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交易法的交易区间:《三位一体论》: 三位一体 :圣父 圣子 圣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7:22:02
《三位一体论》曾汉乔 0/72 分享标签: 三位一体 圣父 圣子 圣灵 日志原文:http://blog.sohu.com/people/!bW9pYXZlY0Bzb2h1LmNvbQ==/109977724.html
 

曾汉乔

 

. 引言:「三为一体」或「三位一体」?

      无论阁下参与了教会聚会多久:一年、五年或十年以上。总有一个神学问题,都会经常听到有弟兄姊妹发问,这问题就是甚么叫做「三位一体」(英文:TRINITY)。

      其实当他们发问这问题时,他们往往误将这个「三位一体」的「位」字,发音做「为」,因为他们不知这个字其实是「位」而并不是「为」。当你听到有人发问何为「三位一体」时,你尽管可以反问他或叫他写出他所问的是「三为一体」或「三位一体」。相信他们往往都会以为自己所问的问题是「三为一体」而过于「三位一体」。这反映出在普遍人们心里的概念是没有一物是拥有三「位格」一「本体」的。而相对地「三个为之一体」的物的概念是较容易理解。

      的而且确一个正确的「三位一体」论是很难表达出来,有时或许会愈讲愈乱。但正如唐崇荣牧师所讲,不要因此而避而不谈,而是要尽我们的能力讲。但愿赐下诸般的智慧的神引导我(雅1:5),将这三位一体的真理,尽力地表达出来。

. 三位一体(TRINITY) 的定义

      「三位一体」意即是:「独一的真神拥有三个位格(persons)(圣父、圣子、圣灵)存在于同一的本体(substance)中。

      按本性而言,父、子、灵是完全平等的;圣子并不低于圣父,圣灵也并不低于圣父或圣子。祂们彼此的关系是:「父不属那一个,既非所生,亦无所由出;子永远由父所生;圣灵永远由父和子而出。」我们须要注意,这些名词只是表达出三位一体的关系,并不意味有等级上的分别。由于「生」、「出」的这些名词都有等级意味,有些神学家就索性不用。

      三位一体是永恒的。一直以来就是存在着父、子、圣灵三个不同的位格,并且每一位格都一直是神圣的,从没有一位是从某一个时间之后才存在,或在某时刻之后才具神性。三一神在本质上一直没有任何改变,不管现在或将来三位格也永不改变。

. 厘清名词

      要了解三位一体,以下两个名词是必须厘清的。   

1. 本体/实体(substance): 「源自拉丁词substantia;为其它一切现象之下作为根基(支撑、本体) 的东西。」简单来说,本体就是一物最真实的根源。就好像一个人若没有灵魂,那人就不会是活人,灵魂就是一个活人的最真实的根源;纸包橙汁饮品若没有橙汁只得个空纸包盒,这物就不是橙汁,橙汁就是一个纸包橙汁饮品的最真实的本质。

2. 位格(person):   「源自拉丁词persona(为演员所使用的面具、角色、个人、人物) 。一个主体,我们(a) 既能把精神特征,(b) 又能把身体特征归属于他。」我们说神是有位格的,因为祂是有个性(personality) 的,是有理智、情感,有作决定之本能,有行动的。圣父、圣子、及圣灵乃是分别的个体,各自都是有理智、情感、决定力及行动的,故每一个体皆是有位格的。

      顺带一提早期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约160-220)是第一位使用「三一(拉丁文Trinitas)」的神学家。第一个用「位格」(person) 一词来分析三一论关系的作者,首用拉丁字trinitas(三位一体) 来指上帝,并且最早发展出三个位格,一个实体(one substance in three persons)的公式语。

. 三位一体论的历史由来之简述

      虽然圣经没有「三位一体」的名词,但这亦不是神学家凭空想象出来的形上学玩意,而这真理仍是根据「整本」圣经归纳出来。对于确立「三位一体」之教义,相信在历史上有两个大公会议在这方面上是贡献不少。它们分别是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 (325)君士坦丁堡会议(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381)。尤其是后者,它更是「三位一体」论的形成高潮,正统的「三位一体」观得以成形,全归功于这次大公会议。

