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中国七个最容易出帝王的风水宝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0:45:48

中国七个最容易出帝王的风水宝地

    
       

    淮海地区的人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我们淮海地区历史上出过N多的皇帝?是因为什么所谓的帝王风水嘛?

    在风水(笔者陋见:风水并不全是封建迷信,还有相当大的地理科学成分)学中,北背山,南临水,南低北高、中间地势徐缓,就是非常吉利的地方了。
    ----北靠大山,一来可以享南坡之阳,二来可以减弱冬天从北方来的寒流,有利于建立阻击强大的北方侵略者的军事据点群,让人有安全感、依靠感;             
    ----南接大河大江,则交通通畅,对外界了解的也多,人民富庶,同时让当地的人民聪慧、有远见。

    中国拥有这样好风水的地方很多,但是面积足够大、并且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从而使当地人口众多的地方却寥寥无几。
    笔者只在中国地理地图上找到七个地方。如下图所示红色圈中的七个地方:泛北京地区,关中地区,泛徐州地区(即讲淮海方言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长白山南部、珠江三角洲、福州地区.



   


      在古代,拥有了这样的风水,也就拥有了古代建国立业最需要的人口、粮食和信息。也就是说明对于当地的统治者或军事领袖或起义者,如果要反抗中央,另立政权的话,

易如反掌。历史也恰恰说明了这样的风水的科学性。古代的开国帝王或军阀割据政权也多数建立或发迹于这七个地方,熟悉历史的人很多,在此不一一详述了。

    但是这几个地区也不都是十全十美的地方:
    1、泛北京地区:
        山,从南面的河北平原看很高,但是从蒙古草原看则太小,所以长城的修建也恰恰有利于弥补这一缺憾;
      “水”太小太散,海河流域的降水受季节较大,指望它们搞航运是不可能的了,好在一条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了这些河流。
       所以说,泛北京地区的风水有明显的人工促成的痕迹。
    2、关中地区:
       山、水与北京大致相同,它北面也有长城,横贯黄土高原;南面的平原地区的水,则人工开凿的灌溉沟渠较多。
       不过,这个地区有个明显的缺憾就是面积太小,所以处心积虑一心要征服天下的秦朝人翻过了秦岭跑到遥远的四川盆地去种粮食,从而为起兵东进吞并六国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粮食保障。而陕西的李自成起义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没有夯实自己在陕北,山西和四川的基础所致,当然,貌似起初他朝北京进攻时,也根本没打算推翻明朝的--连他自己都惊讶自己的进展如此顺利。
    3、泛徐州地区:山为泰山余脉,水为淮河。地广人众,且正好处在南北的中点上,其人众之中优秀者,既有北人之彪捍勇猛,又得南人之聪慧敏捷,工于心计。此类人常常在历次的起义大军中充当了带头大哥的角色。同时京杭大运河的经过,更是十分有利于当地财富的累积。



      缺点是:最要命的是水有变数。这个水不是指的淮河,而是自西此向东流经河南境内的黄河。淮河虽然也闹洪水,但是比起它的北方大哥就差远了:黄河在历史上多次跨省改道!!!每每改道必导致淮海地区一片汪洋,使淮海地区的民生常常萧条凋敝。正所谓财来的快,去的也快。不过,正是这一情况使当地人不爱财而重朋友团伙之义气,多逞强而好冒险。
      每逢朝代末期,造反起义者多发迹于此地。清末的南通人、著名实业家张謇甚至因此而向朝廷提出将徐州周边单设一个省份,以便控制当地。他在他的《徐州应建行省议》这个折子里一语中的的说到:“南北之际,徐为中权。平原荡荡,广袤千里。俗俭而坚韧;民强而无教。犯法、杀人、盗劫、亡命、枭桀之徒,前骈死而后踵起者,大都以徐为称首。.....吾惧徐州不日龙争而虎斗,迭进迭退;芒砀大泽,我之伏莽枭徒又乘机窃发,或不免举足左右,以为敌用,为东三省之续也。”
       既有逞强好胜之心,又有容易思变的民众做跟随,于是当地产生了众多的帝王。著名的有秦末刘邦、三国刘备、元末朱元璋等。
      

        正是这些人的成功,成就了淮海地区“帝王之乡”的美誉。
      
       
        需要注意的是,泛徐州地区或淮海地区的另一个风水上的缺点是:泰山余脉东西跨度甚小,其地易受西侧之冲击。这一特点同时也说明了为何这些造反起义者一旦在淮海地区起兵后,常常转战其他地方,如刘邦入汉中,广积粮、缓称王,刘备辗转半个中国到四川盆地建立蜀国,狡猾的朱元璋为躲避河南山东来的元军而南渡长江以立足。另一方面,黄河多次多淮入海,导致了该地区的“水”:淮河实际上成了一条通航能力被大大腰斩的河流,它如今是通过一条苏北灌溉总渠入黄海,同时通过一段扭曲的河道向南挤牙膏似的流入长江。
    4、四川盆地:
       山好水也好,但是该地很少出帝王,原因也是山好水好,过的悠哉游哉的四川人在历史上很少起过征服整个中国的心眼,懒得离开温暖舒适的家,懒得去翻巴山和秦岭,除非一个一心恢复汉室的诸葛亮这么坚守过一次,还败的一塌糊涂。
    5、长白山南部   
       苍翠的长白山的南坡,由于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向渤海进发的暖流的影响,降水比南方的山东半岛上的烟台威海地区(该地区受寒流影响)还要大,其间的众多小盆地小谷地,适宜农耕的展开,一条稍大一点的鸭绿江的冲积平原也不是太大。
       这就是这一地区的缺点:“山”有帝王之气,“水”却无成业之本。历史上在这里称王称霸的有我国的高勾丽和清朝的前身后金政权。要是想从这里走向整个中国,一是要自己能善于吸收北部的东北平原上的人力(努尔哈赤在这方面做的不错,他通过兼并其他两个女真部落充实了自己的建州女真,并把都城搬到了人口密集的辽河平原上的沈阳城里,另外还跑到西北方面的蒙古高原上拉赞助,玩同盟,直接要人!),二是上天给他足够的运气,勿庸置疑的是,后金成功入关得力于明朝守关者的叛变和明朝内部的农民叛乱。高勾丽就没有此等好运气了,他接连被隋唐两个朝代玩命的整,杨广和李世民一个比一个暴力,从而造成其国内无论人力还是生产均来不及休整而亡国。
    6、珠江三角洲地区:我把福州地区也一起说了吧。
       北山方面分别有连绵的南岭和闽山,南水方面则有有珠江和闽江。
       两个地方其中前者相对大很多,但是再大也大不了哪去。于是在古代当地的人口始终都是个问题。同时粮草问题不好解决:当地人的米饭为主食,且轻一色的步兵,造成了其行军的严重缓慢。还有就是南方的丘陵地带广布,南方几个省非常容易各自为战,当地的军事统领者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北伐,而是提防其他地区的军事力量。最后一点就是亚热带地区的人很少对温带地区感兴趣---对于当地的士兵来说,北伐后如果不能保证士兵每天都洗澡,还不如在打仗前就直接杀了他们,北伐要想成功除非大家有更高尚的理想追求----读者知道从广东或者福建起兵然后征服全国的封建帝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