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饼的做法大全图解:八字针灸治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5:07:47
        八字治疗法

1.什么叫“八字治疗法”?

“八字治疗法”中的八个字是:“阴阳、相对、平衡、反应”。在这四组词八个字的指导下,我们就能掌握肌体的各种疾病并了解在各个部位所发生的原因与治疗的方法,通过“定位”规律和“以针刺为主的反击方法”,就能在瞬间达到消退各种病痛的目的,这就是“八字治疗法”。

2.“八字治疗法”的发明创始人是谁?

“八字治疗法” 的发明创始人是被誉为“百病神针”大师的湖北名医李柏松先生。李柏松先生曾拜雷宏可等老一辈名医为师求教,并学习一些医疗书籍,如《本草纲目》、《药性解》、《针灸大成》,后来又自学了《医宗金鉴》、《伤寒论》、《黄帝内经》等各类经典中医书籍。在历尽数十年的临床与微观科学的研究后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创研而成。

3. “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是何时成立的?

为促进“八字治疗法”在世界各地的交流,推广,普及和更好地运用这一疗法,为确保人类的健康,解除患者一切病苦,造福于人类,“八字治疗法”的创始发明人李柏松先生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三日正式书面授权他的弟子杜建华先生全权筹办成立“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并授权其办理有关网站域名申请和筹办工作(见授权书)

二零零七年三月,加拿大政府有关机构正式受理这一申请,经过严格的审理,四月初已完成协会相关的注册审查工作并于二零零七年四月十八日正式下达书面文件批准成立“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见政府有关部门的“红头文件”)。

“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的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普及和更好地运用这一疗法的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一小步,可是谁又能说这未尝不是在人类的健康史上跨出了一大步!

为表彰和充分肯定李柏松先生对“八字治疗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为让世世代代学习和运用“八字治疗法”的人永远记住他们的创始发明人,“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正式授予李柏松先生为终生名誉会长。

4.“八字治疗法”的理论体系来自何处?

“八字治疗法”的理论与我们祖国医学中的巨著《黄帝内经》息息相关,其内涵与精髓在《内经》中随处可见,李柏松老师以他的智慧和多年的学习、临床,把《内经》中的很多先人们的光辉思想创造性地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了具有独创性的“八字治疗法”。同时,其理论也可运用西方医学中的“生物电”概念予以解释。这不仅说明了中、西方的理是相通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具有远见卓识的。

5.“八字治疗法”的临床疗效如何?

正是由于“八字治疗法”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故临床疗效显著。仅各种淋巴系统疾病(包括淋巴结炎、淋巴结核、淋巴肿瘤等)就做了一万一千多例,治愈率达99.73%,治疗时间上缩短为一般疗法的1/7,在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会上将该方法评为省级先进。

6.为什么病人要称李柏松老师是“百病神针”

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李柏松老师和他的弟子们运用“八字治疗法”治愈了无数的病患者,病人在感受“八字治疗法”带给他们神奇疗效的同时,称李老师为“百病神针”,这是无数病人发自内心的赞叹。李柏松老师和他的弟子们清醒地认识到:“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黄帝内经》·灵枢篇‘九针十二原第一’)世上没有治不好的病!但世上也没有那一种方法(包括“八字治疗法” )可以包治一切的疾病。因此“八字治疗法”需要不断改进和更加完善。

7.“八字治疗法”排斥其它针法吗?

“八字治疗法” 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不排斥其它任何的针法和别的治疗方法。一直以来,“八字治疗法”都是以谦卑的心态努力学习、吸收、消化其它针法中的精髓为我所用,同时如饥似渴、坚韧不拔地吸收、消化当今人类社会所创下的一切医学文化成果,钻研和掌握其最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用以不断地创新我们的观念、我们的方法和我们的服务手段。

8.“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指的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 中所说的“阴阳”有三个层次的概念:

1)方位概念;

2)生物电的概念;

3)人体的阴阳总概念。

现仅就方位的概念作一说明:

A 上阳下阴

B 背阳腹阴(即后阳前阴)

C 左阳右阴

D 外阳内阴

E 四肢中,手掌连胳膊肚面为阴,足背顺连腿前为阴,反之为阳。

以上方位阴阳的论述均可在内经中找到出处,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有云:“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9.“八字治疗法”中的“相对”指的是什么?

“相对”是“八字治疗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病点与治疗点的相对关系。与别的疗法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这里把人看成是一个有生命力的四维生物体!而不是仅仅看成二维的物体。(这一点在论述“平衡”的概念时再详述)“相对”的总原则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分述如下:

A 上病下取

B 下病上取

C 左病右取

D 右病左取

E 后病前取

F 前病后取

G 内病外取

10.“八字治疗法”中的“平衡”的概念是什么?

身体局部发生病变的内因就是局部“自然物质”失调而撤走的结果,“自然物质”离去造成了身体的不平衡。“自然物质”离去的地方有规律可循,也就是通过研究得知,他们失去的地方是有“定向”和“定处”的,根据他们的“定向”与“定处”的特性,如果再通过刺激,它们又会立即返回原位(病患部位),“八字治疗法”治病的原理就是让离走的“自然物质”回到原来的的地方,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这样的点就是平衡点,也就是治疗点。

如图所示,在“八字治疗法”中,病点与治疗点之间必须同本体的中心点是一个垂直线。无论是一个椭圆体还是一个长方体,在本体总面积中,必须形成一个1/2的平衡相等的各半面积。(图暂略)


11.“八字治疗法”中的“反应”指的是什么?

当任何事物的内在发生变化时,都有其各种形式的外在表现反应。疾病发生后,除了在病灶区发生疼痛等五官感觉反应外,还可能在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结节,压痛点等等疾病的反应。但是有些外在表现并不是随便显示出来的。在“八字治疗法”中,在找准基本平衡点后,在基本平衡点处用酒精棉球反复擦洗,即可出现不规则的红点或红块状,它就是“八字治疗法”的反应区或反应点。在这些反应点或反应区最明显的中间施针,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反应”在“八字治疗法”中的应用非常重要,一般只要定位准确,刺激适当,往往效如桴鼓。

12.八字治疗法只是单一的针刺方法吗?

