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永乐田园txt下载:教育策划:用“外脑”打开管理创新之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0:19:00
教育策划:用“外脑”打开管理创新之门□本报记者 薛峰 郑欣现教传媒网 http://www.modedu.com     2011-11-02   现代教育报 [ 87 ]

“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校长们不再是一个靠榜样力量感召下属的执行者,他还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决策者。”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到花市小学调研“幼小衔接,习惯养成教育”的办学新模式。本报记者 丁柏明 摄

 

从被动地接受和执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到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因地制宜把握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从目标趋同、齐步走的同质化办学,到关注学校文化基因,致力于特色发展和文化建设。许多学校在求生存、谋发展、出特色、创品牌的历程中,开始主动地规划自身发展之路,成为真正的办学主体——教育策划应运而生。

103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主办的“学校发展与教育策划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百余名专家、校长参与。他们把目光投向8年来教育策划的发展历程和卓著成绩,深入思考教育策划在学校、区域文化建设中所彰显的独特价值,共同探索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智慧之路。

学校管理创新的“孵化器”

伴随社会转型期的巨变,以及办学多元化、社会的多元需求、教育资源竞争,教育策划浮出水面,并在教育管理理论中日益凸显。教育策划顺势而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乃至地区所推崇。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北京教育学院卢元锴教授曾主持过数十年的校长培训,他分析说:“改革开放初期,对校长们的管理培训,重点在于学会干什么,应该怎么干。而今,我们需要打开思路,扩大管理的视野,丰富管理的内涵,用一个大管理观来审视管理。”

卢元锴将管理的内涵概括为三个字:“看”、“想”、“干”。其中,“看”是教育诊断,“想”是教育策划和教育决策,“干”是教育常规管理。“光看不想,是白看、乱看;不看就想,是空想、瞎想;不想就干,是蛮干、胡干。”

“要做到三者有机结合。”卢元锴认为,随着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学校兴衰的命运实际上就掌握在校长手中。“此时此刻,校长们不再是一个靠榜样力量感召下属的执行者,他还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决策者。要时刻思考学校现状中的问题在哪里,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自己想不明白了,就要请‘外脑’帮着想。”

“外脑”,就是指专业的教育策划团队。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校长自觉地引入教育策划项目,借力“外脑”促进学校的发展,让教育策划成为学校管理创新的“孵化器”。

对此,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分析说:“校长们通过参加教育策划项目,在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专家组的帮助下,对学校的文化基因和治学传统进行缜密思考,对办学理念和校风学风进行创新性建构,对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进行全面整合设计,并提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符合中国教育特色的、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本学校具体办学条件,以及对师生幸福人生、生命价值负责的整体框架。”

“应当说,教育策划是学校管理者与教育科学工作者的一次智慧对接,是校长以及他的团队的经验的深刻认识,也是学校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马宪平分析说,“返本开新、转识成智,成为我们开展教育策划的一种法则、一种能力、一种品质和一种境界。”

学校特色引领的“服务器”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以来,关于特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渐成热点。一时间,双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等所谓的特色学校,仿佛一夜间遍地开花。

然而,究竟什么是特色学校,许多校长的认识却很模糊。有专家指出,所谓特色学校,是指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的学校。而学校的特色发展则应当表现出“优势项目——特色名校——名牌学校”的轨迹。这一轨迹的实现,便需要有专业的教育策划作为指导。

北京市东城区花市小学就是教育策划下的一个成功案例。两年前,这所临街而建的小学校仅有11个教学班、30余名老师、200余名学生。提起当时的学校规模,郝海鸥校长说:“这样的办学规模,特色根本无从谈起,更没有什么前途可言。”

后来,当她得知,为了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策划的基本理论,探索和促进学校文化策划的发展,中国教育学会立项并组建了专门的课题组,郝海鸥强烈地感觉到,“花市小学的机会来了。”

在与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达成策划意向后,专家组于20109月至20111月在花市小学启动了“习惯养成教育”专题策划。通过集体访谈、专题座谈、调查问卷、听课以及阅读资料等,对学校办学理念和“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深入调研,并进行了多次探讨,最终做出了极具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对学校的全面工作给予了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什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问题时刻萦绕在郝海鸥的脑海中,“当由专家们组成的教育策划组,从学校的发展特色、办学理念以至于发展目标上给我指明了方向时,让我尝到了教育策划带来的‘甜头’。”