1. 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 (325) 圣子之神性

      在第四世纪初,当时有一位名叫亚流(Arius)(256-336) 的亚历山太长老,在公元318年左右和亚历山太主教冲突,他主张只有圣父是真神,圣子在本质上不同。     圣子是受造的,只是与神有相似的本质(homoiousios) ,不是与神同样的本质(homoousios) 。这激发当时的教会不得不特别召开尼西亚会议来澄清这教义。主要反对他的对手是亚他那修(athanasius) 。结果这次会议反对亚流主义,肯定神的统一性,坚持圣子是神,基督是「与父一体」(homoousios)。

2. 君士坦丁堡会议(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381) 圣灵之神性

      亚流主义并没有在尼西亚会议中被消灭;反而声誉更涨。与此同时,主张圣灵是被造的马其顿纽主义(Macedonianism) 出现,把圣灵列为次等的神。加帕多家教父(Cappadocian Fathers{\LinkToBook:TopicID=257,Name=Cappadocian Fathers})极其反对马其顿纽主义。在建立圣灵的完全神性的教义上,加帕多家教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381年的君士坦丁堡会议更正式认可了这教义。圣灵是与子及父同质的(homoousios) ,会议宣言如下:「我们相信圣灵,祂是主,是生命赐予者。圣灵是从父而出,与父及子同被尊敬,同荣耀。圣灵藉先知说话。」

   这次会议的结果除了尼西亚信仰重新被肯定;圣灵和子的同质被正式承认;亚流主义被驳斥外,更重要的是「三位一体」的教义因这次会议而被坚定了。

 

. 三位一体在圣经中的启示

      三位一体的真理,在旧约圣经的启示中,并不明显。直到新约时代,纔被清楚地表明,其中一个原因是神在历史的启示是进展性的,因此圣经的启示也是进展性。虽然圣子在旧约里并不明显,但我们都能从经文中隐约地找到祂的踪影。现就让我们来探讨新旧约的三一神观。

1. 旧约的启示

a. 希伯来文「」(Elohim)一字—— 旧约希伯来文「神」(希伯来文:~yhi_l{a/)(Elohim) 的一字都是一个男性复数(masculine, plural)形式出现,但关于神的动词方面却是以男性单数(masculine, singular)形式出现。试举创世记一章一节为例,「起初神创造天地」这个「神(~yhi_l{a/)」字是男性复数(masculine, plural) ,但是「创造(希伯来文: ar"äB')」一字却是男性单数(masculine, singular)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神的三一性的启示。

b. 「我们」的自称 —— 虽然有人认为「神(Elohim)」这一复数名词是指神的威严、权能上的伟大,故用复数来形容祂(希伯来文Monster也都是以复数形式出现)。但在希伯来文用法上,威严、权能性的复数只用第三位格,不会以第一位格自称。然而,我们可以在旧约多处经文中找到神以「我们」来自称或以希伯来文文法上「我们」做词尾(suffix)的词(创1:26;3:22;11;7;赛6:8) 。神有时说「我」,有时用「我们」,这可见其独一性及复位格性是一开始便同时存在的。    

c. 旧约中的「圣子」—— 在旧约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找到圣子的踪影。从士师记6章11至14节经文中,我们可知耶和华的使者是具有神性的,也被称为神。士师记6章11节里提及耶和华的使者,而在第14节就以「耶和华」来取代之。可见这或许是未道成肉身前的圣子向人显现。除此之外,旧约经文也有无数处是神藉人的方式显现,例如「摩西与耶和华面对面」(申34:10);「雅各布与神摔跤」(创32:28);「一位像人子的」(但7:13) 等等,或许这都是未道成肉身前的圣子向人显现。但有一点必须要注意的,在旧约向世人显现的有时或许是圣子,有时或许是圣灵,更甚至是或许是圣父祂本身向世人显现。奥古斯丁在他的《三位一体论》曾讨论过此问题,最后他的结论是「除非上下文有什么或然的暗示,我们便不可急遽地主张三位一体中那一位向这个或那个列祖或先知有形体地显现了。」    

