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会自己好吗:一名医生用大剂附子的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10:32

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
医者佛
余喜欢用附子治病,疗效非常神奇。以前,用量不敢大,只在十数克范围内。后来读了《思考中医》,我细细地思量刘博士的观点,觉得阳气非常重要。当今医生多喜欢用滋阴药,效果不明显,且伤阳。且更有西医,拼命用抗生素,更是创伤人体阳气。观察病人,每多见脸色灰暗不华,眼周灰暗之征,且脉多见沉细。此皆是阳虚也。治疗杂证,包括痛证,痹症、内科怪病等,临床我喜欢应用四逆汤以及当归四逆汤。且制附片一般从25克开始应用,多者至125克(回阳),或至90克,少者也经常在45克,35克范围。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这样的医案好多,有时间我慢慢地发在网上,请大家鉴赏。月前经病友介绍来我门诊一病患,女,60岁余,右腿膝关节以下至脚趾皆红肿热痛,摸上去发热,病人自述热痛不止,已经一年余,百般求治,不得其效。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其脉沉细,右尺尤甚。舌淡。观其面色,环唇一周皆苍白,与其面色不相配。余即诊为肾阳虚。以四逆汤合当归四逆汤原方。其中附片25克,干姜35克,炙甘草45克,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大枣12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一剂后即症状大减,红肿热痛均减。三剂后,红肿处自膝下退至小腿一半的位置。且从脚趾向上皮肤红肿开始上退至踝关节处。止方再服数剂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观察小腿处有一巴掌大的硬核,皮肤触觉非常硬。脉仍沉细。环唇苍白色不褪。知阳虚未改。当继续补阳。上方加制附片为35克,干姜45克,灸甘草55克,继服。症状继减,再加为制附片45克,干姜55克,炙甘草60克。服数剂,皮肤红肿继褪。服数剂后,病人即自述腿特别轻松,走路飞快,女儿几乎跟不上,且上下楼梯轻松异常。注:制附片先煎30分钟,再合诸药再煎90分钟。我用附子皆同此。此症我先是思考了前医的处方。首诊病人没有带来他医的处方,但根据病状,病人一年治疗没有效果,我猜想到,他医肯定是用了大量的清热解毒之剂。因为病人表现为明显的红肿热痛。时医多从热毒考虑。此为一。其二,病人脉沉细,右尺特别沉。典型的阳虚之脉。且环唇区乃肾区,其色苍白,肾阳虚可知。其三,服补阳药有效后,再服症状不减。此时,我曾细细思考,是否补阳已足。但观其脉,其环唇色泽,知病情仍为阳虚,于是加足四逆汤用量,以恢复病人的真阳。至今,病人病情稳定,逐渐好转。目前病人尚在治疗中。


我用附子是有严格的指征的,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下。脉微细,但欲寐。这是典型的少阴证的表现。那是一定要用附子的。而且,可能要重用。不重用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起步可以用25,30克,然后,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渐加大用量。一般对于重症患者,可以用到上百克。病人越服越精神。另外,还有四肢发凉,或冰冷,或大汗出,动则汗出。或乏力。或精神不振。或畏寒畏风。或面色苍白,或环口唇苍白,或下焦包括下肢无力,发冷,或头顶畏风明显,寒痹等等。皆是附子的适应证,且可重用。我这儿还有一些典型的病例,找个机会,发上来请大家提意见。临床上,我用附子近乎100%^,也就是说,大多数病人我都用上了附子。且效果明显。大概阳虚是当前亚健康状态的主证吧。

 

佛有缘:
我自己就尝试过吃熟附子,用量从10克逐渐增加到100克。在45克以下,吃完会觉得全身发热,此乃小剂量附子温阳,但尚不能固阳之故。至45克以上,则反而不觉热了。到目前我每天用熟附子90克,已连服20余剂,以前的颈椎病,腰腿痛,慢性胃炎等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爽利。甚至吃热气的食物都不上火了。此乃切身体会,决无虚言。

