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价铜离子电子排布式:万病皆可心药医 精彩章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1:39:43

中医六大法助你健康—中里巴人  郑幅中

 

砭    砭术专祛瘀血

 

第一个是砭。

“砭” 这个字好理解,左边石字旁,右边一个“疲乏”的“乏”字。古人认为一个人疲乏了,就是有点儿病态了。这个时候,拿一块石板给你刮刮痧,帮你去掉疲乏,这个就叫做砭。

最早的刮痧板是石头做的,叫砭石。现在,人们通常用玉或水牛角来做这个刮痧板。其实,工具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并不重要。你就是拿一个汤勺,一支炒饭的木铲也挺好使的。反正只要工具顺手,你就可以自己随便找,没有限制。有的人认为没有刮痧板就没有办法刮痧,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同样的道理,我们没有刮痧油也不要紧。你要是有香油,就弄点儿香油上去。没有香油,弄点儿橄榄油也行。洗面奶、润肤霜全行。在南方有些地方,我见过有些人甚至只是拿汤勺蘸着水刮,效果也挺好的。所以,你只要记住,工具只是咱们人为制造的,具体要用什么材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咱们得知道理念。知道了理念,知道他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能很灵活地使用它了。

其实,除了刮痧,刺血疗法也叫砭。比如说,一个人身上涨了个毒疮,古人就拿根石针把脓排出来。这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外科手术,但在中医里面,这也是砭的一种。

在病还比较轻,比较浅的时候,咱们用砭的方法见效最快。比如说,夜里没有盖好被子受了风寒,或者脖子落枕了,这个时候,咱们就可以在疼痛的点上抹点儿油,拿一块刮痧板,顺着这一块刮下去。刮出黑痧之后,它马上就不疼了。

过去有个土方子,就是一碰到这些情况就拿跟擀面杖使劲擀,结果擀了半天,痧没擀出来,反而疼的地方越来越热、越来越疼。也有些人不是用擀面杖擀,而是吃点儿药,让药顺着肠胃进去,再通过血液循环走到落枕的地方。结果,折腾了一礼拜也终于治好了。当然,也可能第二天又受风寒,于是旧病复发了。其实,没有必要把这些小毛病想得那么复杂,它就是里面有瘀血了,你用刮痧的方式把淤血顺着经络刮出来,病就自然好了。

 

针  用针如神,“烧山火”“透心凉”

       了解了砭的用法和原理之后,想必很多人都会有一种体会:中医治疗是立体疗法,一个人生病了,并不总要吃药,而是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方法。病还比较浅表,可能砭一下就行了。如果用砭的方法还治不好,这时候再试一下针—中医疗法就是这样由浅入深的。

       另外,人们所说的“扎针灸”只是扎针,“灸”是另外一种方法。只不过,很多人因为对中医没有细致的了解,经常会把他们搞混。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针呢?就是病还在经络里面,比如说已经气血瘀阻了,但是光靠外在砭的方式已经不太管用。这时候,咱们就可以用扎针的方式通一通经络。经络一通,气血便流了过来,病也就好了。比如说,一个人得了脑血栓后遗症,气血不畅,半身不遂,这时候就可以给他扎一下针试试。

       不过,很多人用针后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呢?除了火候不到,不知道扎的力度多大、应该扎多深之后,不知道往哪里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的人在没有气血的地方扎,可是它根本不传导,你就是把拿一块扎成蜂窝煤了也没用。那怎么办?有的人说,那我就往好的地方扎吧!可既然是好的地方,那你还扎它干嘛呢?好的地方根本不用扎。所以,针跟砭一样,我们先得了解它的原理,才能很好地使用。不过,这个方法太复杂,我只简单介绍一下就行了。

       首先,你得了解,扎针的目的是什么?有一块地方气血不通了,我们才用得到扎针,所以扎针的主要目的是把好的气血给引过来。所以,我们得先弄明白哪一块需要新鲜气血,这些新鲜的气血又要从哪里引过来。如果引不来新鲜的气血,即使你在患处又是猛扎针又是按摩什么的,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因为通通都是废招。

