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袭人名字的由来:[时事聚焦]《四国演义》连载至十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35:32
『国际观察』 [时事聚焦]《四国演义》连载至十七 作者:金鸿95  发表日期:2011-3-7 14:09:00
回复 
         一、弄假成真的中国威胁论

1、得中东者得天下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类先后经历了三个能源利用时期:柴草能源时期、煤炭能源时期和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目前,全世界处于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
   在石油天然气能源时期,石油是最重要的燃料动力资源,全世界90%的运输能量都是石油提供的;石油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从石油中可以提取出几百种有用物质,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现代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就象人体对血液的依赖一样须叟不可缺少,所以石油又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鉴于石油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价值,石油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种“政治商品”。美国政治家亨利·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国作家丹尼尔·耶金所著的报告文学《石油风云》里也写道:“现代战争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石油资源的争夺史。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争夺石油资源是20世纪以来所有强国的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全世界的石油分布中,中东地区拥有的可采储量最多,占全球可采储量的2/3,其次是美洲和中亚。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大强国都努力地在中东扩张势力、争夺地盘,为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控制石油资源。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9?11”之后,美国先后发动了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石油资源。美国打下阿富汗之后,开始在独联体国家发动颜色革命,希望能够控制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打下伊拉克则是希望能在中东地区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如果再拿下伊朗就可以全面控制中东的石油了,如果再算上美国对自家后院(美洲)石油的控制,那么全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就在美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前,石油定价权早就控制在华尔街的手里了,如果美国再控制了全球绝大部分的石油供应量,那么所有国家就都被美国控制了。到那时,无论是靠出口石油过日子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家,还是靠进口石油维持经济运转的中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就都得看美国人的脸色了。只要美国把石油价格推高,各石油进口国就得面对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只要美国把石油价格往死里打压,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就会陷入困境。在石油价格的上下波动中,美国可以轻松攫取巨大的利益,而中国、俄罗斯、欧盟和其他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将会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美国追求的目标无疑损害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它也就在有意无意中成为了世界公敌。
   苏联解体以前,中东地区基本上是由美苏两家控制的。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了全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先通过金融战搞垮了日本,后来又空袭南联盟炸瘫了欧元,顺利地解决了经济上的两个最大的对手。接着,为了进一步巩固全球主导地位,美国开始加大对石油资源的控制力度。“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杀入了阿富汗,准备争夺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2003年春,美国又以萨达姆政权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准备消灭伊拉克。华盛顿的心思所有大国都看得很清楚——它要独占中东的石油。
   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之后,欧元从1.2美元兑1欧元被炸到了0.8美元兑1欧元。此后,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进展和美国经济的滑坡,欧元又慢慢缓过劲来了,到了2003年时,欧元又升到了1美元兑1欧元的水平。欧盟重新具备了与美国叫板的实力。
   欧盟有着与美国不相上下的经济规模,有着同样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人口数量要比美国多,英国和法国两个成员国又是核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各方面的实力不比美国差多少,唯一欠缺的短板就是常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随着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这一块短板也能逐渐地补上。所以,在布什准备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站了出来,坚决反对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计划。
   为了警告布什不要对伊拉克动手,伊朗核问题在布什下令攻打伊拉克的前一个月冒了出来。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布什是属倔驴的,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是对伊拉克下手了。被多年制裁掏空了身子的伊拉克根本不是美军的对手,不到一个月就被打垮了。
   按照布什政府的计划,打下伊拉克之后把局势平定一下,一边用“大中东”民主计划改造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一边用从伊拉克地下抽出石油做军费再拿下伊朗,中东的所有产油国就完全被美国控制了,接下来美国就可以主宰世界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保护伊朗成了所有不希望被美国奴役的国家的共同责任。中国、欧盟和俄罗斯理所当然的站到了同一条战壕。在中欧俄三家中,欧盟的实力是最强的,也就成了对抗美国的主力,中国和俄罗斯负责敲边鼓。
   打下伊拉克之后,布什又顺势推动着中东问题四方①会议启动了中东和平进程,公布了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准备实施“大中东”民主计划。
   说到中东和平进程,不能不说一下美元霸权的建立过程。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全世界实行的是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可以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度,构成了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
   1950年6月,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受战争的拖累,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开始下降,为了应付庞大的开销,美国实行了廉价货币政策(也就是多印钞票),慢慢地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美元过剩”的情况,黄金价格则开始上涨,这时,美元的信誉受到了怀疑,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发生了动摇,纷纷抛售美元兑换黄金,美元危机开始出现了。
   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到41.5美元/盎司,超过官价20%,美元大幅贬值,由此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1964年8月,北部湾事件②爆发,美国在越南扩大了侵越战争,美国的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1968年3月,又爆发了第二次美元危机。此后又发生了五次美元危机。1971年8月,美国的黄金储备仅剩下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为了防止黄金继续外流,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尼克松的这个决策意味着美国赖帐了,因为拿着美元的外国人很难换回属于自己的黄金了,而且以美元标价的黄金价格还会不断上升,西方各国大为不满。经过几个月的争吵,美国政府与西方各国达成了一个妥协性的“史密森协议”勉强蒙混过关。西方各国仍然寄希望于美元重新与黄金挂钩,至少各国能用手里的美元换回属于自己的黄金。可惜的是,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并未好转。
   1973年1月,美元危机再次爆发了。美元再次贬值,美元的地位摇摇欲坠。为了扭转局面,华盛顿和华尔街联手使出了高招。他们挑唆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然后美国公开袒护持以色列,阿拉伯人一怒之下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美元提高到10.65美元。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大增,因为当时世界石油交易普遍使用美元结算,这就抵消了各国抛售美元所带来的影响。后来,美国的石油美元回流③计划又取得了成功,美元地位重新得到了巩固。
   从这时起,保证美元霸权的关键变成了保证中东产油国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结算了。为了做到这一点,美国全力武装以色列这个打手,谁不听话就打谁。这也是以色列对美国的最大作用。
  
   图1:美国的全球战略

   伊朗的核计划是冲着以色列去的。以色列是一个事实上的核国家,这是它在中东生存的最大砝码,如果伊朗也通过掌握铀浓缩技术拥有了核武器,那么以色列的核优势将不复存在,国小人寡的以色列将很难在人口百倍于自己的穆斯林世界面前强硬了。如果以色列这个打手不能再替美国胁迫各中东产油国了,美元霸权的根基就会动摇,这对美国而言是致命的。所以,美国一直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按照华盛顿的计划,打下伊拉克之后,挟胜利之威势按照中东和平“路线图”把巴勒斯坦国建立起来。当然了,巴勒斯坦建国的条件肯定是由美国人说了算的,绝对不会如阿拉伯国家的意,然后在这个巴勒斯坦国做成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的样板,再复制到其他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去。等到这些国家都按美国的计划“改革”成功之后,伊朗也就打下来了,那时,美国就可以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了。
   但是,打下伊拉克之后,局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了华盛顿的预料,伊拉克国内原有的政治生态平衡被美军彻底打破了。伊拉克人与美国占领军之间的矛盾、阿拉伯人与库尔德人之间的矛盾、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全都爆发了出来。伊拉克是天天爆炸不断,美军则是天天死人,伊拉克的石油管道更炸了修修了炸,陷入了泥潭之中的美国人只能望油兴叹,原来设想中的赚钱机器变成了烧钱的火炉。美国国内的反对党又借题发挥,反战人士还在不断地游行示威,布什政府为此是焦头烂额……
   在伊拉克国内,什叶派④穆斯林占60%,逊尼派穆斯林占20%。在萨达姆时代,伊拉克是逊尼派的天下。在美军打下了伊拉克之后,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逐渐在伊拉克政坛占据了主导地位,伊朗本身也是个什叶派国家,借着伊拉克的乱局伊朗有了绝好的渗透机会。2005年年底,拜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所赐,伊拉克议会大选把什叶派选了上去。什叶派上台以后,在中欧俄三方的默许下,伊朗恢复了停止两年多的浓缩铀活动,伊朗核进程全面提速了。
   布什政府要打伊拉克抢石油,欧盟和中国、俄罗斯就用伊朗核问题反击美国。美国如果摆平了伊拉克乱局,自然可以将伊朗一打了事,可是在摆平伊拉克乱局之前美国是腾不出手来打击伊朗的,眼看着欧盟和中国、俄罗斯一起放纵伊朗搞核计划,美国为了稳住局面,只好暂时对欧盟妥协,原指望用来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也只好改变了用途,用以向欧盟示好了,欧盟也就有了借机收拢阿拉伯国家人心的机会。在巴以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一伙,欧盟站在阿拉伯国家一边。如果欧盟能成功的收拢到阿拉伯国家的人心,就有机会用欧元取代美元成为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进而建立起欧元霸权,这也是欧盟的目的所在。至于俄罗斯,虽然也是中东四方的成员,可是巴以问题的双方当事人法塔赫和以色列都不买它的帐,俄罗斯人在巴以问题上除了占着个座位以外说话根本没人听,自然也就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在伊拉克问题上全面被动的布什政府无力马上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只好寄希望于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在联合国通过对伊朗的制裁决议案,然后制裁伊朗,削弱伊朗的实力,瓦解伊朗的斗志,终于达到颠覆伊朗政权的目的,但是,这套在伊拉克身上用过的老把戏怎么能骗得了中欧俄三家呢?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的计划毫无悬念地遭到了中俄欧三方的坚决阻击。
   为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从入侵伊拉克开始,美国就激化台湾问题和朝鲜核问题来牵制中国,用北约东扩⑤和颜色革命来牵制俄罗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一块心病。台湾问题61年来一直没有解决,与美国政府的插手有直接关系。1978年12月,美国政府接受了北京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即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以及从台湾撤军之后,中美两国于1975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里,美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只同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联系。从此以后,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但是,中美建交还不到三个月,美国国会竟然通过了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并经美国总统签署生效。这部《与台湾关系法》做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以这部法律为借口,美国政府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国国家统一的伟大事业。在这一点上,布什政府做得极为过火。为了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北京针锋相对地开始了“止独”行动——制定《中国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的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了。从这一刻起,北京有了一部与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正面碰撞的法律。在此以前,每逢台独分子闹事,美国政府必定拿出《与台湾关系法》说事,或明或暗的表示会协防台湾,以支持台湾独立逼迫北京在美国最关心的国际问题上让步、满足自己的私利。这也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难以在国际斗争有所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以后,北京有了“独则必打”的法理基础,从此以后台独分子再闹事,如果美国政府还敢说协防台湾的话,那就必须要做好与中国开战的准备了。
   在美国政府眼里,台独势力只是一个筹码,是在关键时刻用来逼迫中国让步的,没有这个筹码,美国依然是一个超级大国,可是如果为了这个筹码跟中国开战了,一战之后美国将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两害相权取其轻,美国再也不轻易地拿着《与台湾关系法》说要协防台湾了。
   解开了这根捆住中国手脚的绳索以后,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大踏步地登上国际舞台,演出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精彩剧幕。

   注释:
   ①中东四方指的是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
   ②北部湾事件是美国制造的战争挑衅事件。1964年7月底,美国军舰协同西贡海军执行“34A”行动计划,对越南北方进行海上袭击。8月1日,美第七舰队驱逐舰“马多克斯”号为收集情报,侵入越南民主共和国领海,次日与越南海军交火,击沉越南鱼雷艇。美国政府迅即发表声明,宣称美海军遭到挑衅。3日,美总统 L.B.约翰逊宣布美国舰只将继续在北部湾“巡逻”。4日,美国宣称美军舰只再次遭到越南民主共和国鱼雷艇袭击,即所谓“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于5日出动空军轰炸越南北方义安、鸿基、清化等地区。7日,美国国会通过《东京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东南亚使用武装力量。这一事件是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推行逐步升级战略,把战火扩大到越南北方的重要标志。
   ③石油美元回流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方式(比如投资美国国债、购买美元商品和服务等)从产油国将资金吸收回美国。
   ④伊斯兰教主要分为逊尼和什叶两大派系,还有其他一些小派系比如哈瓦里吉派,伊斯玛仪派。逊尼派被称为正统派,占全世界穆斯林人口的85%,中国的穆斯林也大多是逊尼派;什叶派的信徒主要分布伊朗和伊拉克等国。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什叶派认为只有穆圣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继承人,逊尼派则认为哈里发只是信徒的领袖,穆圣的宗教领导人的身份的继承者,无论是谁,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担任哈里发。当然,逊尼派和什叶派都是穆斯林,都信仰同一部《古兰经》、遵守圣训、承认穆圣是真主派给人类的最后一位使者,并认为真主是唯一的神。
   ⑤北约东扩是指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责任区扩大到东欧国家。这个计划是1994年1月在布鲁塞尔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四国演义》(连载二)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2、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取决于这个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种力量的强弱。
  
   硬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 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通俗地说,硬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精神力量。
  
   一个国家成立以后,它的软实力就定型了,它只能在现有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参与全球斗争,通过增加自己的硬实力来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获得国家的更大发展。那些软实力差的国家往往会成为大国斗争中的牺牲品,甚至会被消灭而陷入混乱状态,失去了国家保护的人民群众会在动荡与混乱中作出一种“整体的反思”,产生出新的社会文化成果。如果他们产出的社会文化成果足够优秀,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形成一套新的社会制度,拥有新的软实力,并在这个新的基础上再次参与全球斗争。这个过程也就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不平衡规律的体现。
  
   举个例子来说,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一直在世界上处于的领先地位,这种情况直到明朝中后期才开始改变,随着西方国家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中国慢慢落后了,到了清朝末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彻底跌入了低谷,中民华族经历了一百多年受压迫、受奴役的痛苦岁月,在这期间,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探索民族崛起的道路,不知道有多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终于,在1945年中华民族孕育出了自己新的社会文化成果——毛泽东思想,有了它,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快就建立了,经过60多年努力,中国再一次具备了成为世界最强大国家的能力。再举个例子,犹太人是西方世界金字塔尖上的民族,在西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是,在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前,犹太人经历了一两千年的苦难与折磨,在这一千多年的岁月里,犹太人锤炼出了他们的金融术,凭着这一点,他们才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才有机会主导欧美世界。
  
   在许多人眼里,日本是个发达国家,日本人做事认真、团结而又守纪律,又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个极有前途的国家。其实不然,日本根本没有什么未来可言。
  
   纵观日本的历史可以发现:飞鸟时代和幕府时代的日本是跟着中国学,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是跟着美国学。这个民族从来没有自创过一个可以指导自己民族发展的社会文化成果,并以此成果为基础建立一套社会制度。这样一个不能生产真正“精神成果”的民族,铸定要再吃很多年的苦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成果”,就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历届政府的领导人在全球战略问题上都是“近视眼”的原因。关于这一点,从中日两国对东亚经济圈主导权的争夺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整合东亚经济,日本比中国有先发优势,因为中国在中美建交以前一直是处在被封锁状态。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首相岸信介就打算把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一直不断地通过加强援助来实现对东南亚国家的控制。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希望以自己为中心组建一个可以与北美自由贸易区、西欧经济共同体相抗衡的东亚经济圈(也可以看作是一个日元区)。在这时,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也提议建立东亚共同体,由东盟和中日韩三国组成自由贸易区。但是,马哈蒂尔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把美国排除在外了,由此引发了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警告日本不要单独行动,日本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组建东亚经济圈的大好机会。东亚共同体虽然没有建成,日本在东南亚苦心经营多年后,还是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①开始,美国对日本经济发起了金融攻击,经过十年的打压和抢劫,日本经济受伤严重。1997年,欧美金融资本联手对东南亚国家进行了一场金融大扫荡,抢走了东南亚国家数十年的辛苦钱,也摧毁了日本的海外生产基地。当时,这些受伤的国家希望建立一个“亚洲基金”来进行自救,这个计划遭到了欧美国家的一致反对,日本本来是“亚洲基金”积极的倡导者,但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屈服了。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说:“我们不至于自大到认为我们有能力充当复苏亚太地区(经济)的火车头。”这种软弱的态度让东南亚国家彻底失望了。不扛事也就算了,日本为了减少自身的经济损失竟然跟东南亚国家搞起了货币贬值竞赛,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雪上加霜。这时,北京站了出来,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帮这些东南亚国家度过了难关。从此,中国拥有了整合东亚经济的主动权。
  
   进入21世纪,中国准备和东盟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小泉政府唯恐落在中国的后面,抢先在2002年1月提出了建立“共同行动、共同前进”的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并强调日本要在东亚经济联合中发挥主导作用。从那以后,日本多次与东盟各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讨论东亚共同体,却不跟中国讨论。日本不甩中国,中国也拉着韩国一起不买小泉纯一郎的帐,日本的主导作用也就一直没能发挥出来,倒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得非常顺利。
  
   2002年11月,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3年10月,中国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东南亚地区以外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大国。过去,由于美国不签这个条约,日本一直不敢签,中国签字以后,日本有了签字的理由——再不拉一把东盟东盟可要被中国抢走了。两个月以后,小泉纯一郎在日本-东盟特别首脑会议上也签字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在这次会议上,小泉再次强调了建设东亚共同体的目标,但是由于小泉要求把美国也纳入东亚共同体,遭到了东南亚国家的集体抵制。
  
   2004年11月,日本在10+3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关于东亚共同体的建议”。就在这个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降税进程正式启动,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合作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当年年底,第一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召开。会前,小泉纯一郎一直在鼓噪“东亚共同体“的概念,由于参加峰会的国家不仅仅是东亚国家,还有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峰会宣言只字未提小泉纯一郎的“东亚共同体”,小泉再受挫折。
  
   2009年9月,离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建成只有三个月的时候,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向中国伸出了橄榄枝,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鸠山很清楚,再不搭中国的顺风车,东亚共同体就没有日本的份了。
  
   从中日两国对东亚经济圈主导权的争夺过程中可以看出,北京一直是在踏踏实实地做事,而日本政府更多的是在耍嘴皮子,使小聪明。也许,日本这样做有不得已的地方,因为日本一直受制于美国。美国为了不让日本盖过自己在东亚的影响力,一直刻意约束日本,只有美国看到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壮大到威胁自己利益的时候,才愿意放松一下对日本的约束,让它去跟中国争一把,这也是日本被美国大兵保护着的悲哀。
  

   注释:
   ①广场协议是在1985年9月,由美、德、法、英、日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时签署的一项协议,五国政府同意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3、一朵奇怪的蘑菇云
   在很多人眼里,小泉纯一郎是个地地道道的亲美派,小泉自己也亲口说过他是个天生的亲美派,可小泉的许多行动却证明,他并不是唯美是从,许多时候甚至是在反美。
   2002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推翻了克林顿时签署的朝核框架协议,把朝鲜列入了 “邪恶轴心”国家的黑名单,并且准备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当年9月,小泉纯一郎却对朝鲜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访问,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第一位访问朝鲜的日本首相,访朝期间,小泉与金正日签订了《日朝平壤宣言》,朝鲜还在其边境城市新义洲设立了新义洲特别行政区,并且通过了《新义洲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准备用这个新义洲行政特区来吸引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发展朝鲜经济。小泉的这个行动与布什的朝鲜政策完全背道而驰。
   2003年12月,日本向伊拉克南部塞马沃地区派遣了自卫队。在达到了海外派兵的目的之后,小泉纯一郎却只承诺让自卫队担负人道主义支援任务,不帮助美军维持伊拉克治安。美国让日本派自卫队到伊拉克的目的就是为了平定伊拉克局势的,不维持治安要自卫队干什么?
   2004年6月,中国带头在联合国阻击了美国提出的伊拉克问题决议案,美国被迫四易其稿才得以通过,这个决议案虽然授权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继续留驻伊拉克,但是结束了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占领,认可了伊拉克临时政府。这时的伊拉克局势更加混乱了,布什非常需要盟友们的援军来帮忙稳定局势,小泉纯一郎再次趁火打劫,要求自卫队可以不受美国指挥,求援心切的布什不得不同意了小泉纯一郎的要求。
   这几件事情足以说明,小泉纯一郎并不是个唯美是从的人,他的所作所为更多是从日本的国家利益出发。他是希望借助美国的需要一步步实现日本的国家正常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占领军当局为日本制定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拥有军队、不行使集体自卫权、放弃交战权,日本由此被视为一个“非正常国家”。日本一直梦想着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可惜它在国家正常化的道路上完全走错了方向。关于这一点,对比一下同样是二战战败国的德国所走的国家正常化道路就可以明白了。
   德国选择的国家正常化道路是直面历史,勇于承担罪责。二战以后的历任德国政府领导人都是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对待战争问题的态度始终如一,不断的做出反省、道歉。在这一点上,最震撼世人心灵的就是1970年12月德国总理勃兰特出访波兰时的惊世一跪。在战争赔偿问题上,德国政府的态度也很明确,它先后向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受害国家和受害的犹太人进行了巨额赔偿。2010年10月3日,德国用时92年完全还清了一战以来的所有战争赔款。德国人用行动证明了它负责任的大国风范。在赢得了所有国家的尊重以后,德国成为了一个正常国家。
   反观日本,同样是二战的战败国,同样是无条件投降,在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上,却是完全不同。战后的历任日本政府在战争责任问题上一直是躲躲闪闪,闪烁其词。至今没有一个日本领导人对当年的侵略战争进行过一次真诚的道歉,个个都是极力粉饰,掩盖罪恶。虽说日本的领导人也跪下过(参拜靖国神社),但他们跪的不是千千万万的受害者,而是当年的刽子手,一个如此不负责任的国家,怎么可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原谅?
   既然日本不打算通过得到亚洲各国的宽恕来成为一个正常国家,那日本选择的是一条怎样的国家正常化道路呢?通过修改宪法,使日本拥有集体自卫权,最终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通过立法在一步步的实现着这个目标:
   1992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国际和平协作法,当年秋天日本自卫队战后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了联合国主导的柬埔寨维和行动;
   1997年9月,日美两国就新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达成协议,七个月后,日本内阁批准了《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日美相互提供物品·劳务协定修正案》,《周边事态法》的出台,让日美两国的协防范围从日本国土扩展到了周边地区;
   小泉纯一郎上台以后极力推动“有事法案”,日本国会先是在2003年6月通过了“有事3法案”,又在2004年6月通过了“有事7法案”①。
   “有事3法案”通过后,日本首相可以在他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直接可以跳过内阁安全会议自行决定派兵赴海外活动,实质上是个战争动员令,“有事7法案”则是对“有事3法案”的补充和完善,它彻底破坏了日本和平宪法,为日本打开了通往战争之路的大门。
   随着日本和平宪法的名存实亡,日本离自己保卫自己国家的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不过,美国真的希望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吗?
   按照美国的计划,激化朝鲜核问题可以阻止东北亚经济一体化,阻止中、朝、俄、日、韩五国在经济上相互靠近;对朝鲜实行经济制裁可以让中国背上经济包袱,因为中国不得不援助朝鲜;同时挑动台独分子闹事,让中国把主要的精力耗费在自己的家门口。可是,局势的变化完全出乎了美国的预料,不仅朝鲜核问题的走向完全偏离了美国预想的轨道,台独牌也不好打了。在陈水扁 “520就职演说”之前,北京发表的措词严厉、态度果决的“517声明”,美国一时难以招架,为了减轻在中东的压力,美国政府不得不默许日本在军事上自我松绑,并唆使日本对华强硬,在东海划界和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以牵制中国的精力。但是,牵制中国是牵制中国,看紧日本是看紧日本,两码事,在这方面美国政府是一点都不糊涂。
   2004年6月,美国提议,为了推进驻日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一体化,最好能将驻扎在琉球的1.4万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部分转移到北海道陆上自卫队演习场,同时美国还建议将日本航空自卫队的航空总司令部转移到设有驻日美军司令部的横田空军基地,理由是这一搬迁非常有利于日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紧密合作。表面上说得是冠冕唐皇,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美国这是准备用自己的大兵看死日本自卫队,日本自卫队想摆脱美军的控制那是做梦。胳膊拧不过大腿,小泉政府只好答应了美国的要求;2007年年底,福田康夫政府又接受了美国军队在日本设立首个陆军作战司令部的要求,。美国把日本看得更紧了。虽然如此,一泉纯一郎还是在不断的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逃出美国的控制,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
   2004年4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访华。北京表态对朝鲜提供军事保护,支持其进行经济改革。小泉纯一郎感觉到布什的朝鲜政策可能走不通了。如果日本不参与朝鲜经济改革,中国也有能力做到,日本只会白白失去一片大市场,朝鲜市场对于内需已经饱合的日本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而且,以朝鲜为跳板经济上登陆中国东北,顺势与俄罗斯合作,对日本经济是大有好处的。韩国总统卢武铉参与朝鲜经济改革的态度非常积极,这对小泉纯一郎也是个刺激,一个月后,小泉纯一郎再次访问朝鲜,小泉向金正日承诺在未来两个月内向朝提供25万吨粮食和价值1000万美元医疗设备的援助,金正日则同意小泉带走5名人质②家属。朝日关系正常化往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7月27日,中日俄三国在俄罗斯的海参崴召开了共同建立东北亚地区运输走廊的专业会议。如果日本能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日本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利用朝鲜低廉的劳动成本和俄罗斯的资源,可以实现日本经济的更大发展,在中、俄、日、朝、韩五国全力推动下,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很有可能实现了。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可以通过与东亚各国的经济融合慢慢得到各国的认可,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小泉纯一郎这两个连续的动作深深的刺激了布什政府。在美国的计划里,朝鲜是要被封锁的,俄罗斯则是应该被挡在朝鲜半岛之外的,日本经济也不可以登陆朝鲜半岛,现在俄罗斯却要和日本在朝鲜半岛上会师了,美国的东北亚政策不就完全破产了吗?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美国决定扭转局面。
   9月初,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韩国进行核查时,韩国科技部承认,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的部分科学家在2000年初进行核电燃料国产化试验时提炼了0.2克的浓缩铀。韩国科技部随后又宣布,几名韩国科学家曾在1982年4月至5月间成功进行了提取钚的实验,但韩国政府当时并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此事。
   韩国科技部的“诚实”让坚持“阳光政策③”并有亲华倾向的卢武铉政府万分尴尬,不过,小泉纯一郎却看到了机会。既然韩国可以搞浓缩铀,日本是不是也可以?如果能想办法让美国点头同意自己拥有核武器,日本不就马上可以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了?小泉的痒痒肉被人挠到了。
   美国真的能同意日本拥有核武器吗?只有试验一下才知道。
   9月9日,朝鲜两江道发生剧烈爆炸,腾起了一朵直径4公里的蘑菇云。事后,许多都国家怀疑朝鲜这是在用核试验庆祝建国。四天后,朝鲜方面终于作出了解释,说蘑菇云是修水电站进行的炸山工程造成的,并不是外界推测的核试爆。对于朝鲜的解释,韩国人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大规模爆破将使地层出现裂痕,进而影响到水库安全,所以可以确定,朝鲜发生的爆炸不是在修水电站。事实也证明,爆炸地点根本就不具备修水电站的条件。
   朝鲜外务相说谎了。
   朝鲜的爆炸倒底是不是核试验呢?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国家安全顾问赖斯都出来向不明真相的群众作出了解释,他们拍着胸脯说,朝鲜绝对没有进行核试验。美国人的表态让小泉纯一郎很失望,这是多好的让日本拥有核武器的机会呀!
   朝鲜和日本是死敌,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日本也应该拥有核武器。现在朝鲜搞出了一朵蘑菇云,只要美国稍微照顾一下自己的这个盟友,承认那是核试验,日本就可以拥有核武器了,可惜,美国人说了,那不是核试验!
   这的确不是一次核试验。这是有人在用一次模拟的核试验(蘑菇云)帮助小泉纯一郎认清形势,让他看看美国是不是真的允许日本政府拥有核武器。可惜的是,小泉纯一郎依旧执迷不悟。

