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江苏一合区:自俞有道(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5:22:57

第7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1)




  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

  腹诊法——集诊断与调治之大成的“推腹法”

  推腹法(由心窝向下推揉整个腹部)是一种特别简单、直观的自我诊断方法,叫做腹诊。同时,它还是家庭调治大多数慢性病的有效之法。很多中医典籍里都提到过。比如,对《黄帝内经》进行阐发和答疑的《难经》就有关于腹诊的详细解释。

  摸腹部,就可辨别体质的寒热

  按摸腹部,如果手感不温或者冷,说明您有寒症;

  如果把手搓热后抚摸肚子觉得很舒服,则说明您有虚寒证。

  按之发热甚至灼手,为热证;

  喜欢冷物按放,为实热证。

  肚脐以下小腹冰冷,为阳气衰微、病势沉重之象;治疗后小腹转温,是阳气渐有恢复的佳兆。

  如果中脘穴上面摸起来感觉燥热,而下面却比较寒凉,这是上实下虚、上热下寒的体质。

  五脏本身或所属经络有问题时在腹部的反应

  坚持练习推腹法的朋友常有这样的反馈:“推腹时,发现某个部位有硬块”,“硬结今天揉散了,明天又出现了”等等,这其实正是诊断脏腑好坏情况的方法之一。

  如果肝的经脉有问题,肚脐左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心的经脉有问题,肚脐上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脾的经脉有问题,肚脐的位置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肺的经脉有问题,肚脐右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如果肾的经脉有问题,肚脐下侧按起来常常会有痛点、硬块或结点。

  五脏病气积聚在腹部的情况

  肝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肥气”(邪气),集中在左胁下的位置,大小像倾倒的水杯流淌出来的水;

  心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伏梁”(邪气),位置下起肚脐,大小像手臂,上面到达心窝,会让人心烦不止;

  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痞气”,在胃脘的位置,大小像盘子,会让人四肢转动不灵(因脾主四肢),发黄疸;

  肺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息贲”,其位置在右胁下面,大小像水杯倾倒后流淌出来的水迹,会让人时冷时热,出虚汗打冷战,喘息咳嗽;

  肾的病气积聚起来,叫做“奔豚”,起点在小腹,上面到达心窝下,像小猪的样子,位置不定,时上时下。

  除了外伤和恶性传染病以外,绝大多数病症都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表面症状就像是屋里乱窜的老鼠,就算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侥幸抓到一只,可如果找不到老鼠窝,必然不能彻底消除鼠害。因此,要想有针对性地调理身体,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体质特点和脏腑虚实,找到病根所在。而推腹法正好可以帮到您。

  一个国家无论出了什么样的问题,都逃不出农业、工商业、军队司法、文教卫生等这几大块。同理,身体所出的问题,也跳不出五脏六腑的范围。但要注意,千万别把西医解剖学意义上的器官等同于中医的五脏六腑。举个例子,西医的肾脏就是肾,而中医所说的肾,意义要宽泛得多,涵盖了生殖系统、泌尿系统、骨、骨髓、脑、体内激素、牙齿、头发等部分。

第8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2)



  如何知道自己肝胆现在状况的好坏

  有以下症状的朋友,肝胆一定有问题:

  1.厌油腻,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

  2.肝胆两经所经之处有异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3.眩晕、口苦、眼睛红、血丝多、烦躁易怒、灰指甲、抽筋、阳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厌油腻、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储存在胆囊中,再排到肠胃里用来代谢油脂。在饮食正常的情况下,如果肝气郁结、肝火过旺透支了肝血,从肝脏分泌出来流入肠胃的胆汁就会减少,从而导致油脂代谢失常,使身体看起来多油。

  比如,头发油多或油脂性脱发,是由于油脂渗出头皮污染了发根;血脂高,则是油脂过多渗入了血液导致的。

  有的朋友吃饭时非常厌恶油腻,或者看到油的食物就恶心,这是肝胆功能减弱后,难以分解体内过多的油脂,所以身体会本能地排斥油腻食物。

  肝胆两经所经之处有异物或按下去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太冲穴是疏泄肝火的端口。掐按脚上的太冲穴,如果有轻微的酸痛感属正常,如果很痛、刺痛或没感觉都说明有瘀堵,这是您肝火旺盛或肝气郁结导致的。

  胆经和手臂上的三焦经都是宣泄肝火的通道。如果肝气郁结导致胆经、三焦经不通畅,就会引起偏头痛和头胀。

  两肋是胆经所过之处。如果两肋隐隐作痛或者胀痛,都说明肝气郁结、胆经不畅。

  腿部侧面和外脚面也是胆经所过之处。这两处如果您有麻痹或疼痛等不适感,多半是胆经瘀塞了。

  眉毛、眼睛外侧容易长疙瘩、红点、黑痣或斑,比如黄褐斑、蝴蝶斑、老年斑等,这是由于您的胆经和三焦经血气流动不畅,循环缓慢,以致产生沉淀,或血液中浊物渗出皮肤引发的。

  眩晕

  《黄帝内经》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就是说,像晕车、晕船、坐旋转木马容易呕吐、头重脚轻、容易跌倒等眩晕症,都跟肝火旺引起的血气上逆冲头、滞留不下有关。