       打个比方说,我们要治疗的部位是灯泡,那经络就死电线,而新鲜的气血就是电源。要是停电了,你就是再怎么插插销,灯泡也亮不起来。经络要起到传导的作用,首先得保证它有足够的气血。只有这样,上面的穴位才是活的穴位,否则经络就是死的经络,穴位也是死的穴位,全趴在那儿,不工作了。有些人把经络都扎青了、扎紫了,还是不管用,就是这个原因。

       什么叫做“补”?在扎针引气血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往某个地方一扎就完事了,而是要留针,把针留在那儿半个小时。可能刚开始的时候你没感觉,但是慢慢地你就感觉到气血流过来。哪一个地方比较虚,就把新鲜的气血引到这儿来,这个过程就叫“补”。

       要“补”相对应的就是“泻”。什么是泻?哪一块堵住了,出现了浊气和瘀血,我们就用针在那儿开一个口子,让他们有个通道可以排出去,这个过程就叫泻。实际上,补和泻是扎针最主要的两个功用,至于具体的操作方法,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买专业的书籍来看,或者向专业的人士请教,我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最后,向大家介绍扎针中两招比较牛的。一个叫“烧山火”,就是一个人身体非常寒凉,感觉跟掉进冰窖似的,这时候给他扎上两针,他就会觉得浑身突然跟冒火了似的。通过扎针的方式把你身上的“火”给烧起来,这就叫“烧山火”。跟这个相反的就是“透心凉”。一个人身体非常热,别人都穿大棉袄呢,可是他穿短袖还一直在冒汗。这时候给他扎个“透心凉”,他的火气马上降下去。

       宗旨,针也是很管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关键是你要把经络都搞清楚了,知道气和血是怎么引的,火是从哪里散出去的,而寒又是怎么排掉的,否则就会成了乱扎。同样,扎针也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并不固定在某个穴位上,我们要学会全面了解,综合调配。

 

艾灸  艾条辟邪,艾灸驱寒

 

       说完了针,咱们再谈一下灸。这是经常和针相提并论的一个方法。在临床上,它们也经常被房子啊一起使用。

       本来,一个人的毛病不大,用针的方式就能治好,但是他体内寒气太大,摸上去冰凉冰凉的,针扎上去就跟扎在死肉上似的,气血并不传导。原来,寒气有一个危害特别大,就是会造成血液流通缓慢。中医里有一个名词叫“寒凝则血滞”,就是说,寒气一来,身体iu跟进入冬天似的,血液越流越慢,甚至会形成瘀血,就像结冰一样。这种人有个特点,手脚冰凉,稍微受点儿风就会感冒。

       对于这种人来说,平时最好的养身方法就是取嚏法,多往外打打寒气。另外除了取嚏法之外,艾灸最管用。

       艾灸是个什么东西呢?艾条这东西可能很多人都知道,能作辟邪之用,卷起来的话就、很像咱们平时看到的烟卷,不过它比烟卷大一些,有点儿像国外的雪茄。里面搁着艾绒,点着了以后放在离需要灸的穴位一两厘米远的地方。其实,这个距离也没个定法,您要是觉得烫就挪远一点,要是觉得不烫就可以离穴位近一些,多灸一会儿。

       有些人比较虚,肚子怕冷,还老有胃寒,平时恨不得在上面搁个热水袋。这种人就适合艾灸,让热气进入到穴位,再进到肚子里。过那么一会儿,腹部就热了,里面一热,血液循环也就加快了。这时候你再用针去扎,就能把气血引过来了。否则,它就是一块寒冰,你怎么扎针都感觉像是扎在冰上,不管用。

       所以,灸说白了就是通过温热的方式让体内多一点儿热能,从而起到活络气血、排除寒气的作用。

       艾灸是中国一个很古老的养生方法,不过现在用的人不如过去多了,倒是在日本那儿发扬光大。如今,日本人堪称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族,男的平均寿命有83岁,女的则高达86岁。他们为什么能够活得那么长?就是靠艾灸。他们有一句谚语,叫“不和不灸足三里的人同行”。原来灸足三里这个学位可以让人强壮起来,变的长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健康都不注意,我就不和他交往,因为他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