“八字治疗法”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思路和模式,根据“阴阳、相对、平衡、反应”这八字要诀,可以非常确切地找到病灶的治疗位置(即反应区或反应点 ),医生可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不同、病程的长短不一、病况的不同和医生自己的特长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针刺、灸、按摩、点穴、刮痧、外敷膏药等各种方法进行治疗。重症可配合李老先生的中药(万宝功能汤)和中药制剂等构成立体治疗手段。所以说“八字治疗法”不只是单一的针刺方法。

13.“八字治疗法”的特点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的特点是:

1. 基础研究特点:

疗法从细胞分子医学角度阐述了疾病的产生的机理,是由于细胞的“滞动”和“僵化”使局部微循环障碍,影响了液体流量,导致机体内“自然物质”减少和消失,造成运动功能失调而发病。

2.高科技特点:

生物电脑转换工程是“八字治疗法”的核心理论。当恢复机体细胞“膜电压”对细胞离子道发生正常的开闭运动与体液进行交换作用时,就会恢复机体健康和疾病痊愈的结果。疾病与康复的转换媒介就是“人体生物电”。具有高科技性质。

3.现代医学理论特点:

激活潜在的细胞免疫系统,就是充分调动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之有效手段。并形成四维理论。

4.不断探索特点:

“八字治疗法”的很多内涵不仅来自于《黄帝内经》等诸多祖国的传统医学巨著,同时还与其他疗法的紧密结合,是博采众家精华,不断充实、完善的途径

5.指导思想特点:

中医整体观与辨证施治贯彻始终。力求走向世界的“突破点”。

6.治疗原则特点:

相应反应区(点)、能量点理论、中医“病根理论”、全息理论是指导治疗的原则。

7.结构特点:

针刺方法、万宝功能汤、三二液是组成“八字治疗法”立体结构的精华所在。

8.临床及学习特点:

1)治疗面广;2)见效快;3)可靠性强;4)操作简单;5)易学、易懂、易掌握

14.什么叫“穴位回归公式”?

随着对八字治疗法“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临床运用和深化,结合对《黄帝内经》的认真钻研和领悟,从中演绎出了一条让每位针灸工作者能灵活运用和疗效确切的穴位回归公式,揭开了古老针灸千年面纱的一角。

疾病是活的,而以往的穴位是死的。用固定的穴位来治疗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疾病无异于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八字治疗法”中的“阴阳、相对、平衡、反应”推出“穴位回归公式” ,让每一个疾病有其自己相对应的“穴位”(反应区或反应点)。这些穴位与传统的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取法不一样,是因人因病而定,且具有四维的特性。

套用穴位回归公式图你就能既很方便又很精确地找到各种疾病所对应的“穴位”。

“穴位回归公式”是杨兰医生于2007年初正式提出的 。

15.“穴位回归公式”中的穴位有几类?

根据“穴位回归公式”可把治疗点总结为阳性点、辨证点、能量点共三大类。

阳性点,根据阴阳,相对,平衡找准基本平衡点后,在基本点处用棉球反复擦拭,出现不规则的红点或红块状,这就是阳性点,为了保证阳性点的位置更准确,我们须记住几个重要的标志:前后正中线,天突,尾骨,大椎,曲骨。以及四肢的骨性标志。量出病灶处与这些标志的距离,在相应反应区的骨性标志处给予准确定位。

能量点是为提升整个人体免疫力,以及治疗和预防而设置的几个特殊穴位。如:内外踝附近赤白肉际内四外三,以及大椎、命门(腰2上下)、长强等。这些穴位用来调理,调节人体的整体情况。

辨证点,也就是疾病的病根处。虽然我们已经给出了一个准确的穴位回归公式,但是此处这个点是需要我们运用所有中医的辨证论治,四诊合参或西医的诊断学,解剖学,生理病理学等等知识来诊断和寻找疾病的根源。比如:左腿后侧疼按公式扎右手掌心侧的阳性点,这样的解决容易引起复发,必须考虑引起腿疼的病因是继发性腰椎的毛病还是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所致。也就是《内经》中所说的:治病必求于本,根据病因选择对应的病根处,即辨证点。

选好阳性点,辨证点,能量点即可开始下针。按照部位选取九针中不同的针具,施针时尽量选择筋骨,刺激骨膜为准,也可根据病情病位选择相应的层次治疗。

16.为什么说“八字治疗法”中的穴位是有四维的概念?

与一般的缪刺、巨刺仅仅只有兩维的概念不同,“八字治疗法”中的穴位(如反应区或反应点)是具有四维的概念的。它的治疗移动点加上时间因素就构成了穴位的四维概念。

“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篇第五十八)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穴位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结构,它能通荣卫,在荣卫之间稽留。临床中在应用“八字治疗法”治疗疾病时,我们也发现与疾病区相对应的反应区或反应点会随着病情的变化在位置、形状、大小等方面发生某些变化,这也就是它的时间性的一个具体的表现。另外,我们治疗疾病时需根据不同疾病不同层次皮肤刺激,神经刺激,骨膜刺激,血管壁刺激,韧带刺激等等,这些是其三维空间的特性,加上前面的时间性,就组成了四维穴位的完整概念。

17.辨证论治的概念在“八字治疗法”中是怎样体现的?

“八字治疗法”源于中医内经。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充分体现着辨证论治的思想。

首先本疗法以“阴阳、相对、平衡、反应”为大纲,以阴阳平衡为目的。由于阴阳是机体内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所以八字治疗法依此针对不同性质的病变,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疾病与人体脏腑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八字治疗法仍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例如:肝在胁下,胆附与肝,二者互为表里。肝主筋,司全身筋骨关节之伸屈;肝主疏泄,其志为怒,与精神情志的疾病调节密切相关;肝藏血,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其华在爪甲,开窍于目。肝为风之脏,主升主动,喜条达,恶抑郁。五行属木,其色为青。喜酸味,其液为泪。临床上见到与此相关的疾病,必须从肝而治。又例如,肝司全身筋骨关节,若膝关节拘挛失用,单纯治疗反应区,就易反弹,疗效不稳。这时若加用肝相应区及上行关节相应区,效果就显著。肝病、胆病、眼病、情志病、妇科病……等,均宜用之。

从经络角度考虑,肝脉起于足大趾,环阴器,过少腹,夹胃,属肝络胆,布胁肋,循咽喉,连目系,上颠顶。这些部位病变于“肝”有关也必须在相应的肝反应区予以协同治疗。这就是治病求根。