 注释:
   ①“有事三法案”是指,《武力攻击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安全保障会议设置法修正案》。“有事七法案”是指:《限制外国军用品等海上运输法》、《疏通美军行动法》(支援美军法)、《自卫队法修正案》、《特定公共设施利用法》、《国民保护法》、《违反国际人道法处罚法》、《俘虏等处理法》。
   ②朝鲜绑架日本人质事件:在上世纪70年代,朝鲜在日本沿海地区绑架过多名日本人来教授朝鲜特工日语及日本日常生活习惯。2002年9月,金正日在日朝两国首脑平壤会晤时亲口承认了这一事实。随后一份20多人的受害者名单出台,最小的受害者年仅13岁。绑架问题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日本国内要求彻查名单上其他受害者的真实下落,同时怀疑同一时期失踪的其他日本人是否也遭朝鲜绑架,人数大约为70人左右。平壤首脑会谈结束后,日本外务省会见了被绑架者家属,逐一介绍了对11名被绑架者的调查结果。其中1978年7月失踪的两对恋人地村保志、浜本富贵惠和莲池薰、奥土木子4人被确认生活在朝鲜,地村夫妇还生育了3个子女。但横田惠美等6人,朝鲜方面宣布已死亡。 2002年10月15日,五名遭朝鲜绑架的日本人获准“临时”回日本两个星期。但是他们到日本后就一直滞留下来,而他们的配偶和子女仍然留在朝鲜。
   ③阳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就职演说中所提出的3大原则:没有并吞的意图、不准许军事挑衅、追求和平共存。  4、灯塔事件
   2005年2月9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就在中国人民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当中的时候,有人出来搞事了。
   日本官房长官细田博之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日本政府接管了一座钓鱼岛上的灯塔,并由日本保安厅派人登上钓鱼岛设立管理标志。这座灯塔是17年前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建造的。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日本在强迫清朝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前三个月强行霸占了它,划归琉球管辖。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要求日本将钓鱼岛归还给中国。可是,在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又名《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将钓鱼诸岛连同琉球交由美国托管。尼克松访华之前,为了给中日两国关系制造障碍,美国又把钓鱼诸岛划给了日本。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北京从发展中日关系的大局出发,在坚持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谅解,钓鱼诸岛归属问题暂时挂起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再解决,以免这一问题干扰两国关系大局。可惜的是,北京的善意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不,日本政府又在钓鱼岛找事了。
   当天晚上,中国外交部就作出回应,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日本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和无效的。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马上蛮横地说,中日之间从来就不存在钓鱼岛领土的问题,政府接管钓鱼岛灯塔纯属日本内政,轮不到中国说三道四,希望中国冷静。当天夜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说民间人士放弃的灯塔由政府来接管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日本政府的行动是合情合理的。
   2月10日,美国国务院负责军控和国际安全的国务次卿约翰·博尔顿在东京表态支持日本,说日本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上比以前更果断了,这充分显示出日本正在成为他们所追求的正常国家。如果说从一开始日本政府在大年初一挑起钓鱼岛争端还让我们有点迷惑的话,这位美国国务次卿的表态就可以让我们明白一切了。
   博尔顿可不是个简单人物,他是美国总统布什的校友,先后在里根、老布什和布什三届美国政府内担任过重要角色。他奉行的是单边主义和强硬外交政策,是美国保守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那张大嘴经常出言不逊,说过一大堆饱受争议的话:
    “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
    “只有符合美国政策的国际条约才会成为法律。”
   “如果让我来改革联合国安理会,我只会设一个常任理事国,那就是美国,因为这才是当今世界力量分配的真实反映。”
   ……
   博尔顿这样这样极为强硬的美国鹰派人物,他是根本不信任日本人的,他之所以支持日本,是为了鼓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激化矛盾。
   台湾也进来凑热闹,宣布钓鱼岛主权是台湾的,不过这个问题要通过三方(即中国大陆、台湾、日本)谈判解决。台湾根本不是一个国家,哪来的拥有钓鱼岛主权之说?这只不过是陈水扁在努力地把水搅浑,以保卫钓鱼岛之名行美日台军事同盟之实罢了,这样就可以达到用领土问题把中国的精力死死的拖在东亚的目的。
   这时,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朝鲜政府宣布,朝鲜拥有了核武器,无限期退出六方会谈后。传说中的朝核牌被人打了出来。
   其实,朝鲜在布什上台以前根本没有制造核武器。为了找个理由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布什政府给朝鲜扣上制造核武器的帽子。按照美国的想法,通过制裁给朝鲜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逼中国对朝鲜实施经济援助,如果中国也撑不住了,那就得对美国让步。如果中国不让步,那也得抛弃朝鲜,中国的国家信誉也会因此严重受损。这个想法是不错,但前题是朝鲜不敢玩大的,可恰恰事情真的被搞大了,朝鲜宣布自己拥有核武器了。朝鲜核问题弄假成真了。
   为了对付中国,美国默认日本军事上自我松绑,日本借机强化了自己的军事力量,现在朝鲜又宣布拥有核武器了,朝鲜是日本的死敌。敌人有了致命的大杀器,那日本应该怎么办?日本有了充分的理由要求美国允许它也拥有核武器,但这个要求是美国不能答应的。一个拥有了核武器的日本就算不会马上报当年的两弹之仇,也会逼迫美军从日本撤出,然后日本就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保卫自己的海上生命线,到那时,日本海军将成为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的强大对手。而且,随着美军撤出日本,美国与日本的关系将发生质的改变。二战以来,日本事实上是美国的仆从国,如果日本成为了一个正常国家,美国将失去很大的一块势力范围。所以,这个帐无论怎么算都划不来。
   自朝核这张牌被打出去之后,东亚就变天了。 5、神针定海
   从美国决定攻打伊拉克开始,中国在国际上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非典型肺炎把中国给绊住了,家里的事还忙不过来,外面的事自然顾不上,等把家里的事都处理妥当了就到了2004年了。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靠着两颗子弹以微弱的优势在大选中胜出,泛蓝阵营不服气,上街抗议,台岛一片混乱。
   4月13日,美国副总统切尼访华,以台湾大乱逼迫北京配合美国在联合国通过由美国主导伊拉克政治重建的“伊拉克问题决议案”——台湾大乱、台湾独立、台湾制造核武器,都是北京必然出武的条件。北京则要求美国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双方没有谈拢。切尼回去之后,马上支持台独份子闹事,北京则针锋相对地展开了反击。
   5月17日,北京赶在陈水扁发表“520就职演说”前发表了史上最强硬的讲话——517声明,声明中提出了“五个决不①”,要求台湾当权者“悬崖勒马”,否则必定“玩火自焚”。这份措词强硬的声明彻底震住了布什政府。要知道,北京只有准备以战争方式解决问题时,才会警告对手“悬崖勒马”。当时,华盛顿只是想以台独闹事逼北京在伊拉克问题决议案上配合一下,根本没有能力与北京摊牌,没想到要事情会闹到这一步,美国只好只好暂时把台独势力压了下去。美国让步之后,北京却没讲客气,带头在伊拉克问题决议案的事情上狠狠修理了美国一回,逼美英联军把主权还给了伊拉克。
   7月8日,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访华,希望中国能在伊拉克问题上配合一下,只不过赖斯是空着手来的,结果也是就只能空手而归。赖斯白跑一趟之后,新加坡站了出来,充当反华的马前卒。
   7月10日,李光耀的公子李显龙以副总理的身份对台湾进行了一次“私人访问”,在访问中李公子得到了陈水扁的热烈欢迎。李公子访台之前,北京为了封杀台湾的“外交空间”曾再三提出过警告,结果李显龙硬是把北京的话当成了耳旁风。事后,北京出手了。北京一面掐断了大批与新加坡合作的经济项目,一面把“凯山”防空导弹系统卖给了新加坡的老对手马来西亚。在北京的文攻武迫之下,李公子扛不住了,只好再出来反台独,说台独势力是东亚地区不稳定的最大根源。李公子这句话惹恼了台湾当局,“外交部长”陈唐山立即恶语相向,象你们新加坡这么个鼻屎大的国家有什么资格对台湾指手划脚?
   看到了北京强硬态度的澳大利亚马上明确表态,不会与美国一道协访台湾;菲律宾更是与北京签订了军事合作协议,北京的出手大获成功。随后,北京再接再励,在东山岛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是人民解放军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三军联合登岛作战演习,在演习中,解放军还进行了模拟对台攻击,有香港媒体甚至说参加演习的部队已经接到了中央军委下达的准备对台攻击的命令。为了“保卫台湾”,美国也搞了个“围魏救赵”的作战计划,准备在中国大陆攻台时对朝鲜实施军事打击。
   在这期间,由于法国、德国和英国与伊朗的核谈判一直没有什么进展,美国也加强了对伊朗的威胁力度,以色列更是声称要摧毁伊朗的核设施。让沙龙吃惊的是,新当选的伊朗总统内贾德比他还要强硬,高调警告说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给抹掉。内贾德无疑是个聪明而又勇敢的人,在中美激烈交锋的关键时刻,在伊拉克内乱越来越严重的档口,美国是没有力量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如果没有美军的介入,单凭一个以色列是搞不定伊朗的。伊朗在中东的牵制却大大减轻了中国在东亚的压力。
   局势僵持到10月份以后,陈水扁又发表了挑畔味十足的双十致词,跟着朝鲜半岛局势也迅速恶化。北京放风要再次进行东山岛军演,美国政府也晒出了两份军事打击朝鲜的作战计划,一时间,从台湾海峡到朝鲜半岛,随时都有爆发战争的危险。为保朝鲜安全,北京用三万解放军调换了中朝鲜边境的武警部队。这时,也到了美国大选最关键的时候了。
   2004年的美国大选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角逐异常激烈的一届大选,人力和资金投入之巨大都是史无前例的。布什执政了4年却没拿出一点象样的成绩,唯一的优点就是败家败得有水平:他不公花光了克林顿留下的所有财政节余,还让美国政府背上了巨额的赤字,他这4年让美国新增加了260万失业人口,使美国的失业人数超过了880万。外交方面更是一团糟。伊拉克炸弹爆炸不断,美军死伤人数持续上升,虐囚事件更是让美军名声扫地。布什的表现太不如人意,所以在美国国内想把布什拉下马的人非常多。金融大鳄索罗斯就拿出了创记录的1600万美元政治捐款,并且开门见山的表态:“我已经得出结论,我手中这些财富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它们用在2004年击败布什上面。”布什的主要竞争对手克里也说,许多外国领导人都支持他当选。法国和德国也放出风去,希望美国政府能换人。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布什还在拿台湾问题刺激北京,不是找不自在吗?对于布什的玩火,北京一方面在朝鲜问题上挑动美国人的神经,一方面用武力解决台湾反将布什的军——美国人民会选择一个为了台湾跟中国开战的总统吗?为了保证在大选中平安过关,布什不得不再次出手压下了台独的势头。布什成功连任之后,又继续让陈水扁搞台独,受够了台独折腾的北京开始着手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这时,美国在中东的局面也变得更加被动。北京在伊朗核问题上表态,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愿望,反对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帮助欧盟强力阻击了美国的伊朗核政策;伊拉克国内局势也越来越混乱,美军对费卢杰进行的大规模清剿行动不仅没能达到稳定伊拉克局势的目的,反而导致了多位伊拉克临时政府高官被暗杀。困境中的布什政府为了避免与北京的台湾政策提前摊牌,只好出来反台独,并且促成了台商春节包机的事,希望北京能停止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可是北京不为所动,坚持做自己该做的事。三个月后,《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和平台独的道路被堵死了。
   可是,中东僵局依然如故,困境中的华盛顿开始施展两面手法,一方面用默许连宋登陆来稳定东亚局势、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用中国和平统一的“恶果”逼日本与中国绝裂。因为中国一旦完成了统一将会更加强大,那时日本再想压倒中国主导东亚的可能性就没有了。美国的这个动作马上把小泉纯一郎刺激得一蹦三尺高,接下来的几个就成了小泉纯一郎挑衅中国最疯狂的几个月。
   ①五个绝不: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决不妥协,争取和平谈判的努力决不放弃,与台湾同胞共谋两岸和平发展的诚意决不改变,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决不动摇,对“台独”决不容忍。
   6、外强中干的小泉纯一郎

   小泉的盟友田中真纪子曾这样评价过小泉:小泉纯一朗是个有严重质量问题的劣质产品,如果不报废这个次品,日本就没有前途。可惜的是,这件劣质产品不但没有报废掉,反而当了五年的日本首相,是日本二战以后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之一。为此,日本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点在小泉下台后才慢慢地表现出来。
   美国为了减少中东方向上的压力,最初是用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的,后来眼看着台独牌要被北京封死,美国就开始对日本进行军事松绑,鼓动日本挑畔中国。日本也希望能借助美国的力量压倒中国。在小泉政府看来,日本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日本资金和技术都非常依赖,中国不会因为两国政治上的对抗而断绝两国经济上的往来、并且在军事上跟日本摊牌,只要咬紧牙关坚持对抗,最终让步的肯定是中国。
  
   图2:从2002年开始,中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的比例是逐年下降的,小泉时代下降得最快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
   在当年日本侵略过的所有国家里面,中国是损失最大的国家,也是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在小泉他们看来,只有从中国这里打开了缺口,日本就可以摆脱历史的包袱,压倒中国成为东亚的主导者。所以小泉纯一郎在修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上疯狂地挑衅中国,就是希望中国出于经济上的顾虑而在这些问题上做出让步。不过事实证明,小泉纯一郎错了,可惜的是,直到菅直人时代日本人才真正看清楚,不是中国经济离不开日本,而是日本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是日本在亚洲地区最大的贸易对象,如果中日关系真的绝裂了,中国会受伤害,但日本的损失会更惨重(见图2)。
   在北京用强硬的“5?17”声明封杀了和平台独的可能性之后不到一个月,日本国会就通过了“有事7法案”,日本和平宪法关于放弃战争的第9条彻底被废掉了;布什连任美国总统以后,又开始放纵台独闹事,北京马上开始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这时布什政府明白了,台独牌难打了,于是开始制定涵盖台湾海峡的美日新安保指针,打造美日台军事同盟,用日本的军事力量来牵制中国。
   美日新安保指针制定以前,美国放风说在会指针里写明“中国军事威胁论”,日本一听,正中下怀,马上就在自己的防卫政策里写进了中国军事威胁论,结果到了美日新安保指针通过后,“中国军事威胁论”却不见了!小泉纯一郎就开始一个劲在媒体上抱怨,说协防台湾是华盛顿的主意,美国政府马上派出一位参与了此事的国防部官员出来澄清,说这明明是日本人心甘情愿的事情,绝不是美国逼着日本做的。两个当事人的口径完全不一样,这算什么军事同盟?
   布什耍小泉纯一郎也是不得已的。因为在灯塔事件之后朝核牌马上被人打了出来,美国不敢接招了。不过,美国的退让也让日本看到了拥有核武器的希望。小泉想上房了,朝鲜马上开始给他竖梯子。
   2005年一开春,日本就用灯塔事件在钓鱼岛问题上刺激中国,朝鲜跟着就宣布拥有了核武器;接着日本驻韩国大使高野纪元说独岛(日本称竹岛)是日本领土,用领土问题上刺激韩国,支持韩国拥有独岛主权的朝鲜马上又宣布不再受制于暂停长程导弹测试措施。朝鲜已经宣布拥有核武器了,如果再拥有了可以投送核武器的长程导弹,那日本的国家安全马上就是个大问题了,为了自保日本要求拥有核武器将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事情。美国对朝鲜刺激日本的行为是什么反应呢?白宫发言人说了,任何朝鲜扬言试射导弹的威胁都将破坏六方会谈进程……
   眼看着美国人只能敷衍了事,小泉就继续发扬不怕撞墙连续作战的精神,让日本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俄罗斯归还北方四岛,否则坚决不签日俄和平条约。小泉绝对是个强人,已经有核武器的中国和俄罗斯他要惹一惹,宣布拥有了核武器的朝鲜他也要惹一惹。可是,连摸几个老虎屁股之后,美国政府依然不允许日本政府制造核武器。小泉白得罪了一圈子人。
   在武力挑衅中国的同时,为历史翻案的事小泉政府也没少做,在这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参拜靖国神社了。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着14名甲级战犯,这些战犯生前双手都沾满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鲜血,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就是否认当年的战争责任和战争罪行,这是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绝对不能容忍的,为此,北京对小泉的参拜行为进行了强力打压,特别是吴仪副总理放小泉纯一郎鸽子的事情,更是彰显了北京正义而又强硬的立场。
   2005年4月初,日本同时在修改历史教科书和东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结果遭到了北京强烈警告,中国民间也自发地举行起了反对日本入常的签名活动,多个城市还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活动。顶不住压力的小泉纯一郎在雅加达参加万隆会议50周年集会时对日本二战期间的行为表示了“深切悔意与歉意”。为了照顾中日关系的大局,胡锦涛主席决定在雅加达与小泉举行双边会谈。5月14日,北京宣布,派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于5月17日赴日本爱知县参观万国博览会,并在5月23日会晤小泉首相。令人失望的是,小泉纯一郎把北京的示好当成了示弱。就在吴仪启程访日前夕,小泉纯一朗说,参拜靖国神社是出于个人信仰,不管当不当首相我都会去。小泉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北京。北京马上提出要求,希望小泉与吴仪会晤时能发出保证不参拜靖国神社的言论。5月22日,胡锦涛主席对正在北京访问的日本国会议员发出警告,中日关系已经到了一推就倒的地步了,日本领导人必须停止参拜靖国神社。可惜,小泉纯一郎依旧执迷不悟。随后,吴仪取消了原定的会面计划,提前回国。
   小泉被放了鸽子之后,中日两国高层对话大门关闭了。北京的强硬立场彻底震住了日本社会,日本国内开始狂批小泉纯一郎,顶不住压力的小泉纯一郎在5月底就没有参拜靖国神社,而是改拜千鸟渊——狗改不了吃屎。半个月之后,日本遗族会也不得不要求小泉不要参拜靖国神社了。遗族会一向是自民党的票仓,小泉纯一郎能当选首相离不开遗族会支持,小泉上任以后频频参拜靖国神社也有取悦遗族会的成分。
   随后,中国又在日本入常问题上打压日本,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暗示中国将动用否决权阻止日本入常。中国的理由很简单,战后日本政府的出身太差,而且死不悔改。就在这时,小泉政府一直念叨的朝鲜核问题“六月期限①”到了,布什不得不出来说,根本没有为朝核问题设过限。小泉纯一郎输得一蹋糊涂。为了给小泉纯一郎打气,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安全会议上发表了“中国军事威胁论”,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还在当月公布的一份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书中把中国军力与恐怖主义并列起来,刻意渲染中国威胁。
   拉姆斯菲尔德的发言招来了大麻烦,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当场就质问拉姆斯菲尔德,美国真的受到中国崛起的威胁了吗?拉姆斯菲尔德语塞了。如果他承认美国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就相当于承认中国已经比美国强大了,如果那样的话,还有哪个东亚国家敢跟着美国挑衅中国?拉姆斯菲尔德只好说,没觉得因为中国崛起而受到威胁。中国没威胁你你喊什么“中国军事威胁论”?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吗?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国为了这句中国威胁论吃了大苦头。
   当时,拉姆斯菲尔德的论调得到了一同参加会议的日本防厅长官大野功统亦的高调附合,大野还加了一把火,说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是美日两国的联合目标,美日两国政府鼓励北京与台湾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台海问题。随后,布什在接受霍士电视台专访时又拿《与台湾关系法》说事,又要准备协防台湾。布什这时协防台湾,也是在替小泉撑腰,小泉已经在中国的斗争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了。面对着来自美国的挑衅,中国军方表态,中国不是伊拉克,如果有国家真要卷入台海事端,中国军队必定让他们付出不能承受的代价。同时,朝鲜鲜外务省副相金桂冠也出来说朝鲜正在大量制造核武器,美国应该给予朝鲜有核国家待遇。台海局势和半岛局势再一次同时激化。
   朝鲜核问题的激化没能阻止美日两国的继续挑衅。6月中旬,日本媒体曝光了一份美日联合作战计划,美日两国会在台海有事的时候对中国采取联合行动,封锁中国的海上通道。看来有人真不想让我们过好日子了。中国海军马上用青岛附近的核潜艇试射了一枚射程8000公里“巨浪2型”导弹。“巨浪2型”战略潜射导弹是可以打遍美国全境的。中国军方发出了强烈警告,,宁可打核战,也不会坐视国家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7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的中国专属经济区试开采石油天然气,小泉政府准备在东海问题上踩北京的红线了。中国交通部海事局马上宣布,中国海事将把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海域纳入正常监管范围,并且派出“海巡31”船加大了巡航监管力度。如果日本的民间探测船胆敢进入争议区找油的话,中国可要扣船了。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朱成虎发出警告,如果美国胆敢介入台海冲突,中国会动用核子武器向美国还击,中国准备以西安以东全部城市被毁的代价换取来摧毁美国数百个城市。接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直接把话说绝,四国联盟②强行推动联大表决是死路一条!日本入常的可能性被彻底封杀了。
   北京主子奴才一起打的强悍气势彻底打掉了美日两国的嚣张气焰,小泉不得不收手了,几个月后,拉姆斯菲尔德被迫访华。
   注释:

