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良缘txt新浪:《梅花诗》中国奇书预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45:21

《梅花诗》中国奇书预言

(2009-12-13 15:25:10)转载 标签:

历史

推背图

隐喻

胡儿

邵康节

中国

杂谈

分类:参惮悟道

宋 邵康節 梅 花 詩

 

梅花詩是宋朝,卜卦及易理大師邵康節先生所著,梅花詩共有十首,每首有四句詩文,每一首詩,均以其詩中形容之意境及景象,預言一個朝代如何興起與如何衰亡。

(一)

蕩蕩天門萬古開 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 不信黃金是禍胎

蕩蕩天門萬古開

「蕩蕩」為浩浩蕩蕩,廣大無邊。亦為動蕩不定,變幻莫測。

此文喻言:天地宇宙,浩浩蕩蕩,包羅萬象,萬事萬物自古以來,一直在千變万化中,有起有落,興亡交替。

幾人歸去幾人來

自古風流人物,來來去去,天地事物隨著人物的更生,悲歡離合,成敗互見,來來去去,新舊交替。

山河雖好非完璧

歷朝更迭,久治則亂,久亂則平。唐朝江山雖稱太平,但並非永遠都是美好安康,完整無瑕。

不信黃金是禍胎

唐朝末年,黃金賊作亂,雖其部將朱溫,歸降唐朝,並且將功贖罪,剿平了黃巢之亂,但最後還是篡奪唐室江山,改國號為梁。沒想到,黃金賊終究是禍根。

第一首詩,邵康節先生稱萬古以來,歷代的更迭,一直是起起落落,興亡交替,包括唐朝雖有三百年的太平盛世,也有告終的一天,雖然朱溫歸降,平定黃巢,但黃金賊之亂,還是帶來唐朝滅亡的惡運。

邵先生在預言,後世的興衰治亂之前,以歷代的交替,與唐朝的興亡,做為前言。

(二)

湖山一夢事全非 再見雲龍向北飛

三百年來終一日 長天碧水歎瀰瀰

湖山一夢事全非 再見雲龍向北飛

此二句預言,北宋滅亡。

宋徽宗個性靈巧,多才芸,擅書畫。即位後不理朝政,奸臣當道,宣和四年,宋與金結盟,聯合滅遼,但宋軍失信、背盟。宣和七年,金滅遼後,趁勢大舉南侵,宋營束手無策,大金已兵臨開封城下,徽宗倉皇禪位,正如預言:「湖山一夢事全非」。

湖山為湖光山色,即美好的宋室江山。此文隱喻:平日耽於逸樂,不理朝政,不管江山的昏君,懞懞懂懂中,一夢醒來,大局已變,江山不保。

再見雲龍向北飛

欽宗繼位後,立即誅除奸臣,力圖振作,但金寇深入中原,大勢已去,宋軍無力回天,但求議和,議和不成,徽、欽二帝被俘,宋都南遷,北宋滅亡。

「再見雲龍」一則隱喻雙龍,一則隱喻龍去不回。

三百年來終一日 長天碧水歎瀰瀰

宋朝傳承三百年後,終有滅亡的一天。「終一日」同時隱喻:宋室將告終於一位有日為名的皇帝,正是末帝趙昺,亦稱昺帝。

宋朝最後三位幼帝,同為宋朝十五主度宗所生,元滅金後,大舉南侵,第一位幼帝被逼到海邊被俘。第二位被逼到外島,驚悸而亡。第三位趙昺,為陸秀夫背負投海而亡。

長天碧水歎瀰瀰

預言:宋朝滅亡時之情景,天天望水興歎!碧水長天,一片汪洋,呼天不應,叫地不靈,只有死路一條。(三幼帝皆亡於水邊)

第二首詩預言:宋朝傳承三百年後將滅亡。其中北宋亡於二帝被俘,一去不回。南宋滅於三幼帝,逃到海邊而亡。

(三)