其他脏腑也是同理,略。

临床上的病症,一般很少单纯出现,多虚实夹杂、错综复杂。单独针对某一反应区或某一脏治疗,也不利于疗效的巩固。我们必须捋顺相互之间的关系,按照主次程序,设置符合病情的治疗方案,才会取得更佳疗效。病情有急有缓、有标有本,治疗不可齐头并进,急症宜先治,靶目标明确,症状缓和后或慢性病,则标本兼治。对于正气虚弱病人,首先要调理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关于任督二脉,因其总管人身阴阳之气,是非常关键的经络。

总之,辨证论治涉猎较广,为我们运用“八字疗法”提供了广阔舞台。李伯松老师依据中医原理经过数十年的挖掘、研究、实践总结成功了“八字治疗法”,是中华民族的医学瑰宝,是众多治疗方法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她必将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

18.“八字治疗法”中所讲的“病感”与“病型”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中所讲的“病感”是指:疼、胀、酸、麻、痒;“病型”是指肿、硬、色、疣、僵。一般来说,任何原因所发生的痛苦,都离不开上述的“病感”的感受与“病型”的感受。而“八字治疗法”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消除这些“病型”和“病感”,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比如某个部位肿、痛难忍,采用八字治疗法后,可在一分钟内立即止痛。某一个部位僵硬不能伸曲,基本上也很快恢复伸曲自如等。

19.“八字治疗法”中人体的四个本体是怎样确定的?

“八字治疗法”把人体分为四个部分:头(椭圆形)、颈(圆柱形)、躯干和四肢,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本体。一般而言,在本体内,都能找到疾病的反应点,这是短波;但是,如果反应点被另一个本体挡着,比如头顶的疾患,无法在头与颈的连接处施针,就要在会阴处施针,这就是长波。

20.“八字治疗法”中的四种“生物电象”是什么?

“八字治疗法”中的四种“生物电象”分别是:通向本体范围内的“短波”电象;通向多部体(本体外)的“长波”电象;通向全身或特定部位的“全息波”电象以及通向表皮的“浮波”电象。

.“八字治疗法”中为何要针刺骨膜?

《黄帝内经》中对针刺骨膜的问题在不少篇章中都有描述,如(灵枢·官针篇第七)“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针刺骨膜是“八字治疗法” 中的一种常用针法,其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刺透网状物,还利用了骨膜所特有的“低刺激、高反应”的特性,通过针刺骨膜可以在瞬间改善病变部位平衡状态,达到减轻或治愈的目的。当然,针刺骨膜仅仅是“八字治疗法”中的一种针法。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基本掌握“八字治疗法”的合格医生?

要想成为一个基本掌握“八字治疗法”的合格医生,需掌握下面三个圈的概念:

第一个圈的概念就是“穴位回归公式”,也就是指给病人治病时医生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1)高能量点:医生必须要根据病人的年龄、患病时间的长短、病况及是否同时治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来决定是否要开“高能量点”。若需要开“高能量点”的话,还要明确开哪几个点?并明确先后顺序。

2)对应点:找准、找对病灶的对应区或点(在找对、找准对应区或点的基础上找准反应区或反应点)。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找区或找点不准的话,将会大大地影响疗效。有些地方的点或区在找到后用酒精棉很容易擦出红块或红点,有些则不易,这时你得仔细观察,有些是像树的年轮般的;有些可借助刮莎板刮出点来;有些可用手指、压棒、火柴棒、一次性卫生筷子或针的柄按压找寻痛点以帮助找到所需针刺的反应区或反应点;有些地方整个一片都是红的,而只有个别点是白色或青色或其它颜色,这恰恰正是要扎的反应点。另外要注意的是:有些地方需扎一个形状(如:上下左右四针等)。有的部位不能只扎一个点,要多扎几个点, 而且不能只是点几下。针刺是在一分钟内,不是几秒钟内,切记! 要扎到骨膜(能扎到骨膜的地方),需刺穿网状物 。再要注意的是进针的角度,这非常重要。

3)病根点:病根点也叫辨证点。我们都知道内经中也反复强调“治病必求于本” 。举例来说,左膝关节痛,按八字的找点原则是扎右手肘,但略知皮神经分布的人都知道有“腰三主管膝周炎” 一说,因此在扎了右手肘后,还要扎腰三的对应点(区),即前胸骨的相关位置才行。

第二个圈的概念是立体治疗的概念

我们都知道,“八字治疗法”并不仅仅是针刺的概念,“自然物质”是由“生物电”和“化学物质”所组成,故我们在运用“八字治疗法” 给人治病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单独用针刺还是针刺与给病人喝“万宝功能汤”相结合或除给病人针刺、喝“万宝功能汤” 外还需使用中药的点滴(如牛皮癣患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把针看成阳,把药看成阴的话,针药并用相当于阴阳平衡。

第三个圈的概念是很多外治法都能用“八字治疗法” 的模式灵活运用

医生可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不同、病程的长短不一、病况的不同和医生自己的特长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针刺、灸、按摩、点穴、刮痧、外敷膏药等各种方法进行治疗。如腰部疼痛的病人,可在胸骨处扎针,也可用膏药外敷或灸,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有些老人和小孩或一些怕针的病人,初次可用大姆指点压等的手法,待病人病情有改善或缓解后,再行针刺,则病人较易接受,有的病人甚至点压后无需再针刺病已痊愈了。

八字疗法的资料

同位点针刺法

早在两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有“髎刺法”的记载,用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对称针刺法,即“病在左,针之右”,这就是我们现在将谈到的同位点针刺法的前身及其理论渊源。

依据“髎刺法”我们可以进行下述推理,就是:

病在左,针之右;病在右,针之左;

病在上,针之下;病在下,针之上;

病在前,针之后;病在后,针之前;

我们进一步推理,就是:

病在左上,针之右下;病在右上,针之左下;

病在左下,针之右上;病在右下,针之左上;

病在左前,针之右后;病在右前,针之左后;

病在左后,针之右前;病在右后,针之左前。

我们现在将上述关系用数学中的坐标图来界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就是对称(左与右)、对应(上与下)和对折(左上与右下)的关系。在人体上,我们的手与足,就有对称(左与右)、对应(上与下)和对折(左上与右下)的关系,同样,四肢的各个对应部位及躯干都有这样的关系。同位点问题在针灸临床中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查到的有关资料:

手足相关的发现①

国外研究者发现,上肢与下肢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如日本的吉元昭治把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手足相关”,并绘出相关图。图上可以看出肩与臀相关、肘与膝相关、手与足相关,利用这一关系,前臂有病可在小腿施治,拇指有病可在姆趾进行治疗,既与传统中医的髎刺法相吻合,病在上,治在下,病在下,治在上。实际上是对人体存在的上下对应,左右对称的客观现象的具体描述。

人体的拮抗现象②

日本的间中喜雄(1969年)还提出了左右拮抗、上下拮抗、背腹拮抗和四肢躯干间的拮抗现象,这种拮抗针刺激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反应了人体各部之间的相关规律。

郭氏的有效点疗法③

中国针灸专家郭效宗发明的有效点针灸疗法,是他毕生临床研究的结果,他将有效点进行分区,以头颈部、躯干部、上肢部和下肢部为各独立部分,按一定体表及外部标志分别分成Ⅰ、Ⅱ、Ⅲ、Ⅳ、Ⅴ个区,头颈部的五个区由内向外排列,每区纵向分布,其余各部则由下向上排列,每区均横行分布。郭氏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上肢部、下肢部、头颈部、躯干部的Ⅰ区都有相互调节的相应关系,当病变在头颈部的Ⅰ区时,可以在其它部的Ⅰ区找到相应的有效点治疗,表现出同一序号区相互调节的重要作用。

黄金分割的启示---陈氏的相关研究④

陈氏研究发现,腰痛的治疗,传统针灸取穴委中,不是简单的“经络所过”问题,它反映了针刺一个黄金分割点对另一个黄金分割点进行有效调整的问题,因为腰是人整体的黄金分割点,膝关节(委中穴在其后侧)是下肢的黄金分割点,这一问题后被针刺曲池等穴(肘关节上的穴位,肘关节是上肢的黄金分割点,并且选取的穴位与腰没有直接的经络联系)治疗腰痛卓有成效所证实,这无疑证明了一个重要的规律:同位点之间有相同或相似的穴位功能。

局部与整体相关——微针体系的穴位分布规律

微针体系包括耳针、头针、手针、足针、鼻针、面针、腹针、眼针腕踝针等,这些小的针灸体系,均可以对人体全身的疾病或生理功能的失调有重要的调整作用,而它们的穴位分布与人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一一对应。如耳穴的分布象一个蜷曲倒置的婴儿;头针的伏象说,认为在发际区的穴区象一个伏着的人;鼻针的穴位分布则象一个盘腿背坐着的人。这些都说明了局部与整体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经穴与脏腑相关的实验研究⑤

我国学者研究发现,胃部疾患主要在足三里、中脘、阳陵泉等穴位出现压痛点和索状物,而肝病则在足三里、肝俞、曲泉、太冲等穴处出现上述阳性反应。(175页)又一项研究证明,心血管系统和精神意识方面的疾患时,心经和心包经的电阻率有异常变化,呼吸系统的疾病时电阻率的变化则多见于肺经穴位,胃溃疡病人胃经穴位的皮肤电阻率变化最显著,其次是脾经穴位。还有研究证实,某些内脏生理功能的变化,也会引起穴位导电量明显的变化和低电阻点的增多。(176页)以上事实说明,脏腑疾患和生理功能改变时,人体的体表除可出现痛觉过敏外,还可出现皮肤导电量等病理性反应,并有相对特异性。现代研究结果远不止这些,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例举。

通过上述引证,我们可以总结出:

1、人体各部分相对应的穴位之间有同位点的关系,其功能相同或相似;

2、体表的穴位与人的脏腑之间有相应的关系,刺激这些部位对内脏疾病和生理失调有调节作用;

3、局部的穴位群与整体的各部分有相对应的关系,局部刺激对整体有调节作用。

实际在临床上,我们应用同位点取穴法的例子比较多见,如我们常用大陵穴治疗足跟痛,这是一个典型的同位点取穴法中的上病下取的例证。大陵穴位于掌根,我们是在用掌根的穴位治疗足跟的病。我们治疗胃病常用足三里穴,按照同位点取穴的原则,手三里与足三里有相同或相似的作用,我们单纯用手三里治疗胃病,也有肯定的疗效。另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下的胆囊穴是治疗胆囊炎的有效穴位,那么,我们在前臂的同位点上选取一点针刺配合应用,临床证实有肯定的效果。有趣的是,我们考虑到胰腺与胆囊受同一节段的脊神经的支配,因此,将治疗胆囊炎的配穴用于胰腺炎的治疗有同样的效果。上述的三个配穴例子,有在同名经上的,有在异名经上的,有的是穴位,有的不是穴位,可它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遵循了同位点规则。

根据上述所论,我们例举一些临床常见的同位点针刺法:

1、左病右取法:依古人“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取之左”立法。如网球肘在左则取右侧对应点,又如踝关节扭伤在右,则取左侧对应点。

2、上病下取法:是前法的延伸,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如膝关节痛,取肘关节对应点,又如足跟痛取手掌跟的大陵穴。

3、前病后取法:是躯干段的配穴法,如乳腺病区背部的对应点治疗。

4、穴位同位点配穴法:是指上下对应部位的穴位同时相配的取穴法,如取足三里穴治疗胃病,用手三里穴相配。如需内关穴治疗,就配三阴交穴治疗。

5、微针体系的同位点配穴法:这包括多种微针体系里的取穴法,如在头伏象的肩点针灸可以治疗肩周炎。

6、综合应用同位点配穴法:是指上述方法的结合使用。

我们之所以在针灸临床众多的针法中提出同位点针刺法,是为了在复杂烦琐的针灸配穴理论中寻求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与规律,同位点针刺法无疑具备这样的特点,我们在针灸的原理的研究中曾提出:人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机制的复杂生命体,针灸正是通过有规律的刺激调动这一自我康复机制的有效方法,而同位点针刺法正是在治疗中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主要参考文献:

①、②何广新、曲延华编著《疼痛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269页

③张耀华、王秀馥著《郭效宗针灸有效点疗法》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13-15页

④陈重、李冬梅《关于黄金分割法与人体穴位的相关性研究》发表在《中国针灸》2002年4期

⑤林文注、王佩主编《实验针灸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年6月1版

数学黃金分割法与针灸

黄金分割法在数学、建筑、生物、音乐等诸多的领域里有着广泛的应用,被称为宇宙神秘的黄金数,人作为生物界的领主,更是与黄金分割密切相关,我们从针灸的角度多方面的分析研究了人体的穴位与黄金分割的密切关系,及其在针灸理论与临床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数学中的黄金分割问题

