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尘子爱何盼吗:我们的课堂要向特级教师学什么现教传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0:07:54
我们的课堂要向特级教师学什么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组织“与特级教师同上一节课”□本报记者 冉阳现教传媒网 http://www.modedu.com     2011-10-31   现代教育报 [ 88 ]

        为了拓宽教师视野,感受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于近日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石油附属小学召开了“与特级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暨变异教学课题研讨会。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俞正强受邀到现场授课,与海淀区教师同上一节课,并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教师培训。
        在“与特级教师同上一节课”活动中,来自变异教学课题组石油附小和亮甲店小学的两位老师分别与俞正强老师用不同的方式演绎了研究课《角的度量》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相比两位海淀区教师的课堂,俞正强的课堂更多地跳出了传统课堂的条条框框,用诙谐和充满灵性的课堂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课后,海淀区教科所所长吴颍惠在做课堂点评时说:“海淀教育人不仅要有勇气,还要有胆量、有胆识。我们愿意和全国各地的名师交流,只有在交流对比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在教学领域,还有东西和我们不同。”吴颍惠表示今后将继续借助于北师大的力量,引进全国不同的名师,举办类似活动,给海淀区的教师提供一个平台反思教学,在比较对比的过程当中,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那么,特级教师的课堂究竟有哪些不同?普通教师究竟应当从名师的课堂上学习些什么呢?回放一些俞正强当天的课堂细节,或许可以带来些许启示。
         课堂片段一:“指鹿为马”
        只为带着学生“玩”数学
        “这个角是多少度?”俞正强指着一个30度的角问学生。学生答曰:“30度。”“谁说的?谁告诉你们这个是30度的,我偏偏要说这个角是100度。”俞正强颠覆公理、命名30度锐角为100度的举动,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快乐。
        在俞正强看来,“学数学就是玩嘛”。讲《角的度量》一课,在石油附小的教师讲完一堂传统意义上的既严谨又规范的好课之后,俞正强粉墨登场了,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俞正强的课堂引入删繁就简,只是在黑板上画了六个图形,就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眼睛,也真正抓住了“角”的本质,带领学生迅速进入了数学“定量刻画”的无穷奥妙之中。而他“指鹿为马”的做法让有的学生直呼“瞎掰”,却也让学生被牢牢吸引在他的课堂之中。
        当学生们把度量角的各种知识弄明白后,俞正强又来了一个大转弯:“刚才老师所问的这个角确实是30度,如果你们像老师所说的一样,在考试时答100度的话,那你们就只能拿零分了。科学是严肃的,考试是严肃的,所以最后要自然而然地回归全世界统一的标准。”于是,学生恍然大悟。正是在这样充满张力的课堂中,学生很快领悟了“角的度量”的含义,他们也体会了数学就是智力游戏的意味。
        点评——
        吴颍惠:海淀区两位教师的课堂与俞老师的课相比,气氛不同。俞老师的课很灵性,非常悠闲;海淀的课显得非常严谨,秩序井然,在非常严肃的氛围中达到了一个目标。但是如何让课堂更有灵性一些,是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课堂片段二:“激活学生” 
        让他们证明给教师看
        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第一位老师的讲课显然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先做一个相关的游戏,然后多媒体展示一个情境,让学生展开活动。授课过程按部就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明显给人一种感觉:为了最后的一个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乘以不为零的同一个数,分数大小不变),反复地采用多种手法去推演,让学生密切配合老师。感觉学生的思维过程是模糊的,似乎有当简却繁、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
        而俞正强则不然,他虽只讲了30分钟,从猪八戒吃西瓜、孙悟空分西瓜入手,可谓是单刀直入分数的性质。然后让学生思考分子和分母“数在变大,而大小没变”的秘密在哪里。他激励学生的方式是:你这样说不行,你要让我看见!证明出来给我看见!学生的求知欲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有的用画图,有的用除法,课堂按照“预设”进行,也有“预设生成”的灵光闪耀。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在列举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时露了陷,在别人喊出2/3、4/6、8/12之后,喊出了3/5。在这里,“未预设生成”出现了,显然这个孩子没有真正搞懂分数的性质,在群声应答里,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滥竽充数者——那么这个问题绝对不能放过,但处理起来对老师绝对是危险的考验。这时,俞老师让这个孩子解释自己这样思考的理由。孩子给出的理由是6比4多2!用分母去减分子了!“谁能教教他?”一个孩子上来,无果而终,又一孩子上来,终于给他讲明白了!在这种“兵教兵”的当堂展示中,可以看到小孩之间因为平等而更易于进入思维的深度状态,问题解决之后更有助人为乐的成就感。而背后看不见的因素是,老师高明的引导和对学生高度的信任。
        点评——
        吴颍惠:教学过程的设计靠什么整合在一起、融合在一起?靠问题链,靠问题的设计把一节课串下来。我特别有意识地观察上课时老师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发现俞老师的问题设计特别有矛盾的冲突性,一个矛盾接着一个矛盾。如“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你说这怎么变……”他不断把孩子有争议的地方设计成问题,并且把问题“踢”给了学生。俞老师的问题层层推进,每个问题问完了之后,孩子都在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当天的活动中,俞正强让在场的师生感受到了一个“灵动、幽默、智慧、安静、简洁,不枝不蔓”的课堂。俞正强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个观点:不要把教师的工作干成体力活和智力活,而要干成智慧活,做教师要是一个有慧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