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八十周年是什么婚: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3:34:48
试论《楚辞》中的叠音词摘  要:《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巨著。它不仅形成了独特的“骚体”,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叠音词自《诗经》大量运用以来就成为我国文学创作中传统的语言艺术之一。先秦古籍中叠音词运用最多的除了《诗经》就是《楚辞》。《楚辞》中的叠音词现象比较复杂,可分为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本文试图通过《楚辞》中的叠音词的运用,分析和归纳出这一时期叠音词运用的一些特点。关键词:楚辞;屈原;叠音词 本文《楚辞》取洪兴祖撰的《楚辞补注》(中华书局2006版)。《楚辞补注》是对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的补充,而《楚辞章句》则是《楚辞》的重要训诂著作,其对《楚辞》中大量的叠音词进行解释。本文运用的解释主要出自《楚辞补注》。《楚辞》中叠音词共出现192次,出去重复出现的共130个。除《国殇》、《礼魂》、《惜往日》、《橘颂》四篇未用叠音词外,其余各篇皆用。《山鬼》短短28句,168字,就用了“容容”、“冥冥”、“磊磊”、“蔓蔓”、“填填”、“冥冥”、“啾啾”、“飒飒”、“萧萧”等九个叠音词。《离骚》373句,2490字,用了17个叠音词。可见叠音词在《楚辞》词汇中的重要性。 一.叠音词的定义与分类研究《楚辞》的叠音词及句法功能,首先要搞清楚叠音词的定义与分类。由于古今词语称谓不同,意义变化,造成概念上的偏差和混淆。叠音词,传统语言学一般称为“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或“重文”,而今人多称为“叠音词”、“重叠词”或“叠词”。有古今学者对叠音词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本文选取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的解释:叠音词,有两个相同的音节相叠而成。也就是说,叠音词是重叠两个音节的双音词。由此我们又可以根据语素将叠音词分为两类: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合成词。这里采用杨皎的《〈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中对这两者的定义。(1)叠音单纯词: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字组成,而只有一个语素的双音节叠音词。(2)叠音合成词:由两个形音义完全相同的单词组成,并具有两个语素的叠音词。 二.判断叠音单纯词和叠音复合词的方法现代词汇学已对重言词作出明确的区分:组成词的单字与词义无关的是叠音单纯词。与词义有关的是叠音合成词。那么怎么判断单字是否与词义有关呢?这里选取陈亚平《〈楚辞〉中的重言词》的三种方法:利用本证、旁证和训诂材料。1、    利用本证。即是考察单字在《楚辞》中是否有单用的例子,并且考察它的意义是否与重言词意义相近。如:①“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謇謇,忠贞貌也。(《离骚》)②“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謇,难也。(《离骚》)由此可以看出,“謇”与“謇謇”在意义上并没有相关性,所以可以判断“謇謇”是叠音单纯词。 ①“岁忽忽而遒尽兮,恐余寿之弗将。”忽忽,运行貌(宋玉《九辩》)②“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忽,急貌。(《离骚》)在这个例子中虽然解释不同,但单字和词表达的意义是基本相同的。“忽”和“忽忽”都是修饰时间运行迅急,所以“忽忽”是叠音合成词。 2、    利用旁证。即是考察单字在先秦除楚辞外的文献中是否有单用的例子,并且考察它的意义是否与重言词意义相近。如:①“时亹亹而过中兮,蹇淹留而无成。”亹亹,进貌。(宋玉《九辩》)②“凫鹥在亹,公尸来止熏熏。”《诗经·大雅·凫鹥》郑玄笺:“之言门也。”“亹亹”:运行很快的样子,显然与“亹”:门的意思没有什么关联,所以“亹亹”为叠音单纯词。 ①“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忡忡,忧心貌。(《九歌·云中君》)②“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孔颖达疏:“传重言忡忡者,以忡为忧之意。”“忡忡”和“忡”都是忧的意思,所以“忡忡”是叠音合成词。 3、  利用训诂材料。一般来说,若词为叠音合成词,古注中都会解释单字的意义。如: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高貌。(《离骚》)②“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佇。”暧,日不明也。(《离骚》)③“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昧,冥也。(《九章·怀沙》)    三.叠音词具有词汇的一般特点叠音词也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具有词汇的一般特点,如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1、一词多义。(1)眇眇:①“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眇眇,好貌。(《九歌·湘夫人》)②“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眇眇,远也。(《九章·悲回风》) (2)悠悠:①“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悠悠,无穷也。(宋玉《九辩》)②“螭龙并行上下悠悠只”悠悠,螭龙行貌。悠一作攸,古作修修。(东方朔《七谏》)③“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悠悠,忧貌。(东方朔《七谏》)显然“眇眇”一例中“好貌”与“远”并没有相关联系;“悠悠”一例中三个“悠悠”修饰的事物不同,意义也不同。 2、一义多词。表示忧愁的样子及其相近的意义有:①“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息忡忡。”忡忡,忧心貌。(《九歌·东皇太一》)②“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忳忳,忧貌也。