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联系导师邮件:用智慧陪着孩子长大 李子勋 - 学前教育 - 深圳房地产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44:39
用智慧陪着孩子长大 李子勋
(2009-6-16 21:29:35)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今天我着重讲其中的一个部分,就是关于孩子的智力成长、学习和家长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比较聪明,比较有能力去应付学习的问题,现在没有能够专门讲这方面的老师,所以我想来讲。在过去有很多早教和胎教的理念,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理念需要做一些改进,重新让孩子以自然生长方式长大对他未来应付学习和生活过程是有好处的。
我准备了很多的讲座,包括心理、生理、智力成长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我还是着重谈学习。
过去我们有一个误解,我们以为学习是靠左脑完成,当然在理性科学的学习上主要的视觉和知识的摄入是靠我们的左脑,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发现,在整个学习上右脑才是关键的东西。比如说,我们的知识是通过词语、语言和书本上的文字进行交流。在神经实体上我们看到了识别这些文字的确是靠我们的左脑,但是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对整个知识的理解要靠右脑的综合能力完成。也就是说右脑的功能是比左脑更深厚、饱满的一个神经系统。
看看这些图片,每个孩子都具有他的特色,我以四个关键词和四层关系来讲,我们讲了之后开始进入如何让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好的发展。
四个关系是指每一个人都活在四种关系里面:
第一种关系是心理学最看中的关系,人和自己的关系,对于一个儿童来讲,儿童和自己的关系首先是在两岁以前基本完成,在两岁以前,如果这个孩子受到妈妈全方位的关照和关爱,无条件的接纳孩子,孩子跟妈妈形成的这种互动关系就会使他的内部心理结构饱满,包括自信、安全感、自尊、爱和被爱的能力。在西方心理学的理念中认为,两岁以前妈妈不要离开孩子、不要上班、不要工作,要全方位的陪伴孩子。在欧洲和北美,妈妈要陪伴孩子到5岁,孩子在5岁之前有一个时期就是心理学中的孩子建立“人际模型”最重要的时期。
人和自己的关系是早年形成的,就是妈妈对你的态度,我们看到很多家长对儿童早期形成的关系就决定了这个孩子成年以后所有的关系,我们说“决定”这个词不好,应该说是“影响”了孩子对今后关系形成的内容。
第二种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包括他和亲人的关系、家人的关系包括父母的关系,社会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普通人的关系,人生活在和人的关系里面。
第三种关系是和社会的关系,这个社会是现存在我们周遭环境,我们社会的主要文化,社会的秩序、规则,比如说学生要考大学,这就是社会,社会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所以每个人都和社会发生关系。
第四种关系比较复杂一点,是人和存在的关系,存在是什么概念?像5.12地震时我们明白,地震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比如说我们的星空,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我们要进行科学发展观,要仰望星空,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因为星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就是人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就会感到人类的渺小,或者感觉到知识、事件的深邃深奥,就不会那么骄傲,同样我们会充满和存在的交流。人和存在的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的。
公告:bbs.szhome.com业主论坛各子论坛诚征版主,有意请点击申请版主。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
(2009-6-16 21:31:17)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今天要讲的是人和自我的关系是在早年形成的,最重要的帮助者、抚养者是妈妈、然后是爸爸,包括抚养孩子长大的亲人们。我们现在复习一下孔子说的话,当我们读这些话时要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能不能做到陪伴孩子长大,而不是逼迫孩子长达。《论语》里面谈到“十之有五才立志学习”,当时的学习主要指男性,古代时读书者是男人,这句话也是对男人说的。女性的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比男性快,心理学认为女孩子7岁相当于男孩子8岁,想到这一点你们就不要惊讶为什么小学的时候女孩子学习好,因为女孩子的心智比男孩子聪明,小时候发展的快。我们也知道,在小学和初中前三名常常是女孩子,这没有什么奇怪,男孩子总是要晚一些。十五岁立志下去后,对女孩子来讲十二岁要开始懂得学习了,在四、五年级时,女孩子就刻苦学习,他们中学学习非常好是很正常的,男孩子要到初二、初三才懂得学习,这个也是很正常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是不是还有这种平常心来看待孩子呢?
在这个讲座中我们要讨论初始状态怎样让孩子智力发展。我先讲四个关键期,因为其他老师要讲,我就用简单的方法讲,每个人成长有四个心理发展期,第一是两岁以前,是依恋期。5岁前后孩子的分离期,就是孩子开始把兴趣从家庭转向了社会、幼儿园。在五岁以前送他去幼儿园基本上是“杀”了他,但是五岁以后孩子会主动说“我要去幼儿园”,因为他的兴趣慢慢转向了外部的世界,他开始去认识更多的朋友,包括何老师接触关系。
在依恋期每个人的心理结构都会受到重大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他和妈妈的关系和亲人的关系,我们知道,两岁以后孩子会发展更多的关系,比如说和爸爸爸的关系或者是带养阿姨的关系,如果在两岁以前不是阿姨带他的话,他很难和阿姨建立关系,他会依赖他的妈妈。有的妈妈说孩子非常认人,除了妈妈谁都不要,这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生气和批评孩子,因为那个时候的孩子是试图和妈妈形成一个共同生活的关系状态。
第二个阶段是分离期,分离期主要在2-5岁期间完成,这个分离期主要靠爸爸,父亲在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儿童的活动,爸爸再忙再累都要抽时间和孩子玩,一方面可以让妈妈和孩子的依恋分开,妈妈爱孩子比爱丈夫还要深,因为孩子是妈妈的一部分。爸爸要做的事情是关心太太、爱太太,成为妈妈和孩子的第三者,把妈妈从孩子身边带开。如果先生不做这件事情,孩子和妈妈的依恋会比较直流,这对东方人来讲没有问题,东方人是以家庭为主导的分化需求,也就是说每个孩子不需要分化到独立的个体,他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结构,所以东方的孩子给妈妈睡到5-6岁都没关系。但对西方文化来讲,像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看法,会认为妈妈和孩子粘得太紧了,但东方的文化不认为这是麻烦,认为是正常的,当然我们也认为是正常的。心理学的主导理论是从西方的理性发展而来的,东方更加的感性,通常以感性的方式指导我们的生活,我们不一定到这个阶段非要分离。其实东方的男孩和女孩和爸爸妈妈没有分开,像我们到40岁、50岁时还会非常在意爸爸、妈妈的看法,希望能够和他们的意见一致,这样的行为就是来自于东方文化。所以爸爸、妈妈在学习心理学知识时,千万不要以为那就是全部,心理学只有和东方文化结合起来才是有价值的。
从理论结构来讲,在这个时候爸爸要介入,夫妻两个要“重归于好”,因为孩子成了第三者。家长要让他更独立的长大,在美国,两岁的孩子要分房睡觉,就是要让孩子独立的承受孤独、恐惧、黑暗、害怕,为什么?因为这些感受会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当孩子一个人在房间睡觉,醒来后他会哭,妈妈就会来,但后来慢慢的孩子的内在能力会增强,到五岁后他的心理结构就会变得比较成熟。东方的孩子相对来讲比较温和一些,因为我们怕他害怕会照顾他,所以孩子到5岁时还不能独立承受孤独、恐惧、黑暗这些东西。但是没关系,人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科学角度来看,孩子成长越慢,他的心理结构越坚强、越稳定。当爸爸妈妈意识到要给孩子一个这样的孤独能力的训练时,在孩子5岁后鼓励他分房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孩子拒绝,你可不要霸王硬上弓,可以用温柔间接的方法。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2)
(2009-6-16 21:31:40)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从全球来讲,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非常明显,纯粹东方形式的教育在科学发展和全球化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我在微软讲了5天课,谈到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交流时,这些差异是文化的差异而不是人的差异,就是文化有一种“假定”,我们任何的文化都充满了一些“假定”,只是我们不理解,我们无意识的按照“假定”的生活来做。我们和老外谈话喜欢说“YES”,我们觉得是正常的,是尊重他,但老外会觉得你在敷衍他,你不愿意说出你真实的想法。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东、西方的差别,不一定非要用西方的教育方法培养你的孩子。
分离期2-5岁之后是一个重要的平稳期,心理学称为相对期,这个期间孩子的成长相对平安一点,这时候主要是强调孩子人际模型和社会兴趣的发展,相对期也是学习的重要期,这个学习期并不是在学校学习。
