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茉莉麦迪安牙膏真假:透过M9看徕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37:18

透过M9看徕卡

 网编:苏盛鑫 | 图:毕远月 徕卡相机公司 | 文:刘念 毕远月 | 发布时间:2011-11-02 

探秘经典背后

透过M9看徕卡

许多人认识M9是因为它高昂的价格,这也让很多人对它望而却步,形成了“只闻其名,未见其身”的局面。今天我们就要为你揭开徕卡相机的面纱.

为什么用徕卡?

1、光学素质一流

徕卡镜头至今依旧只以玻璃和金属为制作材料,而有些徕卡镜头中还包含两片非球面镜片,不仅镜头素质优良,而且生产成本也极高。目前的非球面镜头都是单片研磨,每台研磨机同时可以加工两片镜片,而每片镜片的平均加工时间是一个工
作日。并且所有的徕卡镜头都是在徕卡工厂完成镀膜的,徕卡坚持不使用代工生产,保证严格工艺,使每一枚徕卡镜头的素质都卓尔不群。

工厂内正在生产的徕卡镜头

2、传奇色彩的历史

当然使用徕卡不能忽略它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浓浓历史气息,也正是由于拥有这些沉甸甸的历史故事,使得徕卡相机成为了经典的传奇。

1913年, 徕卡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首次将使用在电影上的35mm胶片运用到了相机上,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完整意义上135(35mm)相机。徕卡135相机的出现也大大改变了人们对摄影的定义。之后就出现了著名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布勒松等。甚至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也对徕卡相机情有独钟,1986年4月发行的一套她70岁生日纪念邮票上,就有一幅女王手持徕卡M3型相机的照片。这难道不能成为使用徕卡的一个理由吗?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手持徕卡相机

3、极致的拍摄体验

徕卡相机“拍摄的速度”是可以让很多相机汗颜的。这里的拍摄速度不仅指对焦速度,还有极轻柔的快门和低调的外形设计,这都使拍摄对象不会有被“长枪短炮”对准的那种侵略感。良好的握持手感,配合辅助对焦杆的使用可以做到最快速度
的抓拍,捕捉任何瞬间。

便捷、流畅的拍摄手感

探访徕卡相机 走进一个传奇

今年春天,我探访了德国小城韦茨拉尔。在这座“光学之城”里,最重要的名字无疑就是——徕卡。目前坐落在索尔姆斯的徕卡相机公司又是什么样子的,生产M9的车间又是什么样子的?请和我一起,走进徕卡的世界。

徕卡相机工厂外景以及光学之城韦茨拉尔景色

感受“徕卡之城”

在一个细雨濛濛的清晨,我抵达了韦茨拉尔(Wetzlar)火车站。我跟徕卡方面的约见在当天下午两点半。在出租车里便看到了徕卡公司的指示牌。司机顺着标示牌上拐了几个弯便上了奥斯卡-巴纳克街(Oskar Barnack Str),徕卡相机公司就在这条街的尽头。走出出租车后我注意到,这条街的街名牌下还附着一块小牌子,上书几行小字:“奥斯卡·巴纳克 1879-1936徕卡相机的发明者”。

“镇守”徕卡接待厅的秦俑

惊艳第一印象

我拉开大门走进徕卡相机公司的接待大厅。这个接待厅除了具备“传达室”的功能,大厅里还设有徕卡画廊(LeicaGellary Solms)和徕卡商店(Leica ShopSolms)。公司生产和办公区的入口便在徕卡画廊的尽头,没有特别许可,一般访客
便得到此止步了。

大厅中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大门左右各立着两尊秦俑。这两座秦俑是一家展览机构租借给徕卡的。没想到徕卡相机公司对中国古代文化会有如此喜好。另一个吸引我注意力的是大厅里的一支巨型镜头模型。这便是徕卡在2006年为现任卡塔尔埃米尔的表兄谢赫·沙乌德·阿塔尼(SheikhSaud Al Thani)定制的1600mm Telyt-RAPO f5.6 长焦镜头。

关于1600mm Telyt-R APO f5.6 镜头

徕卡一共制造了两支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支交给了这位卡塔尔王储,另一支卖给了奥地利的一个徕卡经销商。

据说,为了这支镜头沙乌德·阿塔尼还特地向奔驰汽车公司定制了一辆经改装的四驱越野车来做这支徕卡“大炮”的“三脚架”。沙乌德·阿塔尼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买家之一。

接待大厅中的“徕卡相机家谱”

“徕卡相机家谱”由全部徕卡M和R型相机构成的

探秘生产车间

我的参观先从镜头的研磨车间开始。麦克尔指着车间里的几台大机器告诉我,这些机器是用于研磨非球面镜头的。他说非球面镜头的制造不仅对玻璃材料的选择非常严格,研磨起来更是煞费工时。

