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刮治后注意事项:西安事变系列之二十七,二十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19:20

 

                 刚刚开始就结束的革命(西安事变系列之二十七)


 

       西安事变简直就像一声惊雷,把当时整个中国甚至全世界震的哑口无言!可以说,这是自中华民国自1911年建立以来,中国最为重大的一件事情,它决定了中国直到今天的命运。


一石激起千层浪

 

捉住蒋介石以后,杨虎城和张学良立即发布了对全国的八项主张。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一句话:捉蒋是为了抗日。至于八项主张中最关键的是这几条:1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派,共同救国;2停止一切内战;7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

所谓改组南京政府,也就是让其他党派,包括共产党成为合法的党派存在。停止一切内战自然包括不去消灭中共,也不去消灭张扬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这两条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求蒋介石改变现有政治军事主张,保证张扬和中共的合法存在。这点在在蒋介石看来这无异于让自己向张扬和中共投降,等于10年剿共和消除地方军阀的努力毁于一旦,是极为不能接受的。

至于遵行孙总理的遗嘱内容就很宽泛了,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连俄容共。

其实本来只有六项主张,不过秘书们认为一旦西安事变爆发,就必然需要邀请中共来西安,红军也要靠近西安,将来还会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这种情况下,国府那边必然要说张扬勾结赤匪。这在当时可以一个极大的罪名,张扬是扛不起的。

所以他们加入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这条,意思就是和中共合作本来就是孙中山提出的,自己做了也不算过分。

 

除此以外,秘书们还加了一条3.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这主要表明西安事变和上海这些文人要求抗日都是同样的事情,只是采用用不同手段的爱国举动。

 

 

虽然这八项主张是张扬身边的几个秘书根据两人的意思仓促搞出来的,所以文告里面的语句很有随意性,不像正式的公告文件那么严谨。

话虽如此,八项主张表示的核心意思却是非常明确的,他们要求中央军停止消灭张扬和中共的军事部署,容纳中共成为合法政党,保证张扬的合法割据地位。

 

这个八项主张一出,全国震惊,世界各国列强也傻了眼。

 

12月12日,南京方面通过张扬的公告和祝绍周等人从洛阳发来的秘密情报(洛阳的东北军炮兵旅旅长黄永安叛变,将张学良的指示告知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从而获悉蒋介石真的在西安被捉,顿时炸开了锅。

经过激烈的讨论,南京方面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何应钦,戴季陶为首的主战派。

这一派多是何应钦为首的黄埔骨干人物,这些相对年轻军人一向将蒋介石视为导师和唯一的领袖。在他们看来捉蒋如同弑君,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大逆不道行为。他们高喊着血洗长安(西安的旧称呼),誓死营救领袖,一致要求出兵,还推选何应钦为海陆空军代理总司令。

除了黄埔系以外,主战派中另外的中坚力量是以戴季陶,居正为首的国民党元老派。这一派和相对年轻的黄埔系不同,他们要求军事行动多是出于营救蒋介石的战略考虑。这些政界老鸟的政治经验非常丰富,他们认为这种危急情况下想救蒋介石,就必须首先以武力威吓西安。

戴季陶是国民党的绝对元老,认识蒋介石也有30年的时间,是个极端的支持三民主义和反共人士。戴是蒋纬国的生父,旧年将儿子纬国过继给蒋介石,两人的关系可谓极好!戴季陶很有政治眼光,他认为如果想救出老朋友蒋介石,就一定需要武力进攻西安,不然蒋是绝不可能被张扬轻易释放。

他引用历史说:当年明朝英宗也被蒙古人擒去(土木堡之役),因明朝后方镇定有办法(另立了新皇帝,军事上稳住了局面,蒙古人见捉住明朝皇帝也没有反而惹了天大的麻烦,就做了个顺水人情将其放回来),明英宗才能回来。要张扬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上(军事上威胁到他们),蒋介石生命才能有保障。现在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所劫持,那确实非常危险。我们必须保持全党全军的镇定,不要动摇,迅速出兵包围西安,将张扬的生命掌握在我们手中才行。

 

可以说,戴季陶的话在现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也是非常实际的。当时国民党内大部分人支持主战派的主张,他们在12日当天召开中央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临时会议,最终决定:行政院由孔祥熙副院长负责(蒋介石本人是行政院院长,现在将政府的行政权力暂时交给孔祥熙);由何应钦负责指挥全部军队,立即进攻西安!

 

会中国民党元老居正站在党派和国家的立场上,一再说明必须武力进攻西安。他还对黄埔系将领说,不要命令去打,马上去打。有了居正的话,黄埔将领一时间气势高涨,大有朝发夕至,踏平西安的势头。

由此,何应钦立即在12月13日下令剥夺张学良所有职务,要求其投降,并且交出军队。对于这种要求,张学良自然不可能从命(于右任稍稍奉命组织了一个宣抚团去试图说服张学良投降,结果被张扬挡在潼关,根本不允许他们进入西安)!

同时何应钦下令最靠近西安的中央军樊嵩甫46军立即进攻潼关,控制陕西东大门,保证之后的全面进攻。樊嵩甫随即进攻,以一个主力师轻松歼灭驻扎潼关的东北军3个营,控制了这个战略要地。

 

稍后,在16日,何应钦见张扬没有投降的意思,随即正式发布讨伐张扬的命令。何命令在陕西,甘肃,宁夏,绥远,河北的中央军立即开赴陕西,对该省做全面包围的势头。同时,全国各地不下20多万中央军主力火速向陕西挺进!

何应钦为此次讨伐军的总司令,并且命令从16日开始,中央军飞机立即轰炸除西安以外的城市(宋美龄强烈要求的结果,怕轰炸误伤蒋介石)。几天之内张扬控制的渭南县城和赤水车站都被中央军飞机大肆轰炸,死伤数百人,1000多间房屋被炸毁炸塌,也就是全面进攻的意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何应钦在表面上和戴季陶的观点一致,不过何应钦的真实意图却远非戴季陶那么简单。

何应钦在西安事变以后完全统领了所有中央军,可为权倾一时,也是自己有史以来军界的顶峰时刻。

何应钦从1924年开始成为蒋介石的副手,之后10多年可谓官运亨通。到了1937年,何应钦以来算是国军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

这对于普通人可能觉得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惜何应钦自视很高,他不甘心始终屈居于蒋介石之下。这10年内因为剿共不力和《何梅协定》,何不但被蒋介石处罚,也大大的背了黑锅,所以他心里对蒋并不满意。只是何不是泛泛的角色,他颇有城府,一向隐藏的很深。

此次何应钦认为一定要武力打击西安是有私心的。在他看来,如果张扬迫于中央军的压力将蒋介石放回,那么他是救驾功臣,自然大功一件。

如果张扬被他逼急了,把蒋介石杀了,那么何应钦作为中央军的代领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掌握中央军的大权,成为中华民国军界的一号人物,这又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这个一号人物的位子远远谈不上稳定,但在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代,国军的领袖几乎等于中华民国的一号人物!

所以何应钦对军事进攻时非常卖力的,一时间包括中央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里面有机械化部队),税警总团,全德械36师等大量部队,全部从南京出发开往西安!



-------------------戴季陶是三民主义的绝对信徒,他本来在1949年三大战役失败以后,不愿意退居台湾,服安眠药自杀。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蒋介石对非亲生的二儿子蒋纬国非常的好,以致蒋纬国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不是亲生的孩子。此时也是90年代才逐步公开!


主和派并不示弱

 

另外一派则是以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为首的主和派。他们认为不应该用军事进攻,而是应该由和评谈判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认为张扬既然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劫持蒋介石,那必然是准备破釜沉舟了。如果军事进攻,就有一定可能让张扬铤而走险,将蒋介石杀死。

作为孔祥熙,宋美龄,宋子文都是蒋介石的亲属,从私人关系角度,他们自然不愿意作为丈夫,姐夫,妹夫的蒋介石有任何的生命危险。

从政治角度上来说,孔祥熙,宋子文都是依赖蒋介石生存的人物,没有蒋介石他们恐怕也没有今天的地位。如果蒋一死就会让他们一派政治力量大受打击,甚至就此一蹶不振了。

另外,孔祥熙,宋子文也是老政客了,他们隐约也看出何应钦有借刀杀人的意思,深感恐惧。但孔宋一个是行政官员,一个是外交官员,都没有一兵一卒,想要制止手握有千军万马的何应钦并不容易,但不制止又不行。

 

由此两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在何应钦,戴季陶决定出兵的会议上,孔祥熙就说不要这样急,蒋介石生命要紧,急狠了,蒋介石就没命了。

不过戴季陶不同意,他对孔祥熙说你是外行,这件事非采取主动,非用兵不可,否则很难挽救蒋的生命,张扬没受到军事压力是绝不可能放回蒋介石的。

戴季陶的讲话受到国民党高层几乎全部赞同,可是孔祥熙对此非常不满。稍后他让宋子文找到戴季陶,试图说服他放弃军事进攻的主张。

戴季陶却说:我同蒋介石的关系,绝不亚于你们这些亲戚。老实说,我的这一套正是为了救他,我不反对你们去和张学良做谈判,拯救蒋介石。但你们也不能反对我的意见,因为这是政治问题,一定要这样做!

 

其实就这一点,戴季陶远比孔祥熙,宋子文要厉害。最终张扬被迫释放蒋介石的最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中央军大兵压境。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这么认为,宋美龄亲自去制止何应钦出兵的时候,遭遇了她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羞辱(可以和后来国军全面失败,她在美国受到的可怕冷遇相比)。何应钦根本不买她的账,把这个第一夫人视为无物。

两人激烈争执,宋美龄实在忍不住,在言语中暗指何应钦别有用心,原话是:幸好是何主任负责出兵营救,要是换做别人我还以为他是打着营救委员长的旗号,实则借刀杀人呢。

何被人揭穿了阴谋,不觉恼羞成怒的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这是国家大事,自然有政府军队的官员们去管,不用你插手!

宋美龄恐怕生下来到现在,从没见过有人敢这样训斥她。她听到这句话以后忍不住又气又急的大声哭道:你这样做,太辜负蒋先生了!

 

虽然两派斗争激烈,却尚且没有撕破脸的地步,至少表面上都是为了就蒋介石。

经过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努力,何应钦和戴季陶等人都勉强同意让他们和张学良杨虎城进行谈判。戴季陶在14日的会议还说: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由青海经玉树,还有一条是由印度越大吉岭。这三条路都可通拉萨,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不通走另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光走一条路。

戴季陶的言下之意就是要各条道路同时走,支持孔宋同时走和平解决的道路。戴季陶这段话说出以后,就没有什么人反对同时进行和平谈判了。

宋美龄,孔祥熙他们自然立即派人去西安谈判。

此时选择一个去西安的人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如果派宋子文,孔祥熙这样的大角色去太危险,此时西安是什么情况也不知道。如果此时中共已经在西安控制大局,这个去的人恐怕一不小心就会落个张赞辉的下场(公审后被红军斩首示众,人头放入竹筏漂到国统区作为恐吓)。

如果派个黄仁霖(蒋介石的特勤总管)这样的小角色去,就等于让一个中学业余守门员去担任世界杯点球决赛的一方主力门将,是很难应如此复杂的局面,很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宋美龄他们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人,这就是蓝眼睛中国人 端纳。端纳是澳大利亚籍的英国人,这个人以新闻记者的身份在1903年到达中国以后,以自己优秀的政治能力成为中国高层的顾问。

他先后担任孙中山,北洋政府,张学良,蒋介石的政治顾问,对这几个政府都很有帮助,和中国政治最上层的关系非常好。

端纳和张学良颇有私交,当年他推动了张学良东北易帜,后来又帮助张学良在欧洲戒毒成功。而端纳和蒋介石的关系自然也是极好,1936年端纳成为蒋介石政府的高级顾问,常和蒋宋居于同一官邸,出入蒋家如入无人之境。宋美龄小时候就认识端纳,当时叫端纳为叔叔。后来端纳在南京政府服务时,宋美龄和他关系更是极好,每次出去宋美龄都是搀着端纳的胳膊,宛如家人。

和张学良的关系好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端纳在中国呆了30年,对中国的政治非常熟悉,能够应付这种可拍的局面。加上他还有个外国人身份做护身符,想来张学良就算翻脸也不会随便杀他,不然就是严重的国际事件!