老刘:
方中用这么量大的附子干姜细辛,不知病人是怎样喝下去的,特别是这个干姜真是不好喝啊.一次一老妪病咳喘,咯痰清稀,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杏仁半夏而瘥,病人后来跟我说,你这个药太难喝了,简直都不想喝了,你开的是什么药啊,我解释说用了干姜细辛,其中干姜用了十克,细辛用了五克.后来思忖,你开的药虽然中规中矩,然而病人却不喜欢喝,如果病不畏其味不喝,你开的方还有什么用呢?同样的药还在半夏之类.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Bushinbush:
细辛15G我用过.没有反应.效果很好.就是有些麻嘴.

医者佛:
关于用附子补阳的问题,我想还是要再补充一点东西。也算是个人的观点,请大家临床谨慎,慢慢地自己体会。千万不可莽撞图快,以免伤人。
一、当前之病证,以阳虚者为多见。原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滥用抗生素,激素,过于兴奋运动社会交往以及生冷食物冷饮等,均伤真阳。而且,表现多为阳虚之证。脉有力无力是阳虚与否的关键。有力,多不是阳虚,无力多为气,阳之虚,临证可以细辨。临床上,我用附子配人参,黄芪,党参是非常多见的。
二、用附子之类药是要有适应证的。不可见病就用。需要认真辨证。阳虚的指征很多。上面我提到一些。另外,我有个法门,对于是不是阳虚的患者,如果不明确,可以先试用他法,如果有效,就不必补阳。如果无效,甚至加重,往往是真阳不足。这时,可以试用一下补阳之品。且剂量宜小,宜轻,宜久煎。一般我的用法是,先煎附子等先煎之品,如磁石,生龙骨、生牡蛎、生海蛤壳等半个小时,然后,加其他药再煎一个半小时。
三、生附子尽量不用。我用生附子最大量是70克,治疗一例脑干脑炎引起的全身肌肉萎缩,效果明显,且也近愈。但那是剧毒之物,万万不可轻易尝试。以后,我把这个病例前前后后完整地发上来,请大家欣赏。
四、细辛有没有毒。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为度。不可过量。细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会有什么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剂。听闻刘力红博士的观点:细辛根本没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尝尝如何。
五、一般补阳药一服,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如果重用了补阳药而且没有效果。或是量不够重,这就需要经验了,再就是服错了药。这也需要详细地审证。千万不可轻易停药,或者换药。一般有时真的需要重用补阳之品。一直到300克制附子,都有可能的。
六、补阳药的口味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我曾经治过一例下肢关节炎的女性患者。就是四逆汤加当归四逆汤加减。初服药时,她效果非常明显。腿痛消失,而且,以前初诊时没有说的症状,如经常掉头发,脸色不红润等,都大大地改观了。而且,突然有一天,她来跟我说,大夫,今天开始,怎么同样的方子,味道完全不同了呀。根本咽不下。我笑着说,行了,病已经好了。停药就是了。以后,她带来好多病人,她自己已经不用再服药了。看大家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七、我曾经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书,听一位老中医讲过关于如何补阴和补阳的问题。他说,如果不轻易决定是阳虚或者阴虚时,千万不可贸然补阳,恐伤真阴而后果加重。可先试用滋阴之品,徐徐观察。那时我奉之为经旨,时时遵行。久则发现,不全如此。江南温病派往往视附子为剧毒,其观点有偏,误人不少。我的观点是,基本上可以先试试补阳药。当然少量,只开一天,或者两天的量。看看效果,再决定。或者,把补阳药中加生地,熟地之属,也属权宜之计。当然,这只限于辨证不清的情况。
八、劝君多读伤寒书。少看或者不看温病学派的任何观点。因为这会极大地影响你临床用药的效果。我的观点,温病学派关于滋阴一说,基本上成了现在人们保健的安慰剂。其实,效果如何,大家也知道的。但关于用大量石膏的观点,还有急下存阴的观点,则非常之高明。特别是急下存阴,对于治疗中风急性期,非常之有效。往往用一次,第二天舌苔就能恢复不少。这里不作讨论。
九、关于常服补阳药作为保健品的问题。我认为基本上可以接受。对于素体阳气不足,或者,因病阳虚,或者,久耗真阳之体,均可以小剂量四逆汤常服。即可保健,又可治疗,还可长寿。量以小为好。而且,要注意很多日常生活禁忌。下次,专文上传。请大家稍等。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至于临床要不要用附子,我觉得,大家有勇气的话,先自己买来半斤制附片,自己的尝尝鲜的为好。这样临床最有说服力。要是口麻,舌麻,上肢麻,全身麻的话,轻则服一两勺蜂蜜即可。重则速速求治为好。