2. 新约的启示

      相对于旧约,三一神在新约中的启示可以说是清楚地显明,三位格随处可见。在福音书中,我们认识到成了肉身的圣子耶稣,祂施行的神迹把祂的神性表露无遗。到了五旬节后,圣灵的工作在使徒们身上大大地张显。或许有人认为圣灵只是代表神的力量没有位格,但圣经中多次提到圣灵说话,而且多方地表达了圣灵的主体性,例如「不要叫神的灵担忧」(弗四30) ,「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八26) ,圣灵的担忧与叹息都表明了圣灵的主体性,亦即圣灵具有位格。

      新约有两段重要的经文,清楚地表明了父、子、圣灵三个位格应是一体并且具有同等地位。其中之一就是在大使命中所描述的洗礼公式(太廿八19-20) :「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这里虽然涉及了三个位格,但这个「名」(o;noma)是单数的,而这里也没有关于次级或附属的任何暗示。另外一处将三位格的名直接关连的经文就是哥林多后书十三14中保罗的祝祷:「愿主耶稣基督的恩惠、神的慈爱、圣灵的感动,常与你们众人同在!」父、子、灵三位是不分高下的,是三个位格互动、互存地与人交通。

      在新约中,神与人交往时,父、子、灵在工作分配上使三个位格明显起来。这称为程序的三一论(economic Trinity) ,简单的可分为创造、救赎、引导。

            三位一体的启示进程大致如下:

            i)在旧约时代,我们认识到耶和华独一真神。

            ii)在耶稣时代,我们认识到圣子是神。

            iii)在使徒时代,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圣灵是神。

. 解释三位一体的四个步骤

      无可否认要清楚地解释三位一体的真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相信以下的四个步骤是不可缺少的。

1. 第一步骤:神是独一的

      要解释三位一体的真理,相信首要任务是要让人知道神是独一的。基督教强调一神论,这词一般是指以色列人对一神的信仰,后来此信仰为基督教承继过来。圣经多处提及神是独一的,无论在旧约或新约,我们都可找到相关的经文(旧约:申6:4;参出20:2-3,3:13-15等;新约:提前1:17;参林前8:4-6;提前2:5-6;雅2:19等) 。关于神的独一性这真理是不可置疑的,圣经完全否定多神论,只承认世上只有一位真神。

2. 第二步骤: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神

      当我们解释完神是独一后,下一步我们要解释的是三位格的神性。虽然圣经强调神是一,但与此同时,它亦指出三位格各自都是神。

a. 圣父的神性

      相对于圣子及圣灵,圣父的神性是较少争议性的。父神是神,这点不用太多篇幅来讨论。耶稣屡次常称神为祂的父,亦叫门徒称父为神(太6:9) 。神是父的观念,在新约中清楚地显明。

b. 圣子的神性

      约翰福音一章一节己开门见山地道出基督的神性:「‥‥道(圣子)就是神。」除此之外,新约多处经文提及基督的神性。从祂的宣称(约10:30;太26:43;) ;祂的神迹(约11:43-44) ;祂的权柄(太28:18);祂的复活(太27:53)中,我们认识到圣子的神性。

      或许有些经文会令人疑惑,认为圣子只是一个次等的神,例如祂说「我父是比我大的(约14:28)」;「子也不知道(可13:32)」;使徒所说的「子服于父(林前15:24-28) 」。然而,这都不足以令基督被视为次等的神。奥古斯丁在这方面的研究花了不少功夫,他认为子比父小只是照奴仆的形像而言,但照上帝的形像说,祂是与父同等的。

c. 圣灵的神性

      圣灵的神性并不像圣父及圣子那样容易确立。关于圣经对圣灵的神性之描述,则须由经文多处的间接叙述来推断。有好些提到圣灵的经文,是可以和提到神的经文互换。因之,这些经文其实就把祂当作神。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使徒行传五章。彼得严厉指责把价银私自留下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彼得问道:「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呢﹖」(3节) 。在下一节他申言,「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了。」在此可见,「欺哄圣灵」和「欺哄神」是互通的讲法。

      另一个例子是哥林多前书三章16-17节,保罗写道,「岂不知你们是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在六章19-20节他用了几乎相同的话:「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显然,对保罗而言,圣灵的内住就是神的同在。借着等同「神的殿」和「圣灵的殿」两词组,保罗清楚地指出圣灵就是神。

