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盒子2u盘不识别:【民间偏方】儿科|寄生虫.传染病.口腔病偏方145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8:14:14
雨中笠翁图书馆更多精彩请您欣赏


【民间偏方】儿科|寄生虫.传染病.口腔病偏方145个
儿科|寄生虫偏方41个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
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
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蛔虫>
胆道蛔虫病治疗3
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抗感染。
阿托品0.5mg加异丙嗪25mg,肌注或静滴。蛔虫大多从胆道退出。
驱虫可用阿苯咪唑或甲苯达唑口服。发热者适当应用抗感染药物。ERCP有诊断及取虫效果。
并发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出血坏死性胰腺炎1者需外科治疗。<驱虫>
蛔虫方4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蛔虫>
蛔虫方5
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蛔虫>
蛔虫方6
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本为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蛔虫>
蛔虫方7
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蛔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8
乌梅18克、苦楝树皮15克,槟榔、使君子各12克,黄柏、枳壳、木香各9克,川椒6克,水煎服。,亦可用米醋,每次30毫升,加温开水30毫升,每日3-4次口服。<蛔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9
鲜苦楝根白皮:1岁左右15克,2-3岁20克,4-6岁30克,10-14岁60克,洗净剪碎,煎浓汁,加红砂糖适量煮为糖浆,分3次l天内服完,连服2-3天。<蛔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10
乌梅30克、川楝子15克、槟榔15克,花椒10克,上为基本方。
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各6克,细辛3克,干姜3克;偏热者加栀子20克,黄莲、黄柏各9克。用法:水煎服,急性期一昼夜服2-3剂。<蛔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11
将君子略炒,按年龄每岁每次2粒,最多每天不超过20粒,分3次服食,连服3天为一疗程。<蛔虫>
如何治疗蛔虫病12
驱虫治疗: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自愈”。
胆道蛔虫症的治疗:治疗原则为解痉止痛、早期驱虫和控制感染。早期驱虫可防止复发与并发症。蛔虫有厌酸习性,可选用食醋一次2~4两,每日三次,以达到安虫目的。内科治疗无效,合并严重肝胆感染手术治疗。
蛔虫性肠梗阻的治疗:大多数蛔虫性肠梗阻是不完全性的,应及早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补液,腹痛缓解后驱虫。当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并发肠坏死、穿孔、腹膜炎1时要及时手术治疗。<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3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4
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蛔虫>
小儿蛔虫性肠梗阻中药方剂15
中药处方(一)
【辨证】虫积致肠腑痞结而肠道梗阻。
【治法】驱虫通下。
【方名】减味乌梅汤。
【组成】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9克,当归9克,黄连6克,黄柏6克,干姜6克,桂枝9克。
【用法】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分。
【出处】何成瑶方<蛔虫>
小儿蛔虫各种治疗方法16
小儿蛔虫小儿蛔虫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食欲不振,或喜食异物,面黄形瘦,脐周腹痛,时作时止,触之腹部柔软,或可扪及虫团聚散,并可见吐蛔或便蛔,且大便干稀不调。有些患儿出现淡色白斑、巩膜出现兰色斑点,下唇或出现颗粒样大小白点,舌苔薄腻或花剥,舌尖红尖。本病发生原因是因小儿吞食了蛔虫卵所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污染的手或食入不洁的饮食而致。若平素小儿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素蕴湿热者更易发生本病。临床上常用的有效秘方、偏方如下。[方一]使君子30克,猪瘦肉Z0克,面粉30克。把使君子肉捣碎,猪肉洗净剁碎,同与面粉混合均匀,做饼10个,蒸熟。每服1个,且日2次。本方适用于小儿身体虚热而有蛔虫者。[方二]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方三]楝根白皮、槟榔各20克,白糖适量。将楝根白皮去净皮,与槟榔片同水煎取汁,浓缩,加白糖制成60毫升糖浆。睡前空腹饮,连用2日。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钩虫。[方四]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方五]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方六]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方七]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本为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小儿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17
