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离花劫完整剧情:佛礼佛俗之普通信众应知的礼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2:13:42
一、如何合十、问讯?
合十是佛教信众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之一。合十的动作,不仅可以达到收摄内心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甚至当人们感到紧张、焦虑或心浮气躁时,合十可以让人平和、安定、集中注意力。
合十应用的场所包括以下几种:
遇到人时可以合十表示问候、打招呼。如果经过法师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过,表示自己的礼貌与尊重。此外,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达谦逊、恭谨心意的好方法。当聆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可以双手合十表示恭敬。
合十动作解说:
1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
2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
3尽量放松,让气息往下沉,以达到逐渐安定的作用。
问讯一般在礼拜前后,经典上包括言语问讯,现在只是一种合掌、低头。
问讯动作解说:
1首先虔诚地合起双掌,目光注视中指指尖。
2然后向下弯腰约八十至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势。
3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轻轻相接触,食指尖也轻轻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
4此时,双手的姿势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如同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
5双手维持这个姿势经过胸前,一直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示把佛菩萨供向顶上,有着虔诚、恭敬而谦虚的态度。
6随后再轻轻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势,然后放下双掌。
合十或问讯,虽然是佛教徒长用的生活礼仪,但是透过肢体的动作,最终目的除了达到端正仪容的身仪之外,也是为了让心沉稳、安定,达到向内收心的效果。让自在、宁静的身心状态,与寺院的步调融合在一起。
二、如何参访寺院?
参访寺院,应该熟悉寺院的规矩,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参观,要注意哪些礼节,如何去礼佛,遇到法师该怎么办,怎么才能不影响僧人的作息。一般来讲,参访寺院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了解寺院的作息时间,大部分寺院都订有开放时间,平时在早点过后到晚上安板(安板:寺院就寝前的讯号)之前,都欢迎访客前来。但若遇上特殊活动则会另有办法。
到寺院参访要先到“知客处”,知客处是访客来寺院应到的第一站,那是寺院负责接待访客的单位,除了可以协助参访者了解寺院建筑与熟悉环境,还会提供多种服务项目。因此,参访佛寺先到知客处一趟,告知来访目的或寻求帮助,不但不必担心会走错地方,还可取得佛寺的相关资料与近期活动。借由知客法师的引导参访,访客可以很快地熟悉佛寺的环境。
游人到寺院参访,应该做到:勿大声喧哗、高谈阔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衣冠整洁;勿乱动乱敲寺院的法器,以免影响僧人的修行生活及寺院的宗教活动;如果到殿堂拜佛,要在两侧拜垫上进行,不可占据中央大拜垫,因为此乃寺院住持所用;勿强行要求参加僧人的传戒、诵戒活动等,也不要有意无意偷听僧人传戒和诵戒;未经允许,勿进寺院禅堂,也不要随意到僧人闭关的地方去,特别是女士们到男众寺院更需注意;勿在寺院内谈情说爱等。带着小朋友一起参观佛寺时,要特别提醒他们不要因好奇随意乱闯,或是四处追逐跑跳。而寺院的任何东西,即使是一花、一草,都不可以任意挪动,尤其不可以私自带走,因为对寺院来说,所有的物品都属于十方常住物(常住物:指常备供僧伽受用之物),不是单属于某一位出家人或某一个寺院,自然也就更不能由访客据为已有。
参访寺院时,如果进入大殿礼佛,在入大殿礼佛前,应先整衣、脱鞋、脱帽,然后以祥和平静的缓慢步伐,身无长物地进入大殿;如果该寺院不用拜香,则不可勉强,若是带了食物、鲜花要供佛,则可交至知客处,由寺院统一处理。
三、参访寺院时如何与僧人交往?
在寺院参访时,见了出家僧人,可以合掌问讯,以代替俗人间的握手礼,表示对佛教人士的尊重;同出家僧人共处时,不宜向僧人敬烟,因为僧人不吸烟;在同出家人同桌就餐时,不宜向僧人敬酒,劝酒,或者劝吃肉,不宜提议同僧人干杯(茶、饮料等);与僧人同桌就餐时,不宜将素菜荤叫。例如称排骨、鸡、鳝鱼等;对僧人不宜问是否吃肉、是否已结婚之类的话,更不要议论或者讥讽;不宜邀请僧人唱歌、跳舞或参加其他不符合佛教清规戒律的娱乐活动。
同比丘尼交往时,不要主动同比丘尼握手;男性公民到比丘尼寺院,不能进比丘尼的寮房,同比丘尼说话时要有另外的人在场;所有男性,包括小男孩,都不可在比丘尼寺院过夜住宿;到比丘尼寺院参观、拜佛,应衣冠整齐,特别是不要赤身露体,不要唱流行歌曲。
四、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需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悌睡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五、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处理,切不可任意堆置。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现在我们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六、如何拜佛?
