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后期牙疼影响宝宝吗:南京保卫战中真正做到“誓与南京共存亡”的国军将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12:47:59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兵分三路向我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发起进攻。日军之进攻令,在12月1日时即已正式下达——“华中方面军需与海军司令官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日军之攻宁部署可谓周密,据刘斐先生(1898年生,1983去世,字为章,湖南醴陵人。国民党桂系高级将领,中将衔,曾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军令部厅长、军政部次长等职。建国后曾任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等职——白梅月下客注)在《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一文中回忆:“那时日军对南京分三路进攻:右路敌主力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句容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先攻广德、宣城,趋芜湖,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面对日军的进攻,在南京弃与守的问题上,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曾存有争议,即使在定下了防守南京的方针之后,于死守还是象征性抵抗一下方面,亦曾出现过动摇。曲折过后, 15万国军将士最终开上了保卫南京、拱卫京师的战场。阵亡士兵自不必说,国军将领中,又有谁、谁们真正做到了“誓与南京共存亡”?

       据刘斐先生在《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程奎朗先生《南京复廓阵地的构筑及守城战斗》以及《宪兵抗战史篇——南京保卫战》等文的记载,笔者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还请见到拙文的师友批评指正:最早发出了“誓与南京共存亡”豪言壮语且有与南京共存亡决心的唐生智,并未践诺。据刘斐先生在《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一文载,“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后,以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周斓为参谋长。从他坚持固守南京的一切姿态来看,确有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的。唐就职后于(1937年——白梅月下客注)11月27日向新闻记者谈话,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据程奎朗先生《南京复廓阵地的构筑及守城战斗》一文(原文繁体)载,“谷正倫辭去首都警衛軍軍長後,唐生智被任命為首都衛戍司令長官。原警衛軍司令部參謀處人員,編入衛戍司令長官部,我們便從雨花台地下室遷入唐生智公館對面的教育部長王世傑的家中。當晚唐生智到王世傑家召集我們講話,他說:“谷司令有病到後方休養,防守南京的任務,只好由我承擔起來了。我是統帥,守土有責,決心與南京共存亡。南京失守,我亦不生。你們是幕僚,和我所處地位不同,我不要求你們和我一道犧牲,萬一城破,你們到時還可以突圍出去。我只要求你們在我還活著的時候,堅持工作到底。”他講話的聲音雖然很低,但語氣非常沈重感人。我當時深為感動,心想,你當司令長官既有死守南京的決心,我們當幕僚的和你一道為國犧牲,也是無尚光榮的”。

       比较两文中的记载,唐生智确有“南京失守,我亦不生”的想法。唐生智虽主动勇挑守卫南京之重担,功不可没,却非与南京共存亡之人。“唐生智判斷已無力回天,到了最後關頭,於12日下午5時召集緊急會議,傳達了蔣介石11日晚上的來電: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隨即下令於當晚11點放棄南京”,然后,率长官部人员撤出。虽无此豪言壮语却于行动上真正践行了“誓与南京共存亡”者,首推——萧山令。
       对萧山令,此前我们或许并不熟知,但,在南京保卫战中,作为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宪兵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此公,于1937年12月12日在下关码头殉国,成为南京保卫战中牺牲时职别(并非军衔,当时萧山令军衔为少将,死后追赠中将军衔——白梅月下客注)最高的国军将领,确应视作“与南京共存亡”、尽职尽责第一人。关于萧山令殉国的时间、地点均无异议:为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下关码头撤退途中。而对其死因,则存有两说:一曰自戕;二曰为敌机扫射阵亡。
        有文记载,“萧山令(1892-1937),字铁侬,湖南益阳人。1910年入陆军小学。次年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1916年毕业。1929年1月任首都宪兵司令部中校参谋,1930年升参谋处处长。1932年任总务处处长,主管全国宪兵的编制与训练工作。1936年3月攫升为少将参谋长。1937年11月中旬宪兵司令谷正伦赴武汉就医,升任宪兵司令部副司令,成为南京宪兵首脑。旋首都卫戍司令部成立,长官唐生智命令其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暨南京市市长,以便宪警协调行动。因积极组织修筑野战和城防工事、维持市内秩序等,颇受好评。12月,南京保卫战开始,所属1万余名宪警除负责防守城内重要据点外,还协助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处复廓阵地,光华门战斗最激烈时清凉山宪兵部队曾被调遣驰援。12月12日上午城防危殆时,命令宪兵增筑城内街垒工事,准备巷战。下午奉命撤退,并殿后督队。夜于仪凤门外又指挥宪警与追敌激战,渡江时为日军汽艇机枪扫射身亡。后追晋中将”。

       而据《宪兵抗战史篇——南京保卫战》一文(原文繁体)载,萧山令的死难经过大致为:“(1937年——白梅月下客注)11月20日,國民政府宣布遷往重慶。。。日軍。。。向南京迫近。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布置南京防務時,令蕭山令的憲兵部隊6500人,守衛清涼山一線及明故宮機場至第33標附近高地。。。12月8日,唐生智令各軍退守復廓陣地。。。12月9日上午,500多敵人在坦克掩護下猛攻光華門至通濟門一線。守備這裡的友軍教導隊兵力單薄,漸漸不支。蕭山令當即從自己陣地抽調一個加強連(应该是奉命增援,而非自作主张——白梅月下客注)趕去增援,從側翼向敵人開火,正面的教導隊士氣復振,終於將日軍擊退。事後,教導隊總隊長桂永清打電話向蕭山令致謝,蕭回答說:"同拱衛首都而戰,安危一體,何言一個'謝'字!" 。。。11日拂曉,日軍的步兵、騎兵、炮兵聯合向棉花堤撲來。。。12日清晨起,敵人對南京作最後一擊,憲兵部隊的清涼山、水西門陣地,遭地毯式轟擊,死傷官員不斷增加。。。午後,我各部隊呈不支狀態,雨花台、紫金山失守,。。。唐生智判斷已無力回天,到了最後關頭,於12日下午5時召集緊急會議,傳達了蔣介石11日晚上的來電: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以圖整理而期反攻。隨即下令於當晚11點放棄南京,。。。蕭山令。。。指派教導團的2個營,佔據要沖及制高點,掩護大隊通過;又下達嚴令:"各物可棄,唯槍彈不許丟。"並親自殿後。憲兵部隊到江邊時,已過午夜時分。。。13日凌晨,我軍尚有萬余人壅塞江邊,這時日軍已追蹤而來,成半圓形包抄開火。我軍在潰退中大部分已手無寸鐵,槍炮聲中紛紛倒下。。。憲兵部隊就地抵抗。。。歷5個小時激戰,憲兵部隊已傷亡殆盡。。。蕭山令不願被俘受辱,射出最後幾顆子彈後,舉槍自盡,殺身殉國,年僅46歳”。

        萧山令职别以下,有名有姓可查之国军将领殉国南京者,计有:

        饶国华(1894-1937),国民革命军第23集团军21军145师中将师长,追晋陆军二级上将

        朱赤(1900-1937)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

        高致嵩(1898-1937)第八十八师264旅少将旅长

        易安华(1900-1937)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
         罗策群(1893-1937)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少将副师长

         姚中英(1896-1937)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

         司徒非(1893-1937)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少将参谋长

         李兰池(1899-1937)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少将副师长

         刘国用(1898-1937)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副旅长

         蓝运东(1899-1937)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
         万全策(1902-1937)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

         。。。

         今天的我们,不应当忘记那些为了抵御外侮而英勇献身的有名与无名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