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小型打桩机:突破极限 技术升级爱飞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3:49:45

育名医 同高手过招

突破极限 技术升级爱飞扬

——郑州市儿童医院打造全国一流儿童专科品牌纪实

 

市领导关爱患儿康复

名誉院长张金哲院士查房

韩富根主任气管异物钳取术

连体婴儿成功分离

重症监护设备一流

本报记者 杨彦鹏 徐 虹

医 院 名 片

郑州市儿童医院始建于1960年,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奋斗,目前已发展为河南省规模最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分科最细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承担着省会200万儿童和全省危重儿童的医疗保健任务。

医院35个科室,1200多名职工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16名,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儿童急重症专业和儿童脑瘫康复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科、郑州市重点专科;新生儿内科、小儿心脏外科、小儿血液科为郑州市重点专科;小儿普外科、小儿呼吸内科为郑州市特色专科。拥有“院士工作室”、小儿血液病研究室、郑州市变态反应实验室及郑州市儿科研究室、郑州市儿童教育基地、儿童生长发育中心、哮喘防治中心。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儿童铅中毒河南省唯一检测点。

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促进医院发展实现新跨越,在儿童专科领域创造了实际开放床位数、康复中心规模、急救和新生儿专业规模等三项全国领先。

今年一开春,“发病早、来势猛、病情重”的手足口病又一次向孩子们袭来。河南省明确手足口病重症救护定点医院有两家,市儿童医院是郑州市唯一一家。

责比天大,使命如山。郑州市儿童医院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预案,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以惊人的速度建起了一个投资 800万元、拥有15个监护床单位的手足口病独立PICU,汇集重症监护、急救等各专业人才和各种高端监护设备,全力以赴,精心救治,切实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日前总救护手足口病急重症163例。

如此快速的反应能力、高水平的救治能力和赶超一流的精神,令前来调研的北京专家组和省市领导发出由衷赞叹。

“赶超一流”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源于市儿童医院多年来专科建设夯实的基础。

一是实力。打造2个省级临床特色专科、5个郑州市重点专科,使精湛医术和国际一流的精良设备珠联璧合,在儿童专科领域里创造了实际开放床位数、康复中心规模、急救和新生儿专业规模全国领先,充分凸显其在儿科疾病诊疗方面的强者风范。

二是活力。实施全面医疗质量管理新机制,开通面向全省的儿童急救站,形成院前急救、急诊救治、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在超负荷的医疗实践中,他们捕捉机遇,激流勇进,新生儿急救、新生儿内科、外科、脑瘫康复等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医院年实际收住病人超1000张次,年收治病人2.6万人次,年门诊量60万人次,观察输液20万人次,急诊就诊9.6万人次。

三是动力。从专科突破到3项全国领先,省委书记徐光春前来视察,题字鼓励医务工作者“关爱儿童、奉献爱心”。全院干部职工把百姓信赖和政府放心作为赶超一流的强大动力,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昂扬激情,把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几个基础构筑的“合力”,成为医院赶超一流的坚实力量。于是,救治脑瘫患儿、超低体重患儿、稀有血型患儿、先心病患儿、连体婴儿……一个个生命奇迹在这里创造!

近年来,儿童疾病谱的变化非常快,疾病评估的走向难度也越来越大。宝宝看病,全家出动,对医院的期望值特别高。医院一手托的是患儿生命,一手托的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和院长吴文乾对话,采访就从“挑战”开始。

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医院打出的第一张牌就是“专家牌”。以专为本,重点突破,做河南一流,创全国先进,力求科有特色、人有专长、专中求精、精中求尖。

赶超一流,竞技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院长吴文乾感慨地告诉记者:固步自封,总盯着自己脚下那么大的范围,永远成不了名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医院领导班子引导医护人员拔高坐标,挑战自我,跳出河南,在国内外找对手、树标杆,向高人请教,同高手过招,向一流看齐,为医护人员铺设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星光大道”。