在已知线段上求作一个点,使该点所分线段的其中一部份是全线段与另一部份的比例中项,这就是黃金分割﹝Golden Section﹞问题。

用几何学语言来说,“黄金分割”就是:一条线被分割为不相等的两段并形成短:长=长:(短+长)这样的比例,比值约为0.618。这种分法为“黄金分割”,这个分割点称为“黄金分割点”,这个数0.618称为“黄金数”。古希腊的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算盘书》的修訂本中提出「兔子问题」,导致斐波那契数列:1,1 ,2,3,5,8,13,21,34,……,它的每一项与后一项比值的极限就是黃金分割数,即黃金分割形成的线段与全线段的比值。

在宽长之比为0.618的黄金矩形内靠着三边做一正方形,则剩下的那部分又是一个黄金矩形,可依次再做正方形。把这些正方形中心按顺序联结,可得一条“黄金螺线”。

2、生物界的黄金分割现象

人们发现,在海洋鹦鹉螺身上,一些动物角质体上,有甲壳的软体动物身上,都有“黄金螺线”。蕨类植物的琴状梢头,其螺线为前述“黄金螺线”。向日葵不但葵盘上有一左一右的黄金螺线,而且每朵小花或果花上也有两条黄金螺线,更奇异的是每套螺线总数都符合F数列:如有21条左旋,则必有13条右旋,其总数为34条。事实上,任何菊科植物的花盘都有与向日葵盘一样的特点。此外,向日葵的外缘花瓣分为55和89瓣两种不同的形态,这两个数值也正好是F数列中的相邻两数。

斐氏当年的研究已经表明,许多植物的叶片、花瓣、果粒数与F数列相吻合。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实际上是前述F数列在植物学中的应用,与黄金分割有关。数学家泽林斯基在一次国际数学会上指出,树的年分枝数目就是F数列,即枝数的增长遵循前述小兔增长的规律。

许多植物萌生的叶片、枝杈或花瓣都按黄金分割的角度伸展,从上往下看时,它们把水平面360°角分为约222.5°和137.5°(360×0.618=225)。即任意两相邻叶片(枝头或花瓣)都沿着两个角度伸长;这样,它们虽不断轮生,却互不重叠,有利于光合作用。这不能不说是生物进化中与黄金分割有着迷一样的联系的结果。

3、与人有关的黄金分割问题

实际上黄金分割法在建筑、美术、摄影、音乐、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我们之所以引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黄金分割现象,是想以此提示人们,物种的延续,生物的进化无不与黄金分割密切相关。作为生物界的领主人类来说,更脱离不了黄金分割的干系,如:有人研究出人体最感舒服的温度约23度(气温),是正常体温37度的黄金点(23=37x0.618),还发现,精神愉快时,人脑电波频率下限(8赫兹)与上限(12.9赫兹)之比,恰为黄金数。其实,人体的结构也遵循黄金分割的比例。

近年来,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 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

黄金点:(1)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

(2)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

(3)、(4)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实际上它还是下肢长(大腿、小腿与脚长之和)的分割点;

(5)、(6)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

(7)、(8)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的分割点;

(9)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10)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11)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

(12)颏唇沟正中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

(13)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

(14)右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   

黄金矩形:

(1)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

(2)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

(3)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

(4)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

(5)、(6)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

(7)、(8)、(9)、(10)、(11)、(12)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右各三个)轮廓:最大的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

黄金指数:

(1)反映鼻口关系的鼻唇指数:鼻翼宽与口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2)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4、黄金分割与人体穴位的密切关系

我们从针灸学的角度来研究会发现,位于人体脐部的黄金分割点就是神阕穴,在后面则对应着第四腰椎(椎两旁的1、5寸是大肠腧,在人的黄金分割横线上)。对整体而言是这样,对局部而言则因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明确几个有关人体的黄金分割概念:

1、黄金分割点--以人的脐高与身高之比为常数R,人体某相对独立部分之长与R之积所确定的点为黄金分割点。

2、黄金分割线--指通过黄金分割点上的纵线或横线。

3、黄金分割区--指同一段上黄金分割正向点与负向点之间的区域。

4、黄金分割正向点--指与人的头向相同而确立的黄金分割点,如身高的脐点。

5、黄金分割负向点--指同一段上与正向点方向相反的点。

(注:通常我们说的点与例举的穴位有的为正向点,有的为负向点。)

现在再来看人体结构中的 “黄金点”和穴位的关系:(1)肚脐:神阕穴,其横线上有天枢、大横、带脉、大肠俞、腰阳关穴;(2)咽喉:其横线上有人迎、扶突穴; (3)、(4)膝关节:有犊鼻、委中、委阳、阴谷穴,(5)、(6)肘关节:有曲池、尺泽、曲泽、小海、少海、天井穴,(7)、(8)乳头:乳中穴,(9)眉间点:印堂穴;(10)鼻下点:人中穴,(11)唇珠点:兑端穴,(12)颏唇沟正中点:承浆穴,(13)、(14)左右口角点:地仓穴。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划分:

脊柱—躯干段的黄金分割点在第七锥下横线上,有至阳、膈俞、膈关穴;

胸腹部—黄金分割点在剑突上,有鸠尾穴;

肘部至远端 —黄金分割点在腕横纹上,有太渊、大陵、神门、阳谷、阳池、阳溪穴等;

膝部至远端—黄金分割点在踝横纹上,有解溪、申脉、昆仑、太溪、照海、商丘、中封穴等;

四肢—四肢长的黄金分割点在肘膝关节横线上。

(注:大腿+小腿+足长其黄金分割点也在膝关节横线上,因此提示上下肢有对应关系)

另外,单一的部分可以进一步划分;如上臂、前臂,大腿、小腿,手、足等;躯干及头还可以作纵向的划分,如以前或后正中线为周长起止点做划分。针灸医生不难发现,许多黄金分割点(线)上纷纷对应着我们熟知的穴位,且多数是我们常用的又很重要的穴位。我们知道,黄金分割法之所以被称作“黄金”,它们不仅仅是在美学、力学及生物学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就人体而言,“脐疗”之所以在民间盛行,这与它有广泛的治疗作用和显著的疗效是分不开的,从另一角度看,也反映出了人体黄金分割穴位治疗作用的“最佳”,这不容我们忽视,我们有必要就此研究、开发和利用这一规律,从而揭示黄金分割点(线)与人体穴位之间的关系。