第三阶段是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的第三个重要的心理发展期,在青春期中人们形成的审美观、爱好、价值观、友情,这些都是在青春期阶段形成的。青春期基本决定了人一生的情绪、爱好、价值。青春期之后有5-6年的青春后期,从心理学来讲是一个最不稳定时期,我们经常把这个阶段称为过渡期,因为很多青少年犯的错误都是在这段时间出现,这段时间孩子青春期刚过,青春期时没有完全的形成自我接纳和认同,而成年期还没有到,这段时间就是一个过渡期。很多家长的痛苦,亲子的麻烦会出现在这个时间,包括出现网络依赖的孩子在这段时间很难改变。他年龄小时可以改变,在孩子13-14岁,家长只要改变一些方法改善和孩子的关系,可以影响孩子改正过来,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很难和家庭交流和形成有效的互动。
第四个阶段是成年期,18-25岁是一个人形成他的社会责任感、信仰、政党观念,像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在这个时候他基本上形成了政党观念,包括他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娶什么太太、嫁什么男人等,在这个阶段基本上形成了。
以上是人的四个重要时期。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3)
(2009-6-16 21:32:16)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现在我们来谈智力发展。0--2岁是孩子的初始阶段,什么叫初始状态?就是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个体,没有完整的认知模型,没有客观判断的能力,也就是爸爸妈妈给他什么就是什么。在我们对儿童的研究发展来看,儿童首先发展的是触觉,这个触觉在胚胎里就开始发展,然后是嗅觉、视觉和听觉。为什么儿童要触摸?因为他的触觉发展是最快的,和孩子触摸也是交流,大家不要以为和孩子讲话就是交流,对两岁以前的孩子来讲,说话是最不能交流的,因为孩子的左脑其没有发展。
0-2岁的初始状况,就是孩子的心智是一个空置状况,这个时候我们用早教,用大量的理性刺激、音乐刺激,图形刺激去激发孩子智力发展是非常好的,但是前提是,过去我们刺激孩子的东西都是什么生成的?都是由谁生成的?是人类,我们把人类的音乐,人类的图片,人类的所有认知模型,像杯子、房子、老人等所有的属于人类建构的视觉模型去刺激孩子,这种刺激对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好处,但也有很大的坏处。原因是什么?我们知道,在人类社会可交流的东西是非常少的,“存在”是一个非常复杂、非常深邃的东西。比如说狗,狗的叫声千差万别,狗有很多的叫声,狗在不同的情景下会有不同的声音,但可交流的狗叫声在人类的文化里面就只有“汪汪”,我们只有一个词汇来表达就是“汪汪”,我们说“汪汪”就知道是狗叫,但是说“呜呜”就没有人知道是狗叫,但是狗确实是这样叫的。我们用人类生成的这些东西来教导孩子,试图用“汪汪”来告诉他狗是什么东西,但对孩子来讲,他的大脑里面并没有这些知觉模型,当然,后现代有一个理念认为,孩子的知觉模型不是教给他的而是遗传的,是通过我们心脑系统在内部获得,也就是说儿童的大量知识不是从外面学习的,而是内部生成的,这个理论没有成为主流的儿童教育思想,但这是科研的结果。
现在的教育体系并不是指东方主流的教育思想和西方主流的教育思想,是指当今的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共同研究出来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过早的使用人类生成的音乐、图形、知觉模型包括言语刺激孩子,是把孩子人化的知识结果,他更适合和人的交流,但是这种交流会让孩子“幼老”,或者是孩子初始状况的智力迅速衰减。因为我们要记住那么多狗叫是非常费神的,但是只记住“汪汪”却很简单,也就是说,我们过早进行人类文化侵染的结果是让孩子记住了“汪汪”,却忘掉了“存在”有巨大的复杂性。现在我们主张人类文化对两岁孩子的教育和刺激不要超过1/4的比例,3/4要在自然中形成。我们知道,在音乐当中不管我们的钢琴弹得多么美妙也比不上黄河、瀑布的声响,钢琴永远不能模仿大海波涛的澎湃,人类的音乐和自然的音色来比较,小提琴拉出的风声永远没有真正的风丰富多彩、震撼,人类的衍生物是来自于自然,通过模仿自然来逼近自然,但自然永远比人类要真实、要复杂、要多样化。
在西方,很多妈妈会在孩子出生3天带着孩子去大自然闻青草味,因为孩子的嗅觉发展的最快,所以带孩子去嗅各种各样的味道,当他用触觉、嗅觉感受风的吹拂、水的打击,这些信息远比过早给孩子提供一个分类信息好。人类的文化是以分类的方式发展的,我们通过一个固化的模型衍生出一套一套的分类秩序,这个分类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后形成的。记住“汪汪”这个词,很多狗的叫声我们没法交流,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汇来进行交流,我们没法用一个通约的模型去交流它,人类文化和知识是用通约的方式传播,因为它要通过我们的演绎,比如说,我们对深圳的感觉,我来到深圳感觉到它的日新月异,但是这种感觉是说不出来的,我只能用“汪汪”这样通约的言语去描述,但把感觉理解过来时它的特点就变得非常少。就像一个美味,它的感觉是说不出来的,你想理解这个味道的时候借助的方法是言语,而言语的苍白性对“存在”的描述非常糟糕,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在2岁以前充满饱满的设计感。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色彩专家,一定要在自然的色彩中刺激他,而不是给他看颜色卡片。大家一定要记住,神经系统有一个特征是它能够用最简单的分类来处理时,它就用最简单的而不用复杂的。我们在神经分类里面测查图形记忆时,就不能给一个人看可命名的图形,假如这个是花,我们记住了花的概念就不用记住花本身,这是言语对神经系统和大脑带来的衰退,当我们知道这个概念后不用关心这个花是什么花,或者它究竟是什么样的。
儿童没有言语时他的思维方式充满复杂性,在孩子7-8岁以前不能以成人的教导方式教育他,如果成人教他绘画,看起来他会比别的孩子画的更像,但这是人类生成的文化模型,他会失去创造性。如果你希望孩子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不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时,经常给孩子提音乐是可以的,因为他会的在人类音乐里面去欣赏音乐。但如果你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音乐家而不是演奏家的话,那就不一样了,人类的音乐充满一种节律,我们的分类把音乐的模型是Do re mi fa so la si do,我们的音乐结构永远是以这个为中心的结构体系,但是大自然的声音不是音律的结构,音律是人类模仿自然结构的一个象征性的逼近产物,所以海涛永远不可演奏的。如果一个孩子在两岁以前饱受了Do re mi fa so la si do的音乐刺激,结果是他对其他的音乐就失去了感受力。这在西方的研究里面已经证明,孩子生出来后,他的大脑中每个细胞都在待命,大脑有几十亿的神经细胞,它要处理的是复杂信息,大脑细胞对差异敏感,对一致性信息不敏感。我们在研究儿童孤独症会发现,儿童孤独症是因为他没有分类和抽象的能力,他会把每个花当成独立的花来记忆,而不会把月季、玫瑰当成一种花来记忆,这就是2岁以前儿子的智力类型,他们的每个细胞都在原地待命,当任何细胞对某一种差异产生了反应,它终身都会对这个差异产生反应,不再对其他信息进行反应,因为大脑的交流是无序的,是一个信息流的交流。我们在进行儿童神经活动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细胞全是充血和活动着的,但是一个成年人3/4的脑细胞不会活动,已经没有功能了,他们不需要活动。为什么?比如说一个10个月的孩子记住颜色的分类和计算机的敏感性是一样的,在英美合研的研究中发现,10个月的儿童对颜色的分辨率是成年人的几十倍,为什么?因为他没有“黄色”这个分类概念时,黄色卡片每一张都是个体,他没有抽象能力,他的卡片是以每一张来记的,而不是以颜色分类来记的,如果按照颜色分类来记,这是黄色、绿色、红色,他就只记三种,但是以个体来记就很复杂,所以他会在一堆卡片中找到色差非常接近的,用计算机模拟出只有一个色差。当我们到10-11岁时,我们看两种颜色是有差异的,儿童可以在计算机可分析的敏感度里面找到他的卡片是毫不费力的,是因为他对每一个卡片的识别能力是独特的,而不是分类。
音乐也一样,儿童在自然中采取音乐刺激,音乐模型是复杂,树叶的声音很难用所有的音乐器械表现出来,像鸟的叫声,虽然二胡可以模仿鸟的叫声,但是真正和鸟比起来很苍白。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在音乐上有最高的建树,千万要减少人类音乐对他的过度刺激,这种分类对他带来的是大量的音乐感应细胞不再生动、波折,他最终失去了一个创作性的要素,他没法从自然中提取创造出全新音乐的能力,他只能把别人的音乐拿过来编成自己的音乐,但是这个音乐没有创造力,没有创造性。就像周杰伦的歌,他的音乐要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但他没有独特的自然音乐要素,那种东西才是伟大的,能够把人类文化推向前进的人就是可以自由的在自然要素和人类音乐要素进行整合和创新的人。这种孩子至少在小时候要受到饱满的自然音乐刺激,包括听深层次的声音。据说10月前的孩子可以听到空间中的声音,只是由于我们在学习言语时,我们的言语发展会限制的孩子对知觉的理解,因为我们要通过言语来讲,过去是通过感觉理解,通过右脑为主导的理解,现在是左脑的理解。我有一本书可以提醒大家在初始当中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可能对孩子未来的知识发展是有好处的。现在我们是用能量的言语来解释物体,不是像过去用物质或者物体来解释物体,当我们用能量来解释物体时,整个自然科学都变软了,过去我们的物理学是很硬的,现在物理学变软了,自然科学变软了,我们所有的科学技术都在迅速的改变,但是我们课本还没有改变,我们某些主流的知识点没有改变,如果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10年-20年成为佼佼者,父母从现在要开始做,不然知识改变了,我们就落后了。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4)
