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股票软件代理:怎样写课题申请报告(很实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26:34
写课题申请报告,实际上是对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的过程。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课题申请人对课题的论证质量有关。因此,拟申报课题,要做好课题论证,即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请报告,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关于研究问题的表述

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首先来自题目所反映的问题,因此,题目的表述应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

拟定题目时,一要简明,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忌用冗长、概念罗列的题目。如,“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相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模式”,这个题目既过于冗长,又概念罗列。二要具体,忌空泛。如,“提高学生一日生活质量的研究”这个题目较大,不知具体研究什么。三要运用明确的概念,而不是含糊不清或自造、口语化的、个人简化的概念,如将创造性思维简化为“创思”。

二、关于研究背景的表述

这是课题论证中的一个重点。对此问题的论述,一是使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的发展情况的全面把握,从而了解申报者的研究基础。二是说明本人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三是本课题提出的现实原因。因此,在这部分,应详细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问题别人是否已经研究过,如果研究过,是哪些人,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与实际方面有哪些突破。如果此问题没有人研究过,那么是否有人在研究相类似的问题,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是否有借鉴意义。

第二,已有研究存在什么主要问题或局限性。

第三,本人拟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新问题,力求取得什么突破,也即是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对于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课题,创新之处可以不同。如理论研究课题,主要体现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对大多数课题,都可能有研究方法的创新(如有研究主要是对群体的观察,本研究拟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总之,要在这里说明自己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使评审者了解该课题研究不是对同类课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行的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这样做,也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研究的必要性。
第四论述本课题提出的现实原因。如“情知性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以我市一九九九年初升高数学成绩分析得出三分之一的学困生成绩低下,绝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作祟的结果。那么如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极大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正是本课题要旨所在。

三、关于研究内容的表述

任何研究问题都会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但是,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因素逐一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目的是避免课题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可以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对以上所有问题都进行研究,则范围过大,内容过于庞杂,不易研究得深入。如果将内容界定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内容就变得具体而易于操作。

确定研究内容,还包括对研究问题进行分解,也就是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小问题,形成问题的层次网络,以使研究的思路更清晰。如,对教师业务素质的研究,研究者将范围界定为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组织和驾驭教育活动的能力,并进一步将研究问题分解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能力”、“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的能力”等小问题。当然,确定哪些问题作为一项课题的研究内容,不仅要考虑研究问题本身所应涉及的重要因素,还要根据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对内容进行取舍,目的仍然使研究具有可行性。

课题研究内容的论证中,还应交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着力于探索解决该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在大多数研究中,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往往正是课题的创新和特色。

课题申请中关于研究内容的描述,实际上表明了研究者对所要研究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因此,它是课题论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课题能否通过评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表述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是决定研究目标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是课题论证的重点。在课题论证中,应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取哪些主要研究方法,不仅要写方法的名称,还应写运用这一研究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如在初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自然观察法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现状;用实验法考查不同教育策略对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性质相适应。如了解学生认识方面的问题,较适宜的方法是谈话法,而了解学生的行为,则应采用观察法。

实验研究类的课题,还应写清楚研究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如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中,研究者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小组合作学习,因变量为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提高的作用。

五、关于研究条件的表述

对研究条件进行分析,目的使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往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组织能力,课题组人员构成的优势等。

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条件方面的保证等。

六、关于研究步骤和成果形式的表述

在这一部分,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及具体的时间安排,每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及预期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相当封闭的系统。受单一计划体制下形成的课程制度和课程思想的惯性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方面一直处于窘迫的境地。长期以来,由于教材的权威性和标准化,使教材成为主要的教学资源,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至高无上,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教师备课吃透教材,学生学习围绕教材,学校考试紧扣教材。由于过分强调以本为本,教师只得拘泥于教材,只得围绕教材备课,只得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单调枯燥的教学,将学生禁于校园,困于教材,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界定在教材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却忽视了语文课程作为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忽视了农村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独特的地域优势,缺乏课程资源意识,缺乏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使语文学习的鲜活源头遭到堵塞,使课堂教学成了按部就班的简单化模式。这种单调、孤立、静止的教学形式必然压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阻碍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创新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为广大的农村小语教师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有效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拓展了一个巨大的探索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有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和课程观,主动开发和合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自然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和农村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使语文课程由窄变广,由静变动,使语文课程资源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拓展到社会,使环境和生活成为文本,社会和家庭成为课堂,同学和家长成为老师。有效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对学生形成有益终身的学习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性趣,意义十分深远。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