   ①2005年2月28日,日本媒体放风说,朝鲜将会在6月重返朝核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并会在10月与美国签署一项条约。消息是透过非官方渠道传达给韩国政府,然后再传达给日本政府。日本媒体放风六月期限的真实目的是在替小泉政府张目,逼迫美国尽快解决朝鲜核问题。如果美国真如小泉政府所愿的对朝鲜施压了,朝鲜核问题极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那时,日本要求核武器的理由将更加充分。
   ②四国联盟是指由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四国组成的联盟,希望通过相互支持,加入到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7、逼上梁山
   “9?11”之后,美国打着反恐的旗号杀进了阿富汗,成功的在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砸进了一颗钉子。美国兵进阿富汗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控制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封锁中国和俄罗斯西进中东的通道。
   阿富汗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它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北面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东北面与中国接壤,东面和东南面与巴基斯坦毗邻,西面和伊朗搭界,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
   美军占领阿富汗以后,以阿富汗为中心,往北方扩展可以在独联体国家搞颜色革命,拉过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帮“斯坦”们和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等国,再控制波兰、捷克,形成一道封锁线,阻止俄罗斯西进中东和俄欧接近;顺着阿富汗南下,如果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或者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再拉上印度,就可以切断中国西进的道路;同时,借助对中亚国家的控制,还可以分割中俄两国;如果再加上堵住中国海军外出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就可以全面封死中国的发展空间。这就是美国如此看重阿富汗的原因所在。当然,这种情况是中国绝对不能容忍的,也同样是俄罗斯绝对不能容忍的(见图1)。
   占领了阿富汗之后,美国开始在独联体国家发动颜色革命,2003年在格鲁吉亚发动了“玫瑰革命”,2004年在乌克兰发动了“橙色革命”,到了2005年,美国又开始在吉尔吉斯斯坦闹革命了。
   2005年3月,吉尔吉斯斯坦进行议会选举,两轮投票之后,美欧支持的反对派惨败,失败的反对派开始发动支持者走向街头示威,要求取消选举结果。
   3月18日,吉尔吉斯第二大城市奥什的形势激化,300多名抗议者冲进奥什州行政大楼,逼迫总统阿卡耶夫辞职,与此同时,吉尔吉斯的六个南部城市的市府办公楼也落入示威者手中。
   3月20日,特警部队进入贾拉拉巴德和奥什州行政大楼驱赶示威者。反对派借机造谣说大批示威者被捕并有部分人员伤亡,谣言引来了更多的示威者,贾拉拉巴德市出现了近万名示威者,他们手持石块、铁棍和燃烧瓶,浩浩荡荡地杀到市府大楼前,很快就用石块和燃烧瓶征服了警察,占领了贾拉拉巴德市府大楼,随后他们又夺取了机场。
   3月21日,奥什地区的抗议者也占领了州府大楼和市警察局。在反对派闹事的同时,美欧联手向吉尔吉斯政府施压,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被迫辞职。巴基耶夫上台了。
   在吉尔吉斯斯坦得手之后,美国马上又对乌兹别克斯坦下手了。
   5月12日,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地区发生武装骚乱,一群武装分子袭击了安集延市的警察岗哨和部队营房,抢走了大量武器弹药,随后他们又冲进安集延市监狱放出了2000多名在押的犯人。
   5月13日,武装骚乱变成了要求总统下台的上街示威活动。美国白宫说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希望见到一个更有代表性及民主的政府——不知道美国政府是否允许美国的民众袭警、抢武器和砸监狱?
   让美国失望的是,乌兹别克总统卡西莫夫顶着美国的压力镇压了闹事者,平息了骚乱。在搞颜色革命的同时,美国人还干成了一件大事——巴杰管道正式开通了。
  
图3:巴杰管道



   巴杰输油管道是从阿塞拜疆的巴库经过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到土耳其杰伊汉的一条石油输送管道(见图3)。这条石油管道是从2002年9月开工的,从时间上看,工程的进展和四场颜色革命是相伴相行的。这条管道全长1767公里,从酝酿修建到完工历时10年,耗资30多亿美元,输油能力每天100万桶,中期输油能力可达每天180万桶。单纯从输送能力看,这条输油管线大大超出了阿塞拜疆石油产能,因为整个阿国的石油产量也达不到每天100万桶。美国真正的意图是,把巴杰管道继续向东延伸,穿越里海去吸走哈萨克斯坦的石油。
   在这条管道开通以前,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产油国的能源输出管线几乎都要经过俄罗斯,而格鲁吉亚等国的石油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美国要想让这些通过颜色革命上台的政府活下去,必须降低这些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否则,俄罗斯把石油输送管线的阀门一关,亲美的中亚国家就要过苦日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美国决定铺设一条俄罗斯无法控制的油气管道。这就是巴杰管道,中亚颜色革命的配套工程。一旦这条管道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了,中亚产油国就可以绕开俄罗斯对外出售石油,欧洲对俄罗斯的石油依赖也将大为减轻,同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三国可获得巨额的过境费和石油占地使用费等收入。那时,俄罗斯对中亚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将会大为削弱。
   美国选择在这个时候加大在中亚的渗透力度也是在拉两家打一家。美国在搞颜色革命的同时,一方面在台湾问题上用默许连宋登陆对中国示好,另一方面用巴以局势的缓和对欧盟示好。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有二,拆散在中东结成的中欧俄抗美集团,控制中亚的石油。
   从表面上看,美国是对中国和欧盟做出了一点让步,可这些让步都是虚的。连宋登陆并不意味着两岸三通,这种象征意义上的让步对中国的和平统一没有太大的帮助;同样的道理,对欧盟来说,巴以局势的缓和跟全面启动中东和平进程更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美国的让步不但没能换来中欧两家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配合,反而招来了三方的继续攻击,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
   在巴杰管道开通之前,俄罗斯是非常介意中国对中亚的经济渗透和油气进口的。但是,巴杰管道开通后情况完全变了:既使中国不能从中亚买走石油,美国也可以;即使中国不能从经济上控制中亚,美国也可以。相比之下,美国是死敌,中国要可靠得多。既然东西必须要送人,那就送个可靠一点的人吧,所以从巴杰管道开通以后,俄罗斯对中国在中亚地区的经济渗透和能源进口就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暴乱发生之后,北京高调支持卡西莫夫。5月25日,卡里莫夫访华,中乌两国签署了《中乌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
   7月1日,胡锦涛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在联合声明中,两国政府明确表态,建立国际新秩序,推动世界多极化。对世界多极化最不爽的国家就是美国了,它希望的是单极化。中俄两国开始联手对美国进行反击了。
   7月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在这次峰会上,中俄两国以上合的名义吸收美国的死对头伊朗为观察员,为下一步把伊朗纳入上合组织并为之提供军事保护埋下了伏笔。同时成为观察员的还有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中国的死党,成为上合观察员是情理之中的事,印度是俄罗斯的好朋友,加上对美国独占中东石油和中亚石油的战略也非常不满意,为了保证自己的发展空间,与中俄两国联手对抗美国是印度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这次峰会以后,俄罗斯默认了中国对中亚国家进行经济整合的行为,从此以后,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了。
  

图4:911以后,中俄关系越来越好,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2008年下降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
   在这次峰会上,还通过了两项让美国咬牙切齿的决定,一是要求美国驻军限期撤离上合成员国,二是在阿富汗周边构筑反毒带。
   为了能使用中亚国家的军事基地,美国可是花了大价钱的,现在不光卡里莫夫有仇报仇,就连巴基耶夫夫也要恩将仇报了,布什政府好不恼火。恼火完了还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布什就派出拉姆斯菲尔德去中亚救火——谁让你在新加坡喊“中国军事威胁论”来着?你不去谁去呀?为了让拉姆斯菲尔德救火更容易一点,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作出让步,重启了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
   中俄联手对美国的反击力度有多大,从赖斯两次自相矛盾的表态就能看出来:
   6月16日,赖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军事的崛起让美国感到了威胁;
   7月10日,在北京访问的赖斯则说,不认为中国军事增长是对美国的威胁。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还真有那么一群人是有受虐倾向的。
   毕竟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拉姆斯菲尔德很容易就让巴基耶夫作出了承诺,美军可以一直使用比什凯克的机场直至阿富汗局势恢复正常,接着拉斯斯菲尔德又在塔吉克斯坦成功了。不过乌兹别克斯坦就不一样了,安集延暴乱彻底激怒了卡里莫夫,继续使用汗阿巴德空军基地的事免谈。7月29日,乌克别克斯坦政府下了逐客令,180天内必须走人,美军只好撤出了汗阿巴德空军基地。
   军事基地好歹保住了大半,可上海合作组织要在阿富汗周边建立“反毒带”的事情美国政府就不好正面干涉了。塔利班政权倒台以后,阿富汗的鸦片种植面积开始出现爆炸式增长。联合国控制毒品和预防犯罪办公室公布的《2004阿富汗鸦片调查报告》显示,阿富汗的鸦片经济产值达到了28亿美元,占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毒品行业绝对是阿富汗的支柱产业。在阿富汗周边建立“反毒带”,实际上就是对阿富汗实行经济封锁。2007年8月,“反毒带”建成了,上合完成了对驻阿富汗美军的战略包围。
   在政治、军事层面较量的同时,美国还没忘了跟中国大打贸易战,先是中美纺织品争端,接着是压中国人民币升值,甚至有两个美国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抛出了中国自由贸易法案,要求中国在两年内改革固定汇率制度,否则就要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
   其实,美国的威胁是虚张声势。从2005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加息周期,控制国内的房地产泡沫,如果这时跟中国彻底闹僵了,中国经济是要受伤,可美国也就失去了中国这个美国国债的大买家,这将导至美国的长期利率迅速攀升,接下来就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的迅速崩溃。北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坚决不让步。
   眼看着吓唬了半天没效果,美国人只好自己找台阶下。6月23日,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国会说,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并不符合美国自身的利益。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提案就自动搁置了起来,中美贸易战告以段落。两年以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还是破裂了,这就是次贷危机。
   本节内容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力促巴杰输油管道用心良苦 美国把触角伸进里海》(作者:戴严)一文。
   图4:911以后,中俄关系越来越好,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比例也在上升(2008年下降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 8、从10+3到东亚峰会
  
  10+3领导人会议①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促成的。
  
  1997年,欧美国家的金融资本势力利用自己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发动东南亚金融危机,抢走了东南亚国家(也包括韩国)数十年的财富,惨重的损失让东盟国家看到只有团结起来联合几个大国才能抵御敌人的抢劫,所以在当年12月15日,东盟国家联合中国、日本和韩国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了第一届10+3领导人会议。
  
  随着东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政治一体化也提上了日程,这就有了东亚峰会。东亚峰会最终会发展什么样呢?也许今天的欧盟就是它的明天②。一旦东亚的政治一体化成形了,那么中国将成为东盟无可争议的王者,美国影响力将会被彻底挤出。
  
  当然,想主导东亚的国家不止中国一个,这也是日本的目标。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曾经提出过一个“雁行发展模式”。根据这个模式,日本以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做雁头,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增长,“亚洲四小龙”居中,东盟国家作雁身,中国依靠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做雁尾。如果真能按照这样模式发展下去,日本就可以通过整合东亚经济来主导东亚局势,中国只能处在东亚产业链的最低端,干着给人家端茶递水的活。
  
  常言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开了几十年顺风车的日本经济突然遇上了大麻烦。1985年,美国逼迫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协议签署后,不到三年的时间日元就升值了一倍,日元的猛烈升值严重冲击了日本的出口制造业,为了扭转颓势,日本政府不得不下调利率把经济改为内需主导型,在流入日本经济体的巨量热钱的推波助澜下,本已流动性泛滥的日本经济开始吹起巨大的经济泡沫,最后,日本的经济泡沫被股指期货刺穿,日本经济元气大伤。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日本政府不扛事的表现让东盟国家对日本彻底失望了,还是人民币不贬值帮它们度过了一劫。
  
  日本经济萎靡不振了,中国经济却越来越强大了,再加上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扶危挤困的表现,整合东南亚的主导权落入了中国手中。现在,标志着东亚政治一体化的东亚峰会也要召开了。东亚峰会的目标是建立东亚共同体。既然是共同体,那肯定得有个为首的国家吧?在这13个国家里面,中国无疑是最大的大块头,中国不当老大谁当呢?不过,这种局面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了,也是日本人不希望发生的。
  
  为了干扰东亚一体化进程,美国一心想参与东亚峰会。大多数东盟国家愿意搞10+3就是为了对抗美国的,怎么可能愿意让美国加入?于是,中国带头坚决地把美国挡在了东亚峰会的大门以外。
  
  中国的办法也很简单,拉俄罗斯入伙。要说俄罗斯的条件,要比美国强得多,至少俄罗斯已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美国没有还没有签字。能加入东亚峰会也是俄罗斯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北京一引荐,普京就一手拎着油桶,一肩扛着军火奔吉隆坡去了。按照美国的计划,俄罗斯应该被排挤在亚太经济圈之外的,现在居然要引熊入室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北极熊的胃口那么好,什么东西不吃呀,坚决不能放它进来。美国只好决定,不再加入东亚峰会,作为交换条件,俄罗斯也不准加入,所以普京只弄了个观察员的身份。
  
  既然不能亲自上阵,美国只好另想高招了。美国就逼迫小泉纯一郎把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三个国家弄进了东亚峰会。印度是美国为中国量身打造的对头,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和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友,这样,在这16个国家组成的东亚峰会里面,有6个国家是美国这边的,局面对中国就不那么有利了。本来,日本人是希望自己能成为东亚共同体的老大,可东盟国家都不买它的帐。眼看着自己碗里的肉却变成了别人的盘中餐,小泉的心里那是相当的不爽。一旦中国完成了对东亚经济整合,把美国逼出东亚,日本只好给中国打工了,这种局面是必须要避免的。虽然日本也不怎么希望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加入进来争夺话语权,但有中国这个对头在,加强一下自己这边的力量也是可以接受的,就这样,10+3变成了10+6
  
  在这届东亚峰会上,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在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会议宣言时,小泉纯一郎当众向温家宝总理借笔,引得现场一片哗然。
  
  当时的场面非常有意思。签字时温家宝总理没有用大会事先准备好的笔,而是用了自己的毛笔,小泉见状就侧身向温总理借笔,可温总理一直没理他,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赶忙微笑着提醒小泉他桌面上已经有笔了,可小泉依然执着的伸着手,非借不可,温总理看着火候到了,就微笑着把笔递给了小泉。
  
  事后,日本代表团的发言人说借笔是因为小泉首相面前无笔可用,不借笔没法签字。这句话马上引来了大麻烦,因为这分明是在说马来西亚这个东道主粗心大意,办事不利,马来西亚的报纸马上就把小泉与桌面上签字笔的合照刊登了出来,日本人闹了个大红脸。
  
  小泉为什么舍近求远呢?主要是小泉纯一郎连续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损坏中日关系(也包括韩日关系)的行为让人看不下去了,这一届峰会主席国马来西亚首相巴达维和下一届峰会主席国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都点名要求小泉改善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重压之下的小泉只好以“借笔外交”来给自己解套。
  
  东亚峰会在明争暗斗中开完了,结果是有喜有忧。喜的是日本一直鼓噪的“东亚共同体”并没有写进《吉隆坡宣言》——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三个国家根本不是东亚国家,又哪来的“东亚东同体”一说呢?忧的是10+3与东亚峰会并存,本以为有了东亚峰会10+3就可以成为历史了,现在麻烦了,10+3得开,10+6也得开,东亚国家的领导人可真够辛苦的,一顿饭要换着桌子吃两回,麻烦。
  
  东亚峰会开了个七荤八素以后,中国的机会却来了。
  
  峰会召开以前,东盟国家也都担心中国一头独大,但是,与中国的一头独大相比,10+6的怪胎让绝大多数的东盟国家更加无法接受。本来希望共同发展经济,有人却胳膊肘往外拐,就这样,小泉把稀里糊涂地把大部分东盟国家推到了中国的怀抱之中,10+1(中国)进展的速度加快了。
  
  
  ①10+3领导人会议,是指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东盟10国领导人与中国、日本、韩国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
  
  ②欧盟发展正在经历一个从“经济的欧洲”到“政治的欧洲”再到“欧洲人的欧洲”这么一个过程。“经济的欧洲”是指欧洲共同市场,“政治的欧洲”是指欧盟成立,“欧洲人的欧洲”是指通过《里斯本条约》,最终把欧盟打造成一个“国家”。
   9、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1974年2月,毛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划分 “三个世界” 的理论,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一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 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 划分的理论,其实是毛主席统一战线思想的国际版,毛主席希望联合广大的贫穷国家来对抗少数强国的欺侮与盘剥,在与强国的斗争过程中,建立起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领袖地位,让中国成为支持者最多的一极。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从共和国建国以后中国就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在当时的全球格局中,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家门口,属于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渗透难度极大;东南亚也在美国的控制之下,在打完了抗美援越之后才打个了一个缺口;为了防止中国西进中东,美苏两国联手武装印度,堵住中国的西进之路,在中国被迫与印度进行了一场边境战争之后,这个封锁才算打开了;相比之下,容易建立关系的第三世界国家就只有非洲国家了,所以,毛主席不惜血本、不求回报的帮助非洲国家,关于这一点,在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和援建坦赞铁路两件事情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中国的真诚无私也感动了非洲兄弟,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斗争中,非洲国家是出了大力的。在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投票中,支持票有76张,其中26票是来自非洲国家,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 “我们是被非洲黑人兄弟抬进去的” !
   进入新世纪以后,中非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中非合作论坛在2000年成立了。
   2006年,中国在伊朗核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的上的强势表现,为中国撑开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朝鲜第一次核试验后一个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召开了,峰会上确立了中非之间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场峰会注定是一场吸引全球目光的峰会。53个非洲国家中有48个国家派出代表团参加会议,其中43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是亲自到场,还有4个国家是由其总理或者部长一级高官与会,这么多的国家元首同时出席会议,就是在非盟峰会的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非洲国家领导人是真给面子。当然,非洲国家的元首们对这一次峰会如此积极,也有现实利益的考虑。国与国之间首先是利益关系,这是自然的事情。
   10月14日,苏丹政府和苏丹东部反政府武装组织东部阵线在厄立特里亚首都阿斯马拉签署和平协议,结束了双方持续10多年的武装冲突。苏丹总统巴希尔、厄立特里亚总统阿弗沃基、吉布提总统盖莱等非洲和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以及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等国家和地区组织的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在签字仪式上,巴希尔发表了讲话,说《阿斯马拉和平协议》是非洲国家在没有外来干预的情况下解决自身问题的典范。他还保证,苏丹政府将遵守和平协议。
   一句“苏丹政府将遵守和平协议”道出了巴希尔对这个协议的满意程度之高,也说出了这个协议的来之不易。不过,要是说起“没有外来干预”,就得感谢北京了。如果不是朝鲜核试验之后美国为了压住日本的核野心有求于中国,苏丹的协议怎么可能签得那么顺利?苏丹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中国在苏丹有重大的石油利益,这是美国一直希望得到的。为了得到苏丹的石油,美国一直在支持苏丹的反政府武装,希望能推翻巴希尔政府。这一次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有求于中国,不得不在苏丹问题上让步,这才给了巴希尔摆平东部阵线的机会。
   非洲从15世纪起就被西方殖民者统治,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整个非洲除了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之外,所有国家都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
   从地图上看,非洲国家的边界跟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边界很不一样,相当一部分非洲国家的边界线是笔直的,其他洲的国界线都是曲曲弯弯的。正是这些笔直的国界线给非洲带来了大麻烦。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非洲是没有国界的。非洲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各部落为了寻找水源和牧场经常迁徙,所以非洲国家之间的边界往往很模糊。1884年11月的柏林会议上,英、法、俄、美等14国通过了非洲划界的立法基础——“有效占领”原则。就是说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土地时,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并且证明其占领是有效的,否则不予承认。但是,当时给列强们瓜分领土的时间非常有限,列强们就在谈判桌上用红笔人为划定了各国边界,有相当一部分边界直接就是按经线和纬线划分的,这就是非洲国家笔直的边界线的由来。列强们在地图上画好边界线之后,再派军队去插上本国国旗,地盘就分好了。可是,这个边界给非洲国家带来了极为复杂的民族问题,同一个部族被人为地分到了几个国家的情况一大堆,敌对的部族被划分到同一个国家的情况也不少,这就酿成了非洲国家间永无休止的边界冲突与战争。对列强们来说,有矛盾就有插手各国内政的机会,可是,列强们越帮忙,非洲大陆就越混乱。巴希尔摆平东部阵线是极为罕见的西方国家没能帮上忙的倒子,这也让非洲国家的首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毕竟,所有的非洲国家都有一堆的麻烦,这也非洲国家领导人给面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政治上的互相支持之外,加强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对双方也是大有好处的。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众多矿产和资源,比如石油、天然气、铁、铜、钴等大量依赖进口,而非洲正是这些矿产和资源的主要出口国。中国廉价质优的工业制成品也是非洲国家所需要的。不过,中国对对非洲矿产资源的大量进口,特别是石油进口,让众多的西方国家感觉非常不舒服,于是,峰会召开以前,中国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论调在西方国家领导人的嘴里念叨起来。
   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说,中国今天在非洲所做的,多数是150年前我们在非洲做的。美国也说中国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要说在非洲搞殖民主义,谁也比不了欧洲人。无论是贩卖奴隶,还是掠夺资源,都是欧洲人的拿手好戏。他们真正担心的不是中国要在非洲搞殖民主义,而是中国取代了他们的地位。
  