       在日本,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把艾条找出来,有的在足三里这块儿灸,有的在肚脐眼这块儿灸。对于感兴趣的朋友来说,灸关元穴或是神阙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要就这两个学位呢?我们平常说“意守丹田”,所谓的“丹田”就是在这一块。通过灸的方式,你就能把气血引到这里并让它回归到肾那儿储存起来,从而增强人的原动力。人的原动力在哪里?就在两肾。所以,灸这两个穴位是最好的养肾之道。

      

药与按跷,都能通经  

       如果用了砭、针、灸这些方式之后还不管用,那就说明这个人已经病的很深,接下来就该用药了。比如说,一个人得了尿毒症,或者肝硬化,你再怎么扎针也不管用。这时候,吃点儿药,直接进入脏腑,就会离病灶近一点,效果也会比较明显。

       说道用药,它比扎针还复杂,我这里就不细说了,大家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到了需要用药的阶段,就说明这个病已经比较重,需要去看医生了。

       另外,按跷可能很多人不熟悉,病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

       咱们先说按。按就是按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保健了,按摩就是比较常见的保健方式。跷呢?看到这个字的时候,很多人应该会想到小时候玩的跷跷板,这边高来那边低。所以,跷就是抬起脚,把脚搬起来的意思。现在,按摩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些中式按摩就是点带你穴什么的,有些则会把你的脚抬起来。而既有按摩又有搬法德,才可以叫按跷。

       按跷有什么好处呢?其实,它就是自我按摩的一种,可用于自我保健,而且不存在补泻的问题,比较安全,大家可以放心地做。说到这儿,我就不得不提一些错误的观点。现在,一些年轻人武侠小说看多了,老担心自己按得时候会按到死穴。有的人就问我:“某条经络是从上往下走的,从胸脯到四肢,那我按摩的时候是不是就要从上到下,不能按反了?按反了是不是就会有问题?”

       其实,按跷并没有补泻的作用,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针灸为什么强调补泻?那是因为它有留针,可以把气给引过来。但是我们按摩的时候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按摩 做的只是顺水推舟的事儿,比如这一块堵了,我们就按一按,把它给按散了,那一块虚了,我们多揉揉,把它补实了。它引不了气。

       所以,大家大可放下心来,随便按,按哪儿都没事儿。而且,穴位对我们都非常友好。什么叫友好呢?就是身体有病的时候,它就会反映出来,表现得特别敏感;没病的时候,它就踏踏实实地待着,像在睡觉一样,你去按摩它也不敏感。所以,我们按得时候就要按摩敏感的穴位,这些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至于不敏感的地方,就让它们安安静静地去睡觉去吧。

 

导引, 损有余而补不足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导引。

       现在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会导引了,也就是武侠小说中还比较常见。比如说,一个人受了伤,一个武林高手就帮他点两下,再用力一推,他就吐出一口淤血。这口血也叫离经之血,吐出来之后,人也就慢慢好了。其实,这个就是导引。

       按照《九阴真经》上的说法,导引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事实上,这句话最早的出处是《道德经》。不过,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含义。导引就是从你身体强的地方转一些能量到身体弱的地方,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古人最高明的方法,让疾病在身体内部就自然转化掉了。

       但是现在的医学就不是这样的了。比如说,一个人到医院去,医生一看,肝火很旺,便给他开些龙胆泻肝丸,胃火很旺,就开些三黄片。总之,就是用一些外在的东西把他的火给去掉,结果白白浪费了人的许多能量。

       其实,火是人体的一种能量。要是有食物搭配,它就会变成气血。只不过,它有的时候走错地方了,走到了不该去的地方,结果就成了“上火”。事实上,上火的同时,人体内坑内还有很多地方“缺火”呢!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好多女士经常口腔溃疡,还长痘痘,可是脚下十分冰凉。她们到医院去,医生就说是火太大了,给开了三黄片一类的泻火药。

       结果,两周过后火降下去了,可腿脚却更冰凉了。这时候,医生便认为她体质虚寒,又给开了些温补的东西,可是一补,血压却又升了上去。

       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种人气血不均衡。脸上长痘痘,还口腔溃疡,说明上面的能量强一点,可是腿脚冰凉,说明下面能量偏弱,气血不足。这时,最好的调治方式是能够把上面的能量转一些到下面去,而不是通过降火一类的方式把这些能量白白消耗掉。