使君子适量。将使君子略炒至香,按年龄每岁每日2粒,(最多每天不得超过20粒),分3次嚼服,连服3日为1疗程。
本方适用于小儿蛔虫及蛲虫病。<蛔虫>
驱蛔虫方18
功能主治
功能驱除胆道蛔虫。主治胆道蛔虫病。
【处方组成】
川楝子15克、乌梅30克、川椒9克、黄柏9克、广木香9克、青皮(醋炒)9克、枳壳9克、使君子肉15克、苦楝皮24克、槟榔12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脉沉肢厥加干姜9克、附子9克、桂枝9克、脉滑洪数,面赤发热,胆腑有热加银花15克、黄芩9克、山栀9克、茵陈15克、黄连6克;尿赤便燥加川军9克、元明粉(冲服)9克;痛久体虚加党参12克、当归9克。<驱虫>
治疗胆道蛔虫偏方19
新鲜蚕蛹50克、加油盐炒食。<蛔虫>
蛔虫方20
风眼果7—10个(去壳)猪瘦肉100克。将二者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凤眼果及猪瘦肉。本方对小儿疳积,蛔虫病有效。<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1
乌梅15克,细辛6克,川椒3克,党参、当归各9克,黄连、黄柏、干姜各6克,桂枝9克。水煎500毫升,直肠滴注,每分钟40-50滴。
本为何成瑶方,适用于小儿蛔虫性肠梗阻。<蛔虫>
蛔虫方22
南瓜子若干洗净,晾干,去壳取仁,研极细末,备用;5岁以上小儿每次10-15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6-9克,均用蜂蜜调服,日2次,连服2-3天。本方对小儿蛔虫有效。<蛔虫>
小儿蛔虫治疗偏方23
黄连3克,乌梅10克,黄柏(炒)5克,使君子12克,槟榔、川椒(炒)各10粒,金羚炭9克,细辛2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本方为李月方,可安蛔止痛,适用于小儿蛔虫病。<蛔虫>
打蛔虫24
生南瓜籽20粒,去壳捣碎,饭前加红糖空服,一次吃下,第二天虫子即可随大便排出。忌油腻。
治小儿蛲虫偏方25
槟榔50克,茴香10个。将槟榔切碎,放人茴香,再加人适量水,煎煮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5—7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小儿蛲虫各种治疗方法26
小儿蛲虫本病对儿童的健康1很有影响,首先因为肛门发痒,晚上爱闹,烦躁不安,睡眠不好,白天精神差,消化亦不良,小女孩还会因此引起外阴炎。临床常用的治疗小儿蛲虫病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方一]槟榔50克,茴香10个。将槟榔切碎,放人茴香,再加人适量水,煎煮后服用,每日分2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方二]槟榔30-60克,粳米50-100克。先把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一同煮粥。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方三]煤油适量。以棉球蘸少许煤油,睡前塞入肛门,次晨取出,连用3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方四]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方五]杏仁10枚。将杏仁炒熟,捣碎,用砂布包裹,使其向外浸油。每晚擦肛门1次,连用5天。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小儿蛲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27
煤油适量。以棉球蘸少许煤油,睡前塞入肛门,次晨取出,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28
杏仁10枚。将杏仁炒熟,捣碎,用砂布包裹,使其向外浸油。每晚擦肛门1次,连用5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小儿蛲虫病中药方剂29
一般中药治疗蛲虫病不外内治与外治两种,这里只介绍内治法,外治法详见中医外治方法。
蛲虫病表现为肛门瘙痒,睡眠不安,重者还可以见到精神烦躁、睡眠不安、食欲不振、面黄瘦,甚则呕吐、恶心、腹痛、肛门赤红、女孩儿阴痒、遗尿、尿频等症。平素可看见粪便中的线虫,入夜熟睡后可在肛门周围见到从肛门里爬出的蛲虫。
治法杀虫止痒。方用蛲虫散:使君子、大黄,二者8∶1剂量,研为细面,每次1~1.5g,每日3次,每次饭前服,5~6天一个疗程,可连用1~2疗程。若下焦湿热,可用苍术、黄柏、苦参、百部、地肤子等药内服。<蛲虫病>
治小儿蛲虫偏方30
槟榔30-60克,粳米50-100克。先把槟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一同煮粥。
本方适用于小儿蛲虫病。<蛲虫>
治小儿蛲虫偏方31
大蒜数瓣,楂物油少许。将大蒜捣烂,加入植物油,每晚睡前涂肛门周围,连用5天。
本方对小儿蛲虫病有效。<蛲虫>
蛲虫32
(经常肛门痒)每晚睡前用一块2寸对方的胶布贴肛门,次日晨揭下,连用3天,可将虫子、虫卵粘清。
香油蒜泥治蛲虫33
取独蒜头3-5个,香油少许。将独蒜头捣烂如泥,加入香油少许,拌成泥浆状,取适量纱布包裹成小包,在睡时放在肛门处。蛲虫闻香后钻入蒜泥中,即可杀灭。每晚用1次。成人连用4-6晚,小儿连用3晚,即可治愈。<蛲虫>
驱虫治疗34
苯咪唑类是广谱驱线虫药。阿苯达唑400mg,顿服。甲苯咪唑为C型晶体微粒剂,500mg顿服。2—4日可排除蛔虫。疗效均达90%以上,一般无副作用。
噻嘧啶广谱驱线虫药。成人500mg,顿服。儿童每次10mg/kg,顿服。孕妇、肝、肾、心脏疾病患者暂缓给药。
哌嗪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虫体肌肉麻痹。成人3g,儿童每次80—100mg/kg,空腹或晚上1次顿服,连服2日。肝、肾疾病及癫痫患者禁服。一次治愈率70%—80%。
左旋咪唑成人150—200mg,顿服。偶引起中毒1性脑病,应慎用。<驱虫>
苦楝根白皮方35
【功能主治】
功能驱除蛔虫。主治肠蛔虫。
【处方组成】
鲜苦楝根白皮,以每公斤体重予药5克计,缓火煎沸半小时后取汁,空腹服。<驱虫>
生使君子方36
