力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科研工作的性质和定位也各不相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同样也需要科研。科研是高职院校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上水平、上质量、上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很多院校注重外延式发展或有形资产的整合,对于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科研是学院发展的动力等理念认识不足,在科研定位、教师科研素质提高、科研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深入细致分析,寻找可操作性的科研管理工作方法是解决目前高职科研瓶颈的关键。

一、科研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关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问题,很多高职教师和领导都感觉比较模糊,突出体现在:

(一)科研定位不够明确

1.科研知识贫乏,科研能力偏低。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不懂科学研究方法,部分教师虽有较强的科研欲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生产实践经验,但遇到科研就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选择课题、搜集资料、撰写开题与结题报告;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

2.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领导在各类会议讲话很少单独谈到科研工作,有的只是在提“产学研结合”时顺便提一下,但对于“研”有什么作用、存在什么问题、如何定位等问题却十分模糊;有的干脆只提“产学结合”而没有“研”,似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可有可无。

3.部分高职院校是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学校管理者的学历层次和理论层次相对较低,缺乏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科研意识淡薄,意识不到科研对于学院发展的重要性,导致教师科研无积极性。

4.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高职院校专职科研人员极少。部分院校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而由教务处、高教研究室附属管理;部分院校虽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但没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5.高职院校教职工大部分科研认识存在偏差。他们认为科研是普通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高职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教师只要教会学生实践技能操作即可,没必要搞科研。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又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与高职院校相隔甚远。

(二)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略显不足

1.学历层次低、实践技能不熟练。学历层次低是制约教师总体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特别是由中专升格而成为高职的院校,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据调查,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中研究生比例不足10%。

2.重学术论文发表,轻技术应用开发。很多著名大学和一些普通高校处处弥漫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气息,大多数教师都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压力,有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高职院校则不然,这些学校建校时间短,文化积淀少,学术氛围差,真正有兴趣、有能力搞科研的领导、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没有科研压力,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不能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发展高职院校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部分教师急功近利,为评职称而搞科研,一旦职称问题解决,科研工作也就宣告结束了。

(三)科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

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迅速膨胀导致生师比严重超标,而教学硬件如教学所需的选课系统、多媒体教学设施、合堂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机房、语音室等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课时严重超标成为普遍现象。科研经费紧张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很重要的瓶颈,高职院校建校时间短,家底薄,科研经费渠道也不畅通,大量资金又都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任课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能获得科研经费支持,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获得科研信息。

(四)科研管理力度不到位

由于科研定位模糊和个别领导对科研认识的偏差,科研管理问题突出:科研缺乏宏观指导和长期规划,随意性较强;科研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制度和约束制度不到位,很多教师没有科研压力和动力;科研管理部门的监督包括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科研方面的专题培训与指导;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对成果转化、开发等环节重视不够。

(五)教育科研成为高职科研的代名词

在多数高职院校的科研立项中不难发现,科研立项课题大部分为教育科研,很少有科学研究课题,即使有也是较为肤浅的教学中所涉猎的知识内容,创新处很少见和很有有创新内容,专家一眼就能看穿是没有太大价值的课题,只能望而兴叹。部分高职院校科研课题90%为教育科研课题,为应付评估盲目立项,出现一种:“立项热、研究冷、结题空”的高职科研现象,教育科研成为高职科研的代名词是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要求,应用性科研是未来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

二、科研管理工作的再认识

科研目前已经进入特殊的历史时期,“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塑师”不再是一种理想和口号,而是成为一种共识,成为一股科研的浪潮。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现实性、动态性,科研管理也要与其协调发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定位应以技术应用研究为主线,政策上引导教师针对专业岗位进行应用技术研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满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不断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理论,从人才培养、科技应用、社会服务三方面提高科研的社会贡献率。

三、科研制度导向驱动  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

1.专业技术负责制

对专业技术带头人主要考核他们对本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工艺开发能力。通过他们培养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应用性技术研发,形成一支“产学研做”一体化的教师队伍,以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科研工作量化管理

高职院校科研量化管理,不仅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而且也为激励教师从事知识应用、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研究;培养教师实用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应用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应用开发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依据科研水平高低、经费多少,折合成科研工作量,这样有利于全面科学评价和考核教师。

3.由教育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快速转型

在科研管理奖励制度上,加大技术应用性课题的奖励力度,不仅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寻找技术应用性课题,而且以企业兼职教师为纽带将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带到学校来。在学校先立项,成功以后,再向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达到校企双赢。

4.“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促进科研工作开展

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是集教学、科研、产业于一体的组织机构,不仅能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场地。教师可以从事与专业岗位相关的基础技术、核心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交叉技术复合应用研究,达到培养队伍和增强内力的目的。这样可以将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转变成学校实训基地的资源,又能满足教学实训和培养一批技术应用型骨干教师,做好“学”与“研”的对接,使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得到提高,促进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注:本文已公开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