  
   图5: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2000年10月)以来的中非贸易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秋季)》)
   2005年,中非贸易总额接近400亿美元,中国成为了非洲第二大贸易伙伴,在2000年的时候,中非贸易才刚刚突破了100亿美元,中非贸易的突飞猛进威胁到了英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非洲利益。美国对非洲石油的依赖性也在增强,2005年非洲石油在美国石油进口中的比例为16%,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重会达到25%。现在,中国也在从非洲大量进口石油,这又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更让西方国家痛恨的是,中国为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不附加条件的贷款,严重干扰了欧美国家以贷款达到某些政治目的行动。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国向安哥拉提供的20亿美元基础设施贷款,帮助安哥拉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西方媒体称中国阻碍了西方对该国的民主改造——还有比美国对伊拉克的民主改造更彻底的国家吗?
   中国的做法和欧美国家的做法谁更得人心,看看参加中非合作论坛的各国代表团阵容就能得出结论了。关于代表团阵容的事,还有一个小小的花絮。出席北京峰会的48个代表团当中,只有利比亚代表团是外交部副部长级的官员带队的。美国为了对付欧盟将要推出的地中海计划,开始与利比亚缓和关系,为了讨好布什政府,“沙漠之王”卡扎菲就打算派一个低级官员带队参加,北京的态度是依然欢迎,可非洲国家的领导人们却不答应了,他们纷纷对利比亚进行指责,自视为“非洲之王”的卡扎菲脸上实在挂不住了,只好出了利比亚的对外联络及国际合作总人委亚洲事务秘书长带队,即使这样,许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还是非常不满意。
   在这届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包括免除非洲国家100亿美元债务在内的8项援非措施,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包括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达到1000亿美元的5项合作建议。峰会结束时,中非领导人达成了多项共识,签署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至2009年)》。
   2010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当年的中非贸易额达到了910亿美元,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10、APEC与泛亚铁路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APEC)最高级别的会议。
   1989年11月5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南亚国家联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以此为标志,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立了。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
   APCE共有21个成员国,成员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55%,贸易额占46%。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APCE是当年克林顿力推的国际工程。克林顿力推APEC的目的是把美国经济上的最大对手欧盟隔离在亚太经济圈和美洲经济圈之外,利用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领土问题和朝鲜核问题阻止俄罗斯经济南下,再通过东海划界、南海争端等问题在中国和日本、东盟等国之间砸钉子,就能达到阻止东亚经济的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目的。这样一个扼杀中国发展空间的布局当然是中国不能接受的。但是,中国却离不开APCE,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的70%和对华直接投资的72%都来自亚太地区,中国在积蓄到相当的力量之前只能选择忍耐。
   朝鲜第一次核试验以后,中国终于在东亚成功地压倒了美国,中国的经济布局马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东盟纪念峰会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先后成功召开了。
   在以往的中国-东盟峰会上,总有“中国威胁论”的杂音在里面掺合。鼓吹“中国威胁论”的自然是美国,它希望用这个论调来离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东盟国家也知道,中国更多的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但由于中国过去一直被美国所压制,东盟国家也就不太敢跟中国走得太近,免得被美国修理。在中国-东盟纪念峰会上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威胁论”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东盟国家首脑们盛赞的“中国机遇论”:
   马来西亚首相巴达维说,中国是东盟的朋友而非威胁;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说,中国的发展给东盟带来巨大机遇;
   东盟秘书长王景荣说,与中国合作是东盟走向世界的基础;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中国给新加坡以及其他东盟国家带来了机遇;
   ……
   这次中国-东盟纪念峰会也是东盟十国家首脑第一次在非东盟国家集体亮相,跟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样,各国领导人都给足了中国面子。纪念峰会上,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加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三个月之后,第十次东盟-中国领导人会议菲律宾宿务举行,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又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2010年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11月14日,APEC峰会在越南河内召开。峰会召开前,美国提出建议,将整个亚太经合组织变成自由贸易区。美国希望以此从经济上保障自己的全球霸主地位,这对中国的崛起并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成立亚太自贸区的建议理所当然的遭到了中国的反对。对中国来说,自贸区肯定是要搞的,但要拆散APEC,以中国为核心搞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的目标是推动亚(非)欧经济整合计划。亚(非)欧大陆经济整合计划,往东盟方向推动,就是东南亚经济一体化(10+1),往朝鲜半岛方向推动就是东东亚经济一体化,与俄罗斯、欧盟的经济合作就是亚欧大陆经济整合计划。中国推动亚(非)欧经济整合计划依托的工具是依托泛亚铁路。为什么中国选择建铁路而不是走水路呢?因为海洋在美国航母编队的控制之下,短期内中国根本无力与之抗衡,不得不避实就虚。
   泛亚铁路被称为“铁丝绸之路”,最初出现在1960年,当时几个亚洲国家对修建一条从新加坡到土耳其的铁路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计划修建的铁路长度为1.4万公里,但是后来发生的越南战争和一系列的地区冲突阻止了这一计划的实施。在1995年的东盟第五届首脑会议上,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又提出了修建一条从新加坡经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到中国昆明的“泛亚铁路”的倡议,这个倡议得到了东盟首脑和北京的认同。
   经过多年的筹备和调研后,在2006年4月的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第62届年会上通了《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定》,2006年11月,泛亚铁路涉及的28个国家中的18个国家在协定上正式签字,泛亚铁路计划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根据《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议》,泛亚铁路网分为四条路线:
   北部路线:朝鲜半岛——俄罗斯——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贯通亚洲北部地区,全长44839公里;
   南部路线:中国南部——缅甸——印度——伊朗——土耳其,连接南部地区,全长17738公里的南亚走廊;
   南北路线:俄罗斯——中亚——波斯湾,连接南部和北部地区,全长29843公里;
   东盟路线:连接东南亚国家和中南半岛国家,全长14029公里。
   另外,如果从土耳其经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跨过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就进入了非洲大陆。这个泛亚铁路真要全线贯通了,亚、欧、非三大洲将从经济上联为一体。
   在中美欧俄四方中,论综合实力,中国比美国要差,但比欧盟和俄罗斯都强。现在中国力推的这个把美国排除在外的亚非欧经济整合计划里面,中国无疑是最强的一个,也是地理位置最有利的一个,自然会是获利最大的一个,中国的崛起也将成为必然,此涨彼消的结果就是美国的衰弱。
   旧势力总是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的。2006年10月,布什政府以索马里政府为国际恐怖分子提供支持和庇护为由,怂恿埃塞俄比亚出兵入侵索马里,推翻了索马里政府,随后,索马里海盗横空出世了。索马里海盗所在的亚丁湾是中国商品输往欧洲、北非和中东的必经之路。有人要威胁中国的海上运输通道了(见图1)。 《四国演义》(连载十一)有图无路的 “路线图”
   
  二、遥遥无期的巴以和平梦
  
  1、有图无路的 “路线图”
  巴以冲突是全世界关注度最高的热点冲突,也是最难化解的冲突。这场冲突的背后,既有宗教的因素,民族的因素,也有大国干预因素。应该说,起决定意义的是大国干预的因素。如果没有大国的支持,以色列根本就不可能建国。
  为什么大国要支持以色列建国呢?因为中东有石油。左手给众多的中东产油国制造一个麻烦,然后在各产油国让步之后再用右手解决一点麻烦,这样左手右手一倒,大国就可以获利丰厚。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色列只是一枚棋子。当然,以色列甘心被利用也是有原因的。
  巴勒斯坦地区曾经是犹太人的故乡。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先后建立了希伯莱王国和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以后,绝大部分犹太人开始流亡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又成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所以,巴勒斯坦更是阿拉伯人的家园。
  流亡各地的犹太人在2000年的时间里倍受欺压和排挤,甚至屡遭屠戮,最严重的一次就是法西斯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和迫害。一直得不到祖国保护的犹太人非常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由此产生了犹太复国主义(也叫锡安主义)。在复国主义思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开始陆续地移居巴勒斯坦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为外约旦,也就是今天的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就是今天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1923年,英法两国又私下划定了黎巴嫩与巴勒斯坦的边界。随后,犹太人地大量涌入巴勒斯坦,犹太人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开始频繁地发生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犹太人有60万,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而且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带,土地肥沃,领土也占到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这项决议对土地的分割是极不公平的,所以遭到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国家方面的强烈反对,可是,阿拉伯国家势单力薄,根本无力回天。1948年5月14日,在美苏两国的推动下,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以色列的单方面建国激怒了众多的阿拉伯国家,为了争回自己应有的土地和权利,阿拉伯国家组成联军对以色列宣战了,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在美国等大国的支持下,以色列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占领了联合国划归巴勒斯坦人的大部分领土。此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又发生过四次中东战争,均以以色列获胜告终。
  对阿拉伯人来说,战争是被迫的,因为他们的土地被人夺走了,虽然犹太人说他们的祖先2000年前在巴勒斯坦生活过,可阿拉伯人也在巴勒斯坦生活了几千年,犹太人没有理由挤走阿拉伯人,正如一位沙特国王所说的:“我们同情犹太人,可他们为什么要我们割让领土?历史上谁在迫害犹太人?穆斯林吗?既然德国人杀害犹太人就在德国划出一块土地给他们好了,为什么要损害与犹太人的苦难毫无干系的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犹太人过去的遭遇无疑是值得世人同情的,但他们侵占阿拉伯人土地的行为也是不对的。
  犹太人的复国主义思想在相当大程度上也是被大国利用了。没有以色列这个麻烦,大国拿什么去要挟中东的那些产油国呢?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是对中东产油国遭遇的最好写照。
  巴以冲突能持续这么多年,与问题自身的复杂性也是密不可分的。公认的看法是,巴以冲突面临着五大难题:
  (1)、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这个世界真的很奇怪,地球上有1.49亿平方公里的陆地,三大宗教的圣地居然都挤在这么个小地方,不发生冲突倒是怪事了。
  耶路撒冷老城东南部一块面积为0.135平方公里的高地,巴勒斯坦人称之为“尊贵的禁地”,犹太人则称之为“圣殿山”。高地上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和萨赫来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和安地那的第三大圣地。高地的西侧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哭墙”。
  巴以双方在耶路撒冷问题上尖锐对立。以色列历届政府都坚称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巴勒斯坦人的态度可以用阿拉法特的一句话来概括:“没有东耶路撒冷行使全部主权,就没有巴以和约,出卖耶路撒冷的阿拉伯领导人还没有出生。”
  圣城归属问题,是巴以冲突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2)、边界划分问题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分治决议是很不不公平的,为此巴勒斯坦国当年才没有跟以色列国一同建立。在随后爆发的几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巴勒斯坦一直要求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①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是以色列政府一直不同意交出土地。
  (3)、难民回归问题
  中东战争一共进行过五次,先后导致上百万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只要有条件,这些难民是愿意返乡的,可这些巴勒斯坦人的土地已经被以色列政府分配给犹太移民了,以色列政府是不允许这些难民返乡的,可是,这些散布在阿拉伯国家的难民对所在国家也是个大麻烦,让他们回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又是一大争端。
  (4)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开始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几十年间,以先后建立了数百个定居点。在巴以和谈中,巴勒斯坦方面一直要求以色列拆除所有定居点,但以色列方面一直拒绝做出实质性让步。不过,相比之下定居点问题是个小问题,是以色列政府制造出来的用以讨价还价的筹码。
  (5)、水资源分配
  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的土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色列占有和消耗着全部巴勒斯坦地区80%的水资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只能使用剩下的20%。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却比以色列的人口多,这种水资源分配状况显然极不公平,以色列同样拒绝在此问题上让步。
  巴以问题自身的复杂性,加上大国在背后的推波助澜,使巴以问题60多年以来从来没有消停过。
  进入21世纪,在解体了苏联、摆平了日本、打垮了欧元之后,美国放眼世界,发现再无对手了,美国决定解决巴以问题了。2003年4月底,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就由布什政府和盘托出了。
  按照美国政府的想法,首先在巴勒斯坦地区实现停火,逼巴勒斯坦方面清理自己的强硬派势力比如哈马斯、杰哈德等,然后以色列象征性让出一点领土,并冻结定居点的建设,就可以按照美国力推的民主模式建立一个巴勒斯坦国了。
  巴勒斯坦国建立的过程,就是从精神上彻底压垮阿拉伯国家的过程。因为按美国提出的巴勒斯坦建国方案并没有解决圣城问题和难民回归问题,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边界划分问题、定居点问题和水资源分配问题,如果阿拉伯人被迫同意了这个方案,就相当于在巴以问题上彻底认栽了。接着,美国就可以在阿拉伯国家全面推广“大中东”民主计划,按照美国意志控制这些国家,并把这些国家全面纳入美国的经济体系。到这个时候,按美国政府的计划,伊朗和叙利亚也就拿下了。中东在手的美国政府就可以主宰这个蓝色的星球了。
  这个计划自然是非常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但是,它损害的不仅仅是阿拉伯国家的利益,也伤害了包括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和德国在内的所有不甘于被美国操纵的国家的利益。所以,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个计划的实施。对美国而言,能否实现这一计划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稳定伊拉克局势。只要伊拉克局势稳定了,美国能从伊拉克地下抽出石油作军费打击伊朗、压服叙利亚、抽掉巴勒斯坦的强硬派,就可以逼迫巴勒斯坦人按照它的意志建国了。
  让美国人最恼火的是,伊拉克的治安情况在美国人的管理之下变得越来越糟糕,彻底打乱了美国政府的计划。美国政府不得不改变初衷,再次按排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大打出手,威逼各方在伊拉克问题上配合一下。以色列动手以后,中东和平“路线图”自然也就有花无果了。