拜佛具有忏悔罪过,修持禅定与感恩礼敬的意义,借拜佛表达对佛法僧三宝的尊敬与感恩,并检讨自我、忏悔过去所造的业障,不但有助于人格的提升,也能让人的身心安定。所以,拜佛是每一位佛教徒首先要学习的宗教仪式。
拜佛的动作,是心诚意敬的将双手合掌,低头弯腰,五体投地,两肘两膝以及额头着地,完成头面接触佛足的最高敬礼,故又称为顶礼。弯腰低头表示谦虚,承认自己的福德智慧不足,而当五体投地,接触到大地时,则令人感动于大地孕育众生,负载众生,涵容一切的精神,所以,能怀着感恩心,以饮水思源的心,感谢大地,感谢一切众生。
如果加以细分,拜佛含有四层意义:
1感应礼拜:为了求佛、菩萨保佑,赐给幸运,免除灾难,求佛接引超度,感谢恩德。
2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了感恩、崇敬,这种礼拜是从内心至诚恳切的自发产生的。
3忏悔礼拜:也就是为忏悔而礼拜。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正在学习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虚。
4无相礼拜:无相礼拜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没有指挥,也没有体验,但是清清楚楚知道人在拜,不介意这个人是谁,只知道“他”在拜。
如果在寺院拜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礼佛不必立于中间,唯须虔敬礼拜即可。当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只要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只要出于至诚心、恭敬心,什么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论佛殿内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礼佛以三拜即可;个人修行则听其意愿,若殿内大众已集合时,但随众站立,合掌问讯即可,不可个人礼拜,以免影响大众的秩序,且不合威仪。
3拜佛时,应当要慢慢拜下,慢慢起立,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非常清楚自然,动作缓慢一些、轻松一些、柔软一些,轻松缓慢地体验拜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的感觉,不要把拜佛的动作弄得急促、紧张。否则拜得太快,会慌、忙、急、乱,反而失去了宁静、安定。
拜佛时,前额着地,背部保持平直,身体是柔软的,甚至接触的地面也是柔软的、清凉的。拜下去之后用自己的心体验自己的两只手掌,站起来之后,体验双手、双脚的动作和感觉。
4拜佛时必须内心恭敬三宝,如第一拜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第二拜念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宝不思议……。或第一拜念南无尽虚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礼佛主要在诚敬,故行观想或念诵,则视个人修持而异,并无定规。
5拜佛时,不可移动双脚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时要将臀部置于脚上,不可翘起,如此才合乎礼仪。动作不缓不急,内存虔谨、外现恭敬,则能感应道交。礼佛时,应默念偈云:“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切无有如佛者,缚日罗省,”或云:“法王无上尊,三界无伦匹,天人之导师,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灭三祗业,称扬若赞叹,亿劫莫能尽。”
6凡有人礼佛时,不得从其前径行而过。
7若有出家众正在礼佛,不得与师并行,当位于师之后。
8礼佛时,不可看似恭敬,实则内怀我慢或为求修行名誉,诈现威仪。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惭愧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很难有作用。
拜佛的动作解说
1肃立合掌,两足成外八字形,脚跟相距约二寸,脚尖距离约八寸,目光注视两手中指尖。
2右手先下,左手仍作合掌状,腰徐徐下蹲,右臂向前下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的中央(或右膝前方),左掌仍举着不动,两膝随即跪下。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中央左方超过右手半掌处。礼佛时,两脚尖勿移动或翻转。
3右掌出拜垫中央右方(或右膝前方)向前移动半掌,与左掌齐,两掌相距约六寸,额头平贴于地面。
4两掌握虚拳,向上翻掌,手掌打开,掌心向上,掌背平贴地面,此名为“头面接足礼”。当头着地时,是以“额头”接触地面,并非“头顶”去着地。
5起身时,两手握拳翻转,手掌打开,掌心向下贴地,头离地面或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央(或右膝前方)。
6左掌举回胸前,右掌着地将身撑起,直腰起立,两手合掌立直。
七、普通信众怎样使用蒲团来进行礼拜?