 

于是端纳这个老外成为第一个前赴西安去调停的人。



----------蒋介石和宋美龄因此此次事件非常感激端纳,二战期间端纳在菲律宾被日军逮捕,关入集中营。蒋介石得知这个情况以后,要求 美军远东地区司令麦克阿瑟特别举行了一个洛斯巴尼斯行动,使用空降兵突袭了该集中营,救出了端纳。但此时的端纳已经71岁,因为在集中营的苦难生活身患了癌症,稍后在上海去世。去世前宋美龄在其床边为其诵读圣经,并将其葬入宋家墓地。


中共的态度

 

国民政府的态度是这样,中共的态度又是怎么样呢?

老萨这里先说明一点,以下内容为老萨根据历史资料自己做的分析,没有任何政治目的,仅是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一些自己成果。大家如果不认同老萨的观点,把下面的话当做笑话看即可。

 

现在对于资料的解密,诸如叶剑英的回忆,我们已经确切知道,中共在西安事变之前就已经知道张扬准备捉蒋(叶剑英在回忆录里面明确提到张学良事前在西安告知他准备政变捉蒋,也就是苦迭打。叶本人在西安事变之前回陕北汇报情况,这种晴天霹雳一样的重要情报自然不可能不向党中央汇报)。但具体什么时候捉,怎么捉,中共都是不知道的,甚至张扬决心捉蒋的主张是否是坚决的,中共也不知道。

而张扬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很好,在动手之前众多准备工作也确实没有告知中共,直到12日颁布捉蒋的命令后才让秘书刘鼎(中共派在张学良身边的代表)电报告知陕北中共中央。

不过就是这样,中共显然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各党派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知道张扬很有可能捉蒋的党派。

中共知道,苏联却并不知情。

根据现在的苏联资料解密,苏联在事变之前根本不知道张扬有捉蒋的任何主张,甚至连一点风声也不知道,不然他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斯大林也不会在事后愤怒到后来的程度。

 

那么中共的态度是什么呢?根据现有资料的解密,中共对张扬的捉蒋行为持 沉默态度,也就是不公然支持,也不公然反对。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作为中共来说,他不应该同意这样的事情,这是因为它的上级 苏联和共产国际是绝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苏联早在1935年已经开始考虑让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只是蒋介石一直坚决不同意而已。到了1936年苏联见蒋介石并不同意停止消灭中共,于是转而支持张扬和中共建立所谓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也就是利用张扬的力量和中共割据西北,保证中共的生存。毕竟张扬有陕甘两省的地盘和20多万军队,是地方的实力派,对中共石油帮助的。

其实苏联对张扬没有任何同情,甚至相当厌恶(张学良曾经在中东铁路事变中收回苏联在东北的特权,而后双方激烈开战。杨虎城的老长官冯玉祥曾经拿着苏联巨额军援后背叛他们)。

苏联之所以同意支援张扬,就是标准的爱屋及乌,其实完全为了中共能够通过张扬合作继续生存下去。对于苏联来说,张扬只是一个符号,一个能够保证中共生存的工具而已,对他没有任何意义,苏联也没有任何理由保护张扬。如果中共能够有效保证自己的生存,那么苏联必然立即撤回对张扬的支持。

 

话虽如此,在1936年德意日签订反共产国际签订等于实际结盟以后,苏联已经深深感到轴心国对其的极大威胁。苏联在当年明确告知中共,让他们停止内战,和蒋介石合作,实现中国的团结抗日。但中共表示此时蒋介石对其猛烈进攻,自己不打是无法保证自己生存的,只能被迫自卫反击。

苏联鉴于这种情况默许了中共的武装自卫,却正在尽一切力量停止中国的内战。苏联一再向蒋介石提出需要以两国合作作为担保,换取蒋介石让中共继续生存下去。

蒋介石在此时也有松动,他的代表陈立夫和中共,共产国际的代表潘汉年经过几次谈判,就在商讨中共投诚的问题。

期间由于宁夏战役的大败,蒋介石曾经提出形同无条件投降的条件,但山城堡战役胡宗南被击败以后,蒋介石提出红军保留3万人,军官留任,暂时保持现有根据地等还算不错的条件。

这些却都让中共觉得无法接受,因为他们有更好的出路,就是和张扬合作的联军和联合政府。

如果联军和联合政府得以成立,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至少阎锡山等地方军阀也会倒向他们,这样让他们总兵力不下40万之众,有陕西,甘肃,山西,绥远四个省的地盘,完全是割据一方了。加上苏联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足可以让他们的军队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苏联有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帮助这个联军抵御住中央军的进攻。

那么蒋介石见短时间内无法消灭这个联军和联合政府,就只能仿效之前两广事变容忍广西一样,让张扬中共阎锡山保持独立的地位。这样中共的生存自然也就保住了!

至少在1,2年内没有太大危险,而1,2年以后很有可能就爆发中日全面战争,此时对他们就更为有利,因为日本就变成大家的头号敌人了。

 

既然知道苏联无法同意张扬捉蒋的主张,而中共却为什么一不向苏联汇报,二不坚决制止张扬的行为呢?

道理也是很简单,这里是老萨自己做的一点分析,不代表史学界的看法。其实毛泽东周恩来对苏联的想法非常清楚,苏联知道和德国意大利开战只是时间问题,一旦苏联和德意开战就是决定民族存亡的战争。

当时德国可以说是欧洲第一军事强国,也是欧洲第一工业强国。德军士兵的精锐程度直到今天也家喻户晓,在同等数量下德军可谓世界无敌,无论苏军美军和号称精锐中精锐的日本关东军都远不是其对手。而德国工业力量超越苏联,科技力量更是远比苏联先进。

苏联领导人认为按照当时的国情,苏联尚不是德国的对手,如果加上意大利,捷克,保加利亚,罗马利亚,芬兰等国,苏联就更不是对手。不过苏联毕竟地大物博,有一定工业基础和较多的人口,战争一旦开始苏联凭借持久战或许可以拖垮德国获得胜利,就像当年拖垮拿破仑那样。

可是苏联即使胜利,必然是惨胜(苏联在苏德战争中损失了750万青年士兵,这是其他各国阵亡士兵的总和,其中苏联某一年出生的男人于战后没有死亡残废受伤的仅有12%。苏联国土战后大部分成为废墟),是非常艰难的。

持久战获胜是有前提的,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日本不会在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出兵。一旦日本出兵,苏联就被迫在两线作战,难免一败了。苏联如果两线作战,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两线作战,等于自己的兵力在相隔1万公里的两个方向作战,而两个战线唯一的枢纽就是运输能力有限的西伯利亚铁路。不要说当年,即使以今天西伯利亚铁路的运输能力,如果德国和中国从两线夹击俄罗斯,俄罗斯一样会亡国战败,这也是俄罗斯现在对中国处处设防,石油管道不同道中国,武器一律卖给二流货的原因。

日俄战争中俄军为什么失败,并不是他们军力国力不如日本,而是所有部队和补给都要运送到1万公里的远东作战,海军更是要绕过大半个地球才能到达中国作战,军力国力等于一下子削减了大部分。

整个苏德战争中,苏军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中多次遇险,而让他们得以脱险的就是靠在后方西伯利亚,甚至远东大量编组后投入前线的预备部队。这些预备队都帮助苏军在最紧要的关头起死回生,即使这样,这些过程也是非常凶险的。


------------日本陆军对苏联有着极大的野心,即使在中国战场投入百万大军激战的情况下,日军居然还在1938年和1939年发动了试探性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战役。张鼓峰事件,日军出动了1万5000多人,苏联出动了4万7000多人。诺门罕战役日军出动了7万人,100辆坦克,苏军虽然只出动了6万人,但是坦克和装甲车数量则有压倒性的800多辆。这两个战役日军都没占到便宜,被迫停止入侵苏联的势头。


如果此时东线日军也在进攻远东和西伯利亚,按照日本的国力,至少可以出动关东军的近百万大军入侵苏联,对比诺门罕战役,哈桑湖战役的经验。苏联想要获胜就必须出动多于日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那么也就是说苏军至少也要出动百万大军去对付日本。苏联虽然强大,但在对付德国的同时,有怎么还可能有余力将100多万大军再抽调出来去对付日本。恐怕抽光这些战役的预备部队也是不够。即使能够抽调出来,在这样的两线作战中必然顾此失彼,失败几乎是必然的了!

斯大林心中非常明白,如果苏联同时在两线作战,是很有可能亡国的。

苏联虽然号称苏维埃老子党,非常照顾中共这样的小兄弟,不过斯大林之流毕竟还是政客,他们要做的首要目标自然是维护苏联的利益。他们在解放战争结束以后,仍然和中共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拒绝将外蒙古还给中国。其实外蒙古独立源于雅尔塔协定,这自然是一个不平等条约。毛泽东宣布一切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失效,雅尔塔条约自然也包含在内。苏联为什么不将外蒙古还给中国,其实也是恐惧两线作战的结果。斯大林曾经直接了当说,如果有人控制外蒙古,一旦开战就可以随时切断西伯利亚铁路,那么苏联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就完了。

由此可见一斑,只有苏联的利益得以保全,那么才谈得上保护其他人的利益,简单就是一句话:苏联的利益高于一切!

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安全,自然希望日本不能够在东线发动进攻。但想实现这一切的唯一希望就是依靠中国拖住日本!

斯大林非常清楚,日本主张北上的是陆军一派,想击溃苏联也只能依靠日军陆军(北上作战日本海军是用不上的)。只要中日全面开战,日本陆军至少要投入100多万主力在中国战场,这已经是日本陆军可以作战的极限。

日本根本无力再集中大量主力进攻苏联,所以只要中国还在和日军全面作战,日本陆军一派就绝不可能北上进攻苏联,倒有可能在日本海军一派的主导下南下进攻英法美,减轻苏联的压力(南下的主力是日本海军,日本陆军仅仅起到配合作用)。所以,中国是否能够有足够力量长久抗日,对苏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时的中国的国力军力远不如日本强大,国内又在内战阶段。所以从苏联的角度出发,就需要中国存在一个唯一的领袖能够领导全国力量对抗日本。

这个唯一力量自然不是困局陕北朝不保夕的中共,而是控制四分之三个中国的国民政府!

而国民政府中,蒋介石又是轴心一样的领袖人物,一旦蒋介石被杀,国府等于凭空缩减了一半力量,再无人能够控制大局。此时国家必然又将陷入分裂和内战,根本无力拖住日本了。


不知情的苏联

 

所以毛泽东周恩来都非常清楚,苏联绝对不可能同意张扬捉蒋的主张。一旦苏联知道张扬有这样的主张,肯定会强烈批判不让他们这样去做。

所以出于各方面考虑,站在中共的立场上,中共并不应该将这个情报汇报给苏联。

反正张学良并没有通过电报明确向苏联请示这件事,不如就装个糊涂,难得糊涂吗!