       当您的脚上气血充足,自然也就不会冰凉了,而且人也不容易衰老。俗话说,人老先老脚,许多人岁数一大,就开始步履蹒跚,为什么?就是因为脚上缺血了。慢慢地,可能膝盖也开始受损了,腿上也开始出现静脉曲张了。这些都是因为新鲜的气血流不到下面去,而地下的垃圾也带不出来,不能形成大循环。

       什么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导引。像我前面提到的蹲步走、跪膝法、金鸡独立,还有易筋经,都是比较不错的导引方法。大家平时有空了,可以挑一些适合自己的多加练习。

 

穴位要用心去找

 

可是就这样歪打正着,一摸膝关穴,发现它疼得很厉害,便多揉揉它。过了一段时间,它不疼了,你的相关病症也缓解了。这就等于告诉你了,这个病症并不像你一开始判断的那样跟脾有关,而是跟肝有关。如今,你歪找正着,反而把它解决了。这就是无意中的真意。

所以,我们找穴时不要拘泥于标准图,那只是一个大致方向的参考,真正的人体地图就在我们自己每个人的身上。你只要用心去找,哪儿敏感揉哪儿,就能找到病根,也就找到了真正的缓解之道。否则,你表面上找得再准,也跟有些人练武功似的,空有一副花拳绣腿,到了关键时候一点儿作用都没有。

穴位不是用眼睛去找,而是用心去找。穴位很多,但它们都穿在经络这条线上,胳膊上一伸手就是三条经络。正所谓“离穴不离经”,碰到一揉有效果的就多揉,不敏感的穴就不要揉了,不敏感的穴位说明气血没过来。人身上的穴位很多,如何能全部掌握?他认为,只要有自信就能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穴位。“我们的身体是随身药囊,穴位、经络都是每个人都有的,实际上也是健康养生最简单的方法。”

 

寻找自身的源动力

 

    “如果我今天教几个穴位给大家,那就等于浪费大家的时间,今天最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所有外力是暂时的,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而持久的动力都是来自自己的身上。”他强调说,靠外因,使自己的健康达到身体的小康水平,要想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必须找到源动力,找到身体自发的源动力。他还举例说,来到广东后发现这里属于中医的寒凉,因为空调开得太大。他建议大家最重要的是多出汗,多开风扇,将寒气“逼”出来。

    中里巴人紧接着把疾和病的区别及防治对策分别进行了阐述。“疾”字里面是个矢字,就是剑的意思。那么,“疾”都是外来的,就像箭一样,没有防备的时候你就得了。风寒、感冒、传染病、病毒感冒、细菌、感染都是外来的侵害,这些叫做疾。而疾来得快去得快,不会根深蒂固留在身体里。“病”的里面是个“丙”字,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丙”就是心火的意思,中医强调 “百病从心生”,心火就是 “喜怒忧思恐惊悲”。所以病是内生的。

   

防病首要是护肝

    那如何预防病呢?“百病从气生”,中里巴人说,心里有火了就会生病,防病应该从源头上去找出疾病的来源,而肝是产生火的源头。肝脏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首先是储存血和营养的。所以肝不受补,不能硬补。因为肝是人身体最大的一个仓库,人健康的源动力就在肝脏上,因此,肝是需要把它用出来、运转起来。第二个功能就是管人体的新陈代谢,给心脏补血,所以强壮心脏,要把肝强壮起来。最后就是解毒功能,可以把人体的脏东西解掉。

    而现在总说吃什么或者不能吃什么。中里巴人因此提出,实际上,我们要把健康的东西从被动变成主动,从不敢吃什么的禁忌变成强化我们的自身,让我们的肝脏强化起来,我们就吃什么都能香,都能够吸收,同时把它的毒素分解掉。护肝是首要的。他还举例说一个活了105岁的老太太,什么都吃,甚至也抽烟喝酒,她长寿的秘诀就是 “装聋作哑”,“装聋作哑”使老人心静平和,不会生气。

    气太多就变成心火了,气是从肝上生的。他认为,其中对肝脏损害最大的是生气。假如生活中不能避免要生气,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把气宣泄出去。