  口苦

  身体里最苦的就是胆汁。中医认为,口苦通常是胆汁外溢造成的。而胆汁外溢,是因为肝气郁结导致胆经瘀塞造成的。

  眼睛红、血丝多

  熬夜的人是需要透支肝火来维持精力的,因此肝火旺。肝开窍于目,所以熬夜后人的眼睛血丝多。

  另外,酒醉者常常面红、眼睛红。这是因为酒性大热,造成大量血液奔向头面体表,肝血也因此被透支,导致肝火亢旺。

  如果既没饮酒,也没熬夜,眼睛仍是常有红血丝,还有爱眨巴眼睛、眼睛比较浑浊、眼睛发胀、发涩、有外突感,都说明是肝火过旺的体质。

第9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3)



  烦躁易怒

  《黄帝内经》说:“(肝)在志为怒。”肝火旺的人容易发怒。如果常常怒火中烧,又不能发作,压抑在胸,就会导致肝气郁结。

  指甲粗糙、青筋暴起

  指甲粗糙或有灰指甲,这在中医里叫“爪甲不滑”。《黄帝内经》上说:“肝之华在爪。”意思是说,肝胆功能强健,手和指甲就长得平顺而有光泽。反之,“爪甲不滑”则说明肝火旺,肝胆状况不好。肝色青,青筋暴起或青筋虽不突出,但颜色很青为肝火旺。

  抽筋

  《黄帝内经》上说:“肝主筋。”肝胆有问题时,会出现这些症状,如抽筋、痉挛,身体僵直(如强直性脊柱炎等),或者身体不再灵活,手脚瘫软,好像不听使唤一样。

  体力严重透支的运动员时常会出现抽筋的现象。因为肝藏血,而体力透支实际上就是在不断调用肝脏所藏的血气能量。当透支达到极限时,肝血供应接近枯竭,肝的机能急剧下降,于是人便容易抽筋(肝主筋,肝气已无法有效调控一身之筋)。如果您并没有剧烈运动,却时常出现抽搐、抽筋、手足蠕动及肌肉痉挛等症状,那是肝胆功能不好的表现。

  阳痿

  单纯肾亏型:当肾气过于虚衰,身体为保存肾气而拒绝再度勃起,这就会导致阳痿。

  单纯肝郁或肝火旺型:男性生殖器乃宗筋之会,肝火旺或肝郁就会导致宗筋收摄失度,驰纵萎废。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有很多朋友肝旺脾虚。俗话说“某人一生气就吃不下饭”,这是因为生气就会导致肝火旺、气血上涌。像“怒发冲冠”一说,虽有些夸张,倒也能形象地说明肝火旺、气血上涌的现象。因为肝胆和脾胃同在中焦,所以气血上涌必然使得脾胃供血减少,人当然食欲不振。

  脾胃功能和肝胆功能联系极为紧密,如果您不生气时脾胃也不太好,那就要想想自己会不会是肝火旺或肝气郁结的体质了。

  如何从生活习惯、性格特点来判断自己会得哪些病

  1.身体养尊处优,内心却常常苦闷的人,容易生心脑血管类疾病;

  2.身体养尊处优,心里也想得开的人,容易肥胖;

  3.身体劳累奔波,心里又苦闷的人,咽喉部位容易发病;

  4.身体奔波劳累,心里比较乐观的人,筋容易生病。

  您还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状态和性格特点来判断身体的哪一方面更容易出问题。比如,您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您是乐观还是悲观,喜欢运动还是不愿意动弹等等。

  身体养尊处优,内心却常常苦闷的人,容易生心脑血管类疾病——“形乐志苦,病生于脉”

  《黄帝内经》上说:“形乐志苦,病生于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身体养尊处优,内心却常常苦闷的人,容易生心脑血管类疾病。

第10节:第二章 如何避免“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的疾病(4)



  “病生于脉”,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心血管(心梗)和脑血管(脑溢血)。有媒体报道说:“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当代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如果不注意的话,那些用脑过度的知识分子将会有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多管齐下。

  一方面要尽量避免“志苦”,比如通过修心养性来静心安神,配合练习导引小功法或适当运动,来舒展身体、活血化瘀。另一方面要除三浊,除寒湿,使血液变清,以免沉淀而瘀塞血管;

  此外,还要多按摩心包经,定期在膻中穴、后背的厥阴俞、心俞及左臂的心包经上刮痧,以疏通心包经,减少心包的积液。

  身体养尊处优,心里也想得开的人,容易肥胖——“形乐志乐,病生于肉”

  身体很少运动,心里又想得开的人,食物不能完全消化,便堆积在身体各处形成肥胖。

  这种情况需要从调理脾胃入手,比如按摩脾经和胃经,温灸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改善饮食健脾胃,再配合刮痧来疏通经络,防止体内垃圾继续堆积,就能减掉身上的赘肉。

  身体劳累奔波,心里又苦闷的人,咽喉部位容易发病——“形苦志苦,病生咽嗌”

  身体劳累,自然容易出汗,长期如此,体内津液必然亏耗,身体就会缺水;心里苦闷郁结,就容易抱怨,火气也大。体内水少而火多,必然容易“上火”。而咽喉正是“上火”的重灾区,因此常会出现咽喉干痒、肿痛,发展到严重阶段会有连锁反应,甚至会引发鼻咽癌、食道癌等重症。

  这类朋友需要多练习“鼻端调息法”、打坐、听古琴等静功方法,既是高效率的休息,又能很好地平衡心态,能有效预防咽喉上的各种病症。

  身体奔波劳累,心里比较乐观的人,筋容易生病——“形苦志乐,病生于筋”

  “久行伤筋”,运动过度,容易拉伤筋骨,寒气也容易侵入,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用热敷、药敷和导引的方法进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