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的原理是什么:艾森豪威尔、特德、史密斯、蒙哥马利、拉姆齐、利马洛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7:29

二战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二战盟国远征军最高副司令----阿瑟·威廉·特德

二战盟国远征军参谋长----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

二战盟国远征军陆军司令---伯纳德··蒙哥马利

二战盟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特伦·拉姆齐

二战盟国远征军空军司令----特拉福德·利马洛里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0月1419693月28)美国第34任总统(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陆军五星上将。

概述

  他是格兰特总统之后第二位职业军人出身的总统。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曾获得很多个第一。美军历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晋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穷”;他是美军统率最大战役行动的第一人;他是第一个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最高统帅;他是美军退役高级将领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他的前途“第一大”--惟一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出生地: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

  逝世地:堪萨斯州葛底斯堡弗农山农场

  安葬地:堪萨斯州阿比林城

  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

  职务: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三军总司令、美国第34届总统

  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the Army)

  身高:179cm

  所属政党:共和党

  夫人:玛丽·吉瓦尼·杜德

  著作:《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

  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与他们见解不同的人都称作共产党的极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们其余的人都是残酷的贪财牟利之徒的极左分子。”

早年

  1890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丹尼森。

  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1911年,艾森豪威尔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西点军校这一届毕业生将星闪耀,168名毕业生中有56人晋升为将军,因此被称为"将星云集之班"。艾森豪威尔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

  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少校。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年轻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1920年7日,艾森豪威尔的永久军衔为少校。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旅长福克斯·康纳将军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遂不惜时间和精力加以培养,1923年,经康纳帮助而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又经康纳介绍而赴法国进行战场考察。1927-1928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1935-1940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

  二战爆发

 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1941年3月,升任第9军参谋长。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就在25年前开始任少尉的地方晋升为准将。在集团军参谋长任内,艾森豪威尔成功地组织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视。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5月,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6月,他返回华盛顿提出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

北非登陆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

  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丘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

  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在强大的空军掩护之下,分别占领了阿尔及尔、奥兰和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接着向西挺进,对退入突尼斯的德意联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到北非,检阅了登陆美军,并于14日至26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

  1943年3月下旬,美英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对突尼斯南部发动总攻。经过20余日的激战,将德意军队驱赶至突尼斯北部。4月20日决战开始,5月6日和7日两天,美英联军就突破敌人的防御,登上海岸,占领了突尼斯市。于此同时,在北部进攻的美军占领了比塞大。德意军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无法撤退,于5月13日2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在非洲的法西斯军队全部被肃清。

西西里战役

  艾森豪威尔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并立即着手制定意大利战役的计划。他不顾参谋部成员的意见,认为首先必须让横在西西里和北非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上的驻军投降。6月上旬,约有300吨炸弹落在这个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揭开了西西里岛战役的序幕。参加这次战役的有1000艘舰艇,登陆的人数是15万。为了可以靠近作战地点,艾森豪威尔于7月7日抵达马耳他。登陆战役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但天气突变,风大浪急,对海军、空军作战极为不利,许多参谋人员要求更改登陆日期。艾森豪威尔不为所动,坚持盟军按原计划行动。7月9日夜,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开始登陆和空降。8月17日盟军攻克墨西拿,占领全岛,西西里战役至此结束。盟军伤亡失踪约2.3万人;德意军队伤亡3.2万人,13.5万人被俘,另有10万人撤退至意大利本土。

诺曼底登陆

  在1943年11月开始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再次明确表示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心、苏联则希望尽快确定此次作战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1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经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艾森豪威尔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史密斯为参谋长,布莱德雷为美国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为英国地面部队司令,拉姆齐为海军司令,利马洛里为空军司令。按照艾森豪威尔设计的体制,上述军种司令担负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军种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员,参与最高司令部制订计划的工作;另方面,军种司令是整个军事行动中指挥具体作战的司令,拥有各自的司令部。为了获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将在英国的战术与战略空军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