天地相乘數一原 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 看盡殘花總不言

天地相乘數一原

天為天干,地為地支,歲月運行,當天干、地支一起來到原起點時(即甲子年),將是新局勢來臨,新朝代誕生的時刻。

忽逢甲子又興元

「忽」隱喻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來到甲子年起,將整軍力征,開彊闢地,建立元朝帝業。忽必烈繼鐵木真(元太祖)之後,承接蒙古大汗之位,三年後逢甲子年,忽必烈開始覬覦宋室江山,整軍經武,十年後攻克宋都杭州。五年內又相繼消滅宋末三幼帝,「至元」十七年(庚辰年)建都北京,國號為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

元朝建國後,不用漢人治國,專主力征,蒙古騎兵,驍勇善戰。拔都西征,氣勢如虹,銳不可擋,遠及歐洲、俄國南部、及土耳其,都曾是元朝的版圖。

「年華二八乾坤改」之預言:一則應驗了八十八年後,江山易主。一則隱喻「二八年華」正值青春,英姿煥發,正鴻圖大展之際,卻英年早逝。元朝享年不久。

看盡殘花總不言

元末惠宗順帝,怠於政事,深居簡出,不理朝政,杜絕言路,賞罰不明,奸人植党,宦官「樸不花」朋比為奸,殘害忠良,賢相「脫脫」出征有功,竟遭革職,死於非命。

元末盜賊四起,天下大亂,元朝世代頻頻用兵,國庫空虛,國力單薄。朱元璋之部將常遇春,率兵攻入北京時,都城夜開,無人抵抗,元室舉國逃竄,元朝滅亡。

「看盡殘花」,為雙關語,一則可解讀為;看盡這些奸臣,一再殘害忠良。一則為;看守朝政,盡是一些殘弱宦官,文不文,武不武,弱不禁風。

「總不言」也是雙關語,一則,昏君只靠宦官理朝,從不說話,從不聞問。一則,奸臣當道,忠言難進,說了白說,不如不說。

此文短短幾個字,卻道盡元末,朝庭昏庸,國力空虛,有如殘花敗柳,隨風而逝。

第三首詩預言:忽必烈自甲子年起,將開創元朝大好帝業,元朝武功之盛,彊域之廣,勝過歷朝。但好景不常,漢、唐、宋、明、清,都有三百年的歷史,而元朝卻只有八十八年,正如預言詩文:「年華二八乾坤改」。

(四)

畢竟英雄起布衣 朱門不是舊皇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 開到李花春已非

畢竟英雄起布衣

此文預言:元末群雄併起,最終將由貧民出身者,獲得天下寶座。

元末群雄有:劉福通(神棍)徐壽輝(布商)陳友諒(文士、陳徐壽輝之部將)方國珍(鹽商)張士誠(鹽商)及朱元璋(赤貧)

朱門不是舊皇畿

「皇畿」為皇都及皇城附近的地方。此文喻言:朱家天下不用舊京城(北京),也不用舊朝制,明太祖朱元璋掃平天下後,建都南京(金陵),開國後廢除宰相,改以六部大學士,共理朝政,重科舉,定律法,大興水利,吏治清明,並注重衣冠禮儀,與元朝相比,煥然一新,四海興隆。

飛來燕子尋常事

此文喻言:燕王起兵,雖篡奪皇位,但不致天下大亂,也不致改朝換代,仍是朱家天下。「尋常事」意指,和往常一樣,朱家天下並未發生重大改變。

開到李花春已非

春天開花的果樹很多,而當李花開時,春天就要結束了。此文喻言:當採花大盜李自成作亂時,將是明朝的末期了。

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諸室皇子逃到江南,在一些忠臣的擁護下,雖仍有江南半壁江山,但正如此預言:明朝氣數已盡,無力回天矣!

