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青霉素有什么反应:浅析麦城之战的败因[65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40:01
    
        建安二十四年的荆州之争,由于孙权和曹操的暗中勾结,其形式很快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曹操和孙权的南北夹击下,关羽腹背受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终于败走麦城,以身殉职,此战也成为刘备集团由盛变衰的转折点。
      关羽之死,对于刘备集团而言,无疑于“壮士断腕”,由此也引起了连锁反应。关羽是刘备的爱将,又是其结义兄弟,荆州则是刘备的命根子,刘备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一年半后,刘备发动了意在夺回荆州的夷陵之战,不料遗恨猇亭,张飞、马良也在此战中阵亡。张飞之死无疑又给刘备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于是一命呜呼,扔下一幅烂摊子给诸葛亮。
      翻阅有关三国的史料,大致可以确定造成关羽败走麦城的原因有三点:
      一、关羽性格有问题,那就是狂妄自大,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爱戴高帽子。据《三国志·关羽传》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进攻成都,马超前来投奔。关羽因和马超不熟,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这个人咋样。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文武双全,跟益得不相上下,但比起你来稍逊一筹。关羽看了,自然十分高兴,并把信到处给别人传看。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这家伙的确有点爱戴高帽,如诸葛亮说马超跟你关羽并驾齐驱,关羽虽不会去跟诸葛亮拼命,至少关系不会像现在这般融洽(包括马超)。关羽可没那“英雄惜英雄”心思,事实上马超完全有这个本事。诸葛亮大概也摸清了关羽的脾气,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想处理好二人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辅佐刘备。至于关羽其它性格缺陷,相信熟读三国的朋友不会陌生,这里不再重复。
      二、刘备集团的责任,易中天教授在其大作《品三国》中戏称关羽是“惯坏了的孩子”,矛头直指刘备集团,是不无道理的。“惯坏了的孩子”有两个特点,一是任性,二是天真。因为惯坏了,所以任性;因为是孩子,所以天真。关羽恰巧就是这种人,因为任性,所以发动了襄樊战争;因为天真,所以被吕蒙和陆逊忽悠。《关羽传》载:“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辱其使,不许婚。”众所周知,此类婚姻历来就是政治性的,其目的无非是维护联盟关系。说白了也就是政治联姻,谈不上什么“两情相悦”。俗话说:“生意不成仁义在”,不管关羽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看不起孙权,还是痛恨孙权,再怎么着也不能骂人吧,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辱其婚使就等于打了孙权一个耳光,你想孙权能不痛恨关羽吗?这和关羽后来被杀或多或少有关联。这也符合“惯坏了的孩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骂人,此类现象在三国中屡见不鲜。 
      三、刘备用人不当。关羽是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和资历,但那只是在刘备事业的初期,所守不过小城,所战亦非劲敌(如颜良)。镇守荆州这样的要地,面对曹操、孙权这样的奸雄,实非关羽之所能及。当然派了也无可厚非,毕竟关羽还是有资本的,跟孙权、曹操有得一拼。但至少应再派一个能够把握全局的人稳住阵脚,不至于败的这么惨。就像街亭之战时,诸葛亮派了马谡,又让王平为副将,这是比较合理的。后来我们也看到了,虽然街亭失守,但王平坚持己见杀出重围,保存了一部分实力。咱们今天打仗,派参谋、政委随军就是这个道理。换句话说,关羽至多是一个行走江湖的“大侠”,而无法成为逐鹿中原的“大帅”。说的通俗点,充其量也就是个将才,而非帅才。在这点上,有一个人和关羽十分相似,那就是“沙漠之狐”隆美尔。北非久攻不下,希特勒把隆美尔放到北非后,情况立马改观,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但最终还是让蒙哥马利给收拾了。只不过这家伙比关羽运气好点,没有丢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