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部 量化面试经验:“合一架构”的三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17:37
作者:佚名 |  文章出处:网络

  ◇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提示来学习“呼应”技术:

  1.脸部表情:

  我们觉得愉快时,一定会有特定的表情。有时候,是嘴唇边或眼角有皱折;有时候,则是有明显可以观察到的表情,例如微笑或蹙眉。我们都知道,当人们要想努力阐明重点时,都会有眨眼的习惯,不是吗?适当地“呼应”各种表情,绝对会增进亲和感的可能性。

  2.特殊的姿势: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个人姿势,那些姿势很容易“呼应”,因为它们很独特的。有时候很简单,比如你的手移动的方向和对方一样;有时候则可能是配合着呼吸节奏,以手轻敲桌面。

  当人们谈到重点时,他们倾向于以某种特别的方式来移动身体,以便加强所要表述的重点。最好交叉呼应这些姿势,以相同的身体移动,却用不同的方向或角度来进行。

  3.呼吸:

  配合对方的呼吸模式,是另一个建立亲和感的很好方式。尽你所能地“呼应”对方呼吸的深度、频率和幅度。亲和技术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只是另一种激励良好沟通的方式。在教练技术中大有用武之地。

  行为层级上的“呼应”,肢体与音调的“契合”,可以在行为层级上创造出亲和感。如果你能不断创造出亲和感,你就是有“能力”去做到它了。

  但如果你在价值观上与对方存在巨大差异,则肢体的“契合”还是不足以维系住“外在和谐”。

  建立在信念与价值观层级上的亲和感是比较坚固的。拥有相同的价值观与信念,可以建立起亲和感。你不一定要与他们一样,只要能认同并尊重他们就足够了。

  建立亲和感在这一层级上,也意味着尊敬你自己所置身的文化里。它可能是外来文化,不同的商业文化或一种新的家庭文化。而最坚固的亲和感来自于认同某人的“自我认同”。当有人自觉被人在一层级上认同时,他可能会将自己完全敞开,接受他的这个人的任何影响。

  “导引”就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如充分的“亲和感”足以让其他人追循。

  “导引”是紧接着““呼应””,达到“契合”的状态时,你不要再“摹仿”他的动作,而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动作,对方将会不知不觉地随你而变。

  NLP有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你沟通时所传送的讯息在于你表达的技巧,所以沟通的责任是在你,而不在于对方。如果你无法说服某人做某事,那是你的错,因为你并未找到一个方法把讯息有效地传送出去。

  一旦你对不同的呼应方法熟悉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导引”了。“导引”,就是替别人制造出可以“呼应”的行为。而且,由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证实是否真的建立了亲和关系。我们可以改变“呼应”的速度,然后观察对方是否也跟着配合我们的速度。如果你开始“导引”,使得对方不自觉地“呼应”你的行为,你就能够客观地测试你的亲和关系。

  当你开始“导引”时,你必须表现得自在、温和。事实上,如果你不够自在、不适当的话,你就会觉得“导引”是一件令人挫败的事情。你必须记住,你想要证实是亲和感,所以,这个过程就暗示了一种和煦稳妥的态度。

  而且记住一点,当别人接受你的“导引”时,这表示他们由衷地信任你。所以,不要因为突然的成功而惊吓到他们;不要笑,也不要对你所获得的权力有不适当的表现。如果你试图“导引”,但是却没有得到任何反应,可能就是还没有建立起亲和关系。这没有关系,继续尝试。

  4:“提问问题”的运用 ︰

  “提问问题”是主导沟通的重要因素,其中有一种称之为“终结架构”(outcome frame)

  在沟通时要注意,讨论的方向要直指解决“问题”,而非强调“问题”。下面这几句是NLP专家比较常用的问句,可以直指解决“问题”的结果。

  1.“我想怎么做呢?”

  2.“我的目地是什么?”

  3.“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4.“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

  5.“我该为自己做些什么呢?”

  用“如何”的问句来取代“为何”的问句。试试看?问“为何”常常会引起找理由、找藉口。问“如何”则是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想方向。唯有会问问题的人才能够掌握住沟通的要诀。

  5:“合一架构”的三句话 ︰(agreement frame)

  可以使你与人和睦,充份表达己见,切记勿用“但是”这个字眼。

  1.“我感谢你的意见,但是…”改为“我感谢你的意见,同时也…”

  你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这件事,而不以“但是”或“不过”的字眼来否定或贬抑别人的观点,因而达成契合。

  2.“我尊重你的观点,但是…”改为“我尊重你的观点,同时也…”

  在沟通时你“无需赞同”他的主张,但是你一定得“尊重”他的立场,因为毕竟各人有各人的认知方式和情绪反应。

  你正建立一个使你们携手合作的架构。

  3.“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改为“我同意你的看法,同时也…”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

  你为自己的看法另开一条不会遭遇抗拒的途径。

  以“同意”取代反对,以“引导”取代“制伏”,你的沟通会更有成果。

  6:必须了解“差异”造成“差别”的义意 ︰

  “人生实在奇妙,如果你坚持只要最好的,往往都能如愿。”  …毛姆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于他的境遇,而在于他选择从什么角度去看自己,从哪些方面去着手行动。

  原来“差别”全在于我们的“心态及做法”所致。失败与成功不在于先天环境,而在于我们对它所持的“态度及做法”。

  当我们的“信仰、信念、耐心、同情心、毅力”被逼到几乎放弃或根本放弃的地步时。有些人通过了这等考验,成为勇者,另外一些人却任其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