校长和策划团队研究了“幼小衔接”的实验,论证了“习惯养成教育”的办学理念。专家组的建议仿佛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服务器”,使学校一下子找到了发展的着力点,使教育教学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习惯养成教育”这一个核心开展,成功地将各方面工作有机整合,形成合力,学校工作开始变得有生机、有生气。如今,“培养良好习惯,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现已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学校整体形象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所说:“教育策划的作用是协助校长从实干家逐步成长为有独立思考和扎实功力的教育专家,协助校长走出同质化办学,在寻找办学特色中做好发展的自我定位,把自身经验融入到先进学校发展的新视野中。”

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器”

“学校的文化积淀,校长的文化领导力,都制约着学校内涵发展的深度和宽度。”北京市燕山地区教委副主任李涛认为,学校发展要获得持续的动力,就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上找出路,没有文化的学校将成为另类的薄弱校。“我们坚信,一所有着先进文化的学校,一定就是一所好学校,它不会因校长的更迭而衰落,却会因时间的久远而根深叶茂、活力涌动。”

然而,在引入教育策划之初,燕山教育曾面临种种困境。李涛回忆说,燕山地区的小学校长们不缺经验,不缺热情,但是缺乏通过系统全面的诊断,将经验升华到理论进而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高屋建瓴把握学校未来的眼光。

尽管如此,李涛和校长们仍然坚信,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发展。他们渴求借助外力,用“外脑”打开管理创新、教育发展之门。

2006年年底开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专家团队走进燕山,带来了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他们先后走进向阳小学、前进第二小学,在与干部教师的一次次深度访谈、听课调研中,形成了专业的诊断,从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推出了富有创意的策划案。由此,三所学校分别确立了“关怀与感恩教育”、“生命价值教育”、“幸福人生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各自独特的学校文化建设蓝图。

教育策划如同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器”,促使区域内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群,有力地带动了燕山学校文化建设步入了正轨。全区7所小学,校校有特色文化,都被燕山地区政府评为学习型组织。

此外,燕山还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纳入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全区进入了学校理性追求高层次教育公平的新阶段。

 

特别访谈

 

出谋划策的创造性智力劳动

——专访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卢元锴教授

 

200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筹备成立了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标志着教育策划有了专门的学术研究团体。剖析教育策划的“前世今生”,作为学术委员会创始人之一的卢元锴教授有很多感悟。

记者:教育策划的兴起,有怎样的历史背景?

卢元锴:教育策划不是某个人的心血来潮,或者是灵机一动的产物,它是因势而起、顺势而为的创新。这个势就是它的背景。我认为这个背景主要有三:

其一,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而如何创新,就需要策划。我认为,策划连着两头:一是科学,一是实际。

在教育策划的定义中,首先是“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策划原理,依据管理原则”,这就是“科学”这一头;其次,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地区或学校的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人们关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实际”这一头;最后,由决策者或“外脑”专家根据“需求和问题”,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思想,建设学校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培养师资队伍,开发学生潜能,优化教育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分析利害风险等等,为决策谋划出可供选择的、创造性的实施方案。所以,策划是一种依据科学、根据实际,进行出谋划策的创造性智力劳动。

其二,教育事业的社会定位发生了巨变,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过去30年,在教育方面我们承诺了两件事:一是除政府彻底资助的教育(如军事教育)以外的教育事业,都属于开放或半开放的服务行业;二是遵循“三允原则”,允许资金进出,允许人才流动,允许远程教育。从此,原来的高度统一、单一封闭的教育格局被打破,形成了投资渠道多元、学校类型多样、办学模式多种的复杂教育格局。这直接带来办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决策权下移。有的学校要求生存,有的学校要谋发展,有的学校要出特色,有的学校要创品牌,办学者必须要对教育有所策划,或自己策划,或请“外脑”帮助策划。

其三,咨询策划是一个高智力投入、高效益产出的事业。一个好的策划,能打一个胜仗,能救活一个企业,能创出一个品牌。教育策划也是如此。一个好的策划可以成就一所学校,可以成就一名校长。它促进校长的办学理念提升,教育思想成熟,学校品牌凸显。

8年来的实践证明,教育策划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正日趋成熟,作为一个事业方兴未艾。

记者: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成立8年以来,在推进教育策划理论发展的成果方面有哪些?