老萨说个笑话,如果当时领导人不是毛泽东而是老萨,老萨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毕竟当时自己的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了!人和党派一样,在面临死亡和毁灭的边缘,被逼急什么事情都会做出来,这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其实作为中共来说,他是苏联的下级政党,理应将对苏联有如此重大影响的情报第一时间报告给苏联。当时中共在陕北已经有电台和苏联做日常联络,汇报根本没有技术上的难度。

为什么却没有上报呢?这是因为捉蒋对中共有着极大的帮助。

客观来说,当时中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仅剩巴掌大的苏区附近都被国军不下30多万大军团团围住,2万多西路军在甘肃被马步芳的骑兵痛击,随时可能被歼灭。而苏区中密密麻麻聚集着各派红军不下6万人,其中只有3万人还有顽强的战斗力,其他部队都刚刚走完长征已经不能打仗。另外还有20多万中央军正在开往陕北的路上。

这里且不谈如何应付中央军的军事打击,就是没有军事打击的情况下,红军自己生存都十分困难。

他们前后向张学良借了70多万银元的巨款,也向杨虎城接了30万银元(杨虎城还没来得及答应),还向苏联多次要求经济援助,但仍然不足以保证政府军队的日常消耗。依靠仅剩一点点大的贫穷陕北苏区,也根本不可能维持这样一支军队,很快官兵连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打仗?

在1936年末,如果不是山城堡击溃了胡宗南孤军深入的一个旅,暂时稳住了局面,红军很可能就立即执行第二次长征计划,放弃陕北苏区马上突围出去了。毛泽东此前已经制定了具体的长征计划,并且告知了张扬。

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很有可能在半年到一年内被国府基本歼灭,即使还有少量游击武装,已经难成气候,就如同抗联的游击战在东北没有能够动摇日本人的控制基础一样!

似乎红军难免一败的结局,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无法脱离这种悲惨的结局。就算和张扬合作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三者就算联合起来,力量尚且远不足以和中央军对抗。东北军自918以来是百战百败,没有一场胜仗,杨虎城的十七路军甚至还不如东北军能打仗,红军自身难保,也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三军合作也顶多是将战争多拖延一段时间,假以时日,一样还是会被蒋介石的中央军消灭。而现在唯一能够彻底改变命运的机遇,就是张扬能够捉蒋成功。如果张扬能够活捉蒋介石,对于红军等于是绝处逢生的事情。

毛周都知道,只要张扬捉住蒋介石,就完全颠覆了整个中国的局势。蒋被劫持以后为了中华民国的大局,只能被迫停止内战以换取自己能够被释放。

因为蒋介石一死,国民党内部也会陷入换乱,全国陷入内战,日本肯定会乘机侵华。此时中国分裂,等于就是明朝末年清兵入关的重演,日军必将势如破竹,甚至很可能灭亡中国。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人相信依靠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能够击败120多万日军侵华精锐部队?中央军和地方军阀40万人在中央苏区用了一年时间就大破红军正规军15万,民兵15万总共不下30万的部队,荡平国内五大苏区!全世界都认为日军比中央军还要厉害的多,而进攻中国的日军数量有120多万,比当时五次围剿的中央军数量多好几倍。中共残余的6万部队恐怕自保尚且困难,谈什么去和日军作战?

难道张学良杨虎城的东北军十七路军能够带领全国获得抗战胜利?看看1931年以后张扬百战百败的战绩,他们拼什么去和日军对抗?

 
---------------打仗是要靠实力的,当时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他们在偷袭珍珠港以后,只用了半年时间就横扫了东南亚,南亚的英法美荷众多殖民地,将几十万殖民地军队完全歼灭,可见一斑。可以说,当时的中国实力远远弱于日本,想要获胜并不容易。


国家民族必将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即使将来日本在二战中被美苏击败投降,中国未来的结局也绝对不会好。

看看亡国的朝鲜,就因为没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完全被列强操纵。居然就因为美国几个将军在2小时内一笔划出一道38线,就让朝鲜这个民族分裂了50多年,直到今天仍然还在骨肉相残。

而对于蒋介石来说,虽然停止内战纵容了中共和张扬等军阀力量,甚至导致将来中共有可能控制中国,但此举至少可以保证他能够活着回到南京控制大局。

只要蒋介石能够回到南京,国家就不会乱,也不会有大规模的内战发生,仍然能够保证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就就叫做两害相比取其轻,是最无奈的选择!

如果蒋介石强硬不同意达成协议,那张扬就算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也不可能将其释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放不放蒋的结果都是死路一条,那把蒋抓在手里至少能让南京方面有一些顾虑。

既然蒋介石只有妥协这一条路,那么中共的机会就来了。他首先会和张扬站在一起,保证所谓的三位一体的形式,被张扬当做自己人,就可以左右张扬的主张。

可是毛周都知道苏联绝不会支持张扬,所以他也不能公然支持张扬以触怒苏联,只能作为第三方调停人出现。

而此时张扬既然没有苏联支持,是绝对支持不下去的,英法美日列强也没有一个会支持他,全国舆论对其也会大肆抨击,地方军阀自然也会落井下石。

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张扬就只能像捞根落水稻草似得希望中共还支持他们,多少增添一些力量,所以张扬仍然会听从中共的一些意见。

 

而对于张扬来说,既然他们自己坚持不下去,那么就无法杀掉或者长期捉住蒋介石不放,因为这两样都等于自我毁灭,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张扬来说,就只有释放蒋介石一条路。

不过释放也不可能白放,白放了蒋介石对于张扬来说,就等于之前冒着掉脑袋危险干出来的事情是拿自己的性命和东北军,十七路军两个团体的生存为儿戏,不是近代中国史上最大的傻瓜吗?

不能白放,就必然需要和蒋介石达成协议。那么协议的内容可想而知,主要是停止内战之类,保证张扬和两个团体的安全。

可悲的是,这样的协议其实是没用的。斯大林在抗战末期同蒋经国根据雅尔塔协定谈判的时候,就语重心长的说:我不是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看待的。我告诉你,条约协议什么其实都是没用的。没有足够的力量作为保证,它们就是一张废纸!

道理也是这样,张扬此时其实已经没有任何东西保障自己的生存,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本钱做为保障。

张扬之所以敢搞西安事变,第一在于苏联愿意对其援助,这个欧洲第二工业强国的军事和民事援助可以保证张扬能够和中央政府做长时间的对抗。第二在于中共愿意和其站在一起,中共虽然现在已经处于极大的困境中,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有着相当的军事和政治力量,比任何一个地方军阀都要强大的多。第三在于它认为全国舆论会支持他,因为他是要求抗日。

有了这三个保证,张扬才敢于做这种天大的事情。

可是现在看来,苏联不予支持,中共迫于苏联压力也只能袖手,张扬的20万部队不但根本无力和中央军作战,甚至保证自己团体不发生分裂都很困难(实际事变一开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两个大将万福麟,冯钦哉就很快投靠南京政府,稍后投降分裂的更多)。军事上已经处于必败的地位,那么谈判实际就没有意义了。用蒋介石的话来说: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怎么谈都是没用的!



那么张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国内舆论能够帮助他们。可惜的是,如果他们像两广事变的陈济棠,白崇禧,李宗仁一样只是起兵反抗中央,国内民众可能对他们表示同情。

但他们此时是使用这样的手段绑架国家元首,就等于犯了众怒。用后来支持中共的教授闻一多当时话来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力劫持!一个带兵的军人,也可以称兵叛乱!这还成何国家?我要严厉责备那些叛徒,你们这样做是害了中国,假使对首领有个好歹,那么就不必再想复兴,中国也要退回到民国二十年前大混乱的局面,你们知道么?

闻一多说的很对,如果蒋介石一死,中国必将陷入混乱。中华民国自1911年建国以后经过长达17年的分裂,在1928年才由蒋介石领导北伐军将中国基本统一。

之后又经过近10年的血战,才逐步消灭了国内的军阀和中共力量。到了1937年,中国除了西北和中共作战的地域,华北受日军进攻的地域,全国已经没有战争,局势也比较稳定,这正是每个老百姓需要的生存环境。

所谓宁做太平犬,莫作乱世人!老百姓本能的希望安定和平的生存环境,目前看来国民政府给了他们这个环境,虽然这个环境并不稳定。所以老百姓对这个政府至少还是支持的,之后蒋介石被释放回南京,南京市民自发的放了整整一夜的鞭炮庆祝。当时被单独关押在老虎桥监狱的中共前领袖陈独秀恍然大悟的说:原来国民党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

张扬此举等于威胁到每个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自然被全国舆论抨击,不可能获得民众的支持。

那么国府之后消灭张扬叛军,也不会遭遇舆论的什么谴责!

所以从任何角度来说,张扬都是极为危险的,很难有个较好的下场。


----------------西安事变对于蒋介石来说也是一件最可悲的事情。其实事前他已经得到了很多警告,但本着别人都会背叛我,学良不会的想法,他几乎没有任何提放的来到西安,最终被捉。他的侍卫和随从大部分被杀被伤,自己也摔坏了脊椎,之后几十年都因为这个毛病痛苦不堪。

 

不过中共则不同,首先他作为调解者身份出现,不是事变的发动者(他也确实没有命令张扬去做这件事,并非主谋。退一万步说,就算中共命令了,张扬你不去做,中共又能把你怎么样呢?难道用枪指着你的头逼你去做?中共在西安只有一些特工和办事员,不多100,200人,而张扬在西安有1万军队,他怎么能够逼迫你?),国内舆论自然不会像抨击张扬一样抨击他们,甚至会对他们的主动调解给予赞扬。国府出于舆论的压力,以及国外列强的因素,无法继续武力进攻中共,中共就等于绝处逢生了。

 

其次,中共有苏联作为担保,这也是他和国民政府协议的最大保证。苏联提出可以以数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保证中共的存在(抗战初期列强都不愿意支援中国,苏联却提供了至少20个师的全部武器装备,帮助中国在武汉会战中让日军减员20多万。由此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再没有能力彻底消灭国军。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援,国军必然遭受更大的伤亡,抗战就会更为艰难),而蒋介石面对国家衰弱的现状,是极为需要这样的强大外援的支持来对付日本的。

这还是两害相比取其轻的道理,既然国府迫于舆论和现实不能立即消灭中共,那么中日战争一旦开始,日本的威胁就比中共要大。自然宁可获得苏联的援助来保证中国的生存,至于中共的问题就是次要的了。因为日本在那个阶段比中共的威胁要大的多。

 

最后,中共内部稳定,战斗力也强,不像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那样没用,西安事变后中央军各部蜂拥赶向西安,加上张扬让出自己的防区,又让中共得到很多地盘。中共依靠现有兵力和地盘,依然可以和国府进行一段时间对抗,不会束手就擒,总之至少比西安事变之前的情况要好的多。

总之,从各方面来说,捉蒋对中共是极为有利的。

 

可是苏联这边就不同了。

苏联得知西安事变的消息以后完全是大吃一惊,尤其斯大林对此极为恼怒。他立即发表了申明给予了谴责,措辞几乎到了辱骂张扬的地步。

西安事变后第二天也就是12月14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社论,把西安事变直接定性为“叛变”,是“利用抗日运动进行投机”,甚至把西安事变同亲日派首领汪精卫联系在一起。 苏联政府机关报《消息报》也称张学良的叛变可能会瓦解中国抗日力量的统一,不仅给国民政府,而且给整个中国人民都将带来危险。