 

喜来东岳:
附子是大毒之剂,以前我从来没过10克,自从看了各家之用附子的妙用,我也大着胆子加量附子的用量了,呵呵,还真行,一用就好使,可是我还是小心呀,我们这里用附子过10克的可不多呀,更不用说是上百克了,我可是胆大艺不高,还要学。“细辛有没有毒。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量如果太大,往往有口麻,这也算是中毒。但以口麻或舌麻为度。不可过量。细辛一般可以用到30克,不会有什么意外。而且,一定是煎剂。听闻刘力红博士的观点:细辛根本没有毒。大家自己不妨多尝尝如何。” 细辛久煎还能有效吗,我看这药还是不久煎而少用好,呵呵本药可是芳香之剂,不宣久煎,不象附子,只是拙见,见笑

医者佛:
细辛通阳之能,可以彻表入里,上下通行,非附子可比.也非肉桂之类补阳药可比.
李可曾帮我的朋友开过一付药,细辛用量是35克.而且,他说,少了无效.

医者佛:
我用附子禁忌很多.
简单地说,附子是温阳的,大凡阳气不虚,或者,阳盛,或者内热之病,一般不用附子。
这里是不是会有人认为,那阴虚呢?要不要用附子。
我的观点是:要用。而且一定要用。
道理我是这样认为的:食物就是阴,喝的水也是阴。如果病人阴虚,那吃东西,喝水不就行了吗?但实际上,这样不行。为什么?因为阳之不气化。也就是说,吃的喝的东西全顺着肠子下去了,排出去了,没有变成阴精为身体所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阳虚,阳不能气化则水湿流失。因此,滋阴可以治疗阴虚,但补阳也可以治疗阴虚,而且是治疗阴虚的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
临床上我就发现,不少表现为阴虚的患者,如口干、咽干、失眠、阴虚阳亢等症,我都用过附子,效果非常好。用后,阴虚的症状消失了。这不是课本上所列出的机械的理论,临床说明一切。
什么时候不用附子呢?
阳明实证就没有必要用。少阳证如果阳气不虚,也没有必要用。太阳证,在可用可不用之间。表阳虚就要用,象桂枝附子之辈。
但三阴证,基本上是要用附子的。太阴配理中,少阴就是四逆,厥阴配乌梅等。
治大病久病,多是三阴证。要用附子,而且,一天一天,就能看到邪由阴出阳,症状由三阴症状变为三阳症状,一步一步,按六经排列反方向而出,非常有意思。
试举一例说明:
三天前治疗朋友的女友,外感发热,伴大便干燥,朋友处以桂枝合大承气汤,药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且尿中有红细胞。伴乏力、腰酸胀。西医诊为急性肾炎。其脉滑而沉。证属少阴,邪由太阳直入少阴,由于误治而致。余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黄芪、石膏辈。两剂而尿频,尿急,尿痛皆失,今天病人出现呕吐、腹痛、腹泻,日四次、畏寒等症状,这一典型的太阴证。也就是说,邪气已经由少阴出来,到了太阴。处以附子理中加黄芪。试观明天效果如何。
记得以前在我们的论坛上见过这样一句话:治肾炎就当感冒治。非常启发我的思路。邪入少阴,就要祛邪外出。也就是说,邪之进路即邪之出路。祛少阴之邪,附子必用。使邪外出,就要用麻黄开太阳。邪进的快,如治得法,出的也快。因此,邪过哪经,就必要会出现哪经的症状,如仲景所言:知犯所逆,随证治之。


