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新液治疗鹅口疮:点检定修制——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21:20
检定修制——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目前正在推行的点检定修制就是通常所指的全员预防维修制,它比传统的计划预修制有很多先进的地方,相比之下,有以下特点:

 

 

1、点检定修制是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为基础的预防维修制度,它不同于早期从苏联引进的单纯以时间周期为基础的计划预修制度,即它是从严格按周期修理的制度发展为以状态为主的项目修理制度,每个项目虽然也有周期,但仅作为参考,主要依据设备状态来确定修理时间和内容,防止过维修或欠维修。点检的精华在于通过对设备的检查诊断,从中发现劣化倾向性的问题,来预测设备零部件的寿命周期,确定检修的项目及备件、主材料需用计划,提出改善措施,以便对症下药,使设备始终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

 

 

2、就维修方针而言,点检定修制之所以优于过去的传统管理,在指导思想上是以为主,而传统管理是以为主,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故障。

 

 

1)由点检定修制度本身所决定,必须设专职点检人员,他们是专门为了进行预防性检查而设置的,而且授予他们编制计划等管理权限,因此他们属于管理方。由于维修计划来源于点检,它的主要内容是防劣化项目,实行了以防为主的倾向性管理,如果不设专职点检人员,设备的检查工作由值班维修人员承担,但他们不如点检人员那样把所查得的设备问题由自身来组织处理,没有设备管理职能,仅有向编制维修计划的管理人员提供状态情报的义务,因此他们仍属于检修方,这样所编制的维修计划,其目的不是为预防而是为了对缺陷的设备进行修复,故还是在字上下功夫,还摆脱不了以修为主的被动检修或抢修。

 

 

2)有不少工厂也在大力推行点检,但就其实质内容来看,仅限于巡回检查,相当于点检制中所规定的日常点检,这样的点检周期很短,局限于易检易损部位的点检。而点检制在内容上不但规定由专职点检人员负责定期点检,而且进行劣化倾向管理,达到预知维修的目的,尤其是对设备的关键、重要部位,设置检测探头进行状态监测,或按照点检周期采用诊断测试的仪器仪表进行精密点检,还对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做好详细的测量记录,准确把握住设备技术状况,因此相对而言,点检定修制在预防维修做法上比较完善。

 

 

3、点检定修制建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维修标准体系即所谓四大标准,它与传统习惯用的设备三大规程即操作规程、维护规程、检修规程有所不同,点检就是把设备可能发生劣化和故障的部位设定若干个点,明确规定出维修管理值即检查标准值、点检周期和点检方法等,并指定点检人员,就是实行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形成了一套维修标准体系,它包括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其中,点检标准和给油脂标准相当于设备维护规程,维修技术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相当于检修规程。但要比原有的规程更科学、更严密;建立起这套维修标准体系,是我们贯彻执行点检定修制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除维修标准外,另在帐票设定和管理上也是很完善的,主要包括有月点检计划表、点检作业日志、点检精度表、给油脂计划和作业记录表、倾向管理表、精密点检计划表、故障(事故)记录表、修理履历表、机旁备件管理台帐、维修项目预定表、月维修实绩分析报告表等等。

 

 

4、在设备维修管理组织原则上,点检定修制与传统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强化基层管理,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维修管理体制,整个维修管理重心下移,让最了解最熟悉现场设备技术状况的点检人员来掌握编制计划的大权,强化了基础管理,这样做是很科学的,因点检人员最有发言权,能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甚至连定修日的现场指挥也让点检方担当,这在过去是不可设想的。因此更能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而后者是注重于上层管理即让少数人参加管理。在管理方法上,点检定修制减少了传统管理的多余的环节和层次,信息反馈畅通,使用与管理从不脱节,有利于实现高效率管理。

 

 

5、在设备维修管理目标上,点检定修制与传统管理也有着根本的不同,实行点检定修制后,其管理目标集中到两点:一是减少设备故障,二是降低维修费用。即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为目标,因此对有些设备还得要进行事后维修,加强故障管理也是节约费用的途径之一。而过去的设备管理工作是以技术目标为主的,如设备完好率、事故率、检修计划执行率等。

6、就检修制度而言,定修制也不同于沿用的计划检修制。

 

 

1)定修制对主要生产作业线设备的检修日期,每次检修时间和每次检修可以占用的人力都有明确规定,而且控制很严。定修计划一旦确立便纳入生产计划,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动。实施中由于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程序去做,每个检修工程项目都编订了工时工序表,因而完成计划的命中率很高。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计划的正常执行,又保证了设备需要的检修工作量能得到充分满足,从而体现了定修与生产的协调、统一性。如果做法上没有上述明确规定,就容易和生产计划发生矛盾,使设备的检修工作量常常得不到适当的满足。

 

 

2)定修制不分大、中、小修,检修项目的立项依据是对设备劣化程度的测定,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需要检修以及何时检修,所以检修良机获得率很高。如果检修立项主要依据修理周期,只要到了修理周期,不管设备状况如何,一律进行强制性修理,其结果,往往不是过维修就是欠维修。

 

 

3)定修制是建立在点检制基础上的,每次检修实际指挥者是点检作业长,这样点检人员既是设备的管理者又是检修的指挥者,克服了传统检修组织体制指挥者级别高、效率并不一定很理想的情况。

 

 

7、点检定修制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只有部分人参加设备维修管理的做法,实行了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即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一切人员都要关心和参加设备维护工作,特别是生产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维护好设备的直接责任,要承担设备的清扫、给油脂、紧固、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因此,生产人员与设备维修人员融为一体,成为全员管理的基础。

 

 

8、点检定修制强调在管理上采用PDCA工作方法,每月召开各级实绩分析会即各级自下而上逐级召开,逐级提供资料,资料中用大量数据和图表来分析当月的设备故障情况、检修工程实施情况和维修费用情况等,并提出改进对策和实施措施,这对提高设备维修管理水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9、点检定修制坚持安全第一的管理方针,实行危险预知、安全确认、安全诊断三项有效措施,尤其是坚持以点检方为主的点检方、检修方、生产方三方安全确认挂(摘)牌制度,这对防止人身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应有作用。

 

 

10、据点检定修制本身的要求,而且随着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维修技术的日益发展,对维修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如对专职点检人员的要求必须具有相当丰富的实际经验,一定的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要求检修人员多能化,以能实现满负荷高效率工作。因此,维修人员素质已远远超出了一般企业设备人员的素质要求,他们在企业中所处地位也愈发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