  他把首批登陆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

  早在1943年3月,盟军就在伦敦成立联合参谋机构,研究和拟制欧陆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主持制订的"霸王"作战纲要包括:在诺曼底海岸登陆并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地;用两个集团军群实施宽大正面追击,重点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进逼德国边境并威胁鲁尔,右翼要同从南面进攻法国的兵力相连接;取得比利时、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着德国占领区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两翼包围鲁尔的方式发动最后进攻,重点再次放在左翼,随后朝着当时决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国;攻击发起日定为1944年6月5日。与此同时,集中于英国的盟军加紧进行以两栖登陆作战为重点的协同作战演练,相当数量的登陆艇、特种坦克等逐步装备部队;空军频繁出动,以重创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孤立突击地带;情报部门通过"超级"和"魔术"破译机构获取德军情报,气象部门则密切注视气候变化;开始制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设通过海峡的输油管道,采取军事欺骗措施,使德国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霸王"行动实施前夕,盟军在英国共集中兵力38个师(287万),坦克5000余辆,舰艇9000余艘,飞机13000余架。

  处于防御地位的伦德施泰特的德军西线部队(辖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和布拉斯科维茨的G集团军群)共59个师;施佩勒的空军第3航空队和克兰克指挥的西线海军集群,力量明显薄弱。令人费解的是,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颇受限制:无权向施佩勒或克兰克下达命令;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无权调动任何装甲师;战斗行动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区的所有陆军部队管辖的范围,纵深不得超过20英里。此外,伦德施泰特、隆美尔和最高统帅部之间在防御计划方面亦有较大分歧。

  6月4日,在盟军作战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根据气候形势的变化,果断地决定将攻击发起日改为6月6日

  1944年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实施。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和特种坦克的引导下向诺曼底海滩发起冲击,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登陆成功。

  滩头争夺战时期,盟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主要通过激战来巩固和扩大登陆场。7月,盟军在攻占瑟堡和冈城之后,登陆场扩大为正面宽100公里、纵深过50公里的地带。7月25日至30日,美军的"眼镜蛇"战役实现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8月1日,布莱德雷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随后,美军横扫布列塔尼。盟军挫败莫尔坦反攻后,发现可在法莱斯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圈。艾森豪威尔命令实施围歼德军的作战。自8月8日起,盟军通过机动兵力从北、西、南对法莱斯形成包围态势。至20日,德军被俘5万,死亡l万。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德军损失约40万人,盟军损失约21万人。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    攻占德国

  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帅。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在此前后,美军解放夏隆、兰斯、凡尔登等地,强渡马斯河,英军则解放亚眠、里尔和布鲁塞尔。艾森豪威尔决定盟军采取"宽大正面战略",使德军首尾不能相顾而加速崩溃。4日,艾森豪威尔命令阿登以北部队必须占领安特卫普,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鲁尔区;阿登以南部队必须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法兰克福。英军攻克安特卫普后,盟军在齐格菲防线前受阻。12日,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

  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通称突出部战役),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谈。德军从圣维特地区出发,向西攻至美国第1集团军的南部.最后进抵马斯河畔的迪兰特。与此同时,德军实施"格赖夫计划".组成能讲英语的连队,换穿美军制服,突入美军防区制造混乱。17日,艾森豪威尔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北侧盟军先取守势,待机转入进攻;南侧盟军则应尽早向北进攻。南侧盟军于22日发动进攻,迫使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北侧盟军直到次年1月才发起进攻。1945年1月,盟军在会师,将德军赶过初始防线。在突出部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德军伤亡12万。在突破齐格菲防线之后.盟军攻占萨尔,将德军赶过莱茵河,并抢占雷马根地区的鲁登道夫大桥,继而控制莱茵河东岸,对鲁尔实施两翼包围。4月18日,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考虑到苏军距柏林远比盟军近,雅尔塔会议规定柏林处于苏占区,必须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

总统任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去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

  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

  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为了使白宫办公厅成为有效的总统行政机构,艾森豪威尔仿参谋长制度而设办公厅主任。艾森豪威尔在任内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继续奉行冷战政策,并先后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他在任期间,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了美苏高级会谈。“戴维营会谈”开创了冷战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美苏首脑会晤的先例。

  1969年3月28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主要著作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和《艾森豪威尔的战争经历》。