   

打嗝放屁排除“三浊”

    如果人生气又不能及时放出去,它是浊气、废气,就会在体内堆积下来,伤害我们的脏腑。他提出,要把身体的“排气口打通”,就要打嗝放屁。“实际上,每个人每天会产生大量的浊气,这种无形的气最后都转化成屁。”浊气的通道是从肝发过来,通过胆,经过小肠,然后由大肠排出来。如果浊气堵在里面,最后都堵在肝上了,肝的浊气、脏东西堵在这了,通常是胃有问题了,再进一步是胆有问题,然后是脂肪肝、肝部血管瘤,直接堵在肝脏上,就造成肝脏功能衰落,这样就会百病丛生。浊气阻碍了流通,阻碍新鲜气体的生成。

    最主要是排除体内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这三浊最伤肝,老不放屁对身体不好,凡是能放又大又响的屁的人没有什么病,那是通道畅通的表现。中里巴人现场还演示了排除体内三浊的最好养生法——推腹法。就是在晚上睡觉前及早上起床前进行,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心窝部分不能跳过。这样能把肝脏的气排到肠胃,腹部的“三浊”便会通过打嗝、放屁等方式排放出去了。推的时候没有固定的招式,但是不要着急,如果有硬块推不动,也不要硬推,可以先敲敲它,拨动一下,揉一下,然后再慢慢推。他特别提到,男士预防前列腺等疾病,可以在大腿根和小腹部之间推。

    中里巴人强调说,长期坚持推腹法,头晕、夜里失眠、长痘痘、肥胖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这些方法不是针对某一病症,它是改善你的体质,把病因消除掉,由于病因引起的很多症状都会不治而愈了。

    此外,他还告诉大家用化解法来治疗,他认为拔罐可以把新鲜血液引出来,把淤血排出去,身体虚的人最好的养生方法就是拔罐

 

不用拜师就能学会号脉

 

号脉其实并不神秘

 

中医里头有一个比较玄虚的就是号脉。

 

说起号脉,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么一幅场景:一个老中医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按着病人的手腕。最后,他能把那个人身体有什么病痛说得一清二楚,甚至妇女怀孕了,他都能号出她是生男还是生女。

 

事实是不是这样?号脉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为此,我跟很多非常有名的老中医交流过,其中有很多是年过古稀的老中医。他们就告诉我说,一般的中医大夫按道理来讲都应该能号出来,但是得先让他们在妇产科待上一年半载,对妇科的东西有所了解才行。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号脉这东西,你得有所凭借,不能无中生有。大家都知道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评价它们的吗?“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在中国的文化里,“巧”算一个贬义词。古人把“切”放在中医四法的最后面,就是认为“切”不过是中医里面一个很小的技巧。所以说,号脉并不神秘。在古人眼里,它就是一种雕虫小技。那么,怎样才能“巧”?熟能生巧。号的脉多了,自然就巧了。

 

号脉的关键是心里要有意象

 

说到号脉,我们还要了解一下脉象。

李时珍写过一本脉学书,叫《濒湖脉学》,里面列举了28种脉,有浮脉、沉脉、数脉、迟脉……但是,大家用手摸着脉的时候,可能只是感觉它在一下一下地跳,并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些人的脉比较弱,甚至都摸不到它在跳。

 

中医里头有一个比较玄虚的就是号脉。

 

  说起号脉,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么一副场景:一个老中医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按着病人的手腕。最后,他能把那个人身体有什么病痛说得一清二楚,甚至妇女怀孕了,他都能号出她是生男还是生女。

 

  事实是不是这样?号脉能不能达到这个水平?为此,我跟很多非常有名的老中医交流过,其中有很多是年过古稀的老中医。他们就告诉我说,一般的中医大夫按道理来讲都应该能号出来,但是得先让他们在妇产科待上一年半载,对妇科的东西有所了解才行。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号脉这东西,你得有所凭借,不能无中生有。大家都知道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评价它们的吗?“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在中国的文化里,“巧”算一个贬义词。古人把切放在中医四法的最后面,就是认为“切”不过是中医里面一个很小的技巧。所以说,号脉并不神秘。在古人眼里,它就是一种雕虫小技。那么,怎样才能“巧”?熟能生巧。号的脉多了,自然就巧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判断脉的性质呢?您会品茶吗?品茶就是号脉,只要会品茶,您就会号脉。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号脉就是把喝茶时的那种感觉变成手指上的感觉。

