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根部黑色怎么办:母亲的故事:拖板车老妇人-张义玉 母亲的故事:拖板车老妇人-张义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7:29
母亲的故事:拖板车老妇人-张义玉 母亲的故事:拖板车老妇人-张义玉 摘自:湖南省妇联
 
  张义玉是一位苦难的母亲,一位长年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火车站拖板车的老妇人。7年前,张义玉的丈夫患风湿性心脏病去世,留下一笔债务;4年前,她唯一的儿子又得了尿毒症。没有工作,也没有什么别的技能的她,只得一边拼命地在吉首火车站拖板车为儿子攒救命钱,一边四处奔走求助,向社会发出一个母亲的呼吁。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儿子做换肾手术。可是,做一个换肾手术需要近20万元,她拖板车每天最多能挣20元,要挣够这20万元,她就是不吃不喝也要30多年!但是,这位母亲是执著的,她每天五点多起床,拖着一辆破板车往火车站接第一趟列车,风霜雨雪,从不间断。每天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常常累到深夜十一、二点才收工。为了省钱给儿子治病,她一天就中午吃一顿饭:一碗一元钱的粉丝。因为每天都要搬运数千斤货物,拖起那辆像湘西的大山一样沉重的板车,年老力衰的她,常常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光靠拖板车是救不了儿子的,张义玉老人便只身一人,跑居委会,跑市妇联,跑民政局,跑湘西的各大媒体,一个个单位去寻求捐助。张义玉老人的坚强母爱和不屈尊严,深深地感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了帮助张义玉老人完成救儿的心愿,社会各界纷纷解囊相助。
  2006年1月16日,张义玉老人的儿子石军,终于在广州海军医院成功接受了换肾手术。张义玉老人凭着那股拼了老命也一定要让儿子活下去的坚强信念,完成了她的救儿心愿。 《爱的呼唤》一个苦命的老人  从清晨到黄昏
让那古老的板车  在现代的街巷中
旋转着滚滚的车轮 风儿吹干她眼角的泪痕
雨水洗去她满身的灰尘  板车在风风雨雨中吱吱有声
那是爱的呼唤,不是痛苦的呻吟啊!把我的手给她  把你的手给她
人字的结构  就是一撇一捺的相互支撑
请善待自己,更关怀他人  我们用真情筑成生命的万里长城一个憔悴的老人  从天明到夜深
以她单薄的身影  在来往的人群中
负载着深重的亲情  太阳点燃她救儿的信念
月亮轻抚她深深的皱纹  板车在阳光月色下吱吱有声
那是爱的呐喊,不是无望的悲鸣啊!把我的爱给她 把你的爱给她
和谐的社会 充满朋友路人的爱意温存
苦难将绝迹,幸福会永存
我们用爱心温暖人生的漫漫旅程  这首《爱的呼唤》是吉首大学胡建文老师“为母亲张义玉救儿”募捐大义演所作的歌词,2005年11月27日,在吉首市商业城由吉大武术协会、FLY俱乐部、边城爱心协会等团体共同承办的义演活动在全体爱心志愿者演唱歌曲《爱的呼唤》中拉开了序幕。张义玉老人的坚强母爱和不屈尊严深深地感动了所有过往的人们,为帮助她完成救儿的心愿,他们纷纷慷慨解囊,往募捐箱里塞入了自己的一份心意……。  厄运来临,拖起板车与命运抗争  张义玉是平常老百姓,她本来有一个平常老百姓都有的幸福家庭。丈夫石明生是吉首市电影公司的党组书记,她本人曾经是家乡吉首市排绸乡的村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当过村妇女主任。文革期间,当时在市法院工作的石明生下放到了张义玉所在的乡里工作,两人很快相识相恋,并于1971年结婚。后来石明生回城到市电影公司工作,张义玉便跟随丈夫来到了城里,虽然没有工作,但她凭着自己的能力在城里做临时工,或者做点小生意,夫妻恩爱,日子过得挺顺意。1976年,儿子石军出生。他们都是党员,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便商定只要一个孩子。于是,小石军便成了夫妻俩的掌上明珠。作为母亲,张义玉对儿子的成长常常喜在心头。但她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她满怀希望地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厄运的魔爪正慢慢地向她伸近。
