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康药业企业介绍:父母对待孩子成长要有“耐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0:53

父母对待孩子成长要有“耐心”

 

     教育真正变好,还需要40年

  前面我谈到要从“一只手”的教育改为“两只手”的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走出粗暴与简单,教育应该有助于人的精神的成长。

  谈到“一只眼”的教育其实就是“缺心眼”的教育、偏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很难培养一个正常人。

  最后谈到教育孩子不能“一根筋”,“一根筋”的教育会使人变得愚蠢而无趣,教育要着眼于人更长远的发展。

  说实在的,我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儿童以及他们的未来。我的总体看法是不太乐观的,我觉得今天教育的核心,大部分家庭都是落在“谋生” 和让孩子在学校考试更优秀这些点上,不太相信教育更大的责任是落在培养健康人格、公民素养、国际视野和具有持续学习能力上,甚至也不太相信教育能够更快乐一点,这是一个时代最大的限制和最可悲之处。大家都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坏处,大家都无计可施,于是只想着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落后者、失败者和被淘汰的人,于是只关注孩子的学业和不断给孩子在学业上加压就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作为一个儿童,他能想到自己的未来吗?

  曾经有个学者问过在上学路上的孩子:“小朋友,你这么辛苦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上好的中学。”“上好的中学是为了什么?”“为了上好的大学。”“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找好的工作。”“找好的工作是为了什么?”“娶个好老婆。”“娶个好老婆是为了什么?”“生个好孩子。”“生个好孩子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他上学。” ……

  这略带夸张的故事描述的是一点都不好笑的沉重的现实。我的思考是一个时代真正要转向常态,思想自由、生活富足、教育公平而充满活力与人性,大概需要一百年。这“一百年”的概念是我从欧洲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那里受到的启迪,他认为走出文化的禁锢需要有这么长的时间才行。如果从20世纪中叶算起,也就是要到2050年,我们也许可以完成这样时代的大变迁,从这个视角看,今天在校的孩子、刚出生的孩子,这一二十年内出生的孩子,仍然要生活在一个历史巨大的转换中。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这样的转换。那么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呢?

  人生是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

  我思考的中心是培养一个正常人,我已经反复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今天的父母都需要或者说都应该努力把精神放松一点,我们为孩子的学业神经绷得太紧了,我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胜人一筹”了,一个不健康的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竞争低龄化,竞争的目标极端单一化,现在不少学校都主动或被迫地在火上浇油,很多家庭也在火上浇油。台湾学者惊呼他们的学生每天只能睡7.3个小时,比日本和韩国的7.6个小时要少,是“全世界”最少的,他们不知道大陆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能睡多少小时,我在几个省的中学做的抽样调查,很少有中学生能睡7个小时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竞争的残酷性,人生不是百米短跑,人生是一场超长距离的马拉松,最后起根本作用的是人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和人对自己有什么期待。现在青少年死亡之中自杀已成为第一死因,中小学中精神和身体亚健康状态的学生越来越多,家庭教育确实需要转换视角,要更为关注孩子的生命状态,让孩子精神状况能平衡一点,能快乐一点,对自己的学业状况稍微“钝感”一些。父母们都应该时时给自己提个醒,不要悲剧发生了再后悔。可以说,竞争太“冷血”,悲剧发生了太多,人心多少都会变得有点“硬”,容易对“灾难苗子”视而不见,避重就轻。

  “叫爸爸”,他教了孩子三万多次

  前面我说到对孩子要“管教从严”,我说的“管教从严”,其实就是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持之以恒的“耐心”。人生很多的麻烦都是由于缺乏耐心引起的。缺乏耐心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普遍的“文化”。就像一位道路交通专家说的那样,我们道路上的交通事故有很多是由于缺乏耐心造成的,该慢的时候不愿慢,该小心的时候不肯小心,明明前方有人行走,我们不是减速,而是按喇叭,然后加速超越。你怎么可能每次都那么侥幸呢?耐心也是一种谨慎,教育确实要从急于求成,追求立竿见影的心态中挣脱出来,人的成长总是很慢的,你相信孩子“会长大”,你就不应该那么着急,等着,期待着,有时还需要手把手教育着,大概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

  耐心中也包含着信任,信任生命成长的规律,什么阶段就会有相应的什么问题。比如有时候我太太和孩子在某个问题发生矛盾,很生气,孩子生完气上学去了,晚上回来,看见妈妈还在生气,就走到妈妈跟前,拍拍她的肩膀:别生气了,你也知道,青春期啊!青春期,她认为自己情绪不稳定是正常的,生气也是正常的,你生气就不应该了。对父母而言,情况也是这样,你免不了在情绪、情感上受孩子这样那样的伤害,这是你的宿命,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命。

  我总是相信耐心是教育孩子“最不坏”的方式,为什么是“最不坏”?因为你有时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能做到最不坏,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耐心总是有效的,耐心也能创造奇迹。我有位朋友,小孩小的时候由于服药不当,听力严重受损,小孩小的时候看不出来,到了三岁还不会说话才去检查,一查才知道孩子几乎没有听力,这下才知道麻烦大了。孩子这么大了还不会叫爸爸,他就从教孩子“叫爸爸”教起,后来他统计一下,大概对孩子说了三万多次“叫爸爸”,每天只要和孩子在一起,就是教“叫爸爸”,当时住的还是单位的宿舍,隔音效果很差,隔壁人家天天听的也是“叫爸爸”,就跟单位提出,“要么他搬走,要么我搬走,要不然我肯定要疯掉了。”但是,这个父亲就是这么艰辛地坚持下来,共教了三万多次,孩子终于会叫爸爸了,然后慢慢地开始会说更多的话。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不过从这个极端的例子也可以看到哪怕再困难的事情,只要有耐心也仍然有可能。人生有很多不能改变和难以改变的,也有很多只要用心终归能够有所改变的,我说教育孩子要放松一些,无非强调我们更应该“随顺生命的自然”,坚持着一点一点地努力,总归会有成效。

  你读书的声音,要让我听得见

  我身边还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没上过几年学,是海边的渔民,独自一人带着一个女儿,前两年女儿考到一所很好的大学,县里有关部门要请她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她说自己没文化也没什么经验,对女儿只有一个办法,自己早上六点多起来煮饭,女儿在楼上读书,要求女儿读书的声音一定要让她在楼下也听得见。从一年级开始,就这样坚持着到高三为止。

  县里有关部门的人员就去询问她的女儿怎么看这件事。女孩子说,母亲让我这么做,我小的时候不太能理解,后来慢慢长大了我就能理解母亲的心,我一定要读得让她听得见,这样她才能放心。再后来我觉得母亲这样带我太不容易了,我一定要把书读得好一点,才能抚慰母亲的心,所以我的学业成绩一直能够不断的提高。

  也许教育孩子,这样的耐心,确实要比你讲很多空泛的道理都重要。把教育的责任收回到家庭、到父母身上,主要的就是要用正确的方式,耐心地去管孩子,你的耐心总有一天孩子能理解。当他不理解时,你推着他走,当他能理解时,他就顺着你走。

  父母身上的缺点是更容易被孩子“自然而然”继承的,缺点总是更强势、更凸显,更有传染性。优点要继承则难得多,父母耐心地坚持着,先不说能创造什么奇迹,而是,这种方式本来就是教育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