共产国际机关刊物《国际通讯》则著文斥责张学良为“叛徒”、“强盗”。

苏联驻中国大使鲍格莫洛夫还专门向孔祥熙表示,苏联政府与事变无关,将来也不会给予张扬任何支持。

这边斯大林亲自草拟了电报,请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王明等人转告中共中央:应该首先了解到:蒋介石是抗日的,打倒蒋介石,必会引起内战,而内战只能有利于日本侵略者。斯大林还解释说,张学良分量不够,怎能做全国抗日领袖,中共也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他是中国唯一有希望的抗日 领袖。

苏联不给于支持,张扬在当时从任何角度来说就必垮无疑。

实际在苏联表明态度的这一时刻,西安事变就已经结束,下面只是如果收场而已。


其他的各种力量

 

 

至于其他力量的反应其实就不重要的。

 

日本的态度很暧昧,他希望中国分裂,这样自己侵略中国就容易的多。但西安事变的口号是抗日,所以日本不便于立即表明立场,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初期日本官方表示观望,准备看看形势再说,甚至命令在绥远的蒙奸德王和李守信的伪内蒙军停止了军事行动(绥远抗战)。在知道张扬联合中共发动事变的时候,日本立即改变了态度,

日本极不希望中国内部出现一个受苏联支持的红色地方政府,不希望苏联对中国有任何的控制力。日本方面压迫何应钦,支持其立即出兵,消灭西安,并且让亲日派领袖汪精卫赶快回国,试图代替蒋介石的位置。另外日本通过煽动中国军阀以及汉奸,特务之流,试图推动张扬处死蒋介石,这样中国就会大乱,对日本极为有利。不过,张扬和中共都不是笨蛋,尤其毛泽东和周恩来更是非常了得,他们顶住了杀蒋的压力,和平解决了该事变,蒋介石也同意收编红军一同抗日。

见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日本更是急了,因为此举就等于中国内战提前结束,对于日本非常不利。日本政府立即凶狠的声明:南京政府如果联共,日本是不能容忍的。

随后日军加快了军事步伐,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仅仅半年后发动的全面侵华。

本来根据日本的时间表,全面入侵应该在1938年或1939年。因为此时欧洲基本已经爆发,欧洲列强不可能有余力支援中国抗日。

 

英美法出于自身的目的都希望中国能够停止内战,全力拖住日本,保证其东南亚和印支地区的安全。同时英美法在中国有诸如租界,特权等大量利益,他们不希望蒋介石被杀被捉已经由亲日派的何应钦,汪精卫执政,更不希望中国分裂以后被日本侵略,导致自己的失去在中国所占的便宜。

所以英美法在事变之后全力调解该事变,还出巨资帮助中国金融市场稳定局面。而端纳表面上是作为蒋介石私人顾问去的西安,但实际上这也是英国驻华大使的意思。端纳此行也表示了英美两国希望和平解决的意思。同时英国大使直接电告张学良:你们与蒋介石的分歧应该在自由的气氛中进行讨论!并且明确说明西方各国一律反对西安事变,希望能够和平解决。


 

--------------斯大林这个家伙是祸乱中国的罪魁祸首之一,此次他坚决要求和平解决,不管张扬死活的立场,导致张扬最终一死一废。张学良从收音机里听到《真理报》和《消息报》的社论,与原来的期待和保证完全相反,他感到极大的震惊与愤懑。派到张学良身边秘书中共党员宋黎曾经有这样的回忆:塔斯社广播了《真理报》、《消息报》的报道后,张学良手拿新闻记录稿下楼,在楼梯口遇到宋黎,面对宋黎自言自语地说:“我救了共产党,他们就这样对待我?”他还两次不满地问刘鼎:“苏联广播为什么骂我受日本人指使?”周恩来12月17日到达西安后,张学良就立即询问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当周恩来说苏联大致不会援助张杨的时候,张学良很冲动,反应甚为愤慨,似乎觉得被人出卖了,他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即“以往中共老是吹嘘苏联可以援助,现在他已成骑虎,中共竟临阵抽脚,不兑现了”。


 

另外就是德国了,德国虽然和中国有很多合作,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中国有他们急需要的大量资源,比如军事工业的最为需要的钨矿(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钨矿大国)。毛主席语录说道,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这是至理名言!

苏联和德国是敌人,苏联反对的,德国人就要支持。在德国看来中国显然无力进攻苏联,实力也远不如日本强大,那么德国比较可靠的盟友显然是日本,此次事件也自然要站在日本角度处理。

事变爆发以后,希特勒立即召见在德国养病的汪精卫。需要说明的是,汉奸汪精卫此时已经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汉奸面目,他对希特勒说,如果德日支持他回国领导中国,他就会让中国加入轴心国阵营。希特勒听了自然龙颜大悦,他一方面安排汪精卫回国,一方面命令在中国的约有一百多人的德国军事顾问团推动何应钦进攻西安,借机除掉蒋介石,同时也消灭中共,绝不容许苏联的分支力量在中国生存。

可惜德国离中国太远,当时又没有大型喷气式飞机,等到汪精卫回到中国的时候,蒋介石已经回到南京。汪精卫的计划没有能够得逞!

意大利自然和德国一致,曾经和张学良关系极好的墨索里尼女婿,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也严厉批判张,他电报说:阁下是我的好朋友,但如果阁下和共产党合作,就是我的敌人。

 

 

国内军阀几乎步调一致的支持和平解决,因为这样的结果对他们最为有利。

以阎锡山为代表,军阀都左右逢源,初期表示对张扬的理解同情。可是一旦发现苏联公布反对立场后,他们都知道张扬支持不下去,就立即转为批判张扬大逆不道。阎锡山此人最为卑鄙,他之前一再许诺张学良,同意和他们合作,让张扬起兵反蒋,因为这样对他割据山西绥远很有利。事变之后他立即翻脸不认人,对张学良严厉训斥,还试图浑水摸鱼。阎锡山在事变后期提议让蒋介石到山西去,由自己作为中间人,以期望捞到额外的好处。

 

而对于张扬来说,他们为什么在没有搞清苏联的意图就敢去捉蒋呢?这在于张扬其实并不了解苏联的底牌,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张扬认为苏联花费如此大的精力,甚至把援助大量的物资送到外蒙古和新疆,无非是为了中共的生存。苏联希望张扬和中共合作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但在张扬来看,他们捉蒋也是可以更好的保证中共的生存,甚至远比成立联合政府和联军有效的多。

苏联应该会举双手支持张扬的举动,甚至还会对其出色的计谋和巨大的冒险精神给予极大的肯定。

可惜,张扬根本不了解苏联的本质,也就是苏联第一位,其他任何人哪怕是中共也是第二位的道理。

最终,张扬冒险做了捉蒋的这件事,恰是苏联最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

这点客观来说,中共在里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在当时看来也是不得已为之,就在于他们对于苏联指示进行删减后转交给张扬。现在这些电报都已经解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随便对比一些苏联发给中共,中共又发给张扬的电报,看看电报里面的差别。

 

总之,西安事变各方的根本反应在苏联表态以后就已经决定,下面就是按照剧本去演出了。

 

其实西安事变在这一篇就可以结束,没有必要再写下去了。

 

 

              捉放曹(西安事变系列之二十八) 

 

st1\:*{behavior:url(#ieooui) }



     刘鼎的关于已经开始捉蒋,已以及张学良的捉蒋已经成功的电报在第一时间发到了中共处,并且要求红军向西安方向开拔,周恩来立即赶赴西安共同行动。一时间陕北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县城顿时沸腾起来了。在此处的红军高层和普通士兵都对目前的困境非常清楚,他们对于这种意外的胜利几乎是狂喜的。当时整个县城几乎是一个声音:杀掉蒋介石。用普通士兵的话来说:这个反动头子10年来杀了我们多少人?现在终于也轮到他了! 但当时中共的负责人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却都不这么想。

 

中共的根本态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毛泽东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一职,实际掌握着红军的指挥权。

他负责制定各个红军的战略和具体战役,是军方的领导者。

毛泽东对苏联的厌恶感远大于亲切感,这主要源于苏联对中共的种种控制,甚至直接下命令让其遵守。

 

早在秋收起义失败以后去井冈山求生,毛泽东就被苏联严厉处分,将他的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撤销(由于当时沟通不便,毛还以为是被开除了党籍)。

到了1931年博古等苏联培养出来的代言人来到中央苏区以后,毛泽东被完全取代。他被被免职,批判,勒令检查等,直到1934年底才恢复军事上的权力,被他们整了整整3年之久。博古李德等人都是听从苏联的命令行事,所以整毛泽东的其实就是苏联的意思。

苏联一直对毛泽东有戒心,认为他与其是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信徒,不如说是水浒式的农民起义山大王。长征前期,博古等人考虑让毛泽东留在中央苏区,按照后来的死亡率来说,留在中央苏区就等于死路一条,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前任总书记瞿秋白留下后都丧命。苏联在经过多方考虑以后,认为毛泽东在中国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不能让其死掉,没有同意博古等人的主张。可惜此举不但没有让毛泽东有所感激,反而对苏联更为疑惑。因为他被迫将自己的小弟毛泽覃,最喜爱的小儿子毛毛都留在中央苏区,结果一个年仅29岁就战死,一个失踪后再也没有找到(一般认为已经死了)。

总之,毛泽东的一切思维主要是站在中共的角度行事。

 

周恩来处于毛副手的角色,不但处理军事上种种计划,也兼管外交,行政上各种事务,可谓负担极重,是党内最重要的实干家。

周恩来的才能可谓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人物,可谓党政军三方面的全能选手,无一不能挑大梁。但公认周在政治斗争的手段上稍逊毛泽东一筹,所以从这时候开始的40年内,周始终成为毛的副手,双方是互相依赖的共存关系。

不过在当时毛泽东还没有后来延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那种如日中升的地位,总体来说当时中共是集体决策,并非一个人说了算。所以周恩来在这个时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的立场则是相对中立,他主张要全力保住中共的利益,不过也必须兼顾苏联的利益,因为如果苏联垮了,中共也不可能支持下去。

 

而张闻天(洛甫)则是当时党的总书记,也是名义上中共的最高领袖。

洛甫为苏联培养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在取代同学博古成为总书记以后,总体上对毛泽东是支持的。洛甫此人并没有政治野心(后将总书记的位子礼让给毛泽东),基本是个有着共产主义信念的文人。

作为苏联培养的国际主义布尔什维克,洛甫在很多时候会站在共产国际,也就是苏联的角度想问题。

三个人的区别,决定了他们对西安事变的方法。

 

可以说,西安事变发生以后,中共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有着两个变化。

也就是第一个阶段中共表示原则上支持张扬,但不能够公开,只能暗中支持,要求在武力对抗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该事变。

第二个阶段中共不再提支持张扬的事情,也将自己身份变为了完全的第三方调停者,要求放弃武力对抗完全和平解决。

不过基本的轮调是一致的,也就是必须和平解决。

期间种态度变化最主要的根据,就是苏联方面态度的变化。

 

13日,也就是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立即在保安县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正式讨论如何处理事变的问题。

此次会议之前,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基本就看清楚了现实,他们知道苏联对于这个事变不但不会同意,甚至会严厉批判。

而所谓张扬要求的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的前提就是苏联的支持。如果没有苏联的大量物资的援助,即使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三者联合起来,也绝对不可能和南京中央政府对抗。换句话说,没有苏联的支持,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就无法建立,也就是说中共和张扬的联手就毫无意义。

既然苏联不可能去帮助张扬,那么中共去不去帮助他们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首先说到底,其实中共根本没有实力来帮助张扬。自己尚且朝不保夕,已经制定了放弃陕北苏区继续长征。这种情况下,红军凭借什么来帮助张扬绝处逢生呢?打一个不确切的比方,就等于你的两个好朋友欠了几千万的债,被债主逼债走投无路。而你虽然欠债没有他们两人这么多,自己也欠了几百万,也被债主搞得鸡飞狗跳准备跑路出去躲躲。此时就算你有心帮助这两个朋友,但你有这个实力吗?你拿什么来帮助人家?

