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桂华秋皎洁第三卷:共济会资料:共济会与启蒙时代的西方音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0:06:38

共济会问题的研究资料:共济会与启蒙时代的西方音乐  

 

 日耳曼共济会员歌德

 

 日耳曼共济会员莫扎特

 

下文摘录自《18世纪共济会的理想及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体现》

原作者:徐爱珍、苏谢敏 

转帖:wanshi 

——————————————————————

        共济会(Freemason)是18世纪遍及整个欧洲十分活跃、极具影响的一个秘密组织。共济会设计了各种仪式,对音乐艺术运用十分看重。一批作为共济会会员的著名音乐家创作了许多暗含共济会象征意味或含义的音乐作品,在共济会的仪式中实际使用。这种音乐被西音乐界认为是“共济会音乐”。 


         莫扎特的康塔塔《共济会员》(Die Mau2rerf reude,K.471),尤其是为猎犬角和单黄管创作的两首协奏曲在共济会界得到高度评价。

     康塔塔(K.429/468a)是为欢迎新的成员格塞伦(Gesellen)加入共济会的第二级而创作的,康塔塔(K.619)和《自由共济会小康塔塔》(Laut verkünde unsre Freude,K.623)被明确地认为是共济会音乐。

     莫扎特作品中的共济会意象的音乐反映在他的最著名的共济会作品《魔笛》。在莫扎特的音乐中可以找到与共济会仪式和形象直接相关的音乐象征主义。有研究学者,如Chailley就认为歌剧的音调设计反映了角色的不断变化的态度以及强调他们世俗的或精神的雄心。

      因此,降E大调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共济会音乐的音调,调号的三个降号反映了三次入会仪式和“人文地方分会”的三个支柱。康塔塔K.429/468a和K.471采用共济会音调降E大调来布局。《魔笛》歌剧中,整个情节动作包含三个层面:其一,共济会神父的人性思想,试图在具有崇高意念的人当中征募新的信徒;其二,夜后的疆域,与共济会神父的世界相反;其三,那些不被提升至人文主义高度的凡夫俗子,他们必须以自己简单的方式寻找和得到幸福与德行[5]。作曲家运用音乐语言成就了这部歌剧,也成就了自己对共济会理想的告白。


        贝多芬对共济会仪式的了解比熟悉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流行的思想要更深。弦乐四重奏(Op.59No.1)的柔板《,菲黛里奥》(Fidelio)中的一些乐句,以及《第九交响乐》的终曲乐章等,都是对共济会经文谱的曲。
        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共济会中所强调的某些理念,影响了西方自古典主义以来音乐文化中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因而使得18世纪的音乐出现一种理想主义的风格,它体现在奥地利人的亲切随和虔诚敬神的结合之中。作曲家们凭借自己的创作展示了他们对世俗音乐在风格与形式方面的关注,进而把他们追求的自由精神融入他所生活的那一时代的语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