普通信众既然步入寺院烧香拜佛,也就应该按照佛家的规则来使用蒲团。
一般来说,大殿佛像前面摆有三个蒲团,正中央的蒲团是给方丈、住持等大法师专用的,切不可随意在上进行礼拜,应该向两旁的蒲团,分男左女右去拜用。
礼拜的方法也与俗制不同,首先要肃立合掌于胸前,收束杂念,瞑目观想经文或所拜事由。然后先伸右掌按于蒲团中央,左掌仍举不动,双膝随之跪于蒲团上,再以左掌按于蒲团的左前方,右掌从中央移向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余,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两把半”。然后以头叩于两掌间的蒲团上,手掌随着向外翻转,使手心向上,意思是用两手承接佛足,以求佛的福慧,这样五体投地的样式,就是头面接足礼。完成以后,两掌要握拳向内翻下,头离蒲团,右掌回于蒲团中央,左掌收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重新合于胸前,同时两膝起立,合掌如拜前状态,这样就算完成了一拜。按照佛制,礼佛至少要三拜,根据个人情况不同,也可多拜。不过如果要多拜,就必须以三数叠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等。叩拜之后还有一礼,就是要以两手相合竖直,这叫做“定印”,缓慢鞠躬,将双手移至腹部,将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形成拳式,再从下向上举于眉齐,再徐徐返回胸前合掌,这叫做“问讯”。最后垂首退步,离开蒲团,这样才算完成了礼拜的全部程序。
佛家以慈悲为怀,讲究“心诚则灵”,所以对佛制的限定并不苛刻,只要对佛真心崇敬,即使不合规矩也不会计较。
八、怎样上香?
烧香、指在诸佛、菩萨、祖师像前燃烧各种香,是佛教必备的五种供养或六种供养之一。燃烧所用的香料在品质、形态上并没有一定之规,主要有丸香、散香、线香、末香等。
在禅林中,也称烧香为拈香,拈香的目的不同,其称谓也不同。比如,在开堂之日,拈香祝天子政躬康泰,称为“祝圣拈香”;初任住持或初次开堂说法时,为自己本师拈香,以表明传承及感念恩师之意,称为“嗣法拈香”;为诸佛、菩萨、施主、信徒等拈香,再宣说佛法,称为“拈香佛事”。
按佛经上的说法,香为信心之使,凡夫俗子与佛隔越,所以要烧香遍请十方佛菩萨前来庇佑。在一般信徒及普通百姓中,则把烧香作为祈祷、祝愿的辅助力量,所谓“烧香请佛力,礼拜求僧助”,就是这个意思。
关于上香的方法,虽然各种佛经的记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遵循以下程序:
第一步,清净身心。在上香前,首先要洗手、漱口、端正仪官、安定身心。
第二步,诚敬供佛。在所供养的佛、菩萨像前,恭敬合掌,眼中观察圣像,想着佛陀及一切圣众的巍巍功德,一心诚敬供养,如同佛菩萨出现在眼前一样。
第三步,拈香持诵。拈起三柱所供养之香,点燃并持至胸前。此时,可以念诵“金刚香菩萨真言”,祈愿所供之香,化为无量香云,普熏法界,上请十方诸佛欢喜,下能觉悟一切有情。若有特别供养的佛菩萨,要特别持念,一心奉请各位圣众,放出广大光明,接受供养,并欢喜受用。
第四步,念偈供香。接着,念偈:“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无边佛土中,受用坐佛事,普熏诸众生,皆供证菩提。”
祈愿用此香供养的十方佛菩萨及一切贤圣,在无边世界中,都能普熏一切众生,共同证得无上圆满菩提。而寺院中的“行香说戒”一般是:“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不同的法偈,相同的意义。念偈之后,就十分欢喜地供香,把香置于香炉之中。
第五步,顶礼拜佛。放香后,要一心恭敬,对佛陀顶礼三拜,并虔心思悟佛与自性的感应。
第六步,回向祈愿。最后,双手合十,一心回向祈愿,唯望众愿能够自然成就。修佛者回向时,可以诵念此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此外,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不同的祈愿,如可以为亲属平安、病者康复、事业成就、学业精进等祈愿。
在一般信众中,有人甚至把每天的上香简化为供香、拜佛、祈愿三个基本步骤。其实,这也未尝不可,因为以香礼佛,重在表达诚心,体悟自性。
九、如何请经、持经?