  ①1967年边界是指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实际停火线。以色列在那次战争中夺取了包括加沙地带、耶路撒冷旧城、约旦河西岸、叙利亚戈兰高地和埃及西奈半岛在内的6.5万平方公里土地。
 2、哈里里遇刺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黎巴嫩举国震惊。哈里里生前曾经五次担任黎巴嫩总理,他在世时一直强烈反对叙利亚干涉黎巴嫩内政。所以,悼念哈里里的活动在黎巴嫩迅速演变成了要求叙利亚撤军的示威行动。
  哈里里遇袭身亡后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赖斯提出要求,叙利亚军队应全部撤出黎巴嫩领土,也许是怕这句话的份量不够重,赖斯还警告说,有人在利用叙利亚领土从事支持伊拉克境内反美武装的活动——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那可是在砸美国人的场子。随后,英法两国也要求叙利亚尽快从黎巴嫩撤军。
  要说起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得从两个国家的历史纠葛说起。
  黎巴嫩与叙利亚是邻居,两个国家的关系一直是扯不开,斩不断。公元7世纪,两国同时被阿拉伯帝国统治,16世纪初,又一起并入了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再次共同沦为法国的“委任统治地”。随着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在1941年9月和11月法国被迫宣布结束对叙黎两国的“委任统治”,承认两国独立。
  叙利亚独立以后,和埃及、伊拉克、苏丹和利比亚等七个国家一起奉行阿拉伯社会主义,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在以意识形态对抗为主的“冷战”时期,它自然成了苏联的小兄弟。为了在中东争夺地盘,美国为自己在中东制造了一个打手以色列,苏联自然也就全力的支持叙利亚,死死顶住处以色列,被以色列占据着戈兰高地的叙利亚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双方的合作自然是有足够的共同语言。有了苏联的支持,叙利亚一直是中东地区最强硬的反以国家,被以色列急欲除之而后快的哈马斯和真主党都得到了叙利亚的一贯支持。
  在外交方面,黎巴嫩的情况跟叙利亚有很大区别。黎巴嫩20世纪以来一直都欧洲人的地盘。黎巴嫩紧靠着巴勒斯坦,处在阿拉伯对以斗争的最前线。但是,第一次中东战争黎巴嫩仅派出了2000人参加对以作战,在随后进行的第二、三、四次中东战争中,黎巴嫩均未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几次中东战争的背后是美苏两国在争夺势力范围,欧洲人不想掺合。
  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节节失势,苏联在中东大举扩张。这时的黎巴嫩再想置身世外已经不可能了。1970年,巴解武装总部①及其武装力量进入黎巴嫩,开始以黎巴嫩南部和贝鲁特西区为基地袭击以色列北部地区。黎巴嫩从此卷入了巴以冲突。
  巴解力量进入黎巴嫩以后,引发了黎巴嫩国内基督教徒和穆斯林派别的内部冲突,并逐渐发展成为武装冲突,再加上各路神仙的煽风点火,黎巴嫩内战在1975年爆发了,一打就是16年。黎巴嫩内战开打以后,叙利亚马上派出了3.5万人的 “阿拉伯威慑部队”进驻黎巴嫩,苏联影响力事实地排挤了欧洲影响力。被越南战争拖住了的美国既无力也无心保卫它盟友的盟友,欧洲人只有瞪眼着看的份了。
  1979年12月,苏联犯了美国亲自出马打越南的错误,派兵入侵了阿富汗。随后,阿富汗反苏游击武装开始不断的给苏联军队制造麻烦。为了消灭这些游击武装,苏联军队发起了多次全面“扫荡”和重点“清剿”,可是一直都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高昂的战争消耗慢慢拖垮了苏联。
  1982年5月,为了扭转在阿富汗的被动局面,苏联军队开始对潘杰希尔谷地的游击队根据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希望一举挽回局势。借着苏联军事力量被死死拖在阿富汗的机会,以色列以其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为借口,出动了10万多人的陆海空军,对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引发了第五次中东战争。战争期间还爆发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
  戈尔巴乔夫上台了,苏联开始走向崩溃。这期间,美国用金融武器打垮了日本,随后又解体了苏联,不过,为了挤压欧洲人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国一直对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持默许态度,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进入21世纪。
  美国打下伊拉克之后,伊拉克局势持持不能平定。为了得到欧盟在伊拉克问题的上配合,也为了排挤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警告在伊拉克乱局中推波助澜的叙利亚,2004年9月,美国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第1559号决议,要求叙利亚部队撤出黎巴嫩。
  美国的这一行动遭到了叙利亚的顽强抵抗。在协议通过的前五天,叙利亚有意的展示自己在黎巴嫩的影响力,黎巴嫩议会批准了延长拉胡德总统三年任期的草案。草案通过后,美国政府马上指责叙利亚,说是它操纵了这一草案的通过。可惜的是,这时的俄罗斯身子骨还不够强壮,在中东抗不住局面,叙利亚只好分两次撤出了了部分军队。到哈里里遇害时,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已经降到了1.4万人。
  从叙利亚此时的处境可以看出,刺杀哈里里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是叙利亚政府做的。美国找理由逼它撤军还找不着,它怎么可能授人以柄?哈里里倒底是谁杀的呢?这就不得而知了。象他这样的政治人物,仇家一大把,想要他命的人太多了。问题是象哈里里这样身份的人有着极强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是说干掉就能干掉的。所以,对于这类的暗杀事件,与其关心谁是杀人凶手,还不如去分析一下谁会从事件中获利。很显然,哈里里这时候被杀对叙利亚没有任何好处。
  哈里里刺袭身亡以后,黎巴嫩国内掀起了大规模反政府和反叙利亚的游行示威活动,黎巴嫩总理卡拉米不得不宣布内阁总辞职。这就是所谓的“雪松革命”。
   “雪松革命”之后,美国又先后发动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和没成功的乌兹别克斯坦颜色革命。这一年美国先后发动了三场颜色革命,全是冲着俄罗斯去的。“雪松革命”的时候,俄罗斯忍了;“郁金香革命”的时候,俄罗斯又忍了。闹到乌兹别克斯坦去的时候,俄罗斯被逼上了梁山,与中国联手进行了反击,结果让美国好亏一把。
  哈里里遇刺身亡之后,沙特阿拉伯等国全都占到了美国这一边。逊尼派国家并不希望看到什叶派的叙利亚在黎巴嫩坐大。2005年4月26日,叙利亚部队从黎巴嫩的领土上全部撤出,结束了在黎巴嫩长达29年的驻军。
  ①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1964年5月28日成立于耶路撤冷,由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阵线(民阵)、巴勒斯坦民主联盟(民主联盟)、巴勒斯坦解放阵线(巴解阵)、解放巴勒斯坦阿拉伯阵线“阿解阵)、巴勒斯坦人民党和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人斗阵)等8个背景各不相同的政治派别组成1968年,巴解与其他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协商通过的《巴勒斯坦国民宪章》规定,巴解是巴勒斯坦各种力量的代表,对巴勒斯坦人民收复国土、返回家园的斗争负责。1974年10月在拉巴特举行的第七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巴解组织被确认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相当于流亡政府)。
 3、单边行动的沙龙
  阿里埃勒?沙龙于1928年2月26日出生于特拉维夫,14岁时参加了以色列建国前的犹太军事组织“哈加纳”。 沙龙在20岁时出任了 “哈加纳”的教官,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他先后经历过四次中东战争,在战场上行事果断,敢冒风险,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称为“以色列之王”。
  1973年7月,沙龙退役,很快沙龙就参与组建了利库德集团。利库德集团又称全国自由联盟,是以色列右翼政党,主要由加哈尔集团、自由中心、人民党等“自由”党派联合组成,故又称全国自由联盟。“利库德”在希伯来语中是“联合”的意思。利库德集团长期以来以强硬著称,一直主张吞并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反对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主张以“以安全换和平”。利库德集团成立以后多次掌握以色列政权。现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是利库德集团的。
  利库德集团从1977年上台执政开始,一直对巴勒斯坦采取强硬政策,导致巴以流血冲突不断。
  1982年6月,沙龙策划和指挥了入侵黎巴嫩的战争。战争期间,沙龙默许黎巴嫩长枪党民兵队对巴勒斯坦难民进行了野蛮、残酷的杀戮,制造了震惊世界的贝鲁特大屠杀。   2000年9月,沙龙带领警察强行进入了圣殿山,引发了阿克萨群众起义,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先后有大约1900名巴勒斯坦人和600名以色列人死于冲突。
  2001年2月,沙龙以利库德集团党魁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理竞选并获得了胜利。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军人时期的沙龙一向喜欢以暴易暴,用拳头打出以色列人的生存空间,军人沙龙考虑的只是如何打胜仗,通过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来保卫国家安全。可是,当上了总理之后,沙龙很快就发现这条路子根本走不通。因为以色列再强大,也不可能把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全部杀光。沙龙开始慢慢体会到了当年拉宾为何要拆除非法定居点了。
  军人的责任是赢得战争,而政治家的责任是赢得和平。
  2003年11月,沙龙提出了“单边行动”计划意向,准备“以土地换和平”。所谓“单边行动”,是指以色列单方面实行的“脱离”巴勒斯坦人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以色列将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出,重新部署以色列国防军,建立一条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境线”。
  沙龙推行“单边行动”计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加沙共有8000以色列居民,为了保护这8000人的安全,以色列政府要动用1万多名士兵。在个别深入到巴勒斯坦人中间的定居点甚至出现了10个士兵保护1个定居者的情况,这样做当然是不划算的。而相对于不到2万人以色列军民,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有145万之多,其中包括87.8万难民。以色列布置在加沙的军事机器无疑是强大的,可它的人数实在是太少了。面对着八九十万死都不怕的难民,住在加沙的以色列人想时刻保护好自己安全的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沙龙推行“单边行动”计划,从表面上看好象丢了一点土地,可他在放弃加沙地带的同时却在扩建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同时加速了隔离墙建设,以便把西岸地区58%的领土划在以色列境内,这种行为实际上是拆了东墙补西墙。以色列在土地上的损失是有限的,在安全上的收益却是巨大的,所以,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完全符合以色列人的利益。
  可惜的是,沙龙的苦心没有得到国内极右势力的支持,利库德集团内部有人多次给沙龙制造障碍,希望能挡住“推土机”沙龙。这也难怪,30年前,刚刚脱下军装的沙龙也曾做过用身体挡住推土机、阻止拉宾政府拆除非法定居点的事情,不过,沙龙被军警拖走了。现在,轮到他拖走别人了。
  为了赢得国内右翼势力的支持,推动“单边行动”计划的实施,沙龙几次对哈马斯痛下杀手,亚辛和兰提西先后成了“单边行动”计划的牺牲品。终于,在数次改组政府之后,沙龙完成了他的计划。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人撤离了加沙,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
  沙龙的“单边行动”并不符合阿拉伯人的利益。因为沙龙在撤出加沙的同时,用新的定居点和隔离墙单方面“事实的”划定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新边界。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地都是以色列应该撤出的土地,现在,沙龙仅仅从加沙地带撤出了,却没有从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撒出,对阿拉伯人来说,要求依然没有被满足。
  沙龙的“单边行动”,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需要一个能冲锋陷阵的以色列,而不是一个关起门来过日子的以色列。如果以色列跟巴勒斯坦完全“脱离”接触了,那巴以冲突将会大大减少。到那时,谁来给美国当打手呢?
  2006年1月4日,沙龙突发中风,副总理奥尔默特开始代行总理职权。奥尔默特掌权不久,就发动了“夏雨”军事行动和打击黎巴嫩真主党的军事行动。
  沙龙毫无疑问是个屠夫,可是对以色列人来说,他是负责任的,无论是作为军人,还是作为总理。沙龙没有倒在战场上,却倒在了总理的座位上。在以色列,凡是致力于巴以和平的总理,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前有拉宾,后有沙龙。沙龙比拉宾还强一点,留了半条命。
4、“恐怖组织”上台了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重要的政治派别,温和派的法塔赫和强硬派的哈马斯。他们都拥有自己的武装,对巴勒斯坦局势的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法塔赫全称“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由阿拉法特等人于1959年10月创立,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组织)8个成员中的最主要成员,掌控着巴解组织的军、政、财务与外交大权。
  法塔赫主张在整个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民主国家,为达此目的,法塔赫曾一度坚持武装斗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影响力在中东地区的重新强大,法塔赫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立场变得温和,开始承认以色列的存在,并愿意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和平解决阿以冲突。
  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成立于1987年12月,创始人是亚辛。哈马斯是一个集宗教性、政治性为一体的组织,他们反对同以色列和平共处,主张用武力消灭巴土地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由于法塔赫和哈马斯的政治主张和路线方针差距太大,背后的支持者又各不相同,尽管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以色列,这兄弟俩多年来一直都不和睦。当然,从这两兄弟多年来的分分合合,也可以看出巴以局势的变迁:
  1993年8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会面后达成了和平协议,随后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又称“奥斯陆协议”),宣言允许巴勒斯坦人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先行自治,巴最终地位的谈判在1999年5月4日前解决。
  1994年,巴勒斯坦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城市实现了自治,法塔赫成为执政党。哈马斯开始对以色列平民采取自杀式爆炸袭击,阻止了和平协议的实施。随后,法塔赫的安全部队对哈马斯进行了严厉打击,哈马斯的许多骨干分子被关进了监狱,亚辛也被阿拉法特软禁。
  1995年11月,拉宾被杀。拉宾死后,许多人把帽子扣到了哈马斯的头上,说是哈马斯的暴力行动促成了拉宾遇刺。为了把阻碍中东和平的帽子摘下来,1996年3月,哈马斯宣布放弃暴力活动。哈马斯刚刚改邪归正两个月,新上任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开始在巴以和谈问题上采取强硬政策,致使巴以最后阶段谈判停滞。哈马斯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宣布恢复武装斗争。
  2000年9月阿克萨群众起义爆发后,哈马斯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造成大量伤亡,美国和以色列对阿拉法特施压,要求他打击哈马斯。
  2001年l0月,阿拉法特宣布哈马斯手下的军事组织卡桑旅为非法组织,并关闭了哈马斯的所有办事机构。阿拉法特又两次软禁亚辛,抓捕哈马斯人员,不过,阿拉法特并没有使用武力镇压哈马斯。后来阿拉法特发现以色列方面没有对自己的行动投桃报李,于是又把他们放了出来。这期间,美国和欧盟先后宣布哈马斯为“恐怖组织”,哈马斯的财产被大量冻结。
    2002年9月,法塔赫提议筹建“民族团结领导集体”,希望能够停止攻击以色列境内目标,被哈马斯拒绝。阿巴斯担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以后,想方设法压制哈马斯的活动,还大量截获哈马斯的海外资金,不过,双方依然没有发生武力对抗。
    2004年3月,亚辛被以色列军队暗杀。一年后,哈马斯宣布参加巴立法委员会选举。2006年1月下旬,哈马斯在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击败法塔赫,赢得选举胜利。
  哈马斯的胜利,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以色列军队长期封锁巴勒斯坦自治地区给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仇恨以色列的情绪越来越严重,哈马斯一直以来把大量经费用在赈灾救济、兴办医院和学校方面,获得了广泛地支持,而法塔赫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漠不关心,官员又腐败得厉害,导致支持率下降。
  哈马斯的上台,对美国政府来说绝对是个灾难。打个比方,决定着石油美元命运的巴以问题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心脏,哈马斯上台就是让美国的全球战略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所以,当时的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第一时间出来发表声明,以色列不会与有哈马斯参加的巴勒斯坦政府谈判。美国政府也是很不希望哈马斯上台的,但是,中欧俄三方都希望借一把哈马斯的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巴以和谈是美国人一手包揽的,身为“中东四方”的欧盟话语权太弱,俄罗斯更是因为没有自己的代理人而说话无人听。现在,哈马斯要上台了,中国、俄罗斯甚至阿拉伯国家都有了对美以两方施加压力的机会,借着中俄等国家的压力,欧盟可以逼美国多作出一点让步。所以欧洲人对哈马斯上台只提了一个要求,必须放弃暴力,尊重以色列存在的权利。欧洲人的态度往那里一摆,被欧洲人捧上台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①主席阿巴斯只好实事求是地说,巴立法委选举结果必须得到尊重,尽管阿巴斯在选举中也是输得心不甘、情不愿。
  哈马斯也很清楚,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急欲拔之而后快,如果找不到强有力的支持者,它根本活不下去,而中俄两国也可以通过支持哈马斯获得介入巴以问题的机会。中俄两国的上进心也让一直不敢大声说话的阿拉伯国家有了胆量。哈马斯获胜之后,伊斯兰国家纷纷表态欢迎哈马斯的胜出:
  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说,如果巴勒斯坦人民已经通过投哈马斯的票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我们就应该尊重这一结果,并给予哈马斯一个证实自己组建政府能力的机会。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说,不要对哈马斯关闭大门,……,给哈马斯一个机会吧。
  伊拉克议长哈吉姆·阿哈萨尼说,巴勒斯坦发生的事情是件好事,我们最终会认为哈马斯就是巴勒斯坦国的利库德的。
  伊朗总统内贾德说,伊朗对巴勒斯坦立法委选举结果表示欢迎。
  ……
  如果说伊朗这个美国死对头的态度美国还能勉强接受的话,那么美军占领下的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敢要求给哈马斯一个机会,并且把哈马斯跟利库德集团相提并论,可就太不象话了。
  哈马斯在立法委选举中获胜不久,俄罗斯总统普京就邀请哈马斯领导人访问莫斯科,还放风说准备向巴勒斯坦人出售武器。俄罗斯的邀请发出以后,以色列和美国马上要求俄罗斯给个说法,以色列还说,俄罗斯这样做不仅仅是扇了以色列一巴掌,也扇了西方国家一记耳光。结果被扇了一记耳光的法国人马上说,支持俄罗斯与哈马斯进行接触。以色列只好马上改口说,普京这是在背后向以色列捅刀子。这次没人再否定以色列了。
  为了防止哈马斯在执政党的位子上坐实,美以两国开始联手收拾哈马斯。美国国务院要求巴勒斯坦归还美国2005年提供的5000万美元援助资金,阿巴斯马上同意了美国方面的要求。美国政府做起事来有时候真是太不顾体面,一年前捐出去的钱还好意思要回来。在要帐的同时,美国国务卿赖斯还警告中东国家,不准向哈马斯提供援助,否则会招来大麻烦。以色列内阁也通过了对巴勒斯坦的一揽子限制规定,包括停止向巴当局返还每月税款、加强对巴勒斯坦人和货物运输穿越检查站的限制等,准备用经济手段整垮哈马斯。为了保证不出岔子,赖斯还亲自到中东跑了一趟,没想到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一点面子都不给,坚决不同意削减对巴勒斯坦的援助。赖斯失败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她访问中东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说服阿拉伯国家支持美国对他们的对头伊朗进行制裁,各个国家的领导人同样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甚至直截了当地对赖斯说,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伊朗在制造核武器。其实,就在赖斯访问中东前,伊朗宗教领袖刚刚下了命令,批准对敌人使用核武器。没有核武器怎么使用?
  沙特阿拉伯等逊尼派国家的确把伊朗当对头看,可是,跟那个已经拥有了原子弹的大对头以色列相比,伊朗这个小对头还不算太麻烦。伊朗拥有原子弹也是对以色列军事力量的一种平衡。2月底,欧盟宣布向巴勒斯坦看守政府提供1.2亿欧元的援助,用途嘛,向巴勒斯坦人提供直接的人道援助。
  哈马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饿死的。
  ①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是根据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达成的巴勒斯坦自治协议成立的一个阶段性、过渡性的自治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巴自治区内除外交、安全以外的所有民事。 5、打出来的中东英雄
  2006年6月25日凌晨,哈马斯下属的武装组织袭击了以色列境内靠近加沙地带的一个以军哨所,打死了2名以军士兵,绑架了19岁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随后,巴勒斯坦武装要求用沙利特交换在以色列监狱里关押的所有巴勒斯坦女囚犯和未满18岁的少年囚犯。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拒绝了巴武装组织的要求,并且要求他们48小时内必须放人,否则以色列国防军将采取行动。
  48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巴武装组织没有放人,奥尔默特下令,发起了代号为“夏雨”的军事行动。以军战机轰炸了加沙中部的主要桥梁和发电站,导致全城断电断水,巴勒斯坦人被集体惩罚了。两天后,“夏雨”军事行动进入第二阶段,以色列军队在扩大地面攻势的同时,还一口气逮捕了87名哈马斯高官。以色列借机搞垮哈马斯的意图彻底暴露了。
  加沙开始上演了最血腥最残酷的一幕:几个步兵营的以色列军士兵,在“梅卡瓦”主战坦克和“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配合下,与哈马斯武装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装备简陋的哈马斯武装人员哪是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国防军的对手?很快,哈马斯就陷入了绝境。
  就在这个哈马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朝鲜导弹试射事件发生了。朝鲜的导弹打出去之后,美国绵软的表现让奥尔默特心里直打鼓,穆斯林世界对以色列充满了仇恨,灭掉一个哈马斯容易,再冒出一个哈牛斯怎么办?如果美国能顶得住,那自然什么都好办,问题是美国根本强硬不起来,以色列开始瞻前顾后了。这时的情形被一名巴勒斯坦高层政治人物描述的很形象,哈马斯已经爬上了一棵非常高的树,不知道该怎么下来,奥尔默特和佩雷茨(以色列国防部长)也站在旁边的一棵树梢上,同样一筹莫展。
  7月12日,奥尔默特下树的机会来了。黎巴嫩真主党在黎以边境地区打死7名以军士兵,抓走了2名以军士兵。
  黎巴嫩真主党是黎巴嫩什叶派政治和军事组织,1982年6月在伊朗革命卫队的支持下成立,现任领导人是哈桑·纳斯鲁拉。真主党在中东和平问题上一向坚决反对和谈,认为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消灭以色列。真主党跟哈马斯是很有共同语言的,这一次真主党出手抓人就是为了替它的兄弟哈马斯解围。真主党抓人以后,哈马斯就说这是对它的支持,伊朗和叙利亚也站了出来,坚决地支持真主党。
  这场黎以冲突不是一场军事冲突,而是一场政治较量,这是各大国在争夺中东三大问题(巴以问题、伊拉克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的主导权。
  按照美国事先定好的计划,用台湾独立牵制住中国,用乌克兰和格鲁吉亚问题牵制住俄罗斯,然后就可以打伊朗了。想用台湾独立牵制中国就需要拖日本下水,否则台湾宣布独立后北京动武了日本却没有加入战场,仅凭台湾的军事力量是抵挡不住进攻的。为了测试日本是否愿意卷入可能的台海战场,朝鲜才进行了导弹试射,结果日本没有拦截。不光不拦截,以色列跟真主党开战以后,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在会见马英九时还说,日本是坚决反对台独的,两岸应维持和平现状,避免发生战事影响区域安定。日本躲事的做法完全打乱了美国的计划,牵制中国的想法落空了,打击伊朗的行动计划也就无法实施了。这一幕,奥尔默特自然是看在眼里,明在心里。既然美国不敢对伊朗下手,那他也不能对哈马斯赶尽杀绝,否则中俄两国肯定会收拾他。所以,真主党出手抓人以后,以色列立刻掉转了枪口,哈马斯顿时没了压力。
  对以色列来说,无论是哈马斯,还是真主党,都是死对头,最好是都除掉,可是现在中俄两国已经进场了,以色列投鼠忌器。中俄两国的意图是默认伊朗核问题升级,逼迫美国同意中国加入巴以和谈,这样中俄两国在中东的话语权将会有质的提升,不过,欧盟不希望看到这种结果,欧盟希望的是用伊朗核问题的升级来逼迫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对自己让步,而不希望中国插手巴以问题。在这场冲突中,中俄欧三方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各自的态度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别。
  以色列的强硬出手害苦了亲西方的黎巴嫩政府,因为以色列打击真主党的行动本身就是在侵略黎巴嫩。任何一个功能正常的政府在领土遭到侵略时都会派出部队抵抗,可黎巴嫩政府军居然一直在作壁上观。当兵的不保卫国土,这绝对算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奇了。法国也怕黎巴嫩政府倒了台,冲突开始以后就对以色列和真主党各打五十大板,既批评以色列空袭黎巴嫩南部的军事行动,也谴责真主党绑架以军士兵的行为。为了不至于面子上太难看,黎以冲突的第二天,黎巴嫩政府要求以色列立即全面停火,停止对黎巴嫩的入侵。美国总统布什拍着胸脯向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下保证,一定会拉住奥尔默特的手,阻止他继续打击黎巴嫩。奥尔默特也不是真的想打黎巴嫩,他痛恨的人是纳斯鲁拉,为了显显以色列人的脾气,以色列军队向一个可能藏有纳斯鲁拉的掩体扔下了23吨弹药!23吨弹药,1000个纳斯鲁拉要是在那里面也炸死了。
  逊尼派国家不希望看到黎巴嫩被真主党打造成一个什叶派国家,在冲突开始后也就没有支持真主党。沙特阿拉伯政府发表声明,要求各方区分合法的抵抗和不计后果的冒险行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发表联合声明,谴责不利于阿拉伯民族利益的冒险行为。很显然,三个逊尼派国家都在不点名地批评正在被以色列欺负着的真主党。
  以色列从冲突一开始就希望能把叙利亚拖进战场,以便一劳永逸的解决哈马斯、真主党和叙利亚三个死对头。不过,叙利亚是一个合法的国家,直接对它进行打击要冒很大的风险,需要美国派兵支持才行,受制于中俄两国的美国并不敢冒这个风险,以色列也就只好在心里暗暗发恨了。
  在让黎巴嫩倒退20年的叫嚣声中,以色列开始大打出手了。刚刚打了两天,一艘最先进的以色列“萨尔—5”型隐形护卫舰“标枪”号就被一枚真主党发射的导弹击中了,军舰严重受损。这艘军舰在中东地区的军舰中绝对是排得上号的,没想到被游击队给打残了。事后,一家名为“DEBKA档案”的以色列情报网站发表文章说,军舰是被一枚伊朗制造的C-802导弹击中的,这颗导弹是采用中国技术制造的。以色列的顾虑更多了。
  中国和俄罗斯顾及到逊尼派国家与什叶派国家的矛盾问题,也就都不好表态,不然就把逊尼派国家全得罪了。为了把中国拖下水,以色列空军轰炸了一个联合国观察站,4名联合国观察员被炸死,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杜兆宇。噩耗传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愤怒地说,这是蓄意攻击!
  北京也看透了以色列的心思,就把这件事放在联合国层面上处理了——虽然烈士是个中国人,可他也是联合国的观察员,他是代表联合国在以色列工作的。中国和俄罗斯拒不下水,真主党射向色列境内的导弹却是越打越远,奥尔默特心里更烦了。
  7月30日,以色列战机轰炸了黎巴嫩南部的加纳村,造成54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7名儿童。加纳惨案发生后,西尼乌拉政府受不了了,不得不出来强烈谴责以色列军队,说他们犯下了战争罪,本来赖斯还要飞贝鲁特的,西尼乌拉说,停火之前坚决不再见面了——死了这么多无辜的老百姓,黎巴嫩国防军却无所事事,西尼乌拉要是再去跟敌人的后台老板见面,不倒台才怪!
  以色列轰炸联合国观察站之后,就在联合国遭到了群殴,美国政府却昧着良心护短,坚决不允许通过任何谴责以色列的决议案,事情刚刚摁下去,以色列军队制造了加纳惨案。以色列的炸弹扔下去以后,为真主党炸出了民心,也把一直不希望真主党坐大的逊尼派国家全部赶到了真主党这一边。黎巴嫩驻联合国大使马穆德不得不警告美国,说如果黎巴嫩现在举行大选的话,真主党肯定会上台。一个执政的哈马斯就让美国政府如芒在背了,如果再把真主党打到了黎巴嫩执政党的位置上,那可就全赔进去了。为了扶起一个亲西方的黎巴嫩政府,死了一个哈里里,外加一场“雪松革命”,这么快就丢了实在不划算。美国政府不得不马上宣布,以色列同意停止轰炸黎巴嫩南部地区48小时。
  美国政府的确很有意思,在打仗的是以色列,人家不说停火它倒喊上了,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可惜的是,这一次奥尔默特很不服从指挥。其实这也不怪奥尔默特,刚刚打了一半,怎么能说不打就不打了呢?在真主党低头之前就停火,以后以色列在中东还怎么混?奥尔默特决定拿布什一把,他不但不停火,反而开始扩大地面行动规模。伊朗一看,布什要都低头了,你还张狂什么?马上呼吁伊斯兰国家向真主党提供武器援助。
  真主党的装备开始鸟枪换炮了。以色列国防军的“梅卡瓦”主战坦克连续地被真主党摧毁,以色列情报机构说,真主党使用的是俄制“Metis-M”型反坦克导弹。真主党又威胁说,要用导弹攻击特拉维夫,伊朗政府马上出面作证,他们曾经向真主党提供了能打到特拉维夫的“流星-2”导弹。
  8月5日,俄罗斯发表声明,要求中东立即实现停火,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黎巴嫩政府军终于加入了战场,开始与真主党协同作战,共同对抗以色列国防军了。6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开始了中东之行,依次访问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沙特五个中东国家,斡旋停火,联合国安理会也开始对美法两国提交的黎以停火决议草案进行磋商。接下来的几天里,以色列政府不断地宣布说要扩大地面攻击,力争“体面”地结束冲突。可是,以军面对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伤亡代价。13日,以军遭遇到以黎冲突以来伤亡最严重的一天,19人丧生、5人失踪,还有70多名以军士兵受伤。奥尔默特撑不住了。14日,黎以冲突结束,双方停火了。
  停火以后,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马上高呼,我们赢得了一场阿拉伯大国曾输掉的战争!对于这场冲突的胜利者,奥尔默特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是以军士兵赢得了所有的战斗。可惜的是,赢得战争的不是奥尔默特本人。奥尔默特很快就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  6、加沙困城
  
  为了搞垮哈马斯,美国政府从来是不放弃任何机会的。
  
  2006年11月,为了稳住东亚局势,美国希望把朝鲜重新请回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就是在这有求于中国的关键时候,以色列发动了“秋云”军事行动,对加沙北部的拜特哈嫩镇进行了攻击, 5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200多人被打伤,死伤者中有不少是妇女和儿童。以色列国防军的打法是既残暴,也不聪明,对着妇孺平民下手,只会越打仇恨越大,除非以色列军队能把阿拉伯人杀光了,否则永远别想结束冲突。
  
  此前,以色列对加沙近八个月的封锁已经严重打击了加沙地区的经济,当地的失业率高达50%,这次军事行动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是雪上加霜。
  
  以色列在这个时候发动军事行动,既有打散哈马斯民心的考虑,也是在替美国试探中国(甚至俄罗斯)是否愿意接受美国在朝鲜半岛方向的让步而放弃对哈马斯的支持,很快,以色列得到了回复。伊朗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伊斯兰革命卫队在演习中成功试射了多枚能携带核弹头“流星-3”型导弹。“流星-3”射程超过了2000公里,能覆盖以色列全境,以色列见势不妙,很快就结束了军事行动。
  
  这时,大了胆子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提出建议,由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召开新的中东和平会议,全面解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纷争。哈马斯马上说愿意接受阿盟的建议,随后阿盟就给哈马斯政府汇去了52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
  
  为了改变在中东的被动局面,美国政府开始力推北约“转型”。不过,布什这个老板当得太抠,既想雇人干活又不愿意给工钱,凭着红口白牙就让欧洲人替他卖命,这怎么可能呢?不过,布什的“转型”态度让欧洲人有了想象的空间。欧盟的代理人阿巴斯宣布,与哈马斯组建联合政府的谈判失败。美国一看有缝可钻,就默许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方面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这下子刺激了害怕在巴以问题上再被削弱发言权的欧洲人,阿巴斯又说话了,应该提前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选举。局势变得对美国有利一点了。
  
  2007年2月,美国政府冒冒失失地用肢解伊拉克逼迫中欧俄三方在中东让步,中欧俄三方迅速作出了回应,不仅以默许伊朗拥有核武器的态度进行反警告,还撮合哈马斯与法塔赫签署了组建联合政府的“麦加协议”。哈马斯和法塔赫在组建联合政府中最难解决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内政部长三大关键职位的人选问题上达成一致。
  
  3月17日,由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任总理的联合政府正式成立了。这时,美国故伎重演,奥尔默特说,为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以色列准备作出重大让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访问了中东并顺访了欧盟总部,希望能在欧盟的支持下介入巴以问题,结果又一次遭到了欧盟的拒绝。
  
  中俄两国马上加大了西进的力度,在宣布准备进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的同时,中俄两国联合其他上合成员全面封锁驻阿富汗美军的行动也即将完成了。美国在中亚和南亚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极需欧盟的配合。就在美国最为难的时候,欧盟来帮忙了,不过,欧盟不是在阿富汗伸的手,而是在巴勒斯坦。
  
  6月14日晚上,哈马斯武装人员在与法塔赫的冲突中占领了加沙。单纯从巴勒斯坦内部看,哈马斯和法塔赫这一轮冲突的根源在于争夺加沙的控制权。在沙龙政府被迫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并在2005年9月结束了对加沙的军事占领之后,一直坚持武装斗争的哈马斯认为迫使以色列完全撤离加沙是他们的功劳,就开始谋求对加沙的控制权。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则下令在加沙全面部署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禁止任何武装人员携带武器上街,这就引起了哈马斯的严重不满,双方冲突不断。
  
  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在巴勒斯坦自治以后就一直掌控在阿拉法特手中,巴勒斯坦内政部没有权利调动这支部队,阿拉法特逝世以后,阿巴斯继承了这一权力。在法塔赫执政时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倒也不是问题,可哈马斯上台以后就不行了。哈马斯多次要求阿巴斯把安全部队的管辖权交出来,阿巴斯拒不交权。哈马斯就以维护加沙治安的名义另外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安全部队,阿巴斯却宣布这支部队是非法的,考虑到发生内战的危险,阿巴斯没敢取缔这支部队。
  
  达成“麦加协议”的时候,哈马斯和法塔赫各退一步,负责安全事务的内政部长由独立人士哈尼·卡瓦斯迈担任。从道理上讲,巴安全部队是归内政部长管理的,可两支安全部队都不买卡瓦斯迈的帐,不仅如此,阿巴斯还任命达赫兰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架空了卡瓦斯迈。有职无权的卡瓦斯迈很快就干不下去了,只好递交辞呈。你能做初一,我就做十五。哈尼亚马上接受了卡瓦斯迈的辞职,并以总理身份兼任了内政部长,随后就把哈马斯手下的安全部队扩编到了5600人。两边的矛盾不激化是不可能了。
  
  6月9日,两支安全部队在加沙爆发了严重冲突,造成30多人伤亡。三天后,法塔赫宣布暂时退出民族联合政府,直至双方内斗结束。6月14日,在两派的武装冲突中,哈马斯夺取了加沙控制权,随后,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联合政府,任命法耶兹为紧急政府总理。
  
  拿下加沙以后,哈马斯马上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加沙城根本不是他们打下来的,而是阿巴斯命令他的部队从加沙撤退后将控制权送给哈马斯的,这不仅造成了哈马斯强行占领加沙的假象,还把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裂开来。回过味来的哈马斯领导人马上出来道歉,承认占领加沙是个错误,并说他们不会在加沙地带建国家。可是,抓住了机会的阿巴斯怎么肯轻易饶恕他们?
  