(2009-6-16 21:32:42)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3-7岁是右脑高度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包括他的游戏,在心理发展里面我们一直主张孩子是以游戏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而不是以坐着板凳规规矩矩的学习方式。在北京的幼儿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孩子在我这里上幼儿园,我教了他一个字,家长要补交20块钱。这是北京的某个幼儿园说,我们负责交孩子认字,当孩子毕业后我们看他认识了多少字,你要交多少钱,这是劳动报酬。但是,千万不要在孩子7岁以前过度刺激他的文字能力,我们的言语在提前,过去我们以为2岁半是言语发展的高峰期,鼓励孩子说话,但是不一定要鼓励他认字,这是现代对儿童智力发展的观念。认字是什么东西?我们尽量给孩子讲这是花、苹果之类的语言信息,当孩子没有一个中间的思维过程替代物“文字”时,他的思维过程是以实体方式、以图形方式完成的。比如说我们谈到苹果,孩子对苹果的理解没有“apple”这个中间物,他可以直接演绎到苹果的本体、图形的个体化,当儿童学会英文字母时,他的大脑不再反响苹果这个物体,只是反响这个字母,而对字母的反应是几个细胞就可以了,对苹果的反应要几十个细胞完成。以右脑发展为主导的阶段时,7岁以前言语会刺激左脑发展,言语在左脑区域,是人类文化、人类科学、智力发展的产物。为什么左脑发展迟?因为它的细胞比较新,心脏细胞有几十亿年,左脑皮层细胞发展只有几千万年,人类从原始人到现代人只有几千万年,右脑的细胞比左脑古老是因为很多动物有右脑的神经结构。
在这段时间,可以发展言语,但是尽量不要发展文字,可能现在教育孩子的一个改变,孩子什么时候接触文字?在7岁以后,因为他的左脑开始发育,7-11岁是左右脑共同发展期,这时候右脑越来越饱满,左脑开始欣欣向荣,他可以认识大量的文字,开始归类和形成,7岁以后的孩子遵守规则容易了,7岁以前的孩子很难。可以这样想,小孩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花了3年时间学到的知识有多么少,他们那么累,他们起早贪黑,他们超负学习,但他们只学到一点,为什么?因为他们左脑完全没有长成,在左脑没有形成了时候,用理性科学教导孩子是困难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个11岁的孩子左脑已经发展差不多的时候再去学习小学的1+1=2完全不需要3年的时间,那个时候他完全可以学会。孩子11岁--15岁时右脑几乎发展饱满,右脑的发展特征和左脑不同,右脑发展不能用分类、系统、完整的文化去刺激,要用散乱的、片乱的、零散的、边缘化的,非中心的、非系统的的方式去刺激。右脑不是学习而是刺激,也就是说,右脑有分类能力时,任何知识需要有未分类的方式去引进才能保障右脑饱满的成长,左脑是我们人类进行分类或者进行归纳抽象的大囊。
儿童为什么7岁上学?这是有道理的,5岁半的孩子去上学,特殊的天才可以变得很优秀,但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是演绎天才,很多演绎天才在5岁可以认识很多文字,但不是所有的孩子去认识都是好的,当然有大量的意外和大量的偶然性,我们在刺激孩子文字教育并没有发现什么麻烦,孩子上小学、上初中的学习都非常好,这当然是可能的,现在我们讲的知识仍然是“汪汪”,现在的儿童教育家意识到,过早开发左脑也许会造成一部分孩子甚至大部分孩子智力低下,也就是不聪明,这只是科学的一种观念。我们也承认很多早教刺激他认字是对的,这个并没有存在二分制,说这个好那个不好。
现在有一种概念认为,过早刺激左脑可能会使右脑不能饱满,从心理学讲,真正让人类痛苦神经症产生的不是我们没有理性,是我们理性过强,用右脑感觉这个事件能力不够,左脑用理性的方式理解事件的能力过强。为什么那么多人有压力和痛苦?这来源于右脑和左脑的发展不够匹配,右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我们过早的刺激了左脑的发展,我们教给儿童的文化是成型的,像老爷爷讲故事要从头到尾,这个从头将到尾就需要左脑来理解,但是如果是一个片断、零散的讲授,右脑就可以胜任,不需要左脑过早开发。人类的科学是以左脑为主来发展的,但是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幸福感、自尊、人类在现实生活中的自足和社交都是靠右脑来完成的,不是靠左脑。心理学恰好是研究人类右脑出了什么错误,很多人因为学习不好自杀,很多人娶不到太太、生活不幸福,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形成和人类打交道的能力,他的右脑没有形成饱满状态。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5)
(2009-6-16 21:33:02)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15岁以后是左脑的高速发展期,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喜欢模型,喜欢推理,那个时候孩子学数学变得非常轻松,那个时候对数学、物理学非常轻松,为什么在中学有物理学,因为我们的学科是以儿童发展等级来做的,但现在的妈妈等不及按照孔子说的等“这孩子能够接受理性东西”的时候再去接受。
16岁以后是左右脑平稳的发展期,这个发展期很缓慢,16岁以后人类的智力结构差不多完成了。现在大量的科研在研究,大量的儿童智力发展机构在研究,我们怎样在儿童的初始期也就是2岁以前,在他未形成人类文化分类和抽象影响时给予他更多的右脑刺激和知识模型的刺激,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全球有很多的声音是不要过早刺激左脑,有很多国家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们的文化发现,人要承受未来得复杂性科学,人类现在的科学是一个静态科学,或者是初始动态的科学,它并不能够去真正影响这个世界,我们总是抽象出一个东西来,把它当成一个科学,但是现实中它又不存在。我们相信未来的科学发展一定是一种复杂性、非线性结构、非因果关系来发展的,那是一个存在、匹配和生物学甚至超过生物学名义存在的科学,这种科学是一个动态科学。什么是动态和静态?就是我们从深圳到广州,我们的科学会告诉我们,我们开多少迈就可以在什么时候到达广州,这就是科学,这就是理性结构得出的结论,它可以说你可以2小时15分到达广州,事实上没有人可以这样。科学就是抽象出来一个静态,不管什么科学都需要在真实当中校正和改正,尤其是儿童。儿童的学习大部分是来自内部和他的视觉、知觉模型生成的,他不是靠文字阐述的线性逻辑,所有线性逻辑对儿童形成知觉模型都是有影响的,知觉模型不是抽象的,只是以真实的方式发展他的知觉,就像妈妈的脸,他看妈妈的脸是不需要判断和逻辑推理,感觉就可以了。知觉模型的内容比较深,这都是科学研究的结论。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6)
(2009-6-16 21:33:29)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我们来详细谈一下孩子的学习。家长最头疼的是孩子不爱学习喜欢玩,尽管我们说玩是学习,但是孩子毕竟要和社会发生一个真实的关系,就是孩子要和社会形成饱满的接触,和社会接触就要学会社会文化,就要学习人类的音乐、绘画艺术、建筑学等等,孩子5-10岁以后,他的右脑机能已经形成,左脑也在发展,5-10岁孩子的自我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和认同。家长在5-10岁这个重要期有很多办法来为孩子做些事情,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信息一般比较接受,这个期间是见证孩子喜欢学习、喜欢知识的最佳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你希望你的孩子爱学习就很困难了,这段时间爸爸妈妈很容易影响孩子。
大家可以来思考,首先看看5-10岁的孩子干什么不会被批评,干什么会被批评?很多孩子可以在家里玩,可以自由自在的看电视,但是学习的时候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们有这种情况吗?学习时候你会让他坐直了,手要放好,眼睛离书远一点,不然会近视,还有字写错了就会骂他,要是作业没做完就会打他。但他玩的时候你会去伤害他吗?你会去教导他怎么玩吗?你会去批评他吗?假如一个孩子做一件事可能要遭受职责,而做另外的事情他就充满着快乐和自由,你猜他会喜欢什么呢?家长从来就是这样想的,作为心理医生我有责任提醒家长,5-10岁是孩子形成一个行为习惯的时候,是形成一个内部规则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很多家长谈起儿子满面春风,说我的宝贝多么聪明、多么漂亮、多么能干,但你问他学习怎么样?他就不高兴了,说我儿子就是不爱学习,聪明不往正路上走。家长平时从来不教导他、不打他,但就在学习上要打他,这样做恰好破坏了孩子的动力。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道理可讲,他还不知道什么东西好、什么东西部好,他的善便力、左脑还没有形成,他的结构系统没有完整的结构,这个时候他更关注妈妈的表情和态度,如果总是在学习上骂他,一遇到学习孩子的自我感会非常的糟糕,他会很紧张。当孩子玩的时候,爸爸妈妈会随着他玩,会喜笑颜开,孩子无意识的觉得在玩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快乐,孩子喜欢爸爸妈妈快乐,所以他拼命的玩时你不要骂他,因为他玩的时候你才高兴嘛,既然他玩了你就高兴,孩子当然喜欢玩了。
孩子到5-10岁时学习不仅仅是看书,但看书是重要的标志,孩子听音乐、弹钢琴、画画都可以,不管孩子做什么,都要让他得到绝对的好感,每当他读书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高兴,不管他歪着看、倒立着看都不要管他,看到他就高兴。他字写歪了也高兴,只要他写字,因为他总会写正的,孩子不愿意模仿别人,你别让他痛苦。孩子可以做错题的,老师不就是改题嘛,家长着什么急啊。孩子在家里面,不管他在看书还是研究蚂蚁爬,他都是有绝对权利的,但是他看电视时就不一样了,你让他坐直了,像我儿子,我告诉他看电视坐直了,要不然你腰弯了怎么办?你吃东西的时候规规矩矩坐着吃,反正你要改变他的习惯,但不要在学习上使劲,要在学习外使劲,只要他在疯玩的时候你告诉他,儿子你要怎么样,儿子你必须怎么样等,让他建立起好的习惯。学习上不告诉他,当你在别的地方建立习惯时,他会过渡在学习上,恰好在他在学习上不批评他,一定不要在学习行为上批评他,孩子在10岁的时候懂事了,他知道你为他好。5岁他不懂得这件事情好不好,他只是觉得这件事情不好,他一做这件事情妈妈就生气。
