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申请留学英国:《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09:31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可进行课堂讨论并个别发言)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资料准备:

    A、描写雪的美妙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cén shēn,《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宋·王安石,《梅花》)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南宋·卢梅坡,《雪梅》)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

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看谁写得多。(黑板写一个纷纷扬扬)

 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展示图片)

二、介绍词的知识:(1分钟)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介绍写作背景。(1分钟)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三、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3分钟)

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叫同学上台标注)(2分钟)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          今朝(  )

(三)课文分析(以问题引导,层层紧扣)(10分钟)

1、学习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封   飘   莽莽   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望”字。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下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3、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布置作业  

1、写出你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认识。

2、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

3、背诵全词

附:毛泽东诗词名句汇编

   1、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

  5、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七律·到韶山》)

  7、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登庐山》)

  8、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七律·答友人》)

  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10、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11、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1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