【功能主治】
功能驱除肠道蛔虫。主治肠道蛔虫病。
【处方组成】生使君子,每岁1克,最大最至6克。每天清晨空腹嚼服,连服3日。<驱虫>
囊虫散37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软坚散结。主治囊虫病。
【处方组成】
姜半夏30克、陈皮30克、茯苓40克、白芥子40克、苡仁50克、雷丸30克,上药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细筛,备用。口服1日2次,每次15克。亦可制成水丸或蜜丸,口服每次15克,1日2次。30天为1疗程。可续服1-6疗程。
【辨证加减】
若心烦加丹皮15克、龙骨20克、茯神20克、枣仁15克;结节消失缓慢加海藻30克、大贝母30克、红花15克。<囊虫>
常用西药38
1.史克肠虫清:每次2片,能杀灭蛔虫、钩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的成虫、虫卵和幼虫。
2.驱蛔灵:①驱蛔:成人每日3-3.5克;儿童100-150毫克/公斤/日(最多不超过4.0克),连服2日。②驱蛲:成人每次1.0-1.2克,一日2次;儿童50毫克/公斤/日,每日总量不超过2.O克,早晚分服。连服7-10天。
3.灭虫宁:成人每次半空腹服3.0克,儿童每岁0.2-O.3克(一次至多不超过3.0克)。严重感染区可连服2日,主要用于驱钩虫。
4.驱虫净:驱蛔:成人150毫克,儿童3毫克/公斤,睡前一次顿服,便秘者加服泻药。驱钩:成人、儿童均按2毫克/公斤计,睡前顿服,连用3日。驱蛲:每日顿服1毫克/公厅,连服1周。
5.灭绦灵:成人2.0-3.0克/日,分2次服,先后间隔1小时,宜嚼碎吞服,2小时后服硫酸镁导泻。<驱虫>
常用中成药39
(1)虫积症见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大便不化等。
治宜:驱虫消积导滞。
可服用:磨积散、胎儿丸、乌梅安蛔丸、化虫丸等。
(2)虫疳症见长期食欲不振,时时腹泻,面黄白无华,毛发枯稿,形体消瘦,精神不振,手足心热,烦躁不安,甚则心悸气短,肢体浮肿,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宜:补气养血,健脾益胃,佐以杀虫。
可服:补血杀虫丸、人参启脾丸、人参健脾丸等。<驱虫>
驱虫止泻方40
【功能主治】
功能驱虫,健脾止泻。主治钩虫病腹泻。
【处方组成】
党参15克、白术20克、山药30克、苡仁30克、槟榔30克、贯众30克、清炙甘草5克、砂仁(后下)3克、榧子肉100克、红枣20克,水煎,分早中晚3次服。
【辨证加减】
脾阳不足加炮姜4.5克、肉桂3克;脾阴耗伤去党参、白术,加沙参12克、石斛10克、芡实15克、莲子肉15克;肾阳不振加附子6克、四神丸9克(包煎);气虚脱肛加升麻6克、黄芪12克;土虚木乘、腹痛加剧加防风9克、白芍12克,倍用甘草;气血虚甚加黄芪12克、归身9克、阿胶(烊冲)12克。<驱虫>
化虫除梗汤41
【功能主治】
功能杀虫除梗阻。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处方组成】
鹤风9克、榧子9克、芜荑9克、使君子(炒去壳)12枚、槟榔12克、乌梅5枚、川椒3克、细辛2.5克、大黄6克、苦楝皮6克,煎服时加米醋1汤匙,1日1剂,分2次空腹服。同时服用菜油和花生油60-90克,1天1次或2次口服。
【辨证加减】
腹痛甚加木香6克、元胡6克;腹胀加川朴9克、莱菔子(包煎)12克;发热加胡黄连6克、银花12克、黄芩9克;呕吐不止加半夏6克、竹茹6克;消化不良加焦山楂9克、炒麦芽6克;大便秘结加元明粉(冲服)9克。<驱虫>
儿科|传染病偏方51
痄腮偏方1
老石灰不拘多少,炒7次,地上窖7次取起,用好醋调敷肿处。
痄腮偏方2
牛皮胶炖化作膏片,贴患处。
痄腮偏方3
青黛6克,鸡子清调涂患处。
痄腮偏方4
大葱3根,切碎捣烂,敷患处。
痄腮偏方5
赤豆以鸡蛋清调涂。
痄腮偏方6
五倍子1个,湿纸包,烧灰存性研末、鸡子白调糊,遍敷,立效
痄腮偏方7
大黄末与姜汁和匀,遍搽腮部,只露一头,不日即愈。
痄腮偏方8
丝瓜烧灰存性,水调敷患处。
痄腮偏方9
蜗牛与面同研,外敷患处。
痄腮偏方10
青靛花敷之,立愈。
痄腮偏方11
赤小豆7粒为末,醋调敷之。
痄腮偏方12
青果核醋磨涂之,如无青果时,用檄榄核也可。
痄腮偏方13
浓煎葱汤频洗。
痄腮偏方14
木耳水浸15克,白糖15克,共捣如泥,效患处。
痄腮偏方15
生土豆磨泥,敷患处。
痄腮偏方16
仙人掌25克,捣烂敷患处。
痄腮偏方17
韭菜100克,食盐5克共捣烂,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3天
痄腮偏方18
板蓝根60克,用水1000克煎成500克,分成4份,每4小时服1次,一日服完。婴儿酌减,一般2天即愈。
痄腮偏方19
治痄腮初起,生芋头1个,红糖少量,捣烂,敷患处。
痄腮偏方20
板蓝根适量捣烂,调入蛋清,敷腮部。
痄腮偏方21
鲜马齿笕60克,面粉少量,捣烂敷腮部。
痄腮偏方22
蒲公英适量捣烂,敷患部。亦可水煎服。
痄腮偏方23
萝卜适量捣烂,敷患处。
痄腮偏方24
治重型痄腮,七叶一枝花根适量,捣烂,加醋调,涂患处,每日数次。
痄腮偏方25
蚯蚓洗净放瓶中,加适量盐和糖,使之惭渐溶化, 用此液外涂腮部,1日5~6次。
痄腮偏方26
木鳖子用清水磨成浆糊状,以汁涂腮肿处(不可内服),干后再涂,1日10余次。
痄腮偏方27
水红花根捣烂,敷患处。
痄腮偏方28
威灵仙50克,洗净切细捣烂,加米醋250克侵入瓶中,盖紧不令泄气,待3日夜后,取出液,用棉签涂抹患处,每日2?3小时1次。
痄腮偏方29
马鞭草60克,水煎服。
痄腮偏方30
鲜射干根茎12克,水煎服,亦可治咽痛。
痄腮偏方31
石蒜适量捣烂,调敷。
痄腮偏方32
鲜天冬适量捣烂,外敦。
痄腮偏方33
山豆根15克,以适量酒酿共炖浓计,外效。
痄腮偏方34
山葱菇研为细末,用好醋调敷患处。
痄腮偏方35
丝瓜茎叶捣汁,调涂患部。
痄腮偏方36
紫苏叶(研),醋调敷。
痄腮偏方37
芭蕉叶根,洗净捣烂外敷患处,1日可以换2~3次。
痄腮偏方38
甘草末适量,鸡子清调成糊伏,敷患处,干即换。
痄腮偏方39
老醋底,涂患处。
痄腮偏方40
五倍子末适量,用米醋调成糊,涂于患处。
痄腮偏方41
井底泥,涂擦患处,干燥即换,亦可用老醋调敷。
痄腮偏方42
黄柏研细未,米醋调敷患处。
痄腮偏方43
绿豆粉,与米醋调成膏,敷肿处。
痄腮偏方44
卤水1~2勺,用白面少许调糊状,贴患处。
痄腮偏方45
花椒树下泥土,用水调和涂患处。
内服外敷治腮腺炎46