医者佛:
对于阴虚之用附子,我的经验,一定要配合熟地,30克就可以了。这样有两大好处。一则助阳不伤阴,二则以附子之阳,气化熟地之阴,使阴为机体所用。从而真正实现补阴的目的。
其他配合,如配麦冬,配生地、配白芍等,都可以随证而为。但要以补阳药为主,滋阴药为辅。具体比例如何。可以根据病情来定。如果没有特别的证候可以判断,我个人认为,阳药六分,阴药四分,是滋阴最佳配伍。阳药稍重,既可气化阴精,又可运转阴液循行经络脏腑。


医者佛:
生姜以温中,散表,止呕,化湿为主。而干姜则以温中祛寒为主。具体应当根据病情定药。
至于剂量,虽然古人有治上焦如羽的观点。但这是温病家的学说。其中还有一个辨证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鼻炎为非常典型的上焦阳虚证,用药就不必如羽了。当重就重。
具体的剂量。至少,姜桂可以30克/味吧,可以参考仲景的真实用量,这一点李可曾经有过详细的经验,可以找来学习一下。
四逆则有变化,按照刘力红的观点,当重用甘草。他主张以土制火,颇合于临床。这一点我也经常用。按这个观点,我一般起手用附子30克,甘草30克,以后,随证增加。(大部分时候二诊三诊后,都要增加附子量,我认为我的起手用量是很低的。仅仅是探测一下病情以及病人的反应,也便于病人如果不再回诊,给病人一个安全量。呵呵。这个量是不是有人认为太大了。)
另外,看看云南吴佩衡的医案。他的观点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仅十数克或者更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对附子的认识观点的问题。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阳,重用回阳。少用时,配甘草有意义,多用,重用时,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润之,兼顾中焦的作用。
再者,仲景也并不是用附子时重用甘草。试看真武汤。甚至没有甘草!临床上我治疗水肿之类的阳不气化证,多起手用附子60-90克,当然根据舌脉变化而选择用量,但不管如何,我的用量很大。效果是病人的水肿减轻很快。方中还有一味药非常关键,就是生姜。这味药一定要重用。多少克合适?至少30克,或者60至90克,三片生姜在这个方子里是骗人的东西。不用到这个量,就没有好的效果。虽然你重用了附子,也必要要把生姜的量保证了。
附子的用量,很有学问。我还没有完全参透这个量,也在努力中。
少时我用过12克附子,多时,目前我在用生附子120克,制附子我也用到了300克。效果如何呢?神奇!!!但把握这个量是不容易的,一定要从你认为的安全量开始。不要过分追求效果而呈能!!!为医者,可不慎之。。。。。