3. 第三步骤:圣父、圣子、圣灵彼此都不是同一位

      第三步我们要解释的就是三位格是彼此不同,但这解释可能会领人摸不着头脑。因为按人的逻辑推理来说,神既只是一位,而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神。那么圣父、圣子、圣灵必是同一位,只是在称呼上有别。但在正统的三位一体论的立场来看,这理论是错误的。这错误的理论可以说是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它所教导的是;上帝是以三种方法或形式来启示祂自己。首先祂把自己启示为创造万物和赐给以色列律法的父。当上帝负起救恩的工作时,祂就取了子的样子或形式。当祂完成子的工作后,上帝就取了圣灵的形式。于是,这一位上帝把自己启示为父、子和圣灵。

      然而,这理论是错误的,因为圣经某些经文明确显示这三位格也可时在同一场合出现。例如在耶稣受洗的场合中,父对子说话,圣灵降临到子身上(太3:16-17) 。三位格同时出现的情景令撒伯流主义站不住脚。因此,我们可以说圣父不是圣子也不是圣灵;圣子不是圣父也不是圣灵;圣灵不是圣父也不是圣子,祂们是彼此不同。

4. 第四步骤:神是「三而一、一而三」

      要解决以上二律背反的问题,的而且确是不容易。最后我们可以总括来说神是「三而一、一而三」——大部分对三位一体教义的陈述都指出,按本质而言,神的本体是独一的;按位格而言,却有三,然而这不是三个分割的独立个体。神的本体或本质不分割地存在于三个位格,每个位格都拥有神的百分百的完全本体,并不是各自地只拥有三分之一的神的本体。不同位格之间在性质、尊贵和尊严上是完全平等的。祂们关系密切,彼此同工,无论在创造及救赎的工作中,每一位格皆有份参与。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各自拥有神的完全本体的三位格加起上来才只得一个神的完全本体,而不是三个本体。而要解释这三与一的问题,唐崇荣解释得好,他认为这就好像三个「无限大」加起上来都只是一个「无限大」,从这个程序里面可看见三位一体的可能性,因为神是无限大。无论多少个「无限大」加起上来,答案都是一个「无限大」。

     以下圖解[42]相信對三位一體的解釋有很大的幫助。(博主注:请点击超链接注释42查看图解)

. 为何三位一体不容易理解?

      以赛亚书四十章26节:「那圣者说:你们将谁比我,叫他与我相等呢﹖」这经文已表达出神是超乎世上一切,跟本没有东西可与祂相比。人们无论以什么东西来形容祂都不能完全正确,因神的本体是超越的,任何物模拟三位一体都不能是百分之百准确。

            人们要理解一物,必须根据心里的概念,否则就根本不能完全理解。这就好像一个天生是瞎眼的人,你对他说天空是蓝色的,草是绿色的,血是红色的。相信他们用尽他们的想象力都不能想象到一个正确的蓝色、绿色、红色或其它颜色,因为他们是天生瞎眼,根本从未见过不同颜色之间的分别,完全没有不同颜色的概念。要理解三位一体的情况都是一样。人们心里根本没有一件像三位一体的存在方式的物的概念,尽管人们用尽方法去想象,都不能完全想象出三位一体的真像。

            而艾利克森教授则认为人们喜欢用不同的模拟来解释三位一体,这其实正暗示了人们倾向于三神论(神有三各一形态)和形态论(神是一有三形态)之间摆动。以人的理解力,要在这两者取得平衡,以致合乎真理,这的而且确是很困难的事。相信要到回天家时,我们才能真知道祂。(林前13:12)

. 解释三位一体的正确态度        

            是否因为三位一体实在太超越,难以捉摸,这就索性随意错误地用一个大家都会理解的方法去解说之。这显然不对,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神的名有损。很多时候,人们可能为了贪方便或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水的三种形态或一个人有三个不同的称呼来形容三位格之关系,这都是错误的教义——形态论。这种解释很多时都会发生在儿童主日学。当小朋友问及什么是三位一体是,人们就很喜欢用这种简单但错误的方式去解释三一论。以为这就可以轻易地把他们的问题解决。但这种态度是极之不对的。因为当小朋友们成长中(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再去深入探讨三一论),以为三位一体就是这样。当他们长大后,担任儿童主日学时导师时,就会以同样方式去解释。这样,错误的三位一体论只会薪尽火传,一代传一代。若真的要向一些理解力较低的群体去解释三位一体,我们应当按他们的吸收力去讲,但绝对不是乱讲一番,收工了事。