1请经时,经要夹于食指与中指之间,食指与大拇指同置书面,另三指置书下。
2凡持经像,皆当双手捧之平胸,不可将经书只手携行、随意放置或置于腋下。
3不可将经书卷之若筒。
十、如何诵经?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2读经必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可草草涉躐。
3读书当覆以经盖,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杂物,当敬法如敬佛。
4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则应随众诵念。
5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叠经页。
6专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7诵经时,有人造访或问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笔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而心生烦恼,当知: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能。
念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信心愿力。
吃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慈悲心。
8读经时忽生杂念,则应将经本合上,待杂念消去后再读。
9买经书时,不可一半在桌内,一半在桌外,当端正之。对经书、袈裟、衣钵、锡杖、念珠、佛尘及一切法器,皆当恭敬处置之。
10经书损坏应当修补,如实在无法修补时,可以将其焚烧,将余灰洒于清净之处,勿使人践踏到。
十一、如何敬僧?
1称呼大德
(1)不得单称名字,对年长比丘当尊称作“长老”、“某老法师”、“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师”,或称“师父”、“法师”。
(2)对年长比丘尼当尊称作“师太”、“尼师”、“法师”、“师父”等。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称作“师父”。
(3)对年青比丘、比丘尼,则可仅称“师父”,或于其名下加称“师”字,如有“某某师”即可。
(4)请问大德名号,当先合掌,然后说“请问上下”、“请问师父尊号”、“法师尊上下”。
(5)于大德前,不可自称“我”字。当视关系而自称“后学”、“门生”、“晚学”、“未学”、“学人”或“弟子”、“学生”等,不得称不慧、不才、不佞等。
2与大德谈话
(1)若有问题请问大德,应说“请开示”。
(2)与大德谈话,立处不可高于大德,亦不应站立路中。如果师父在楼上,要到楼上请师父开示;如果师父在楼下,不可在楼上扯开嗓门地叫唤师父,应该到楼下来请示。
(3)请开示,应请大德自订时间,以免影响大德修持,且应事先与师父约定时间,比较理想。
(4)大德问话,当坦诚大方,据实回答。
(5)大德与客人言谈时,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当则立静候招呼,不得插嘴,失却敬意。若有重要急事,万不得已时,要先说声对不起,然后再请示。
(6)大德看经、写字及上课、休息时,不可上前与之谈话。
(7)若有比丘或优婆塞于深山崖洞独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请法供养。即使是知其生病,亦不可独自汤药奉侍,应当请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3不得直唤出家众名讳。师父有呼唤时,应合掌答:“阿弥陀佛!”不得盗听出家众诵戒经。不得说出家众过失。不得与出家众结为父母、兄弟、姐妹。不得与出家众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4在写书信时,对出家人应该写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例如在左边上面要写上星下云老和尚来尊称星云老和尚,或者写上星下云大师,“上”和“下”字写在名号的左上角,竖排则写在右上角,可以较小些,意思是表示不敢直呼他的名字,但又不能不写,否则不知道谁接这封信,所以用这方式来表示恭敬。下面的落款不要像一般世俗人自称为“不慧”、“不才”或“不佞”、“晚辈”等等,学佛人应该用“后学”或“学人”,表示自己是学佛的人。
5去找法师时,即使与法师很熟悉,也不可以径自打开门进去,一定要预先经过通报;甚至要进入出家人的室内,也应该谨守礼仪。不论进入出家人的哪一间居室,如客厅或他的卧室,不可以莽莽撞撞的推门进去,必须在门上敲三下,或弹指(到一般人的居室亦同)问有没有人在,里面回应请进,才能够推门进入,假使里面没有回声,就应该离开。
6进到出家人的居室,里面若有小佛堂,应该先礼佛,或在佛前问讯,如出家众有专门读经的桌子,再向读经的桌子前问讯,表示对经典尊重,也代表对大德的问讯,不一定要面对那位出家众问讯。有些人一到佛寺就先要顶礼师父,等到和师父聊一阵子了,才去大殿礼佛,这是错误的。从外地到达寺院,应该先到大殿顶礼佛菩萨,然后才见师父。
7在家人不能随意穿件衣服就去拜佛,向师长顶礼也要把衣服穿整齐。合掌问讯也要站好,不能一路走,一路把手合起来上下动一动就算问讯。
8请法时正巧师父在看书,不能人俯着,两手撑在桌面,手托着下巴,或靠着墙壁,一副懒散放逸的模样来请问佛法,这很没礼貌。应该先问讯,站好,合掌,表示对佛法恭敬。听师长解说的时候,应该耐心有礼貌,师长还没回答完,不可以插嘴打断他的话头,使他没办法解释完整。
9在寺内或在寺外遇到出家人,如果正在上、下楼梯,出家人从后面走来,要有礼貌的让一步,让他们先走。这是对出家人的尊重。
十二、信众如何设置佛堂?
