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花式撩男神方案:毛泽东批搞包产到户是站在地主立场反社会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35:58

毛泽东批搞包产到户是站在地主立场反社会主义

2011年11月04日 07:57
来源:百年潮 作者:许人俊

字号:T|T
102人参与2条评论打印转发

核心提示:随后,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作了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公开批评邓子恢和包产到户,把包产到户说成单干,并提到是无产阶级专政还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高度,甚至指责他们是站在地主、富农、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反对社会主义。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2年第2期,作者:许人俊,原题:《邓子恢至死不忘包产到户》

1972年秋,农村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曾被错误批判为“小脚女人”和“刮包产到户单干风”的邓子恢,在历经坎坷后,终于在76岁高龄时一病不起,长期躺在北京医院里与死神周旋。

一些老战友和老部下,闻讯后纷纷赶往医院看望这位德高望重、屡受冤屈的老人。老人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时思维清晰,常和战友们畅谈往事,其中触及最多的话题是30年代的红军生活和60年代的包产到户。他怎么也忘不了包产到户,总要强忍病痛向人们陈述自己保荐包产到户没有错,并顽强地预言包产到户迟早会实行。尽管陪伴在身旁的夫人陈兰同志劝他少讲话,他依然要讲包产到户,他似乎已同包产到户融为一体。

同年12月8日,邓子恢病情加重,因得不到应有的保健护理,他在夫人陈兰刚刚去卫生间时,突然从病床上滑下,头部重重摔在光光的水泥地上,头颅严重损伤,病情更为恶化,从此陷入昏迷状态。在这生命垂危之际,可敬的邓子恢竟然仍在喃喃细语,他在一字一顿,慢慢地吐出:包—产—到—户—没—有—错。两天后,革命老人最终带着冤屈的心声离开了人世。

邓子恢为何临终也念念不忘包产到户?似乎令人迷惑不解。其实熟悉邓老的人,都知道从60年代初起,他就同包产到户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公社化高潮中,他头脑清醒不发昏

1958年我国进入“大跃进”时期,各地掀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热潮,深知农村家底“一穷二白”的邓子恢,头脑冷静,态度消极,不跟风,不刮风,反对穷过渡。同年8月毛泽东宣布由谭震林负责农村工作,原先主管农林口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因“右倾”靠边养病。随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风起云涌的展开了,全国沉浸在一片狂热之中,到处宣传莺歌燕舞的大好形势,共产风和浮夸风也趁势席卷中华大地。《人民日报》把河北徐水人民公社的公共食堂,以及实行劳动军事化,吃饭不要钱,家务劳动集体化和社会化等作为“共产主义萌芽”大加赞扬,号召学习。

在大好形势鼓舞下,加之受某些激进人士的影响,毛主席一度认为农民的自留地是资本主义的温床,曾想取消它。这一年6月,邓子恢到中南海游泳,在游泳池里见到毛泽东。毛泽东突然向邓老提起取消自留地的想法。根据多年农村工作的经验,邓老深感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极低,匆忙取消农民的自留地极为不妥。但因双方都在游泳,不便展开细谈。

回家后想到此事,越发不安,夜不能寐,随即提笔给毛泽东写信,详细陈述保留自留地的必要性。他权衡利弊后指出:保留自留地“这是最合适不过的措施。只要把五亿农民安顿好了,我们的市场就稳如泰山了”。

信第二天就送给毛泽东,毛泽东仔细地阅看邓子恢的信,深感老战友言之有理,从此再也不提取消自留地之事。实践证明,正是这一点点自留地,后来在三年困难期间,竟成了亿万农民度荒保命的“救命地”。邓子恢的那封信,可谓“为民造福,功德无量”。

1 2 3 ...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