十九年後,南明三王,相繼滅亡,明朝告終。

「李花」同時隱喻:李闖一群狗党,將是採花大盜,到處姦淫民家婦女,幹盡傷天害理之事。

第四首詩預言:元朝滅亡後,將由布衣起家的英雄,爭得天下。朱家王朝建都新城,採用新制,雄才大略,大力整頓後,朝政將可煥然一新。

明朝中雖有燕王之難,但只是家變,改朝不改姓,不足驚奇。而當採花大盜作亂時,可就大禍臨頭,明室歲月不多了。

(五)

胡兒騎馬走長安 開闢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 清光宜向漢中看

胡兒騎馬走長安

此文當指,清朝開國時之情景。解讀這段詩文,不妨先對照當時的情境;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自縊,吳三桂引清軍入關,滿清反客為主,小皇帝「福臨」成為大清的開國皇帝。

「胡兒」即滿清幼兒(幼帝),「騎馬走長安」安為安穩,長為長城。此文喻言:滿清小皇帝,安安穩穩騎馬走進長城。同時隱喻:安穩進城,不動干戈,輕輕鬆鬆建國,從此長治久安,太平盛世。

開闢中原海境寬

此文當為清朝建國後之預言。順治年間,平定李闖之亂,消滅南明諸王。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台灣歸降,並征服西藏。乾隆年間,打了十次勝戰,號稱十大武功。

「開闢中原海境寬」正如辭意;清朝入關後,平定中原,征服四夷,開闢邊彊,使清朝彊域更為寬廣。

此文同時隱喻:列強入侵後,清朝將陸續開放五口通商,及蘇俄、朝鮮的邊境通商,「海境寬」,即對海域及邊境的管轄,更為放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

此文當指,洪秀全太平天國之亂,有如洪水,到處蔓延,幾經折騰後,雖予平定,不料義和團之亂又起,到處騷擾,引發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又是賠款纍纍,苦不堪言。

此文預言:清朝末期,戰亂頻頻,有如洪水泛濫,一波乍平,一波又起。正如太平天國之亂、中法戰爭、中俄戰爭、英法聯軍、回變之亂、拳匪之亂、及八國聯軍。一波接一波,災禍連連,苦不堪言。

清光宜向漢中看

清為滿清,同時為清除之意,「清光」有清除滿清之意。

全文之預言:一則、當漢中有人起兵作亂時,將是清朝滅亡的時候。一則、清朝滅亡後,很可能又是群雄併起,而起兵於漢中者,將是群雄之王。正如國民党武昌起義後,在武昌成立國民政府,後遷都南京,完成北伐,統一中原。

「清光」為雙關語,同時隱喻清末的貧窮、負債之象。

清末列強入侵,屢戰屢敗,連連割地賠款,光緒已成為中國史上最窮的皇帝,不但賠光八代祖宗留下的基業,而且負債累累。

八國聯軍之敗,光賠款高達四百五十兆兩(分三十八年清償,息四厘,本利共計超過千兆兩)。這麼龐大的債務如何清償?

正如末句的預言:清光債務,只有期待漢中崛起的新主了。

第五首詩預言:兒皇帝輊鬆入關,不動干戈,卻建立了大清皇朝。清朝年間,與外國關係密切,不但開放海口通商,更開放邊彊之貿易。

太平天國之亂,有如洪水猛獸,生靈塗炭,清朝元氣大傷,不料一波波的戰爭,內亂外患,接連不斷,終致大清氣數衰竭。而且預言清朝來到「光」字的皇帝時(光緒),將留下大筆債務,而耍清光這些債務,只有期待漢中崛起的新主了。

(六)