  1996年儿子下岗,1999年,丈夫病逝,留下沉重的债务及孤苦伶仃的母子俩,面对将来的生活,她心里没底,不知该怎样过下去。但坚强的她只在床上躺了一个月,便想通了,她对自己说,虽然丈夫离她而去了,但她还有儿子,儿子就是她的寄托与希望。于是她从床上爬起来,把23岁的儿子石军叫到身边,安排他到一个熟人那里去学习水电工,希望他能够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立足。自己则从亲朋那里筹措了一些资金,重新做起了小生意。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2000年,在一次和别人合伙贩运湘西柑桔的时候亏损了8000多元。这让她在经济上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成本做生意了,但一向坚强的她并没有因此而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想尽快让儿子成家立业的她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毅然地来到火车站拉起了板车,而此时她已经52岁了。
  令她欣慰的是,她的儿子石军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专心学技术,辛勤工作,一个月能挣到一千多元。石军深知母亲的苦楚,经常对辛苦的母亲嘘寒问暖,并多次要她不要再拉板车了,这让含辛茹苦的张义玉感到慰藉。在母子俩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还了一部分债务,并把房子装修一新。
  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在火车站拉着板车,儿媳抱着孙儿突然跑来跟她说:“妈,不好了,石军在做工的时候突然眼睛看不见了,现在正在医院里。”仿如晴天霹雳,张义玉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人就怔在了那里。经检查,石军得了严重的慢性肾炎,肾功能严重受损。就这样,昂贵的医疗费又像一座山似的向这个原本很脆弱的家庭沉沉压来……
  2003年元月的一天,石军感到排尿不出,浑身胀痛,并且吐血不止,送到医院急救后检查,他的病转成了尿毒症,完全丧失了肾功能,要根治的唯一办法就是换肾,要不每隔三至四天就得到医院做一次血透,否则就有生命危险。苦命的张义玉开始感到了绝望,除了拼命地拉板车挣钱外,每天就守着病床上的儿子以泪洗面。  风雨兼程,付出血泪辛酸只求为爱子续命
 
  拉板车是一桩很辛苦的活儿,有的货物一件上百斤,一车货上千斤,上车时要给货物打好包,货物送到目的地了还要御下车送到客户指定的地方,就是青壮年男子也会觉得吃不消。张义玉是女流之辈,身高只有155公分,在生活的重压下,身子骨也越来越单薄,可年过五旬的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因为她实在是太需要钱了。
  为了多赚一些钱,多拖一趟货,她每天都在凌晨五点二十就到火车站去接第一趟到站的列车。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闹钟,为赶时间,她每天四点多就起床赶到火车站,那时正值冬季,天气十分寒冷,她就瑟瑟地在寒风中等候一个多小时。晚上通常也要到七八点钟才家,回家的路上还要到固定的地点去买好第二天要用的包装袋。
  其实,拉板车的收入并不高,拉一趟货物的酬劳远一点的通常是10至15元,近一点的就只有5至8元。运气好时一天可以揽到三至五趟生意,运气不好时甚至整天都揽不到一桩生意。平均下来,一个月的收入在500元左右。张义玉为了多挣点钱,她常常主动去问有行李包裹的旅客要不要送货,有的旅客见她年纪大就不太想让她送货,她这时就很着急,竭力表明自己很行,并快速扛起一包货放到自己的板车上,旅客们没有办法,就只有让她送了。有的时候,有些货物很沉,路途又比较远,同伴们都不想去接这样的生意,张义玉就主动上前去把货接下来。有的货要送出六七里路,通常要半天时间,而劳务费只有15元。但只要有货送,张义玉就不愿意闲着在那里等,因为她知道她儿子的病还在等着她的钱去做血透。