1、概念的界定: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农村是我们出生、生活、成长的地方,本课题的狭义理解为宿松县洲区。农村小学语文,即本县洲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课程资源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实施条件。

农村课程资源包括:教科书: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最宝贵的课程资源。环境(含学校、家庭、社区、自然环境):最丰富的课程资源。家长:最难得的课程资源。本课题研究需开发的农村课程资源主要指学校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三个方面。整合,指综合、融合,指通过综合、融合而展现的效益。

2、课题内涵。

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在小语教学中,是使文本资源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形成有机的联系和融合为一体的过程,它能使多种资源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发挥最大效益,即1+1>2。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就是遵循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把学校、家庭、自然等各种学习资源有计划地、及时地引进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课程成为源远流长的一汪清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体现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大语文教学观和课程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2、探索农村小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的最佳策略,实现农村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注重学生个体化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向上地生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在开发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的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展。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本着在研究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的思想,进行扎扎实实的教学研究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一套开发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的有效策略。

3、实践性原则。广泛阅读和吸收新课程理论,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班级、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探索农村小语课程资源有效整合的切入点。

4、灵活性原则。鼓励教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全面而灵活地对问题作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自愿的原则,参与研究的班级为复兴镇中心小学本部十二个班级:102班、201班、202班、301班、401班、501班、502班、601班、603班、604班、605班、606班(下学年的班级随课题组成员的教学分工而定)。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分两个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其研究内容为:第一小组:开发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进行阅读教学。第二小组:开发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进行习作(写话)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整理关于开发整合农村小语课程资源的理论和经验,举办讲座,用以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调查学校、家庭、自然等方面课程资源的状况,将其有效地开发整合为语文课程资源。

3、行动研究法。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实现农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启动阶段:申报、开题。

1、时间:2006年11月至12月。

2、工作:

(1)自愿填报《关于参加语文课题研究的意向书》。

(2)上报《关于要求进行语文课题研究的申请报告》。

(3)撰写并上报《立项申请书》。

(4)建立《课题研究工作日志》。

(5)设计并上报《课题实施方案》。

(6)举行课题开题会议。

(二)实施阶段: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1             时间:2007年1月至12月。

2             工作:

(1)课题组工作:

搜集、查找、下载相关资料;

举办讲座;

编辑《课题简报》;

有关问卷调查;

收集学生优秀习作;

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进行整合学校、家庭课程资源的论文评选;

撰写个人、小组、课题组阶段小结报告;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

(2)第一、二小组工作:

开发整合学校课程资源。将学校的历史沿革、校风学风、学校布局、花草树木、橱窗板报、班级环境、班级板报和图书角、教室和微机室的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班主任本人和班级授课教师、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本班学生和相关的其他学生等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来源,通过筛选,与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内容相联系,将其有机地整合为语文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资源。

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将学生家庭居住环境、住宅情况、邻里关系、学习伙伴、亲戚朋友、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家长的基本情况和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家庭文化基础、家庭的阅读资源等作为家庭课程资源的来源,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了解,与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内容相联系,将其有机地整合为语文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资源。

开发整合自然课程资源。将宿松县洲区的自然风光、地理特点、四季特征、小孤山等游览景点、长江及沿岸风光、社区环境、文物古迹等作为自然环境资源的来源,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与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内容相联系,将其有机地整合为语文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资源。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

1、时间:2008年1月至12月

2、工作:

(1)课题组工作:

根据阶段小结情况,充实、调整和完善第二阶段的既定研究工作;

有关问卷调查;

编辑《课题简报》;

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进行开发与整合自然环境课程资源的论文评选;

学生学习成果汇编;

整理课题研究论文;