  6月19日,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在拉姆安拉举行会议,阿巴斯在会上发表讲话,严厉谴责哈马斯用武力控制加沙是一场政变,说哈马斯企图在加沙另建国家,破坏巴勒斯坦人民独立的希望,还说哈马斯要暗杀他。说哈马斯想夺取加沙的控制权的确是真的,可要说哈马斯搞政变就没有道理了,哈马斯本身就是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执政党,再政变又能变出什么来?到天上当玉皇大帝吗?人家信奉的是安拉。相比之下,阿巴斯倒象是贼喊捉贼,不然他那么着急地解散联合政府组建紧急政府干什么呢?
  
  阿巴斯组建了巴勒斯坦紧急政府以后,巴勒斯坦就出现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分治的局面。美以两国宣布承认了阿巴斯的临时政府,美国取消了从哈马斯上台后开始执行地对巴勒斯坦的制裁措施,恢复了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以色列则归还了之前扣留的4亿美元税款,同时取消了对西岸人员与货物流通的限制。从美以两国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它们是想通过支持阿巴斯来压垮哈马斯。随后,欧盟和阿盟也对阿巴斯表示了支持,中国和俄罗斯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跟着支持。以色列开始围困加沙了,哈马斯和加沙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跟着加沙人民过苦日子的还有美国总统布什。想一想吧,强大到天下无敌的美国和强大到中东无敌的以色列居然沦落到了只能依靠耍小手腕来困死弱小的哈马斯的地步,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以前,在巴以问题上美国是不需要看阿拉伯人的脸色的,谁敢不听话让以色列一打就完事了,可世道变了,中国和俄罗斯都在盯着美国和以色列,都想借着替阿拉伯人说话的机会在巴以问题上表现一下。所以,在阿拉伯人反对哈马斯占领加沙之后,就该轮到布什在巴以问题上做点成绩出来了。阿拉伯国家是支持阿巴斯的合法地位,可它们也声明支持巴立法委员会的合法地位,巴立法委员会是在哈马斯控制下的,也就是说,阿拉伯国家依然没有抛弃哈马斯。
  
  这也正合了欧盟的心意。欧盟让自己的代理人阿巴斯配合着美国和以色列困住了哈马斯之后,就是希望再借着中俄两国的力量逼美国拿出一个让阿拉伯人高兴的中东和平方案来。一旦美国拿出了这样的方案,那功劳就得记得欧盟头上了,有了功劳之后,欧盟就可以推动石油欧元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不是在帮美国的忙,而是在趁火打劫。
  
  加沙困城之前,美国已深陷伊拉克泥潭,伊朗的核进度也是突飞猛进,上合对驻阿美军的包围也快完成了,安倍晋三更是大搞强势外交,对着布什大玩“胡萝卜加大棒”,中国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也想要借哈马斯之力插手巴以问题,中国的想法也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相当大程度的支持。巴以问题事关石油美元的生死存亡,是美国必须要守住的一道防线。欧盟帮助美国困住了哈马斯,暂时堵住了中国插手巴以问题的口子,阿拉伯国家也就暂时接受了现实,对阿巴斯表示了支持。但是,在支持阿巴斯的背后,是美国必须拿出一个让阿盟满意的和平方案出来——既然你们不喜欢哈马斯用武力夺回土地,那是不是应该让阿巴斯和奥尔默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呢?如果美国和以色列做不到,欧盟随时可以借助中俄两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转而要求给加沙解围,因为哈马斯已经为占领加沙的事认过错了。三年后的土耳其救援船事件,就是欧盟准备重新放出哈马斯的动作。
  
  让阿拉伯国家满意的和平方案必将是让以色列放血的方案,这对布什来说绝对是个大麻烦,因为犹太人实在不好惹。在美国,犹太人只有600万,可他们掌握着美国的钱袋子,控制着美国的媒体,左右着美国的舆论,没有一个美国政治家愿意去惹犹太人不高兴。美国前总统卡特就说过一句话,“我宁可政治自杀,也不愿意得罪以色列”。布什自然心里也有数。但是,美国现在是在伊拉克泥潭里被拖住,在伊朗核问题上被顶住,在阿富汗战场上被困住,在朝鲜核问题上被压住,在巴以问题上又被挤住,不让以色列放血,他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7、安纳波利斯的承诺
  这是一场复杂的较量。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以虚拟经济为主的美国和欧盟的实力被大为削弱,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受到的影响却要小得多,靠着卖石油过日子的俄罗斯随着油价的节节攀升底气也越来越足了。借着美国实力严重下滑的机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美武装加大了对抗的力度,美国的负担变得更沉重了。从经济层面讲,曾经富裕的美国和欧盟两方的日子远不如中国和俄罗斯好过。
  从政治层面看,美国就更加艰难了。在伊朗核问题、中东和平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上,美国全都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联手作战的中欧俄三方却要主动得多。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仍然是想方设法在联合国拿到一份有效的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的决议案。但是,美国再也没有能力单凭一家之力迎战三家了。美国决定拉一个帮手,这个帮手就是欧盟。
  美国希望欧盟同意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不要在伊拉克添乱,增兵阿富汗。美国的要求欧盟当然是可以答应的,国际政治本身就是交易嘛,只要给的好处足够多,没有什么不可以谈判。眼下欧盟也有三件大事要赶着办:一是美国能逼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让欧盟在巴以问题上能实实在在地增加发言权,以利于欧盟在中东的渗透;二是通过可以实现欧盟政治统一的《里斯本条约》,过去由于美国捣乱,欧盟想借以实现政治统一的《欧盟宪法条件》最终流产了;三是允许科索沃独立,挤出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大国之间搞对抗,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力量是后盾,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什么都是假的。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将其转换为全球斗争中的政治优势。有了政治上的优势,就可以助推经济上的更大发展。当然了,发展军事力量的前提是量力而行,为了发展军事力量而拖垮国内经济的做法与只发展经济不发展军事力量一样,都是不可取的。欧盟就是吃了军事力量太薄弱的亏,才成为了中俄欧美四家中最弱的一家,尽管它的经济实力不比美国差。欧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补上这块短板,它才想尽快通过《里斯本条约》,实现欧盟的政治统一,进而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
  欧盟的弱势地位也是美国愿意与它合作的原因,因为与弱者合作的成本最低。美欧双方各有三个麻烦需要对方的配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欧盟的弱势,也决定了它在寻求合作时是态度最积极的一方。为了能与美国合作,欧盟先后两次表示自己的诚意:一是在2007年6月份配合着以色列困住了哈马斯,二是在2007年9月份会见达赖,以此彰显欧美之间共同拥有的普世价值观。欧盟积极合作的态度也带有负作用,就是给了美国砍价的底气。
  哈马斯被困住以后,巴以问题暂时可以缓一缓了,为了能通过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案,美国开始发力了:
  7月底,美国国会审计机构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说美国援助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的19万支枪去向不明。土耳其人马上说,枪都到了库尔德工人党手里了,他们越境袭击土耳其时用的就是美国发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枪。美国发出了要将伊拉克彻底搞乱的信号,威逼害怕中东大乱的中东国家让步。这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出了大麻烦。俄罗斯代表拉赫马宁突然说朝鲜可能要再次试射导弹,刚刚收下了5万吨重铀援助的朝鲜接着就提出要求,在进一步实施弃核行动之前,美国应该先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掉。看来,美国如果不让步,朝鲜真要再次试射导弹了。安倍晋三政府却在继续对中国示好,说不会在日本战败纪念日(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希望的是美国政府能在人质问题上逼朝鲜表示一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指望日本在东亚配合美国了。
  在东亚被拽住了一条胳膊的布什又在中东开出一个战场,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准备对伊朗动武。内贾德毫无惧色,反而拉高调门说伊朗已经成为一个“核国家”了。美国国防部则摆出了打击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对伊朗进行战争警告。在威胁打击伊朗的同时,美国还抛出了制裁伊朗的方案,希望能用打击伊朗逼出一个制裁方案来。美国很清楚,制裁伊朗的关键在于中国和欧盟的点头,这两家都能从经济上保障伊朗的稳定。
  为了逼中国低头,台湾岛内开始闹“台独”:陈水扁叫嚣台湾要“独立”,施德明带着红衫军又要上街“倒扁”。布什则大耍两面手腕:一边坚决反对台独,一边卖反潜机和防空导弹给台湾,力逼中国同意制裁伊朗。
  9月10日,陈水扁正式表态,公投绑大选;
  9月11日,国台办强烈警告陈水扁,必须为自己的挑衅承担后果;
  9月12日,生怕被拖进战场的安倍晋三宣布辞职。美国的东亚战线溃败了。
  这期间,美军在伊拉克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美国国内要求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反美武装的力量也越来越壮大,布什最焦头烂额的时候,驻伊英军却连个招呼都没打就撤出了巴士拉,把美军的后勤补给通道扔给了伊拉克反美武装。英国人很会选时候,早不撤晚不撤,偏偏“三天闪电作战计划”出炉的时候撤,分明是在说英国是坚决反对打伊朗的。德国政府也宣布,不支持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要打就打吧,谁也吓不着。
  欧盟的不配合让美国变得更加疯狂。9月底,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肢解伊拉克决议案,美国准备彻底搞乱中东了。这时,乱上加乱的叙利亚核问题又冒了出来。
  根据以色列抓到的现形,叙利亚搞研究用的核材料是朝鲜提供的。巧得是,叙利亚是俄罗斯的小兄弟,朝鲜是中国的小兄弟。按照美国划下的红线,在中东不允许出现核竞赛,朝鲜也不准进行核扩散,现在,叙利亚和朝鲜双双越过了红线。但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中东的麻烦,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作出了连续的让步,不仅对朝鲜援助了5万吨重铀,还被迫允许乌拉尔牌原油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让普京政府一年多赚40亿美元。现在美国哪有能力打击朝鲜,又哪里敢再惹普京不开心?所以,面对着过了红线的叙利亚,切尼、盖茨、赖斯轮翻出来指责威胁,就是不敢动手。
  为了能顶住叙利亚核问题,美国剑走偏锋,缅甸爆发了“番红花革命”。9月24日,缅甸仰光的僧侣们走上街头,带着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游行人数超过了十万。这次示威活动是从9月18日开始的,最初是要求民生物资价格合理化,发展到最后变成了要求释放昂山素季的颜色革命。一开始还对僧人游行持容让态度的缅甸军政府不得不派出两个师的部队开进仰光,并宣布实行宵禁,这才稳住了局势。民主的“教师爷”美国政府出场了。布什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缅甸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并且要求中国跟进,还说要在联合国修理缅甸。
  美国的算盘也够精的。缅甸颜色革命之前,默克尔刚刚代表欧洲人会见了达赖,展示了一下与美国的共同价值观。布什马上用制裁缅甸对欧洲人要价了:真的打算跟我一伙?制裁缅甸表示一下诚意如何?不过,欧洲人也不是善茬:如果你支持科索沃独立的话,我可以考虑!
  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邦,又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如果出现一个亲美的政府,中国的国家安全马上就成了大问题。所以,任何不利于缅甸局势稳定的提案,中国都会在联合国毫不犹豫地否决掉。欧盟支持美国有什么用?在科索沃问题里面有俄罗斯的利益,现在一个叙利亚核问题还搞不定,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又被俄罗斯逼得团团转,美国哪里还有能力再去开辟一个战场跟俄罗斯较量?就这样,双方没有谈拢。结果就是在联合国通过了一份被中国做了大幅修改的决议案。缅甸问题暂时被压下了。
  叙利亚核问题的出现非常合欧盟的胃口。这个以乱制乱的法子,正好可以用来回击美国三分伊拉克,搞乱中东的警告。大家可以看一下,究竟是中东核竞赛可怕,还是肢解伊拉克可怕。接下来的事实就是肢解伊拉克的事情被压了下去。
  美国一后退,叙利亚核问题引发的第二个作用又出来了,土耳其开始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了。在中东,有库尔德问题的国家共有三个,伊朗、叙利亚和土耳其。伊朗一直在大搞铀浓缩,核技术是高歌猛进,叙利亚现在也有了搞核研究的迹象,只有土耳其没动静了。两个搞出核问题的国家美国都收拾不了的事实让土耳其政府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是不是土耳其也可以搞一点核研究,作为对付库尔德问题的筹码?
  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隔着地中海与非洲遥遥相望,又是欧洲人进出中东的门口,一直是中俄欧各方竭力拉拢的对象,关键时刻根本不用担心没人护着它。美国过去也一直在大力争取土耳其,以便卡死欧洲人进出中东的陆上通道,美国在这个时候把库尔德问题弄出来引向土耳其是无计可施不得不为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叙利亚核问题冒出来了。
  看到美国在叙利亚核问题冒出之后不得不在伊拉克问题上让步,土耳其人果断出手,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如果美国敢阻挡它,它也可以学习伊朗好榜样!一旦土耳其真干上了,那中东核竞赛就挡不住了。所以,土耳其人炮轰库尔德武装之后,美国色厉内荏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
  在伊拉克,只有库尔德人是美国的盟友,美国想搞乱伊拉克也得靠库尔德人。可在土耳其政府对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武装进行炮击以后,美国居然保护不了他们!库尔德武装找土耳其政府的麻烦的确与他们想建立“库尔德斯坦国”有关系,但是,在这最敏感的时候出手有没有美国人挑唆的成分呢?至少有两个事实是不能否认的:一是美国丢失的那19万条枪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库尔德武装的手里,二是在叙利亚核问题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美国国会要通过引起土耳其政府强烈不满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前身)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屠杀”的议案。而且,就在土耳其政府一边警告美国众议院不要通过“种族屠杀”议案一边请求土耳其议会批准对库尔德武装发动越境打击时,美国政府再三要求土耳其不要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库尔德武装,并且变脸称土耳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结合这些事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就在土耳其准备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的时候,普京飞到了德黑兰。普京在德黑兰说,绝不允许任何人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随后,普京又参加了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峰会上,俄罗斯成功地拉拢了伊朗、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取得了在与美国争夺里海能源过程中的又一重大胜利。获胜之后的俄罗斯马上说会保证欧洲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撕扯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普京访问伊朗无疑让某些人牙关咬碎,否则怎么会传出有人要在德黑兰暗杀普京的消息呢?
  美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进攻套路了。
  10月25日,美国宣布对包括伊朗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同时,美国对欧盟示好,在巴以问题上摆出准备让步的姿态,又假惺惺地让约旦国王邀请中国介入巴以问题,希望换来中欧两方的制裁伊朗。当然,陈水扁的“台独”脚步一点也没有放慢,美国搞乱巴基斯坦通道的动作也没有减少,一软一硬的两面手法一向是这么玩的。
  不过,美国并没有给俄罗斯半点好处。既然不给好处,那俄罗斯也就没必要讲客气了。俄罗斯很快就在格鲁吉亚出手了。11月1日,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暴发了大规模示威活动,由10个政党及运动组成的反对派力量要求在2008年4月份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并要求萨卡什维利辞职,在格鲁吉亚废除总统制。随后,示威活动越闹越大,11月6日发展到数千名示威者包围国会大厦,并要求萨卡什维利辞职。
  格鲁吉亚出现大规模示威活动,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通过“玫瑰革命”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没有给国内老百姓带来好处,而且执政不力,政府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导致民心大失。外因自然是俄罗斯在推波助澜,想借美国陷入被动的机会搞垮这个亲美政府。
  11月7日,急火攻心的萨卡什维利宣布首都第比利斯进入紧急状态。萨卡什维利又指控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大使馆的3名外交官涉嫌参与这次反对党示威抗议,并将他们3人驱逐出境。俄罗斯也没讲客气,马上驱逐了3名格鲁吉亚外交官作为回敬。第二天,萨卡什维利不得不作出让步,宣布明年1月提前大选。半个月后,紧急状态解除。
  在萨卡什维利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之前,还有一个国家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与萨卡什维利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差不多,穆沙拉夫这么做也是因为受够了外国势力折腾。
  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对中国作出让步的同时,却狠命地折腾穆沙拉夫,企图把巴基斯坦彻底搞乱。穆沙拉夫一怒之下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抓了大批的亲美派,美国最后只能接受现实了。
  在欧洲人目睹了美国在巴基斯坦通道上的无能为力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伊朗核问题报告就出来了。美国最想要的是伊朗搞铀浓缩是出于军事目的的结论,以此作为制裁伊朗的证据,为了逼巴拉迪写进这一结论,以色列一个劲地嚷着要求巴拉迪下课。可巴拉迪的报告里写的是伊朗跟原子能机构比较配合,就不是不太主动。
  报告出来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质问巴拉迪:伊朗出于军事目的才去搞铀浓缩的结论呢?这个可以有!
  巴拉迪说:这个……真没有!
  美国政府急了: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吗?内贾德都说伊朗是“核国家”了!难道“核国家”不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吗?
  巴拉迪说:也许是种核桃树的国家呢?
  ……
  内贾德高兴了,拿着巴拉迪的报告要求美国道歉,说美国过去一直在冤枉伊朗,伊朗是清白的,是纯洁的,是善良的,巴拉迪的报告可以作证,巴青天哪……
  巴拉迪的报告到底符合不符合事实呢?中国外交部的评价是:比较客观专业!
  到这时为止,美国所能动用的棋子全部被钉住了:用肢解伊拉克威胁欧盟和阿盟的动作失败了,巴基斯坦的亲美派被穆沙拉夫抓了个精光,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被逼得宣布提前举行大选,新上台的福田康夫高呼安倍路线不可逆转,缅甸颜色革命没能掀起浪花来,朝鲜核问题上不得不再三让步,欧盟还在催着要求科索沃独立,北京突然把已经走在半道上的准备访问香港的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挡了回去,南京和广州两大军区还在举行跨战区军事演习准备打仗。
  更可气的是,处在局势漩涡之中的穆沙拉夫居然有心情和时间飞到了沙特一游,伊朗更是我行我素,内贾德一边誓言绝不妥协,一边继续坚持铀浓缩。这可叫美国如何是好?
  为了给自己让出腾挪的空间来,美国不得不后退一大步。11月27日,安纳波利斯和会召开了。以此为标志,中断了七年的巴以和谈重启了。几个月的拳打脚踢下来,终于把美国逼得同意让以色列坐到谈判桌前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这次峰会本身并没有达成任何成果,仅仅是美国作出了一个承诺:用一年的时间通过谈判来完成巴勒斯坦建国的目标。
  也许有人感觉美国并没有失去什么,不过是一个空口许诺而已,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过去,以色列时时威胁中东国家,现在,以色列被迫坐下来谈判,谈判的内容是以色列应该怎样作出让步。这本身就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由攻势转为了守势,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相互地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这时起,中东国家对抗美国的胆量更大了。
  在美国的主导下,用一年时间解决巴以问题自然是不可能的。一年之后,安纳波利斯的承诺没有能够兑现,美国的麻烦马上就来了。2008年12月底,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首脑会议上,各国首脑决定,准备发行单一货币“海元”。
  这不是在挖石油美元的祖坟吗?
6、加沙困城
  
  为了搞垮哈马斯,美国政府从来是不放弃任何机会的。
  
  2006年11月,为了稳住东亚局势,美国希望把朝鲜重新请回六方会谈的谈判桌。就是在这有求于中国的关键时候,以色列发动了“秋云”军事行动,对加沙北部的拜特哈嫩镇进行了攻击, 50多名巴勒斯坦人被打死,200多人被打伤,死伤者中有不少是妇女和儿童。以色列国防军的打法是既残暴,也不聪明,对着妇孺平民下手,只会越打仇恨越大,除非以色列军队能把阿拉伯人杀光了,否则永远别想结束冲突。
  
  此前,以色列对加沙近八个月的封锁已经严重打击了加沙地区的经济,当地的失业率高达50%,这次军事行动对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来说是雪上加霜。
  
  以色列在这个时候发动军事行动,既有打散哈马斯民心的考虑,也是在替美国试探中国(甚至俄罗斯)是否愿意接受美国在朝鲜半岛方向的让步而放弃对哈马斯的支持,很快,以色列得到了回复。伊朗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伊斯兰革命卫队在演习中成功试射了多枚能携带核弹头“流星-3”型导弹。“流星-3”射程超过了2000公里,能覆盖以色列全境,以色列见势不妙,很快就结束了军事行动。
  
  这时,大了胆子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提出建议,由阿拉伯国家、以色列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召开新的中东和平会议,全面解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纷争。哈马斯马上说愿意接受阿盟的建议,随后阿盟就给哈马斯政府汇去了5200万美元的经济援助。
  
  为了改变在中东的被动局面,美国政府开始力推北约“转型”。不过,布什这个老板当得太抠,既想雇人干活又不愿意给工钱,凭着红口白牙就让欧洲人替他卖命,这怎么可能呢?不过,布什的“转型”态度让欧洲人有了想象的空间。欧盟的代理人阿巴斯宣布,与哈马斯组建联合政府的谈判失败。美国一看有缝可钻,就默许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方面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巴以和平人士研讨会”。这下子刺激了害怕在巴以问题上再被削弱发言权的欧洲人,阿巴斯又说话了,应该提前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和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选举。局势变得对美国有利一点了。
  
  2007年2月,美国政府冒冒失失地用肢解伊拉克逼迫中欧俄三方在中东让步,中欧俄三方迅速作出了回应,不仅以默许伊朗拥有核武器的态度进行反警告,还撮合哈马斯与法塔赫签署了组建联合政府的“麦加协议”。哈马斯和法塔赫在组建联合政府中最难解决的财政部长、外交部长和内政部长三大关键职位的人选问题上达成一致。
  
  3月17日,由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任总理的联合政府正式成立了。这时,美国故伎重演,奥尔默特说,为了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以色列准备作出重大让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访问了中东并顺访了欧盟总部,希望能在欧盟的支持下介入巴以问题,结果又一次遭到了欧盟的拒绝。
  
  中俄两国马上加大了西进的力度,在宣布准备进行“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的同时,中俄两国联合其他上合成员全面封锁驻阿富汗美军的行动也即将完成了。美国在中亚和南亚地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极需欧盟的配合。就在美国最为难的时候,欧盟来帮忙了,不过,欧盟不是在阿富汗伸的手,而是在巴勒斯坦。
  
  6月14日晚上,哈马斯武装人员在与法塔赫的冲突中占领了加沙。单纯从巴勒斯坦内部看,哈马斯和法塔赫这一轮冲突的根源在于争夺加沙的控制权。在沙龙政府被迫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并在2005年9月结束了对加沙的军事占领之后,一直坚持武装斗争的哈马斯认为迫使以色列完全撤离加沙是他们的功劳,就开始谋求对加沙的控制权。法塔赫领导人阿巴斯则下令在加沙全面部署巴勒斯坦安全部队,禁止任何武装人员携带武器上街,这就引起了哈马斯的严重不满,双方冲突不断。
  
  巴勒斯坦安全部队在巴勒斯坦自治以后就一直掌控在阿拉法特手中,巴勒斯坦内政部没有权利调动这支部队,阿拉法特逝世以后,阿巴斯继承了这一权力。在法塔赫执政时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倒也不是问题,可哈马斯上台以后就不行了。哈马斯多次要求阿巴斯把安全部队的管辖权交出来,阿巴斯拒不交权。哈马斯就以维护加沙治安的名义另外组建了一支3000多人的安全部队,阿巴斯却宣布这支部队是非法的,考虑到发生内战的危险,阿巴斯没敢取缔这支部队。
  
  达成“麦加协议”的时候,哈马斯和法塔赫各退一步,负责安全事务的内政部长由独立人士哈尼·卡瓦斯迈担任。从道理上讲,巴安全部队是归内政部长管理的,可两支安全部队都不买卡瓦斯迈的帐,不仅如此,阿巴斯还任命达赫兰担任国家安全顾问,架空了卡瓦斯迈。有职无权的卡瓦斯迈很快就干不下去了,只好递交辞呈。你能做初一,我就做十五。哈尼亚马上接受了卡瓦斯迈的辞职,并以总理身份兼任了内政部长,随后就把哈马斯手下的安全部队扩编到了5600人。两边的矛盾不激化是不可能了。
  
  6月9日,两支安全部队在加沙爆发了严重冲突,造成30多人伤亡。三天后,法塔赫宣布暂时退出民族联合政府,直至双方内斗结束。6月14日,在两派的武装冲突中,哈马斯夺取了加沙控制权,随后,阿巴斯宣布解散民族联合政府,任命法耶兹为紧急政府总理。
  
  拿下加沙以后,哈马斯马上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加沙城根本不是他们打下来的,而是阿巴斯命令他的部队从加沙撤退后将控制权送给哈马斯的,这不仅造成了哈马斯强行占领加沙的假象,还把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分裂开来。回过味来的哈马斯领导人马上出来道歉,承认占领加沙是个错误,并说他们不会在加沙地带建国家。可是,抓住了机会的阿巴斯怎么肯轻易饶恕他们?
  