  由于活很重很累,受伤是经常的事。2003年6月的一天,张义玉送一车货到吉首市铁路旁的一户人家,货物是铁制品,一件货有60多斤。在御货的时候,由于人很累,张义玉搬着一件货准备送进客户的屋时,脚被地上的一个石块绊了一下,她本来就很虚的身体失去重心,一个趔趄倒在地上,手里抱着的货物在她倒地时重重地砸在了她的手上,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被砸扁了,到现在她的那两根手指还是扁的。还有一次,她在御货时,一件货从车上滑落将她的脚压住,她在抽脚出来的时将踝关节扭伤,当时就肿得厉害。但只要伤痛稍有好转,张义玉就要硬撑着去工作。
  最困难的是下雨天。这时,张义玉就得准备两块塑料布,一块盖在货物上,一件披在身上。下雨路滑,她只能一小步一小步地像蜗牛一样慢慢前进,送一趟货有时需要七八个小时。由于年老体弱,张义玉感到很累很累,她常常在深夜里一个人对着天空哭喊:“老天啊,为什么我的命这么苦,我现在年纪老了,我实在是累不起了啊……”但是,看着在病床上呻吟的儿子,张义玉又在心里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只有多挣一些钱,才能延续儿子的生命啊!  爱子情深:儿啊,妈一定不会让你先我而死的  “妈,我不想死,我还年轻,我牵挂着妈和宝宝,我死了就没人照顾您了,我不想我的宝宝这么小就没了爹啊,妈……”每到排不出的尿液充满血管,全身肿痛,呼吸困难的时候,石军就感到很恐怖、很绝望。儿子痛苦不堪的样子,使张义玉心如刀绞,她安慰着绝望的石军说:“儿啊,妈一定不会让你先我而死的,妈就是拼了老命也一定要让你好好地活下去。”同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到处去筹钱,马上为儿子去做血透,她把这叫做“抢救”,她说,最多隔四天,她的儿子就要进医院去抢救一次,这就像打仗一样万分火急,否则,她也许就会永远失去这个儿子。
  每做一次血透,医药费就要550元。一个星期两次,单是做血透一项,一个月的费用就要4400元。张义玉深知,单凭她拉板车挣钱是挽留不住她儿子的,于是,她就四处想办法筹钱。张义玉先后到电影公司、市文化局、市政府、市妇联等部门求援,这些单位见到张义玉的悲惨遭遇,都十分同情她这一家子。电影公司从2003年开始,每月给石军发放200元生活补贴;市政府给他们落实了低保政策,每月发给120元生活保障费,医疗保险也落实到位了,给石军的治疗费用报销60%。2005年,市妇联共为其募集了3万多元治疗费用。同时,一些好心的客户了解了她的情况后,纷纷解囊相助。更令人感动的是,跟她一起拉板车的人,尽管自己也很困难,也都省吃俭用给捐助了一些钱物。
  有限的援助相对于靠做血透维持生命的石军来说,终究是杯水车薪,一年多来,石军的病共花去了6万多元,除去医保报销和所得援助,张义玉自己花去了两万多元,这对于一个本已负债累累又没有多少收入的家庭来说,可是一大笔钱啦。
  为了用好钱,尽量将钱用来给儿子“救命”,张义玉在生活上尽量省吃俭用。几年来,她除了买磨损很快的解放鞋外,几乎没有买过衣服,她现在穿的衣服都是好心人送给她的旧衣服。为了省钱,她每天早上都不吃早饭,中午就是火车站旁店子里买一碗一元钱的粉随便填填肚子,晚上才和儿子儿媳一起吃一餐饭。
  由于长期不能正常排尿,石军又患上了胆结石,有时痛得在地上打滚,他好几次对张义玉说:“妈,我痛得实在受不了了,你就给我到医院去把这几颗石头取了吧。”张义玉一直没有答应,她对儿子说这些钱是用来给他救命用的,胆结石痛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如果没钱做血透,几天就会要了他的命。