如果你强行出头,好了,这个债主就会把你们三个人看成一体,让你不但自己还债还要分担另外两人的一部分债,你受得了吗?

 

就张扬来说,他们最需要的并不是中共的6万军队。因为就算这加上这6万人也绝对不是30万中央军的对手,他跟你一起作战也顶多将战争延迟半年而已。张扬最需要的是苏联的数据巨大的军事和民用物资的援助。只要有了这些东西,张扬和中共的军队才能完成脱脱胎换骨的变化,足以抵挡中央军的进攻,那么张扬的陕西,甘肃的联合政府才能够维持下去。

而张扬自己没有大型兵工厂,弹药补给事变后没有着落(之前东北军靠南京政府提供这些物资),真是打起来,恐怕一个战役后就只能和中央军拼刺刀了。

没有苏联大量的火炮,飞机甚至坦克来帮助张扬和中共产生质的变化,以张扬军队虚弱的战斗力,绝对不是中央军的对手。多的不用说,蒋介石只要拿出87,88,36三个德械师加上中央教导总队约10万兵力,打垮张扬的20万军队恐怕就是绰绰有余!

 

除此以外,陕西和甘肃一部都是联合政府的地盘,可以说这个地盘并不算小。杨虎城通过自己积蓄和没收中央银行不过得到了1800万银元的钱款,而张扬两军日常每月开销至少有250万银元,一旦开战每月花费400,500万也是正常的,也就是说张扬自己的储备最多坚持6个月。

没有苏联的物资援助,将来怎么办呢?不但政府支持不下去,军队又如何维持?士兵没有饭吃还能打仗?

张扬需要的这些物资,中共能够提供吗,结论自然是否定的。

中共自己也没有这些物资,一把步枪几发子弹,迫击炮没有炮弹都成为摆设,比张扬还不如(张学良事变前送了红军数百万发子弹)。

为了打通和苏联的联系获得这些物资,中共也算拼了老命,就这点来说也真算对得起张扬。中共接连发动了东征战役,宁夏战役和新疆战役本质都是为了打通和苏联的联系,结果三个战役全部失败,东征牺牲了大将刘志丹还把汤恩伯的中央军引到了山西省;宁夏战役大军被挡在了黄河以东,把2万多精锐的西路军隔绝在黄河以西;新疆战役导致西路军最终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损失2万多人。

三个战役红军损失不下3万人,算是重重伤了元气!

中共自己的经济和补给情况甚至比张扬还差,困具陕北期间中共已经向张学良借款70多万银元,才勉强维持了军队的日常吃饭问题,冬天的棉衣问题在张学良的帮助下解决了一部分,还有很多红军战士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穿着单衣。到了最后,中共已经不好意思再向张学良借钱(张学良自己也经济困难,全部靠南京政府拨款),改向杨虎城借30万银元,同时要求苏联赶快汇款来救命。

简单来说,苏联不愿意帮助张扬,中共就算和苏联撕破脸皮,直接去和张扬合作,结果必然也是一样的,也就是三军抱在一起完蛋。

一个自己尚且需要张扬援助的中共6万部队,对张扬有多大帮助?最好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够帮助他们打赢一两场战役而已,暂时缓解中央军的进攻势头,对整体局面的转变不会有任何帮助。

 

其次,中共作为苏联领导的共产国际的下级政党,理应首先保护共产国际也就是苏联的利益。张扬捉了蒋介石会导致中国再次陷入内战和分裂,虽然这可能有利于张扬和中共,至少让他们不会被蒋介石迅速消灭,不过这对苏联是极为不利的,导致苏联处于一种很大的危险中。

 

中国陷入分裂就没有力量抵御日军的全面入侵,也不可能拖住大量的日军部队。日本陆军几十年来一直喊着北上进攻苏联,甚至他的步枪,坦克等装备的设计全部是针对苏联严寒气候,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旦苏联和宿敌德国开战,苏联必遭惨重打击,此时日军如果已经迅速解决了中国,或者通过汪精卫之内的伪政府控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迫使中国乞和后停战。那么日本至少可以出动100万大军从东面夹击苏联(日军鼎盛时期,仅仅日本关东军就有85万之众,全部是最精锐的部队,而关东军就是用来对付苏联而组建的),苏联恐怕即使不亡国,也会被打成日俄战争时期的惨状。

而对于中共,苏联虽然很多干涉,不过总体还是相当照顾的。尤其在博古,李德在中共高层指挥以来,苏联为了中共生存可谓殚精竭虑,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政治上的帮助,还帮助中共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总参谋长刘伯承都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训过)。

 

此时如果中共公然和苏联作对,那么很有可能失去苏联这个最大靠山的帮助,这对于中共来说是最可怕的事情了。他们还有极多的地方需要苏联的帮助,要知道事变后苏联以巨额军援作为担保换取国共合作,中共才得以生存下来,并且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到百万以上规模。抗战刚刚结束,苏联就把在东北的地盘和八十万关东军的装备全部交给中共,帮助建立了东北野战军,这支军队打赢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朝鲜战争后帮助中共建立了工业国的基础,让其之后几十年可以和苏美两个大国对抗,还一锤子砸碎了两个嚣张的邻居印度和越南,这都是决定中共发展的重大转折。

那么看起来,中共不敢,不能,也没有必要反对苏联的主张。从任何角度出发,都应该和苏联的立场一致,况且这样的立场对他自己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由此,基本方针其实已经定了,也就是必须站在苏联的立场上,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如果说周恩来是前台的外交大师,毛泽东就是后台的指挥大师,此次两人配合绝佳的处理好了西安事变,为中共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欲擒故纵

 

不过关键在于开始要持一个什么态度呢?

如果一开始就坚决的将自己和张扬分开,摆明了自己处于第三方的立场,也完全不同意三军的合作,那恐怕张扬就会当场大怒,干脆铤而走险自己做主行事,这对将来是非常不利的。

 

这时候蒋介石毕竟是在张扬手中,中共还需要通过释放蒋介石和南京政府达成停战协定。如果张扬一急之下,在周恩来和南京政府达成协议之前就私自将蒋介石放了,岂不是鸡飞蛋打?所以至少开始的时候中共不能像苏联那样大骂张扬是叛徒,强盗,必须和他们站在一起,公开站在一起步行,也要暗中站在一起。这也是根本的一个态度。

 

第一次定性是13日,中共在12日首先向苏联汇报了西安事变情况,还提出了一些希望苏联支持他们的主张。中共自然知道苏联不可能同意,他仍然将这次的行为电报告知张扬,以表示自己对张扬的支持,也就是所谓的:国际方面弟等已有所布置。

张扬对中共此举非常高兴,觉得中共够朋友。

 

在13日的会议上,毛泽东首先做了报告,这个报告是极为重要的。毛先是肯定了张扬此举是有革命意义的,是抗日反对卖国贼的(指蒋介石是卖国贼)。毛泽东甚至还说:就是这个事变把我们从牢狱的情况下解放出来,有历史功绩,应该拥护!请注意牢狱这两个字,毛还是中肯的,直来直去,没有很多政客那种口是心非。

毛泽东又说:其实蒋介石最近的立场严格来说,并不是投降派或者亲日,而是中间性的(这也就是毛泽东肯定蒋介石是反日的)。可惜他在剿共一点上还是站在日本方面的(其实是说蒋介石不愿意放弃剿共)。

这其实也是毛对此次事件的定性,要知道之前中共所有的媒体都将蒋介石宣传为最大的卖国贼,汉奸,民族罪人这类,从来没有人敢说这种话。

 

毛泽东又说:在我们的观点,把蒋介石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目前我们应以西安为中心来领导全国,控制南京政府。但到底要不要和张扬一起成立西安的西北联合政府,我们还需要慎重考虑(一旦成立这样的政府,就等于和张扬一路,需要承担西安事变的连带责任,必遭苏联严厉反对和国内国际舆论的攻击)。

所以毛泽东认为不应该立即答复 张扬关于成立西北联合政府的主张,至于西北抗日联军自然也不能立即成立。

毛泽东还说,我们要设法使东北军,十七路军不仅在政治上跟我们一致,而且组织上也要与我们一致(这句话也就是说必须左右张扬,控制住张扬)。

虽然毛说杀掉蒋介石,但实际他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他一方面肯定蒋是抗日的,一方面说不应该和张扬公开走到一起,一方面又说杀蒋,这显然是自相矛盾的。

这只是一个政治手段而已,是迫于和张扬合作的压力做出的一种说法。其目的也不过是表个态,让张扬一定程度放心而已。

 

果然周恩来,张闻天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周恩来说,我们不应该成立西北联合政府和西北抗日联军,因为这对于我们会非常的不利,应该建立所谓抗日救亡代表大会和援助绥远联军之类作为替代(名义上不能和张扬走一路)。

至少政治上不能和南京对立,而是要和他们合作,不能以西安作为中心,而是作为陪都为好。

 

周恩来的意思其实就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且不能和张扬搞在一起,必须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做这件事。因为一旦和张扬走到一起,恐怕也会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苏联都会对其严厉处分,也不是引火烧身吗。

中共即使给予他们帮助,也不能走他们希望的三者联合独霸一方的局面。而在现在看来,中共不应该帮助他们,而是做出个援助的声明,稳住张扬而已。

 

张闻天则说得更好:我们不采取和南京政府对立方针,不组织于南京政府对立方式的组织(也就是不同意和张扬彻底合作),而是应当尽量争取南京政府的正统,但必须改组南京政府。

张闻天作为党的总书记,实则就在这个问题上定了性,他的观点和周恩来一致,也就是应该和平解决,和南京政府合作,但需要南京政府答应中共的要求。

 

如果说前面三个人还有保留,那么前任总书记博古则完全站在苏联的立场上说:共产国际之前指示我们抗日一定要争取蒋介石部队的大部甚至全部,现在如果我们和张扬一致,就是公然违背共产国际的指示,对我们是极为不利的。我们现在不能改变这一策略。我们对于西安事变的态度应该是坚持抗日,但不能反蒋(言下之意就是不赞同张扬的做法)!

 

也有人表示反对,这就是已经基本失去权力的张国焘。张国焘认为目前还是要和南京政府作对的好,要和张扬坚决的站在一起,成立联合政府和联军。张国焘认为内战肯定会继续,就必须争取张扬这个盟友。

 

显然,张国焘的说法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自然不会受到支持,没有人赞同他。张国焘如此糊涂,也难怪他会在和毛的斗法中失败!