中央供奉佛菩萨像。桌上置一香炉,一净杯,二花瓶,常供鲜花,佛前装一电灯或油灯,早晚功课焚香一枝或三枝。晚课毕,可把佛前灯熄灭,桌上安置功课本数册,以表法宝。桌前加幔,并置拜凳一只或数只。壁上悬挂佛化对联和图画,以策进净业。早晨佛前供开水一杯,午后送出洒于户外。佛堂须每日收拾清洁。倘屋宇狭小,卧室用布幔隔开,或用橱隔开,划一小部分作为佛堂。供佛菩萨像要简单净化,切忌纷然杂供,有失庄严。关于供像如下:
释迦牟尼佛左右配文殊普贤;
阿弥陀佛左右配观世音大势至;
或加奉弥勒佛地藏和释尊的十大弟子;
或只供释尊弥陀观世音大势至;
至于任何神像一概禁止,不得供奉。
十三、信众如何供佛?
一般人为对佛菩萨表达虔敬的心意,非常重视供物的内容与相关礼节。其实,供养佛菩萨最重要的是供养心,鲜花素果主要是为了传递出内在的敬意。已经证得大智慧的佛菩萨,并不会贪恋人间的美食与香气。
所以对于处理供物的细节,诚敬是最高原则,只要保持佛堂与供物的清洁即可。
供物并不需要一应俱全,可以就自己的实际情况做调整。例如对香过敏的人不一定需要点香,可以只准备干净的供水供佛。
关于上供的行仪,主要是在将花、果、香、水或其他食物供养佛前,要行问讯礼,先将供物举至眉心,再放置于佛前。以下就常见的供佛用品做一简介:
1香与香炉。
香的种类多样,主要可分为末香、线香、盘香与瓣香四种。末香是香木的粉末;线香是长条状的香;盘香是制成环状的香,可长时间点燃;瓣香是将香檀木劈成小段的碎块。
这四种香都适合供佛,但是因为线香常会混入不良的化学药品,最好能选用天然材料的香。如果是以线香供佛,只要点一或三支即可,不需要点一大把香,如此反会变成刺鼻的空气污染。
至于香炉,也有很多种类,有插线香的“线香炉”;燃烧末香、盘香与瓣香的“末香炉”以及容易清理的“卧香炉”。香炉在处理上,没有特别的禁忌,以保持香炉干净为原则,不要让香灰堆积在佛桌上,并要常擦拭香炉,不要让香炉外观看起来油腻不净。
2灯。
为了住宅安全以及去除烟熏味,目前多以插电式的佛灯替代传统的火烛。因为佛灯点上后便不熄灯,昼夜常明,所以被称为“长明灯”或是“长夜灯”。
3花。
原则上,只要是没有特殊异味的新鲜花朵,都可以用做佛前的供花。
如果供养的是香花盘碟,可将花朵承装在干净的小盘碟内。如果所供养的是瓶花,为了避免佛桌的桌面凌乱,在选择花材时,不妨挑选花瓣较不易掉落者。
4食物。
因为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希望能利益所有的众生,不要因杀生而与众生结下恶缘,所以供佛的食物应该采用素食,一般则可用水果代替。
且因为有过午不食的规范,所以食物要在早上或中午前供养,而在早课后或是午餐后,便将食物撤离佛桌。另外,如果准备饭菜供佛,要以熟热的菜食供养,如以冷菜冷饭供养,则显得不够恭敬。
5水与供杯。
一般民间拜佛,多是以酒敬奉神明。持不饮酒戒的佛教徒,则不宜以酒供佛,只要准备一或三杯的清水即可。供水在早上供养完后,或早课结束时,即可连同供杯撤离佛桌,将供水倒入日常饮水中饮用。
至于承装供水的供杯,目前市面上常见有三个一组的供杯上,大部分写有“佛、法、僧”或“戒、定、慧”的字样;也有附有《大悲咒》或《心经》的单只供杯。一般来说,只要是干净未用过的杯子,都可以用做供杯;而用做供杯的杯子,便不再另做他用。
一般在家供养佛菩萨的程序,除了供灯常点不熄,大半多依着供花、供果(或食物)、供水、燃香的先后顺序。在供养后,可以直接做早课,然后在课诵结束后撤除食物与供水,将桌面清洁干净。
如果想到寺院供养佛菩萨,应先了解寺院里是否需要供养香烛,而在入寺后,要先将供物转交给知客师处理,否则直接在大殿摆供果与点香,便显得冒失、唐突了。
十四、女信众在月经期间能否念经礼佛?