评价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

逸事

  艾森豪威尔的十字时间计划:画一个十字,分成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紧急的,重要不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不重要不紧急的,把自己要做的事都放进去,然后先做紧急重要那一象限中的事,这样以来,艾森豪威尔的工作生活效率大大提高。此事成为美国成功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美谈。

德怀特的事例

  每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即将执行一个计划时,他总会把那个计划拿给他的最善于吹毛求疵的批评家去审查。他的批评家们常常会将他的计划指责得一无是处,并且告诉他该计划为什么不可行。有人问他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将计划给一群批评家们看,而不把计划拿给那些赞同他的观点的谋士看。艾森豪威尔则回答说:因为我的批评家们会帮助我找到计划中的致命弱点,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纠正过来。

以其命名的航空母舰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开始建造日期: 1970年8月15日

  下水日期: 1975年10月11日

  开始服役日期: 1977年10月18日

  载员: 舰员3105名,航空人员2885名,海军陆战队72名

  排水量: 标准81600吨,满载91487吨

  船体: 长332.2米,宽40.8米

  飞行甲板: 长335.6米,宽77.1米

  吃水深度: 11.3米

  武器装备: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SPS-49对空搜索雷达

  舰载飞机: 75架 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警机, S-3海盗反潜飞机,飞机弹射器2台

  动力装置: 2座核反应堆,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 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 30节

  相关数据

  龙骨安放: 1970年,8月15日

  完工下水: 1975年,10月11日

  服役: 1977年,10月18日

  状态: 服役中

  级别: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

  排水量: 91,300吨

  全长: 1,088呎

  舷宽: 134呎

  最大甲板宽: 252呎

  吃水深: 37.7呎

  航速: 35节

  乘员: 3,200人

  武装: 3x Mk.29海麻雀飞弹发射器 3x20mm方阵近迫武器系统 Mk.15

  舰载机: 85架

  昵称: Ike

 

阿瑟·威廉·特德

阿瑟·威廉·特德(Arthur William Tedder,1890-1967),1890年7月11日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伦吉恩。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曾获得奖学金,1912年大学毕业后入殖民部任职。1913年,特德入英国陆军服役,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特德被选入皇家飞行队,经过初级飞行训练即被分配到驻法国的第25飞行中队。不久,特德被任命为第70飞行中队的中队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特德留在皇家空军(1918年成为独立军种)服役,为皇家空军的建设和发展效力。

  1924年,特德毕业于皇家空军参谋学院。1928年,特德从帝国国防学院毕业。1930-1932年,特德先后担任皇家空军参谋学院教官和院长。1932-1934年,特德改任空军装备学校(主要负责装备训练)校长。1934年,调任空军部训练局局长。

  1936年10月,特德出任驻新加坡的皇家空军远东司令部司令。1938年7月,特德被任命为空军部研究与发展局局长。该局负责研究皇家空军控制敌人的能力以及皇家空军在全面作战中能起何种作用。特德总是用严格的现实主义观点来处理在其权限内的所有事务,为此不借进行激烈争论。后来,特德曾到飞机制造部任职。1940年11月,特德重返皇家空军。

  1940年末,中东空军司令朗莫尔空军中将要求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当时,空军参谋长基于种种考虑,没有派出特德而派出博伊德。但是,此人乘坐飞机前往开罗时在西西里上空被敌军击落。1940年12月,特德出任中东空军副司令,主管埃及和西部沙漠地区的空军作战事务。稍后,负责改组中东空军司令部。1941年5月,因朗莫尔回国述职而出任中东空军代司令。6月出任中东空军司令。

  特德作为空军指挥官,力图澄清对空军运用的模糊认识,形成自己对空军运用的正确认识。特德认为英军实施的希腊和克里特战役(1941年)的命运从开始就已注定,他始终认为整个地中海战役本质上是一场争夺飞机场的作战。特德主张整个空军应在空军指挥官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把空中力量分配并运用到最急需的地方,当海军对空军的需要高于一切时,空军理应给予最大的支援。但是假如一部分空军不可改变地"锁在海军或陆军的抽屉里",也就没有足够力量使用到最急需的地方。