 

由于全国局势并不清楚,国际列强的表态也不知道,毛泽东在此次会议结尾做出了总结,也就是还需要继续观望一下,不过目前基本态度是不和南京政府决裂,而是要争取他们。

 

就目前来说,必须给张扬以支持,决不能给他们迎头一闷棍。所以毛泽东仍然认为需要严厉处理蒋介石,将其罢免,交给人民公审(这是处决的意思)。



 

13日中午,中共方面发电报表示支持张扬的行动,还提出了四点意见,主要是军事上,群众运动上,内部团结上的主张。

因为张学良要求周恩来立即赴西安,毛泽东让周恩来立即出发,尽量在16日赶赴东北军控制的延安,由张学良派飞机接到西安。

 

态度已定,总体来说中共对西安事变是极为高兴的,狂喜之余他们还不失谨慎,可见此时的中共高层已经是一个老辣沉稳极有手段的领导团体!

毛泽东特别嘱咐张扬要妥善安置蒋介石,千万不能让其出意外(比如逃走或者自杀)。毛泽东说如果对蒋介石的监视出了疏漏,则将会遗留无穷无尽的大祸。

这点张扬自然是知道的,接到这份电报以后张学良赶紧将蒋介石移到更为安全的高桂滋公馆,并且让卫兵将手枪全部放入皮套内(当时卫兵习惯于将手枪插在腰间皮带上,方便拔枪,张学良怕蒋介石抢过他们的手枪自杀)。

 

不过情况变化确实是极快的!

13日南京政府已经召开了大会,一致主张强硬立场。他们不但将张学良所有职务解除并且喝令其投降。会上还委任何应钦为总司令,大军四面向西安开进,准备武力讨伐。

 

此时洛阳的中央军46军樊嵩甫部行动极为迅速,他们火速出兵陕西东大门潼关,将东北军3个营全部歼灭,而奉命增援潼关的十七路军42师师长冯钦哉已经在电话中表明和杨虎城决裂。

由此军事上急剧恶化,潼关失去后,陕西的东大门已经被打开,42师脱离十七路军也让杨虎城一下子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部队。更可怕的是从潼关到西安一线距离并不远,中央军大军最多10天就可以杀到西安。

此时樊嵩甫又转兵攻击华县,华县的2个东北军营拼死防守,樊嵩甫随即使用了平射炮,看来华县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华县离西安不到100公里,这也就是说中央军用不了多久就会兵临城下,并没有丝毫和平解决的意思。

 

张扬对于中央军的进展迅速和冯钦哉的倒戈深感恐惧。据陈诚回忆,当时张学良神色惶恐的找到他说:你的大将樊嵩甫已经攻破潼关了,你帮忙下个手令让他不要进攻。

陈诚笑道:我以前是他长官,自然可以命令他。现在我是阶下囚,就算我写了手令,你看他会听吗?

 

军事上急剧恶化,政治上恶化的则更快!

 



------------------周恩来从四一二清党以后就留着胡子,据说周说不捉住蒋介石就不剃胡子。此次赶赴西安周恩来将胡子剃掉,之后几十年也再也没有留过。

 

此时,中共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决策转变!

 

鉴于军事上的恶化,中共在14日考虑同意和张扬成立西北抗日联军,并且将部队调到西安附近协助防御,帮助张扬稳住局面。

当日中共电告张学良,说明了三方需要宣布成立西北抗日联军,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是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是第二路军总司令,红军是第三路军,朱德是总司令。

张扬接到这个电报以后仅仅高兴了一天!

就在14日,苏联甚至没有告知中共,就首先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根据当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回忆,当时的斯大林极为愤怒甚至破口大骂。苏联在14日当日通过《真理报》等媒体大肆批驳西安事变,甚至辱骂张扬是强盗,叛徒,指责他们受日本特务指使!

晴天霹雳


这一举动犹如晴天霹雳,不但远远超过张扬的预计,甚至连毛周也没有想到苏联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发布三军成立抗日联军就无疑于公然和苏联作对。在当时,毛泽东,周恩来都没有这个胆量,况且也没有这个必要。

不过之前一天要求张扬公布联军的电报已经发出,现在怎么办呢?让张扬停止发布这个通告不就等于表明自己和苏联一致,不愿意对张扬给予支持吗?

可是如果发了这个公告,那么政治上的危害又太大,真是左右为难!

此时,就体现了毛泽东的政治手段,可谓相当高明。

 

15日,毛泽东急电张学良,要求千万不要发布三军联合的公告,但表明这只是考虑国际影响,实际上红军一定会暗中和张扬站在一起。毛泽东要求这个通告只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内部发发即可,帮助张扬稳定军心就行了。

其实张扬都不是笨蛋,尤其杨虎城是老政治家,他立即明白是什么意思。

他们都已经知道了苏联对他们的攻击,都深感惊讶。尤其张学良反应特别大,张的秘书宋黎(中共党员)曾经有这样的回忆:塔斯社广播了《真理报》、《消息报》的报道后,张学良手拿新闻记录稿下楼,在楼梯口遇到宋黎,面对宋黎自言自语地说:我救了共产党,你们就这样对待我!他还两次不满地问秘书刘鼎(中共党员):苏联广播为什么骂我受日本人指使?

 

话虽如此,人到了这种时候总抱有一线生机,自己骗自己。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一个中队100多人的日军可以押解上千国军战俘到杀人场,最终将他们全部屠杀,有人说如果他们一下子暴动似得分头逃了,100多人的日本兵不可能杀光他们。这是因为人都有这种劣根性,也就是忍辱偷生。到这种绝境下,人的求生欲就会压倒一切,他们会想如果我听他们的,他们或许不会杀我。所以没有人冒着危险逃走,因为日本兵虽然杀不了1000多人,杀掉其中五六成的人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有一线生机,一般人就不会敢于拼死冒险。

 

此时张扬还有一线希望,也就是苏联是否是出于某种目的,故意在国际上放出这种说法,实际上仍然会暗中支持他们。

所以张扬急切盼望中共答复苏联的立场,也希望周恩来赶快到达西安。

此时中共上没有得到苏联的直接指示,所以自然也无法回复他们。

17日针对张学良的询问,中共电报回答说:我们对远方已作几次报告,尚无回报……惟远方政府,目前为应付外交,或尚不能公开赞助我们。

实际16日苏联已经发了电报给中共,不过中共方面解释是电报译码不出来。很多学者认为此种说法站不住脚,因为苏联为了中共这个电台前后派出林彪堂兄林育英等人。这些人都是苏联培养的谍报精英,甚至远比国民党的同行要厉害的多,绝不可能存在连个电报都解码不出来的情况。而且此次前后不下数百份绝密电报,也从来没有出现过电报从整个解不出来的情况。

有些学者认为是中共已经在16日解码出共产国际的电报,要求他们和张扬划清界限。

不过此时周恩来还没有到西安和蒋介石谈判(刚刚到达延安城下),如果此时将这个情况立即告知张扬,张扬十有八九立即会炸了窝。

说不定还没等周恩来到西安,张扬就自己达成协议把蒋介石放了。或者周恩来到达西安以后也无法和蒋介石单方达成和平协定,有可能张扬根本不让周恩来去见蒋,毕竟西安市他们的地盘,想怎么样都行。

 

出于这个目的,中共来了个时间差,谎称电报不能解码,争取了5天的时间。而21日宋子文已经代表南京政府的主和派飞抵西安,同周恩来经过第一次谈判了,双方对协议的基本内容已经商定(20日苏联第二份电报发到中共处)。

虽然这种推论有一定道理,但在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的情况下,这只能是一种理论上的推测。

 

同日,红军向全国发表声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就是停止内战,要求南京政府接受张扬的主张。文稿中说道:西安事变,惊传蒋氏被幽,事出意外。--言下之意自然是自己和张扬发动的事变没有联系,第一次将自己放在了第三方的位置上。

 

 

 

同时毛泽东通过在上海和陈立夫谈判的潘汉年,要求和平解决,甚至提出派和张学良关系很好的澳大利亚籍英国人端纳来西安谈判。

 

此时军事上情况仍然在恶化,中央军樊嵩甫的大军很快攻陷了华县,据说还将投降的部分东北军士兵也全部用机枪扫射杀死。此举表明中央军坚决使用武力的明确意思,也明显在恐吓张扬。

同时中央军飞机大肆轰炸从潼关到西安的赤水车站,渭南县城等地,轰炸强度很大,炸毁了上千间房屋。其中东北军军长缪徵流奉命去华县指挥作战,他的专列当时正好开到渭南县城,突遇中央军6架飞机轰炸,缪徵流狼狈逃入车站捡了一条命。

 

同时,15日起中央军大军如潮水一般开到潼关,包括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税警团,德械36师等。

此时张扬不但政治上得不到苏联支持,军事上也陷入困境,可谓焦头烂额,那么此时中共的态度就非常重要。


最重要的一次谈判

 


------------由于蒋介石让蒋鼎文带回了停战三天的手令,中央军的攻势稍止,但仍然步步紧逼。此次中央军精锐尽数开到陕西前线,包括精锐的中央陆军教导总队!


16日晚周恩来一行人赶到延安,17日下午张学良派出秘书,共产党员刘鼎乘坐他的私人飞机将周恩来接回西安。

周恩来几乎是刚下飞机,就立即和张学良开始秘密会谈。

张先是说了目前军事上的紧张,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实际无力抵抗的现实,希望红军立即开赴西安进行支援。

同时张学良向周恩来告知端纳自14日来西安以后的和平谈判情况,说蒋介石仍然拒不谈判,态度非常强硬,甚至一度拒绝吃饭,还将杨虎城送去的大衣仍在地上。

不过经过端纳的说服后,蒋已经稍有好转。南京方面主和派的宋子文,孔祥熙都急于达成协议以后将蒋介石接回到南京。

在到底要如何解决西安事变的问题上,周恩来表示目前看来只能和平解决,因为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的俄国沙皇(当时沙皇已经众叛亲离,没有任何人支持他),也不同于滑铁卢战役后的拿破仑(法军主力都被敌人消灭,已经没有力量继续抵抗),他的力量原封不动;此次不是通过像十月革命似得群众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也不是通过滑铁卢那样消灭了蒋介石的军事力量,而是通过“军事阴谋”手段将其捉住,所以杀了他,或者扣住他不放都是没有好处的。只能说服他同意我们的要求,让后把他释放回去,我们还要拥护他做抗日的领袖。

 

听到这段话,张学良也吃了一惊,尤其周恩来讲了“军事阴谋”这几个字,让张特别刺耳。要知道,张学良对此次事变的定位是革命,因为他自认为是通过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孤注一掷,实际也帮助了中共,说是革命也不算过分。

12月17日晨,张在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电报中又询问了共产国际对西安事变有何意见中就说到:现此间诸事顺利,一切恩来兄到后详谈。再国际对西安一二·一二革命有何批评,乞告。

 

此时周恩来把事件定位为军事阴谋,显然就是否定了他们对西边的定位,和他们有着根本的区别,而就等于预示着中共开始和张扬不走同一条路。

而周恩来主张立即和平解决,丝毫不谈三军合作的态度,也让张极为震撼。

 

张学良本人还是很直率的,他不愿意再转弯抹角的使用外交词汇,而是直接问周恩来,苏联的态度到底怎么样?他们会不会取消对我们的援助。

周恩来此时已经摸清了苏联的底,知道这事已经无法瞒住,他告知张学良:苏联恐怕不会援助我们。

对于张学良听到这句话的态度,中共和台湾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记载。中共方面诸如杨虎城交际处长申伯纯回忆说张学良听了周恩来的话,顿时心悦诚服,很高兴的接受了周的结论。

 

但台湾方面张学良的一些副官回忆道:张学良听到周的说法以后很冲动,反应甚为愤慨,似乎觉得被人出卖了,他甚至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以往中共老是吹嘘苏联可以援助,现在他已成骑虎,中共竟临阵抽脚,不兑现了。

 

即使这样,张认为毕竟苏联还没有明确表态,还有一线希望。他一方面情绪低落,一方面和周恩来继续谈判,希望中共能够继续和他们站在一起,这样至少多了一些力量。他们达成了几点共识,主要也就是中央军撤出潼关之类。

 

18日,也就是和张学良谈判的第二天,周恩来在张文彬的陪同下(张是毛泽东的秘书,派到杨虎城处做联络工作),面见了杨虎城。

周恩来把昨晚的话告知了杨虎城了,远比张学良有政治经验的杨大吃一惊!