父母在孩子在看书时,天大的事都不要打扰他,如果家里面发生火灾时一定要打扰他。比如说,有人打电话,你会说我儿子正在学习等会儿再打过来,他会得到一个环境,确实很重要。如果孩子觉得读书、学习、写作业时很重要,爸爸妈妈不看电视或者带着耳机看,为什么?因为学习很重要,爸爸妈妈不打扰他。同样,爸爸看书的时候也要让儿童安静,不要打扰他。5-10岁是非常有用的,如果这段时间孩子觉得学习是个美事,只要看书他充满了自由,他用什么造型都行,记住这在其他时候是绝不允许的,只在学习上允许,他就会建立一个学习的神圣感,学习就成了快乐的事情。假如小孩子在玩游戏后,不要反对他,可以让他玩,但告诉他坐的时候要坐直了,手放在哪里,眼睛要呈多少的直角,妈妈拿着尺子比画着,他很快就不玩游戏了,他觉得玩游戏老是错。你可以教导他怎么做、怎么玩,你可以教导他别的规则,干嘛非要在他读书时管他。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7)
(2009-6-16 21:34:04)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5-10岁的孩子最好以敏感的方式刺激他学习,不要说今天学什么、明天学什么,一定要用同时刺激多种知识系统,不只是书本知识,我可以告诉你们,6年级以下的孩子在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他学习的是社会能力、交往、社会情感、心理发展结构、游戏,这是儿童在12岁以前重要的发展。我现在只讲心理学,儿童的智力发展主要是靠知觉的饱满,如果他从小受到大量的自然信息刺激和科学信息刺激,这种心理刺激有一个特征。每个家长要发展孩子的一个兴趣,而这个兴趣不管是什么兴趣,哪怕是研究蚂蚁,他要让他有一定的研究深度,因为智力总是从某一个点开始提高,然后波及的其他的类别。现在大家知道这一点后,我就建议,孩子在5-10岁一定要帮助他学习某一个知识,也许是历史学、色彩、钢琴等等,反正在某一个点上要把他的智力提高的一个高度,这样孩子应付小学的学习会非常简单,因为这个智力是有一个等级的,如果小时候只是喜欢孩子“面面好”那就是“面面温”,因为他没有一个智力设计的高峰。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玩模型、拼图,很多妈妈不让孩子玩,觉得这会影响学习,但是现在的观念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做一种游戏,这种游戏也是学习,学习他对这个东西的把控和抽象的理解,包括记忆都在齐头并进的发展着他的智力能力。如果那个时候孩子喜欢一个东西家长就要帮助他,但不要逼迫他,而是要不停的放一些资料、资讯在那里,让他看到他会发展成更深度的思考和理解,这种理解放到其他形式上,他的学习会更好。
我们在北京高中做了一个调查,北京四中学习好的孩子玩游戏都是高手,为什么?学习高手都是游戏的高手,这是智力等级决定的,学习好的孩子恰好在某一方面比别人突破的智力深度大,学习轻松也可以玩,学习轻松就会玩,所以他哪面都好。千万不能让孩子什么都不能干,本身他的发展智力很高,你要他放弃适应的结构,结果他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你一定要知道,孩子具有很多个别性,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适应学校的学习,学校学习是通约、齐头并进的方式来传输知识,但很多孩子的智力具有他的特点,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孩子做的很好,就是学习不好,没关系,人的知识结构成长从学习里得到的连1/10都不到,大量的成长是在学校外面进行的,所以很多孩子非常的聪明,但在学校不行,是因为他的智力不适应这种刻板化的灌输方式,他可能喜欢一种自我思考的方式。
在整个小学和中学这一段,小学就是让孩子喜欢学习的时候,不是光看分数,孩子并不是小学优秀才优秀,到30-40岁优秀的人才是真的优秀,小学优秀有什么用,为什么因为小学的学习把孩子打压的非常厉害。很多孩子智力水平发展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曾经在师大的老师交谈,小学老师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小时候希不喜欢学习和学习的环境显著性相关,因为孩子喜不喜欢这个学校取决于这个学校的环境,喜不喜欢老师取决于老师的人格和心理学水平,老师没有魅力,老是凶巴巴的,孩子辛辛苦苦在家里建立的对学习的好感都会被老师破坏掉。我曾经在北京发表一个言论,老师要选美、要好看,尤其是四年级以前的老师不能是长相有麻烦的人,因为老师是学校的象征,学习的象征。我们从东方和西方来调查,7-9岁的人评价一个人就是“好看”,什么叫“好看”?就是温和、微笑,假设一个老师凶巴巴的,一会儿让孩子跪着,一会儿让孩子站着,孩子能喜欢吗,他不喜欢老师就不喜欢学习。在中学有一个特征,如果老师不喜欢他,他的这门课题就要会差,为什么?我们要回到孩子的思想水平上想,我们不能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给身上,孩子不懂这个老师是好的,老师教课很好,但是他就是很凶,他不去理解孩子,结果孩子学习就不好。温和的老师是永远被学生喜欢的老师,拥有母性的老师在小学非常重要,因为妈妈上班了,孩子还很依恋妈妈,结果老师比妈妈还好,孩子的心理发展非常舒服,他不会遭到阻隔,他不会遭受心理方面的痛苦,他就在学校和老师套近乎。如果老师懂一些心理学,待学生就像妈妈一样,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一定要温和、好看,至少整体比较舒服,让孩子有一个好感觉,这些好感都体现在学习上,他不去学习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在孩子5-10岁期间,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孩子是不可能不学习,因为人总是去做快乐的事,不去做痛苦的事,如果学习成了他最痛苦的事,就算打死他,他也不学,他觉得你打我现在是短痛,以后是长痛,你打吧,我熬过去你就不管我学习了。这就是人性,我们必须用一个更安全的方式去思考发展,儿童不是哲学家,他不知道什么不好,他的智慧体现到当下,他学习妈妈会很生气,他不学习妈妈会高兴。像低年级的儿童,学校要成为孩子喜欢去的地方,当然,我们现在没法改变中国深厚教育思想的现实,不过我们的教育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时候我们考虑到特别的儿童,有的孩子不能适应模式化的学习,但他却是一个重要的人,中国有一个话说“贵人语迟”,聪明的孩子说话慢,为什么他说话慢?因为当他说话慢时,右脑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智力主要是右脑,知识结构是左脑,理解知识结果并运用它是右脑的功能,过去我们错误理解以为右脑不重要,其实右脑很重要,右脑比左脑要“年老”更有经验。在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对言语刺激是可以,但是拼命的刺激就不好了,自然生成的言语就很好,但如果你要逼着他认字,像幼儿园老师一个字50块,老师就来劲了,他天天带着孩子认字,这多可怕。所以我看了这个消息全身发冷汗,真要这样干孩子就更惨了,这样子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很有深度的人。我们也看到,很多左脑发达的人生活很差,他只知道线性的事件,真实事件对他不重要,抽象的以线性模型为结构的事件他觉得很舒服,但他走路会碰到电线杆,遇到沟会掉进去,为什么?因为他右脑没有了,右脑是空的,他就不是正常的人。从心理学判断大部分有心理障碍,这里包括一些伟大的人,但有一些人的右脑已经废弃了,有的连太太都娶不着,科学是让人脱离一个存在的真实,因为它是抽象的。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8)
(2009-6-16 21:34:34)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建立规则很有意思,我们今天着重谈5-10岁,5-10岁是儿童建立规则的重要时期,5岁以前就要认识他要干什么,只要不是太大问题的事情就让他做,5岁开始我们要建立规则,5岁的时候他生气妈妈会说你生气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撕爸爸的书,那些书是爸爸的宝贝,你撕了爸爸会生气的,会打你。那个时候可以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有一个前提是,我们比较关心孩子,我们给孩子制订了很多安全规则,我们让5-10岁的孩子学习到成人的意识,什么是不能做的,给他规定很多规矩,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反正爸爸妈妈就这样教育他。在现代知识里认为,在5-10岁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决策和承担行为责任的机会,怎么来达成这些的目的?我们只给孩子制订一个规则,在家庭里面只定一个规则,在社会里面也只定一个规则,孩子就有很多的能力和力量来形成他的内部规则,这就是属于孩子自身的规则。比如说,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只有一件事情是尊重爸爸妈妈,只要求他这一点,他可以干任何事。比如说,他去摸电,妈妈会说,这会让妈妈担心,而且会打到你。这并不是指使他去做,而是说这件事情妨碍了谁,孩子有一条规则是要爱爸爸妈妈,他就不去做,他也知道做了会很危险,对爸爸妈妈不好,他不去做并不是爸爸妈妈的强行规定,而是他自己生成的很多规则,包括吃饭等,因为他要尊重爸爸妈妈,尊重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儿童理解尊重。
