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补牙会疼吗:《字若有感应知暖》作者:蓝诺 朗诵:逸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9:25:33
《字若有感应知暖》
作者: 蓝诺    朗诵: 逸宫    编辑:阿莲
',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文字。追溯文字的起源、积累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是那么神奇、那么厚重。一个汉字堪称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智慧库,一个词汇能够表现出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外延,一篇经典的文章能够通观古今、辉映未来。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中,怀着一份沉甸甸的感觉,用心参悟着每一个汉字的玄机……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之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惟有中国汉字一脉传承地延续下来。相传在远古时候,人们只会说话,不会写字。有一次,仓颉的母亲出外采桑,仓额一个人在家编筐。突然,一位好友跑来告诉他,山上的一只猛虎将本村一头黄牛咬死吃掉了。仓颉十分气愤,约了伙伴去除害。临行前,他在西墙上画了一只老虎,又画了一个圆圈,里面点了一点,意思是他出外打虎,太阳落山才能回来。仓颉的母亲归来,见墙上画了一只老虎,旁边还有一口井,误以为自己的儿子被老虎逼得跳了井,哭晕了过去。傍晚,仓颉打虎归来,见娘的脸色蜡黄,气息奄奄,忙问有何伤心事,娘说明了原委,由于惊吓成疾,不久便去世了。仓颉的心既后悔又难过。从此,他便骑着毛驴,离开家门,体察各地风土人情,记录方言土语,精心地整理出来,创造了文字。

字若有感应知暖,因为汉字是带着亲情、带着恩情来到世间的。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竟天择,真情永远,在中国大地上,承载真情的文字符号,一直流传下来。期间,随着时代的需要,汉字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变、增减,最终留下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字。日月人口手,从陌生到熟悉,在咿呀学语的口中吐出,在幼稚的小手里捂热,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点横竖瞥捺,从形象到感知,图写着横平竖直,饱蘸着好奇与神秘,在春风与秋雨里,编织着我们一起走过的岁月。
上次回家乡看望奶奶,临行前奶奶从柜子底下拿出来一个红布包,轻轻地打开,里面是一本厚厚的深蓝色《传家宝》,我记得这是清朝石成金老先生的著作,小时候,依偎在奶奶的怀中,曾经听奶奶讲过其中的许多道理。这会儿,奶奶亲手翻开第一册中折叠的一页,放到我的面前,我轻轻地读出来:“有福之人方能识字,须当字积德,切不可以字造孽……”在回来的路上,我捧着这部《传家宝》,心里一直想着奶奶说的话:这简简单单的方块字是有感情的,它们也渴望每个细节的精彩!

我看过很多经典的诗篇,也记得许多感人的故事。久久不能忘怀的是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书信,那些发黄的稿纸被妈妈精心地装订起来,加上素雅的封皮,小心地珍藏着……我看过爸爸妈妈的书信,这些书信不是我想象中的情书,却能够在字里行间读出来他们彼此的惦念与关怀。这样的文字虽然不能和《马克思致燕妮》的书信相比,也不能与徐志摩的《爱眉小扎》相提并论,然而,在这些朴素的话语里,我能够体会出,这些温暖的文字,曾经伴随我们一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冬夜……
信手翻看手机短信,想着那份遥远的思念,我相信字是有情的。从古到今,它记录着无数的人情冷暖,凝聚着无数的心血与感叹!我知道字是有感的,因为,它是用手心捂热,在唇舌之间含温,带着浓浓的气息,带着真挚的情谊,书写着我们的生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