            采取一个正确的态度面对如此超越,如此伟大的三一神是很重要的。加尔文说得好,他说:「祂(神)的伟大真足以叫我们油然生敬,叫我们因此不致以感官去测量祂。」神的本体的伟大的而且确是超乎我们所想,不能测度。随便胡乱采用任何物来与祂对等都是不对。我们应以敬畏的心去面对祂。

. 三位一体对基督教信仰的重要性

      或许有人认为探讨三位一体的真理根本就没有义意,因为这只是一盘高深的学问,对信仰生命层面毫无帮助。然而这是错误的观念,三位一体对基督教信仰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1) 护教作用;2) 团契的模范

1. 护教作用      

      很多异端的特色都是反对三位一体的真理的。摩门教认为神是三位三体;耶和华见证人认为神是一位一体,否定基督的完全神性。由此可见,否定三位一体的都有异端之嫌。若有一新兴宗派不承认(不是不明白)神是三位一体,我们就可辨别他们都是异端。

      另一方面,今日有些持异见人士认为基督教是荒谬绝伦,因为连它的基石——神是三位一体——都不能通过逻辑,其它的教义(例如:创造、救赎)就更不用谈了。他们认为神怎可能是一又是三,这明显就是错误的宗教,只是一些没有头脑的人才相信。

      面对这些人士攻击,真的要用爱心加上智慧去响应(腓1:9)。否则自己就会变得像他们一样愚昧。

      圣经第一卷书——创世记,第一章,第一节已经开宗明义地道出「起初,神创造天地。」我们很清楚地知道是「神造人」并不是「人造神」。「神」并不是按人的理性被造出来。就好像昔日耶和华向摩西介绍自己一样,祂说:「I AM WHO I AM (NIV) 『hy<+h.a,( rv<åa] hy<ßh.a,( 』(出3:1)」,并不是说:「I AM WHOM YOU THINK」。一位创造宇宙万物的神不易被人了解,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人要认识神,除非神向人启示祂自己。

      但这些攻击基督教的「朋友」连那么浅显的道理也都不明白,他们以为「神」一定通过他们所谓的理性,这「神」才是真实,不通过的就不可信,不真实。他们也常常以为人们的逻辑就是神的逻辑,这也是不对的。这就好像一个活在只有二度空间的物,不会明白三度空间的道理一样。这明显地,他们的神是被他们的喜好造出来,是人造神,并不是神造人。「三位一体」正如杨庆球博士所讲并不是它本身有问题,而是较为复杂,难以用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一个被造的人明显就有他的限制,不易理解祂并不稀奇。而三位一体不易被理解,这更显出基督教信仰的超越性,更可信靠。世上没有一宗教的「神」可与三一神的超越性相比。

      除此之外,圣经说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 不信的人以他们的「智慧」来了解三位一体,而我们是依靠圣灵来明白祂的本体。我们比不信者更易明白及接受三位一体的真理,这是基于内住的圣灵。「以圣灵去明白三一神祂自己」——这在某程度上证明三一神彼此的合一性。一位基督徒比非基督徒较易明白及接受「三位一体」的真理,这已证明圣经的可信性,真实性。相信这对护教层面很有帮助。

      信仰就是这样,不可能完全明白,但基于信,以致我们接受所信的。若我们真的完全知道后才信,这就不是「信」而是「知道」。对信仰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好像安瑟伦的名言:「信而求知(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2. 团契的模范  

      三位一体的真理除了一推知识外,它的实践性也是很相当重要的。从三位一体中,我们认识到团契的模范。奥古斯丁甚至称圣灵是「爱」。基于圣灵,父与子联合为一。三位格之间是同等的,除此之外祂们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祂们彼此同心,合一工作。祂们的关系在各行动中都能彰显出「爱」。

