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口腔溃疡偏方:溥仪的8篇宣言与伪满时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9:58:21
溥仪的8篇宣言与伪满时局        ▲“康德皇帝”登基诏书。 ▲伪满《国本奠定诏书》影本。

记者近日在读台湾学者丘树屏的《伪满洲国十四年史话》时,了解到溥仪在伪满时期一共发表过8篇宣言。丘先生已经过世多年,记者采访了为丘先生提供大量资料的省社科院研究员、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先生,请他解读一下这8篇宣言与伪满时局的关系。

  标志着伪满成立的《执政宣言》

  1932年3月9日,从天津打算到东北匡复祖业的溥仪,在日本人的威逼下不得不就任伪满洲国执政。在这种情况下,溥仪选择由他的亲信、伪满总理郑孝胥代为宣读《执政宣言》。该宣言厚颜无耻地称:“人类必重道德。然有种族之见,则抑人扬己,而道德薄矣。人类必重仁爱。然有国际之争,则损人利己,而仁爱薄矣。今吾主国,以道德仁爱为主,除去种族之见,国际之争,王道乐土,当可见诸事实,凡我国人共勉之。”这篇宣言标志着伪满洲国的成立。

  王庆祥说:“不管溥仪的初衷是什么,也不管是不是由他本人宣读《执政宣言》,都不能成为他抛弃祖训,就任伪满执政的理由。”

  标志着改变国体的《即位诏书》

  1934年3月1日,一心要再次当皇帝的溥仪终于迎来了机会。在宣读完《即位诏书》后,溥仪摇身一变成为伪皇帝。“这也标志着伪满的政体从执政制过渡到帝制。”王庆祥分析,“在当皇帝的问题上,溥仪此前曾连续退让两步,这次能够如愿以偿,使溥仪一度看到他的坚持在日本人那里还是有作用的,但他却忽略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心情好时发表的《回銮训民诏书》

  1935年5月2日,溥仪颁发了《回銮训民诏书》。这封诏书是在溥仪第一次访日回国后发表的。王庆祥解释说,“回銮”在这里就是指溥仪从日本回来。溥仪在这时候发表诏书,是因为他自认为日本之行很成功。“在日本期间,溥仪的活动几乎都有天皇陪同,这给了溥仪一个日本人是可以依靠的假象。”王庆祥接着说,“此时,伪满的综合实力正处于上升期,溥仪自己培养的军事干部也走上了工作岗位,他认为大清复国指日可待了。所以,这段时期溥仪的心情非常好。”

  两篇表态性的《时局诏书》

  溥仪曾先后于1937年9月18日和1941年12月8日发表过两篇《时局诏书》。前一篇诏书是在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发表的,后一篇则是在日本对英、美两国宣战后发表的。

  “溥仪发表前一篇诏书时比较狂妄,觉得日本人攻打华北了,自己可以很快就回到北京,控制清朝从前控制的地方了。所以,他在诏书里表现出了欢快的节奏。而后一篇诏书发表时,日本的处境已经危机四伏了,溥仪也对日本人把他当做玩偶的本质看得很清楚了,但是他面对日本这么大的举措,又不得不表态,因此诏书里有种不易察觉的无奈。”

  “天照大神”西渡后的

  《国本奠定诏书》

  1940年7月15日,第二次访日回来的溥仪,带回了日本国神“天照大神”,并把它定为伪满洲国的“国神”。王庆祥分析,“这时日本的军事侵略政策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为了走出困境,就把伪满洲国抓得更紧,以期从东北获得更大的利益,支援其军事侵略。溥仪是信佛的,他对日本的这些做法非常反感,甚至达到了厌恶的程度,但是从他发表的这篇诏书里丝毫看不出端倪。可这却足以说明,溥仪已经开始对日本有了反感之情。”

  虚张声势的《建国十周年诏书》

  194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建国十周年时,溥仪发表了《建国十周年诏书》。“这是一篇很典型的虚张声势的诏书。在日本战局已现颓势的情况下,伪满当局把建国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搞得非常大,更注重的是国际影响,所以把另一个伪政权首脑汪精卫也请到长春,参加这个活动。”

  扔进纸篓里的《退位诏书》

  1945年8月17日深夜,溥仪在通化大栗子沟宣读了《退位诏书》。此时,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溥仪和一批伪满大臣仓皇出逃至大栗子沟,从很多细节上就可以看出这篇诏书准备得不是很周到。首先,它是由没文化的张景惠组织人手写的;其次,溥仪宣读过后,没有人整理或者保存这篇诏书,任由溥仪随手把它扔进纸篓里。至今,该诏书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