走出去方知天大地大。医院不惜财力,让业务骨干走出去开阔视野,每年投入在百万元以上,外派10多名青年专家到国内外进修,不但有工资,而且有补贴,用热情的期待和求实的作风激发了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开放办院,是郑州市儿童医院加强专科内涵建设的大手笔。医院鼓励和支持医学专家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而且自2005年在省内首家聘请院士加盟以来,先后又聘请在全国颇具盛名的新生儿急救专家张金哲、朱晓东为名誉院长,聘请香港中文大学伍百祥教授为客座教授,并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好关系,与高手同台手术,面对面开展交流。

去年,医院被郑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卫生系统首家院士工作站,还承办了第十届儿科危重症研讨会、全国第三期高危儿早期干预高级研修班、全国儿童哮喘及过敏性疾病论坛等全国性医疗学术会议。在省内举办的10多期儿科专业学习班,不但院内职工得到轮训,而且还接受各地学员560多人。

医院充分发挥拥有的儿科研究室、变态反应实验室、儿童血液病实验室等科研优势,造就了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优秀科技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在全院1200多名职工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达316人,近年来引进新技术100多项,有 20 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 12名专家加入国家级专业委员会, 14名专家成为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副主任医师孙慧清,去年从加拿大进修归来,带回的不仅仅是高频机械通气新技术,更重要的是积累了最新的医学资源和国外的先进理念。她说,挑战并不可怕,一旦把技术这道薄纸捣破,先进的技术就是自己的。去年医院为连体婴儿实施分离手术,孙慧清显得特别自信,主动负责患儿术后重症监护,为高难度的连体婴儿成功分离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持。

帮人才选导师,为人才搭台子,让人才唱主角,推人才当名角。郑州市儿童医院这一“星光大道”,近年来引来70多名医学博士、硕士纷纷落户医院,在这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上一展“才艺”。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如春风化雨,激发团队敢于向高的攀,与强者比,同勇的争,体现领导关爱,凝聚团队力量,形成了“永”争一流的创业氛围。

强特色 治别人治不了的病

如果说“科技兴院”是一种“心”的冶炼,那么,这支赶超一流的健康卫士在冶炼中,锻铸了一个最壮美的词句——“忠诚”。

众所周知,脑瘫患儿将是一生弱智,家庭的幸福还到哪里去寻找?在郑州市儿童医院,如今有13000多名脑瘫痪儿得到康复,如同正常人一样。

满头银发的首席专家吴丽拥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对国内外先进的脑瘫康复技术潜心钻研一辈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儿童脑瘫康复治疗模式,创新的小儿脑瘫早期、超早期诊断方法达国内先进水平。

她甘做人梯,鼓励青年专家超越自己,手把手地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儿童康复专业团队。河南省优秀医师、郑州市科技拔尖人才尚清,尤其擅长小儿脑瘫、小儿智力低下、语言发育迟缓、周围神经损伤、脑炎后遗症等神经伤残疾病的康复工作,如今被推上了脑瘫康复中心主任这一重要岗位。

脑瘫康复中心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综合康复治疗体系,格外引人注目,开放床位420张,成为河南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和郑州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治疗项目最全、收治病人最广的儿童康复中心。

不求千招会,但求一招绝。郑州市儿童医院科技兴医强特色,以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敢争一流的拼搏精神,与难题较劲,治别人不肯治、治不了的病,在爱心天使的手臂之间,勾勒出许多爱的神话。

一个被美国朋友收养的先天性腹裂婴儿,肚皮如同一层薄膜,内脏全在外面暴露着。外科主任侯广军创新自体脐带修补术,为患儿成功修复,精湛的医术让美国朋友叹为观止,填补了国内空白。

一个2岁多的白血病患儿,在血液科得到及早发现,通过精心治疗,如今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安然走进快乐学堂。

耳鼻喉科主任韩富根创新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即使是取出吞下的针线,也是游刃有余,创造了10年手术零死亡的奇迹。

百姓看病,习惯称为“看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特色就是战斗力。专家水平有多高,医院的知名度就有多高。

儿童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方法虽有多种,却很少能一次性成功,是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

河南的尿道下裂患儿,千里迢迢到北京儿童医院求医,不少家长带着干粮,住在地下室等挂号,好不容易见到全国知名的白继武教授,可是,得到的会诊结果却是:到郑州市儿童医院,找泌尿科主任杨艳芳手术。