  1942年,英德两军在西部沙漠地区相互对峙。特德认为皇家空军应在决定胜负的过程中发挥足够的作用,而在飞机数量与敌相差无几且不拥有现代化防空系统的条件下,皇家空军必须采取灵活机动的进攻行动,争取高出动率,并建立良好的维修系统。皇家空军据此而获得该战区的空中优势。

  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之后,特德出任北非战区空军司令。北非战役之后,北非战区改组为地中海战区,特德因而改任地中海战区空军司令。共同的事业把艾森豪威尔和特德联系在一起。在此期间,特德指挥所有的盟国空军作战。特德乐意接受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他与艾克的伙伴关系在盟军将领中也许是最好的,所以有英国同僚说他是"亲美分子",

  在西西里登陆战役前夕,特德指挥盟国空军全力以赴实施空中突击,摧毁西西里所有的机场,为登陆成功提供了保证。在制定进攻意大利计划期间,特德向艾森豪威尔指出,如果①空军首失破坏敌交通线,②空军在关键时刻遏制住敌空军,③陆上的反攻被空军挫败,那么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萨勒诺地区登陆是切实可行的。实践证明,他的意见是正确的。

  1944年1月11日,特德飞往伦敦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司令,指挥盟国在西欧的全部空军作战。在特德的统一指挥下,盟国空军从空中封锁诺曼底地区,使德军增援部队无法到达盟军的滩头阵地,轰炸德军的运输网,加速了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几个月的推进。

  1945年,特德晋升为皇家空军元帅。1946年,特德出任英国空军参谋长和空军委员会委员。1950-1951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驻华盛顿英国军事代表团成员。1966年,特德的战争回忆录《心怀偏见》出版。

  1967年6月3日,特德在英格兰的萨里去世。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

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上将(General Walter Bedell Smith)(1895—1961)。美国将领。早年入国民警卫队,后为陆军军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美国和菲律宾服役。

    1939年起任陆军部少校参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调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和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秘书,获准将衔。同年9月出任美军欧洲战场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

    1944年艾森豪威尔升任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后,随之担任中将衔参谋长。曾参与制定和实施在北非、西西里和西北欧等地作战的军事计划和行动。

    1943年和1945年曾代表文森豪威尔分别接受意大利和德国的投降。战后历任驻苏大使。第一军军长和中央情报局局长。

    1951年获上将衔。1953年退役,出任副国务卿。翌年辞职经商。著有《我在莫斯科的三年》等。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他和劲敌隆美尔都是天蝎座。

  1887年11月17日出生于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一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才正式上学,文化成绩低劣,但体育成绩极棒。1907年考入了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负重伤。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参谋。1920年1月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1926年1月调回参谋学院任教官。1930年陆军部选派他担任步兵教令的重编工作。1934年任奎达参谋学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调任第9步兵旅旅长。1938年12月任驻巴勒斯坦第8师师长,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被晋升为少将。1939年8月,回国接任以“钢铁师”著称的英国远征军第3师师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蒙哥马利率远征军第3师横渡英吉利海峡,参加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战斗,1940年5月德军闪击西欧时,被迫随英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因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电机行动”)中表现优异,受到丘吉尔的高度重视。1941年先后任第5军、第12军军长。12月又奉命调任对德军入侵威胁最大的英格兰东南地区担任司令官,负责选拔,调整,培养各级指挥官,严格训练部队,提高英军军事素质。

  1942年7月,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被“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团击败,退守埃及境内的阿莱曼地区。在英军濒临崩溃之际,1942年8月蒙哥马利正式接管英国第八集团军临危受命接任司令。同年10月至11月间蒙哥马利组织向德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一举击溃隆德国非洲军团,扭转了北非战局。随后又挥师乘胜追击,随后率领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蒙哥马利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誉名沙漠之鼠。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受封为爵士,并因功被提升为陆军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至12月,协同美军实施意大利战役,进军意大利半岛。1944年1月调任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制定工作,负责指挥盟军全部地面登陆部队。1944年6月率领第21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此后转战西北欧,参与指挥了阿纳姆战役(即“市场花园计划”)和阿登战役。1944年9月1日,蒙哥马利被晋升为元帅。1945年3月,他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横渡菜茵河进入德国本土,之后便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进发。5月,驻荷兰、德意志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任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

