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二级域名要不要:浅析会计报表审计风险易发环节及其防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14:57:57
【摘要】本文介绍了会计报表审计的阶段,指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时审计风险的易发环节,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无法改变的风险,但注册会计师可以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做出评估,将检查风险和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一、会计报表审计的阶段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的审计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接受审计委托阶段、审计计划阶段、审计执行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第一个阶段决定 是否接受新客户或继续保留原有客户;第二个阶段应制定审计工作和限定审计范围的策略;第三个阶段是进行审计取证、评价,并借以形成审计结论,以实现审计目 标的中间过程;第四阶段是形成审计结论,决定审计意见类型,编制审计报告的终结阶段。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职业谨 慎,充分考虑审计风险。
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的易发环节
(一)销售业绩与生产规模不匹配情况下的审计风险
有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主营业绩欠佳,经营难以继续维持下去,但公司为了不使会计报表太难看,便设法虚增销售收人,或提前确认销售收人,使公 司的业绩一次性得到改观。审计人员对此必须给予重点关注,在审计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检查财务报表、账册、凭证上,要关注企业的规模,分析相关数字的可比 性。
(二)通过与关联企业往来销售虚增利润的审计风险
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利用改制前母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之间存在的关联方关系和关联交易,利用关联方购销、转嫁费用负担等手段调节其报告业绩。如以低 价向关联方购买原材料,高价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无偿占用关联方的资产,集团公司将获利能力强的优质资产以低收益形式让上市公司托管,以填充上市公司的利 润。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并未实现对外销售,却合法地实现了销售。但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的披露上简单含糊,避开了实质性内容,如果审计人员忽视对关联方交易 的检查和披露,将要承担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三)非合理交易和非货币交易中的审计风险
在上市公司面临连续三年亏损遭“摘牌”和需要达到配股资格的双重压力下,有些地方政府往往帮助上市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的资产转让及置换、税费 返还、补贴收入与非合理交易方式等来改善报表形象。例如,1.转让土地、股权等收益,这些收益并无现金流人,与应收账款同时增加的只是账面转让利润;2. 把无法收回的投资和拆借资金仍然确认为投资收益和利息收入;3.购买母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记入往来账中,且不计利息及资金占用费,上市公司既获得了优质资 产的经营收益,又无须支付任何代价。如果该公司非货币性收人所占比例过高,审计人员应关注这些交易的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在确认大额无现金流入的收益时,应 考虑谨慎性原则。
(四)资产重组中的审计风险
资产重组在扩大企业经营规范、改善资产结构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有一些上市公司在实施“突击重组”后就产生了“立竿见影”的丰厚收益。因此,资 产出售和股权置换作为业绩提升最快的方式,颇受上市公司青睐。但在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现实中,“魔术游戏”层出不穷,人为操纵痕迹明显,成为企业主业 不景气、扭亏无望时的重要选择。不公允是目前已发生的重组交易的一大特征,其表现形式是关联方、或国家股利益受到侵蚀。注册会计师将承受很大的风险。
(五)会计政策变更的审计风险
会计政策变更是为了满足在会计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使会计报表重新达到可比、相关与真实公允反映的目的。然而,大量的事实和证据表明,企业进行 会计政策变更多的是为了操纵会计报表和利润,其常用手法有:1.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如延长折旧年限、降低折旧率,可以收到降低当期费用与高估资产价值 的双重效应。2.坏账准备。上市公司将提取坏账准备金作为调节利润的法宝,在应收账款的比重较大情况下,过低的提取率可以虚增当期利润,夸大应收款可实现 的价值。3.利息资本化。按现行制度规定,生产经营性利息应计入当期损益,属于在建工程的利息应记入固定资产价值。但一些上市公司故意混淆收益性支出和资 本性支出的界限,通过对已竣工工程的利息资本化而虚增资产价值和当期利润。4.合并会计报表范围的伸缩。企业根据报告资产和收益水平高低多寡的需要,调节 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范围。如果企业的会计变更明显不合理,而注册会计师又不表示不同意见,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客户屡次变更事务所和委托时间的审计风险
有的上市公司为了让虚假的财务报告蒙混过关,最为简便的手段是频繁地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并要求在苛刻的时间内提供审计报告,使审计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审计工作。对以上情况审计人员应保持高度警惕。
三、会计报表审计风险的防范
(一)加强道德约束,严格遵循专业标准
人是审计活动的起点、主体和归宿。从某种意义上讲,注册会计师审计就是道德审计。建立严格的道德自律机制,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前提。我国 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在资格考试、后续教育、行业惩戒等方面加强道德教化和道德威慑。具有证券、期货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联手建立 “中注协”领导的“职业会计师联盟”,共同对外部侵害以及选择客户风险等方面寻求对策、协调立场,以期形成审计风险的防卫堡垒。因为个别违反自律规范的行 为,不一定给肇事者本人带来道德损失,却必定使注册会计师的信誉受损。
(二)把握重点领域,制订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
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是审计外勤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事务所接受审计委托后,应指派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注册会计师做项目负责人编制审计计划。审 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的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的估计(下转第70页)(上接第68页) 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报表的变动趋势确定的。因此,项目负责人应对被审计单位做进一步了解,并查阅上一年度的审计档案,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识别潜在的风险,把握审计的重要领域,在充分估计审计风险的基础上编制审计计划。
(三)严格控制审计执行阶段
审计执行阶段是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审计范围、要点、步骤和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心环节。在本阶段,履行严 格的审计程序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研究和评价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程序。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企业 组织结构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已经不可能,只能运用抽样来搜集审计证据。为提高审计效率,注册会计师拟信赖内部控制,为保证审计质量,就必须研究和评价其 内控制度。在审计承接和计划阶段,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只是做了初步了解,在实施各项目审计时,应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 执行情况进行测试,以评价控制风险。针对内部控制的薄弱领域扩大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应该强调的是,不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怎样完善,注册会计师也不 可对其过分依赖,均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进行实质性测试。
(四)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中外注册会计师法律案例告诉我们,避免审计风险、避免法律诉讼,必须审慎地选择被审计单位。1.要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 接受委托之前一定要采取必要措施对被审计单位的历史有所了解,评价它的品格,弄清委托的真正目的,尤其是在执行特殊目的的审计业务时更应如此。2.对陷入 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中外历史上绝大部分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都集中在宣告破产的被审计单位。周转不灵或面临破产的公司的股东或债 权人总想为他们的损失寻找替罪羊,因此要格外注意。另外,在很多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之所以未能发现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情 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会计是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不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和生产经营业务,仅靠有关的会计资料,就有可能发现不了某些错误。
(五)与当事人签订详尽的委托合同并聘请熟悉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及相关法规的律师
《注册会计师法》第十六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时,事务所应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通过委托合同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而确定会计师事务 所的责任范围,从而有效地避免一些未预见的风险。同时,聘请熟悉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及法律责任的律师也是避免和减少风险的有效措施。在执业过程中,如遇重大 法律问题,可以与律师讨论;一旦发生法律诉讼,亦应请有经验的律师参加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