“杨艳芳做的尿道下裂手术和我们一个样。回家乡治疗吧,既方便又省钱。”

杨艳芳就是白继武教授的得意门生。9年前,她带着医院重托,到北京儿童医院进修,拜师白继武教授,专攻尿道下裂治疗技术。她的每一台手术,如同创作一幅“绣花”艺术品,并且一次性手术成功。她创新尿道扩张技术,用“留置导尿管”替代“前列腺支架”,解决了尿道狭窄难题,减轻了患儿痛苦。这一新技术见诸医学杂志,令北京专家异常惊喜,对杨艳芳的医术造诣直竖大拇指。

近年来,北京专家把来自河南的所有尿道下裂患儿全部介绍到郑州市儿童医院,每月至少有十几个,如今年手术量达200多例。

专注、专业、卓越。郑州市儿童医院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跳起来摘桃子,摘下了“满天星”。

扬龙头 一个专科一面旗

去年11月10日凌晨2点,郑州市儿童医院接到120紧急救援中心指令:信阳一新生儿,呼吸窘迫。

接到指令,医院急救专家组登上急救车迅速赶往信阳。专家在诊断中发现,这个出生才20天的患儿病情危重,在当地医院抢救已经8次上呼吸机,目前已并发气胸。

患儿父亲见到从郑州深夜飞驰而来的专家,如同见到救星。他说,孩子来得太不容易了。在孕期,检查中发现妻子患有白血病,为要孩子妻子不惜自己的生命而停止了化疗。

医护人员被这位患白血病的妈妈那伟大的母爱所震撼。赶回郑州,内科主任熊红迅速组织专家组,制定治疗方案,全力抢救患儿。天亮了,孩子得救了。6天后孩子脱离了呼吸机。 如今,孩子已过半岁,妈妈为可爱的孩子取名叫“壮壮”。

这就是“争分夺秒”,这就是郑州市儿童医院急救的“高效率”。

高效率来自于医院发展“儿童急重症专业”的大智慧。

小儿往往发病急、变化快、风险大。然而,一切为了孩子健康,院领导站在为民的高度,敢向困难要金牌,毅然决策办起儿童急救站,不仅负责郑州地区,而且面向整个河南。医院职工把这一科学决策生动地叫做专科发展的“倒逼机制”。

为适应患儿需求,医院引进儿科专用的美国GE螺旋CT、德国西门子胃肠机、STORZ小儿腹腔镜、血气分析仪、超高倍显微镜等现代化诊疗设备,为快速发展儿童急重症专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由于PICU(内科监护)、NICU(新生儿监护)的一个床单位投入需要近百万,因此很多医院所谓的PICU、NICU多是一个病房、一个床单位,但在郑州市儿童医院,PICU拥有价值超过百万元的床单位10个,NICU拥有27个床单位。

“倒逼机制”促进医院急救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形成了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救治、内科监护、新生儿监护、小儿外科监护等一系列儿童急救服务体系。去年,医院的4辆救护车运送病人1100人次,危重病人中外地患儿占一半以上,成功救治的超轻体重早产儿体重仅700克,最能体现医院整体技术的呼吸机数量达到了40台,医院急救和新生儿诊治规模在全国领先。

“儿童急重症专业”作为医院高昂的龙头,凝练了一支团结拼搏、技术精湛的专业技术团队,有效带动了各科快速发展,去年,心脏手术突破400例,胃镜肠镜手术1000多例,开展的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填补省内空白。

2008年11月11日,医院各科室通力协作,为来自周口项城的连体婴儿成功进行分离手术,这种高难度手术在河南是第一例,不仅标志着市儿童医院医术水平的一次飞跃,而且为河南开展连体分离术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睹郑州市儿童医院不断创造的生命奇迹,全国新生儿急救专家、科学院士张金哲赞叹道,这是新生儿急救在全国的一次革命。

铸品质 一切为了孩子

屡屡突破极限,秘诀是什么?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此一语中的:爱心是根本。

一是拥有一颗“母爱之心”。

“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把服务做得更精更细。”