社会只有一条规则是你的行为要不影响他人为前提,人类社会非常简单是因为只有一条规则人人记住,如果规则太多人都记不住,我们在中学调查,发现中学有200多条校规,师大只有8条校规,你明显感觉到两个学校的秩序是不同的。师大只有八条校规,还不算前面的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内容,它很好记,就是这几条孩子就记住了,他们见到老师会行礼,他们会形成自己的规则,因为他很清晰。中学是很混乱的,因为太多了记不住,200多条校规老师都记不住,就像以前是皇帝对一些规则也记不住,会找一个太监来翻书找出来才会理解。规则到了那么复杂的地步哪个孩子记得住,社会规则如果过多就无法形成内部规则。孩子形成规则是在5-10岁,一个孩子模仿社会的规则形成的内部规则会终身的约束他,如果小时候定了大量的规则,他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形成自我的规则,就一切都是服从,在东方确存在着教育是需要某总服从的隐藏语言。内部不能形成规则的孩子只能够依赖外部规则,他到任何地方对规则敏感,他渴望规则,但是有一点,当没有规则的时候,他就不知道该干什么,因为他没有内部约束,他是从小被外部约束着,当外部的约束不对他的控制的时候,他就变得没规则了。像很多大学生,很多孩子在家里面被很多规则控制住,学习很好,但是一到大学、爸爸妈妈不在了,爸爸妈妈代表了规则,规则丧失了,他内部没有形成掌控的规则,他突然不学习的,他不知道干什么,因为过去学习了是妈妈让他学习,但是没有提醒他他就不知道自己,所以在5-10岁时期,爸爸妈妈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有自由度的形成内在规则,首先爸爸妈妈要做好,儿童的内在规则是通过模仿的,是通过学习的,不是强制的,是他自然的需要,并不是谁让他怎样做的,过度的外部规则他就会服从规则,会失去自己的能力。
我哥哥的孩子从加拿大回来开车很麻烦,他老是让行人,我说中国不让行人的。他说那不行,我不让行人开车会难受。我们当时在三亚,那里的行人都是乱过马路,他就没法开了,但只要一个车道,后面的车都在按喇叭。我说算了,你下来还是我开吧,我没有内部规则。所以,规则的建立是需要技术的,我们把规则的建立分成温柔的坚持和摇摆,一个是稳定,既不能太严酷,太严酷孩子会受伤,我们要建立一两条规则,怎么建立一个好规则?就是温柔的坚持,允许孩子在特定的时候例外,过年、生日会是例外,但是规则一定要少,对孩子的规则要有一两条,更多的规则是内部形成,这样的孩子会自觉,在哪各地方都会自觉,通过在学习上好,他会形成自在规则,他一学习就放松的,他觉得学习是安全的,如果学习是最不安全的,他到哪里学习都不自在。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9)
(2009-6-16 21:35:02)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在建立规则方面有很多技术,我的给大家讲一些大概的内容,在建立规则时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孩子不爱干净,千万不要提醒他是不爱干净的人,妈妈会“好心帮倒忙”,妈妈喜欢孩子爱干净,不要老是提他不干净的地方。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提,那个时候他理解你,10岁以前就不行,为什么?5-10岁时是建立关系,你需要他爱干净,你总提醒他干净的部分,不要提醒他不干净的部分。比如今天我们说,宝贝今天你的脸怎么那么脏啊?孩子可能想,妈妈生气了,赶快把脸给洗干净了。第二天妈妈又说,你脖子好脏,脸干净了不行,脖子还是脏的。第二天回家一看,孩子又把脖子弄得干干净净。你看到又会说,你看你的小手黑的,这时孩子还是以为自己是脏的,他又赶快把小手弄干净,结果妈妈又发现他膝盖上是脏的,反正妈妈老是看到他不干净的地方,结果当他到8-9岁时就会放弃,孩子不停的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脏孩子,可妈妈看到他什么地方都是脏的,孩子所有的努力告于失败,最后这个孩子就不做了。5岁的孩子会说今天这里干净了,他做了所有的努力,但是妈妈就认为小孩子是脏的,孩子的所有努力都告以失败,结果他就认同了,他就不管了,他最终成为邋遢的孩子。这是妈妈建立的相反结果,就是搞错了,如果孩子的脸是脏的,你可以说,哇你的小鼻子好白的,我要亲一下,我儿子的鼻子像“白雪公主”一样白,这样子他明天会把脸洗干净让你亲了。这只是针对5-10岁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这样他就愤怒了,5岁的孩子如果你亲他的鼻子,他会把脸洗白了让妈妈亲脸,结果他全部都干净了,为什么?他太高兴了,他妈妈很高兴,妈妈没有说他脏,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干净的孩子,到了8-9岁时孩子会自我认同,我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如果孩子是小气的,你就要找机会夸他是大方的,只要他把一个东西送给别人,哪怕是他不要的,你就夸奖他,我的儿子好棒,那么大方,妈妈小时候都做不到。那他下次就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他太喜欢妈妈高兴了。
心理学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想老虎,就千万不要提老虎这个东西。比如说,今天早上你对孩子说,儿子,妈妈给你讲,你今天千万不要想老虎,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想,唯一不能想的是老虎。当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你在后面追着他说,儿子今天你要记住什么?儿子回答,不要想老虎。回到家里,妈妈问,想老虎没有?儿子说,想了。妈妈问为什么想?他当然想了,你整天提醒他,他能不想吗?所以,我们希望孩子5-10岁这个阶段有一个好的行为,我们可以在最初时无中生有,在慢慢强化的过程在行为阶段进行正强化,儿子就会变成这样一个人。妈妈首先要决定你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你会看到这个东西,如果假定孩子是撒谎的人,你觉得每个句话都撒谎,父母在5-10岁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孩子的撒谎击中了妈妈的撒谎焦虑,她觉得诚实是最重要的,妈妈就对撒谎敏感,由于今天这件事情妈妈生气了,他就激发了她内心的焦虑,她就把这种焦虑投诉到孩子身长,孩子说话变成非常大的麻烦。孩子说任何话妈妈都要盯着孩子看他是不是在撒谎,孩子就在挣扎,他每次证明自己没有撒谎,妈妈就要找证据证明孩子说话不老实,结果这个孩子会放弃抵抗,到了10岁以前,他就接受了自己是一个撒谎的人,孩子长大以后到了青春期、到了过渡期骗人被抓了,妈妈会“骄傲”的说,我在他5岁就知道他是一个骗子。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0)
(2009-6-16 21:35:23)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5-10岁是一个孩子形成行为模型、情感模型体系的掌控时期。让孩子理解情绪,不要对情绪做价值判断,不要说这个是好事情,那个是坏事情。孩子10岁以后,社会文化会告诉孩子这个提议是糟糕的,但由于5-10岁妈妈给了孩子强大的知识,哭、悲伤、愤怒是人自然发生的,要教育孩子学会认识到这些情绪,不要批判他,不要说愤怒是错的,不要说对人有敌意是错的,你在原始森林里面没有敌意都不行,什么东西都可以伤到你。儿童的情绪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家长不要做“二分”,中国人最麻烦,中国的文化最麻烦就是“二分”,总是以对立的方式看这个世界,这是造成中国文化很糟糕的东西,我们总是把事物分成好坏两方面,当你的观念不支持时,你就觉得这是冲着你来的,儿童也是一样,儿童在5-10岁形成一个交流最重要的时候,要引领孩子说自己喜欢说的话,交流是什么?交流首先是跟孩子平等才是交流,妈妈把一个想法告诉孩子不是交流而是教育,很多妈妈说我的交流很好,我从孩子一睁开眼睛到闭眼睛都在和孩子说话,但是妈妈说的是她的想法,孩子的想法就是闭嘴,他他不想说,孩子任妈妈说,这不是交流而是伤害。
在这个阶段,使孩子对情绪进行识别,认识情绪的角色,比如说,你告诉儿子,你可以哭但是不要像女孩哇哇的哭,这样别人会笑你的,这是可以的。5-10岁是建立孩子的心理结构发展期,也是人际、社会、能力行为发展的重要期,这个重要期很多爸爸妈妈就忽视了,孩子10岁之后你再去补救、教育就难了。妈妈和孩子共生的阶段会产生共情,但有些妈妈没有在孩子5-10岁发展孩子的共情,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要心疼小动物,孩子把小草折断后,妈妈会说小草会疼的等等,这是很好的,孩子通过这种投入去感觉别人,这个孩子就比较善良,他不会去伤害别人。在情感上要允许孩子的情感流动,让孩子知道愤怒不会永远的愤怒,高兴也不会永远的高兴,情绪像水一样是流淌的,允许孩子的情绪流动,不要说你不能这样,你只能高兴、你只能笑,那怎么可能,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快乐的情绪。最后是管理,孩子在5-10岁时,如果爸爸脾气不好,一定不要在儿童面前发脾气,要学会自我克制和管理。5-10岁是孩子习性的形成期,这段时间是形成孩子很多东西的关键期。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1)
(2009-6-16 21:36:13)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经常在网上看您的文章,读过您的书。我女儿今年是3岁4个月,属于比较文静的那种,她有时候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打她,每次打她,她基本上不还手,有时候也没有看到她很愤怒,她只是说别人打我我没有哭。幼儿园老师提醒说,这个孩子专注力不错,但有时候别人抢了她的玩具,她就不知道怎么办?她也不知道抢回来,只是再拿到别的玩具去玩,像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不会被别人欺负,要不要教育她学着保护自己,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李子勋:我不认为在3岁4个月看到孩子的行为现象就是终身的,尽管我们说“3岁看大,7岁看老”,那是在线性思维的共性得出的结论。人的可变性、人的生长多样性和复杂性很多,小时候淘气的孩子长大不错。这是以妈妈的角度,你自己是不愿意被欺负的人,你觉得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碰一下是麻烦。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国外的经验,在欧洲和美国,我们会看到两个妈妈聊天时,两个孩子在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妈妈们都不管,他们觉得是孩子之间的争斗,是孩子成长的方法,打完后回去给他擦药,男孩子打起来会比较厉害,妈妈会告诉他,以后不要那么过度,但是绝对不会参与他们的争斗。你讲这个事情让我感觉到你认为这个是问题,那你先生认为这是问题吗?