内服方:柴胡10克,连翘12克,银花15克,大青叶、板蓝根各30克,蒲公英、夏枯草、昆布、海藻各20克。并发睾丸1肿痛者加龙胆草、荔枝核、川楝子各10克。轻者2日一剂,重者1日1剂。水煎服至愈。外用敷方:冰硼散每次2支,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纱布固定,2日换药一次。或,大黄40克,研细末,调醋适量,涂患部,每日3次。注:内服方药,小儿用量减半。<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中药方剂47
中药处方(一)
【辨证】风温毒邪,邪壅少阳,热毒内阻。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名】清热解毒饮。
【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牛蒡子10克,紫背天葵子5克,生甘草3克,柴胡10克,马勃4克,元参10克,黄芩10克,升麻3克,薄荷3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王秋侠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热毒蕴结。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软坚,消肿止痛。
【方名】芥防二连汤。
【组成】芥穗8克,防风8克,川连8克,连翘8克,昆布10克,海藻10克,赤芍10克,元参10克,地丁8克,官桂6克,土茯苓10克,牛蒡子8克,忍冬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4次。
【出处】《医门新录》<腮腺炎>
腮腺炎的偏方48
腮腺炎糊剂
药物:木鳖子适量。
用法:木鳖子去壳,用瓷碗将木鳖子加少许水磨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10次,干后即涂,保持湿润。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8例,全部痊愈。
来源:广西中医1988<腮腺炎>
腮腺炎偏方49
消毒饮
药物:板蓝根30克。
用法:上药加水200毫升,煎成60毫升,分次服,每4小时1次,空腹服。此为一天量。
疗效:次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一般3-5剂可愈。
来源:黑龙江中医1989
<腮腺炎>
腮腺炎的偏方50
青叶敷剂
药物:大青叶(鲜品)100-300克。
用法:上药加白醋,捣烂敷于患处,每天一次,必要时2次。药干后加醋,连敷5天为一疗程。
疗效:次方治疗小儿腮腺炎12例,9例痊愈。<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小偏方51
板蓝根20克,贯众15克,甘草3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日两次,连服5天。<腮腺炎>
痄腮52
(腮腺炎)用仙人掌,去掉皮刺,捣烂加鸡蛋清调匀敷患处,每日换一次,连用三天,或用黑墨涂也可。
儿科 /口腔病偏方52
口疮、鹅口偏方1
治小儿心经实热口疮,黄连为末,每服1.5克,卧时温水下。
口疮、鹅口偏方2
治口角疮,发灰为细末,猪脂和。
口疮、鹅口偏方3
治小儿口疮,孩儿茶为极细末,敷之立效。
口疮、鹅口偏方4
治口疮,鸡蛋4~5个,和白清服之,立效。
口疮、鹅口偏方5
治小儿鹅口,马牙硝研细于舌上掺之,日三五度。
口疮、鹅口偏方6
治小儿口疮,用生姜自然汁漱口数次,涎出,效。
口疮、鹅口偏方7
治小儿鹅口,密陀僧研末,调涂脚心,疮愈洗去。
口疮、鹅口偏方8
治小儿鹅口,马兰头汁搽之甚效。
口疮、鹅口偏方9
治口疮破烂肿痛连喉,百法治之不效者。取萝卜自然汁,频频漱吐自愈
口疮、鹅口偏方10
治同上,五倍子末掺之,吐涎便能饮食。
口疮、鹅口偏方11
治口疮,单用朴硝含之,甚良。
口疮、鹅口偏方12
治小儿口疮舌疮,桑皮中白汁,敷之立愈。
口疮、鹅口偏方13
治同上,用生黄柏末涂之。
口疮、鹅口偏方14
治小儿舌疮不能饮乳,白矾、鸡蛋,醋调敷足心。
口疮、鹅口偏方15
治小儿口疮,流水不绝,用热水1盆,入白矾1勺,将小儿两足频频洗之,立瘥。
口疮、鹅口偏方16
治小儿口生烂疮,用羚羊生乳含之,瘥。
口疮、鹅口偏方17
治小儿口疮通白及风疳疮蚀透者,用白僵蚕炒黄为末,蜜和敷之立效。
口疮、鹅口偏方18
治小儿心有客热,满口生疮,用天南星末,醋调贴脚心
口疮、鹅口偏方19
治小儿口疮,饮乳不得,用硝石为末掺疮,日三五度,亦治重舌。
口疮、鹅口偏方20
青果二、三粒,放人口内,约15分针,吐出唾液,或将青果嚼细咽下。
口疮、鹅口偏方21
莲子心3克,水煎温服。
口疮、鹅口偏方22
向日葵杆内的白心,烧成炭,用香油调匀,搽于患处。
口疮、鹅口偏方23
石榴壳煅炭研末,每日2次搽口内。
口疮、鹅口偏方24
鲜柏子30克,开水冲泡当茶饮服,服药2?4次即愈。
黄瓜霜治口疮25
制法:取食用大黄瓜一条,在中部开一个约1-5厘米的方形口,用小勺取出大部分瓜瓤,再将明矾粗末填满封口,悬吊在阴处待干。不久在瓜皮上就会出现白霜,可分次或干透时取霜,如加少许冰片更好。
用法:取黄瓜霜少许撒于患处即可,一日2次,疗效很好。<口疮>
泻心饮26
组成:生地30克,木通30克,生甘草6克,川连3克,知母9克,黄柏9克,女贞子15克,墨早莲15克,龟版9克,生熟谷芽各15克。
主治:溃疡生于舌者。
用法:水煎服。<口疮>
口疮的自治疗法27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六神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3)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5)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4剂。
(5)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盖之。口疮又名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生黄白色如豆大的溃点,有虚实之分。
(6)干姜(炒黑)9克、黄连15克。上2味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本方主治口舌生疮,不能饮食者,神效。
3.饮食自疗法
(1)莲子30克、白萝卜250克,共煮服,每日2次,喝汤食莲。
(2)莲子芯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
(3)绿豆60克、生地30克、水煮后去生地,食豆饮汤,每日1剂。
4.外治自疗法
(1)青黛散、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四药任取一种敷患处,每日4-5次。