  1946年至1948年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受封阿拉曼子爵。1948年10月出任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1949年4月,美国与西欧11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2国共同结成防务联盟,就是著名的“北约”。1951年4月2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成立,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最高司令部司令,蒙哥马利任最高副司令。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0年的军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

  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坚持在每次出击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对于战争来讲,虽然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蒙哥马利治军严格,注重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强调鼓舞部队士气,认为发挥人的积极性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主张做好战前准备,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蒙哥马利著有《蒙哥马利元帅回忆录》、《通向领导的道路》、《战争史》、《从阿拉曼到桑格罗河》、《从诺曼底到波罗的海》等书。

  1976年3月25日,一代名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病逝于在英格兰的伦敦汉普郡奥尔顿。享年89岁。

 

伯特伦.拉姆齐

伯特伦.拉姆齐1883年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是陆军准将W. A. Ramsay,而他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不是在军中服役就是嫁给了军人。1898年他加入皇家海军。他先后在南美和西印度群岛的皇家海军基地中服役,接下来他又参加了在南非爆发的布尔战争。他在当时是小有名气的枪炮专家,因为这一点,他在新式的“无畏”号战舰上负责指挥B炮塔。此时,他树立了担任更高层职务的雄心。1913年,在他30岁的时候他参加了海军参谋进修班。当他重新回到舰队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掌握了多方面技术的军官了。1915年,他婉言谢绝了罗伯特爵士邀请他作为副官的美意。但是这挽救了他的生命,因为在日德兰海战中罗伯特爵士乘坐的“挑战”号巡洋舰被击沉,几乎无人幸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先后指挥M.25号浅水重炮舰和布洛克号驱逐舰(HMS Broke)参加了对多佛港的保卫工作。1919年到1920年间,他陪同杰利科访问了印度和其他英帝国自治领。此后他先后指挥了维茅斯号(HMS Weymouth,1924-25)和达娜厄号(HMS Danae,1925-27)。1927年到1929年间,他在皇家海军军事学院(Royal Naval War College)担任教员。任教期间他认识了海伦.孟席斯小姐(Helen Menzies),两人于1929年成婚,婚后感情融洽并育有两子。终于在1929年,他得以重新回到海上。拉姆齐被任命为新下水的郡级巡洋舰肯特号(HMS Kent)的舰长,并被派往皇家海军中国分舰队担任阿瑟.维斯特上将的参谋长(Admiral Sir Arthur Waistell)。

  1931年至1933年间,拉姆齐重拾教鞭,来到帝国国防大学(Imperial Defence College)任教。1933年,他被任命为战列舰皇权号(HMS Royal Sovereign)的舰长,在这一岗位上,他一直干到1935年。1935年,拉姆齐被任命为本土舰队司令罗杰.柏豪斯爵士(Sir Roger Backhouse)的参谋长并被提升为海军少将。此时他已经在海军中服役了29年,并指挥过几乎所有类型的军舰。1938年,根据拉姆齐自己的要求,他被划入退役名单,他的名字直到1944年才被从退役名单上撤除。但是战争脚步的临近让他重新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被认为是杰出两栖作战专家的拉姆齐被晋升为海军中将。二战爆发初期,他担任多佛港务司令一职(1939-1942)。1940年他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1942年,他作为皇家海军的代表与艾森豪威尔共同策划了代号火炬的北非登陆。在登陆西西里岛的爱斯基摩人行动中,拉姆齐率领海军为行动的顺利进行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4年,拉姆齐被任命为诺曼底登陆行动的海军总指挥。行动的成功为他应得了极高的声望,同年他被晋升为海军上将。1945年1月2日,在赶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军事会议途中,拉姆齐乘坐的飞机在起飞时坠毁,拉姆齐不幸遇难。由于他的杰出贡献,拉姆齐一生中先后被封为高级巴思勋爵(KCB,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ath)、英帝国勋爵(KBE,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British Empire),并获得皇家维多利亚勋章(MVO,Member of the Royal Victorian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