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现金认购:(引用)红色经典《红日》中的张灵甫与王玉龄?(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9:05
(一)红色经典《红日》——张灵甫与王玉龄的新婚前后      因浙江长城影视耗巨资声势浩大地精心打造35集红色经典电视剧《红日》,剧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张灵甫与王玉龄,一时间称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国民党抗日名将张灵甫在战场上骁勇善战,在感情生活中也是勇往直前,他置名利于不顾,追求长沙名门佳丽王玉龄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佳人——王玉龄画传》(王洪,鹿彦华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一书,再现了这对才子佳人甜蜜但却短暂的婚姻生活,以及王玉龄在张灵甫阵亡后对这份感情的坚持,让人唏嘘不已。

 

  部下把张灵甫娶媳妇的钱花了

 

  老媒人程潜走进了王家大院。张灵甫等着最后的答复。

 

  南京方面又来催促,要张灵甫赶快赴任,参加接收工作,不要在长沙耽搁太久;还有内部消息传来,说抗战胜利了,国民政府要从战时陪都重庆迁回故都南京,而蒋先生已经决定,把南京交给张灵甫,要张灵甫出任七十四军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同时也有消息说,这个肥缺,不少人盯着,譬如曾经当过他上司的李天霞,就以钱大钧作后台,请客送礼,拼命活动——要不是七十四军老军长王耀武、俞济时协力举荐,只怕这块肥肉早就落到别人口中了……

 

  好消息、坏消息接二连三,但张灵甫不为所动,此时的他,只盯着一个王玉龄,其余种种,仿佛跟他没关系。大家方才发现,张灵甫原来竟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接收南京,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呀,他说扔就扔了,外人议论纷纷,说他亏大了。

 

  张灵甫听到了,就和朋友说,别人发大财,我讨了个好老婆,亏什么呀?我一点也不亏!

 

  所以到结婚时,张灵甫的全部积蓄就是二十五两黄金,还放在一个部下那里存着。那部下名叫卢醒,是个师长,听说张灵甫要花钱置办酒席,就匆匆忙忙跑过来,啪的一个敬礼,说报告军座,前一阵子娶媳妇,卑职的钱不够,就把你的钱给花了。

 

  张灵甫听后一句话也没说。

 

  卢师长一直追随着他,南征北战,东挡西杀,是员爱将,他这个老长官能说什么呢?

 

  三年后,这个卢师长,和他一起死在了孟良崮上。

 

  程潜从王家回来后,心情舒畅,笑容满面,张灵甫一见老长官这副模样,就知道大事已成,他就放心地跑到南京上任去了——此时的金陵城热闹已过,遍地黄金早被捷足先登者瓜分殆尽。

 

  他继续当他的副军长。不久,蒋委员长的銮驾进了金陵城,随着一道圣旨出九重,他继任七十四军军长兼南京警备司令。

 

  那是1945年的秋天,张灵甫一娶娇妻二升京官,正可谓是双喜临门。按照20世纪40年代京沪上流社会风俗习惯,他们准备把婚礼选在上海国际饭店举办,那是旧上海最新的一座饭店,许多新人都在那里举行新式婚礼,相当时髦也相当热闹。

 

  主意既定,张灵甫就匆忙派人赴上海,去预订房间——遗憾的是去晚了,在那个胜利的秋天,京沪两地豪门人家办喜事的太多,所有房间早被预订一空——张灵甫王玉龄只好把婚礼安排在国际饭店隔壁的金门饭店举行。

 

  上海罗家是张灵甫的朋友兼部属,罗太太是上海人,很能干,托他们帮忙办喜事儿,无疑是托对了人。只不过新郎官张灵甫实在是太忙了,忙得把婚礼一再推迟,他也一再给王玉龄道歉赔礼。

 

  走马上任没几天,张灵甫就已经认识到,做这个御林军统领还真不容易,简直就像是掉到了泥潭里,寸步难行。他是个不善于搞人际关系的人,特别不适合做京官。

 

  王玉龄至今记得,有一回,蒋先生的车子在南京城里转圈,转得好好的,忽然就把张灵甫叫了去,大声训斥。原来是七十四军的哨兵出了问题:他们见了总统的车队不理睬,见了蒋总统和宋美龄不敬礼;但是见了张灵甫夫妇却很来劲,一个立正,敬礼打得啪啪响。

 

  为此,蒋介石责问他的学生:怎么带的兵,连自己的总统也不知道?张灵甫当时真是有苦说不出。那会儿军营里没有电视没有报纸,也没有几张领导人肖像,蒋介石、李宗仁就是走到士兵跟前,他也未必认识,更何况他们哪里能知道坐在这车里的就是不可一世的总统和他的夫人!