  6月19日,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在拉姆安拉举行会议,阿巴斯在会上发表讲话,严厉谴责哈马斯用武力控制加沙是一场政变,说哈马斯企图在加沙另建国家,破坏巴勒斯坦人民独立的希望,还说哈马斯要暗杀他。说哈马斯想夺取加沙的控制权的确是真的,可要说哈马斯搞政变就没有道理了,哈马斯本身就是通过民主选举出来的执政党,再政变又能变出什么来?到天上当玉皇大帝吗?人家信奉的是安拉。相比之下,阿巴斯倒象是贼喊捉贼,不然他那么着急地解散联合政府组建紧急政府干什么呢?
  
  阿巴斯组建了巴勒斯坦紧急政府以后,巴勒斯坦就出现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分治的局面。美以两国宣布承认了阿巴斯的临时政府,美国取消了从哈马斯上台后开始执行地对巴勒斯坦的制裁措施,恢复了对巴勒斯坦的经济援助;以色列则归还了之前扣留的4亿美元税款,同时取消了对西岸人员与货物流通的限制。从美以两国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它们是想通过支持阿巴斯来压垮哈马斯。随后,欧盟和阿盟也对阿巴斯表示了支持,中国和俄罗斯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只能跟着支持。以色列开始围困加沙了,哈马斯和加沙老百姓的日子更苦了。
  
  跟着加沙人民过苦日子的还有美国总统布什。想一想吧,强大到天下无敌的美国和强大到中东无敌的以色列居然沦落到了只能依靠耍小手腕来困死弱小的哈马斯的地步,还有比这更悲哀的事情吗?以前,在巴以问题上美国是不需要看阿拉伯人的脸色的,谁敢不听话让以色列一打就完事了,可世道变了,中国和俄罗斯都在盯着美国和以色列,都想借着替阿拉伯人说话的机会在巴以问题上表现一下。所以,在阿拉伯人反对哈马斯占领加沙之后,就该轮到布什在巴以问题上做点成绩出来了。阿拉伯国家是支持阿巴斯的合法地位,可它们也声明支持巴立法委员会的合法地位,巴立法委员会是在哈马斯控制下的,也就是说,阿拉伯国家依然没有抛弃哈马斯。
  
  这也正合了欧盟的心意。欧盟让自己的代理人阿巴斯配合着美国和以色列困住了哈马斯之后,就是希望再借着中俄两国的力量逼美国拿出一个让阿拉伯人高兴的中东和平方案来。一旦美国拿出了这样的方案,那功劳就得记得欧盟头上了,有了功劳之后,欧盟就可以推动石油欧元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欧盟不是在帮美国的忙,而是在趁火打劫。
  
  加沙困城之前,美国已深陷伊拉克泥潭,伊朗的核进度也是突飞猛进,上合对驻阿美军的包围也快完成了,安倍晋三更是大搞强势外交,对着布什大玩“胡萝卜加大棒”,中国在俄罗斯的支持下也想要借哈马斯之力插手巴以问题,中国的想法也得到了阿拉伯国家相当大程度的支持。巴以问题事关石油美元的生死存亡,是美国必须要守住的一道防线。欧盟帮助美国困住了哈马斯,暂时堵住了中国插手巴以问题的口子,阿拉伯国家也就暂时接受了现实,对阿巴斯表示了支持。但是,在支持阿巴斯的背后,是美国必须拿出一个让阿盟满意的和平方案出来——既然你们不喜欢哈马斯用武力夺回土地,那是不是应该让阿巴斯和奥尔默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呢?如果美国和以色列做不到,欧盟随时可以借助中俄两国和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转而要求给加沙解围,因为哈马斯已经为占领加沙的事认过错了。三年后的土耳其救援船事件,就是欧盟准备重新放出哈马斯的动作。
  
  让阿拉伯国家满意的和平方案必将是让以色列放血的方案,这对布什来说绝对是个大麻烦,因为犹太人实在不好惹。在美国,犹太人只有600万,可他们掌握着美国的钱袋子,控制着美国的媒体,左右着美国的舆论,没有一个美国政治家愿意去惹犹太人不高兴。美国前总统卡特就说过一句话,“我宁可政治自杀,也不愿意得罪以色列”。布什自然心里也有数。但是,美国现在是在伊拉克泥潭里被拖住,在伊朗核问题上被顶住,在阿富汗战场上被困住,在朝鲜核问题上被压住,在巴以问题上又被挤住,不让以色列放血,他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7、安纳波利斯的承诺
  这是一场复杂的较量。
  次贷危机爆发以后,以虚拟经济为主的美国和欧盟的实力被大为削弱,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受到的影响却要小得多,靠着卖石油过日子的俄罗斯随着油价的节节攀升底气也越来越足了。借着美国实力严重下滑的机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美武装加大了对抗的力度,美国的负担变得更沉重了。从经济层面讲,曾经富裕的美国和欧盟两方的日子远不如中国和俄罗斯好过。
  从政治层面看,美国就更加艰难了。在伊朗核问题、中东和平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和朝鲜核问题上,美国全都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联手作战的中欧俄三方却要主动得多。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仍然是想方设法在联合国拿到一份有效的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的决议案。但是,美国再也没有能力单凭一家之力迎战三家了。美国决定拉一个帮手,这个帮手就是欧盟。
  美国希望欧盟同意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不要在伊拉克添乱,增兵阿富汗。美国的要求欧盟当然是可以答应的,国际政治本身就是交易嘛,只要给的好处足够多,没有什么不可以谈判。眼下欧盟也有三件大事要赶着办:一是美国能逼以色列在巴以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让欧盟在巴以问题上能实实在在地增加发言权,以利于欧盟在中东的渗透;二是通过可以实现欧盟政治统一的《里斯本条约》,过去由于美国捣乱,欧盟想借以实现政治统一的《欧盟宪法条件》最终流产了;三是允许科索沃独立,挤出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大国之间搞对抗,经济实力是基础,军事力量是后盾,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什么都是假的。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将其转换为全球斗争中的政治优势。有了政治上的优势,就可以助推经济上的更大发展。当然了,发展军事力量的前提是量力而行,为了发展军事力量而拖垮国内经济的做法与只发展经济不发展军事力量一样,都是不可取的。欧盟就是吃了军事力量太薄弱的亏,才成为了中俄欧美四家中最弱的一家,尽管它的经济实力不比美国差。欧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补上这块短板,它才想尽快通过《里斯本条约》,实现欧盟的政治统一,进而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
  欧盟的弱势地位也是美国愿意与它合作的原因,因为与弱者合作的成本最低。美欧双方各有三个麻烦需要对方的配合,双方合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欧盟的弱势,也决定了它在寻求合作时是态度最积极的一方。为了能与美国合作,欧盟先后两次表示自己的诚意:一是在2007年6月份配合着以色列困住了哈马斯,二是在2007年9月份会见达赖,以此彰显欧美之间共同拥有的普世价值观。欧盟积极合作的态度也带有负作用,就是给了美国砍价的底气。
  哈马斯被困住以后,巴以问题暂时可以缓一缓了,为了能通过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案,美国开始发力了:
  7月底,美国国会审计机构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说美国援助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的19万支枪去向不明。土耳其人马上说,枪都到了库尔德工人党手里了,他们越境袭击土耳其时用的就是美国发给伊拉克安全部队的枪。美国发出了要将伊拉克彻底搞乱的信号,威逼害怕中东大乱的中东国家让步。这时,正在进行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出了大麻烦。俄罗斯代表拉赫马宁突然说朝鲜可能要再次试射导弹,刚刚收下了5万吨重铀援助的朝鲜接着就提出要求,在进一步实施弃核行动之前,美国应该先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掉。看来,美国如果不让步,朝鲜真要再次试射导弹了。安倍晋三政府却在继续对中国示好,说不会在日本战败纪念日(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安倍希望的是美国政府能在人质问题上逼朝鲜表示一下,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指望日本在东亚配合美国了。
  在东亚被拽住了一条胳膊的布什又在中东开出一个战场,美国向以色列提供了3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准备对伊朗动武。内贾德毫无惧色,反而拉高调门说伊朗已经成为一个“核国家”了。美国国防部则摆出了打击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对伊朗进行战争警告。在威胁打击伊朗的同时,美国还抛出了制裁伊朗的方案,希望能用打击伊朗逼出一个制裁方案来。美国很清楚,制裁伊朗的关键在于中国和欧盟的点头,这两家都能从经济上保障伊朗的稳定。
  为了逼中国低头,台湾岛内开始闹“台独”:陈水扁叫嚣台湾要“独立”,施德明带着红衫军又要上街“倒扁”。布什则大耍两面手腕:一边坚决反对台独,一边卖反潜机和防空导弹给台湾,力逼中国同意制裁伊朗。
  9月10日,陈水扁正式表态,公投绑大选;
  9月11日,国台办强烈警告陈水扁,必须为自己的挑衅承担后果;
  9月12日,生怕被拖进战场的安倍晋三宣布辞职。美国的东亚战线溃败了。
  这期间,美军在伊拉克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美国国内要求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反美武装的力量也越来越壮大,布什最焦头烂额的时候,驻伊英军却连个招呼都没打就撤出了巴士拉,把美军的后勤补给通道扔给了伊拉克反美武装。英国人很会选时候,早不撤晚不撤,偏偏“三天闪电作战计划”出炉的时候撤,分明是在说英国是坚决反对打伊朗的。德国政府也宣布,不支持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要打就打吧,谁也吓不着。
  欧盟的不配合让美国变得更加疯狂。9月底,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份不具约束力的肢解伊拉克决议案,美国准备彻底搞乱中东了。这时,乱上加乱的叙利亚核问题又冒了出来。
  根据以色列抓到的现形,叙利亚搞研究用的核材料是朝鲜提供的。巧得是,叙利亚是俄罗斯的小兄弟,朝鲜是中国的小兄弟。按照美国划下的红线,在中东不允许出现核竞赛,朝鲜也不准进行核扩散,现在,叙利亚和朝鲜双双越过了红线。但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中东的麻烦,美国在朝鲜核问题上作出了连续的让步,不仅对朝鲜援助了5万吨重铀,还被迫允许乌拉尔牌原油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让普京政府一年多赚40亿美元。现在美国哪有能力打击朝鲜,又哪里敢再惹普京不开心?所以,面对着过了红线的叙利亚,切尼、盖茨、赖斯轮翻出来指责威胁,就是不敢动手。
  为了能顶住叙利亚核问题,美国剑走偏锋,缅甸爆发了“番红花革命”。9月24日,缅甸仰光的僧侣们走上街头,带着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游行人数超过了十万。这次示威活动是从9月18日开始的,最初是要求民生物资价格合理化,发展到最后变成了要求释放昂山素季的颜色革命。一开始还对僧人游行持容让态度的缅甸军政府不得不派出两个师的部队开进仰光,并宣布实行宵禁,这才稳住了局势。民主的“教师爷”美国政府出场了。布什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缅甸实施新的制裁措施,并且要求中国跟进,还说要在联合国修理缅甸。
  美国的算盘也够精的。缅甸颜色革命之前,默克尔刚刚代表欧洲人会见了达赖,展示了一下与美国的共同价值观。布什马上用制裁缅甸对欧洲人要价了:真的打算跟我一伙?制裁缅甸表示一下诚意如何?不过,欧洲人也不是善茬:如果你支持科索沃独立的话,我可以考虑!
  缅甸是中国的重要邻邦,又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重要通道,如果出现一个亲美的政府,中国的国家安全马上就成了大问题。所以,任何不利于缅甸局势稳定的提案,中国都会在联合国毫不犹豫地否决掉。欧盟支持美国有什么用?在科索沃问题里面有俄罗斯的利益,现在一个叙利亚核问题还搞不定,格鲁吉亚的萨卡什维利又被俄罗斯逼得团团转,美国哪里还有能力再去开辟一个战场跟俄罗斯较量?就这样,双方没有谈拢。结果就是在联合国通过了一份被中国做了大幅修改的决议案。缅甸问题暂时被压下了。
  叙利亚核问题的出现非常合欧盟的胃口。这个以乱制乱的法子,正好可以用来回击美国三分伊拉克,搞乱中东的警告。大家可以看一下,究竟是中东核竞赛可怕,还是肢解伊拉克可怕。接下来的事实就是肢解伊拉克的事情被压了下去。
  美国一后退,叙利亚核问题引发的第二个作用又出来了,土耳其开始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了。在中东,有库尔德问题的国家共有三个,伊朗、叙利亚和土耳其。伊朗一直在大搞铀浓缩,核技术是高歌猛进,叙利亚现在也有了搞核研究的迹象,只有土耳其没动静了。两个搞出核问题的国家美国都收拾不了的事实让土耳其政府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是不是土耳其也可以搞一点核研究,作为对付库尔德问题的筹码?
  土耳其横跨亚欧大陆,隔着地中海与非洲遥遥相望,又是欧洲人进出中东的门口,一直是中俄欧各方竭力拉拢的对象,关键时刻根本不用担心没人护着它。美国过去也一直在大力争取土耳其,以便卡死欧洲人进出中东的陆上通道,美国在这个时候把库尔德问题弄出来引向土耳其是无计可施不得不为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叙利亚核问题冒出来了。
  看到美国在叙利亚核问题冒出之后不得不在伊拉克问题上让步,土耳其人果断出手,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如果美国敢阻挡它,它也可以学习伊朗好榜样!一旦土耳其真干上了,那中东核竞赛就挡不住了。所以,土耳其人炮轰库尔德武装之后,美国色厉内荏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
  在伊拉克,只有库尔德人是美国的盟友,美国想搞乱伊拉克也得靠库尔德人。可在土耳其政府对伊拉克境内的库尔德武装进行炮击以后,美国居然保护不了他们!库尔德武装找土耳其政府的麻烦的确与他们想建立“库尔德斯坦国”有关系,但是,在这最敏感的时候出手有没有美国人挑唆的成分呢?至少有两个事实是不能否认的:一是美国丢失的那19万条枪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库尔德武装的手里,二是在叙利亚核问题闹得满城风雨的时候,美国国会要通过引起土耳其政府强烈不满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前身)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种族屠杀”的议案。而且,就在土耳其政府一边警告美国众议院不要通过“种族屠杀”议案一边请求土耳其议会批准对库尔德武装发动越境打击时,美国政府再三要求土耳其不要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库尔德武装,并且变脸称土耳其是美国的重要盟友。结合这些事实,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就在土耳其准备越境打击库尔德武装的时候,普京飞到了德黑兰。普京在德黑兰说,绝不允许任何人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随后,普京又参加了里海沿岸国家峰会,峰会上,俄罗斯成功地拉拢了伊朗、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取得了在与美国争夺里海能源过程中的又一重大胜利。获胜之后的俄罗斯马上说会保证欧洲的能源供应,进一步撕扯欧盟与美国的关系。普京访问伊朗无疑让某些人牙关咬碎,否则怎么会传出有人要在德黑兰暗杀普京的消息呢?
  美国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进攻套路了。
  10月25日,美国宣布对包括伊朗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实施制裁。同时,美国对欧盟示好,在巴以问题上摆出准备让步的姿态,又假惺惺地让约旦国王邀请中国介入巴以问题,希望换来中欧两方的制裁伊朗。当然,陈水扁的“台独”脚步一点也没有放慢,美国搞乱巴基斯坦通道的动作也没有减少,一软一硬的两面手法一向是这么玩的。
  不过,美国并没有给俄罗斯半点好处。既然不给好处,那俄罗斯也就没必要讲客气了。俄罗斯很快就在格鲁吉亚出手了。11月1日,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暴发了大规模示威活动,由10个政党及运动组成的反对派力量要求在2008年4月份提前举行议会选举,并要求萨卡什维利辞职,在格鲁吉亚废除总统制。随后,示威活动越闹越大,11月6日发展到数千名示威者包围国会大厦,并要求萨卡什维利辞职。
  格鲁吉亚出现大规模示威活动,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通过“玫瑰革命”上台的萨卡什维利没有给国内老百姓带来好处,而且执政不力,政府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导致民心大失。外因自然是俄罗斯在推波助澜,想借美国陷入被动的机会搞垮这个亲美政府。
  11月7日,急火攻心的萨卡什维利宣布首都第比利斯进入紧急状态。萨卡什维利又指控俄罗斯驻格鲁吉亚大使馆的3名外交官涉嫌参与这次反对党示威抗议,并将他们3人驱逐出境。俄罗斯也没讲客气,马上驱逐了3名格鲁吉亚外交官作为回敬。第二天,萨卡什维利不得不作出让步,宣布明年1月提前大选。半个月后,紧急状态解除。
  在萨卡什维利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之前,还有一个国家宣布进入了紧急状态,这个国家就是巴基斯坦。与萨卡什维利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的原因差不多,穆沙拉夫这么做也是因为受够了外国势力折腾。
  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对中国作出让步的同时,却狠命地折腾穆沙拉夫,企图把巴基斯坦彻底搞乱。穆沙拉夫一怒之下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抓了大批的亲美派,美国最后只能接受现实了。
  在欧洲人目睹了美国在巴基斯坦通道上的无能为力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的伊朗核问题报告就出来了。美国最想要的是伊朗搞铀浓缩是出于军事目的的结论,以此作为制裁伊朗的证据,为了逼巴拉迪写进这一结论,以色列一个劲地嚷着要求巴拉迪下课。可巴拉迪的报告里写的是伊朗跟原子能机构比较配合,就不是不太主动。
  报告出来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质问巴拉迪:伊朗出于军事目的才去搞铀浓缩的结论呢?这个可以有!
  巴拉迪说:这个……真没有!
  美国政府急了: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吗?内贾德都说伊朗是“核国家”了!难道“核国家”不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吗?
  巴拉迪说:也许是种核桃树的国家呢?
  ……
  内贾德高兴了,拿着巴拉迪的报告要求美国道歉,说美国过去一直在冤枉伊朗,伊朗是清白的,是纯洁的,是善良的,巴拉迪的报告可以作证,巴青天哪……
  巴拉迪的报告到底符合不符合事实呢?中国外交部的评价是:比较客观专业!
  到这时为止,美国所能动用的棋子全部被钉住了:用肢解伊拉克威胁欧盟和阿盟的动作失败了,巴基斯坦的亲美派被穆沙拉夫抓了个精光,格鲁吉亚萨卡什维利被逼得宣布提前举行大选,新上台的福田康夫高呼安倍路线不可逆转,缅甸颜色革命没能掀起浪花来,朝鲜核问题上不得不再三让步,欧盟还在催着要求科索沃独立,北京突然把已经走在半道上的准备访问香港的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挡了回去,南京和广州两大军区还在举行跨战区军事演习准备打仗。
  更可气的是,处在局势漩涡之中的穆沙拉夫居然有心情和时间飞到了沙特一游,伊朗更是我行我素,内贾德一边誓言绝不妥协,一边继续坚持铀浓缩。这可叫美国如何是好?
  为了给自己让出腾挪的空间来,美国不得不后退一大步。11月27日,安纳波利斯和会召开了。以此为标志,中断了七年的巴以和谈重启了。几个月的拳打脚踢下来,终于把美国逼得同意让以色列坐到谈判桌前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这次峰会本身并没有达成任何成果,仅仅是美国作出了一个承诺:用一年的时间通过谈判来完成巴勒斯坦建国的目标。
  也许有人感觉美国并没有失去什么,不过是一个空口许诺而已,其实完全不是这样。过去,以色列时时威胁中东国家,现在,以色列被迫坐下来谈判,谈判的内容是以色列应该怎样作出让步。这本身就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由攻势转为了守势,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相互地位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这时起,中东国家对抗美国的胆量更大了。
  在美国的主导下,用一年时间解决巴以问题自然是不可能的。一年之后,安纳波利斯的承诺没有能够兑现,美国的麻烦马上就来了。2008年12月底,在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首脑会议上,各国首脑决定,准备发行单一货币“海元”。
  这不是在挖石油美元的祖坟吗?
   9、“铸铅”行动
  
  2008年6月17日,在美国和欧盟的联手逼迫下,哈马斯与以色列签署了一份为期半年的停火协议。协议规定,从当地时间6月19日开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武装派别之间正式停火,以色列放松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开放加沙地带通往外界的口岸。
  
  这份协议对欧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地中海联盟峰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如果哈马斯还跟以色列打得热火朝天,这会怎么开?不过,这份协议对哈马斯并没有什么好处,以色列只是答应放松对加沙地带的封锁,而不是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封锁是非常厉害的,在放松了封锁之后,盖房子用的钢筋和水泥还是不准运进加沙,理由是哈马斯会用建筑材料构建军事设施。这算哪门子放松封锁?
  