5、有关黄金分割线(或点)上的穴位作用的探讨

临床上腰痛患者我们除了在腰部取穴外,还常取膝部的委中穴,由此我们想到,腰部是人身高的黄金分割点,委中穴是下肢部的黄金分割点,这是巧合吗?虽然它的出发点是基于经络理论——膀胱经通过腰部,然而,这是否是黄金分割点的穴位之间具有相似作用的结果呢?为此,我们对腰痛患者采用了其它黄金分割点配穴法,如单取肘部曲池穴等配穴针刺,果然跟我们推测的一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以“肘上四穴治疗腰痛58例”为题在《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99、2期上进行了报道,同时也搜集到了原始经验的依据,如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找到的尺泽治“腰脊强痛”,尺泽、委中、人中治“挫闪腰胁痛”《针灸大成》,“腰痛引少腹、四肢不举、小海主之”《皇帝甲乙经》,“挫闪腰胁痛取尺泽、曲池《神应经》”等等,这也说明了我们先人在古代的医疗活动中无形的遵循着黄金律。

为此我们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发现黄金分割配穴法的确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神奇的疗效。如我们发现,小节段上的黄金分割点,其治疗范围较广,但针对性较差,而大节段上的黄金分割点,其治疗范围较窄,但它的针对性较强。也就是说,人体大段上划分的黄金分割点治疗范围较窄,而相对独立的小段上划分的黄金分割点治疗范围较广。从另一角度讲,也就是人整体划分的黄金分割点与局部划分的黄金分割点之间有大小之分。我们还发现,每一黄金分割点既对局部区域有调整作用,又对对称、对应部位及整体有调整作用。再者黄金分割点之间级差相同或相近的,调整作用也相近,反之则调整作用有较大区别。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有些人体穴位的分部还符合菲氏数列,如腹部神阙穴是5与8之比,脐下关元穴是2与3之比,前后发际正中线上的百会穴是5与7之比,亦接近数列,而头针的平刺难免穿过该点。这些发现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可以从辨证、辨经、辨阴阳、辨虚实等多方面运用黄金分割配穴法去深入地研究它们的规律性。

6、黄金分割法在针灸配穴中的应用

我们看到,黄金分割法在针灸领域的应用,从理论上讲,它打破了传统的经络理论;从配穴上讲,它扩大了配穴思路;从穴位功能上讲,它增加了主治作用;因而可以说它是针灸理论与临床的补充和发展。下面我们具体谈一下:

1、常见的黄金分割点上的穴位(略)

这样的穴位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另外,有些部位虽然可以确定黄金分割点而没有穴位在其上,但取之仍有很好的治病作用,这也是我们发现新穴位的好方法。

2、配穴法:A、同级黄金分割配穴法。(包括对称、对应配穴法。)

B、临近级黄金分割配穴法。

C、本经黄金分割配穴法。

D、异经黄金分割配穴法。

E、本、异多经黄金分割配穴法。

这样的配穴法有很多,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3、应用举例:A、有资料报到,采用接经取穴法治疗坐股神经痛有效率98%,而采用的穴位是支沟与腕骨两穴,它们分别是肘远端段的两个黄金点,一正向(支沟穴)一负向(腕骨穴)。①

B、止血方的组成为大陵与郗门,一为肘至远端段的黄金点,一为前臂的黄金点。②

C、百会提肛方的组成为百会、鸠尾两穴,一为前后发际的黄金点,一为胸腹部的黄金点。③

D、我们临床常用的单穴治病有很多是黄金点上的穴位,如孔最治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印堂治胃炎,曲池治高血压等等。④

有些针灸配方中要用许多穴位,可我们总能看到黄金点的影子,这恰好说明是我们在实践中无形的遵循了这一规律,只是我们没有认识而已,这里的例子来源于已出版的资料以示真实。它在治疗中究竟还有何规律,很值得我们研究与探索。

我们知道,针灸的经络理论一直指导着临床,而针灸的快速发展已无法再用传统的理论去阐述它了,如微针体系的出现、新穴的报道、奇穴的应用、新的配穴法等,而黄金分割法的引用从新的角度阐述了针灸的作用机理,它说明了人体上的黄金分割点之间是不同部位的同位点,具有相似的作用,它既是针灸配穴的最佳点,又是发挥治疗作用的最佳点,还有可能是疾病形成初期的最早的反应点,因此,在配经选穴中它有定位、定向及治疗作用最佳等重要意义。而它的正负点又道出了人的阴阳两种属性,符合中医的阴阳理论。这无疑给针灸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给针灸配穴拓宽了思路,从而给带有局限性的针灸疗法带来了新的突破。基于上述观点,我们运用黄金分割配穴法至临床中,其灵活性和广泛性及独道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脊神经病根分布歌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先治根。这是用任何方法治疗疾病都离不开的法则,八字治疗法亦不例外。八字治疗法的具体操作是在对应区治疗,对应区有二,一是病灶的对应区,二是病根的对应区,病灶是标,病根是本,一些新病或简单的疾病在病灶的对应区治疗即可获效,但一些旧病或复杂的疾病则必须在病根的对应区治疗才能全面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最好能先了解各种疾病的病根之所在,然后在病根的对应区进行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几乎所有疾病的发生我发展都与脊神经有关,熟悉脊神经的病根分布也就至关重要,为了便于记忆,我编写了脊神经病根分布歌供同道参考。