(《九章·惜诵》)③“心鬱鬱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鬱,忧也。(《九章·抽丝》)④“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乎心之忧忧。”忧忧,忧痛貌也。(《九章·抽丝》)⑤“卒末有兮纖介,永余思兮怞怞。”怞,忧貌。(王褒《九怀》)⑥“惧吾心兮懤懤,步余马兮飞柱。”懤,忧也。(王褒《九怀》)⑦“心蛩蛩而怀顾兮,魂眷眷而独逝。”蛩蛩,,怀忧貌。(王褒《九怀》)⑧“孰契契而委栋兮,日晻晻而下颓。”契契,忧貌也。(刘向《九叹》)⑨“去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隐隐,忧也。(刘向《九叹》)这些叠音词基本上都是修饰心思的,表达内心的忧虑苦痛,甚至某些叠音词可以相互替换。 四《楚辞》中叠音词的使用情况。《楚辞》中的叠音词用法比较复杂。叠音合成词占大部分,多作形容词,释为“……貌”。叠音单纯词则多用来拟声状形。例如:①“扬云霓之魄蔼兮,鸣玉鸯之啾啾。”(《离骚》)②“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九歌·山鬼》)这里的“啾啾”“填填”都是模拟自然界的真实声音。 由于语序的不同,叠音合成词在《楚辞》中又有以下几种情况:(一)   重言词用在单音节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后面,和它们结合,组成一种“ABB”式的语言形式,来拟写事物的态貌。1、重言词用在形容词后,与形容词一起起修饰作用。①“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烂,光貌也。昭昭,明也。(《九歌·云中君》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纷,盛多貌。总总,聚貌。(《离骚》)例①中,“烂”与“昭昭”同为形容词,修饰“未央”;例②中,“纷”与“总总”一起修饰动词“离合”。 2、用在名词后,修饰名词。①“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冉冉,行貌。(《离骚》)②“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曼曼,长也。(《离骚》)例①中,“六十曰老“,所以“老”在这里是名词,例②中“路”也是名词。“冉冉”和“曼曼”在名词后面,修饰名词。 3、用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行为的情状。①“愁悄悄之长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翩,疾飞也。(《九章·悲回风》)②“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漂,浮也。(《九章·悲回风》)这里,重言词“冥冥”、“遥遥”分别用在动词“翩”与“漂”之后。 (二)重言词单独用在句首或句尾。1、重言词在句首。①“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②“浩浩沉湘,分流泪兮。”(《九章·怀沙》)重言词在句首的情况在《楚辞》中比较少见。类似于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嫋嫋”、“浩浩”作定语修饰中心语“秋风”、“沉湘”。 2、重言词在句尾。(包括尾字为“兮”,重言词在“兮”前的情况)(1)用来描绘前一动词性结构的情状①“凤皇翼其承旂兮,高翱翔之翼翼。”翼翼,和貌。(《离骚》)②“揽茹慈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浪浪,流貌也。(《离骚》)③“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婉婉,龙貌。(《离骚》)在例①中“翼翼”修饰动词性结构“高翱翔”;在例②中“浪浪”修饰动宾结构“霑余襟”;在例③中“婉婉”虽不再句末,但由于“兮”字本身不具有意义,仅为楚地方言,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所以此处依旧把这种情况归为重言词在句尾。“婉婉”在这里修饰动词性结构“驾八龙”。 (2)用来拟写前一名词性结构的态貌。 ①“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浅浅,流疾貌。翩,疾飞也。(《九歌·湘君》)②“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青青,茂盛也。(《九歌·少司命》)这里的“石濑”和“秋兰”都是名词,叠音词“浅浅”“青青”用来修饰名词。 《楚辞》中的重言词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许多重言词依旧具有活力。如“冉冉”、“冥冥”、“啾啾”、“滔滔”、“漫漫”等。屈原更是运用重言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篇章,《悲回风》104句,728字,竟然用了26个叠音词。叠音词上下应和,读之跌宕起伏,极具音律美和修辞美。后世历代文人都常用重言词,但极少有超越屈原的。无怪乎文学大家苏轼怀着崇敬的心情无限感慨地说:“吾平生所学,不能企其万一者,屈平一人而已!” 参考文献:[1] 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98.[3]李玲璞.古代汉语精解[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4[4]侯云龙.古汉语知识[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5[5]陈亚平.《楚辞》中的重言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1).[6]王亭,曲美燕.宋词中的叠音词研究[J].现代语文,2006.[7]廖小华.试析《诗经》中叠音词的语法特点[J].龙岩师专学报,2006.[8]杨皎.《诗经》叠音词及其句法功能研究[J].宁夏大学学位论文,2005.[9] 李海云.略论《庄子》中的叠音词[J].晋中学院学报,2002,(2).[10]杨爱农.屈苏叠音词之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2).[11]蔡勇,郭凤花. “悠悠”-说《诗经》在叠音词流传中的作用[J].江西九江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学报.[12]廖晓桦. 屈赋中的重言词和联绵词[J].江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