(2)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3)坚持用浓茶漱口,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合。<口疮>
小儿口疮中药方剂28
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处方(二)
【辨证】脾胃积热。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方名】凉膈散。
【组成】黄芩6克,连翘6克,栀子6克,大黄6克,芒硝(冲服)3克,竹叶10克,薄荷3克,白蜜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口疮>
云南白药治复发性口疮29
用棉签蘸药粉涂敷于溃疡上,每日3-6次连用3天可痊愈。<口疮>
口疮验方30
五倍子6g,冰片lg,研为细末,敷于患处。传染性软疣验方
五倍子粉10g,雄黄6g,白矾6g,寒水石6g,75%酒精lOOml,浸泡,外擦。<口疮>
小儿口疮的分型食疗31
脾胃积热型口疮症见唇舌或颊内齿龈及软腭等处有黄白色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微红,疼痛不能进食并出现烦躁口渴、小便赤、大便干。宜用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常用糖渍西瓜肉:将西瓜肉去子、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搅匀腌渍,再曝晒至干,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心火上炎型口疮症见舌上糜烂或溃疡、色红疼痛、饮食困难、烦躁常哭、口干欲饮、小便短赤。宜用清心泄热之法治疗。荷叶冬瓜汤:每次用鲜荷叶一块,鲜冬瓜500克,加水煮汤另加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虚火上浮型口疮症见口腔溃烂、斑点较少、表面色黄白、周围颜色淡红、神疲颧红、虚烦口干,且反复发作。宜用滋阴降火法治疗。常用冰糖银耳羹:将银耳10—12克,加冷开水浸一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每日一次。
小儿口疮除采用食疗外,还应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勤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减少邪毒在口腔滞留的机会。<口疮>
温中除火汤32
组成:生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肉桂3克,土茯苓20克。
功效:补中益气,温中除火。
主治:元气亏虚,阴火上炎之口疮。
用法:水煎服。<口疮>
甘露饮33
组成:熟地15-20克,生地12-15克,麦冬10-15克,天冬10-15克,石斛10-15克,枇杷叶9-12克,枳壳6-9克,茵陈10-20克,黄芩6-12克,甘亓3-6克。功效:养阴清热,化湿敛疮。主治:口疮。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甘露饮>
鸡内金治口疮34
鸡内金(鸡肫皮)10克或适量(视口疮面积大小而定),研末外用,每日至少3次。(据《大众医学》)白果仁龙眼肉治眩晕白果仁3个,龙眼肉7枚,加水同煎,每日空腹炖服,主治眩晕、眼黑。<口疮>
红糖治鹅口疮35
药物:红糖适量。
用法:用红塘涂擦患处,每天数次。
疗效:此方治鹅口疮,一般2-3天即愈。<鹅口疮>
白矾治口腔溃疡36
用料:白矾10克,白糖10克。
制法:将白矾和白糖加热融化。
用法:用棉棒蘸白矾涂抹患处。每日2次。<溃疡>
小儿口疮各种治疗方法37
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口腔疾患。它以口腔内唇颊、上腭粘膜、牙龈及舌边等处出现数量及大小不等的浅黄色或灰白色溃烂面,并见周围红赤疼痛为特征。本病常由脾胃积热、心火上炎、虚火上炎几种情况所引起。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如下。
[方一]
番茄数个。将番茄洗净,用沸水浸泡,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尽量多含些时间,1日数次。
本方适用于脾胃积热型口疮。
[方二]
西瓜1个,白糖少许。将西瓜肉去籽,切成条,曝晒至半干,加白糖拌匀腌渍,再曝晒至于,再加白糖少许即可。
本方常食可治口疮,以及目赤、热病消渴等症。
[方三]
葫芦瓜500克,冰糖若干。将葫芦瓜洗净连皮切块,加水适量煲汤,用冰糖调味,饮汤,瓜可吃可不吃。
本方对脾胃之热所引起的口疮有效。
[方四]生地15克,生石膏、粳米各30克。将生石膏煎煮1小时去渣取汁,与生地、粳米煮粥,日1次。
本方适用于口舌溃烂、口中热臭。
[方五]
淡竹叶6克,灯心1.5克,人乳汁(或牛乳)100毫升。先煎竹叶、灯心,取汁10毫升,点入乳汁中和匀。每日数次,不拘多少。
本方适用于小儿鹅口疮、口舌生疮、小便赤湿、小儿夜啼等症。
[方六]
鲜荷叶1块,鲜冬瓜500克,食盐少许。
将荷叶、冬瓜加水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
本方除治小儿口疮外,亦适用于暑天口渴心烦,肺热咳嗽,痰黄稠,小便短赤。
[方七]
生地、大青叶各6克,生石膏、花粉各9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前4味煎汤,去渣后入粳米、白糖煮粥,日1剂,连续服食3-4剂。
本方适用于虚火上炎所致的小儿疮疹性口腔炎。
[方八]
红柿不拘多少,糯米50克,蜂蜜少许。将红柿下筛取汁,和糯米煮粥,调和蜂蜜,做餐食。
本方适用于热病口烦渴,于咳咯血,口疮舌烂。
[方九]
灶心土、竹叶等量。将灶心土煎水澄清,清液煎竹叶,取汁,代茶饮。
本方适用于心脾阴液不足,虚火妄动上炎口舌的口腔溃烂。
[方十]
银耳10-12克,冰糖适量。将银耳洗净后放碗内,加冷开水浸,以浸过银耳为度,泡浸1小时左右待银耳发胀后拣去杂物,再加冷开水及冰糖适量,放蒸锅内蒸熟,一顿或分顿食用。食银耳饮汁,每日1次。
本方对虚热型口疮尤宜,经常食用对体质虚弱者有滋补作用。<小儿口疮>
牛黄珍珠散38
组成:牛黄1.3克,麝香1克,珍珠1.5克,黄连4.5克,硼砂4.5克,朱砂1.8克,元明粉4.5克,冰片4.5克。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散结止痛。
主治:口疮,口炎,急性咽炎等。