漫天一白漢江秋 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 金烏起滅海山頭

漫天一白漢江秋

「漢江秋」漢江逢秋,以季節的變化,隱喻朝代的更替外,同時隱喻:往後就是漢人的江山,漢人的歲月了。「漫天一白」為天空一亮,隱喻一夕變天之意。

此文預言:一夕變天,漢人將繼統天下。

除了上述的解讀外,還有其典故:武昌起義原定於十月十日清晨,一些新軍將參加武裝革命,不料十月九日傍晚,卻有人說:「明早發難的事,似乎已走漏風聲」。驚慌之中,有人提議,不如現在立刻動手,於是約於晚飯後不久,開始槍聲大作,一陣混戰,到了清晨,天空一亮時,武昌督府已被革命志士攻陷,城頭上已飄起革命党的党旗。正如此文之預言:天空一亮,一夕變天。

而且此飄揚城頭的旗子,正是青天白日的「漫天一白」。

憔悴黃花總帶愁

此文當喻言民初的情景。「憔悴黃花」指黃興帶領的革命同志,推翻滿清後,雖成立了國民政府,但有如憔悴的黃花,在軍閥割据的局面下,雖完成北伐,短暫統一中原,但國共相爭又起,且日軍壓境,國民軍在內亂外患中,將難圖大局,功虧一匱。

此文以「憔悴黃花」喻言:民國初年將有一個凋零夭折的政權,如國民政府。

吉曜半升箕斗隱

此句當指日軍侵華。吉曜為美麗的陽光,美麗的太陽。半升當指辰時時分,此時陽光特強。箕斗為農具。一般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文卻說:太陽升起後,拿了農具(畚箕、米斗等)去休息,去隱藏。

此文隱喻:日軍侵華,銳不可擋,猶如初升的太陽,無法面視,只有避開,才不為所傷。(正如國民政府避入蜀川,逃過世紀浩劫。)

金烏起滅海山頭

金烏為太陽,隱喻日本。此文以太陽的自起、自落,來形容日軍侵華的結局。正如,日本遭受美國原子彈攻擊後,立刻宣佈無條件投降,自動將其龐大的軍力,撤離中國。

第六首詩預言:清朝的滅亡,有如一夕變天。江山易主後,漢人繼統天下。而推翻滿清者,正是青天白日旗的國民党。但國民軍有如憔悴的黃花,群雄併起中,爭戰不斷,卻又逢外寇入侵,在內憂外犯中,愁雲慘霧,難圖大業,功敗垂成。

又逢日軍進佔中原,銳不可擋,只有逃避一途,但其有如太陽的升沈,自起、自落,終將還我河山。

(七)

雲霧蒼茫各一天 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 還有胡兒在眼前

從前面的解讀,可以看出梅花詩每一首詩,均各預言一個朝代的興起與滅亡。

而來到民國,卻發生了國際戰爭,因而分成兩首,第六首預言民國初年,第七首預言民國末年。

此第七首詩,應該是民國末年的預言。對照推背圖及姜太公萬年歌;

姜太公萬年歌預言:民國一百九十年以內,是民主時代。爾後將演變成戰國群雄的諸候政治,民國兩百九十年後,將發生嚴重的戰爭。

推背圖則預言:民國一百四十年後,中國富強,稱霸天下。一百九十年後,軍事政變,軍王稱帝。爾後分裂成八個小國(對外仍是一個中國)。民國三百年左右的甲寅年,將發生核子戰爭,人類大量死亡。

梅花詩第七首之詩文,對照之下,亦大致相近;

雲霧蒼茫各一天

「各一天」當指各有一片天,此時應為分裂的局面。正如推背圖第四十九象之預言詩文:「八牛牽動分南分北分東西帝王稱兄弟紛紛是英豪」。

「雲霧蒼茫」,天空一片蒼茫,漫天籠罩著一股不祥的晦氣,愁雲慘霧,戰雲密佈。隱喻:隨時有發生戰爭的可能。

可憐西北起烽煙

文意非常清楚,西北開始發生戰爭。可憐,當指百姓無辜,死傷慘重。以現代武器威力之猛烈,死傷必然非常慘烈。

東來暴客西來盜

東來暴徒,西來強盜,除了喻言一場混戰,戰況激烈外,不無東西夾擊,劫數難逃之意。

推背圖預言:「時窮則變,水火相戰,白米盈倉不值錢。」其解讀為:

太平的日子已到了盡頭,時局大變,水火相戰,人類大量死亡,白米盈倉沒人要。

還有胡兒在眼前

胡為北方異族之通稱,亦為不清楚,不明事理之意。

此句與上一句連貫,可解讀為:東西夾殺之外,還有蠻人惡煞在眼前,強調難逃一死,必死無疑。

梅花詩的詩文中,常崁入一位關鍵性的人物,「胡兒」或許指某人姓胡,對照推背圖之預言,當時已分裂成八個小國,或許「胡兒」,指某國主姓胡,當其兒子掌權時,將在國內發難,加上國外的東西夾擊,一場混戰中,帶來了人類的浩劫。

此文為雙關語,其還可解讀為:人都死光了,只剩一些,不知大難臨頭,不了解時代浩劫已經來臨的兒童,尚存人間。

劉伯溫之預言:「父死無人」一些父字輩都死光了。推背圖預言:核戰前,部份孩童及婦女,將避居山頭及山洞內,尚能逃過一劫。

此第七首詩預言:民國末年,將呈分裂局面,戰國群雄,水火不容,刀兵相向,戰雲密佈,愁雲慘霧,毀滅性的戰爭,將帶來人類的浩劫。

西北起戰火,大禍臨頭,劫數難逃。人民無辜,大量死亡。只剩下一些即早避難的兒童及婦女,存活人間。

(八)

如棋世事局初殘 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 最佳秋色在長安

如棋世事局初殘

如果把世間事物,以下棋來作比喻,此時將是初殘的局面。(所謂初殘,一則殘缺不良,到處零亂不堪。一則人口大約只剩三分之一,而且只剩一些老弱婦孺)。

此第八首梅花詩,當喻言核戰停息後之情景。核戰之後,人間文明、建設、產業,已破壞殆盡,大約僅剩三分之一未遭破壞,或許人口也只剩三分之一。

共濟和衷卻大難

卻,為去除。卻大難,應為了卻這場災難,清除這些殘破的家園。

「卻大難」應為雙關語:要了卻核戰後遺留下來的災難,太難了。

「共濟和衷」,當指和衷共濟,群策群力,共同團結,和平共榮,隱喻將有一段太平日子。同時隱喻:有一段共和政治的日子。

劉伯溫之詩文:「父死無人,兄弟抬」兄弟為昆仲,或許隱喻昆氏上台後,將中國分成數個區域,採行共和政治,彼此有如兄弟。

推背圖稱:「陰陽和化以正 後見堯舜」當天地核塵落定,日夜調順,陰陽調和後,中國的歷史將再從堯舜之「禳讓政治」開始。

劉伯混溫的詩文與推背圖,融合後之解讀為:核戰之後,中國歷史將再度出現禪讓之治。昔日大禹治水,採「分流疏導」終能奏效。而此時可能有一昆氏上台後,亦將提出「分區共治」,有效的整治了殘破不堪的家園。而且將再行禪讓,兩代明君,治國有功,傳為佳話。

豹死猶留皮一襲

豹雖死了,但還留下一襲華麗而保暖的好皮裘。隱喻:核戰嚴重的破壞下,人們還是保藏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種子、基因等等。

最佳秋色在長安

戰後,萬事萬物破壞殆盡,滿目滄夷,久久難以重見榮景。此時的景象,只能以秋景來形容之。而此時人間最好的景色,則是:在長期的和平下,人民安居樂業。

推背圖稱:「重見中天新氣象,卜年一六壽而康」,再見盛世景象,大約要一百六十年以後。而這一百六十年內,人民將享福壽安康的日子。

第八首梅花詩預言:核子大戰後,大家攜手合作,共同收拾殘局。還好在核戰的破壞中,人們保留了一些重要的文物、科技、種子、基因等等,人類在艱困的環境中,將重新塑造長期祥和的社會。