提问:他觉得这不是太大的问题。
李子勋:儿童3岁多会接受很多文化,尤其是童话,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会说妈妈我没有哭?有没有可能她看过一个动画片,像喜洋洋等,要知道孩子的所有人类文化都有出处,都是她受到的刺激,她认为很重要,所以她跟妈妈说我没有哭。妈妈理解为她很委屈,因为儿童对言语的理解不像大人那么具有人类的情感性,她可能是在模仿。事实上,她是很大气的孩子,不和别人争斗,如果这个妈妈真想让你的女儿具有攻击性和防卫的能力时,你可以让她跟兔子等温和的动物在一起,当她踢它时,你就夸她,她就会变的。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管她,因为她脸上没有受伤,你可以告诉孩子你要怎样保护自己,可以把手放在哪里保护自己,或者如果一个孩子打你,可以回家告诉妈妈,要告诉老师,但是不要告诉他该怎么做,孩子可以在自信的过程中变得勇敢和坚强。假设一个孩子真的在3岁4个月之间饱受人际方面的关系,她能够处理好没有创伤感,这个孩子将来未必不是个好孩子。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情感,用一个线性逻辑去推演孩子的未来,这个未来让我们有巨大的痛苦和恐慌,会让我们很不舒服,我们还是要用一个好奇的眼光去看女儿,什么时候她会把个麻烦自己解决了,妈妈可以在重要的观念上提醒她要做些什么,但是不要鼓励她。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2)
(2009-6-16 21:36:31)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我认为我的孩子心里有问题,他不怕生人、不怕黑暗,但是怕一些古怪的事情,看恐怖片觉得很害怕。还有孩子做事磨蹭、散漫、忘记主题,第三是虚荣心很强,孩子只有7岁,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李子勋:这都是成年人的文化,要解决的办法就是,妈妈和他看恐怖片比他还恐怖,孩子觉得我比妈妈勇敢,而且妈妈还说,儿子你不要走开,你要陪着我,儿子觉得我比妈妈强,他的勇敢就会出来。7岁的孩子那么着急,他着急什么?2000年以后的孩子什么没有满足?什么不是过度满足?以前的孩子人多,生活不好,每次吃饭他都抢着去,要不然他吃不到了。现在的孩子是你追着他,你不要过度满足他,几个大人爱一个孩子,所有的东西给他吃,所有东西给他买,他着急什么,他为什么要着急。我们不要说孩子慢,是大人惯他,你告诉他回来晚了没有东西吃,没有衣服穿时,孩子刚开始不太注意,生理是一个很强的东西,他会慢慢的适应这个东西。
有的孩子比普通的孩子还要拖沓,要教育他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游戏的方式来让他快速它,比如说踢球等运动。还有另外的方面是说,一个缓慢的孩子家庭要以快节奏的方式来影响他,他看到你们快他也可以改变。我们还可以把家里面的时钟调快,孩子7点上小学,我故意把时钟调快半小时,不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要把整个家庭的时钟调快,大人的行为变快,但不要告诉他,孩子就会慢慢的变快。很多孩子不是平常拖拉,是学习上的拖沓就另当别论。你可以尝试待机疗法,让儿子在10点做好作业,10点必须上床,到了10点天大的事情也要搁下来睡觉,他作业没做完第二天受批评,你不要批评他,让他老师去批评他,每天周而复始他会烦恼,他就会赶快做,因为10点有雷打不动的惯例,他必须上床睡觉,所有的亮光都没有了,他没法做作业。所以我们要冒险,在这一年或者是半年的时间,这个孩子的学习会因为我们过度的强调一种秩序而受到变化,但是这个东西是家庭的一种思想,这是可以承担的,孩子是聪明的,不要担心半年的时间他变得糟糕,所以要全方面的看孩子的性格,因为是递纸条的问题,我看不到那位妈妈,如果我看到那位妈妈就可以从他的表情了解大量的信息。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3)
(2009-6-16 21:36:51)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儿子):李老师您好!星期五的时候妈妈不让我和朋友玩,而且不让我玩电脑!
李子勋:你多大了?
提问(儿子):我9岁了。
李子勋:妈妈为什么不让你跟同学们玩?
提问(儿子):我也不知道。
李子勋:那你问妈妈,她在旁边,你问他为什么?
提问(妈妈):不好意思,星期五的时候我们安排是游泳训练。
李子勋:就半天没有让他玩。
提问(妈妈):因为星期五小朋友在一起有聚会,正好这一天有游泳训练就玩不了。
李子勋:从妈妈和孩子的表情来看,孩子很开朗很大方,妈妈又很温和,所以这不是什么麻烦,真正麻烦的孩子不会当着妈妈说什么。
提问:李老师您好!现在深圳的小学男孩子都很喜欢玩一款游戏是一个叫《摩尔庄园》,并且为此痴迷,花钱是其次,但他每天想着玩着这个游戏,全部为此痴迷,每天向着买车、买房子,这个怎样处理这个问题,他每天就只有都想着玩电脑这个游戏。
李子勋:他每天向着做一件事情说明他的心理结构很成熟,可以在一件事情上让孩子得到专注并且守时,他得到的比他失去的时间要多,他得到的价值。比如说孩子才9岁,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结构里面,孩子真正做到准时,妈妈告诉他要准时,不准时就不让玩了,玩的时候我们要增加教育,学习我们不管他,如果说他要玩,我们要定时、定点的玩,妈妈还要问他心得,既然学习上不教育他,生活上每一件事你要教育他,假如他真正形成专注和守时时,可以让游戏伴随他一段时间不见得是坏事情。但前提是,这个孩子并不是通过游戏回避什么事情或什么麻烦,有很多问题是家长看出来的问题。
心理学有一句话“当你想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才是问题”,当一个现象你认为是问题它是问题,你想解决它、它就很麻烦,你不认为它是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生活的现象,你不去理会它时你就很快乐,你不受它的干扰。比如说一个东西,你不想把它消除掉,你的情绪就不会受到它的影响,除非是你想消除掉,你消除不了,你受到挫败了,你就很沮丧。对爸爸妈妈来讲,永远要用正面的资源去思考儿童行为,而不要用问题的方式,用问题的方式给你带来麻烦,而且会波及到儿童让他也麻烦,这种事情就不它当问题,当成过渡期的行为。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4)
(2009-6-16 21:37:06)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们家的孩子是4岁8个月,他爸爸是一个左脑极发达的高材生,右脑比较糟糕,处理情绪和人际关系很糟糕,他作为一个父亲怎样去承担这样一个角色,我们怎样让5-10岁的孩子怎么成长,怎么样融入父亲的角色?