      人与人之间其实都像三位格之间一样,是同等的。并不能因为国藉或地位上有别,就导致到人兴人之间在本质上有高低之分。或许在社会地位上,我们有高低之分。这就好像三位格在工作上有高低之分。在救赎工作中,或许圣父所担任的角色会比圣子、圣灵高些。但这并不能因而认为一个人的身分地位上比别人高,就以为本质上也是比人超越,因而可以不尊重或欺压地位上低的人。或者因自己的地位低而感到自卑,这也是不对。无论你的身份地位有多高或智商有多少,这都不会影响你是否拥有人的本质。在本质上,人们之间总是同等的,像三位之间一样。因此,我们不要因一些外在条件而区别人或自己。  

      另一方面,三位一体的真理反映出人总不是个体性的,而是像三一神一样团体性的。人与人之间其实是有很大的关连(林前12:26),是需要互助互爱,彼此同心合一工作。三位一体之间的合一性,互助互爱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对像。人们的关系应该总离不开「爱」。

      从此之后,当我们再次思想三一神时,除了思想到祂的伟大外,我们亦务必学习祂们,实行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相信这乃是一生之久的功课。

. 总结:

      历世历代,不同的神学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三位一体真理,例如太阳、光辉、热能;树杆、树枝、果实;水源、河、水流等等。要解释三位一体之奥秘,的而且确非三言两语一朝一夕的事。

      今日我们尽管可以用计算机与软件作三位一体的模拟:三位一体就好像三部性能完全一样的计算机(位格),共享了同一软件(本质) ,这三部计算机是互相连结,数据共享,彼此关系密切。(这解释也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它不能解释三位格的关系:父生子;父及子差遣圣灵。)到了不久的将来(可能在十年后、五十年后、或更远的将来),可能有其它更适合的对象来解释三位一体之真理。但无论将来所用的是何物,都总不能超越传统的教训,否则就会产生「异端教义」。这正是神学的主要功能——不是「发明真理」,而是「阐明真理」。

参考书目:

1.     布恒瑞着,郭凤卓译。《初早期基督教会简史》。台湾:真道之声,1985。

2.     加尔文约翰着,徐庆誉译。《基督教要义(上册)》。八版。香港:文艺,2001。

3.     任艾萨克。《系统神学》。六版。香港:基道,1998年9月。

4.     艾利克森着,郭俊豪、李清义译。《基督教神学?卷一(增订本)》。初版二刷。台湾:华神,2002。

5.     艾利克森着,蔡万生译。《基督教神学?卷三(增订本)》。初版二刷。台湾:华神,2003。

6.     安杰利斯着,段德智、尹大贻、金常政译。《哲学辞典》。二版二刷。台湾:猫头鹰,2004年6月。

7.     吴罗瑜编,中国神学研究院译。《圣经新辞典(上、下册)(光盘版)》。香港:天道/中神,1993。

8.     林鸿信。《教理史合订本(上册)》。台湾:礼记,2001年2月。

9.     林鸿信。《圣神论》。初版二刷。台湾:礼记,中华民国87年11月。

10. 韦恩?郝思着,华神译。《基督教神学与教义图表》初版四刷。台湾:华神,2003年1月。

11. 唐崇荣。《三一神论》。三版。台湾:中福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2月。

12. 麦格夫着,赵崇明译。《历史神学》。香港:基道,2002年7月。

13. 陶 理主编,李伯明、林牧野译。《基督教二千年史》。香港:海天,2004年11月。

14. 殷保罗着,姚锦燊译。《慕迪神学手册》。五版。香港:证主,2003。

15. 凯 利着,康来昌译。《早期基督教教义》。初版五刷。台湾:华神,2003年2月。

16. 奥古斯丁着,汤 清译。《奥古斯丁选集 —— 三位一体论》。五版。香港:文艺,1996。

17. 奥尔森、霍尔着,蔡锦图译。《基督教三一论浅析》。香港:基道,2006年1月。

18. 杨牧谷主编。《当代神学辞典(上、下册)(光盘版)》。台湾:校园书房,1997。

19. 杨庆球。《基督教不可信?兼驳哲道行者》。香港:天道,2006。

20. 卢龙光主编。《基督教圣经与神学词典(光盘版)》。香港:汉语圣经协会,2003。

21. 苏颖智。《异端辨惑》。三版。香港:恩福制作中心,2000年2月。

(博主注:由于日志的字数限制,不得不将文中其余48个超链接注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