  张义玉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给儿子做换肾手术,让他彻底摆脱死神的威胁。但是,做一个换肾手术要20多万元,想到这,已经57岁、疲惫不堪的张义玉眼泪就止不住地流出来,她说:“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不能看到这一天。”  换肾成功:坚强母爱创造了奇迹  2005年11月18日,一家在广州的医院为张义玉的儿子石军找到了合适的肾源,但手术费用至少在15万元以上。喜出望外又为手术费用发愁的张义玉向曾采访过她的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胡建文老师求助。因为被张义玉那坚强的母爱所感动,胡建文老师决定发动学生,用各种义演的形式帮助她,胡建文的爱心计划,很快得到了州内外各大媒体、社会团体组织及各界的人士关注,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在湘西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捐助下,2006年1月16日尿毒症患者石军在广州海军医院石军成功接受了换肾手术。经过广州海军医院的精心治疗,2006年2月25日,换肾成功的石军出院回家了。为儿子抹了四年眼泪,眼睛红肿混浊的张义玉老人,终于在2006年的春天到来之前,沟壑纵横的脸上盛开出了一朵久违的微笑。毫无疑问,这坚强母爱创造的奇迹!
  张义玉救子的系列报道在本报及州内其他媒体的关注之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2005年12月19日,湖南卫视全新栏目《爱星来了》导演育大为从北京给本报打来电话,要求对张义玉的事迹进行专访。12月21日,张义玉在吉首大学胡建文老师等人的陪伴下启程北上,走进湖南卫视《爱星来了》。《爱星来了》是2006年湖南卫视与宋庆龄基金会合办的一档公益性的爱心访谈节目,节目将在春节期间通过湖南卫视向全国进行转播。除了张义玉,这期节目他们还请来了台湾著名演员归亚蕾女士,她在最新拍摄的《中国母亲》中扮演了一位苦难的母亲角色,和张义玉在现实生活中的境遇很相似。
  归亚蕾女士看到张义玉因为长期拖板车、抬货而变形的双手之后,不由得热泪盈眶。她说:“从这双手,我对母爱的坚韧和执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假如我早一点接触张义玉,我扮演的母亲形象将会更加真实感人。”节目进行当中,归亚蕾和主持人何娟多次替张义玉擦拭眼泪,她们自己也不时地扭过头去擦拭眼角的泪花。归亚蕾紧紧地握着张义玉的手说:“不要担心,只要有爱,你儿子的病一定会治好的。”归亚蕾还送给了张义玉一副手套和一顶线帽,她说:“天冷了,你也要注意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2006年2月27日,湘西自治州2005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揭晓,“拖着板车撑起母爱天空”的吉首市峒河街道办事处居民张义玉榜上有名。随后不久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公益性节目《爱星来了》播出了张义玉的感人事迹,在广大观众中产生巨大反响。张义玉以她的坚强母爱,不但创造了救儿的奇迹,也深深感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民众。她的事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爱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任何困难在伟大无私的爱面前,都会变得不堪一击;只要有爱,我们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张义玉老人凭着那股拼了老命也一定要让儿子活下去的坚强信念,完成了她的救儿心愿。但张义玉老人仍然难减心头的重负。石军出院时,尚欠下医院近5万元的医疗费用,加上去广州之前所借的3万元钱,总计已有将近8万元巨债。而且,肾移植出院后的石军,必须终生服药,每月服药的费用高达4000元。虽然这是张义玉老人瘦弱的双肩和那辆破烂不堪的板车所负载不起的,但是张义玉仍然咬紧牙关硬挺着,在人来人往的吉首火车站,我们仍能看到一个执著而坚强的身影,在烈日下风雨中,拖着沉重的板车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