随后我们来到了相机组装车间。他指着一个陈列柜里徕卡M相机的机顶、底板和机身骨架等部件说:“徕卡相机上的金属部件都是在徕卡的葡萄牙分厂制造并完成初级加工,最后在这里(德国工厂)组装成机”。我进一步核实道:“是否可以说,徕卡相机的机械部件全部在葡萄牙分厂生产的?”麦克尔回答道:“我们产品中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作在葡萄牙分厂完成,德国工厂只负责整机组装”。他说,徕卡M9和S2都是在眼前这间车间里组装的。他指着车间天花板上众多形状各异的通风口说,该车间的屋顶上安装了许多不同的空气滤过装置,其目的就是尽量在相机组装时减少灰尘进入相机内部。他指着车间右侧的一个小“窗口”告诉我,组装完毕的相机就从那里被送出车间。“每次外边的工人从那里收取相机,都会感受到窗口中吹出的高压气流”,麦克尔说。

相机组装车间内,工人在一丝不苟地完成相机的装配工作

与“老相机师傅”畅谈

手持徕卡M9相机的斯提芬·丹尼尔

参观至此,麦克尔提醒我跟生产总监约见的时间已过,该去他的办公室了。到达生产总监的办公室时他已在等我们了。

徕卡相机公司的生产总监斯提芬·丹尼尔(Stefan Daniel)出生于距索尔姆斯不远的小城赫伯恩。他16岁进入徕卡公司的紧密机械车间做学徒,此后长期从事徕卡相机的维修工作,也曾被“外派”到巴黎的徕卡维修部主要负责M6相机的维修。此后,斯提芬逐步被提拔进入公司管理层。如今,这位“工龄”超过25年徕卡公司“老师傅”不仅负责徕卡M型相机的研发和生产,同时也监管徕卡相机公司全部产品的生产工作。

我与他的访谈进行了约两小时,不仅大大超过事先规定的采访时限,话题也从M9相机的研发生产、徕卡M型相机的发展战略等“专业问题”延伸到了传统手工,职业精神甚至“跑题”到了个人生活喜好、旅行经验等诸多方面。采访结束后斯提芬将我送到接待大厅。在等待返回韦茨拉尔的出租车时我看到一些工作人员正三三两两地离开车间,而我的莱卡之旅也到此结束了。

对话斯提芬·丹尼尔徕卡相机公司生产总监:

“Project 864”是什么?

毕远月:徕卡M9的研发大致从何时开始?听说“Project 864”曾是M9在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秘密”代号,这是真的吗?

斯提芬·丹尼尔:M9的研发始于它推出前的两年,大致是在2007年底。是的,M9项目的代号是“Project 864”。(注:由于M9是一台“全画幅”数码相机。而“全画幅”的尺寸为24x36mm,而24×36=864。故徕卡使用了这组数字为M9相机的研发项目
代号。)

自动聚焦的疑惑

毕远月:为何徕卡没有为M系列数码相机加入自动聚焦功能?是考虑到旧有镜头的兼容性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未来是否会出现自动聚焦的M型数码相机和自动聚焦的M系列镜头?

斯提芬·丹尼尔:兼容性是主要原因。同时,徕卡M相机的用户中希望使用自动聚焦功能的并不多。很多人选择徕卡M型相机,就因为它是一种完全由摄影者控制的相机,而非一台以众多的自动功能取代摄影者思考的相机。还有一个问题是M镜头具备自动聚焦功能后,很可能失去它固有的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M镜头中装入对焦马达和其他电子元件,M型镜头必然出现体积增大的问题。为了避免体积增大,只能牺牲通光量。小巧和高速(大通光量)是M型镜头最重要特点。

毕远月:假设在技术上徕卡可以解决上述矛盾,自动聚焦功能是否会成为徕卡M型相机的选择?

斯提芬·丹尼尔:徕卡始终在探索M型相机发展的道路,自动聚焦功能也会是我们关注的一个课题。但是自动聚焦目前不会出现在M型相机上,至少你不会在下一代的M型相机上看到这一功能,但这并不说明在未来的徕卡M型相机上不会出现。

徕卡M9到底是卖给谁的?

毕远月:我来德国前曾询问了数家声誉良好的徕卡经销商(分别位于纽约、巴黎和维也纳)。我发现多数经销商手上都没有M9相机的现货,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市场上也存在。因此,不少人认为是徕卡有意造成了M9在市场上的短缺。你对此有何评论?

斯提芬·丹尼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际情况是当M9推出时,它的市场需求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而这种高需求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延续到了今天,这是我们完全没有意料到的市场反应。尽管目前M9和M镜头的产量比以前有所提高,但一夜之间让产量增倍也是不现实的。就徕卡而言,我们哪有不希望满足顾客要求的道理?反之,我们希望的是尽快满足每一个顾客的需求,但就目前的生产能力看,经销商手中现货短缺、顾客“排队”(waiting list)的现象依旧存在。市场对M9的反应真的是我们完全没有预计到的。我再强调一次,这种短缺不是徕卡故意制造的,徕卡不玩这种把戏。

M10的秘密

毕远月:就目前的市场需求看徕卡M9是一个成功的产品。明年又是两年一度的科隆国际摄影器材展开幕的年份,徕卡会推出M10吗?

斯提芬·丹尼尔: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徕卡不会止步于M9,未来会有M10出现,这一点是明确的。同时,徕卡始终在关注客户对产品的意见,也一直在它的产品上探索运用各种新技术的可能性。因此,我保证你可以在明年的科隆看到全新的徕卡产品亮相。但到目前为止我能透露的仅限于此。

网友制作的“徕卡M10”概念图

网友Mizanur Rahman设计的M10假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