(九)

火龍蟄起燕門秋 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 連宵風雨不須愁

火龍蟄起燕門秋

火龍為火砲,蟄為蟄伏、冬眠。「火龍蟄起」,當指蟄伏很長一段時間,未再發生的戰爭又開火了。燕門當指燕門關。

此文隱喻:經歷一段長治久安之後,燕門關外,又有異族興兵作亂,往後又要過一段哀愁的日子了。

原璧應難趙氏收

春秋時代,秦國覬覦趙國的國寶「和氏璧」,願以十五個城池作為交換,但取得寶玉後,秦國背信。藺相如一番口舌,向秦國要回和氏璧,「完璧歸趙」傳為佳話。

此文「完璧難歸趙」喻言:外寇興兵,就是為寶玉而來,外寇入侵中原,將極盡其所能,搜刮掠奪中原的各種寶物。

一院奇花春有主 連宵風雨不須愁

解讀為:一院珍貴的奇花,引來盜賊的覬覦,雖經連夜的盜取與蹂躝,但春院有主,趕走盜賊後,隨即將之復原。「春有主」或許崁入一位明主,其姓名中有個「春」字。

此文隱喻:賊寇進犯中原,一些寶物、机械、科技設備、財物等,大量被搬走,但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復興中原,再造美麗家園。

此段對照推背圖,與「韓國進犯中原」之預言相近。

推背圖第五十二象之詩文為:「慧星乍現,不利東北,瞻彼樂國,蝺蝺何之」

其解讀為:中國東北出現煞星,一群賊寇,覬覦中國樂土,長驅直入,進佔中原。

推背圖另有詩文:「門外客來終不久,吳楚依然有帝王」。其解讀為:來自東北的異邦賊寇,雖入侵中國,但為時不久,江南一帶將出現明君,沒多久即趕走外寇,再建中華基業。

第九首預言:異邦入侵中國,猶如盜賊一般,國內一些財物、寶物、及現代机械設備等各種重要物資,將被大量掠奪,然而中原仍有明主,不久即趕走賊寇,再造中華基業。

(十)

數點梅花天地春 欲將剝復問前因

宸中自有承平日 四海為家孰主賓

數點梅花天地春

數點梅花詩,看盡人間幾回春。即由梅花詩中,可以看出,人間萬事萬物的成敗興亡,悲歡離合,有如春來春去,交替循環。

欲將剝復問前因

「剝復」一則為一再分析、解析。一則為剖開與復原,即分與合。

此文可解讀為:若要一再剖析人類的分分合合,問其原因,及最後的結果將如何?

宸中自有承平日

世界自然將會出現天下太平的日子。

四海為家孰主賓

四海一家,世界大同,誰都可以是主人,誰都可以是賓客。

第十首詩預言:人類的歷史,不斷在戰爭與和平的演變中,在分分合合的交替中,循環不止,最終將如何呢?

答案是:最終將進入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四海一家,不分主賓的太平盛世。

對照推背圖最後一象(六十象),也有相近的預言:人類社會,在歷經第三次世界大戰(約西元2214年),及第四次世界大戰後(約西元2500年後),將進入世界大同,天下太平。其詩文為「天下一家,紅黃黑白不分明,東南西北盡和睦」。即不分人種,不分地域,天下一家,世界大同。

以上由宋朝邵康節先生之梅花詩,可以看出,每首四句詩文,已敘述了一個朝代的興起與衰亡,十首詩文,共預言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演變(約西元500年至西元2500年),其詩文用字精闢,意境高深,正反應宋代詩詞的超凡與精美。

邵康節的梅花詩,著重意境的描述,其短短幾個字裏,不但暗藏玄机,而且對時代變遷的形容刻劃,更是詩中有畫,詞中有典故。

從以上梅花詩預言之精闢,更可看出中華文化之精華,及中國玄學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