对于妇女来说,由于月经关系,所以有人提出在此期间应暂停礼佛诵经,因为月经属于不洁的秽物。这种说法,其实是不通情理、不明人体生理的误解。正确的做法应该根据体质情况,休息之余,仍可诵经礼佛,只不过在诵经礼佛时,要把沾过经水的污手洗涤干净,以表示信仰的虔诚。
十五、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
有些人认为香炉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个香炉,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须清理收拾,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清洁。
在家供佛,设立佛坛,通常都先请人为佛菩萨圣像开光,同时要选择日期,勘定方位,这也是属于民间信仰或民间风俗的一种。以入乡随俗的观点而言,这无可厚非,开光表示慎重,择定日期和方位,表示祈求吉祥。但是从佛教的观点而言,诸佛菩萨无处不在,无处不应,一切方位有十方诸佛、十方三宝、护法龙天,当然没有民间信仰中所想像的那些问题,只要自己认为是最尊贵的位子,以最虔敬的心情和最适当的时间来为佛像安位就好。
有人认为某些经咒,在家人不可念,或者某一时辰不可以念某些经咒。其实,凡是经咒都要以恭敬心,于清净处来持诵,最好先洗手、漱口,并在佛前焚香、礼拜;但没有一定说在家人不可以念什么经或持什么咒,除了密宗的特定法门之外。
家里有人信佛,但也有人信神,可以将不同的神佛在同案供奉,但在摆放时佛在中间,菩萨供在两边,诸神供于菩萨的外侧。如果取得家人的同意,在改信佛教之后,可对原有的祖父焚香、供养、祷告,然后收藏起来,以免供的偶像太多,形成杂乱。
香灰及损坏的经像、法物,有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于送到寺院。其实,只要选择清净的空地和焚化的容器,用火焚化之后,埋入地下即可。若是金属制品,则收藏起来,过了若干时日,就可作为古董或破旧物处理。
佛前鲜花、水果、食物、茶水等供品,属于消耗品,必须每日更换;如果尚是可用可食,应该移作他用,或是家人食用,不得抛弃;如果腐烂、败坏,则做垃圾处理。至于供品的单数或双数,没有限制,以对称的美观而言是双数,如限于物力、财力、位置及场地的关系,单数也没什么不可。至于品类、质料是以各人的财力可能负担的范围为原则,不敷衍也不铺张。
在家修行的时间,以早上、晚上为宜,身心清净轻松,才能专注、虔诚;如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也可以选定不同的时间。最好卧室不设佛像,床上不要打坐、拜佛、诵经;如果只有一间房子,最好平常将佛像用布遮盖,礼拜之时,要把床铺整理整齐、清洁,再揭开佛像;如果除了床铺没有任何位置,坐在床上,也可以作为修行场所。总之,是以恭敬、清净心来做到肃穆、庄严的程序为原则。
皈依三宝之后,对于其他宗教,以及民间信仰的寺庙、道场,不得再受皈依,但仍予以尊敬;若进入教堂、寺庙、神坛,当以鞠躬合掌问讯为礼。不得作为信仰的物件,但还是可以作为友谊的联系;在对于佛法未有确实的认识之前,不可以阅读外道的书刊,否则会造成方向的误导。
类别:戒痴居士杂言 || 添加到搜藏 | 分享到i贴吧 | 浏览(543) | 评论 (3)
上一篇:佛礼佛俗之居士篇(二)    下一篇:佛礼佛俗之普通信众在世俗生活中...
相关文章:
?佛堂内礼佛的礼仪与禁忌         ?礼佛礼仪须知
?为什么烧香,寺院烧香礼仪,礼佛须...         ?佛门礼仪之如何礼佛(拜佛)
?烧香,礼佛,供养的意义和礼仪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54878875885898tbf538772tnyqbJenny_小七星瑾若荷888渔火1不解什么shanglinga99
网友评论:
1
佛陀弟子
2008/02/15 18:07 | 回复 南无阿弥陀佛!好久没有过来看你了,祝一切都好!
2
淡淡的逝去
2008/02/16 15:45 | 回复 谢谢佛陀弟子。一切安好就是福。:)
3网友:yangfan
2008/07/11 12:50 | 回复 非常细致,一目了然.
发表评论:
内 容:
取消回复

"); //-->
?2010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