 

  所以张灵甫一回家,就组织七十四军官兵掀起了一个轰轰烈烈的辨人、认人运动,把蒋介石的画像印发全军、印发南京各个哨卡,要求上上下下认真学习,增强记忆,决不允许再发生“目中无人”的严重问题……

 

  张灵甫婚礼上穿的西服是借别人的

 

  百忙之中,总算把婚期定下来了,这一天,张灵甫携王玉龄登上了从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可就在这个时候,蒋总统的电话又响了:南京警备司令张灵甫立即返总统府报到,总统有紧急公务要找他处理!

 

  一对新人只好赶紧下飞机,撇下上海金门饭店正在心急如焚等着他们的亲朋好友。

 

  上海罗家,真正是等急了。按计划,新郎新娘早到一天,他们可以用这一天时间做各种准备,尤其是新婚服装,全是在上海裁剪制作的,做好了之后,两个人还没有试穿过呢,谁知道合身不合身?结果真的不合身:王玉龄太苗条,新装明显有点儿肥;张灵甫太高大,新装显然有点小,婚礼马上就要开始,时间紧张怎么办?

 

  罗家太太拉着王玉龄就往裁缝店跑,裁缝马上动手,在腰身上下功夫,一会儿工夫就好了。可张灵甫就麻烦了,改衣服这行当有个常识,往回收好办,往外放就太难了,时间来不及呀!

 

  张灵甫马上决定:就穿着罗先生的衣服办婚礼!许多人,包括许多亲友都不知道,原来在婚礼上,张灵甫一身西装,却是别人的。

 

  婚礼正式举行,奢华而又隆重。

 

  喜庆还没有结束,总统府侍从室又打来电话,告诉张灵甫速返南京,明天一早,总统召见。

 

  张灵甫脱下西装就上路了,新婚妻子王玉龄坚决跟他走。这样,当天晚上,一对新人告别亲友,匆匆坐上由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就是说,新婚之夜,他们夫妇不在上海也不在南京,而是在沪宁之间的火车上。良宵一刻值千金,他们的良宵是这样度过的。

 

(二)筹拍《红日》意外发现张灵甫遗孀尚存人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22:11  新浪娱乐

 

    浙江长城影视公司耗2400多万元巨资即将翻拍红色经典巨片《红日》之际,剧中各色真实人物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有关张灵甫的话题,特别是他的情感经历,成为社会的热点。

 

  张灵甫先后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他父亲作主为他娶的童养媳,第二个妻子被他在激愤中击毙,王玉龄是他的第三任妻子,比他小25岁。

 

  王玉龄和张灵甫是1945年秋在上海金门大饭店举行的婚礼,后定居南京二条巷焦园一号。张灵甫十分留恋这个家,曾说:“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住上太太亲手布置的家,我好幸福呀!”可他只是在任74军军长兼南京警备司令时住过一段,大部分时间都出征在外。1947年3月,王玉龄在这座别墅里生下儿子张道宇,几十天后就接到张灵甫阵亡的消息。那时,王玉龄年方十九。到1948年,她便告别了这座花园别墅,挚母将雏,坐海轮去了台湾。当初精心构建,却仅仅住了三年的别墅,饱蕴着她的多少欢乐与痛苦。正如张灵甫寄给她的一张昙花盛开的照片,是在淮阴农家拍的,谁知她一生的爱情生活,就像昙花一样转眼就消逝了。

 

  为了守护和张灵甫的那份刻骨铭心的深情,也为了照顾母亲和儿子,19岁便亡夫的王玉龄从此未再嫁。王玉龄去台湾定居后的日子很苦,每个月只领取抚恤的几十斤米。为了生存,1953年,24岁的王玉龄考取了美国纽约大学财会专业。那时经济拮据,她上午做文秘工作,下午和晚上到大学听课。经过4年苦读毕业,此后一家三口人就生活在美国,王玉龄在美国航空公司工作21年直至退休。

 

  这些年王玉龄虽然一直留在美国工作,但始终怀念祖国。1967年周恩来总理邀请她回国参观,和邓颖超亲切地接见了她,并周密地安排她到各地参观。从此,她每年回国一次,1975年还去了一趟革命圣地延安。她连续两届担任美国华美协会会长,为中美两国民间交往和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做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有益工作。1995年,她支持在美国经商的儿子张道宇回国办厂,建设家乡。台湾政坛大选中,她和家人亲友一直坚持:谁致力于两岸统一,就选谁;坚决反对台独。香港黄埔军校的同学邀请她担任副会长,她表示愿与灵甫的同学好友一道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尽绵薄之力。她咏诗言志:“宝岛亟需归统一,弟兄何必动戈矛。同心彩笔鸿图绘,国际争强百代豪!”

 

  王玉龄虽然因儿子在上海嘉定的华亭办厂而安了个“家”,其实她念念不忘的还是她一生情爱所钟的第二故乡南京,是她日日浮现于心灵、却又阔别50多年的那座花园 别墅。因此她向江苏省、向国务院办公室打报告,请求落实侨民房产政策。她还亲自到南京寻访旧址。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