 

  比如说我们喝茶的时候,舌头会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去体会茶的感觉。

 

  茶刚入口的时候,我们会先用舌尖舔一舔,因为舌尖的感觉最敏锐,能够分辨茶的香味。然后,我们把茶含在口中,用舌头仔细体会一下。最后,我们把茶咽下去回味一下。

 

  号脉的时候也一样,可以分成浮、中、沉三个步骤。刚开始的时候是浮,就是轻轻地搭一下,然后稍微使点儿劲,到了中这一阶段,最后是沉,按一按,捏骨寻筋。这就很像品茶的三个步骤,所以我说,会品茶就会号脉,只不过一个用舌头,一个用手指。

 

  在具体运用浮中沉这三个步骤的时候,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具体的茶叶。比如说,第一个是浮,就像一片片绿茶漂在水面上,它的香气也是浮在上面的;然后是中,可能就是铁观音这种半发酵的茶,香味越来越浓了;最后是沉,但不是很深。这像什么呢?大红袍,全发酵的茶,浓香醇厚。

 

当你为自己把脉的时候,不见得一定是要为自己治病,你也可以想象是在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交流。号脉这东西,可能有的人在中医学院学了五年也不见得能学会,就跟有的人只学了一天似的没多大区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很多人学了那么多年,却没怎么实践过,也不知道真正的号脉是怎么一回事。相反,您如果一天内就领会了号脉的意思,并勤加练习,又何须学上五年呢?其实,号脉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在这里,我把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去掉,直接告诉你最有用的信息。

我小时候学过一点武术。当时,师傅就告诉我说,为什么中国的武功无法弘扬和传承?因为99%的东西都是花架子,只有一招是真正管用的。但是,师傅不教你,因为一教你,你就成师傅了。所以,他会先教你99招花架子。临终前才告诉你还有一秘诀。这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号称秘诀的招式你好几十年前就练过,可非得到现在经他这么来点拔,你才知道怎么使。秘诀与非秘诀的区别就在于你会不会使,至于具体的做法,其实并不复杂,只不过教你的人未必肯告诉你关键。这就像有人给了你一把抢,告诉你这把抢能杀人,但就是不告诉你怎么上栓。很多时候,师傅和徒弟之间就是这么一层纸的关系。捅破了这层纸,他就当不成你师傅了,不捅破的话,他就一辈子是你师傅。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人家可能琢嚰了一辈子才好不容易琢嚰出的这点东西,怎会轻易告诉别人呢。有时候,哪怕这个徒弟的资质再好,师傅也不告诉他关键,让他傻傻地练上十年、二十年,直到快离开人世了才告诉他关键。

那么,我们学习号脉,能不能避开这种陋习,说得直接一点呢?

我觉得完全可以。我把我所知道的号脉的要点告诉你,您只要认真一点学,马上就掌握了。实际上,号脉的关键就是三个字:寸、关、尺。

寸、关、尺在哪呢?寸脉在离手腕比 较近的地方,跟它并排,隔一厘米挨着的是关脉,再隔着三个手指头的就是尺脉。号的时候,你得用手肚子去号,否则就会闹笑话。所以,号之前您记得要先把手指甲给剪平了。

 

    六法只是术,经络才是道

 

中医六法只是招数而已

 

       砭、针、灸、药、按跷、导引,咱们的中医主要就是用这六个方法来治病。或许有人觉得这是一套代代相传的方法,那我们就不能乱来。其实,这六法也就是一个招数。它跟我们前面提到的刮痧板一样,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人会因为没有刮痧板就不刮痧了吗?肯定不会。

       但是,其中原理你就非掌握不可了。一个人之所以会刮痧,并不是因为他有刮痧板,而是因为他懂得刮痧的原理。对于懂得原理的人来说,只要工具顺手,什么都能拿来做刮痧板,而且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你如果不知道原理,不知道什么时候刮,不知道该往哪刮,那即是刮痧板在手又有何用?