姑射真人:
“另外,看看云南吴佩衡的医案。他的观点就不同。附子可以300克,而甘草仅十数克或者更少。我认为这是一个对附子的认识观点的问题。附子少用助火,多用扶阳,重用回阳。少用时,配甘草有意义,多用,重用时,甘草作用就成了甘以润之,兼顾中焦的作用。”
云南的附子,怎可和川附子相比!
当地人用附子炖鸡服用乃是家常便饭,可见云南附子的功效如何了。
“临床上我就发现,不少表现为阴虚的患者,如口干、咽干、失眠、阴虚阳亢等症,我都用过附子,效果非常好。用后,阴虚的症状消失了。这不是课本上所列出的机械的理论,临床说明一切。”
这是真正的阴虚吗???????????????????
我个人倒认为真阴虚不是不可用温药,只是看你怎么配伍了
请问出了用附子还用了哪些药?
佛兄的治疗阴虚的经验倒是很有见地
曾有一老医善治消渴,好用大队阴药中加一味附子,谓“可使一潭死水活化”,此老医之名已记不太清了,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医者佛:
1.        阴虚之人,用附子,千万不可忘记用滋阴药。
还是上面那个道理。附子是温阳化气的,气化则水湿乃可行。但你必需给附子水湿。滋阴药当的这上这个角色。附子有湿可化,则湿邪自运而阴虚可复。如果没有滋阴药,附子温阳气化功能增加,只能耗伤真阴。那是真的伤了阴了。这点不可不知。
配什么?象熟地,生地,白芍,麦冬等都是。
2。另外,磁石等虽然不是滋阴的,但可以潜阳入阴。这可以制约浮阳。这个道理也要是要知道的。其实就是防止附子产生了过多的上升的阳气。阳升易扰心神,致失眠,烦躁,神志异常。一定要预防。
从这个道理上讲,就象是针灸百会穴。我在临床上一定要配合足三里,或者昆仑。为什么?就是引亢阳下降入阴,这样可以让阴和阳在上与下的层面上形成平衡状态。
我想这样讲,是不是对于用附子滋阴更清楚了一些。

医者佛:
我温阳,其实我也滋阴。临床上我并非不用熟地,生地,麦冬等。相反,我用的很多。我的观点是:当随证用药。观其脉证,知犯可逆,随证治之。这句话,应该天天思考,天天警醒自已。
用的好。附子可以救命。用的不好,熟地也可以加重病情。
我重视阳气,是因为阳气是人生之本。这是不用置疑的。
有人重视阴,有人重视阳。这本来没有对错之别,但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就有了对与错。

我终于用了125克附子,救人一命。
医者佛:
学医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敢想过要用到125克制附片。然后,最近会诊一个病案,用了这么多附子,效果显然。因此,记下来,请大家评述。
某民族医院一患者,一个多月前,因咳嗽,呼吸急促入院。经西医治疗,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出现神昏,渐至昏迷不醒。西医没有确诊,只是认为可能是脑炎或者脑膜炎。因此邀余会诊。
观病人,神昏不识人,面色胱白。眼睛紧闭,舌不能伸出,脉象浮大无根,又显芤象。四肢冰凉,未见汗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
此阳欲脱之急证。急以回阳为法。因思李可老中医有破格救心汤一法。其法重用附子至200克。
因书该方,嘱急煎半小时,边煎边喂服。
其方:
制附片35克(先),干姜45克,炙甘草50克,磁石,先,30克,生龙牡各30先,红参30克,另炖,山茱萸60克,龟板30克。
两天后再诊,病人病情稳定,脉沉细。尺尤沉。面色仍是胱白。但神识已经略见恢复,可对医生打招呼。眼睛仍不能睁开,也不能识人,瞳孔对光反射依然消失。上方回阳有功,病人生命已经无碍。上方加麝香0.5克,并加重制附片至50克。并嘱两天后加为75克。
三日后再诊,可与医生握手打招呼。眼睛略见睁开,能视清一米之内家人。舌略可伸出,见舌尖淡。病人家属反映,病人不想服任何西药,只想服我开的中药。脉仍沉细。此阳气渐复之佳象。嘱加制附片为100克。
三日再诊(即昨日),右侧瞳孔对光反射略可,左侧仍然消失。病人神色渐充。但面色依然胱白,脉沉细,略见弦象,此脉之神气恢复之兆。上方加制附片为125克。再服数剂。以上各方均要求先煎附子及先煎之品半小时,再合诸药,前后共煎足两个小时。
此方脉证俱在,且病人还在病房。近日还将会诊。请大家就此证此方提供观点。

