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香烟薄荷:台山洋楼洋洋大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51:51

台山洋楼洋洋大观

 

“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申遗而广受关注;同属五邑地区,与开平交界、有“小广州”之称的台山市,也有“开平碉楼与村落”一样精彩的古建筑,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台山洋楼。据悉,台山市政府计划将其中的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端芬翁家楼斗山浮月洋楼台山县立中学整合,拟定名为台山洋楼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工作正在进行中。

台山洋楼仿若光辉璀灿的星斗,撒满了台山侨乡大地,其数量之多,令人叹为观止。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台山洋楼有一万多座,为岭南洋楼之冠。台山洋楼主要分布在109个墟镇,其中蔚为壮观的当数端芬的汀江墟,共有洋楼108座,而台城的洋楼更是鳞次栉比,多不胜数,一幢连着一幢,30条洋楼路段长达18.2公里,洋洋大观。该市大多古村洋楼多达50多座,而有10多座洋楼的古村比比皆是,这些散布在城乡各地的洋楼,是多姿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和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有人称台山为洋楼建筑博物馆,实至名归。

据考证,这些散布在台山侨乡各地的台山洋楼,有的建于清代末年,有的建于民国年间,大多有80多年,有的有上百年的历史。台山洋楼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当时社会动乱,民不聊生,盗贼蜂起,抢劫盗窃时有发生,为了抵御匪盗,海外华侨把艰苦积蓄寄回乡下,借鉴海外建筑式样,采用洋水泥、洋铁钉、洋钢筋建成了洋楼,于是台山城乡相继崛起了幢幢洋楼。这些洋楼有防御型的,有住宅型的,有公用型的。有的楼顶设置放哨的了望哨,形似古代战将的头盔,有的墙壁四角筑有凸出墙外的建筑物,俗称“燕子窝”,又称角堡,角堡内设有瞄准孔和枪眼,内宽外窄,用于内守外攻,防御功能和居住功能一应俱全。

台山洋楼是岭南近代建筑的精华,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美轮美奂。既有古希腊的柱廊,又有古罗马的方柱和圆柱,还有伊斯兰的铁雕、哥特式的券拱和巴洛克的山花,更有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装饰艺术,林林总总,争奇斗艳。

台山洋楼的代表作有著名的翁家楼。翁家楼是台山华侨文化的典型缩影。她坐落于号称台山第一侨乡的端芬镇庙边村,掩映于绿树花草和一片普通洋楼之中,三幢主楼楼高四层10余米,傲然耸立。当地有人把翁家楼比喻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三幢主楼分别取名为刘备楼、关羽楼、张飞楼。当地的文人这样形象、生动、有趣地描述:“三栋楼的建筑结构恰恰借用了中国象形文字的独特魅力,比如刘备楼楼顶的风雨亭,翘起的飞檐恰如‘备’字的上半部的反‘文’,正面的外墙,方正齐整,门窗错落,仿佛‘备’字下半部的字;关羽楼的建筑外形犹如‘羽’字,中有骨架,两边对称,状如羽毛;张飞楼就更妙,大门不是笔直正对,而是弧形向右,恰如‘飞’字笔画中的右弯钩,真如神来之笔。翁家楼除具有普遍的中西合璧风格之外,她更表现文化的韵味和王者的气概。最妙的是,如果你细心观摩,就会发现翁家楼的傲岸与霸气或许就源于此。”

台山洋楼的代表作还有著名的梅家大院,原名叫汀江圩华侨建筑群。梅家大院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大同河畔,于1931年由当地梅姓华侨以及侨眷侨属创建。大院占地面积80亩。台山籍的华侨史专家、五邑大学五邑文化与华侨研究所梅伟强副教授介绍,梅家大院不仅是一个大院,而且是一个集市。由94栋中 西合璧、各具特色的三层洋楼,组成一个长方形的广场,洋楼的门面、窗户和阳台集中体现了欧陆建筑风格。108幢二至三层带骑楼的楼房,呈长方形排列,鳞次栉比,整齐划一。由于始建之初,其规划设计是业主将各自旅居国的风情和建筑特色融入于中华建筑艺术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筑物既表现出欧美国家的建筑风格,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虽然每幢楼宇规划整齐,但外型却各异,既领先于当时圩镇的建筑潮流,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年侨乡人民的思想和生活水平;整个大院的每幢建筑物经过了70多年的风雨侵蚀,但原貌保留较为完整。

据悉,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省侨办主任吕伟雄以及一些国内建筑界的专家学者视察台山洋楼后都认为:梅家大院是目前全国保存得最完好,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建筑的典型代表。《临时大总统》等电影、广东省电视台、西班牙国家电视台反映华侨之乡情况的电视剧也以此为外景拍摄,致使梅家大院又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并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重点。因此,梅家大院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开发旅游景区的好地方。

此外,台山洋楼的建筑结构和造型设计五花八门,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把古希腊、罗马、爱奥尼克等欧美建筑风格与岭南建筑风格充分融合起来,形成中西合壁的特色建筑文化。洋楼的建材有的以青砖砌成,有的则以红毛坭钢筋捣制,洋楼大多楼高2层,有的高达6层,墙壁厚达50公分,门、窗窄小。这些洋楼或屹立于村庄之中,或掩映在竹丛树林里,或守望于巷陌深处,或并排于闹市之间,与田野、村庄、荷塘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和谐优美的侨乡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