李子勋:当一个爸爸是极度的左脑化,妈妈要摇摆到极度右脑化,形成一个互补,一个极强的信息要靠另外一个极强的信息来中和,我不认为这是对立的。我个人是信息论的推崇者,我认为心理治疗就是信息治疗,对孩子的成长来讲,一方面信息过强时我们需要用另一方面形成一个对冲,因为孩子在小时候不是以分类逻辑来学习,他是并存的方式来学习,他们不会把矛盾看成矛盾,这和儿童的心理方法是一样的,很多观念是大人潜移默化的,通过暗示方式提起的,你可以在儿子面前夸奖爸爸,爸爸的理性观念很棒,没有人能赶上他,甚至你在感性方面是最强的,没有人能赶上你,这个孩子就会发展成左、右脑都是真正的强的人,你的儿子就比较棒。假设你攻击爸爸说爸爸太强了,爸爸又攻击你说你太软了,结果完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这是一种麻烦,是一种担忧,要把它当成资源理解,如果你做不到,要找到一些人,艺术家、画家等影响他,尤其绘画是不用言语的,让他从小建立一个兴趣来补偿和中和父亲可能给他带来过度发展的理性。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5)
(2009-6-16 21:37:24)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儿子3岁4个月,老师说他在学校非常棒,但是他回家就会有一些麻烦,吃饭、洗手、洗澡等关于个人卫生生活方面,他总是不愿意自己做,希望我给他代劳。他每天洗澡的第一句话是我不要洗澡,睡觉时说我不要睡觉,我有一点头疼,我说过他但是收效甚微。
李子勋:你成为幼儿园老师时他就好了。他3岁多的男孩,一个孩子在外面表现好是有压力的,他要放弃自我的形象适合老师的期待,老师又把他变成一个好的典型,他就在家里有一个缓冲,尤其是妈妈是爱他的,他爱妈妈,在妈妈面前他是最安全的,他要恣无忌惮的摆脱白天在学校受到的约束,这个时候,他会使劲的在妈妈身上捣鼓,这说明他依赖你,3岁的孩子没有价值观,他知道在学校不敢做的事在家里可以做,虽然他说“不”,但是他的行为还是“是”,他说不洗澡,但是他还是洗澡、睡觉,说明还是“是的”,爸爸妈妈不要相信孩子的言语,要关注他的行为,孩子对言语不太理解,他在幼儿园的言语最多的是“是”和“不是”。家长的努力是要孩子内心开心、快乐,你要和老师共同形成模式,让学生有自我的能力又能够遵守纪律,成为社会上群体里的好孩子。这种孩子有什么不可以,不要说他是双面性或者是多面派,这都是他,他需要缓冲。我感觉到你是为这件事情很头疼,但是不是因为孩子让你不开心,不舒服,而孩子很舒服,他家里面和妈妈斗很开心,你不开心。你是不是渴望你先生来卷入,替你分担,这可能是你潜在的言语,你可以把这些话说给你先生,让他被卷入进来。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6)
(2009-6-16 21:37:46)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女儿6岁了,她是一个左撇子,她在幼儿园时我没有教过她画画,但她特别爱画画,现在我们的孩子用左手写字。幼儿园时老师教她用右手画画,现在孩子上小学,我们教育让她右手写字,这对她以后的发展有没有影响,现在我们打算教她用左手画画,右手写字,这个可以吗?
李子勋:左手是右脑支配的,所以为什么左手写字的人比较有艺术气质,我个人不觉得一定要改到左手,但是妈妈用一种奖励的方式,或者是诱导方式,让她右手也可以写字,可能对孩子有好处的。就是说,不要放弃左手写字的这种尝试,同时又鼓励她两只手都可以写字,岂不是更好的。因为右手的活动是刺激我们的左脑,因为人的意志是交叉支配的,如果她不用右手写字,但是可以让她右手去做其他手的活动,左撇子在世界上是少数,所以他们比右撇子更重要。6岁可以做一些右手的训练,爸爸妈妈不要着急。
提问:我现在带着我的外孙,我很着急,现在他1岁9个月了,是个男孩,但是他的说话能力很差,他不愿意说。我女孩小时候1岁9个月已经会唱歌了。而且他不喜欢他爸爸,他爸爸从小带他爸爸睡觉,他现在长大了有他的思想,他不要他爸爸陪他睡,他老是要我晚上陪他睡。
李子勋:其实应该是解决你的问题,因为1岁9个月的孩子不太使用言语,太正常了。1岁9个月依恋妈妈不喜欢爸爸太正常的,2岁以前的孩子不需要父亲,外婆也是一个妈妈。太正常了,如果你孙子不这样干是不正常的。他说话晚说明他以后读书比妈妈多,因为他的智力发展更好,正因为他妈妈说话太早,我相信他妈妈不会很聪明,他爸爸是聪明,但是你说的是他妈妈。他妈妈是博士,是聪明的,但是不见得是整个生活的聪明。我个人认为,言语早不代表他的智商好,人是以言语为主形的,我觉得是外婆潜在的语言是孩子是一个麻烦,她不喜欢孩子,她通过对孩子问题的关注让爸爸觉得姥姥已经累得不行了。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7)
(2009-6-16 21:38:08)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我在电视上看过李老师的讲座,发现一个现象是大部分的提问有男性提问的机会,这一次我争取了很大的努力才有了这个机会。
李老师在谈右脑的重要性,李老师的这些研究数据来自西方的哲学,但是李老师有没有考虑到东方人的右脑饱满性是不缺乏的,我们是不是还缺少左脑,现在主要的哲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包括我们的灯光都是西方过来的,李老师这一套对我们有用吗?你的这套论述让我们往前走,最后是不是缺少科学家,我不是说人文精神不是伟大的?
李子勋:你缺少一部分理解,你不知道现在的西方科学,我们现在是非欧级科学,不再用理性方式看待科学,现在西方的科学是在东方智慧里面寻找,比如我们对“心”的理解是以“心”为中心的创造系统。西方人现在创造了一个新的形式是“心脑”,他认为人类对情感的感知来自于心脏不是大脑。你引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结论,现在西方发展太过快速,我们看到西方科学都是在东方的文化里去寻找未来科学的方向,你可能没有读近代和后现代的科学史,你没有听到在上世纪79年科学大会里对东方的研究,他们觉得东方的文化更能够深深的理解这个世界和宇宙。你没有看到在西方的感觉哲学理念谈到,所有的系统都是生命系统,中国人从古到今所有东西是生命系统。我们知道当我们没有理性时,我们中国的强省是什么时代,那个时候没有西方的理性进来,但是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我们知道一个理性的科学在世界上成为主流时,东方是什么?是衰落的。整整100年来我们没有发展,是因为世界不再相信东方的哲学和东方的世界的理解,现在这个世界又开始摆向东方,包括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崛起有关联的。中华民族最辉煌的不被理性科学武装的时候,我们是在跟着外国人所谓“N”的科学,物理学逻辑时,整体的东方变得消沉,我们贫困了,甚至遭受奴役。我们一定要欢迎我们的科学是朝向东方的思维方向发展的。
我们是以右脑为主形,因为我们的言语是一个象征性的言语,我们的言语还有一个糟糕的东西,我们的言语所形成的逻辑是有问题的,中国有语法,像是“闲”就是门里面一个木,就是人在里面看月亮是“闲”,“忙”就是心死,是竖心旁和一个“亡”。东方对文化的传承历来是以象形文字语言来发展的,这是东方的特性,但是东方的语言逻辑是僵死的,我们发现中国儒家文化发展等级和严格的规定,我们的语法是很严格的,世界上很少有国家教授语法,因为我们用一种刻板的方式理解理解言语,我们一方面是上帝的补偿,一方面创造了象形的思维,同时又给你严谨的内部逻辑,我们经常说钢琴(英)这个词,东方的翻译是钢琴,别的地方不见得是钢琴,是别的意思,西方是情景生意,他不代表这个意思,它一定是在情景中代表这个意思。东方是僵死在那里,像《康熙字典》创造了几十万的字,就是力求可以用某一个词来代替某一个东西,这是死的,这个思维逻辑是中国人的言语和文化里面存在的逻辑麻烦,比如说我们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在任何文化体制里面看不到反义词的结构,但是中国阴阳造词时有对立的方式构词,但是阴阳是一回事,没有阴没有阳,既然阴又是阳。在中国的古代从来没有把阴阳分开,它们是一起的,是看你对待的角度。但是由于我们的文字给我们带来一个假象,让我们觉得事情是对立的,这个需要东方打开学习西方言语中的逻辑。