现在:
用附子不要畏首畏尾,凡是确认寒证的,我最少30克起步,我自己就常常吃,没少于 30克/副 过。呵呵,起码我表面看起来还是个“正常人”吧?楼主遇到如此危重病人,早就该大剂量给予,痊愈的速度会更快。
建议大家都吃吃“四逆汤”,同时备好一副“黄连阿胶汤”。以舌,大便为参考,大胆的去试试,自己不亲身试验,怎么有胆下重药?效仿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吧。

医者佛:
对于这则病案,我再补充一点治疗之外的话。
这个病人,到现在也没有明确的西医诊断,但从中医来说,典型的少阴证“但欲寐。”这一点,是我用附子的主要指征。即使病人没有其他的强烈支持阳虚的症状,我也会考虑用回阳法。这个观点,其实突出了神的概念。神失,神伤,神不养,或者神败,都是阳的虚衰,都要助阳回阳!!!
其实,神是什么?是心之阳,为心所主。心在五行中是属于火的。火是阳的什么状态?是阳升到盛大时的一个阳旺的状态,也就是生命最灿烂的状态。现在神没了,就是心不主神了,本质是讲,是火没有了。而火的缺乏其实是阳旺状态的虚衰。因此,从少阴来讲也罢,从阳的生长化收藏来讲也罢,都是阳的不足。唯一的治法,就是回阳。用附子,是唯一的最好的中药了。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什么更好的。至少仲景是用附子。我就学仲景!
这个病人已经基本康复。现已经回家休养,神志也已经基本清晰。
病人家属曾经要求我出诊,因烦事缠身,未能去成。但已经嘱病人继续服上面的方子。下次等有了机会,一定去回访一下这个病人。到时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Dyf:
我也用过80克的
效果不错,值得一提的是重量附子不能长期使用,应见好就收

 

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之二
医者佛:
最近在本论坛发了篇我用大剂附子的经验,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
非常感谢。但我所发的病例中所用的附子并不太大。这里我想放一个我真正用大剂附子抢救肺癌术后感染的病例,请大家讨论。
今年8月5号,我会诊了一个病人。男,76岁,某市交警大队前领导。
发现肺癌,症状尚得平稳。今年六月初,病人老伴心衰过世,受刺激而症状加重,7月5日做手术切除肿瘤。术后伤口感染,不能愈合,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手足乱动等症状。西医为了能顺利地插上气管导管,就使用了镇静剂,以使病人失去呼吸功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
会诊时病人处于重症监护室,身上插满导管,联接了不少仪器。神志昏迷,意识不清已经一月余(西医使用了大量镇静剂),面色萎黄略暗,双手肿胀明显,双脚微见肿胀,四肢尚温,口中痰吐频频。二便失禁。舌尖淡胖(不能主动伸舌),右脉芤,左脉因静脉注射导管,没办法摸到。
主治医生介绍:现肺部感染未能控制,已经使用了各种高档抗生素,仍然没有效果。病人伴心功异常。手术后两次气胸发作,肺部有两处插管引流,两肺积液已近2L。一直血压偏高。现查得BP:160/130mmHg.心率160次/分钟。
分析:此阳虚欲脱之证。肾阳明显不足,但尚未见阳气暴脱之危象。然阳虚不能化水,水溢高原而肺积水、手脚肿胀。本在肾阳不足。以回阳救急为法,兼以大补元气。以李可破格救心汤加减。
制附片200克,先煎半小时。炙甘草60克,干姜60克,山萸肉60克,磁石30克,先煎,红参30克,另炖,麝香0.5克,冲服。上药合煎2小时。一天一剂。
嘱一天两次,小口由鼻饲管喂入。
病人属高官,则病重近衰,西医已经没有办法回天,病家闻名而力邀出诊。余勉力处方,心中大没有落实感。
8月7日来电告知,用药两天后,BP:130/90mmHg,可持续半个多小时。(因病人有24小时血压监护),面色略见红润。今日服各种液体近4000ML,小便排出约有2000ML。但手指肿胀似略见增加,未见明显心律异常。因病人持续应用镇静剂,未见神志反应。
嘱继用上方两剂,继续观察,并劝西医主治医生尽量减少镇静剂的用量。
分析:此病阴邪内盛,外现水肿,内见脏腑功能低下(主管医生告知病人出现心肾功能部分衰竭。),当急急大补元阳,以期阳回阴退,则生命得以挽回。当此之时,附子不厌其多,人参不厌其重,唯以回阳益气为法。
8月8日来电,心率降至90次/分钟。嘱继用上方。此附子回阳强心之功。
效果已经明显,信心大增。
8月10日会诊,略见发热,37.8度。心率128次/分,右脉浮大而数。趺阳脉沉细。
西医发现肺底部出现豆腐渣样物。
分析:阳虚重证,阳虚为本,阴邪为标。因此,以扶阳为法。生命体征尚可,但病人有阳气上浮欲脱之危象。
处方:上方加法半夏30克,茯苓6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加重制附片为300克,先煎半小时。上药合煎2小时。
嘱:1。发热为阳气生发之象,阳与邪抗争,阳欲进而邪不退。因此,不需要强行西医退热,简单物理退热即可。
2。逐渐减少西药镇静剂用量,以病人略见烦燥即可。因为西药强烈镇静,病人已经有20多天未见烦燥。
3。注意营养,可服薏米、鳖、骨头汤。勿服任何带翅膀之物,如鸡、鹅、鸽子等物以及一切生冷水果、猪头肉、螃蟹等。小心将养。
后因余出国讲学,未能继续观察。嘱继用本方,西医逐渐减少镇静剂,症状逐渐恢复。病人转院。
余回来,适逢病人转入军区医院。邀余再次会诊。

