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症状及治疗.:欢迎光临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校园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23:32

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精彩语录

 

学校管理要向企业管理学习

2003年,我57岁的时候,我重新走进了课堂,在同济大学读EMBAEMBA是研究高级工商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当我学习了两年EMBA,研究了企业管理之后再看学校管理的时候,我发现我有许多话要讲。”冯校长说。

EMBA的学习使冯恩洪感到,中国的学校文化建设没有必要“零起步”,应该站在企业文化的“肩上”去探索学校管理文化。虽然企业与学校有很大的不同,即企业的根本宗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教育是公益性事业,要承担它的社会责任。但是,两者也有相似的地方,即都需要通过调整内部要素的组合,完成各自的使命。而学校在“人”“财”“物”等的管理上要比企业至少落后20年。这一点,学校管理要向企业管理学习,甚至可以“照搬”。

“企业中,影响效益的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组合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持续改进,不断创新。而教育发展中,影响教育效果的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法、时间、制度等)之间的组合,却没有像企业那样活跃,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僵化状态。”

冯校长认为,现在的学校中,影响教育效益的各个要素之间组合并没有被优化,甚至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的悲哀。

冯恩洪以他在上海建平中学18年的改革实践建议学校,要在学校教育要素之间寻求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最优组合。

 

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

“是什么在阻碍中国的人口转变为人才呢?”冯校长望着记者,似乎答案在记者的脸上。“国际社会认为,是教育评价这个瓶颈阻碍着中国的人口转变为人才。中国的教育评价犯了低级错误。我们的学校教育只发展人的语言智慧和逻辑智慧,而不承认人的多元智慧。”冯校长不紧不慢地自问自答。

丁俊晖,这位台球运动的“天才”,在2005年夺得两项世界冠军,给了中国教育当头一棒。“国际斯诺克协会评价丁俊晖,是中国这样的国家300年才会出现一个的人才,然而在全国46万中小学里却没有丁俊晖的容身之地。用我们的评价观点,丁俊晖是不合格的学生,他是要退学的,因为他主科成绩太差。”冯校长说。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理想”,但是,冯恩洪认为,我们实际上是曲解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针对一代人来讲的,而不是针对一个人来说的:在走进21世纪的这一代人里,我们有艺术大师、有数学家,有世界体育冠军……各个方面人才辈出,然而,在我们这个哲学思维底气不足的国家里,我们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理解‘全面发展’为‘总分第一’,是‘物理不好补物理,英语不好补英语’”。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冯恩洪建议学校去“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不能“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是这些年我们教育者都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这句话对吗?全面吗?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劳动作为中介来实现的,难道教师不希望得到发展吗?校长不想得到发展吗?”冯恩洪校长又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冯恩洪认为,学校里的一切如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不关心教师的发展,不研究教师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发展就是“有限度的发展”。冯恩洪在安徽宣城中学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议时,他发现学校有一个标语:“教育既要给学生创造幸福,也要给教师带来幸福;既要追求明天的幸福,也要实现今天的幸福;既要谋求人类的幸福,也要获得个人的幸福。”“这个标语太棒了,道出了教育的价值追求。教育追求不能取一个、舍一个,不能扬一个、抑一个。”

在担任上海建平中学期间,冯恩洪把教师的发展放到了学校管理的头等位置上。第一,他鼓励教师在学历达标之后再学习,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费由学校支付,教师毕业之后如果回到建平任教,可以获得每个月1000元至2000元的科研经费,而且“终生有效”。因此,建平中学拥有了“人才高地”。第二,他在学校创办“教育沙龙”,即每个月月底的周四下午5点到8点举行“教育沙龙”,教师自愿参加,讨论的话题由教科所提前三天公布。他还邀请相关专家来参加这个活动。到目前为止,教育沙龙已经举办100多期,有69位教师一次也没有缺席过,这打造了学校的一支研究队伍,同时标志着研究、学习成为了1/3的教师的生活方式,由此,学校的学术研究氛围就形成。第三,寒暑假缩短一周开展集中学习,教师自愿参加。第四,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第五,组织教师读书,尤其关注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书籍。

“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源于教师队伍的超越自我。”冯恩洪说,“对此,我有一个观点‘818’,教师8小时的工作效率和成果不如教师7小时工作、1小时学习产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教师集体面对学生

“现在我们的学校里,教师的工作方式仍然是‘个体劳动’,即一个教师教一两个班级,教师个人面对学生群体。我想问,是教师个体面对学生群体好呢,还是教师集体面对学生群体好呢?”冯校长面带微笑又提出一个问题,“坦率地讲,我赞成后者。”

我们的学校里有资产档案、财务档案、人事档案,却没有教育教学档案,因为教育教学档案从来都是教师的“个人财产”,怎么引导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档案贡献出来,让教师“共享”,从而使教师集体面对学生集体呢?冯恩洪调整评价制度,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评定,认可为“优秀”的教师教案,可以收录学校的教学档案,而且教师收入档案的教案数量决定着“教师对学校的贡献”,决定着教师在学校的地位。这给上海建平中学带来了一场教学革命。

以语文教学为例,在学校教学档案里,《河塘月色》这一课有6套最佳的教学设计,教师教这一课时,可以解密查看这些教案,选择最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设计。如果教师对这些设计都不满意,而且有自己的独特设计,通过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评定批准,自己的教学设计就可以作为第七份经典教案收录学校的教学档案。

“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是教师个人钻研的结果了,他已经站在学校成功者肩膀上去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了。教师的智慧得到了释放和统整。”冯校长说。冯恩洪校长建议学校通过管理、评价制度的创新改变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状态,使教师的强势智慧得以组合,共同对学生发挥教育力量,这能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用心打造学校文化

“联合国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感到触目惊心:中国有2亿4千万学生亟待改变学习方法,中国有1600万教师亟待改变教育观念。联合国为什么将这一‘教育信息’写入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中,将其作为对中国现状的评价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冯恩洪认为,在外界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改革要注重“内力”的挖掘。现在想要让学校不把眼睛放在“升学率”上是不大现实的,但是,学校也应清楚,升学率再高也不可能解决中国当前发展中的困惑和问题,所以,学校不能“只有升学率”,学校要“一只眼睛盯眼前,一只眼睛看未来”。“让学校充满文化氛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上海建平中学目前拥有38个社团,96门选修课程,学校文化正是从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凸现出来。但是,这些学校文化元素的创造也不是一日之功。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在教师队伍上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做好能力的调整。完成这个调整过程上海建平中学用了6年时间。

冯恩洪认为,一个教师不能满足于只教好一门必修课程,他还要能主持一门选修课程、带好一个学生兴趣活动小组。教师文化品味的提升与积累能够形成学校文化的雏形。“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管理文化。但是,我们的学校目前大多仍处于‘人治’的阶段,打造学校文化首先需要学校管理者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冯恩洪建议学校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因为它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最后,冯恩洪校长说:“学校教育改革是根植于现实土壤的改革,没有阻力是不可能的,而且目标越远大,遭遇的困难会越大。我的教育改革实践,走的是一条‘由外围向核心逼近’的道路。学校管理者要学会‘妥协’,要变‘曲高和寡’为‘曲高和不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