从科学角度来讲,你读现在的西方科学,你看这个建筑是方块吗?在自然界没有直线,没有绝对的弧形,海边从来不是弧形的,现在科学已经进入了复杂性思维,接近了东方的感性思维体系。我在北大演讲时提到,所有的情形都是知觉导致的,而不是理性导致的。现在我认为,孩子要有饱满的右脑发展,右脑是最大的内存储存器,右脑越大,左脑的知识就进入的非常轻松,右脑范围小理性的忍耐很小。我们现在知道,当我们按照上世纪过期的结构主义来思考,以前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过去的理性主义也不是真正的理性主义,因为我刚才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的任何逻辑都是抽象的,科学西方发展的是“汪汪”的系统,所有的言语只能交流“汪汪”层面的科学,而不能交流以存在发展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性的感知不是靠左脑是靠右脑完成的。我当然希望说东方文化有一天成为最前沿的科学,我们现在研究心脑科学,已经强调了心脏是高于脑的,也就是说中国人以“心”造词是对的,不是以脑的。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8)
(2009-6-16 21:38:39)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的孩子3岁10个月,他现在要求他最遵守每个规则时,比方说吃饭前洗手他就会很生气,他说妈妈你是坏妈妈,我不要你了,我要谁的妈妈。当我在给他洗澡碰到他时,他也会有这样的言语。刚开始我采取温和的方式告诉他,你这样子妈妈很伤心,你可以发脾气但是要选择性的发脾气,他不仅是言语上的攻击,还是动作上的攻击。有一天我实在忍无可忍了,我就把他关到洗手间,他就哭着说妈妈我错了,后来他也发生了这个情况,但是不敢动无力,但是他的语言性还带攻击力,所以我很奇怪。
李子勋:你调查过你的家系吗?就是你和你先生三代的家谱,看他们有没有这种行为,我不能够认定这个孩子是在亲子关系中出麻烦的,这在西方来讲一定是你和孩子的关系出麻烦了,从现在东、西方来做的充分的家庭交流,我们相信传承,你丈夫的家系里面的男孩均有一些攻击性那就不是问题,他们都是经过有关这样一个过程来长大的,您可以和先生聊一聊,他小时候是不是这样的。
我给你讲一个策略,当孩子出现批评你的时候,出现骂你的时候,你要装得没听见而走开,你不要走开当成是说脏话的惩罚,你不要成人这一点,你的行为本身和他说脏话或者暴力行为匹配起来。每当孩子自然的觉得他干了什么事情妈妈就走来了,不会理他,至少要等一阵妈妈会回来理他。但不要告诉孩子是你说脏话我来惩罚你你,这是一个负强化,他觉得他可以操纵你。这样慢慢的孩子被这样的行为方式会迷惑,他不知道他一说什么妈妈就走掉了,他不知道妈妈什么回来。我们要用智慧去培孩子长大,我们要给孩子玩心机,你说他错了,他会觉得您不爱他,千万不要打他,如果要关他禁闭,要关的话就说妈妈今天看到你这样不高兴,妈妈要关自己的禁闭,你就在里面躲两个小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半。我不主张妈妈惩罚孩子,尤其是在5岁以下的孩子他不理解,他是按照生物学本能的方式在反应的,他和妈妈这个关系里的体验都会结构在他的心理过程中,妈妈用什么既让孩子安全,又让孩子意识到改变的方式是重要的,而不是通过惩罚方式,惩罚的方式会让他说妈妈我错了,在西方心理学有一个说法,这会让孩子觉得伤害他的人都是跟他最亲密的人,慢慢他会形成在亲密关系中的不信任和害怕,这大以后这种模型会范化到亲人的行为当中。我一定要提醒你们,这是“汪汪”,千万不要把这些言论当真,科学不能够代表所谓的个体,在心理学里面谁都是个体,书上说的都是没用的,看心理学的人从来不关心书上说的,但是讲课的人只能讲书上的东西,这是很麻烦的。
在这里面不见得你做的什么事情会让孩子变糟,既然有通约的东西摆在那里,你就可以看,在多元文化里面,如果你的老公被打大的,变成非常有出息,那你打他也没有关系,因为传承的力量比科学结论的力量要强,这是代代传承的认知,这个知觉模型在家庭里面是可用的。如果孩子在青春期接受大量的西方思想你要小心了,现在的心理学不再像过去的《归一论》、《决定论》的心理学,现在是分类分析的心理学,我们不再认为是早年爸爸妈妈干了什么,而是什么观念让他感觉到早年他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创伤,这个观念是科学知识值得分析的。青春期以后的儿子不知道心理学的创伤理论,他没觉得他爸爸妈妈早年不带他是创伤,他学了心理学以后发现了创伤的理论,这是右脑的功能。当你到今天都不知道这个理论时,你会来找心理医生吗?很多人说不会。
不管小孩子干了什么,只要不把他伤得太重,一般没有大问题,但是前提是,要分析你的家族成长史,是被打的孩子聪明还是没有打的孩子聪明,当然了,这是适合你的家族的,可能不适合他的家族,你需要的是适合你的,而不是通约知识,但是不要把它当成是麻烦,这个儿童3岁半有攻击性,所以这个孩子长大以后是一个VIP,或者是一个有权利的人,很难说,很早就发现,孩子到7-8岁一直很乖,他在心理学是动力若的象征,他总是被别人控制和管理,看起来是乖孩子,但是心理学家很着急,怎么没有一点点自己的力量出来。我们说,力量是躯体方面,这个还是相对比较弱,这样的孩子在今后成长中竞争力是差的,有时候反过来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儿童行为中的一些麻烦是真的麻烦,还是爸爸妈妈认为的麻烦。爸爸妈妈的麻烦不是从家系里面去分析,而是从通约里面寻求的观念,这个“汪汪”和是不是我们家的狗叫要分清楚。狗和狗是不同的,从这边来讲,适合你的才是好的,通约的知识不见得是好的,所以有时候,亲子问题要记住,孩子在青春期干了什么糟糕的事情,不要错误不是太大,都不是太事情。我的观念是,孩子小的时候要求他们犯他们年龄允许犯的错误,犯错的孩子比不犯错的孩子聪明,因为他有力量去冒险和尝试,我们要彻底改变儿童成长的观念,让孩子有更自在性,以他自在的方式长大,而不是教化的通约方式长大,如果妈妈愿意让孩子用通约的方式长大,这个孩子长大一定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19)
(2009-6-16 21:39:01)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我们家的小孩5岁了,都是我带大的,从小到现在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其他方面很好的,最近感觉他很敏感,举个简单的例子,他很喜欢上台去表演,可是上台的机会有限,比如说,很多小朋友举手,老师只能选一个,他按照老师的方法把手举的最高,很标准,但是还没有被讯到,别的学生说还是算了,但是他会很伤心,我的问题是他的敏感里的表现,别的小孩说他不好,他就很伤心?
李子勋:你和他在一块有过吗?
提问:没有,只是和其它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会哭,会闹的很厉害,然后就不玩了,走掉了。
李子勋:有这个行为就很好,他可以做选择,可以摆脱对环境对他的影响,走掉了就忘掉了。当你儿子不能得到满足,我们的成长的力量是希望被满足,但是孩子还不能被过度满足,2000年以后的孩子往往处于过度满足里面,他没有动力。从通约知识来讲,孩子的需求不能够延迟,他马上要实现他的期待,我们承认,这个年龄的孩子多半有这样的欲望,某些孩子是出于内心的压力不能现出来。你的孩子在公众场合下表现出这种动力,一方面分析是原来这个行为方式在你们家庭里面也有过,在你们亲人之间、爷爷姥姥之间是快速的达成意识,当这种问题出现就是一些声音,你可能要要一些工作来调整一下男孩在公共场合不能克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一方面你可以用这件事情把坏事变成好事,你可以说,儿子我一定给你举行一场个人演出会,我在家里面举行一场,可以把同事的好朋友都找来充分的表演。但前提是我们要做些什么,你要唱两首歌,学会跳舞,你要为他的期待奉献出他自己的努力,不管你说些什么,哪怕你让他剪纸布置会场,你要有机会让孩子选择到他自己为他的期待做什么的行为,这个孩子经过这一点事情就成长了。所以,不要把一件事情片断的隔离来看,要从成长的连续性来看,这件事情不是坏事情。重要的是父母怎样来觉察这些信息做些调整。这是需要父母想一想,要适应孩子的性格。
好奇,欣赏、感受快乐人生!!
朝着爱的方向做一个称职的妈妈!!
回复(20)
(2009-6-16 21:39:24)  □(学前教育:bbs.szhome.com)
提问:李老师您好,我做什么事情都是很性急的人,我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包括我给小孩子讲中国历史,我会画一张大表给他讲所有的事情,我基本上做什么事都是积极性非常强的人,他喜欢玩汽车,我就从电子学、力学重新讲一遍。现在他在幼儿园表现非常普通,我在蒙事教育方面有很强的水平,我能够说服幼儿园的院长对小孩做不关注的待遇,我的小孩自尊心很强,他做事情的逻辑性和条例性不是孩子该具备的,我很焦虑,这种方法好吗?
李子勋:所有的孩子都是特别的,妈妈喜欢这样,孩子喜欢这样是正常的,也是正当的,儿子的成长多级向的发展。我们的学校是一样的,穿一样的衣服,做一样的事情,但是家长可以用多样化的方式去丰富当代教育的肤浅,既然你那么自豪的谈到孩子那么棒,那就不再是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干吗关心别人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