10月30号再次会诊病人。
病人已转入某军区医院,进入病房,见到病人侧卧床上,在挂水。但精神非常好,在与护工说什么。
现神志清,身上原来没有愈合的伤口已经完好。无发热,无畏寒,反略见畏热,无痰,略咳,环唇略见苍白。脉滑数,两尺沉。左尺沉甚,几不可得。舌边略淡,舌下络脉略粗。两太溪脉沉细。(趺阳脉细),两地机穴以及中府、云门压痛明显。血压:120/80mmhg。腰痛,因前几天有上洗手间滑倒,腰部摔伤史。
看到病人如此好的状态,当时我也非常地吃惊。没想到这样的病人还能得到如此好的恢复。
现病人已经从昏迷中康复,证属脾肾阳虚。以原破格救心汤加减。
制附片60克,先;干姜30,炙甘草30,生龙牡各30,先,磁石30,先,红参10,山萸肉60,山药60
二付。先煎附子,磁石,龙牡30分钟,再合煎至2小时。
两剂后,电话告知,病人精神明显好转。四肢略有温热感。未见舌麻等中毒症状。此证尚在恢复中,阳气还有不足。嘱继服上方两付。
分析:这个病人能从肺癌术后的感染以及部分脏器衰竭中恢复过来,我认为附子起了主要作用。整个治疗方案就是围绕着阳气的衰微展开的。急救时,我重用了附子到300克,现在,阳气已经基本回复,目前的治疗,当以小方缓缓补阳为法。病人肺气基本不虚,虽见咳嗽,可不必止咳,待阳气充足后,肺阳旺盛,其咳自止。
病人昏迷于夏天,当阳旺之时。因此,借天时之助,病人虽危而不死,更兼以重剂附子回阳。阳得旺而生命得以继续。更到秋天,肺气得天助而旺。肺旺则易于宣降全身精气。肺主气,主一身之治节,肺脏得愈,则诸症自然平复。
病人尚在治疗中,请大家提供下一步的治疗思路。