脊神经病根分布歌

颈一头项通大脑, 内耳中耳供血交;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健忘常疲劳。

颈二两耳视听舌, 乳突额窦和前额;耳鸣眩晕视力差,面瘫胸闷尿难排。

颈三脸面外耳牙, 三叉神经及咽喉;痤疮粉刺和湿疹,咽喉不适痛连牙。

颈四绕项连双肩, 又系鼻唇嘴耳咽;肩痛牙肿伴呃逆,胸闷咽痛流鼻涕。

颈五肩背三角肌, 声带腺体咽喉炎;臂痛眩晕心缓速,神经衰弱和鼻炎。

颈六颈肩二头肌, 拇食两指扁桃体;颈斜上肢酸麻痛,慢性咳嗽咽喉炎。

颈七肩肘三头肌, 前臂中指甲状腺;心律失常低血压,臂痛指麻滑膜炎。

颈八无名与小指, 前臂掌面指屈肌 酸麻胀痛屈指难,上臂尺侧肌无力。

胸一上臂手腕指, 食管气管小鱼际;心悸胸痛伴咳喘,肩臂疼痛难呼吸。

胸二循腋至肘上; 三至十二胸肋肌;咳嗽气喘上臂痛,心悸心慌心胸疾。

胸三肺与支气管, 胸膜胸廓乳房连;心胸疾病肩胛痛,流感鼻塞气管炎。

胸四胆囊胆总管, 食道气管亦关联;胆道诸疾胸壁痛,气喘呃逆乳房疾。

胸五肝腹神经丛, 肝病发热血压异;胸闷乳痛打呃逆,循环衰竭关节炎。

胸六主管肝胆胃, 胃痛灼热消化低;上腹饱胀胁肋痛,胆囊结石和胃炎。

胸七十二指肠间, 肝胆胃脘和胰腺;胃炎溃疡肝区痛,胁痛胆石胆囊炎。

胸八神经肝胃脾, 脾胃诸疾抗力低;肝胃不和胁肋痛,胃痛胆石胆囊炎。

胸九肝胃肾上腺, 麻疹过敏皮肤疾;肝胃疼痛上腹胀,糖尿病和宫颈炎。

胸十肾脏先天本, 睾丸卵巢和子宫;肾炎腹胀疲劳症,生殖炎症糖尿病。

十一膀胱输尿管, 肾区疼痛排尿异;湿疹疖子皮肤病,尿路结石胰腺炎。

十二肝胃亦连肾, 淋巴循环小肠中;尿路结石和腹泻 肝胃疼痛胰腺炎。

腰一联络骼腰肌, 大肠还络股沟环;肛裂疝气尿路疾,腹泻便秘结肠炎。

腰二斜下大腿前, 内连腹部和兰尾;尿路结石和痛经,腹胀便秘兰尾炎。

腰三股前四头肌, 子宫膀胱生殖器;痛经紊乱排尿难,腰腹疼痛膝关炎。

腰四小腿内侧面, 坐骨神经前列腺;腰背疼痛大腿麻,前连腹痛尿频急。

腰五腿外胫前肌, 足踝拇次两趾连;腹痛遗精月经乱,小腿麻痛筋抽牵。

骶一跟腱连小趾, 小腿后外腓肠肌;股骨臀部关节痛,肛门直肠和生殖。

骶二大小腿后面, 下至足底掌小肌;骶骼关节诸多病,脊柱侧弯不能直。

骶三四五连尾椎, 直肠肛门会阴肌;痔疮性功能障碍,子宫炎症前列腺。.

 

八字针灸图解  

八字疗法治疗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肿块特效穴,第4腰椎后正中线旁开1.5寸,用酒精棉擦,皮肤颜色红色重的,用1.5寸针刺用力1分钟,刺骨膜,症状重的当时即效,疼痛大减,肿块变小,症状轻的,无疼或由小变没,需加中药配合。 
  
       1)取穴位置:第四、第五腰椎旁开3~5CM(因各人体形不一,病灶点大小不一,故是个区域),若是左边乳腺增生,则取右边,若是两边都有增生,则取两边。 
       2)上面是按八字疗法找到病灶点(区)的对应点(区)(以后为方便,我就只写“点”了),然后我们在对应点的基础上去找反应点,你可用酒精棉擦,会出现一片红的区域(有时整个一片都很红的话,你就要扎几针,若你能发现最红的点,一般就一针)。 
       3)在我所治的乳腺增生病人中我还没发现不出现红的反应点的 
       4)一般的乳腺增生病只要按安康先生的方法做就行了,效果很好。 
       5)若病程较长、病人年龄较大、体质较差或同时要治别的病的时候,按“穴位回归公式”的要求,你就得打开“高能量点”。就这个病来说,你最少得开“腰二”、“大椎”、“内四外三”这三个高能量点。 
       6)绝大多数病人经这样治疗后,大多一次就见效,个别的经过七次治疗后痛感和肿块消除,极个别的还未见效。 
       7)按“穴位回归公式”的要求,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要找到病根点。故有些病人要同时治肝,可用八字疗法的对应点,也可用传统针灸里的有关有效穴位,这个大家都知道,不重复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病与人心情的好坏关系很大。 
       8)有些病重的病人,需加服中药,可供选用的药方很多,最简单的你可用“万宝功能汤”。 
       9)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凡要扎几次的病人,你在扎第二次(或第三次等等)时,若你很细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那个红点的位置与第一次有一些小小的变化,这也说明了病情在发生变化,故你的治疗点也应变化,这也是我以前反复强调的(病是活的、变化的,治疗点又岂能一成不变),这也证明了“人身无处是穴、人身处处是穴”的道理及“穴位”是四维的概念。因此,你的治疗点应该是这个新的反应点。 
       10)按这个方法扎后,病人或医生或别人用手摸的话,乳腺增生确实是没了,但若你用彩超检查的话,还会有!这就好像一个充满气的皮囊一样,气放走了,那囊还在,若用药物或针再治的话(一周一次就行了),有的三个月,有的半年,也有的病人近一年后,就没了。 
       11)有的朋友很怀疑,说怎么可能增生的东西没了,说是骗人的,不可能的,跑哪去了?我对他说,你只要做了马上就有答案,为何不做一做呢?其实老祖宗在《黄帝内经》里早告诉我们了,就是“阴成形,阳化气”。我也曾对一些朋友们说过,其实减肥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这个“阴成形,阳化气”,这当然是后话。 
       12)其实你若掌握了原理的话,有些心脏方面疾病,你也可以同样扎背部右面的这个位置,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 
 
       另一方面,配合服用柴胡疏肝散三副 

八字治疗法“胃坐标”的来历

    回首往事,仿佛看到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一个清晰的脚步。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任

何一件事情,都不是一就而成。只有不断的积累,不断地修正,最后才能看到一个雏形。

没有哪个人会一步登上顶峰。胃坐标的产生也是一样,尽管它也是雏形阶段。

 

“腰二”之说 

 腰二指的是第二腰椎。在八字治疗新针法临床中,创始人李柏松先生非常喜欢这个“腰

二”部位。老师非常形象地比喻人体是一个生命王国,大脑是“主席”,“腰二”如同“总理”