用法:上药混均,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喷粉器将药末喷于患处或用探针蘸药末搽于患处。<口疮>
复方连术汤39
组成:川连3克,苍术30克,胡黄莲10克,人中黄10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健脾护中。
主治:复发性口疮。
用法:水煎服。<口疮>
清胃泻火汤40
组成:连翘,黄连,当归,生地,丹皮,生石膏,升麻,大黄,甘草。
功效:清胃泻火,凉血通便。
主治:实火口疮。
用法:水煎服。<口疮>
养阴清热汤41
组成:生地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黄芩12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栀子10克,桔梗12克,山药12克,地骨皮12克,女贞子12克,生甘草10克。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复发性口疮,扁平苔鲜,干燥综合症等。
用法:水煎服。<口疮>
玉竹封髓丹42
组成:玉竹9克,天冬9克,干地黄9克,黄柏(盐水炒)4.5克,砂仁3克,炙甘草3克,蜂蜜。
功效:益阴增液,补土伏火。
主治:口腔溃疡。
蔡氏溃疡散43
组成:硼砂30克,赤石脂20克,儿茶30克,血竭3克,朱砂3克,珍珠粉1.5克,冰片1克,薄荷霜1克,荸荠粉10克,柿霜4克。
功效:清热解毒,化腐生肌,消肿止痛,收湿敛疮。主治:口疮。用法:将药研末,装入喷粉器内,喷于患处,或于竹筒,日3次。<蔡氏溃疡散>
治疗小儿口腔溃疡44
取新采摘茶叶(地面最老的叶子),1次50克水煎外用。用法:以煎液漱,口,每日3次,每日1剂。连漱3~4天即愈。<溃疡>
口疮偏方45
组成:煅炉甘石2克,人中白(煅)1克,青黛2克,冰片0.3克,枯矾0.5克。
功效:燥湿收敛,化腐生肌,清热止痛。
主治:口疮。
用法:上药共为极细末,放瓶中收贮,将药末搽于患处,1日1次。<口疮>
清化散46
组成:川芎(酒洗)45克,大黄(酒蒸)45克,子黄芩(酒炒)45克,黑丑(炒)30克,薄荷25在,滑石粉30克,槟榔片38克,枳壳25克,连翘30克,赤芍(微炒)30克。功效:清火解毒,消积导滞。主治:小儿口疮。用法:依法炮制,共研极细面。周岁小儿每次0.5克,2-3岁1-1.5克,随年龄增大酌增,白水和服。<清化散>
口疮治疗系列47
1急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及治疗:
症状:急性起病是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吞咽时疼痛加重,严重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
慢性起病是咽部异物感,发痒,灼热,干燥,微痛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粘稠常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可引起恶心,空咽时堵塞感,颈部发紧。咽部间或有固定位置的疼痛,有时表现为咽部有贴树叶感,虫爬感,搔痒感,细棍带窗感,痰粘着感或成小球样在咽部上下活动,全身伴有精神忧郁,生疑,啖气,失眠。
治疗:
(1)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
(2)中医治疗:首选吹喉散局部喷药,每天两次。
(3)内服中药:
a:凉血活血清咽利喉
处方咽炎一号(元参生地丹皮知母黄芪穿山甲川贝)等二十多味。
b:疏肝和胃清利咽喉
处方咽炎二号(白术云岑陈皮半夏紫苏穿山甲贝母)等二十多味
适应于咽部有异物感,轻则如有痰团或小树叶,重则如有痰阻塞叶之不出咽之不下咽喉不痛但有时发紧,饮食吞咽顺利胸闷气短甚至胃脘痞闷夜间咽喉干燥舌苔薄白。
c:针刺或射频治疗。
d:预防与锻炼身体。
注意衣食起居增强抗病能力戒烟酒忌辛辣节房欲少冷饮避粉尘。
治疗鼻咽龋齿慢性扁桃体炎等养成每日大便一次本病预防良好。2急性喉炎:
是喉粘膜的急性炎为常见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生于儿童则病情多较严重,此病多发于冬季、春季。
病因:
感染:一般认为多发于伤风感冒后,先有病毒入侵,继发细菌感染,常见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等。
职业因素:过多吸入生产性粉尘,有害气体(如氯、氨、硫酸、硝酸、毒气、烟熏等),亦可引起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使用嗓音较多的教师、演员、售票员等,如发声不当或使用声带过度,声带急性炎症的发病率较高。
外伤:异物、检查器械的损伤喉部粘膜,也可继发急性喉炎。
烟酒过度、受凉、疲劳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诱发本病。
临床表现:急性喉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为急性鼻炎或急性咽炎的下行感染。故多有鼻部及咽部的炎性症状。起病时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
声嘶: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轻者发音时音质失去园润、清亮,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嘶哑,严重者只能作耳语,甚至完全失音。
喉痛:患者感喉部不适,干燥,异物感,喉部及气管前有疼痛,发声时喉痛加重,但不妨碍吞咽。
咳嗽多痰:因喉粘膜发炎时分泌物增多,常有咳嗽,初起时干咳,至晚期则有粘脓性分泌物,因较稠厚,常不易咳出,粘附于声带表面而加重声嘶。
检查:
间接喉镜下可见喉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声带亦呈红色,有时可见声带有粘膜下出血,声带边缘因肿胀而变厚。两端较窄呈梭形,发声时不能闭紧,其表面常附有粘稠分泌物。室带、杓会厌襞亦可显著充血肿胀。
治疗:
吹喉散:直接喷洒于声带,喉症部位,每日两次。去腐生肌,消炎止疼,活血逐瘀,通经活络,敛疮排脓,化痰软坚,行气散结,镇静安神,止咳化痰,清热解毒。去除刺激因素:戒除烟酒。注意声带适当休息,减少发声,禁止大声叫喊,纠正发音方法。积极治疗鼻咽、下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通畅减少邻近器官病变的分泌物对喉部的刺激。3中医治疗口疮:
口疮,就是口内生疮,也叫口腔溃疡,边缘色红,中心是黄绿色的溃烂点,疼痛剧烈,流口水,常伴口臭、口干、尿黄、大便干结等症状。轻的口疮只溃烂一二处,重的口疮可扩展到整个口腔,甚至引起发烧和全身不适。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病因较复杂,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内分泌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精神过度紧张、疲劳等有关。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就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血虚性口腔溃疡:此病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部,溃疡面常呈灰白色,周围轻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断,愈后无痕迹,伴溃疡处疼痛难忍及头部疼痛,并头痛牵拉眉棱骨疼痛,月经量增多,神疲乏力,心悸、夜寝不安等症状,系由于身体血虚,加之月经周期血更虚甚,是因血不能濡养头脑产生头痛。通过中药辩证施治可达到治愈目的。
二、肝火旺型口腔溃疡:此型常好发生口唇、牙龈、舌尖及两颊部,溃疡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数量多时甚至融合成片,疼痛剧烈,同时可出现头顶部痛、头晕、目眩、易怒、口苦等症。属人体素质肝阳偏亢,经行阴血下注冲住,使阴血亏虚而不能上抑肝阳而致头痛及口腔溃疡,平时注意加强降肝火,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有痹益之效。
三、血瘀型口腔溃疡:溃疡面色泽呈淡灰白色,有发展快、愈合慢之特点。女性往往在月经前及月经期间,口腔粘膜中突然发生数枚溃疡,局部剧烈疼痛,头痛位置固定不变,月经色呈紫黯,有瘀斑,如长期不治,易导致病情加重。在防治女性月经期口腔溃疡过程中,还需要保持心情愉快,注意劳逸结合,坚持按疗程服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新鲜饭菜,多饮水。治疗过程中,以不吃辛、辣、发味类食品为上策。
有些复发性溃疡与胃肠功能紊乱、某些营养缺乏、机休免疫力降低、口腔卫生不良或精神因素有关,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施。除外敷、内服药物外,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
吹喉散局部用药
内服中药:清热解毒中药。4声带小结:
也称声带结节,歌唱者小结,是慢性喉炎的一型,由炎性病1变形成。病因:多由长期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所至。常见于大班上课的教师,超过其自然音域而歌唱的高音歌唱家,病变位置多在声带膜部的中点,亦是发高音时声带振动部的中点位置。初起为粘膜下的小血肿,后经机化,逐渐发展成为小结。
临床表现:早期时发高音破裂,亦称发“毛”,用声易疲劳而不持久,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由多数音破裂(沙)而明显漏气(哑)。声嘶亦从间歇性发展为持续性。
检查:喉镜检查示声带前、中1/3的交点的游离缘,二侧对称性突起,早期如红色柔软的息肉样变,并有水肿。病程长者,呈苍白小突起,半透明,表面光滑,基部可见少数小血管,发音时两侧小结相贴而妨碍声带闭合。
5喉息肉:
常发生于一侧声带的前中1/3处的边缘,称为声带息肉,
病因:由于长期发声不当,或始于一次强烈发声之后,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喉部的慢性病变。
病理:初起时,在声带膜部的边缘、上皮下的潜在间隙中,有组织液积聚,出现局部水肿,血管扩张和出血,继而逐渐呈苍白水肿样半透明玻璃样变性或纤维增生,形成椭圆形或园形声带息肉,分局限性和广基性2型。
临床表现:主要是声嘶,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类型而异。小的局限性息肉仅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而单调,不能唱歌,甚至失音。大息肉可致喉鸣和呼吸困难。
检查:喉镜检查,局限性声带息肉多在一侧声带的前中1/3部,基底小而有蒂,半透明淡红色或黄白色园形或椭圆形肿物,自声带边缘长出,可随呼吸上下活动。有时可悬于声门下在呼气时才窥见。广基型可见基底宽广的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肿块,常发于一侧,两侧均有者少见。6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隐窝内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成慢性炎症,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等)后可引起慢性病变。鼻腔及鼻窦感染,也能伴发本病。本病的发生机理,尚未清楚,下列二种解释为目前较为普遍的论点。
(一)、由于反复急性发作,机体抵抗力减弱,即是免疫反应下降,形成慢性病变。
(二)、出现自身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本病的特点是常驻有急性发作史,而平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有时诉咽内发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轻微症状,如扁桃体过度肥大,可能出现呼吸、吞咽、或语言共鸣的障碍,由于经常咽下炎性分泌物,刺激胃肠,或隐窝内细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应。导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低热等。检查:扁桃体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隐窝口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这些点状物有时需用压舌板挤压舌腭弓才能自窝内排出,扁桃体大小不定,儿童、青年多属增生者,扁桃体肥大,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表面可见瘢痕,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常有粘连,患者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人体可能受扁桃体隐窝内细菌和毒素的影响,发生变态反应,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脏病1、肾炎、长期低热等。因此,慢性扁桃体炎常被指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至于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联系起来,目前尚无客观确切的方法。