       在谈到中医的时候,很多人会谈到砭、针、灸、药、按跷、导引六大法,以为把这些全部掌握了就学到了中医的精髓。比如说,有些人就以为中医只是教人喝汤药。其实,我们看中医不能光看表面。一个人背这个药箱,带着针和艾草,也不见得就是个中医师。真正的中医哪怕是赤手空拳,也能治病,为什么?因为他靠的不是这些工具。只要懂得了原理,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有。

 

中医的精髓在经络

 

既然六法并不等于真正的中医,那么中医的精髓在哪里?

在经络理论上,中医的六法最终都得通过经络才能起作用。如果没有经络,中医六法也就不是六法了,一点用都没有。或许有的人会觉得针灸才是走经络的,而汤药不走经络。其实它还是,只是从脏腑里打通经络。经络是内通五脏六腑,外联五脏七窍的。它象一张大网,把身体包的严严实实的。所以,有些人觉得吃药好像跟经络没有关系,其实是大错特错,因为这些药最后都是归经的。

比如说,一个人吃人参,吃完了以后,肺气充足,这就是因为人参归脾肺经。再比如说,吃当归补血,就是因为补血的东西都归脾经。至于大家都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它是归肾经的。这些药物都是从里面打通经络的,至于五脏六腑,都只是经络的一部分。

或许有的人会问:“既然如此,那我用药用的剂量大一些,是不是会好点儿?” 不见得。在这里,药只是一个引子,它所起的作用 把你自己的气血引到某个地方去,药本身是不起作用的。比如说,一个人要治肝病,他吃的药里面就会有柴胡、白芍等,这些都是走肝经的,他们所起的作用也都是把气血引到肝经上面。等肝脏的气血一充足,病就慢慢好了。

再比如说,有的人吃当归、阿胶一类的补血之药,是因为这些东西进入人体以后变成血液了吗?不是, 是它们进入肚子以后会把气血引到脾上,引到肝上,激发脏腑自己造血。药就是这么回事,不是本身它会有多大的补劲,而是它能把气血带到需要的地方去。所以,大家请记住这一点,在中医里,不是药在起作用,而是经络在起作用。

所以说中医里的六法都是方法、小术而已。大家真正要学的是心法。心法是什么?就是经络。大家要是把这个学会了,就知道中医里是什么在真正地起作用。为什么现在瑜伽能够传遍世界,就是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一个心法。很多人甚至只是朝着那个心法去的,渴望借此达到心灵上的某种提升,至少是精神上的某种振作。可惜的是,中医里已有的心法却被好多人弄丢了。

如果说中药是中医的核心,那么世界各国都有中医。至于扎针,你会,可能别人也会,甚至做得比你还先进。毕竟,这些都只是方法。这就好比你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可是别人也有。摸想要战胜别人,就得有武功,否则光有一堆武器,你也不会使,或者只会几个花架子姿势,别人上来三拳两脚就把你打趴下了。

 

不要被五行套住了

 

说完中医六法,中医的东西差不多就讲完了。有些人说:“就这点儿东西?太简单了。你再讲点儿阴阳五行之类的吧。”

       阴阳五行可以讲,也可以不讲,为什么?因为阴阳五行只是古人用来说明一件事物的工具,它是一个类比。你要是学点儿,有时候会好好理解一些,也就是这样。比如说,中医阴阳五行是怎么说的?它说心是属火的,肝是属木的。木有什么特征?木一点就着了,就变成心火了。所以,肝气特别旺的人老爱上火,这叫木生火。这么一说,你就很容易理解了,就这么简单。

       紧接着是金克木,脾属土,就是说脾就想大自然一样。大自然生长万物,而人靠脾胃来吸收营养物质。这只是一个类比,你如果有更好的类比,也可以拿来用。但是古人那会儿觉得这个最方便,用相生相克的理念一说就清楚了。这就是阴阳五行,别把它看得太复杂。甚至什么是相生相克,也不必管它,得从套子里出来。佛家有一句话说的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学中医,可以谈阴阳五行,但是别被阴阳五行给套住了。