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匠情挑中文版小说:中国“大三线”建设前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3:59:30
       1964年,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新中国刚刚走出“粮荒”困境,又面临沉重的国际压力。中苏已经分道扬镳,意识形态互相攻击掩盖下的国家利益对立日趋暴露,并且有演变为敌对关系的趋势。
       8月,美国第七舰队125艘军舰、600余架飞机开进北部湾,全面介入越南战争。美军的炸弹丢到了中国的北部湾沿岸和海南岛海岸,白宫扬言要教训中国。形势一度非常紧张。
       1964年8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国的工业化、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发展史上具有“遵义会议”的深远意义。会议中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我们不是帝国主义的参谋长,我们不晓得他什么时候会发动战争”。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的:以国家安全为前提,以国家长远发展为指导的“战略经济学”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强烈支持,扭转了近几年的“吃穿用”经济导向,确定了“三线”建设方案。
        为保证建设方针的高效实施和改变建国以来经济工作忽冷忽热的不稳定状况,会后毛泽东主导了必要的分工调整---确立了以周恩来为全面决断、余秋里为主要策划的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这标志着新中国的国民经济管理臻于成熟;从此,开创了运行长达14年的“周恩来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党政军统领,高度集权,高效稳定,深入地方,计划周密,雷厉风行。
      “大三线”建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开帷幕。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以上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覆盖之内;而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将很快陷入瘫痪。按照毛泽东的“战略经济学”思想,这种被动、脆弱的现状必须改变。
        8月30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的决定。这场工业“大搬家”,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三线”是按照中国的军事、经济、地理区划的。沿海地区是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
        1964年10月,大三线建设全面展开,以四川为中心,众多与国防相关的工程纷纷启动。在实际实施上,就是在四川和西南,部署全套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交通能源、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用心实在良苦。从最极端的情况考虑,如果再次发生像抗日战争那样的恶劣局面,大片国土沦陷,退守到西南一隅,成为一个“缩微中国”,也依然要具备自给自足、坚守防御、待机反攻的能力。——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考虑到最困难最为不利的极端情况,为中华民族制作“备份”。
         四川大三线建设前期的最重要项目是“两基一线”。“两基”就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和以攀枝花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平时作为基础工业,战时作为军工生产的核心。“一线”就是修建成昆铁路干线,解决西南地区交通问题,满足工业的能源、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运输。
        毛泽东强调“成昆路要快修”“没有钱就用我的工资、稿费”,停工下马近两年的成昆铁路的复工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周恩来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关于铁道兵工作的一份报告上批示:“修成昆路,朱委员长提议,主席同意,使用铁道兵修。”于是,中央军委决定调遣铁道兵5个师,扩编到18万人,修建成昆铁路。
        接着由中共中央西南局主持,组成了有铁部、铁道兵主要领导参加的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下设工地指挥部、技术委员会和支援铁路建设委员会。任命吕正操为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维城为副司令员,刘建章为副政治委员,彭敏任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指挥以铁道兵第一、五、七、八、十师和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为主力,并有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三处、大桥工程局、电务总队、机械团及成都、昆明铁路局和沿线地方民工参加组成的共30万人的筑路队伍,迅速在北段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全面展开施工。
         按照西南铁路建设工地指挥部的命令:“川黔、贵昆、成昆三条铁路同时开工;首先,抢通川黔,要求1965年10月1日通车,贵昆线1966年10月1日通车,最后,集中所有兵力决战成昆;采取南北并进,西昌会师的方案,争取于1969年7月1日建成通车。”“命令以雷霞万钧之势,迅速传达到每个施工工地”,1965年末,川黔、贵昆两线接近完成,铁道兵两个师转战成昆线,建设大军增加到40万,成昆大决战全面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