撰写个人、小组课题总结报告;

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第一、二小组工作:

根据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新学年教学工作的重新分工,根据第一阶段课题组和第一、二小组的研究工作情况、根据阶段小结情况,充实、调整和完善第二阶段的研究工作。

(三)总结阶段:结题

1、时间:2008年12月

2、工作: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

(2)举行课题结题会议。

九、课题研究的管理

1、课题组分工:

课题组组长:肖永中

第一小组:组长:贺双华

成员:刘象玲、肖鸿雁、王金环、方小琴、张  媛。

第二小组:组长:胡 

成员:石海军、石翠凤、刘锦华、王芳芯、王  锦。

2、经费保障:

课题组成员为复兴镇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的大多数教师,根据工作需要,经费支出实行实报实销。

 

附:第一小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一)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2007.12007.6)工作

1、听讲座。

2、有关问卷调查。

3、开发整合学校课程资源。

教师指导或带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等方法了解学校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和学校布局。

参与研究的各班充分开发教室内部资源;建立图书角、出好班内板报等。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钻研课文;充分利用封面,进行阅读训练和说话训练;充分利用目录,建立单元概念,感悟体裁特点或推测课文内容。

4、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

开展学生家庭知识文化情况问卷调查(为开展五个一活动作准备)。

编写并印发《给家长的建议——怎样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倡导学生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孩子一起读书,创建书香家庭

开展五个一活动。

每天记录一个成语;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月阅读一本图书;每期积累一本笔记;每年汇编一册文集。

开展成语接龙比赛,评选成语大王。

3             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4             教师撰写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论文。

5             收集、整理小组课题研究档案。

(二)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7.72007.12月)工作:

1、有关问卷调查。

2、开发新课本中的资源。

布置新教室。

开发新课本中的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进行阅读教学,每个参与小组课题研究的教师上一节有效整合课程资源的公开课。

3、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4、教师撰写开发整合学校课程资源论文。

5、开发整合家庭课程资源;在家长的指导与督促下,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并举行背诵古诗大赛,评选古诗背诵状元

6、开发整合自然课程资源。

7、整理五个一活动成果。

8、撰写个人、小组阶段小结报告。

9、收集、整理小组课题研究档案。

(三)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2008.12008.6月)工作:

1、根据阶段小结情况,充实、调整和完善第二阶段的工作。

2、有关问卷调查。

3、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4、开发自然课程资源。

5、教师撰写整合自然环境课程资源论文。

6、整合学校与家庭课程资源,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

(四)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2008.72008.12月)工作:

1、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2、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并评选出优秀文集。

3、收集、整理学生学习成果。

4、整课题研究论文。

5、撰写个人、小组课题总结报告。

 

第二小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1、搜集、查找、下载关于习作(写话)资料。

2、举办讲座。

3、问卷调查。

4、整合学校校园文化、家庭教育、自然风光等课程资源,进行习作(写话)训练。

5、采风。

6、收集学生优秀习作。

7、汇总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8、教师撰写整合家庭课程资源论文。

9、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

(二)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2007.72007.12月)工作:

1、搜集相关资料。

2、问卷调查。

3、整合学校校园文化、家庭生活、本区域自然环境课程资源进行习作(写话)训练。

4、采风。

5、收集学生优秀作品。

6、汇总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7、教师撰写整合学校课程资源论文。

8、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

9、撰写个人、小组阶段小结报告。

(二)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2008.12008.6月)工作:

1、根据阶段小结情况,充实、调整和完善第二阶段的工作。

2、问卷调查。

3、采风。

4、收集学生优秀作品。开发自然课程资源。

5、整校园文化、家庭生活和自然风光等课程资源进行习作(写话)训练。

6、整理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7、教师撰写整合自然环境课程资源论文。

8、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

(四)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2008.72008.12月)工作:

1、问卷调查。

2、采风。

3、收集学生代表作品。

4、整典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和教学反思。

5、整理课题小组研究论文。

6、撰写个人、小组课题总结报告。

 

 

二00六年十二月十日

 

 

注:本文原载 

宿松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