据当时参与者回忆,杨虎城当场错愕不已!

在杨看来,中共和苏联花了巨大的精力试图达成和他的合作,前后派来的特使就有汪锋,王世英,王炳南,张文彬,潘汉年等人。而苏联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张扬和中共合作,保住中共的生存。在此基础上,苏联一再通过王炳南,潘汉年表示愿意给杨虎城大量援助。

那么在杨虎城看来捉蒋不但可以保证张扬的生存,也绝对可以保证的生存,完全符合苏联的目标,理应更得到他们的支持!

杨虎城虽然富有政治经验,最大的缺点在于没有什么文化,缺乏政治上的远见,只能依靠智囊团提供意见。可惜他的智囊团里面,杜斌丞,王菊人,米暂沉,申伯纯,王炳南等人几乎是清一色的中共党员,中共地下党员或者亲共的人士。

显然,杨虎城没有太多的国际战略头脑,他没有明白苏联对于西北联合政府和捉蒋的态度会有根本的不同。

此前,杨虎城在知道苏联发表社论谴责他们事后,开始明白事情大大的不好了。他找来苏共党员,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使者王炳南(他的世侄)询问了苏联的态度,并且对王发了脾气,认为苏联公开表态的内容是出尔反尔,搞得他站在刀尖上进退不得。

在得知周恩来代表中共的立场以后,杨虎城果然和虚浮的张学来不同。杨相对婉转的说道:虽然中共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出发,不顾自己和蒋的历史恩怨让人“极端佩服”。但有两点仍然不能确定,第一就是蒋介石能够同意停止内战各党派合作抗日,第二就是蒋介石会不会对他们几个搞西安事变的人进行报复,这都是值得怀疑的,也让他有所顾忌。

周恩来是个天才的外交家,他用了和说服张学良完全不同的方法说:现在全国人民和国际列强都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蒋除了这条路,走不通别的路。况且此时蒋介石已经被捉,他心里很明白只有同意停止内战才能活,不然就是死,他不可能选择前者。第二点,蒋介石自然会考虑报复,但只要我们三方紧密团结,并且利用全国人民和地方军阀的支持,就根本不怕他报复。

 

杨虎城听到这些沉默不语,最终表示认可,但希望立即将他的老朋友也是共产党员南汉宸召回西安帮助他。

实则是杨虎城认为需要找一个老朋友彻底了解中共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在此时已经开始不信任中共了。

 

 

周恩来这样一表态,此时看来也只有和平解决这一条路。

 

话虽如此,张扬认为希望中共和他们同进同退,这样至少有中共在陕北的6万红军和在甘肃的2万多西路军可以使用。

 

经过商讨以后,双方调整了军事部署,十七路军让出了陕北的很多地盘,21日中共中央开入延安(由此到1949年该地都是红色首都),红军主力集中在甘肃东部的环县庆阳一带,防备胡宗南部的进攻,稍后调动到西安附近准备迎击中央军的进攻。

 

 

20日苏联第二次发电给中共,表明了他的态度,甚至让中共不要提出联合苏联的口号。

21日中共从保安县将电报转给西安的周恩来,同时附带了自己对周的谈判要求。

 

周随即把电报告知张扬,由此三方彻底挑明了态度。

此后中共再也没有任何形式上和张扬的合作,红军到整个事变结束也没有向中央军打过一枪。

由此,苏联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中共自然也彻底下定决心站在第三方角度解决,自行和南京政府达成停战协定。

 

此时蒋介石的态度也有所好转。

12月20日,宋子文和端纳乘飞机来到西安调停。周恩来和宋子文有过一次长谈,周明确告知宋,中共没有在事前参与西安事变,事后也希望和平解决,并且愿意站在第三方进行调停,但需要国府同意停战。

21日宋子文飞回南京汇报情况,得到了大部分国府要员的认可。22日宋子文带着宋美龄,端纳,戴笠等人再次飞到西安,此次就是来达成协议,将蒋介石接走的。

 

在宋美龄等人的劝告下,蒋介石也看清楚了形势。如果他不愿意停止剿共和消灭张扬,恐怕不死也会被长期监禁。这样国民政府再没有人能够控制大局,国民党内部会分裂(其实已经分裂),地方军阀宋哲元,韩复榘,李宗仁,阎锡山,刘湘等等仍然会再次成为土皇帝,国家也会分裂。如果此时日军全面进攻,国家恐怕就要亡国了。在权衡轻重,蒋介石认为毕竟国家的稳定和不亡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张扬和中共的问题虽然也是极为重要,但相对前者毕竟是次要的。

 

蒋介石表现出愿意和平解决的态度,那么双方自然开始了谈判。


放不行,不放也不行

 



----------------杨虎城很明白此时已经四面楚歌,只能希望蒋介石和他们达成协议,放弃对他们的消灭。不过就像古惑仔里面忠勇伯的话一样,政客的话如果可以信,狗屎也可以拿来吃。这个协议没有足够的利益和力量作为保障,根本一钱不值。


可惜形势仍然在恶化中,20日前后,中央军大部队已经齐聚华县到潼关一线,桂永清的中央教导总队以装甲车为前锋先西安开进,张扬东面敌情极为严重。西面胡宗南的第一军率部步步紧逼,而原来封堵西路军的中央军2个军又1个师也纷纷掉头和胡宗南部靠拢,总兵力超过10万人。

总之,张扬四面受敌,情况危急。加之之稍后就要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谈判,如果红军能够和张扬合作,军事上的情况就会好转,谈判桌上自然也会更有利。

鉴于此种情况,张学良在22日明确向周恩来提出,希望红军立即宣布同张扬成立西北军政委员会,也就是让中共宣布和张扬站在一起。

可惜此时毛周等人早已经做出不介入的决定,加上已经明确得到苏联的指示,自然不可能这么做。

23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大会,毛泽东明确说:张学良提出的要求,我们不能做。如果对外宣布了,我们第三方的地位就要取消了。由此,会议最终结果是不同意公开宣布和张扬成立联军,仍然以第三方地位出现。

 

对于这种情况,张扬自然不满意,甚至中共中央一些政治局委员也私下说:张扬在这种紧要关头让我们表态,我们这样做张扬是否会因此不满意。

 

张扬知道中共的表态以后,知道自己完了。苏联不支持,地方军阀隔岸观火,中共也袖手,张扬现在就成为众矢之的,想不跨恐怕都不行了。

 

现在唯一可做的就是尽快达成和平协定,尽量挽回一些损失,保证下场不至于惨到极点。

此时毕竟中央军刚刚到达华县,红军不愿意出兵帮助,张扬内部涣散也无力抵抗,如果中央军继续进军势如破竹的攻破渭南打到西安城,一旦兵临城下张扬就连最后一点余地也没有了。要是中央军一下子打破了西安城,将张扬残部包围,难道他们还真能杀掉蒋介石吗?就算此时杀掉蒋又有什么用处?自己最终难逃一死,杀不杀还有什么区别!

 

张扬明白他们已经没有什么本钱和政府谈判,即使协议达成了,他们靠什么保证蒋介石就会遵守呢?

中共有国内舆论的赞同和苏联几亿美元的军援作担保,张扬有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有。

 

政治上苏联不给于帮助,中共只愿意以第三方出现。

舆论上当时国内舆论除了张扬和中共自己的媒体以外,清一色严厉谴责张扬叛变,甚至直到12月27日,蒋介石在张学良陪同下回到南京后,《中央日报》仍然发表了《张学良应就地正法》一文。12月16日,在《申报》的带头下,更是有全国201家报社和通讯社联名发表的《全国新 闻界对时局共同宣言》,谴责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督促张即日恢复蒋介石之自由,护送其离开西安。

 

此时张扬内部已经很乱了,从高级军官到中低级军官,地方官员,甚至张扬心腹的态度十分乱混。有些人主张无条件和平解决,有的人主张必须让蒋签字画押并且撤走进攻的中央军,有的人则主张不能放蒋宁可一辈子扣着,有人则干脆主张干脆干掉蒋介石,有的人则认为中共也不是好东西,干脆杀掉蒋介石,再和中共决裂,干脆拼了算!

张扬开始无力控制整个大局,而杨虎城认为还是要慎重谈判,但达成协议不能再拖,张学良更是觉得夜长梦多,还是赶快达成和平协议的好。

由此,张扬觉得只能期望做出一些让步,换取蒋介石尽快达成协定。

本来张扬都认为至少必须蒋介石亲自签字,并且向全国公告,撤出中央军进攻部队,才能将其释放,这样多少会对全国和世界舆论造成一些影响,蒋介石不便于随便撕破这个面皮。

但此时在中共22日正式表态不能合作以后,张扬则立即退让。他们同意蒋介石提出的由两宋担保,他本人不做担保。二是为了维护领袖的形象,蒋不在协议上签字,以人格作为担保。

蒋还要求绝对不能将他答应的内容公开,一旦公开自己就不负责!

 

双方从23日开始了激烈的谈判,周恩来也代表中共和宋子文谈判。

周恩来的要求是同意国共联合;抗日容共联俄;收编红军,由政府提供装备,保持军队的独立存在。宋子文的要求是苏维埃政府废除;取消红军名义;停止在全国实行阶级斗争;必须服从蒋介石政府的领导。

可以说,这些要求均和张扬无关,是为了中共自己的生存。

稍后可以说国府实现了和中共谈判的要求,中共得以将陕北的4万多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将南方进行游击战的残部1万人改编为新四军,总兵力约5万多人。他们还得到了保陕北苏区成为中共控制的边区政府,同时由国府提供武器装备和补给,开赴华北前线抗日。最终在1945年抗战结束时候,中共八路军有90万正规军70万民兵,新四军则有20万正规军10多万民兵,总兵力达到200万的规模,这完全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就这点来说,西安事变确实帮助中共起死回生,这也是客观的历史现实,不用多说的。

 

而张扬提出了六项要求,主要是停战,中央军撤出潼关;改组南京政府等。

 

蒋介石给张扬的答复是:他会下令中央军退到潼关以东,停止军事进攻;自己辞去行政院院长一职,由孔祥熙担任,不再兼任军政权力;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中央军撤出;

 

对中共的答复是: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统一中国,但红军需受国民政府指挥。但中共必须取消苏区政权,红军番号,以及其他布尔什维克的行为。

 

可以说,这两个协定表面上对张扬和中共都是极好的,但还有会不会实施的问题。

电影古惑仔里面的女黑帮头目丁瑶说:你现在用枪指着我的头,说什么都行。

道理就是这样,此时抓住了蒋介石,只要张扬愿意随时可以将他干掉,那么蒋介石自然会相对服软。一旦回到南京,双方的实力就会立即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蒋介石立即翻脸又该怎么办呢?