附子的用量
医者佛
我在跟我自己发的一个贴子:“我终于用了125克附子,救人一命”.时发了关于附子的用量的体会。为了引起对附子感兴趣的朋友的注意,我特别地发个主题。希望能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在这里能更深入地讨论如何用附子的问题。
我想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了,对于治疗一些大病,重证,急证也就有底了。这样的话,我的贴子就有了落脚点了。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呀。
附子的用量,什么是标准?是不是过100克或者数百克就非常地恐怖了?
呵呵。这个问题,我认为一则是经验,二则是证。经验的东西,是照抄不来的,最好根据证。有是证,就用是药。特别是急救时,附子的量一定要上去,不上去是绝对不行的。
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了。为什么病人会出现危证,其本质上还不是因为阳气没有了。生命的体征因为阳气充足而健康,因为阳气衰微而病危。因此,回阳是越越一切治法的治法。
在治疗危证的关键时候,你用错了药,病人就没有希望了。或者,你毁灭了病人的生机,病人的最后的生存希望。这样的事情,西医做了不光彩的角色。我倒是希望以后大家都能在急症上重用回阳药。多救几个人,不也是我们从医的目标吗?
这里谈的是急症。那,慢性病呢?病人的用附子量是不是就要小方缓图了?
这个问题应当分开来看。病人生病了,或生于阳,或生于阴,不过如此,这是每一个层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搞不清楚,就不用当医生了。古人的名训很多,都认为抓住阴阳这个总纲重要。
阴阳上先分清楚了,再细分三阴三阳。这是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不难,多读几遍仲景,还是能搞明白的。而且,这一层次直接关系到用方用药。在这个层次上,就要注意三阴或三阳的证的病变深度。也就是说,如果是太阳病,病几天了?邪气居太阳之表还是之里?有内入阳明或者直中少阴的可能吗?
第三步,就是用药了。这个层次要结合第二个层次一起来思考。如少阴证,脉微细,病人关节疼痛数年,畏寒明显,环唇苍白。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少阴证。证不重,但也不轻。用药上,就要直接从30克附子开始补阳。如果从10克入手我认为是浪费病人的时间,而且也浪费了你在病人心中的威望!
如果是头晕,多见于颈椎病。面色萎白,动则眩晕,脉沉细,右尺沉甚。这样的病例,也在少阴,起手用附子就要70克。而且,不能少了。配合两个方子。一个叫封髓丹,即黄柏、甘草、砂仁也;一个叫潜阳丹:出自郑钦安<<医理真传>>,,砂仁,附子,龟板,甘草组成。如果你再加一个方子上去,就完整了。只要辨清是少阴证之眩晕,百治百灵。就是泽泻汤。由白术与泽泻组成。
就这三个小方子,我全倒给大家了。呵呵,多治好一个病,大家也多一份用附子的信心。
附子是毒药,用的好。救人性命,用不好,也伤人。这一点,我在论坛里反复地论证了。临床用附子,千万注意不可造次。
至于生附子,如果没有用过大量制附片的人,我认为千万不可试用。只有等你用到了100多克制附子,有了经验了,那就可能从小量试用生附子,但一定是小量!!!

都对:
7-8年前,6-8月之间,来一60余岁老妇人,诉口腔溃疡,舌痛,腿寒面热,消瘦。口渴。不预饮。舌光滑无苔,淡红。脉细弦。问之,舌无苔已2年,每次都是吃清热解毒之品,维持舌不痛,3天左右。投预处方:附子5克、干姜9克、甘草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7克、磁石30克。二剂,告曰,舌不痛,口渴减。面热减。望舌苔微微露出,后家母,继续条例脾胃,已愈。

悬壶济南
附子治疗风湿病(风寒型)可以用量到60克(先煎90分钟),后入它药。疗效很好,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