卢元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贡献:

第一,为教育策划建立一个可靠的理论逻辑起点,这是一个理论能否站得住,能否有所发展的基础。策划不同于计划和规划,先有策划,才能有规划和计划;策划不同于决策,策划在于谋划,决策在于决定;策划不同于督导,策划提出的是建议,一般来自民间,可不予采纳,而督导提出的是整改意见,来自上级行政,必须接受。

第二,拓宽了教育管理的视野,丰富了教育管理的内涵。随着教育管理的重心逐渐下移,学校兴衰的命运就掌握在校长手中。校长时刻要想:学校现状中的问题在哪里?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在哪里?未来朝什么方向发展?等等。自己想不明白了,就请“外脑”帮着想——这就是教育策划和教育决策。

第三,基本搭建起教育策划的理论框架。先后出版了三部专著:《教育策划概论与案例》《教育策划研究》《区域教育和学校发展的特色策划》,不断修正、充实了教育策划的理论。而真正要成为一个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还需要更多地研究和实践。

记者:教育策划的理论源于实践,又如何指导实践的推进呢?

卢元锴: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一是课题科研。2006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申报了《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的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批准立项,确定为“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参加课题研究的有3个地区、140所中小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后来几年里又有80多所学校参与。这是教育策划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实践活动。2010年,《学校文化建设与策划》总课题顺利结题,80所学校的子课题规范结题。研究的成果超出开题时的预期,许多学校和地区因为成功应用了教育策划,使得学校文化这个“软实力”得以提升,教育策划的理论影响力和实践活力,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得以彰显。

二是专题策划。8年来参与很多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策划,取得了一系列实证研究的成果。参与方式多种多样,有专家点拨引领,有会商诊断,有课题指导,有策划培训,有交流研讨等。最深入的一种形式是组成策划团队进驻学校,通过调研诊断进行整体策划。

三是团队建设。我们发现,教育策划团队不能搞“清一色”,要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型组织。有领导者、组织者,也要有执行者;有理论功底深厚的,也要有善于组织实践的;要有“杂家”,也要有“专家”;要有“脑瓜子”,也要有“笔杆子”。教育策划团队自身建设所积累的经验,是在8年实践中的重要收获。

 

学校案例

 

北京东城区:“一体两翼”

将东城区的教育文化进行梳理,在东城丰厚的教育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东城现代教育文化的特色,即“一体两翼”。“一体”指“和谐教育”。东城区率先在全国提出“和谐教育”,它包括英才教育和平民教育的和谐、教育系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和谐、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学校之间的和谐。“两翼”之一是“首创”,之二是“公平”。对东城区今后的教育提出了“自觉”、“多元”、“融合”、“抢救”的四条建议。

成都武侯区:“两大教育工程”

一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做到农村学校城市化、城市学校现代化,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二是“一校一品”工程,提出“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的理念,鼓励区内所有学校根据区情、校情,以不同的办学理念,形成各自的特色,如“行知教育”、“新生活教育”、“新三好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综合高中教育”等。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上海崇明县:“生态立岛”

发动县内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在“生态立岛”的战略思想统一指导之下,策划了各个学校的学校文化,形成了“生态教育”、“绿色教育”、“鸟文化教育”、“生命教育”、“爱岛教育”,编写了一批乡土教材、校本教材。在小学习字的校本教材中,都注入了“认认真真写好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个中国人”的文化理念。

北京二中:“空气养人”

7个多月全面了解学校的历史和现状。访谈在京历任校长、书记及老教师和在校学生,参加学校活动,进教室听课,查阅历史文档。策划团队对钮小桦校长“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诠释,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评价为“办学的境界”。对于钮小桦校长所提出“养眼、养心、养德、养智、养体、养行”的学校文化,策划团队提出了不少很好的建议。

西藏中学:“和睦教育”

为其策划在北京和拉萨同时举办的20周年校庆活动。首先为西藏中学确立它的社会定位——民族的纽带,文化的桥梁。在此基础上,西藏中学提出了“和睦教育”,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以此为主题的校庆活动,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高度评价。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求活、求实”

在“求活”的策划中,理清思路,激活模块,拓宽平台;在“求实”的策划中,更新观念,夯实基础,改革课程。

成都磨子桥小学:“阳光教育”

在英语教学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帮助学校确立了“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建立阳光的生活态度,让教师享有幸福的教育人生,让孩子拥有快乐的成长之路,同时策划提出“116工程”的“阳光策略”。

北京朝阳南磨房小学:“自尊、自信、自强”

这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小学,生源主要是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其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流动性大。针对家长和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帮助学校策划确立了“自尊、自信、自强”的办学理念。同时,让家长成为策划对象,学校专门组织了全校家长会,请专家作报告,让家长有尊严地生活,孩子才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