中共尚且有苏联作担保,张扬并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担保他,如果蒋介石翻脸他们会怎么样呢?

用杨虎城的话说:蒋介石这个人是睚眦必报的,最会记仇,我们这次把他搞成这样,他对我们肯定恨之入骨,将来一定会将我们砍头!

张学良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现在事情已经是这样,就算让他签字,按手印又有什么用处,还不是说翻脸就翻脸。

中共这边由于和张扬的地位不同,他是有担保的,所以也主张立即将蒋介石释放(害怕中央军一旦大规模进攻,后果就很难说了)。毛泽东甚至还说:他签字不签字有什么区别,有心不承认,签了字他一样会不认!

于是25日蒋介石分别和中共,张扬达成协议以后,张学良主张立即放蒋,而杨虎城则不同意,中共表示赞同张学良的主张,也就是张学良说的中共态度比我们还软。



---------------------曾经的东北王子,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离开西安后就变成了阶下囚,成为这个样子。张学良在口述历史中说:我这辈子其实就活到36岁(被软禁之前的年龄)。




突然的放蒋

 

这一刻,也就是张扬最后一次冲突,也是两人真是性格的最真切的体现。

张学良年轻浮躁,做事欠考虑,政治历练不够。此时张学良明白自己发动西安事变捉蒋是草率了,他在没有明确摸清苏联的态度情况下发动了这种在古代可以诛九族的事情,无非是为了力挽狂澜的保护住东北军这个团体。现在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目前看来不但保住东北军这个团体,反而可能把自己的性命也丢掉。

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九死一生,从一个马匪做起花了30多年的时间,创建了奉系帝国。这个帝国有东北四省富裕的地盘,60多万强大的东北军,还有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安国军政府。

为了这个帝国张作霖甚至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他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破了喉管,悲惨的死去。

没想到传到张学良手上不过短短的8年时间就一败涂地,不但丢掉了东北的地盘,军队也只剩下20万残兵败将。张学良明白此次失败以后,东北军就很难保存下来,自己的东北王子的身份也自然不复存在。

本来如果不搞西安事变捉蒋,张学良最惨也能当个冯玉祥似的挂名中央大员,一样可以耀武扬威。稍好一点就可以率领自己几个军做个类似于阎锡山的战区司令,最惨也能做到一个集团军司令,一样是很高的职务,还拥有兵权。

结果冒险搞了西安事变,却把本钱彻底砸光,而且很可能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可谓最坏的一个结局。

任何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会乱了阵脚,更别说张学良这样冲动急躁的富二代了。

此时他又犯了自己人生最后一个错误。

他的回忆录中曾经写道,他很喜欢打网球,但是技术不高明经常输。张作霖和别人打牌每次都要打赢,输了也绝不服气,一定要赢回来才行。而张学良输了就认输,哪怕对方是仆人,下属也都是一样认输。

这就是政治家和普通人的品质上的最大区别。

张学良此次,他认输了!他认为既然错了,就该认,说不定可以利用和蒋介石的私交改变这一切。

在和西北设计委员会(也就是张扬的高层智囊团)交流的时候,张学良主张立即放蒋,不要蒋签字,撤军,担保等等。智囊们以高崇民为首全部表示反对的时候,张学良甚至急躁的大声训斥他们,指着他们的鼻子质问他们想干什么?就差抬手打人了!

而有人问张是不是要亲自去南京送蒋,张学良回答这样做是为了大家。

宋子文宋美龄劝蒋介石同意协议的时候,蒋介石曾经大怒的说道:你们还不懂吗?就算我现在回去了,还怎么做领袖。这个事变我丢光了威望,荣誉和号召力,回去以后我靠什么服众(蒋穿着睡袍光着脚在骊山上被抓住,自己随从非死即伤,又被迫同意了敌人的要求)。

所以张认为自己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同一般,自己历史上东北易帜和中原大战都为蒋解了围,私交上更是亲如父子。张认为这次虽然做错了,如果他能够负荆请罪去南京,就算帮助蒋介石挽回了极大的面子,让他有台阶下,不但可以冲抵他在事变的所作所为,也可以压制住南京主战派的口舌。蒋介石就很有可能就此下了台阶,之后再重用他,从而保证东北军的生存,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标准的感情和想象来代替政治,也是政治家最忌讳的。

可惜,一切没那么简单。周恩来在最后一次和张学良见面时候说了一句心里话,这也是他一生中从没说过第二次的话。周诚恳的告知张学良:少帅,你要记住,政治是无情的!

这句话才是至理名言,周恩来真是凭借这句话才在动乱的政治生活中得以善终,他的一切均是从政治角度考虑,让自己具有利用的价值。

可惜张学良并不懂,他从设想和感情角度出发,决定立即释放蒋,并且亲自去南京,最终导致了自己被囚禁60多年,东北军彻底瓦解。而周恩来这句政治是无情的,张学良在之后60多年的软禁生涯中才逐步体会出来,可惜已经太迟了。

 

 

而杨虎城则不同,和毛泽东同岁的杨从陕西蒲城一个农民出身,经过了20多年的军旅生涯,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最终才有今天的地位和十七路军这个团体。期间陕西有过无数军阀,最终的结果全部被淘汰掉,只有杨虎城成为获胜者,杨可谓经过千锤百炼的人物。

他远比张学良更有政治经验,也更有政治远见。杨虎城认为这种情况下放蒋对他们个人和两个团体都是非常危险的。

远的不说,以杨虎城的部队在西京招待所打伤的云南军阀胡若愚来说。当年他的所作所为几乎和今天的张扬一致,胡突袭云南王龙云的府邸将其活捉,还打瞎了他一只眼睛。龙云虽然被捉,主力部队没受损失,在他表弟卢汉带领下继续进攻胡若愚。胡犹豫再三,没有敢杀掉龙云而是将其释放,还让他签订了一个《板桥协议》。不过龙云回到部队以后立即撕毁协定进攻胡若愚,双方激战数年,最终胡若愚兵败,成为光杆司令逃到北方,自此成为一个无聊的社会贤达!

道理也是一样,区别是龙云只是控制云南,胡若愚逃出云南即可保住性命。但蒋介石控制的是中华民国,杨虎城恐怕兵败后只能逃出中国才能保住性命。军阀只要离开了自己的地盘就一分钱不值,离开了中国,杨虎城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就等于自爆了,中国也就再也没有这号人物。

杨虎城这么多年,不下数十次面对死亡才有今天的地位,他能够像轻易的子承父业的张学良那样一样想吗?

 

况且张学良和蒋介石还有私交,杨虎城和蒋有任何私交吗?私仇倒是有的!

 

所以杨虎城坚决不同意这样随意释放蒋介石,也不同意张学良跟着一起回南京。

24日晚,张扬两人发生了剧烈的争吵,杨虎城说如果这样放了,我们两人肯定保不住脑袋!

张学良毫不示弱的说,只要听他的放蒋,一切自认他会去承担。如果杨虎城不同意自己的主张,大可现在就开枪打死他。否则就要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此时张学良已经知道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一部分少壮派人士开始计划自己行动,甚至说西安事变事变是大家一起干的,不是张扬两人的事情。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不可能的!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中,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就马上把他干掉!

24日晚西安设计委员会的最高领导高崇民写信劝告张学良,不同意他的主张,不能无这样随便放蒋,也不同意张学良亲自去南京。

25日东北军十七路军高级军官鲍文樾,马占山,杜斌丞等人联名写信给宋子文,要求宋必须保证中央军撤出潼关,必须蒋介石亲自签字并公布。不然就算张扬同意,他们也绝对不允许蒋离开,会誓死制止他们。

宋子文大吃一惊,随即告知张学良。

同时张学良的特工头子黎天才报告有一批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少壮派军官正在密谋武装叛乱,准备自己杀掉蒋介石,如果张学良阻止就连他一起杀掉。

事情已经很急迫了,张此时一咬牙,决定立即放蒋。

此时张学良已经非常恐惧了,东北军在西安只有几个卫队营,不过1个团的兵力,杨虎城在西安则有9个团,如果杨虎城和他翻脸,他绝不是对手。如果部下兵变,张的这点兵力也控制不住大局。

前一天张学良命令他最信任的老副官谭海带领自己的卫队负责保卫工作,撤换了孙铭久的卫队二营(传说孙铭久跟中共走的很近,也十七路军少壮派也有联系,张开始不信任他)。

由于对中共比较气恼,也不信任,张学良此次根本没有将立即放蒋的决心通知周恩来!

一切布置好了以后,当天下午张学良打电话请杨虎城来张公馆。

杨虎城非常高兴,认为肯定是张学良改变了放蒋的主意,赶忙乘车赶了过去。

这边张学良已经将要走的决定告知了副官,妾赵四小姐等人,大家一致反对。

张学良不管大家的态度,依然走到了门口,却发现几个副官都跪在门口拦住他。

张眼睛血红的骂道:都给我滚开!随即踢了他们几脚,副官们只好让开。

此时杨虎城慌忙赶到了张公馆,却听见张学良说:未免夜长梦多,现在就放走蒋!

 

杨虎城大吃一惊,随即他马上明白现在他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同意张,眼睁睁的看着蒋走,要么就马上和张翻脸,派兵连张一起抓了。

如果和张翻脸,也就是等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决裂。目前苏联不支持,国内军阀旁观,中共袖手,只剩下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还算联合在一起。现在跟东北军翻脸,不发生内战也会两军各走各的路,那么只能雪上加霜,连最后一点本钱了也没了。一旦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决裂,恐怕到时候无条件投降蒋介石都不接受,一定借机把他们全部消灭掉。

这种情况下,杨虎城只能默认了这个现实,但是他仍然追问了几句:你什么时候能回来?

张学良异想天开的说:少则3天,最多5天。

杨虎城沉默了一会说:你不在这段时间我们怎么办?

张学良说:东北军交给你指挥。如果我回不来,你们就自己做主。

随后张学良拿出一张纸潦草的写道:万一发生事故,请诸位听从杨虎城于学忠(字孝侯)指挥。由杨虎城代理自己的全部职务。

由于张学良精神恍惚,焦躁不安,这短短的50个字连续写错了好几个地方,甚至把虎城写成了虎臣,孝侯写成了孝侯。

杨虎城不再说话,张学良下令开车。就在这个时候,发现他的妾赵四小姐生的两个孩子躺在车轮前拦住车,哭喊着不让爸爸离开。

张学良本来是最疼这两个孩子的,尤其是儿子闵琳是他最喜欢孩子。

但此时张一改常态,他居然拔出手枪大骂道:你们赶快站起来让路,不然马上打死你们,我的事情你们不要管。

副官们只好扶起两个孩子,张的车子立即开动。傍边的杨虎城看到这种场景只是叹了一口气,他比谁都清楚张学良回来的可能性不大。

 

几个人默默的到高桂滋公馆接了蒋介石,宋子文一行人,然后很快倒了机场。在机场上,他们听到了蒋介石说了最后一句话:今天以前发生的内战你们负责;今天以后发生的内战我负责!今后我绝不剿共(注意,他没说不对付张扬)。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你们也须承认。

 

杨虎城看着张学良和蒋介石的飞机离开西安,忍不住说了一句:完了!

确实完了,张学良此去就开始了自己60多年的软禁生涯,稍后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先后完蛋,而西安事变的第一个阶段也结束了,之后就是流血的第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