  中俄两国都没有反对这份协议。这时的中国,既要提防着巴基斯坦通道被切断,还得对付那些号称要抵制奥运会的欧洲领导人,越南陷入金融危机也得救,日本人又故意在钓鱼岛海域撞沉了一艘台湾渔船添乱,中国忙得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来。俄罗斯呢,对地中海计划还是比较可以接受的,也就没多说什么。没有了中俄两国的介入,阿拉伯国家在美欧两方面前就变成了弱势群体。万一他们反对了之后到年底巴勒斯坦建不了国,安纳波利斯和会上定下的任务完不成,美国和以色列可就要把责任全都推到哈马斯头上去了——是它破坏了巴以和谈的友好气氛!没有了外援的支持,哈马斯只好接受了这份没有任何公平可言的协议。
  
  12月18日,协议终于到期了,哈马斯等四个巴勒斯坦派别同时宣布,与以色列达成的停火协议正式结束,不再延续,接着就开始大量地往以色列发射火箭弹。
  
  现在的局势跟半年前的已经大不一样了。金融危机已经全面爆发了,欧盟借机抢班夺权,已经与美国反目成仇了,美国也不得不宣布分两个阶段在2011年以前从伊拉克撤出全部美军。
  
  伊拉克战争是布什亲手发动的,最后的结果是布什被这场战争折腾得服了气。布什的变化可以从三个非常经典的画面看出来:
  
  2003年5月,布什登上“林肯”号航母,趾高气昂地向全世界宣布:“美国胜利了!”当时的布什,讲话时慷慨激昂,他说美国大兵之所以不远万里跑到伊拉克去流血流汗,为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的是解放伊拉克人民,为的是给伊拉克带去民主与自由,布什的言语中充满了国际主义精神。
  
  2007年1月,丢了国会的布什咬牙发誓:“就算只有劳拉(夫人)和家里的狗狗支持我,我也不会从伊拉克撤军!”这时,次贷危机刚刚露出苗头,布什还是有时间的。
  
  2008年12月2日,布什用无限悔恨的语气说:“我在总统任期内最大的遗憾就是轻信了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轻率地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后悔完了之后,布什马上宣布准备撤军,好集中力量改变阿富汗的被动局面,最好是用一场克什米尔战争切断巴基斯坦通道。
  
  但是,搞乱克什米尔地区单凭美国的力量是做不了的,需要欧盟的配合。为了逼欧盟配合它的行动,美国让以色列发动了“铸铅”军事行动。美国的要求是,如果欧盟想继续搞地中海联盟,就必须在南亚配合它扳回局面。
  
  欧盟怎么敢在南亚全面地配合美国?整个北约的后勤补给都掐在巴基斯坦手里,如果欧盟给巴基斯坦找麻烦,驻守在阿富汗的欧洲军队肯定会断粮。而且,华盛顿金融峰会以后,在中国的强烈警告声中会见了达赖的欧盟“一哥”萨科齐正被北京玩命地修理着,他们还嫌麻烦不够大?所以,不管在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某些人怎么表演,欧盟就是不敢答应美国的条件。
  
  “铸铅”行动开始以后,美国深知自己已经无力左右中东局势了,布什在美军控制下的伊拉克都能遇上臭鞋问候,何况是惹出大事的以色列!帮以色列是肯定的,但只能暗地里帮,不能像黎以冲突时那样明着扛了。战事一开始,切尼就出来撇清关系,说以色列攻击加沙并没有得到美国的批准,是以色列擅自行动的。不过,法国人不认这个理,说就是美国政府给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开了绿灯。
  
  打击哈马斯非常符合喜欢以暴易暴的以色列政府的胃口。以色列也很清楚,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打击哈马斯的机会了。为了尽可能地保证未来的生存空间,以色列这次必须狠狠出手。为了达到目的,以色列军队甚至使用了国际上禁用的白磷弹。这次军事行动造成了1400多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5500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以色列的暴行激起了中东各国强烈的反美、反以情绪,游行示威者有之,焚烧美以两国国旗者亦有之。沙特更是带领着海湾六国要发行单一货币“海元”。如果中东有了“海元”,那“石油美元”该怎么办?想搞“石油欧元”的欧盟该怎么办?阿拉伯国家发出这样的警告,也是因为他们等得不耐烦了——安纳波利斯中东和会上承诺的一年期限已经过去了,巴勒斯坦建国的事情依然没有任何进展。再不给欧美两方提个醒,真不知道他们还会拖到猴年马月。可是,欧盟却没有能力逼迫以色列停火,恼怒之下的阿拉伯国家开始拒绝出席有以色列参加的地中海联盟会议。这下好了,地中海计划被炸弹炸停了。
  
  在这一轮的交锋中,欧盟的脸是丢大发了。推动地中海计划最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所以在以色列动手以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几个最在意地中海计划的国家马上要求以色列停火,在这些国家甚至也爆发了大规模的反以反美示威活动。可是,美国在欧洲的小朋友,即将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捷克却公开支持以色列对加沙采取的军事行动,说以色列打击哈马斯是在自卫,没有错误。
  
  地中海计划的首席推手萨科齐为难了。捷克总统克劳斯是有言在先的,他将会是最后一个在《里斯本条约》上签字的人。欧盟要对抗美国,必须通过《里斯本条约》完成内部的政治整合,捷克是必须被搬开的一块石头,萨科齐实在惹不起他。不得已,萨科齐妥协了。
  
  萨科齐不愧是个变脸王,他先痛骂以色列过度使用武力,再骂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是不负责任的挑衅行为,对以色列和哈马斯各打五十大板之后,萨科齐就飞到了中东,要求以色列停止进攻加沙,可是,奥尔默特直接不给面子,一口回绝了萨科齐的要求。
  
  萨科齐一看没办法了,只好跑到了李克强副总理刚刚访问过的埃及,找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心想逼欧盟在南亚配合一下的美国在达到目标之前怎么会愿意结束战事呢?以色列只能接着打。
  
  以色列的态度惹恼了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们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啪啪地拍桌子,指着以色列人破口大骂,奥尔默特一看,不得了,这帮爷们脾气见长呀。怎么办好呢?以色列只好使出了两年前黎以冲突后期轰炸加纳村的招数,袭击了联合国在加沙地带开办的学校,造成43人死亡,100人受伤的恶劣后果。
  
  这一下子可捅了马蜂窝了。以色列开始被人打黑枪了:先是黎巴嫩方向有多枚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接着有人从叙利亚边境对以军士兵开枪,后来以军巡逻队又在约旦边境被枪击。现在轮到以色列对美国开价了,所有的中东国家都在欺负我,你支持不支持我在中东发动全面战争?
  
  以色列纯粹是在将美国的军。美国政府要有这本事,还用得着把索马里海盗放出来?
  
  索马里海盗能如此猖狂,是美国纵容的结果。2006年10月,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埃塞俄比亚出兵入侵索马里,推翻了当时的索马里政府,建立了由美国支持的索马里过渡政府。美国政府这么做的理由是索马里政府为国际恐怖分子提供了支持和庇护。可是,在推翻了支持和庇护恐怖分子的索马里政府之后,原来根本不成气候的索马里海盗却在两年时间内从不到100人发展到了1200人,而且作案越来越疯狂。对于这些作案的海盗,美国海军向来是抓了放,放了抓,从来不伤害他们。
  
  索马里海盗所在的亚丁湾是个非常要命的地方(见图1)。亚丁湾紧挨着被西方人称为“世界战略心脏”的曼德海峡,通过红海和地中海就可以把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起来。这条航道每年承担着全世界14%的海运贸易。亚丁湾是中国与北非、中东和欧洲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必经之路,是中国非常关键的海上商路。为了保证中国海上贸易的安全,中国海军在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派出海军,远赴索马里打击海盗。
  
  就在欧洲人手足无措的时候,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开始访问中东了,孙必干先后访问了埃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孙必干走完一圈之后,哈马斯和以色列达成了为期两周的停火协议。
  
  2009年1月底,温家宝总理成功地访问了欧洲。温总理围着法国转了一圈,就是不去法国,原因嘛,地球人都知道。
  
  2月2日,哈马斯宣布,接受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这时,以色列又开始找事了,以色列战机对加沙地带发起了多次空袭,希望再次激起哈马斯的反抗。为了警告以色列配合一点,伊朗又发射了一次卫星,据说这次的卫星是真货,以色列接着就规矩了。
  
  北京把法国从欧盟一家人里面单独拖出来揍的做法让法国政府受不了了,法国总理菲永赶紧对中国示好,说法国支持中国统一,无论台湾问题还是西藏问题。接着又派出前总理拉法兰来中国修补关系。拉法兰真是不负重望,为萨科齐政府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他说法国非常重视温家宝发出不访法国的信号,法国愿意在欧盟解除对华军售问题上多做工作,法国决不支持任何分裂中国的行动,中法两国应该携手建立经济新秩序。最后,拉法兰替萨科齐表态,愿意与中国领导人进行对话,认真听取中方的声音,为两国关系的缓和作出努力……萨科齐准备低头了。
  
  拉法兰回国以后,哈马斯又同意与以色列达成为期18个月的停火协议。欧盟安心搞地中海计划的时间又增加了半年。两个月以后,地中海联盟计划重启了。
  
  在这份停火协议中,埃及也露了一回脸,以前只允许通过以色列控制的口岸进出加沙,新协议上又增加了一个埃及与加沙之间的口岸。这样一来,埃及手里也多了一份与美以两国讨价还价的筹码,皆大欢喜。北京的和事佬当得还是很不错的。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11203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14942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作者:kdkfaj7 回复日期:2011-03-11 20:24:31 
回复 
  美国有几百万犹太人,它从一开始就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早在1917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向英国政府表示他对《贝福尔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国在巴黎和会是提出“关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建议”,“犹太国一旦成为事实,国联就立刻承认巴勒斯坦为犹太人的国家”。1922年6月30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福尔宣言》的决议。同时,在经济是开始渗入巴勒斯坦。   为扩大美国在中东的势力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力扶持犹太复国主义,排挤英国。1943——1945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赞成在巴勒斯坦无限制移民和建立犹太国家的决议和宣言,但同时,也加深了阿犹矛盾。   然而事实上,犹太人占领巴勒斯坦的理由是犹太人的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过,可是这不是犹太人拥有巴勒斯坦的理由,因为当一个民族拥有一块土地超过50年,他就拥有了这块土地,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生活了几千年,犹太人的主体已经离开了巴勒斯坦,因此犹太复国主义的本质存在非正义性,是殖民主义的克隆。
  1942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9月16日,联合国第二届大会成立了专门委员会进一步研究巴勒斯坦问题,美苏代表主张在委任统治结束后立即进行分治,他们的主张获得通过。   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联合国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合国管理(犹太人当时人口接近巴勒斯坦总人口的1/3,仅拥有当地6%的土地)。
  1948年的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联合国的分治决议,他们认为犹太人离开故地近2000年,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近1300年,怎么能让出家园(以色列方面所说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联军
  过巴勒斯坦就是其领土完全不成立,这只是其野蛮掠夺的一个借口),况且犹太人的苦难并非阿拉伯人造成(历史上欧洲是残害犹太人的主要场所),所以不能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让犹太人复国。当时的沙特国王曾说:“谁迫害犹太人,就从谁的领土上划出一块给犹太人”。事实上阿拉伯人在二战时对犹太人非常仗义。当时联合国的分治决议,在总人口占少数的犹太人获得了55%的土地,而且集中了巴勒斯坦全境绝大多数的淡水资源,并且都是肥沃的平原。而总人口占多数的阿拉伯人只分到45%的土地,并且都是贫瘠的丘陵,而且领土首尾被分成3块。很明显,该决议是以牺牲巴勒斯坦人民权益为代价的大国间的权利交易。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和阿拉伯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维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运动,而犹太复国主义者认为,“联大”分治决议的通过是个大好的时机,决定采用武力建立犹太国。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支持下,犹太建国协会征集17—25岁的犹太青年入伍,同时,美国以优惠的价格向犹太复国主义者提供价值千万美元的制造军火的机器和武器装备。   1947年11月30日清晨,在耶路撒冷和一些阿犹混合的城镇,爆发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激烈武装冲突,这被称为是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的开始。之后,在1948年1月—3月,双方不断发生冲突。   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

作者:kdkfaj7 回复日期:2011-03-11 20:29:12 
回复 
  战争一开始,阿拉伯国家军队在数量上比以色列部队略微占优势。其中埃及出兵7000人,外约旦“阿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形势图
  拉伯军团”7500人,叙利亚5000人,伊拉克1万人,黎巴嫩2000人,“阿拉伯解放军”和“阿拉伯拯救军”1万余人,合计4.3万人。空军装备有各类飞机131架,舰船12艘,坦克装甲车240辆,各种野战炮140门,而以色列总兵力有3.4万人,各类飞机33架,舰船3艘,几乎没有什么大炮、装甲车。战争的进程可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
  阿军发起进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年5月15日—7月8日)   阿拉伯国家军队发起进攻之后,埃及军队从阿里什分两路开入巴勒斯坦。北路以第一旅为主力共5000人,沿海岸公路通过加沙向特拉维夫进发。由于以色列军队在特拉维夫南面拼命抵抗,夜间袭击了埃及军队先头部队的后方,从而使埃军慌乱不堪,接着以色列人有召开记者招待会声称埃军供应线已被切断。消息传到开罗,埃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停止攻击特拉维夫,这一挫折,成为埃军在这次战争中的转折点,特拉维夫再没受到埃军攻击。埃军攻击改变目标,转而占领内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干线。南路第4旅经过比尔谢巴、希布伦,向耶路撒冷进发。   叙利亚军队以2个机械化旅从库奈特拉出发后,首先向太巴列湖南端出击,他们陆续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三个犹太居民点,接着向尼加亚居民点出击。此后,他们在太巴列湖南端这一地区同以军激战。   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向耶路撒冷派出了“阿拉伯军团”的精锐部队,他一心想夺取这个城市,成为“耶路撒冷之王”。所以,战争开始后,阿拉伯军团就直捣这一城市。5月18人,阿军占领耶路撒冷旧城阿拉伯人区,同时,包围了旧城的犹太区。接着,阿拉伯军团向犹太人的耶路撒冷新城发动进攻,占领了耶路撒冷通往海岸平原公路的要地特伦,切断了以色列人的增援。5月28日,旧城犹太人投降,新城中的犹太人也弹尽粮绝,饮水困难。然而,军团不了解这些情况,没有抓住这一机会,他们只满足于打一些小仗,发动一些有限的进攻,使耶路撒冷新城的战斗出现僵局。   伊拉克军队先是向北部的盖谢尔和贝桑进攻,进展不大,转而进攻纳布卢斯,伊拉克军队投入了1个装甲车团、一个步兵团以及一个有三个航空中队支援的机械化旅。相继占领了 阿军发起进攻,并取得初战告捷。
  [3]纳布卢斯、杰宁和离地中海只有11英里的图勒卡姆,并威胁着犹太城赫德拉,几乎达到海边,眼看将以色列军队拦腰切断。但伊军为能继续进行攻击,丧失了战机,以军乘机向杰宁反扑,但被伊军击退。   黎巴嫩军队在北部的进攻规模较小,它先是攻占了马勒基亚边防哨所,后被以色列夺回。6月5日,黎军再次攻占此地,并固守到战争结束。   综观战争初期的形势,阿拉伯国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以色列军队节节败退。以军的将领惊呼,以色列军队无法抵挡阿拉伯国家军队的进攻,全军已处于崩溃边缘。为扭转战局,以色列总理急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说:“以色列急需几周的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   5月17日,开战的第三天,美国代表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安理会命令战争双方在36小时内停火。苏联代表也要求安理会立即表决,并指责阿拉伯国家发动进攻,要求它们停止行动。英国最初反对美国的建议,并声称继续给予阿拉伯国家援助。但不久,英国因为财政上有求于美国,又同意了美国的建议,并撤走了阿拉伯军团的英国军官,停止向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提供武器。6月11日,阿以双方同意停火四周。   停火给以色列啜息之机,它最大限度的利用四周停火,为尔后的战争作准备。   首先是扩充兵员。经过三周的战斗,以色列军队伤亡惨重,到6月处,总兵力只有4万人,其中战斗人员2.3万人。为此,以色列当局下达了命令:1.征集17岁的男女青年接受两个月的训练;2.召集36—38岁的男女服现役,动员42岁以下的男子构筑工事;3.35岁以下的男子即使有两个以上的抚养者也要服兵役。同时,把大量犹太人移居以色列。   其次是采购武器。以色列从美国、英国进口了轰炸机,从法国运来了坦克和大口径火炮。尤其是从捷克获得了大量轻武器、野战炮、炸弹和炸药。以色列还从国外购买了小型舰船和巡逻艇。这样,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已初具规模。   第三是进行军事改组。国防军编成4个军区,明确了个军区所分担的作战地域。经过周密的准备,以色列军队已由开战时的3万多人发展到6—10万人。而阿拉伯军队在停火期间仅仅进行了驻军地域内的调整,埃及野战军增加到1.8万人,伊拉克军队增加到1.5万人,叙利亚和黎巴嫩募兵后兵力也有所增加。但阿拉伯国家正规军不过4.5万人。

作者:kdkfaj7 回复日期:2011-03-11 20:31:21 
回复 
  第二阶段
  以色列军队的第一次进攻至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9日—10月14日)   1948年7月9日,经过充分准备的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动攻击,这次进攻名为“十天进攻”,至7月18日结束。阿拉伯国家由于内部分歧,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相反,以军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在全境确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机构。战争重起后,以军的进攻方向重点放在中部战线。以军集中4个旅的兵力,向特拉维夫东南12英里的卢德和腊姆拉城实施突击。该两城由“阿拉伯军团”占领,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东西和南北的交通素枢纽,对以色列威胁较大。当以色列两个旅向两地发动进攻时,“阿拉伯军团”司令格拉布借口后勤供应困难,需要缩短战线,放弃两城,使以色列军队于7月11、12日就占领了两地。打开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廊。
  在北线,以色列部队向叙利亚军队发动进攻,企图夺回米什马尔哈耶丁居民点,把叙利亚军队赶往约旦河东岸,但被叙军击退。于是,以军改变进攻方向,主力西移,向拿撒勒地区和加利利北部的黎巴嫩军和阿拉伯解放军发动进攻。7月15日—16日,以军2个营利用夜间实施突袭,占领了沙德阿姆尔和拿撒勒,并进而夺取了整个加利利地区。
  以色列军队的另一条进攻路线是进攻耶路撒冷。首先进攻马纳哈和艾因卡里姆谷地,接着进攻旧城并占领耶拉赫贾拉,切断阿拉伯人至新城的道路。经过反复争夺,7月15日,以军攻占了马纳哈谷地,但对耶路撒冷旧城的进攻在锡安门附近被击退。7月18日,联合国关于阿以停火令生效。   十天的战斗,以色列夺取了阿拉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战略地位。在第二次停火期间,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计划,不断扩充军队和武器装备。到10月初,以军总数为9万多人,有100多架飞机和16艘舰船。相反,阿拉伯国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间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战局每况愈下,到了不可扭转的地步。

作者:kdkfaj7 回复日期:2011-03-11 20:31:58 
回复 
  第三阶段
  以色列军队的第二次进攻至战争结束(1948年10月15日—1949年3月)10月15日,以色列军队破坏停火令,向阿拉伯军队发起进攻。这次进攻,以军主要目标是加利利地区和内格夫。为此,以军成功地发动了几次战役。
  (1).“约夫”战役
  战役发动前,埃及军队在内格夫的部署,缺乏纵深,他们的阵地只分布在几条狭窄的防御阵地内。10月15日—21日,以色列军队针对埃军的弱点,发动了“约夫”战役。15日下午,以色列空军首先袭击了加沙、马杰达勒、拉法和阿里什等城镇,破坏了埃军的通信体系和指挥机关,同时,通过袭击阿里什等地的机场,使埃及军队丧失了制空权。随后,以军在夜间发动进攻,在西线抢占了公路上的阿什克伦。与此同时,以军在东线埃尔曼西亚以东实施突破,切断了埃军由马杰达耶到贝特贾夫林的横穿公路。接着,以军向埃尔曼西亚、法卢贾、伊拉克苏维丹要塞发动进攻,没有得手,转而向另一重要据点胡莱卡特发起进攻,并于19日夜间攻占次地。从而打通了通向内格夫的通道。21日,以军攻占内格夫首府比尔谢巴,这样,以军控制了除法卢贾和加沙地带以外的整个内格夫北部地区。
  (2).“希拉姆”战役
  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地区一直由法齐.卡伍吉所指挥的“阿拉伯解放军”所控制。10月中旬,卡伍吉军队利用以色列军队同埃及军队作战之机,对夏吉克——阿贝德地域内的以军发起进攻,夺得了能控制胡拉湖谷地的控制权。于是,以色列军队实施了“希拉姆战役”,企图把卡伍吉的军队全部消灭或完全赶出巴勒斯坦。
  10月28日至30日,以色列军队展开了“希拉姆战役”。以军派遣两支部队,分别从南面和西面实行佯攻,然后以东西两路兵力夹击。30日,以军攻占加利利,并有少数部队进入了黎巴嫩,一直打到黎巴嫩利塔尼河两岸,夺取了黎巴嫩境内15个村庄。以军在“希拉姆战役”中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3).“霍雷夫“战役
  在“约夫”战役中,内格夫北部的埃军虽被击退,但以南的内格夫沙漠与西奈半岛的埃军依然占据了一些地区。11月19日埃军从加沙地区进入内格夫沙漠,12月7日,对以军阵地发起佯攻,但被以军击退。12月22日,以军出动5个旅,向埃军发动了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即“霍雷夫”战役。
  战役从1948年12月22日至1949年1月7日进行。由伊加尔.阿隆上校指挥。以军先以戈兰尼旅对加沙地区实行牵制性进攻,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方向进攻奥贾,企图占领阿里什,以色列空军轰炸了加沙和阿里什机场,从而掌握了制空权。戈兰尼旅在宽大的正面是沿海岸公路挺进,22日夺取了加沙南侧8公里制高点。12月23日,阿隆师主力从比尔谢巴开始向阿里什方向进攻。进攻的路线选择了一条由比尔谢巴至奥贾的一条被杀湮没的罗马时代的古道。这完全出乎埃及人的意料。埃军没有想到,以色列已秘密将这条古道修成可通行轻型装甲车辆的道路。因为埃军判断,以军将沿海岸公路进攻,因而对奥贾方向戒备不严,使得阿隆主力部队奇袭获得成功,27日占领了奥贾。并立即向沿海公路派出一支机动部队,28日攻占了阿布奥格,转而进攻阿里什。
  正当以军准备给埃军进行决定性打击时,英国要求以色列从埃及领土上撤出。1949年1月7日埃及要求停战,以色列同意了埃及的要求,双方停止了战斗。  以色列通过“霍雷夫”战役,除了加沙狭长地带外,把埃及军队完全赶出了巴勒斯坦。

作者:kdkfaj7 回复日期:2011-03-11 20:39:29 
回复 
  战争结果
  埃及在军事失利的情况下,于1949年2月24日在希腊的罗得岛签定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埃及承认除加沙地带外,以色列占有整个内格夫地区。边界重镇奥贾非军事化,埃及在离奥贾14至17英里内不得设立阵地。
  外约旦和以色列的停战谈判3月2日也在罗得岛开始,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军团”在中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通过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伊拉克拒绝和以色列谈判,但表示遵守以约协定。以约停战后,伊拉克军队即撤出巴勒斯坦。
  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停战协定于1949年3月23日签定,协定规定以原来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线为分界线,双方各建立非军事区,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村庄。
  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停战谈判与1949年4月12日在边界举行,7月20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战争影响
  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
  战争后,以色列将有6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
  


   连载二请爬到第六页: 《四国演义》(连载二)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
   连载三请爬到第十一页: 《四国演义》(连载三)一朵奇怪的蘑菇云
   连载四请爬到第十二页: 《四国演义》(连载四)灯塔事件
   连载五请爬到第十三页: 《四国演义》(连载五)神针定海
   连载六请爬到第十四页: 《四国演义》(连载六)外强中干的小泉纯一郎
   连载七请爬到第十五页: 《四国演义》(连载七)逼上梁山
   连载八请爬到第十六页: 《四国演义》(连载八)从10+3到东亚峰会
   连载九请爬到第十七页: 《四国演义》(连载九)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连载十请爬到第十九页: 《四国演义》(连载十)APEC与泛亚铁路
   连载十一请爬到第二十页: 《四国演义》(连载十一)有图无路的 “路线图”
   连载十二请爬到第二十一页: 《四国演义》(连载十二)哈里里遇刺
   连载十三请爬到第二十二页: 《四国演义》(连载十三)单边行动的沙龙
   连载十四请爬到第二十四页: 《四国演义》(连载十四)“恐怖组织”上台了
   连载十五请爬到第二十五页: 《四国演义》(连载十五)打出来的中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