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仁亲王是私生:社交风俗──江南“吃讲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2:33:01

社交风俗──江南“吃讲茶”


  细雨微飘,阿蝶手持油纸伞,身着丁香色碎花旗袍缓缓走过雨巷,来到小桥边的茶楼前,见有雪和西门从楼上临窗的座位上探头出来招手,微微一笑,收了纸伞。向上招呼道:“你们两个下来说话好不好啊?”

  有雪和西门对看一眼,走下楼来,阿蝶已在门口一张与众不同的桌前坐好。有雪和西门在附近的桌边坐下,店里的“茶博士”给二人各冲泡一碗茶,却给阿蝶特泡了一壶。西门翻翻白眼:“这小二也太势利了些罢,俺们就不能喝一壶?”阿蝶笑道:“这就不懂了吧?蝶老师今天是‘蝶店王’,自然要比你们喝得好些。”

  “这又是个什么典故?”有雪奇道。

  阿蝶细观茶色,不紧不慢地说:“且听我细细与你们道来……”

(啜口香茶,回味良久,慢悠悠地说起来)

  咱们今天呢,依的是江南水乡流行的一种叫“吃讲茶”的规矩。就是咱老百姓之间因种种原因发生了纠葛,谁都不让步,可上衙门打官司又不值,怎么办呢?那就请好裁决人,双双来到茶馆,把知情者都叫来,边喝茶,边进行民间的评理、判断,以便化解矛盾。这个规矩呢,在绍兴一带曾经很流行的,咱们今天就按绍兴的规矩办吧。

  绍兴的“吃讲茶”呢常在茶店举行,绍兴的茶店,临街处摆有两张与众不同的“马鞍桌”,就是咱们现在坐的这种。这桌子一般茶客是不坐的,只有乡间街坊上有声望、有背景,且办事较公道的人才有资格去坐,他们就是“吃讲茶”中的调解员,当地百姓称之为“店王”。呵呵,也是今天蝶老师扮演的角色啦……

  绍兴“吃讲茶”的规矩大概就是这样的啦:发生争执的双方,约定时间,邀请“某店王”和事情的知情者到茶店去,“茶博士”不管认不认识,给每一位到场的茶客都冲泡一碗茶,给“店王”特泡一壶。(嘿嘿,所以“蝶店王”就会享受特殊待遇了^-^。)先由双方各自向所有茶客陈述纠纷的前因后果,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接着由众茶客发表意见,大家互相争论、评判,弄清是非曲直。最后由坐在“马鞍桌”上的“店王”据理裁决,茶客们附议:“店王说了算哉!”于是被裁决为理亏的一方得负责付清这次“吃讲茶”的全部茶资,并向另一方赔礼道歉,纠纷也就得到处理。如果处理得好,有时纷争的双方说不定还会握手言和呢。

  什么?不讲和?哎呀呀,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不就是在教室上课时,有雪的一条三文鱼被西门削片沾芥末吃了吗?简单,这是由于班长温油没有维持好课堂纪律造成的,蝶店王裁决让她赔给有雪就是了。

(西门和有雪面有喜色,连呼“蝶店主英明!”)

  嘿嘿,都是老师的学生,蝶店主当然要公平决断啦!蝶老师就知道这招灵,这可是朱元璋传下的劝架方式呢!

  想知道为什么说是朱元璋传下的规矩?……让蝶老师先喝口茶……

  这个吃茶讲和的规矩呢,在安徽黄山茶乡叫“吃茶讲壶”。乡亲邻里,平日因小事结下疙瘩,在调停人的牵引下,双方带上茶壶,坐在一块儿喝喝茶,讲讲理,气就消了。这个“吃茶讲壶”实际是“吃茶讲理,品壶言和”的意思,它的由来呢据说和朱元璋有关。

  据说朱元璋反元的军队进军徽州的路上,遇上程、鲍两姓械斗,双方都到朱元璋这儿来评理。朱元璋接受军师刘伯温的建议,要程、鲍两姓的头面人物进营来喝茶,并叫部下捧来各式各样的茶壶一百多把。朱元璋边喝茶边装外行地向程、鲍两姓的头面人物说:“这方形的是佛山壶”、“这扁形的是宜兴壶”、“这鸭蛋形的是景德镇壶”……程、鲍两姓人见朱元璋不懂壶艺,就争着争辨、介绍,气氛一时和缓下来。朱元璋看火候到了,就笑着说:“你们黄山这地方山是名山,茶是名茶,壶是名壶。什么佛山宜兴、方形扁形的,你们不要再争来争去的,反正都是壶,是壶就好,是壶就好!”程、鲍两姓的头面人物听了,知道话里有话,态度软下来,各自讲自己的不是。朱元璋趁机说:“茶也喝了,理也讲了,壶也品了,我看还是和了吧。”程、鲍两姓也就按朱元璋旨意,握手言和。从此,程、鲍两姓“吃茶讲壶”的故事流传开了,而“吃茶讲理、品壶言和”的习俗也就沿袭了下来。

(阿蝶讲完故事,继续品茶。)

  西门指着“马鞍桌”上的茶壶对有雪说:“这是宜兴紫砂壶。”有雪摇头:“不对,这是佛山壶!”茶馆的“茶博士”提大水壶过来加水,笑道:“客官莫争,这是小的我昨儿花三十块钱在陶艺馆里掐泥捏出来的。”

  阿蝶笑眯眯地站起来说道:“你二位慢慢品壶,品完了商量一下谁付钱,谁道歉,蝶老师喝好了,先走了。”一边撑起油纸伞,穿着丁香颜色衣服,走进飘着丁香花香的江南雨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