一样,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学习八字治疗法以后,我们在临床上也几乎每病必针“腰二”。因为祖国医学中有“四海”之说,胃为“水谷之海”而化生万物,“十一脏腑皆秉气于胃”,所以“腰二”为人体自我康复能力储备库之一。八字治疗法依靠“人体生物电”来修复细胞离子道,改善微循环,达到康复目的。这里的“生物电”能量就来源于“胃”。“腰二”在八字治疗法中,依据体位倒置阴阳相对的原理,相应于胃中脘,是胃病的治疗部位,或称“治疗区”。这与传统针灸部位完全是两个概念。也是八字治疗法独特之处。

 

倒置八卦和胃三针的问世  

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会长杜建華先生讲到:“八字治疗新针法处处体现着太极的思维和

阴阳相对”。2007年6月遇到一位脑手术患者,由于听神经和面神经损伤,局部出现萎缩

症状。考虑病情严重,设置八字治疗法针刺方案后,请杜建華先生予以指导,杜建華先生

首次提到太极能量的运用。为此我在八字治疗法针刺方案中加入了治疗区太极位。

太极圈是个如环无端的园,所谓太极位,就是太极圈上的点,八卦位又是典型的代表,我选择“神阙”和其他几个太极位后,疗效取得明显进展。欣喜之余,突然想到“腰二”

是胃脘的相对治疗区,是否也可以运用那里的太极圈呢?如果可以运用的话,八卦位如何

设置?八字治疗法新针刺与一般的“缪刺”不同,它是倒置位,也就是说“腰二”八卦位的

置放应该是个反八卦位。就这个问题与辽宁鞍山的“唐僧”汪纪利老师进行了意见交换,

他也认为可行。为此,我以椎间距为半径设置了倒置性的反八卦(也许称倒置八卦更好)。

“腰二”倒置性反八卦给临床带来极佳疗效,我发现这与使用第三腰椎、第一腰椎不无关系,人生活在天与地之间,生命信息的接受不是单纯局限于人体内部,而是与天地自然信息息息相关,这二椎恰恰处在坎离天地针位置,符合天人合一的法则。而神阙与第二腰椎的阴阳相对(前后呼应的体表中心点),还起到一个太极共振作用。第二腰椎、第三腰椎、第一腰椎在李柏松老师“腰二”基础上发展为胃脘三针,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天人合一“胃(竖)三针”的来历。

 

    导航与胃坐标  

许多事情本身就是机缘。2007年12月在将八字治疗法运用于“幻肢痛”时,杜建華先生因“幻肢痛”是个怪病,断肢给八字治疗法生物电回归带来“无家可归”的境地。经过

试治,病人竟然大惊,每日晚上已经失去的“脚”剧痛不止,无法入眠现象却如风一样消失,

埋怨徐国芳医生(辽宁)为何不早这样给他治疗。远在加拿大的杜建華先生听到汇报,沉思

好久说了一句“这是母体导航的结果”。由此“母体导航”在我心中激起巨大波澜,也产生了新的构思。但就“腰二”而言,难道不是也在“导航”吗?既然胃三针可以发挥作用,那么“反八卦”必然是一个大的“胃”能量部导航坐标,“腰二” 倒置性反八卦的导航作用远不止“胃三针”一个导航坐标!一定还有奥秘潜藏其中。

 

糜烂性胃炎与“胃五针”的初探 

2007年和2008年初接受了几位糜烂性胃炎的患者。此病多由外源性物质如药物、酒精中毒等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糜烂。或内源性病变应激性引起。急性期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可有呕血及柏油便,严重者可致休克。慢性者胃部多见疼痛、烧灼感等症状,胃镜检查可以

确诊。其中一位病人胃镜报告:广泛性糜烂。本人不喜服用药物,要求针灸。运用八字治疗法针刺时,考虑到其糜烂面分布于胃大弯小弯,所以在胃三针基础上加上了相应治疗区,六次后,糜烂性胃炎临床症状竟全部消失,连胃脘烧灼感均不见了。几经验证,“胃横三针”浮出水面。因胃三针与横三针共同拥有一个太极眼,看似六针实际是五针,最终确定了“胃五针”的导航治疗地位。

 

脑栓塞性呃逆与神奇“胃七针” 

中风性脑病除了肢体功能丧失外,不同的人还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临床症状。伴发呃逆(延髓损伤常见)就是其中一种。脑栓塞性呃逆是由于中枢神经功能失调而引发的,与平时所见的“呃逆”有着本质的不同。针对这种不同,治疗点在整体调整中列激活、恢复脑神经功能为先导。从辩证角度处理,局部调整依然是促使“胃气下降”控制其上逆。故在胃五针基础上,控制贲门,缓解幽门,这种病大多2——3次就会得以控制。可见八字治疗法的神奇之处。由此导航胃坐标的使用从胃五针区形成了“胃七针区”坐标。

 

“胃九针”让胃癌肿块迅速消减 

导航理论的运用使自己在八字治疗法中得以充分发挥。针灸三要素中有一个“解结”,“结”是邪气聚结的关键点。在针刺中,我把它列为目标导航靶。在治疗胃癌中,除了胃癌临床症状外,医患共同关注点是“肿块”,为了尽快驱逐病邪,缩减肿瘤形态,解结时我注重了胃脘治疗区的针刺。以前学习应用针刺治疗某些肿块如甲状腺肿大时,往往直接多方位刺入肿块中心,破坏其核心。八字治疗法治疗区在倒置位,于是围绕上、中、下脘治疗区进行封刺,结果是2次即可见到肿块明显的消退。配合整体调整,患者症状缓解很快。于是“胃九针”导航坐标初步得以认定。

 

胃坐标的利用

胃坐标的问世是在2008年2月世界八字治疗法协会第二次八字治疗法新针刺网络班

上,作为高能量部解说披露而大量运用于临床的。有的朋友曾这样说过:“八字治疗法与时俱进,一次一增加内容,让人有应接不暇感觉”。是的,八字治疗法从单纯“对应”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可您知道吗?要想深入掌握八字治疗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病有千万种,

又各有不同啊,诀窍只有两个:一是“用”,二是“悟”。 胃坐标也是一样,胃的各个坐标,

是根据疾病结构、内环境状态、治疗需求而变化设置,绝不单纯是以上的几种。其他部位坐标也是同理。今天写这篇文章,只是抛砖引玉,不成熟的东西很多,并需要不断地临床验证。我相信八字治疗法这一民间绝技,必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更加大放异彩,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