这是医院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的一个充满母爱的服务理念。院党委书记高占彪深情地告诉记者,铸品牌先铸品质。找准医院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加强“重信守德”教育,深入开展创建“党员示范岗”、争当“医疗服务标兵”等活动,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医疗服务规范》、《技术操作规范》等全面质量管理责任制,引导干部职工在认识发展大势上更清醒,在遵循发展规律上更自觉,在贯彻以人为本上更坚定,在创新服务形式上更主动,为了孩子的健康,不惜千辛万苦,不惜千山万水,不惜千方百计。

把方便让给孩子,把爱送到孩子身旁。为方便患儿和家长,医院敞开药房窗口,降低了所有服务台的高度,所有和人体接触的台面都换成了木质,避免了以往水泥、钢质和大理石台面的冷硬。

他们苦自己不苦孩子,实行“弹性工作制”,缓解患者就医难。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CT室、B超室24小时应诊,门诊6:50开始挂号,专家门诊7点应诊持续到22点,午间外科、耳鼻喉科不停诊;为迎合中小学生作息时间,儿童保健科延期工作时间到20点。

医院专家如同母亲一样时刻牵挂着边缘农村的孩子们,组成专家义诊团,深入乡村开展“爱心行动”,每年义诊和巡回医疗20多个县市,免费诊疗达1.5万人次。小儿康复乐园常年为农村伤残儿童提供免费体检、评价和咨询服务。

二是拥有一颗“感恩之心”。

把利益让给孩子,把困难留给自己。医院面对贫困家庭,伸出人文关怀之手,每年无偿救助的医疗费用都在百万元以上。去年救治连体婴儿、开封三胞胎、四川灾区脑瘫患儿和为家庭贫困儿童免费赠药,在社会上赢得良好赞誉。

外科创新“一日手术”,对需要做疝气、血管瘤、小儿包茎等小手术的患儿,实行当日入院、当日手术,术后观察24小时即可出院,并把门诊人均费用控制在97.66元,住院每床日费用控制在290.91元。

近年来医院病人猛增,病房和门诊用房严重不足。为给病人营造一个宽敞优雅的就医环境,去年医院在社会上外租房子,床位由原来的300张增加至800张。更为难得的是,医院还专一为儿童保健部提供了1600平方米的门诊,旨在为儿童提供更好的保健服务,其中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的诊断和治疗居省内领先水平,深受社会青睐。

救治手足口病患儿,医院成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全院职工取消周末,取消假日,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工作。从香港访问回来的危重症专家金志鹏,执意把家搬到医院附近,住进比原来更狭窄的房子,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儿。他说:“我守着,孩子会更安全。”

副院长刘宝琴是河南省手足口病危重症专家组成员,一肩扛着全省各地救治的指导工作,一肩扛着的是本院急救工作的领导岗位。重症监护,患儿的父母都不在身边,她便成了患儿的“母亲”,忙里忙外,时刻守护着孩子们的生命安全。

谈及“母爱”,这位母亲抹着眼泪讲述了她心中最愧疚的一件事。78岁的婆婆,平素最心痛的是宝琴。可是,就在救治手足口病的关键时期,婆婆住进一家综合医院,住院已经半月,她却没时间去陪住院的婆婆,为尽孝心,她请孩子姨妈去照顾自己的婆婆。

——如此玩命干,到底图个啥?

——不图金山、银山,只图患儿平安,自己心安!

就是这样,医护人员把时间让给孩子,用精湛医术呵护着祖国花朵。5·12护士节,手足口病独立PICU的医护人员抽不出时间参加演出,手足口病患儿家长自发登台献节目,并绣制了一幅精美“十字绣”——“天使之爱”,这份“感动”成为护士节最珍贵的礼物。

一切为了孩子健康,把爱送到孩子身旁。这正是郑州市儿童医院跨越发展的澎湃动力。如果说“儿童医院”是一条连接党和人民的纽带,那么,我们的白衣战士就是托起这纽带的坚强脊梁。近年来,医院先后荣获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郑州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全院职工在熠熠生辉的专科品牌中注入了感动中原的“博爱”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