治疗:中医中药
(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
(二)针刺排脓
(三)内服中药
(1)风热型: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2)痰热型:清热宣肺化痰利咽7急性扁桃体炎:
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往往伴有程度不同与范围不一的急性咽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中医称为“乳娥”。称急性扁桃体炎为“烂乳娥”“喉娥风”。多发于儿童及青年,在季节更替、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病因: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等。
临床表现:分为二型
(一)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病变较轻,炎症仅限于表面粘膜,隐窝内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其症状与一般急性咽炎相似,有咽痛、低热和其他轻度全身症状。检查时可见扁桃体及舌腭弓表面粘摸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显著肿大,表面也无渗出物。(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炎症起始于隐窝,继而进入扁桃体实质,使扁桃体明显肿胀,重者可出现多发性小脓肿,隐窝内充满由脱落上皮、纤维蛋白、脓细胞、细菌等组成的渗出物,并自窝口排出,本病起病急,局部和全身症状都较重,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痛常散射到耳部,下颌角淋巴结肿大,有时感到转头不便,全身常有恶寒高热,幼儿可因高热而抽搐,呕吐或昏睡,检查时可,见扁桃体有大,周围充血,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连接脓点可连成假膜,但不超过扁桃体范围,易于拭去,不留出血创面,如扁桃体实质内有化脓病变,可在表面看到黄白色突起。
治疗:中医中药
(一)吹喉散直接喷洒在扁桃体病变部位,每日两次
(二)针刺排脓
(三)内服中药
(1)风热型: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2)痰热型:清热宣肺化痰利咽<口疮>
新加三才封髓汤48
组成:天门冬10克,生地黄15克,太子参10克,盐黄柏10克,砂仁6克,生甘草3克,藿石斛10克,润玄参10克,莲子心5克。功效:滋阴清热,降心火。主治:虚火上炎所致的口疮。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髓汤>
口腔溃疡简方14则49
鸡蛋鸡蛋打入碗内拌成糊状,绿豆适量放陶罐内冷水浸泡十多分钟,放火上煮沸约1.5分钟(不宜久煮),这时绿豆未熟,取绿豆水冲鸡蛋花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治疗口腔溃疡效果好。
六神丸取六神丸1支(30粒)碾碎成粉,加2毫升凉开水浸透成稀糊液备用。用前先清洁患者口腔,然后用细长棉签蘸上六神丸液涂于溃疡面,以餐前1~15分钟用药为佳,每天3次,睡前加用1次。一般用药5分钟即可起到止痛效果。小溃疡1。2天可痊愈,溃疡面较大者5天痊愈。
云南白药用云南白药外敷口腔溃疡创面,一日2次,一般2~3天痊愈。
全脂奶粉选用全脂奶粉,每日2至3次,每次一汤匙,加少许白糖,开水冲服,晚间休息前冲服效果更佳。一般2天溃疡症状即可消失。
西瓜西瓜半个,挖出西瓜瓤,挤取汁液,瓜汁含于口中,约2~3分钟后咽下,再含新瓜汁,反复数次。
维生素C将维生素C药片1~2片压碎,澈于溃疡面上,闭口片刻,每日2次。
甲氰咪胍服将甲氰咪胍1~2片研成细末,用棉签蘸药粉涂于溃疡面上,10分钟内不要饮水,每日2次。
六味地黄丸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3次,每次6~8克。
浓茶我国明代药典《本草纲目》称:“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降则上清矣,”据研究,茶含单宁,具有收敛作用,浓茶漱口可促使口腔溃疡愈合。
庆大霉素用消毒棉签蘸取庆大霉素4万单位2毫升注射液轻涂口腔内溃疡面,数分钟后再涂一次,每日4次,即三餐后和睡前,漱口后涂上药液,一般2~3日即愈合。
西红柿西红柿汁含口中,每次含数分钟,一日多次。
柿霜从柿饼上取柿霜,用开水冲服或加入粥中服用。
芭蕉叶采鲜芭蕉叶适量,将其用火烤热贴敷于口腔溃疡处,每日2~3次。
95%乙醇用棉签沾上95%乙醇,轻压口腔溃疡点,并轻轻转动棉签除去溃疡面上的腐败组织,每天2~3次,每次20~30秒。治疗口腔溃疡,绝大多数在2—3天愈合。<口疮>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50
黄柏30g,薄荷9g,青黛3g。
制用法:共研细末,每次用2g涂患处,日3次。
疗效:2—3天痊愈。<口疮>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51
吴茱萸30g,醋30毫升。
制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涂两足心涌泉穴,每日1次。
疗效:治疗多例,2-3次痊愈。<口疮>
治疗小儿口疮的偏方52
南星30g,醋适量。
制用法:将天南星研成细粉,用醋调成糊状,临睡前涂两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外用纱布包扎,每次12小时。
疗效:治疗多例,均愈。<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